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教育学习资料】中考化学原子的结构复习题

合集下载

经典初中化学原子结构(练习题)

经典初中化学原子结构(练习题)

经典初中化学原子结构(练习题)
下面是一些关于经典初中化学原子结构的练题,希望能帮助您巩固和提高对这一知识领域的理解。

1.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它由什么组成?
答案: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2. 请问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3. 原子核的质量是由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决定的,请问原子核外的电子贡献了什么?
答案:原子核外的电子贡献了负电荷,使得原子整体处于电中性状态。

4. 请问在原子模型中,电子是如何排布的?
答案:根据原子模型,电子是按能级分布在原子的不同轨道上。

5. 在氢原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吗?
答案:是的,氢原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都是1。

6. 原子团和化合物中的原子是如何结合的?
答案:原子团和化合物中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

7. 请问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如何参与化学反应的?
答案:原子的核外电子通过与其他原子的核外电子进行共享、
转移或接受电子等方式参与化学反应。

这些练习题旨在帮助您回顾和巩固对经典初中化学原子结构的
理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初中化学 原子的结构 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化学  原子的结构  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原子的结构是()A. 细胞B. 粒子C. 分子D. 质子答案:C2. 原子中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A. 电子B. 质子C. 中子D. 什么都不是答案:B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子在原子核外绕行B. 质子和中子分别带正电和负电C. 原子核中的粒子数目不固定D. 原子核内质子质量大于中子答案:A4. 原子的结构是由()构成的。

A. 原子核和电子云B. 原子核和质子C. 原子核和中子D. 电子云和质子答案:A5. 原子核中所含的质子数决定了()。

A. 元素的化学性质B. 元素的物理性质C. 元素的放射性D. 元素的熔点答案:A6. 下列关于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核的直径是电子云的数千倍B. 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C. 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的数量相等D. 原子核是由正电质子组成的答案:B二、判断题1. 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

答案:错2. 原子核的直径大约是原子的直径的万分之一。

答案:对3. 原子核的电子云中没含有电子。

答案:错4.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目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

答案:对5. 原子核内质子的质量大于中子。

答案:错三、填空题1. 原子核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答案:质子,中子2.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________。

答案:10^-15米3. 原子核内质子与中子的数量差异称为________。

答案:中子过剩4. 原子的质子数称为________,用符号____表示。

答案:原子序数,Z5. 电子绕行的区域称为________。

答案:电子云四、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原子核的构成和性质。

答案: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在原子中占据着非常小的体积空间,约占整个原子体积的10^-15倍。

原子核带有正电荷,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质子的质量略大于中子。

此外,原子核还具有放射性。

2. 原子的质子数如何影响元素的性质?答案:元素的质子数,即原子核内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

九年级化学 - 原子的结构(练习+答案)

九年级化学 - 原子的结构(练习+答案)

九年级化学- 原子的结构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__核外电子__构成的,原子核是由__质子__和__中子__构成的。

2.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__相等__,电性__相反__,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__质子数__=核外__电子数__。

4.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以用__原子结构示意图__表示。

5.相对原子质量是以__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__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__质量__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6.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小圆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__原子核__和__核电荷数__,弧线表示__电子层__,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__电子数__。

7.稀有气体最外层有__8__个(除氦外)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__4__个,在化学反应中易__失去__电子;非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__4__个,在化学反应中易__得到__电子。

9.构成物质的的粒子除了原子、分子之外,还有__离子__,__带电__的原子叫做离子。

其中带正电的原子叫做__阳__离子,带负电的原子叫做__阴__离子。

9.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原子核__上,因此相对原子质量≈__质子数__+__中子数__。

小节练习题1.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B)A.中子B.质子C.电子D.质子和中子2.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

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B)A.1 B.3C.4 D.73.下列粒子不显电性的是(D)A.质子B.电子C.原子核D.分子4. 氯化钠由什么粒子构成?四位同学分别给出以下答案,你认为正确的是(A)A.离子B.分子C.原子D.中子5.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C)A.原子内部有相对较大的空间B.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C.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D.原子核带有正电荷6.下列有关离子的认识错误的是(D)A.原子失去电子,形成了阳离子B.原子得到电子,形成了阴离子C.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粒子D.原子失去电子后带负电荷7.下列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D)8.下图为小明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

