《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现状资料总结
关于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素质和教育 能力 的必修课 .开设 高师公 共心理学课程 干 ,中间结合 教育心理学 、发 展心理学 、社会心 理学 的 目的 ,不仅 在于培养学生应 当具备 的师范素质 ,还 等心理 学分支学科理论 ,这样 的编排看似 内容 丰富而
在于通过 对未来 教师的培养从而对初 等 、中等教育 中 的学生产 生间接 影响 . 呼声此起 彼伏 ,所有 的改革方 案都试图丰富这 门课 程
高迎浩 :关于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改革 的几点思考
・l7・ 3
资源相对缺乏 ,教 师在课 堂上往往要 面对 一二百个学 生 ,这也制约 了教学方法 的采用 .
()从教师 素质方 面看 ,一 些教师 对心理学 的概 4
专题讲座 等形式 取代现有 的大杂烩 形式 ,努力提 高学
生解决实 际问题 的能力 . ()教学方法 和教学形 式 3 为 了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加深学生对知 识的理 解 ,培养学 生利用心理学 理论分 析问题 、解决 问题的
析一个个心理过程 的概 念 、特点 、规律 ,而真正涉及
长期 以来 ,人们 对公共心理学课程 的改革 作 了许 方 面应该 能够把 心理学 的知识 与 自身的学习 、生活实
多有益 的尝试 , 改革的成效并不是很大 ,教师厌教 , 但 “ 理学课程或 者成 了一种形式主义 的装饰 品 , 有名无实 , 学生厌学 ”的现象仍然存在 .在一 定程度上 ,公共心 该掌握作 为一名教师所必备 的心理学 的理论知识 以及
念 、规律 ,但 对于公 共心理学课程 的教 学经验不足 , 他们 的讲授 可能更偏重于概念 、理论 的阐述 ,涉及到
的教学应用 则相对不足 .公共心理学课程 内容繁杂 , 能力 ,教 师应根据具体 内容 的特点采用不 同的教学方 涉及心 理学 的各个 领域 ,很少有一 名教师对这些领域 法 和教学形 式 , 如 : 例 教师课 堂讲 授 ; 生课 后 自学 , 学 都能熟 练驾驭 ,教学 中 自己擅长 的部分多加发挥 ,自 己不擅 长的部分则匆匆带过 ,从 而会影响到学生所学
论高师院校公共课《心理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2010年Vol.25No.2南昌教育学院学报高等教育“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其中的得法尤为重要。
“得法”在实践中指的是用最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具体教学内容的教学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那么“得法”在公共课《心理学》教学中是如何体现的呢?首先分析高师公共课《心理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及理论体系,理解并掌握心理活动的特征和规律。
2.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在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教育实践工作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提高适应教师职业和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促进学生自身心理发展,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形成健全人格。
其次分析大学生的特点:大学生的年龄一般是18-22岁,生理心理发育逐渐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
针对以上的教学内容和大学生的特点,在高师公共课《心理学》的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以下的方法:一、探究式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能很好地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
很好地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了“我要学”。
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掌握得更好。
这种方法主要用在学习概念和原理的时候,方法使用:第一,是以小组合作探究和个人独立探究两重形式相结合;第二,开出相应的阅读书目供学生进行阅读探究。
探究教学过程:首先,精心设计问题或事例。
范围要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难度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比如:弗洛伊德生平及贡献。
其次,进行探究的过程。
先进行题目的解读,然后倾听学生的探究计划,提供帮助以使其完善,开书目是必须的。
书目有:高宣扬《弗洛伊德传》,弗洛伊德的主要著作:《癔病研究》、《释梦》、《精神分析的起源和发展》等。
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模块化教学论文

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索摘要:公共心理学课程是教师教育中职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多年来,我们尝试着对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全方位的教改研究,提出模块化的教学设想,希望研究成果能为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高师心理学模块化教学公共心理学课程在培养和提高师范生为适应未来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所必备的素质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是教师教育中职前培养的重要环节。
然而,当前高师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这与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态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因此,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过去存在的问题尽管心理学课程在教师职前培养阶段被寄予了很大的期望,然而旧的课程体系存在许多弊端,比如课程内容设置过深、过窄,原有课程理论性太强,忽视了背景、联系和应用,与现实需要脱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传授为主,缺少学生的参与。
有鉴于此,针对目前现状,公共心理学课程改革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引,解决现实问题为重点,要改变课程结构单一、缺乏整合的现状,实现课程结构多元化,提倡模块化的课程组合;要改变课程内容“空、繁、旧”的现状,突出实践性,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意图为国内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带来新的气息与活力。
二、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块化改革的现实意义心理学课程不同于其他的公共必修课,它体现了师范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基础教育教师的水平、潜力和教师教育的发展进程。
