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水质变坏的原因、危害及调控措施

合集下载

鱼池水质变坏的原因是多方而的

鱼池水质变坏的原因是多方而的

鱼池水质变坏的原因是多方而的:一是由于有机肥料施得过多或者残余饲料没有很好地清除,细菌大量滋生导致有机物分解腐败,污染水休,这是主要原因。

这种情况在气温忽高忽低的4一6月和高温季节的7一g月最容易发生。

二是清塘工作没有搞好,池底含腐殖质太多,水温突然回升时大量分解产生甲烷、硫化氢等有毒气休,使水质恶化.三是受化学农药或工厂污水的污染。

四是池中某些藻类繁殖过盛。

在高温季节,如出现下列现象,就表明水质开始或者已经变坏要想使浑浊的塘水变清,可用碳铵挂袋的方法,根据塘水浑浊的程度合理拖放。

一般每亩水面用碳铵12~15公斤。

先把碳铵装入3—4个用稀布做的小袋中。

绑在竹竿或干木棍上,然后投入鱼塘,使碳铵袋悬挂在水中,慢慢溶解。

碳铵溶解后,浑浊的塘水5天左右就会变清。

而且还能增加塘水肥力和漂游生物。

促使塘鱼快速生长,增加产量春季的鱼塘管理严冬过后,大地春回,水温逐渐回温,挺过了寒潮考验的塘鱼结束了越冬期,开始进入生长阶段,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抓好春季鱼塘的管理,不仅能促进鱼类提早开食,恢复体质,延长生长期,提高产量,增强抗病能力和提高成活率。

而且由于早春气温低,鱼苗活动较少,在捕捞、运输、投放过程中,不易受伤,鱼苗成活率高。

一般12月至次年2月投放最为有利。

因此,做好水产养殖动物的春季管理工作,是夺取全年渔业丰收的关键。

以下几个方面的生产管理,为养殖户早春复产提供参考。

一、增氧采用较缓和的方式给水体底层增氧,直接将氧送到鱼聚集的水底。

较理想的方法是用空气压缩机或气泵通过塑料管将气打到水底层,注意出气口深度,在不搅起淤泥的前提下尽量深入。

二、提高水温初春鱼池水位应掌握在0.6~1米,使水温能较快升高,以利充分发挥肥效和促使鱼类提早开食。

水温上升较快时,为减缓应激反应,可向水体泼洒维生素C每亩200克。

水温回升2~3日后,可用漂白粉1克/m3全池泼洒。

三、调节水质开春后要勤灌水,由于气温、水温逐渐回升,鱼类的生物饵料开始大量滋生。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
养殖池水色的不良情况主要包括浑浊、发绿、发红、发黑、发白等。

这些不良水色的
出现往往与水质中的悬浮物、藻类数量、臭气、底泥等有关。

为了保持养殖池的水质良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调控措施来改善水色。

一、浑浊:浑浊水色主要是由于养殖池中的悬浮物质较多导致的,主要的调控措施包括:
1. 鲤鱼放养:引进鲤鱼放养养殖池,鲤鱼可以主动捕食池中的悬浮物质,帮助清洁
水质。

2. 水质调节:添加适量的石灰粉或者氢氧化钙等物质进行水质调节,使悬浮物质沉
淀下来,从而改善水质。

二、发绿:发绿水色主要是由藻类数量过多导致的,主要的调控措施包括:
1. 生物控制:放养适量的草鱼、鲫鱼等食草性鱼类进行生物控制,通过食物链的形
成控制藻类数量。

2. 防藻剂的使用:适量添加专用的防藻剂,如过氧化氢、过氯化钠等来控制藻类的
生长,从而改善水质。

三、发红:发红水色主要是由于水中含有大量的铁、锰离子导致的,主要的调控措施
包括:
1. 通风处理: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可以通过增设氧气泵或者增加水面的扩散来改
善水质。

2. 除铁、锰处理:使用铁铝混合盐、高锰酸钾等物质进行除铁、锰处理,可以降低
水质中的铁、锰含量,从而改善水质。

针对不良水色的出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
行水质调控的过程中要谨慎使用化学药剂,避免对养殖动物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要定期监
测水质,及时调整措施,以保持养殖池的水质良好。

