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第6版,2006)

合集下载

GRASSP 量表专为颈髓损伤设计的上肢功能评价量表

GRASSP 量表专为颈髓损伤设计的上肢功能评价量表

GRASSP 量表:专为颈髓损伤设计的上肢功能评价量表在颈髓损伤之后〃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会导致上肢功能的受限〃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独立性〃限制他们的参与性〃最终导致其生活质量的降低。

既往的研究已经证实四肢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与其生活质量的改善显著相关。

纵向研究则提示在颈髓损伤患者中〃虽然上肢功能恢复的情况各不相同〃但一般认为在损伤后第一个月内功能改善最为明显。

目前〃有数个量表可以用于颈髓损伤患者上肢功能的评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仅有少数的量表是为脊髓损伤患者而设计的。

而力量、感觉和抓握功能分级和评估(GRASSP)是专门用于评价四肢瘫患者预后的工具〃通过该量表的评估可以反映出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是如何随着时间而变化的〃也能评价患者对一些上肢复杂任务的完成情况〃这一部分评价内容符合ICF“活动和参与”的评价标准。

因此〃为了评价 GRASSP 在评估颈髓损伤患者上肢功能在损伤后第一年内变化情况中的应用〃来自于Switzerland 截瘫中心临床研究部的 Velstra 博士等设计了一个欧洲多中心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Neurorehabil Neural Repair 2015 年 1 月的在线期刊上。

本研究是在欧洲进行的一个前瞻性、纵向多中心研究〃研究所纳入的受试者为颈髓损伤患者〃在其损伤后第1、3、6 和 12 个月时分别应用 GRASSP 量表进行评估。

研究者将 GRASSP 量表分别与上肢运动功能(UEMS)、轻触觉评分、国际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ISNCSCI)、脊髓损伤独立性评估 - 自我照料评分(SCIM-SS)和医师预后评定量表(CROM)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并进行了分析。

研究者功能纳入了 74 例受试者。

在所有的评估时间点上〃GRASSP 都能很好的反应出患者力量、感觉功能和抓握功能的改善。

与之相对〃UEMS 和 LT 则不能很好的反应出患者功能的改善。

GRASSP 与 UEMS、LT 和SCIM-SS 在每个评估时间点的相关性都很好〃GRASSP 的评估结果也与 CROM 的结果一致。

神经损伤和再生的研究

神经损伤和再生的研究

神经损伤和再生的研究随着生物医学的飞速发展,神经损伤和再生的研究方兴未艾。

神经系统是人类的控制中枢,其损伤导致了许多严重的疾病和伤残,如脊髓损伤、帕金森病、脑卒中等。

因此,神经损伤和再生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神经损伤的分类神经损伤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周围神经损伤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周围神经损伤是指外周神经的损伤,常见病例有手术后的神经疼痛和间歇性跛行等情况。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则包括脊髓损伤、脑损伤和帕金森病等,这些疾病导致了行动和神经功能的严重受损。

神经再生的机制神经再生的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多个细胞和分子的相互作用。

在神经系统内,神经元间存在着众多的连接,这些连接可以是突触和轴突,而神经元需要通过这些连接传递信号。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在神经再生过程中也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白介素-6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和再生的关键分子,可以促进轴突再生,增强神经细胞的自我修复能力。

神经损伤和再生的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神经损伤和再生的研究进展也越来越快速。

科学家们在研究神经系统损伤和再生的分子机制、生理学、药物和细胞学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第一,研究表明,微小RNA可以在神经系统再生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些RNA可以促进轴突再生和神经元存活。

第二,纤维支持胶质细胞可以促进神经再生,这可以被应用于治疗脊髓损伤等疾病。

第三,科学家们研究了神经再生的机制,发现东莨菪碱可以通过促进动物神经元轴突伸长,提高神经系统的再生能力。

第四,研究者们发现,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两类星形胶质细胞在脑内重新组织以及维持神经元的正常功能中起到关键作用。

结论总之,神经损伤和再生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发现的新知识有望通过开发新的治疗手段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治疗神经系统相关疾病。

神经损伤和再生的研究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附录-2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6 版,2006)1.定义1.1皮节(dermatome)指每个脊髓节段神经或神经根内的感觉神经元轴突所支配的相应皮肤区域。

1.2肌节(myotome)指受每个脊髓节段神经或神经根内的运动神经元轴突所支配的相应的一组肌群。

1.3神经平面(neurological level) 、感觉平面( sensorylevel) 和运动平面(motor level) 见插图。

神经平面是指身体两侧有正常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

实际上,感觉、运动检查正常的神经节段在身体两侧常常不一致。

因此,在确定神经平面时,要选4 个节段,即右侧感觉和左侧感觉及右侧运动和左侧运动平面来区分。

对于两侧正常节段不同的病例,我们极力推荐使用上面的方法对每个节段进行记录,而不采用单一的“平面”,以免造成误解。

感觉平面是指身体两侧具有正常感觉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

运动平面的概念与此相似,指身体两侧具有正常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

脊髓损伤平面通过如下神经学检查来确定:①检查身体两侧各自28 个皮节的关键感觉点。

②检查身体两侧各自10 个肌节的关键肌。

2.神经学检查2.1感觉检查必查项目感觉检查的必查部分是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 个皮节的关键点。