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改革。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拓展心理科学的理论空间心理科学产生的时间不长,理论的建构还需要做出多方面的努力,还需要不断探索心理规律,并增强其理论的解释力。
心理学课程改革这一课题为教师教育理论的进展提供了平台,研究的过程能够成为新的理论探究的过程,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经过检视,力争有所超越,进一步完善相关理论,最终拓展心理科学的理论空间。
围绕课程模块化的一些理论依据和理论建构会随着研究的展开得以凸显。
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师公共心理学是一 门体现 师范 院校 师范特 色的公共 必修课 , 是培养未来 中小学教 师基 本师范素质的重要 教育理 论课程 , 肩负着 培养 师范生具备 良好 心理 素质的重任 , 高 在 校课程结构体系 中具有特殊地位 , 在高师实施素质教育中起 着突出作用 。高师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心理学原理及知识 。
一
、
( 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 三) 教学效果差 由于高师公共心理学教 程内容容 量大 、 时少 ( 课 每学期 般为 5 课 时)许多教 师为 了完成教学任 务 。 堂上多采 4 , 课 用“ 满堂灌 ” 式的讲 授法为主 , 教师 主宰课 堂教学 。 学生被动 地接受 知识 。教师讲 授停 留在 如何让 学生理解 概念 、 规律 、 理论上 , 教学 中如何应用心理学知识提高学生 自 对在 身的素 质重视不够 。教学 中缺乏 师生互 动和生生互动 。 学生的主动 性、 积极性没有发挥 , 课堂学 习气 氛不活跃 , 学习本课程的 目 的不 明确 , 习心理学 仅仅是为 了通过考试或获得一个好的 学 考试成绩 , 这样学生的学习就停 留在上课听 、 下课记 、 考试背 上, 没有真正从 心灵深处 去感 知、 理解 、 领悟 心理学知 识 , 并 发展 自己的能力 , 完善 自己的人格 。这种教学方法严重影响
20 年第 4 09 期
N . 20 o 4, 0 9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Jun l f ua gT ah r C l g ( o i c ne o ra o yn ec e o ee S c S i c ) F s l l a e
总第 10期 3
S m . 3 u No 1 0
高师 公 共 课心 理 学教 学 改革 的 思 考
高师公共心理学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师公共心理学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公共心理学是高师院校必修的一门教育类基础课程,该课程集师范性、应用性和时代性为一体,旨在培养师范生教育素养和教育能力,为师范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鉴于该课程在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繁杂、教学方法陈旧和教学评价单一等一系列问题,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问题式学习(PBL)是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1]。
在课程整体改革的思想指导下,在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中构建情境、任务、问题、角色和资源等五位一体的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进行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
1 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分析目前,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不尽如人意,普遍存在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繁杂、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评价单一等一系列问题,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十分严重。
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与教学现状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教学目标模糊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心理学的基本分析方法,能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学习教育类其他课程奠定基础。
但从该课程教学目标中看不出与其他公共必修课教学目标实质性的区别,难以保证学生学到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很难培养出师范生教育素养和教育能力,对将来教师职业发展相对不利。
教学内容繁杂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以普通心理学为蓝本,补充进来品德心理、教学心理、心理健康和课堂管理等,形成繁杂的教学内容体系,在54学时的课时条件下,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另外,该课程中诸多内容与教育类课程交叉或重复,这样造成部分内容变成这类课程的知识盲点。
高等教学教育心理学分析情况总结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个体心理: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2、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①唯理论: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笛卡尔,“天赋观念”人的某些观念不是由经验产生,而是由人的先天组织所附有的;②经验论:代表人物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重视外部经验同时认为反省和感觉一样。
3、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①构造主义—奠基人为冯特,代表人物是铁欣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②机能主义—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代表人物为杜威,研究意识,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③行为主义—创始人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斯金纳,否认意识,反对自省;④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主张把心理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⑤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4、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①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赛尔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把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