池塘底质恶化的危害及改良剂种类

池塘底质恶化的危害及改良剂种类

池塘底质恶化的危害及改良剂种类池塘底质恶化对水产养殖和水环境都有着很大的危害。

底质恶化得越严重,水体的富营养化也就会越严重。

一些有机物会在水底沉积,在这里分解成为有害的气体和化学物质,从而影响水质。

同时,水底赤潮和藻类水华也很容易形成。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需要寻找一些有效的改良剂,来改善底质状况。

一、危害1. 水质污染:越多的底泥含量会导致更严重的富营养化,这些质量集中在池塘底部,沉积在那里不会被清理出来,导致底泥不断地有机物累积。

2. 细菌污染:由于底泥含有甲烷、硫化氢、氮气等有害物质,容易导致水质细菌超标,使水产养殖受到破坏。

3. 氧气不足:许多种水中动物和植物依赖水中氧气存活和繁殖。

当底泥中的有机质过多,并且因此富营养化时,菌群会迅速增殖,从而消耗氧气,导致水体缺氧。

二、改良剂种类1. 暴气氧化剂:暴气氧化剂主要是以氢氧化钾来处理底泥,能够快速分解有机物,同时杀死细菌,从而有机的改善水质。

2. 稀土改良剂:稀土改良剂能够吸附有机物,从而清洁池塘底部。

并且稀土中离子的电荷可以改善水的离子平衡,这进一步改良了水质。

3. 木炭改良剂:木炭改良剂是一种高效的水质改良剂,而且可以提高水的质量。

它是通过处理木炭的方式来制造的。

木炭中含有丰富的孔隙,可以吸附有机物质和其他污染物,从而改善水质。

4. 手工针刺过滤器:手工针刺过滤器是一种安全、环保的处理水质的方式。

它能够清洁底泥上的有机物,同时降低池塘水的浊度,并且能够阻止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产生。

总之,池塘底质的恶化会导致水质污染、细菌污染和氧气不足等问题,影响水产养殖的稳定和持续性。

为此,必须采用科学的改良剂,保持池塘底质健康和生产能力。

避免鱼塘水质恶化的五项管理措施

避免鱼塘水质恶化的五项管理措施

避免鱼塘水质恶化的五项管理措施鱼塘水质一旦恶化,会使鱼类缺氧、中毒,甚至死亡。

因此,搞好水质调制管理非常重要。

1、适时清淤。

精养鱼塘的积淤厚度一般以每年10厘米左右的速度递增。

池塘保留适宜厚度(15-20厘米)的淤泥能起到保肥、供肥和缓冲水质等作用,但淤泥过厚,会对水产养殖带来危害,必须清淤改良。

池塘清淤时先排干池水,进行人工或机械(泥浆泵)清淤或借助潜走式水下清淤机进行带水清淤,也可以在池塘中种植一些挺水或沉水植物,改良底质。

2、施用漂白粉。

为了杀灭池塘中的病菌、寄生虫等,一些养殖场或养殖户大量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

岂不知在杀灭病菌及寄生虫的同时,也使水体中的藻类被大量杀灭,造成池水清瘦。

而饲料的残饵及鱼类粪便分解产生的氨态氮、亚硝酸氮、二氧化碳等气体失去了利用它们作为营养源的浮游植物,这些有害气体在水体中大量积累,便造成了鱼类中毒。

因此,消毒池塘应适当施用漂白粉。

3、随温投喂。

春季给成鱼投喂饲料宜采取间隔投喂法,一般2-3天喂1次。

谷雨到夏季,鱼食量逐步增大,饲料由间隔投喂改为天天投喂,最好在固定的食台上投喂,以免造成饲料浪费和污染水质。

池塘养鱼最适宜的水体透明度一般为25-30厘米,透明度过小,应减少施肥量或立即停止施肥;透明度过大,要多施些肥料培肥水质。

一般每5-7天施1次肥,每次每0.067公顷施腐熟有机肥50-80千克或化肥2-4千克。

4、定期测水。

鱼类适宜生长在中性或微碱性的水体中,养鱼池有机质存量大,水质常呈酸性。

因此,要定期从鱼塘取水样测pH值、溶氧和氨态氮,至少2个星期1次。

如果出现每立方米水体有72克铵离子时,则必须换去鱼塘水1/3,最好换入含有浮游植物比较丰富的池塘水来改善水质,增加水中溶氧。

如有必要可每天用增氧机增氧1-2小时。

常年养鱼,平均水深1米的池塘每0.067公顷用生石灰20-25千克化水全池泼洒,每半月1次,使鱼处在最佳的生长水域环境中。

必须注意:pH值高于8.5即不利于鱼生长,pH值超过10或低于4.5时,就会引起池鱼死亡。

池塘水质恶化死虾无数?养殖高手教你辩水色、做防治!

