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慢病科工作计划

合集下载

社区医院慢病科工作计划

社区医院慢病科工作计划

社区医院慢病科工作计划
1. 继续开展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提供患者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管理和干预。

2. 定期组织慢病健康教育活动,加强患者对慢性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建立健全慢病档案管理系统,完善患者档案记录和跟踪管理,提高慢病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4. 加强与社区其他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开展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形成联合防控网络。

5. 开展定期的慢性病筛查活动,及时发现潜在的慢性病患者,提前干预和治疗,减少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6. 不断加强慢病科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升团队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

2011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计划

2011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计划

2011年慢性疾病防治工作计划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的加速,以高血压、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疾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呈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结合本中心实际情况,特制定2011年我中心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落实卫生工作方针,建立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系统,掌握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发生发展趋势及其规律,开展慢性病人的规范化管理,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营造有利于预防控制慢病的环境,降低慢病发病率,减少慢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1、逐步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制定工作方案,责任落实到人。

2、督促中心(A、B区)、站、村卫生室,对辖区内重点人群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筛查,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以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指导和生活方式干预。

对确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纳入健康管理,并定期随访,以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 1 -制率。

加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社区站、村卫生室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中心慢性病管理、评价机制。

综合性医院提供技术支持,协助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建立中心团队、社区站和村卫生室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模式。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辖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逐步在辖区内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

指标:高血压患者管理:城区高血压患者管理率≥50%,规范管理率≥60%;农村高血压患者管理率≥45%,规范管理率≥50%。

慢病管理科个人工作计划

慢病管理科个人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作为一名慢病管理科的成员,我的工作目标是提高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水平,降低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具体目标如下:1. 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2. 优化慢病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3. 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协作,提高慢性病综合防治能力。

4. 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二、工作计划1. 患者健康管理(1)建立慢性病患者档案,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史、用药情况等。

(2)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慢性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4)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注其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 慢性病管理流程优化(1)简化患者就诊流程,提高就诊效率。

(2)建立慢性病管理系统,实现患者信息、就诊记录、用药记录等数据共享。

(3)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协作,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诊疗。

3. 提升业务水平(1)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培训,了解国内外慢性病防治新进展。

(2)与上级医院、专业机构合作,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诊疗技术。

(3)开展科室内部业务交流,提高团队整体业务水平。

4. 质量控制(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2)定期对慢性病管理科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确保工作符合政策要求。

5. 团队建设(1)加强科室内部团结,提高团队凝聚力。

(2)关心关爱同事,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3)培养年轻医生,传承科室优秀传统。

三、时间安排1. 第一季度:完成慢性病患者档案建立、随访计划制定等工作。

2. 第二季度: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优化慢性病管理流程。

3. 第三季度: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协作。

4. 第四季度:总结全年工作,制定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通过以上工作计划,我相信我能够在慢病管理科发挥自己的专长,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为我国慢性病防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慢病工作计划及总结

慢病工作计划及总结

慢病工作计划及总结慢性疾病是一种长期持续的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

为了更好地管理慢病,制定一个合理的工作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我制定的慢病工作计划和总结。

一、慢病工作计划1.明确目标:首先,需要明确治疗和管理慢病的目标。

例如,控制病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

根据个人状况和医生的建议,制定明确的目标。

2.制定治疗计划: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个人状况,制定治疗计划。

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运动计划等。

确保按时服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并进行适当的运动。

3.定期复诊:定期复诊是管理慢病的重要环节。

按照医生的指导,定期进行体检和检查,以了解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心理支持:慢病患者常常伴随着心理问题,因此,心理支持也是很重要的。

可以通过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参加心理支持小组等方式来获得支持和帮助。

5.积极应对:面对慢病,积极的心态和应对方式非常重要。

尽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与家人和朋友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

二、慢病工作总结在这段时间的治疗和管理中,我充分认识到慢病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付出持续的努力。