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练习题多种题型含答案

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练习题多种题型含答案

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练习题多种题型含答案1. 什么是原子的结构?2. 原子由哪些粒子组成?3. 原子核由哪些粒子组成?4. 原子核中有哪些粒子带电?5. 什么是质子?它的电荷是多少?6. 什么是中子?它的电荷是多少?7. 什么是电子?它的电荷是多少?8.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什么?9. 原子的原子序数等于什么?10. 原子的电子数等于什么?11. 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什么?12.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什么?13. 原子的核内电子数等于什么?14. 原子的电子云是什么?15. 原子的电子云中的电子是如何分布的?16. 原子的电子云中的电子是如何运动的?17. 原子的电子云中的电子是如何被束缚的?18. 原子的电子云中的电子是如何被激发的?19. 原子的电子云中的电子是如何发生跃迁的?20. 原子的电子云中的电子是如何发生辐射的?21. 原子的电子云中的电子是如何吸收辐射的?22. 原子的电子云中的电子是如何发生化学反应的?23. 什么是原子的量子数?24. 原子的量子数有哪些?25. 原子的量子数是如何确定的?26. 原子的能级是什么?27. 原子的能级有哪些?28. 原子的能级是如何确定的?29. 原子的能级与量子数有什么关系?30. 原子的电子跃迁是如何发生的?31. 原子的电子跃迁有哪些类型?32. 原子的电子跃迁与辐射有什么关系?33. 原子的电子跃迁与化学反应有什么关系?34. 什么是原子的谱线?35. 原子的谱线有哪些?36. 原子的谱线是如何产生的?37. 原子的谱线与量子数有什么关系?38. 原子的谱线与电子跃迁有什么关系?39. 原子的谱线与辐射有什么关系?40. 原子的谱线与化学反应有什么关系?41. 什么是原子的化学键?42. 原子的化学键有哪些类型?43. 原子的化学键是如何形成的?44. 原子的化学键与电子有什么关系?45. 原子的化学键与能级有什么关系?46. 原子的化学键与电子跃迁有什么关系?47. 原子的化学键与辐射有什么关系?48. 原子的化学键与化学反应有什么关系?49. 什么是原子的化学元素?50. 原子的化学元素有哪些?。