②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认为心理学研究的首要任务在于了解人,揭示人性的本质,必须从人的存在出发,以人为本,用整体分析法对人作出完备的描述。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学科性质)是心理学和教育相结合的产物,着重研究学与教的心理学规律。
①它不同于纯自然科学,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社会交往,但也强调数量化的客观科学研究,故属于自然性社会科学;②不同于纯理论学科,它最为关注的是与教育教学过程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事情,但也重视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故属于理论性应用科学。
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收稿日期:2004-04-29 作者简介:尹 敏,曲靖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学、心理学研究.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尹 敏(曲靖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云南曲靖 655000) 摘 要: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体系结构庞杂、内容抽象理论化、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心理学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教育观念陈旧、任课教师和学生知识经验的不足.在改革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明确心理学课程的功能,建构合理的教学内容,增加活动课程,加强与教育学以及学科教学法的联系,加强心理学教师的修养.关键词:心理学课程;教学目标;心理学课程功能;改革中图分类号:G 441-G 64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79(2004)03-0097-031 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是为了实现培养中小学合格教师目标而开设的一门教育专业课程.它作为高师主要的必修课之一,为我国师资的培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就目前高师心理学课程教学来说,还存在很多问题.111 体系结构庞杂过去的心理学教材主要是普通心理学的内容,现在心理学课程的教材仍为传统的模式,即以普通心理学为主干,结合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师心理以及健康心理等方面的内容.内容增加了很多,但缺乏内在整合,实际上只是一个零散的大拼盘.112 教学内容抽象化、理论化,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心理学中抽象的概念、规律和理论较多,而实际应用较少,无法针对具体的内容,也无法针对具体的学生.教学中仍然是从心理现象开始分析,即从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逐一分析它们的概念、分类、规律,并顺带涉及教学中的应用.对缺乏教育教学经验的学生,甚至是没有教师定位意识的学生,学起来抽象、难以理解和应用.而实习返校的学生又发生这样的感慨,“心理学学了等于没有学”,“心理学离教学实际距离太远”.由于心理学的理论脱离实际,使得学生在教育教学中遇到实际问题时常常感到束手无策.113 教学方法传统单一,教学停留在形式上在心理学的教学中,尽管教师也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地讲授,使得心理学课有一定的趣味性,但教师讲授停留在如何让学生理解概念、规律、理论上,至于教学中如何有针对性的应用重视不够;如何应用心理学知识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重视不够.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学生的学习仍然停留在上课听、下课记、考试背上,没有真正从心灵深处去感知、去理解、去感受、去领悟心理学知识,并发展自己的能力,完善自己的人格.2 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211 教学目标不明确笔者认为心理学的教学应该有这样几层目标.首先,要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及其运用;其次,提高智力能力.如学习普通心理学知识要自觉地运用这些知识来提高自己的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能力.懂得教育心理学知识,要能自觉地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效率和学习能力;再次,促进自我的心理健康.掌握个性方面的知识,应该自觉修正完善自己的个性,调适自己的情绪情感,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健康心理;最后,将心理学知识贯穿在未来的教学中.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儿童的年龄特征,并能与教育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儿童心理・79・第23卷 第3期2004年5月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学 报JOURNA L OF QU J I NG TE ACHERS C O LLEGE V ol.23 N o.3May 2004的健康发展.而现在的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却是不明确.212 教育观念陈旧随着中小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例如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程的实施、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愉快教育、情境教育、和谐教育、成功教育等的兴起.它们都有着深厚的心理学基础,是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具体表现,然而我们却熟视无睹.213 教师知识结构的限制高校中担任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教师太多来自于高一级学校的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他们的知识结构偏理论性,由于缺乏直接的中小学教学经验,因此对很多心理学知识无法深刻的体验和领会,对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也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往往使得整个教学停留在形式主义上,缺乏深刻性和操作性,学生的学也就只能停留在形式上.214 学生教学经验、感性经验的缺乏师范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应届高中毕业生,他们缺乏教学实际,且很多学生缺乏教师职业定位意识,因此对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学习上往往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处于消极被动的应付状态.