池塘水质恶化死虾无数?养殖高手教你辩水色、做防治!

池塘水质恶化死虾无数?养殖高手教你辩水色、做防治!1、池塘水质变化的原因引起池塘水质恶化,概括起来有4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水源条件差,在以污水灌塘或靠天然雨水蓄水的池塘,无新鲜定期灌塘调节,易引起水质恶化。

二是投饵施肥不当,造成水中有机物过多,发生水质恶化。

三是天气变化和水温骤变,特别是久晴不雨,突降雷阵雨的闷热天,易发生池塘水质恶化。

四是池塘生态环境恶化,塘内垃圾污物漂浮,淤泥腐殖质越积越厚,造成有机物腐败耗氧增加,其有机物耗氧量达50毫克/升以上,易发生水质恶化。

2、池塘水质恶化的形状特征恶化的池塘,水色产生巨变,水中存在大量有毒害物质,水中溶氧量急剧下降,水的PH值呈强酸性或强碱性,引起鱼类生理生态失调,并诱发病变而大量死亡。

1 水色污染恶化的水质是随被污染物的种类,含量和污染季节的不同,而呈不同的变化。

按水质污染变化的程度,可划分为4种水色。

(1) 蓝绿色,轻度恶化水质由于施肥过量或污水灌塘前未经净化处理,塘内浮游植物中耐肥性的蓝绿色藻过量繁殖,使水表层漂浮大量的蓝绿色膜状物,不能被鱼类摄食利用,形成“假肥水”现象,是水质开始恶化的特征。

(2 )灰黄色,次重度变化水质水中以浮游植物中的蓝绿藻、甲藻类的微囊藻、多甲藻、勾环藻占绝对优势。

由于阴雨季节投施未经发酵的有机肥过多,肥料中的营养元素因低温难以分解而沉积池底,被淤泥吸附,以致水中蓝绿藻营养不济,失去活力,逐渐大量死亡,产生毒素形成“臭清水”,这是水质已恶化的标志。

(3 )暗绿色,重度恶化水质水质浓而浑浊。

由于池塘不断投施有机肥或灌注生活污水,又无新鲜水补充调节,天气炎热。

不能被鱼利用的蓝绿藻随施肥能发生大量的繁殖-失去活力-死亡的恶性循环。

而其它浮游植物的繁殖受抑制,使水质转变成为“死水”,是暴发性鱼病发生的兆头,水质恶化败坏。

(4 )黑褐色,极度恶化水质浮游植物类基本死亡,水体初级生产力几乎等于零。

池内淤泥腐殖质深厚,因气温水温高,腐殖物大量分解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如硫化氢、甲烷之类冒出水面,水中有一股浓烈的鱼腥臭味,鱼类无法生存,成为“死亡之水”失去养鱼价值。

养殖渔业工作中常见的水质管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养殖渔业工作中常见的水质管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养殖渔业工作中常见的水质管理问题及解决方法水质管理在养殖渔业中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养殖成果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然而,在实践中,人们常常会面临一些水质管理问题。

本文将就养殖渔业工作中常见的水质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并提供解决方法。

一、水质污染1. 养殖废弃物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饲料残渣、粪便等会导致水质污染。

这些有机物会分解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影响水中氧气含量,导致鱼类窒息甚至死亡。

解决方法:- 控制投喂量: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造成养殖废弃物的增加。

- 使用饲料罩:采用饲料罩可以减少饵料的浪费,有效降低废弃物的产生。

- 废水处理:建立废水处理系统,通过沉淀、过滤等工艺去除废弃物。

2. 养殖药物使用为了控制养殖中的疾病,人们常常使用药物。

但过量使用或者使用不当的药物会对水质造成污染,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解决方法:- 合理使用药物: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和建议剂量进行使用,避免过量使用。

