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2我与地坛节选课件粤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12我与地坛(节选)课件粤教版必修1

了怎样的结论?
提示:像我们的出生不是由自己决定的一样,死亡也不该由自己决定,
有权决定这一切的是上帝——自然法则。我们的任务仅仅是在法则允许
的时限和条件下自然地生存,生命的自然进程就可带给个体和周围世界
以和谐安宁。一个人能够豁达地面对死亡、能够以平静的心态看待
和谈论死亡的时候,他当然就获得了坚强活下去的自信。作者的实
际行动也告诉读者,他相信的是自己与不幸的顽强抗争,他相信的是自
己的不懈拼搏。这是他冷静思考的收获,这是他明智抉择的结果,这是他
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顽强拼搏的收获。
第十八页,共31页。
问题(wèntí)
导学
写法(xiěfǎ)
探究
积累(jīlěi)与
运用
3.作者和地坛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它起了什么
天命预先决定,人是无能为力的。
(3)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
化很大。
(4)坍圮:倒塌;坍塌。
(5)窸窸窣窣:形容细小的声音。
(6)熨帖:妥帖舒服。
(7)恓惶:形容惊慌烦恼;穷苦。
(8)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9)隽永:(言语、诗文)意味深长。
(10)亘古不变:由古代到现在都没有发生变化。
命流淌。
第十三页,共31页。
学习(xuéxí)
目标
走近作品
(zuòpǐn)
基础(jīchǔ)
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3.作者在地坛中,对于“死”的理解是怎样的?
思维激活:筛选相关语句进行整合。
提示:作者感悟到:一个人出生了,就已成为一个既定的事实;一个人出生
了,也意味着另一个事实的存在,那就是走向死亡;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第12课《我与地坛》课件(2) 粤教版必修1

作业:
• 找一张母亲年轻时的照片,同时对 照母亲现在的样子,用心去读你的 母亲,为你的母亲进行一次特殊的 肖像描写。
(要求对母亲两个时间段的肖像要有比较)
我两条腿残废后的最 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 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 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 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 去……
同病相怜
地坛被人遗弃 作者被社会遗弃
作者在地坛中看到了些什么呢?
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表现出地坛什么特点呢?
荒芜但不衰败的园子给作者的启发:
该不该去死?
为什么要出生?
怎样活? 解答
想靠近你 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 花静静的绽放 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 多想靠近你 告诉你其实我一直都懂你 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脸 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 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 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告诉你其实我一直都懂你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 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 多想告诉你,你的寂寞我的 心痛在一起
死无需寻求就会自然而 且必然来到,不用着急
出生的事实 不可以辩论
研 读 第 二 部 分 : 我 有感情地读读他们,并谈谈它 们的好处。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 会突然 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 的东西摔向四 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 着我的动静。当一 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 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 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 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 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 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 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 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 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 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 来了, 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 现出央求般 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 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 会站起:“那就赶紧 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 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 ‘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 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 “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 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同步粤教语文必修一课件:第3单元 12 我与地坛(节选)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探究 思 维 发 展 与提升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资料链接]
与疾病抗争的作家——史铁生 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因积劳致残, 下肢瘫痪,后返京潜心于文学创作。作品有《我的 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合欢树》等。史 铁生的所有作品,包括散文、小说,主题均贯穿一 点,就是“对生命的解读”。《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散文的代表作。
2.明确词义 (1)专心致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临其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优哉游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朝不保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神。(2) 身体不在那个地方,却仿佛亲自到了那个地方。(3)指生活悠闲自在。 (4)保得住早上,不一定保得住晚上,形容情况危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熨(yù)帖 设身处地—身临其境 意蕴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 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 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________。 A.死是必然会降临的一个节日 B.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C.死是一个会降临的必然节日 D.死是会降临的一个必然节日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2课《我与地坛》课件