当然也就不可能去深刻地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完善和发展自我.3 高师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311 明确心理学的功能31111 育智的功能.通过心理学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达到以知增智的目的.31112 育能的功能.通过对心理学品质的形成因素及表现状态进行最佳组合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与技巧,使他们逐渐形成了解自己,认识适应社会的能力,达到以智增能的目的.31113 育心的功能.在体现前两项功能的同时,通过人格教育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完善学习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提升人性中向真向善向美的品质,养成他们先做“人”后为师的品质,达到以智以能增进人格品质、心理素质的目的.[1]31114 迁移运用的功能.通过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完善人格最终要能实际自如地迁移运用到自己的未来的教学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指导自己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促使每一个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312 建构合理的教学内容为实现心理学课程的功能,达到心得学的教学目标,克服传统心理学课程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弱点,应重新建构合理的教学内容.一方面,突出心理学的育人性;另一方面,加强心理学的针对性,把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内容上突出心理学的人格教育作用,同时与学科教学法相渗透,使每一教学内容落到实处.313 改进教学方法,增加活动课程高师心理学的功能和学科的性质决定它加入活动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高师心理学目的,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和规律,同时运用心理学理论规律完善自我,形成良好人格,更要把这些理论运用到中小学教学实践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就决定了心理学的教学,既要有学科教学的方法,又要有活动教学的方法.在某些内容上,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因此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融入以体验性学习为主的活动教学.除常规的讲授法以外还可增加以下形式:读写事故;自我白描,通过让学生读写故事,自我白描学生的心态,发现困扰学生的问题,以使确定讲课的重点及解决学生的问题;案例分析;心理短剧;课堂活动(分组讨论,团体治疗);访谈;剪辑电视节目,通过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心理短剧,锻炼学生心理学理论的运用能力;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举人办专题讲座,如“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现代社会的挑战与自我”,“如何对待考试焦虑”等.[2]314 加强与教育学特别是学科教学法的联系心理学承诺是停留在心理学的教学上,就必然理论脱离实际,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要使心理学理论学以致用,就必须使心理学与教育学,尤其是学科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各种理论落到实处.既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也加深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避免、减少“学而无用”、“脱离实际”现象的产生.315 加强心理学教师的休养31511 具有良好的品德、健康的人格和现代教育理念.心理学本身有极强的育知、育智、育心的作用,因此任课教师更应具有良好的品德、健康的人格和现代的教育理念.・89・第3期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第23卷表1 公共心理学教学内容主讲体系内容理论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结合学科课程)绪论心理学对象、任务和研究方法、心理的实质形成科学的心理观形成用心理学知识教育自己的观念科学的心理观、用心理学知识去教育学生的观念心理动力篇需要、动机的理论和规律运用理论分析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动因,形成正确的合理的需要,培养内在的学习需要和动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实际运用理论培养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认识篇注意、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的理论与规律有意识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抽象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各种理论、规律落到所学科的实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尤其是创造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情感篇情绪、情感的理论形成乐观、积极的情绪观、自觉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形成高尚的社会情感充分利用情感因素调节教学、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情绪和情感意志篇意志行为的理论增强行动的意志性,有意识地锻炼自己意志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意志行动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个性篇能力、气质、性格的心理能正确的把握自己的能力、气质、性格及特点及其成因,进行自我教育、不断自我完善正确分析学生能力,气质性格特征,形成的原因,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促使每个学生都全面发展学习心理篇学习理论知识的技能的形成的理论总结概括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学习过程,形成各自独特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社会心理学篇个体社会化人际关系理论理解和正确看待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培养交往能力善于引导学生正确的交往,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心理健康篇心理健康的标准和理论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积极的心态,健康的心理积极预防学生的不健康心理,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31512 完善的知识结构:心理学专业知识;相关的文化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中小学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总之,通过对教师课程的教法的改革,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心理学在高师培养合格教师中的作用,这是时代赋予这门课程的新的使命.