〖含6套中考试卷〗中考化学原子的结构复习

〖含6套中考试卷〗中考化学原子的结构复习

原子的结构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A.原子内部有相对较大的空间B.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C.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D.原子核带有正电荷2.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浙江省新昌县生产的药用胶囊中被查出铬超标后,顿时引发人们的恐慌.已知铬原子的质子数为24,中子数为28,则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52 B.28 C.24 D.43.下列物质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A.二氧化碳 B.氢气 C.氯化钠晶体D.水银4.在原子转变为离子后,一定发生改变的是()A.原子总数 B.质子总数 C.中子总数 D.电子总数5.某阴离子X2﹣的核外有18个电子,核内有18个中子,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54 B.38 C.36 D.346.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克,则实际质量为2a克的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24克B.24 C.2a D.2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7.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质子数为1的氢原子和一个质子数为8的氧原子构成的,则每个水分子中共含有个原子核,个质子;铁原子质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个,该原子核中微粒总数为个;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核内有11个质子,则核内有个中子,核外有个电子.8.有六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是:(1)表示阳离子的粒子是(填序号),符号为.(2)表示阴离子的粒子是(填序号),符号为.三、选择题9.一个重水分子是由两个重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重氢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相对原子质量是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氢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B.重氢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C.重氢原子中没有中子D.水分子和重水分子的质量相同10.分析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A.都属于阳离子B.都属于阴离子C.属于一种原子D.前者属于离子,后者属于原子11.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对该粒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核内一定有10个质子B.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C.具有稳定结构D.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或稀有气体原子12.已知某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某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如果该氧原子的质量为m,则该硫原子的质量为()A.32m B.2m C.m D.不能确定四、填空题13.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一个电子.(3)钠原子和氯原子相同的是(填序号).①质子数②电子数③电子层数④最外层电子数.14.居里夫妇1898年从几吨铀废料中提炼出0.3g镭.镭具有放射性,镭原子会分裂,变成一个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的氡原子和一个具有2个中子、2个电子的氦原子,并放出放射线.试推测镭原子的核电荷数与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5.某粒子R的结构示意图为.(1)当x=10+y时,该粒子为(填“原子”或“阳离子”或“阴离子”,下同),当x<10+y时,该粒子为.(2)若该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是R原子,当y=2时,x= .(3)若该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是R﹣,则x= ,y= .五、解答题16.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如图所示是不同时期科学家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1)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同一类原子性质相同.道尔顿的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是.(2)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模型,认为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荷的“西瓜瓤”中,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是.(3)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C.原子核带有正电 D.核外电子带有负电(4)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哪些感想?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C;3.C;4.D;5.D;6.B;二、填空题7.3;10;56;12;11;8.E;Mg2+;B;O2-;三、选择题9.B;10.D;11.A; 12.B;四、填空题13.17;失去;③;14.88;226;15.原子;阴离子;12;17;8;五、解答题16.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分割;没有发现带正电荷的原子核;D;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小毛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 .AB .BC .CD .D 2.如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B .点燃酒精灯前应持续通入CO 防止发生爆炸C .改用二氧化碳进行该实验也能看到完全相同的现象D .利用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之差能算出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3.将知识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归纳正确的是A .溶液的特征B .含钙物质的转化C .物质的分类D .盐的化学性质4.很多包装袋是由聚氯乙烯塑料(PVC )加工而成的,其化学式为[ClCHCH 2],可看作由n 个ClCHCH 2(氯乙烯)连接而成,是一种不可降解塑料。

初三原子结构练习题

初三原子结构练习题

初三原子结构练习题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原子结构是一个重要且基础的概念。

了解原子结构和原子的组成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初三原子结构的练习题,帮助您巩固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练习一:选择题1. 原子核的组成是:A. 质子和中子B. 电子和质子C. 中子和电子D. 质子和中子和电子2. 一个氧原子中的质子数是8,中子数是8,则其质量数为:A. 8B. 16C. 18D. 03. 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质子和中子具有质量,而电子无质量B. 电子和中子具有质量,而质子无质量C. 电子和质子具有质量,而中子无质量D. 电子和质子和中子都具有质量4.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称为:A. 同位素B. 同类元素C. 异位素D. 异构体练习二:填空题1. 原子序数= _______ 时,原子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

2. 原子核中的 _______ 负责包含中子和质子。

练习三:应用题1. 某原子的质子数为16,中子数为16,电子数为16。

请回答以下问题:a) 原子的原子序数是多少?b) 原子的质量数是多少?c) 原子的元素符号是什么?2. 某元素的原子核包含32个中子和26个质子。

请回答以下问题:a) 元素的原子序数是多少?b) 元素的质量数是多少?c) 元素的元素符号是什么?练习四:简答题1. 什么是原子序数?2. 什么是质量数?3. 简述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及其作用。

请根据上述题目,回答相应的问题。

在回答问题时,可以使用自己理解的语言,但需要确保准确表达概念和理论。

答案:练习一:选择题1. A2. B3. D4. A练习二:填空题1. 原子序数2. 原子核练习三:应用题1.a) 16b) 32c) S2.a) 26b) 58c) Fe练习四:简答题1. 原子序数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编号,表示了原子中质子的数量。