健
期的身 蓝 枯
多
盼操边 天 干
结拓合展自延伸身谈谈你对生命的苦难的看法 。
事例1: 美国总统林肯21岁时经商失败,22岁 参选州议员失败,24岁经商又失败,26岁丧 妻,他伤心得几乎崩溃。到 49岁时,他先后 经历了10次竞选பைடு நூலகம்败,但他并不气馁,到52 岁时,终于当选美国总统。
战胜苦难
事例3:桑兰,著名体操运动员, 被誉为中国的“跳马王”。但,这 是在1998年7月21日。那是在美国 纽约,第四届友好运动会的体操赛 场。只是一次赛前训练,17岁的桑 兰的一个没有做完的手翻转体动作 ,结束了她的体操生涯,她的伤势 异常严重:第5-7颈椎呈开放性、 粉碎性骨折,百分之七十五错位, 中枢神经严重损伤,双手和胸以下 失去知觉。但从她醒来之后,就没 有流过一滴眼泪,从她重新面对公 众的目光那一刻起,她的面容就永 远浮现着灿烂的微笑。但她正站起 来,现在她是清华大学附中的学生 ,新的人生画卷正在展开。
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荒芜但不衰败,充满喧嚣不已、生生不息
的生命活力。
地坛向我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 界,让我意识到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 命主体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它 的欢乐、悲伤及情趣,这是任何其他生 命都无法替代的。生命的自得其乐促使" 我"认识到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属于自己 的那份生命的喜悦。当然,人也不例外 。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三单元第12课《我与
地坛》课件
2020/9/24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 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 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 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这是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对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 ❖史铁生授奖词,也是对他本人以及其作品最真 ❖实最恰当的评价。
备课参考高中语文3.12我与地坛(节选)课件粤教版必修1

4.地坛是作者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作者感悟生命意识的 “导师”,地坛和作者的相同点是什么?作者从地坛中获 得了怎样的启示? [名师指津] 从他们共同的遭遇方面作答。 [我的理解]
相同点
启示
地坛 史铁生
曾经庄严神圣的地坛被 人们遗忘了
双腿残废的“我”似乎 被世间遗弃了
园子荒芜但并不衰 败,“我”虽然残 疾但并没有放弃生
琢
熨
琢.磨 __z_u_ó___
稍.微 __s_h_ā_o__
稍
抢
稍.息 __sh__à_o__
切.除 迫切. 熨.帖 熨.斗 抢.购 呼天抢.地
__q__iē___ __q_i_è___ __y_ù____ _y__ù_n___ _q_i_ǎ_n_ɡ__ _q_i_ā_n_ɡ__
2.字形辨认
yuán缘分 yuàn掾属 不容置huì喙
辨一辨:_朝__不__保__夕__:__早__晨__不__能__知__道__晚__上__会__变__成___什__么__样__子__或_ _发__生__什__么__情__况__。__形__容__形__势__危__急__,__难__以__预__料__。__使__用__正__确__。_____
[作者卡片]
作者是在双腿残废的沉重打击下,偶然间“走”进地坛的, 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15 年间,“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作者似乎从这座历 经400多年沧桑的古园那里获得了某种启示,汲取了顽强生 活与奋斗的力量。在《我与地坛》一文中,除了我们在节 选为课文的部分里所见到的内容外,作者还写了在古园中 的见闻和所遇到的人与事,述说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 中更多的还是抒发自己对于命运和生死问题的感悟。
【思考】 前人评价该诗“写飞鸟用一‘过’字,十分精 练”,谈谈你对诗中“过”字的理解。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语文必修1粤教版第12课《我与地坛(节选)》精品课件.

后祭祀活动废止。1925 年辟为“京兆公园”;1928 年改称“平
民公园”;“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毁弃,因疏于管理等原因, 园址荒芜。
10
要点一:分析课文内容,把握思想感情
1.作者瘫痪后,在十五年漫长岁月中,思想感情经历了一 个怎样的变化过程?这与地坛有什么关系? 【探究整理】作者的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从苦闷、绝望到 充满希望的过程。地坛的景物给了作者深刻的启示,这里看似 沉寂、荒凉、萧瑟、幽深,实则暗含着一种淳厚沉重、超然博 大的历史沧桑感和喧嚣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用文中的 话说,就是“荒芜但不衰败”。
11
2.作者从古园里那些“任谁也不能改变”的景象中领悟到 了什么道理? 【探究整理】作者体察到“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由此
得到启示:那些卑微弱小的生命,尚且勇敢坚强地活着,充满
生机,人也应该勇敢顽强;不幸的生命在困厄的时候更应该勇 敢顽强,活着是一种责任。
12
要点二: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1.作者说“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如 何理解这两句话? 【倾心点拨】理解句子的含义,一定要联系全文,联系文
坍圮 ( tān )( pǐ ) .. xī )( sū ) 窸窣 ( .. gān)( gà ) 尴尬 ( .. 炫 耀(xuàn) . 恪 守( kè ) . 捋 触须( lǚ ) .
2
(2)多音字 yùn yù sù xiǔ xiù
tiē tiě tiè lèi lěi léi
3
2.字形识别
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探究整理】这段话描写了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 水等自然之物,这些微不足道的小生命都是那么勇敢顽强、充 满生气。它们身处荒芜的地方,却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