通过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我能够更好地管理慢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在治疗方面,我按时服药,严格遵守医嘱。

同时,我也注重饮食调整,减少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摄入,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

此外,我还坚持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定期复诊对于管理慢病也非常重要。

我每个月都会去医院进行体检和检查,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调整。

这样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除了身体上的治疗,心理支持也是我重视的一部分。

我参加了心理支持小组,与其他慢病患者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我获得了很多正能量和支持,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在这段时间的治疗和管理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但通过积极应对,我逐渐适应了慢病的生活,保持了积极乐观的心态。

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我一定能够战胜慢病,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慢病工作计划

慢病工作计划

慢病工作计划
《慢病工作计划:有效管理长期健康问题》
慢性病是指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会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工作计划来管理这些长期健康问题。

首先,患者需要与医生和专业人士合作制定一个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这个计划要包括定期的医疗检查、药物治疗和饮食调整,以确保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其次,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包括规律的作息时间、科学的饮食结构和适量的运动,都是慢病患者需要注意的问题。

此外,要避免吸烟和酗酒,减少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再者,患者需要学会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长期的疾病治疗可能会让患者产生抑郁情绪,因此需要学会寻求心理援助和与家人、朋友沟通。

最后,患者需要对自己的疾病有深入的了解。

只有了解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才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问题。

鼓励患者参加相关的健康教育、康复训练和支持小组活动,以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总之,慢病工作计划是患者与医生、专业人士合作的结果,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生活、健康和心理状况,以帮助他们更好地
管理长期健康问题。

只有通过恰当的治疗和自我管理,患者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慢性疾病管理工作计划

慢性疾病管理工作计划

一、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特制定本慢性疾病管理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降低慢性疾病发病率,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2. 加强慢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完善慢性疾病监测、评估和干预机制。

3. 提高慢性疾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4. 加强慢性疾病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

三、工作措施1. 慢性疾病监测与评估(1)建立慢性疾病监测网络,定期收集、整理和分析慢性疾病相关数据。

(2)对慢性疾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评估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开展慢性疾病风险评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建议。

2. 慢性疾病预防控制(1)加强慢性疾病健康教育,普及慢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

(2)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行为。

(3)加强慢性疾病早期筛查,提高慢性疾病早诊率和早治率。

(4)落实慢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降低慢性疾病发病率。

3. 慢性疾病患者管理(1)建立慢性疾病患者档案,实施个体化健康管理。

(2)加强慢性疾病患者随访管理,及时掌握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开展慢性疾病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4)加强慢性疾病患者心理关怀,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4. 慢性疾病健康教育(1)开展慢性疾病防治知识讲座、宣传册、海报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2)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慢性疾病防治知识。

(3)开展慢性疾病防治志愿者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

四、工作要求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慢性疾病管理工作合力。

2. 完善政策法规,为慢性疾病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3. 加大投入,确保慢性疾病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4.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5. 强化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慢性疾病防治的良好氛围。

慢性病工作计划

慢性病工作计划

慢性病工作计划一、目标设定1. 提升员工对慢性病的认识和理解。

2. 制定有效的慢性病管理策略,以减少工作场所的健康风险。

3. 增强员工的健康意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

二、员工教育1. 组织健康讲座,邀请医疗专家讲解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

2. 提供慢性病相关的资料和手册,供员工学习和参考。

3. 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如健康饮食工作坊、运动挑战等。

三、健康筛查1. 定期为员工提供慢性病筛查服务,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检查。

2. 根据筛查结果,为需要的员工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

四、工作环境改善1. 优化办公环境,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空间。

2. 鼓励员工使用楼梯而非电梯,增加日常活动量。

3. 在工作场所设置健康提示,如站立办公区、健康饮食提示等。

五、健康政策制定1. 制定公司健康政策,鼓励员工参与健康活动。

2. 提供健康保险和慢性病管理计划,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支持。

3. 设立健康奖励机制,表彰积极参与健康活动的员工。

六、慢性病管理1. 建立慢性病员工档案,跟踪健康状况。

2. 与专业医疗机构合作,为慢性病员工提供专业咨询和治疗。

3. 定期评估慢性病管理工作的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七、持续跟进与改进1. 定期收集员工对慢性病管理工作的反馈。