2. 质量数是指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用来表示原子的质量大小。

3. 原子结构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word完整版)原子的结构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原子的结构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原子的结构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34.0分)1.下列各选项中,解释与事实不吻合的是()A..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B..酒精做温度计的填充物---------酒精分子的体积受热变大,遇冷变小C..金刚石很坚硬,而石墨却很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D.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2.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属于金属元素B.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D.该微粒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3.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A. B. C. D.4.用水壶烧开水时,壶盖被顶开.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水分子同时向上运动,撞开壶盖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C.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D.水气化时,分子间隔变大,体积膨胀5.根据如图水分子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得出的信息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改变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D.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2:16.下图是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原子B.它们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都相同 C.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7.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对事实或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事实或现象解释A香味扑鼻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气体能被压缩分子之间有间隔C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A.AB.BC.CD.D8.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液态空气B.水C.二氧化碳D.四氧化三铁9.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是mkg,一个碳原子(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6个中子)的质量为nkg,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 B. C.kg D.kg10.下列关于Fe、Fe2+、Fe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们的化合价相同B.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不同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D.它们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11.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不正确的是()A.湿衣服在充足的阳光容易晾干--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C.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隙D.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12.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附近空气、海水中都检测到碘131超标.碘是周期表中第53号元素,其中131是指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列关于碘131原子的描述错误的是()A.质子数为53B.核电荷数为53C.核外电子数为53 D.中子数为5313.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粒子核外有18个电子B.该粒子属于非金属元素C.该粒子是带正电的阳离子D.该粒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14.某化学反应的微观图示如下(注: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变化描述错误的是()A.共有两种物质参加化学反应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没有改变15.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原子、分子、离子,利用它们具有的性质,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选项信息现象解释A湿衣服在太阳下比在屋檐下容易晒干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越快B可用搜救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由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汞柱上升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D将水烧到沸腾后易将壶盖冲起温度升高,水分子的体积变大A.AB.BC.CD.D16.关于下列几种微粒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有②是离子B.①和③属同种元素C.①和④化学性质相似D.①属非金属元素17.从分子角度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电热水袋中的水加热后袋子膨胀--袋内的水分子的体积变大B.向篮球中充气-----分子间有间隔C.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分的二、双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8.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质量跟一种碳原子质量的比值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C.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的简称D.相对原子质量在一般化学计算中可采用它的近似值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19.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014年4月4日报道,NIST-F2是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时间标准,NIST-F2是用一种锶(Sr)原子“喷泉”来确定1秒的精确时长.元素Sr形成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Sr属于______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图1中所表示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______ .(3)图2表示的微粒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 (填序号,下同),与Sr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0.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图中粒子共能表示______ 种元素.A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 周期.(2)图中表示的阳离子是______ (用离子符号表示),表示的阴离子是______ (用离子符号表示),二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原子的结构习题(含答案)【答案】1. B2. A3. C4. D5. C6. D7. C8. A9. A10. C11. D 12. D 13. C 14. D15. D16. A 17. A 18. BD19. 金属;Sr2+;A、C;B20. 4;3;Mg2+;Cl-;MgCl2【解析】1.解:A、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B、酒精做温度计的填充物,是因为酒精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分子的体积)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C、金刚石很坚硬,而石墨却很软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不同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D、食物变质,有新物质生成,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解: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元素:A、质子数是9,属于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7>4,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错误;B、可知该原子电子层数是2,正确;C、可知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正确;D、可知该微粒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正确;故选: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电子层数及最外层电子数,并能利用最外层电子数判断出元素的种类.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并能结合选项正确分析解答.3.解:A、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错误.C、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D、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故选:C.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4.解:A、用水壶烧开水时,壶盖被顶开,是因为水汽化时,分子间隔变大,体积膨胀,而不是水分子同时向上运动,撞开壶盖,故选项解释错误.B、用水壶烧开水时,壶盖被顶开,是因为水汽化时,分子间隔变大,体积膨胀,而不是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故选项解释错误.C、用水壶烧开水时,壶盖被顶开,是因为水汽化时,分子间隔变大,体积膨胀,而不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故选项解释错误.D、用水壶烧开水时,壶盖被顶开,是因为水汽化时,分子间隔变大,体积膨胀,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D.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解:A、由图中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改变,说法正确;B、由图中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说法正确;C、由图中的情况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开而原子不可分,故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说法错误;D、由图中可知,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2:1,说法正确;故选C.可以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由图中可知,分子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在化学变化前后没有改变,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都不会发生改变,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原子知识.能利用微粒的观点,从微观上认识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中变化情况是解题的关键.6.解:A、第一种粒子,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第三种粒子,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第一种粒子是原子得到2个电子得到的,第三种粒子是原子失去3个电子得到的,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3,故它们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不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C、它们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8、10、13,核内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D、三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A、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B、第一种粒子是原子得到2个电子得到的,第三种粒子是原子失去3个电子得到的.C、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D、根据三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7.