- 药物转移处理:在治疗结束后,将残余药物剂量按要求加入或处理掉,避免进入水体。

二、水质变化1. pH值波动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度的指标,对养殖渔业有重要影响。

鱼类对于水体pH值的适应范围较窄,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对其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解决方法:- 定期检测:养殖场要定期检测水体pH值,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pH调节: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化学物质(如石灰、酸碱调节剂)对水体pH值进行调节,保持适宜范围内。

2. 溶解氧含量溶解氧是水中维持鱼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其含量过低会导致鱼类窒息而死亡。

解决方法:- 提供良好氧气供应:建立合理的通气系统,增加水体的通气量,保持充足的溶解氧。

- 避免过度养殖: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养殖导致氧气供应不足。

三、水体富营养化1. 水中无机氮和磷的积累过多的无机氮(氨氮、亚硝酸盐等)和磷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引发藻类爆发,影响水质和养殖环境。

解决方法:- 控制养殖密度: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减少废物的产生,从根源上遏制水体富营养化。

池塘养殖常见水质问题及处理措施-水产科技系毕业论文

池塘养殖常见水质问题及处理措施-水产科技系毕业论文

池塘养殖常见水质问题及处理措施-水产科技系毕业论文一、背景介绍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水质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水质出问题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池塘养殖常见的水质问题包括溶氧降低、氨态氮升高、亚硝酸盐升高、水变浑浊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本文将结合池塘养殖实际,对池塘养殖常见的水质问题及处理措施进行探讨。

二、水质问题及处理措施1.溶氧降低溶氧降低是池塘养殖中常见的水质问题之一,其原因主要有水温过高、过度投喂、过度施肥等因素造成。

溶氧降低会影响鱼类的呼吸和生长,甚至引起鱼类的死亡。

处理措施如下:(1) 控制水温。

在高温季节,要控制池塘水温,降低水温有利于水中溶氧的增加。

(2) 控制投喂量。

过度投喂会使鱼类过多的消耗氧气,从而降低水中的溶氧量。

合理的控制投喂量,可以有效减少池塘养殖中溶氧降低的问题。

(3) 增加水中植物。

增加水中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这样可以有效增加池塘水中溶氧量,预防鱼类短缺氧气。

2.氨态氮升高当池塘养殖中鱼类数量过多,投喂过度等原因会导致池塘水中氨态氮升高。

氨态氮升高会引起鱼类的积极性降低、消化道道炎症、肌肉萎缩等问题。

处理措施如下:(1) 控制养殖密度。

合理控制养殖鱼类密度,减少养殖压力,降低氨态氮升高的几率。

(2) 加强水资料处理。

通过增加曝气设备、增加水循环流通,可以有效增加水中氧气含量,降低水中氨态氮浓度。

(3) 废水处理。

清理和处理废水,去除生物和污染物,从而减少氮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

3.亚硝酸盐升高亚硝酸盐升高是池塘养殖中常遇到的水质问题,亚硝酸盐是一种有毒物质,超标会直接危害鱼类健康。

亚硝酸盐升高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过度喂食、废水浓度过高、缺乏水资料处理设备等。

处理措施如下:(1) 停止喂食。

过度喂食会导致鱼类消化道问题,同时会加重池塘水的污染。

停止喂食可以减少废水的负荷,从而防止亚硝酸盐升高。

(2) 改善水环境。

加强水的处理和管理,增设曝气设备,采用循环流通方式,增加水中氧气含量。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夏季是养殖池水质容易出现问题的季节,常见的不良水色包括水体褐色、发黑、发臭等情况。

这些不良水色不仅会影响水质,还会对养殖池中的鱼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伤害。

为了保证养殖池水质稳定和生物健康,必须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下面就介绍一些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

一、养殖池水体褐色的调控措施1.加强水质管理夏季高温天气容易诱发水质异常,特别是水体容易泛起褐色。

由于高温容易使有机物分解加速,多余的有机物会导致水质变浑浊。

首先要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检查水质,及时清理有机物质。

2.增加通风设施夏季气温高,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会降低,增加通风设施可以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促进水中有害物质的分解和减少褐色的产生。