参考文献:[1]李越.21世纪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的理论与实践[J ].唐都学刊,2002,(1):115.[2]马国义.高师心理学理解改革初探[J ].张家口师专学报,2002,(1):73.Some Ideas on the R eform of Open Psychology Coursein T eachers CollegeYIN Min(Elementary Education Department ,Qujing Teachers College ,Qujing Yunnan 655000,China )Abstract :As far as the open psychology course in teachers college is concerned ,there exist some complicatedsystems ,abstract theory contents and monotonous teaching methods.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above are the ob 2scure teaching objects ,stale teaching views and students ’lack of experience .In the reform ,we should pay atten 2tion to the following aspects :To be clear about the function of the open psychology course ;to hare reasonable teaching contents ;to increase activity lessons ;to enforce its connection with pedagogy courses and other sub 2jects ’teaching methods ;to develop teachers ’accomplishment.K ey w ords :psychology course ;teaching methods ;the function of psychology course ;reform[责任编辑:周均东]・99・尹 敏: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师公共心理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高师公共 心理学实验教学 的现状及对策
李艳艳
( 河南科技学院 , 河南 新 乡 4 30 ) 5 0 3
【 摘
要】分析高师公共心理学实验教 学的现状 , 结合笔者所在心理学实验 室的 实际, 对加 强
心理 学实验教 学的方法进行探索。 【 关键词】 高师公共心理学; 实验教 学; 对策
其次 , 有助于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心理素质教育
意识 的生成。 传统心理学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心理学教 已逐渐成为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 心理测验也
学实验性 、 操作性 的特点 , 过于强调理论讲述 , 过于重 被广泛地应用于人 的心理品质的评定 、教育心理咨 视记忆理解 , 忽视学生解决 问题能力 的培养 , 使心理 询 、 职业选拔和 临】诊断等领域。 未 作为高师生 , 不仅要 学几乎成 为无用之学问 ,更谈不上培养学生创造能 具有健康的心灵 , 而且要具备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的能 力。 只有使心理学教学在传授理论知识基础上更注重 力 , 包括掌握诊断技术 , 心理咨询技术 , 学生心理问题 学生创新意识 、 创新 能力的培养 , 心理学教学才能重 矫正技术等。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 , 我们必须加强
【 收稿 日期】 20 一l_ l 0 7 2 0
【 作者简 介】 李艳艳(96 )女 , 17一 , 河南新 乡人 , 河南科技学院教育系实验师。
・
9 ・ 5
维普资讯
动 的统 一 。
善结构 ; 另一方面要对现有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在职进
() 2 加大经费投入 , 加强信息技术在心理学实验 修提高 。 对已进修取得高一级学历的人员要有一定 的 政策稳定他们 , 防止人员流失。在职人员还可通过集 教学 中的应用。实验设备是实验教学的物质基础 , 招 生规模 的扩大 , 在校学生人数增加 , 实验条件必须跟 中培训或跟班听课等形式学校新理论 、 新技术 , 同时 上发展。经费不足会制约实验室 的建设, 会影响实验 鼓励他们承担多种任务 ,在实践过程 中提高业务水 设备 的配置 , 会影响到实验教学。 加大经费投入 , 增加 平 。 仪器设备 , 尽可能实现小班制授课 , 缓解学生多仪器 其次 ,完善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各项规章制度 。 没 不成 方 圆 ”心理 学 实 验室 要 有 严 密 的工 , 少的矛盾。并且 , 相当部分的心理学实验教学 内容均 “ 有 规矩 , 可以通过心理实验软件和多媒体投影技术来实现 , 作机制和严明的纪律 ,首先要有明确完善的规章制 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教学:
学生学习:
从教材内容(太多)、学时安排(学时过少)、教学目标(国家没有统一的心理学要求,不易把握;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在这方面是否能达成一致)、教材体系(整体科学性)、学生的学习问题(学习兴趣先涨后落,开始是因为好奇;专业思想不稳固,缺乏学好心理学的动机;公共心理学是“及格”的“考查”的科目;本学科的负担较重,加之大部分学生视心理学为“副课”,心理学在其学习动机的体系中,只占有次要的位置,一部分学生知识面较窄,而心理学又是一门涉及到哲学、生理学、物理学、逻辑学、语言学、统计学等许多学科知识的多基础学科,因而对深刻理解心理学知识有一定困难,形成了学习障碍。
)、教师教学方法(形式单一)、教材实用性(学以致用)、师资安排(有经验的公共心理学资格教师都去搞科研,公共心理学都是刚毕业没多久的年轻老师)、评价考核(考前划范围、标重点,不少学生可以通过突击式复习、“临时抱佛脚”而取得高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学生头脑中对心理学课“考试有用、考后无用”的学习态度,“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课堂气氛、不同院系学生的专业背景不同(因材施教)、公共心理学的排课时间(安排不科学,都是上午3、4节之后的课,没能引起学生重视)创新性(高师心理学教学内容应紧跟当代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密切联系青少年身心发展实际把反映当今世界最新的心理科学理论充实到教学之中让师范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接受更多更新的知识)这几个方面造成了高师的公共心理学教学不足。
课程本身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