解:A、香味扑鼻,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A正确;B、气体能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加压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B正确;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而分子大小不变,故C错误,符合题意;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故D正确.故选:C.根据分子的定义和性质进行分析:分子的体积、质量很小;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还可以被分成更小的微粒.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性质和特征的知识,会利用分子的性质和特征解释日常生活的现象,通过日常生活的现象归纳总结分子的性质和特征.8.解:A、液态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所以液态空气含有氧分子,故选项正确.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D、四氧化三铁是由四氧化三铁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故选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空气中含有氧气,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为氧气或空气;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9.解: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是mkg,一个碳原子(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6个中子)的质量为nkg,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往往省略不写,故选A.故选:A.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相对质量=,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的相对原子相对质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解:A、它们的化合价不相同,分别是0,+2,+3,故A错误;B、因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则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故B错误;C、因原子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Fe2+、Fe3+的电荷不同,则它们由原子变为离子时失去的电子不同,即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故C正确;D、因Fe具有还原性,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Fe3+具有氧化性,则它们的性质不同,故D错误;故选C.根据Fe、Fe2+、Fe3+三种微粒可知,它们是用同种元素符号和数字组成的,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电子数.本题考查同种元素形成的微粒的关系和性质,学生应明确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把握化学式的不同,意义不同性质不同.11.解:A、湿衣服在充足的阳光容易晾干,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C、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D、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D.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2.解:A、在元素周期表中是几号元素那么它的质子数就是多少,故质子数是53,故A正确.B、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再根据题意知其核电荷数是53;故B正确;C、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再根据题意知其核外电子数是53;故C正确.D、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中子数是78;故D不正确;故选D.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的质量,不是实际质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较大,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分析、提炼、加工、运用的能力13.解:A、2+8+8=18,故A说法正确;B、质子数是17属于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B说法正确;C、该粒子是带负电的阴离子,故C说法错误;D、由离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D说法正确.故选C.A、把核外电子数加起来即可;B、根据质子数是17属于氯元素考虑;C、根据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考虑;D、根据核外电子层数考虑.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离子结构示意图,各量所表示的意义.14.解: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共有两种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故此说法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该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此说法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该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此说法正确.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改变,故此说法错误.故选D.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的种类;依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变化等.能根据所给信息,判断模型所表示的物质属于单质还是化合物,这是要求同学们必须掌握的,也是解题的关键.15.解:A、湿衣服在太阳下比在屋檐下容易晒干,是因为太阳下温度高,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B、可用搜救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是因为是因为人体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搜救犬闻到人体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C、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汞柱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D、将水烧到沸腾后易将壶盖冲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D.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6.解:A、离子是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等的微粒,分析四种微粒可知②③两种微粒的核内质子数均与核外电子数不等,所以均属离子;B、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①③的核内质子数相等,所以属于同种元素;C、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其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①④最外层电子数均是7,所以其化学性质一定相似;D、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是非金属元素;故选AA、依据离子是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等的知识分析解答;B、根据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进行解答;C、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分析解决;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进行解答.本题主要考查了微粒的结构示意图的意义,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解题的关键.17.解:A、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受热时间隔变大,所以电热水袋中的水加热后袋子膨胀,袋内的水分子的体积没有变化,故A错误;B、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受压时,间隔变小,所以向篮球中充气,故B正确;C、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酒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酒香不怕巷子深,故C正确;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在化学变中分子是可以分的,故D正确.故选A.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解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在化学变中分析可以再分.准确理解分子的性质,能用分子的知识来解答生活中一些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8.解:A、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质量跟一种碳原子质量的的比值,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的简称,故选项说法错误.D、相对原子质量在一般化学计算中可采用它的近似值,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D.根据国际上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9.解:(1)由元素Sr形成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元素Sr的原子的外层电子数是2<4,为金属元素;(2)由元素Sr形成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质子数比核外的电子数多2个,该微粒是锶离子,符号为:Sr2+;(3)由于图2的最外层的电子数可知,A只有一个电子层,该层上有2个电子,C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都属于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由于元素Sr的原子的外层电子数是2,B原子的最外层也有2个电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答为:(1)金属;(2)Sr2+;(3)A、C,B.(1)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判断元素的类别;(2)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写出粒子的符号;(3)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分析.在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元素为金属元素,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易得电子形成带负电的阴离子.20.解:(1)A与E核内质子数相同,表示同一种元素,所以共有4种元素.A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所以其表示的元素在第3周期.所以答案为:4;3.(2)A、C和D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B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失去2个电子,表示阳离子,形成化合物时常显示+2价,质子数为12,所以该粒子表示镁离子,E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得到1个电子,表示阴离子,形成化合物时常显示-1价,质子数为17,所以该粒子表示氯离子,它们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镁.所以答案为:Mg2+;Cl-;MgCl2.答案:(1)4;3;(2)Mg2+;Cl-;MgCl2.同种元素形成的粒子,质子数相同,原子呈电中性,对阳离子而言,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如何找出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可以从质子数与核外电子的关系、粒子的带电性等方面加以考虑.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表示该元素所处的周期.本题注重基础,考查知识点较多,并且题目难度不很大,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很大帮助,多注重一些规律的记忆和积累.。