在夏季,养殖池中的生物代谢增强,容易产生大量的有机废物,对养殖管理要求提高,避免过度投喂和水质不洁等现象。

1.控制养殖密度过高的养殖密度容易导致水中有机负荷过重,加速有机物的分解,从而导致水体变黑。

在夏季要适当减少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投喂和有机负荷过重。

2.增加水质净化设备可以适当增加水质净化设备,如生物滤池、机械过滤器等,用于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和有机废物,保持水质清洁。

加强水质监测,定期检测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指标,保持良好的水质。

加强养殖池水体的循环,通过水体循环可以将水中的有害物质带走,减少有机物的分解,保持水体清新。

适当增加通风换气设备,提高水质中的溶解氧含量,防止有机物的分解产生臭味。

3.加强养殖池维护和清洁及时清理养殖池中的残饵、粪便等有机废物,保持养殖池的清洁,减少有机物的分解产生的臭味。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包括加强水质管理、增加通风设施、加强养殖管理、控制养殖密度、增加水质净化设备、加强水质监测、加强水体循环、加强通风换气,加强养殖池维护和清洁等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的执行,可以有效调控养殖池水质,避免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出现,保障养殖池中的鱼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病频发和流行 。
二 、主 要危害
所 ,其水质 的好坏 与鱼类 的健康生 长和获得 高 产息 息相关 。随着 水产养殖 技术 的不断提 高 ,
高密 度 、多品种养殖 模式 已被广 大养殖者普 遍 采 用 ,但在 这样 的养殖环境 中 ,使 用 的投 入品 也 随之增 多 ,极 易造成水质 变坏 ,溶氧含 量下 降 ,有 害物质含 量升高 ,直接导 致池鱼 泛塘和 鱼病 暴发 ,轻 则影响池鱼 的摄 食生长 ,重则 引
2 0 天换水1 次 ,每次换水3 0 %左右 ,不能采用大 排 大灌 的方 法 ,以免 池 水 的理 化 因子发 生 剧 变 ,换水 时池水与水源 的水温 差不能超过2 ℃一 3  ̄ C,否 则会 使池 鱼产 生应 激反 应 ,引起 鱼类 发病 。
2 . 化 学调 控 措 施
有效排 出水体 中的氨 、氮 、甲烷 等有 害气 体 , 并 促使养殖 池水 中的有机物在 好氧细菌 的作用
下分解成无 机物 ,被 浮游植物 吸收利 用 ,抑制
厌 氧细菌 的繁殖 ,降低厌氧细 菌的危 害 。精养
池塘应 配备增氧 设备 ,其 中叶轮式增 氧机的功 率配备标准为0 . 6 k w / 亩 左 右 ,微 孔 增 氧 为
( 1 )使 用 增 氧 剂 。增 氧 剂 的 主 要 作 用 有 :一是 为养殖池 水 中的有机物分解 提供足够 的 溶解 氧 ;二 是 增 加养 殖 水体 中钙 离 子 的含
C H O N G Q  ̄ G F I S H E R Y l ■皿
鱼塘水质变坏的原因 、危害及调控措施
纪礼 陈 唐 玉华
( 江 苏省金 湖 县 水 产 技 术推 广 站 ,江 苏金 湖 2 1 1 6 0 0)
水 是鱼类 赖 以生 存的基础 条件 ,池塘 水体 既是 鱼类 的养殖场所 ,也是 天然饵 料的培育 场
就会造成 养殖 鱼类的泛塘死亡 。 2 . 毒 害物 质增 多。池底淤泥 、残剩饵 料和 鱼 类排泄物 分解产 生的氨 、亚 硝酸盐 、硫化氢 是 鱼类生存 、生长过 程 中的剧 毒物质 。浓度小