2. 根据反馈结果,不断优化慢性病工作计划。

3. 保持与医疗专家的沟通,确保慢性病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八、总结与评估1. 每季度对慢性病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

2. 年度进行效果评估,分析计划的成效和不足。

3.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下一年度的慢性病工作计划。

通过上述计划的实施,旨在为员工提供一个健康、积极的工作环境,同时降低慢性病对员工健康和公司运营的潜在影响。

全科慢病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全科慢病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全科慢病管理工作计划范文根据现中心辖区人口数62408人(其中中心55093人,利民路服务站7315人)的基本情况,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要求,为圆满完成《四川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项目绩效考核办法》中慢病管理的目标任务,特拟定工作计划如下:一、服务对象: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

二、慢病管理服务流程:(全科4、5诊室)三、服务内容:(一)、高血压患者管理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建议高危人群(本人注:直系亲属有原发*高血压)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在门诊登记中反映)。

按什邡市2013年各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任务,2014年全年应完成高血压管理人数按所管辖人口比例分解,62408*86%*18.8%*50%≈5045人(中心4454人;服务站591人)。

(二)、随访评估对原发*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

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情况。

(三)分类干预(1)对血压控制满意(收缩压<140且舒张压<90mmHg)、无*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慢病科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做好肇源县慢性病防控工作,根据大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要求,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制定民意乡2011年慢性病工作计划。

一、工作指标
1、开展慢病报告工作,完成慢性病的季报和年报。

2、开展人群合理膳食指导工作,居民合理膳食指导覆盖率达100%。

3、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级卫生所对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100%,实现65岁及以上老人建档率100%。

4、在全乡范围内开展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工作,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100﹪。

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乡镇覆盖率100﹪。

5、完成县主管部门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二、保障措施
1、加强检查指导。

为保证慢性病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年县疾控中心将对辖区内的居民健康档案的建设工作、慢性病人的规范管理工作、居民膳食指导等工作进行每半年督导检查1次,并做好监测记录。

2、慢性病报告准确及时。

认真做好慢性病的季报和年报工作,每季度的第一个月的20日前将上季度的报表准时报出,保证报表的准确性;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慢病漏报的检查,提高慢病报告率。

3、做好基础资料的统计工作。

摸清各乡镇慢病相关资料的基本底数,包括人口数、开展慢病防治的医疗机构数等。

掌握慢病档案的建立情况。

4、加强对基层的培训工作。

慢病防治工作涉及糖尿病、高血压、肿瘤、脑卒中、冠心病、重性精神疾病等,知识面要求广泛,每年只是都有更新,工作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从事慢病防治的工作人员流动性大,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基层的培训,才能使慢性病防治工作更好的开展。

肇源县民意乡卫生院慢病科
2011年01月01日
2011年死因网络直报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做好肇源县死因网报工作,根据大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肇源县2011年死因报告工作计划。

一、规范《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及报告。

县以上医疗机构应在医生
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后7天内进行网络报告,县以下医疗机构应在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后30天内进行网络报告。

二、加强对乡镇防保医生的业务培训,加强报告时限管理,最大限度
地减低漏报,减少迟报,杜绝不报告等现象发生。

2011年按辖区人口数的6‰完成报告数,逐月落实报告指标,把提高死亡报告率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做好死亡病例报告工作
三、检查督导各乡镇对每月漏报死亡病例进行及时补报,同时加强死
因监测工作资料的收集、补充、归档。

及时审核死亡报告卡。

四、完成死亡病例的月分析和年分析,并及时上传。

肇源县疾控中心慢病科
2011年3月17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