初三化学原子结构复习试题(20201117201740).docx

初三化学原子结构复习试题(20201117201740).docx

.精品文档 .初三化学原子结构复习试题初三化学原子结构复习试题1、下列粒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都相等的一组是()A.l- 与 S2-B. Na+与 NH4+. g2+与 Al3+D. Ne 与 H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构成的B.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分子大、原子小.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不同D.人体缺少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因此碘元素摄入量越多越好3、等电子体具有原子数目相同、电子数目的特征.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A.NH3和 H4B. N2 和 2. N 和 2+D. S2 和 l24、下面表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由镁原子变成镁离子的卡通图.请写出从图中获取的两点信息:(1) ______;(2) ______.5、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近海发生9.0 级强烈地震,引发海啸和核泄漏危机. 3 月 28 日,福岛土壤首现剧毒放射性钚元素.原子序数为94 的钚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45B.核外电子数为94.质子数为94D.核电荷数为2396、一种原子的核内有 6 个中子和 6 个质子,另一种原子的核内有7 个中子和 6 个质子,则它们不同的是()A.质子数 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核电荷数D.核外电子数7、一种元素的原子变成离子,发生的变化是()A.得到电子B.失去电子.电子层改变D.可能得到电子,也可能失去电子8、下列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的是()A.核电荷数为13 的元素的原子B.只有 1 个电子层且该层电子数为 2 的原子.3 个电子层,最外层为7 个电子的元素的原子D.相对原子质量为16,且核内有8 个中子的原子9、A 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为: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为 8 个电子,第三层为 1 个电子,则 A元素属于()A.稀有气体元素B.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D.无法确定10、有核电荷数小于 18 的 X、 y 两种元素, X 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 X+和 y2- 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则 y 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A-3B. A+3. A-1D.A+111、下列粒子中既无中子又无电子的是()A.HB.H+.H2D.12、组成原子核必不可少的粒子是()A.质子 B.质子和电子.质子和中子D.质子、中子和电子13、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A.水分子 B.水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D.氢元素和氧元素14、下列各数据是各元素的核电荷数,其中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A.16 和 10B. 6 和 8. 12 和 17D. 11 和 17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最外层电子数为8 的微粒都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B.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化合价仍然相同.两种微粒如果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化学性质一定相同D.氧原子最外层得到两个电子就和氖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16、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元素单质与金属镁化学性质相似的是()A.B.. D.17、如图表示 A、 B 两种原子(图上数字为质子数)形成某物质的微观过程.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①图示形成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②该过程说明原子通过______电子形成离子.答案1、A、氯离子质子数为17,电子数为18,硫离子质子数为16,电子数为18,质子数不相等,故 A 错误;B、钠离子质子数为11,电子数为10,铵根离子质子数为 11,电子数为10,故 B 正确;、镁离子质子数为12,电子数为10,铝离子质子数为13,电子数为10,故错误;D、氖原子质子数与电子数都是10,水分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也为10,故 D 正确;故选 BD2、 A、有的原子中没有中子,例如氢原子中没有中子,故 A错;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故 B 错;、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所以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不同,故正确;D、人体缺少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所以要适量摄入碘元素,不能摄入量多了,多了也会引起疾病,故 D 错.故选:.3、A、NH3和 H4,原子数目不相同;电子数分别为:7+1×3=10, 6+1× 4=10,故 A 不符合题意;B、N2 和 2,原子数目相同都为 3 个,电子数分别为:7+8× 2=23, 6+8×2=22,故 B 不符合题意;、N 和 2+,原子数目相同都为2 个,电子数分别为: 8+7=15,8+8-1=15 ,故符合题意;D、S2 和 l2 ,原子数目相同都为 3 个,电子数分别为:16+8× 2=32, 17+8× 2=33,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4、由图示可以看出化学反应中镁原子易失掉最外层的两个电子而成为镁离子,同时也可以看出镁离子带正电荷而原子不带电以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等信息(合理即可);故答案为:化学反应中镁原子易失掉最外层的两个电子而成为镁离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5、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可知原子序数为94的钚,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可知A、中子数为145,说法正确;B、核外电子数为94,说法正确;、质子数为94,说法正确;D、核电荷数为239,说法错误,核电荷数为94;故选 D.6、A、都是 6 个质子,故质子数相同.B、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质子数相同,核电荷数就相同.D、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就相同.