保 持养殖 池水 的肥 、活 、嫩 、爽 ,是促 进鱼类
健 康生长 ,减少病 害发 生 ,提 高饵料 利用率 , 取 得高产 高效 的关键 。现 将相 关技术措施 介绍 如 下 ,供参考 。
中 ,推 广使用池 水溶氧控 制技术 ,在增氧设 备
上安装 溶氧控制 器 ,根据 池 内养殖对 象设定池 水溶 氧的上 、下 限 ,实现 增氧设备 的 自动开 、
停机 ,使养殖 池水溶氧含 量保持在 最佳状态 , 为池 鱼创造舒适 快乐 的生长环境 。该技术具有 安装 简单 、使 用方便 、节省人力 、节约用 电 、 饵料 系数低 、鱼类发病 少等优点 ,值得普遍推
动 、代谢 和生长 减慢 ,抵 抗力下 降 ,从而 导致
时开启增氧设施 ,不仅能增加水体 中的溶氧
量 ,打破水体 分层 ,补偿氧债 ,减少鱼池 中溶
氧的昼夜变化 和水层 分布 的差异 ,增加和 平衡 养殖池水 中的溶氧 量 ,稳定酸碱 度 ,而且还 能
夏季 池塘应 尽 量保持 最高 水位 ,一般 每隔 l 5 —
3 : 0 0 时 开 机 增 氧 ,有 浮 头 危 险 时 提 前 开 机 增
氧 。江 苏 省金 湖 县 在 渔 业科 技 入 户 项 目实施
体 ;四是可杀死致病 菌 ,沉淀水体 悬浮物 。常 用 的增 氧剂有 :双 氧水 、过氧化 钙 、过氧化镁
等 。双氧水 的用 量为5 o o g ;  ̄左 右 ,过 氧化 钙和 - 过氧化镁 的用量为2 — 2 . 5 k g / 亩。 ( 2 )使 用氧化 剂 。一 般采 用稳 定性 较 好 的二氧化氯和次 氯酸钠 ,用量分别为3 0 0 g /  ̄和 5 O O g ; -  ̄( 具体 用量参照产 品说 明书 )。二氧化
1 . 物理 调控 。主要 采用以下两种方 法 :
( 1 )机 械 增 氧 。精 养 鱼 塘 在 养 殖 过 程
中 ,由于养殖 池水有机质 含量升 高 ,池底有机
物 的耗氧量增 加 ,缺 氧是十分常见 的现象 。适
得 养殖水体 水质 和底质 日益恶化 ,水体环 境正 常 生化反 应受 阻 ,养殖对 象机体 组织缺 氧 ,活
量 ,稳定池水 的p H t  ̄;三是降低池水 中的氨氮 含 量 ,去 除硫 化 氢 和二 氧 化碳 等有 毒 有 害气
0 . 1 5 k w / -  ̄左右 。使用方 法是 晴天 中午开机 ,阴
天清晨开 机 ,阴雨连பைடு நூலகம்天气 半夜开机 ,每次开 机 时间为2 — 4 t J '  ̄ 时 。一般是在 晴天 的下午 2 : 0 0 —
三 、调控措施
目前 的鱼类 养殖 已 由过去 稀放粗 养逐渐发
展为高 密度 、多 品种 的配套精 养模式 ,由于饵
料的大 量投入 ,造成 了养殖动 物代谢 物和残剩
饵料 积累过 多 ,分解 产生 的氨氮 、亚硝酸盐 、
硫化 氢等有 毒有 害物质超标 ,破坏 了养殖 水体 的生态平衡 ,削弱了养殖 水体 的 自净功能 ,使

时 ,使鱼类处 于不 安定状态 ,食欲下 降 ,抵抗
力减弱 ,饵 料系数 增加 ;浓 度超标时 ,导致鱼
类 中毒死亡 。

主 要原 因
3 . 有 害茵增 多。当底质恶化 ,有 害菌就会 大量繁殖 ,池水 中有害菌达 到一定数 量时 ,极 易引发 鱼病 ,严重时导致鱼类大量死亡 。
起 鱼类死 亡 。加 强综合管 理 ,科 学合理 调控 ,
1 . 池水缺氧 。淤泥 中含 有大量 的有机物 , 有机物 经细菌作 用 ,氧化 分解 ,消耗大 量氧 ,
使得 池塘下层水 中本来 不多 的氧 消耗殆尽 ,造 成缺氧状态 。当养殖池水溶 氧低于3 mg l f 时 ,就
会 抑制鱼类 的摄食生 长 ;溶氧低 于0 . 5 mg / 1 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