故选 B7、由原子变成离子的原理可知,是因为核外电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即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才会使微粒带电,从而变成离子.A、原子得失电子后都可以成为离子;B、原子得失电子后都可以成为离子;、一般的说原子得到电子时,电子层数一般不会变化,失去电子时往往伴随电子层的减小;D、原子得失电子后都可以成为离子;故选: D.8、A、核电荷数为 13 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 8 个电子,第一层上有 3 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 4,为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阳离子,故选项错误.B、只有 1 个电子层且该层电子数为 2 的原子,为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在化学反应中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故选项正确.、3个电子层,最外层为 7 个电子的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1 个电子形成阴离子,故选项错误.D、相对原子质量为16,且核内有8 个中子的原子为氧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2 个电子形成阴离子,故选项错误.故选: B.9、A 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为:第一层有 2 个电子,第二层为 8 个电子,第三层为 1 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最外层电子数< 4,则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阳离子.故选:B.10、X 的核电荷数为A, X+的核外电子数为A-1;根据y2- 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所以设y 的核电荷数是w,则X+和y2- 的核外电子数为w+2,故 A-1=w+2. w=A-3;故选: A.11、A、H 表示氢原子,氢原子中没有中子但含有电子,故 A错误;B、H+表示氢离子,氢离子是氢原子失去 1 个电子形成的,所以氢离子中既无中子又无电子,故 B 正确;、H2 表示氢分子,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氢原子中没有中子但含有电子,故错误;D、表示氧原子,氧原子中既含有中子又含有电子,故D 错误.故选: B.12、在原子中心有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它一般由带正电的质子不带电的中子构成,而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因此必不可少的是质子,故 A 正确.故选 A.1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不变,是最小的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又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所以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故选:.14、A、原子序数为16 和 10 的元素分别为S 元素和 Ne 元素, Ne 是稀有气体元素,两者不能化合成为可以生成AB2型化合物;B、原子序数为 6 和 8 的元素分别为元素和元素,可以生成 2,能化合生成AB2 型化合物;、原子序数为 12 和 17 的元素分别为 g 元素和 l 元素,可以生成 gl2 ,能化合生成 AB2 型化合物;D、原子序数为 11 和 17 的元素分别为 Na元素和 l 元素,能生成 Nal ,两者不能化合成为可以生成 AB2 型化合物;故选: B.15、A、最外层电子数为8 的微粒不一定都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如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 但不是稀有气体元素;B、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化合价不一定相同,如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存在-3 、+5 两种价态;、两种微粒如果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化学性质不一定一定相同,我们只能说两者化学性质相似;D、氧原子最外层得到两个电子就成为10 个电子这样就和氖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了;故选: D.16、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 2 个电子,显示金属性;A、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 k 层为最外层时排布2个电子已达稳定结构,不易得也不易失,虽和镁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化学性质不相似,错误;B、氩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达到稳定结构,错误;、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 2 个电子,从而显示金属性,故该元素的单质与镁化学性质相似,正确;D、该原子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与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其化学性质不相似,错误;故选:.17、① A 原子最外层一个电子失去以后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是钠离子, B 原子最外层得到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是氯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故填:Nal ;②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故填:得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的结构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
A.原子内部有相对较大的空间
B.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C.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原子核带有正电荷
2.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浙江省新昌县生产的药用胶囊中被查出铬超标后,顿时引发人们的恐慌.已知铬原子的质子数为24,中子数为28,则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52 B.28 C.24 D.4
3.下列物质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
A.二氧化碳 B.氢气 C.氯化钠晶体D.水银
4.在原子转变为离子后,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A.原子总数 B.质子总数 C.中子总数 D.电子总数
5.某阴离子X2﹣的核外有18个电子,核内有18个中子,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54 B.38 C.36 D.34
6.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克,则实际质量为2a克的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24克B.24 C.2a D.2
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
7.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质子数为1的氢原子和一个质子数为8的氧原子构成的,则每个水分子中共含有个原子核,个质子;铁原子质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个,该原子核中微粒总数为个;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核内有11个质子,则核内有个中子,核外有个电子.
8.有六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是:
(1)表示阳离子的粒子是(填序号),符号为.
(2)表示阴离子的粒子是(填序号),符号为.
三、选择题
9.一个重水分子是由两个重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重氢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相对原子质量是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氢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
B.重氢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
C.重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D.水分子和重水分子的质量相同
10.分析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A.都属于阳离子
B.都属于阴离子
C.属于一种原子
D.前者属于离子,后者属于原子
11.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对该粒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核内一定有10个质子
B.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C.具有稳定结构
D.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或稀有气体原子
12.已知某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某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如果该氧原子的质量为m,则该硫原子的质量为()
A.32m B.2m C.m D.不能确定
四、填空题
13.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1)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2)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一个电子.
(3)钠原子和氯原子相同的是(填序号).
①质子数②电子数③电子层数④最外层电子数.
14.居里夫妇1898年从几吨铀废料中提炼出0.3g镭.镭具有放射性,镭原子会分裂,变成一个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的氡原子和一个具有2个中子、2个电子的氦原子,并放出放射线.试推测镭原子的核电荷数与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
15.某粒子R的结构示意图为.
(1)当x=10+y时,该粒子为(填“原子”或“阳离子”或“阴离子”,下同),当x<10+y时,该粒子为.
(2)若该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是R原子,当y=2时,x= .
(3)若该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是R﹣,则x= ,y= .
五、解答题
16.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如图所示是不同时期科学家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
(1)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同一类原子性质相同.道尔顿的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是.
(2)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模型,认为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荷的“西瓜瓤”中,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是.
(3)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有正电 D.核外电子带有负电
(4)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哪些感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C;3.C;4.D;5.D;6.B;
二、填空题
7.3;10;56;12;11;8.E;Mg2+;B;O2-;
三、选择题
9.B;10.D;11.A; 12.B;
四、填空题
13.17;失去;③;14.88;226;15.原子;阴离子;12;17;8;
五、解答题
16.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分割;没有发现带正电荷的原子核;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