每个关键点要检查2 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3 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

0 缺失1 障碍(部分障碍或感觉改变,包括感觉过敏)2 正常N T 无法检查针刺觉检查时常用一次性安全针。

轻触觉检查时用棉花。

在针刺觉检查时,不能区别钝性和锐性刺激的感觉应评为0 级。

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见:表1。

2.2 运动检查必查项目运动检查的必查项目为检查身体两侧10 对肌节关键肌,左右侧各选一块关键肌。

检查顺序为从上而下。

肌力分为6 级。

0 完全瘫痪1 可触及或可见肌肉收缩2 在无重力下全关节范围的主动活动3 对抗重力下全关节范围的主动活动4 在中度阻力下进行全关节范围的主动活动5 (正常肌力) 对抗完全阻力下全关节范围的主动活动5* (正常肌力) 在无抑制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对抗充分阻力下全关节范围的主动活动。

SCI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ISNCSCI)2013版中文翻译版

SCI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ISNCSCI)2013版中文翻译版
不完全=S4-5存在任何感觉或运动 (仅适用完全性损伤)
部分保留带
最低节段以下有神经支配
感觉 运动 2013版
损伤分级(AIS)
此表可免费复制,但未经过美国脊髓损伤协会不允许修改
t3t30完全瘫痪t4t41可触及或可见肌肉收缩t5t52去除重力可做主动全范围运动t6t63抗重力可做主动全范围运动t7t74可抵抗部分阻力做全范围运动t8t85可抵抗充分阻力做全范围运动t9t95若无疼痛或废用等因素可认为正常t10t10nt无法检查t11t11感觉t12t120缺失2正常l1l11障碍nt无法检查ler屈髋肌l2l2屈髋肌lel右下肢伸膝肌l3l3伸膝肌左下肢踝背屈肌l4l4踝背屈肌趾长伸肌l5l5趾长伸肌踝跖屈肌s1s1踝跖屈肌s2s2肛门自主收缩vacs3s3肛门深压觉dap有无s45s45有无右侧总分左侧总分最高分505656565650最高分运动功能评分感觉功能评分ueruel上肢总分lerlel下肢总分rltllt触觉总分rpplpp针刺觉总分神经学平面rlrl检查步骤15见背面1
0=完全瘫痪
LER (右下肢)
屈髋肌 伸膝肌 踝背屈肌 趾长伸肌 踝跖屈肌
1=可触及或可见肌肉收缩 2=去除重力可做主动全范围运动 3=抗重力可做主动全范围运动 4=可抵抗部分阻力做全范围运动 5=可抵抗充分阻力做全范围运动 5*=若无疼痛或废用等因素可认为正常 NT=无法检查 感觉 0=缺失 2=正常 1=障碍 NT=无法检查 L2 屈髋肌 LEL L3 伸膝肌 (左下肢) L4 踝背屈肌 L5 趾长伸肌 S1 踝跖屈肌 肛门深压觉(DAP) (有/无) 左侧总分 (最高分) +LPP R L =针刺觉总分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ISNCSCI)
运动 关键肌 感觉 关键点 轻触觉 针刺觉

脊髓损伤的评估SCI-评估

脊髓损伤的评估SCI-评估

• • • • •
C5 C6 C7 C8 T1
• 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 肌) • 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 肌) • 伸肘肌(肱三头肌) • 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 • 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
• • • • •
L2 L3 L4 L5 S1
• • • • •
屈髋肌(髂腰肌) 伸膝肌(股四头肌) 踝背伸肌(胫前肌) 长伸趾肌(趾长伸肌) 踝跖屈肌(腓肠肌、比 目鱼肌)
AIS E 正常感觉或运动肌力
损伤程度与预后
• 损伤程度越重,预后越差。 • 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约1%可以在损伤平面 之下恢复功能肌力,而皮肤感觉保留的不 完全性损伤患者,皮肤感觉保留区的肌力 有50%的可能性恢复功能肌力。
尿动力学评定
• 尿动力学是依据流体力学和电生理学的基 本原理和方法,检测尿路各部压力、流率 及生物电活动,从而了解尿路排尿功能及 机制,以及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理生 理学变化。
注意事项
• 肛门检查主要记录有无完整肛门括约肌以及深部 肛门部的感觉,结果写有或无。 • 只要有深部肛门感觉即可判断为不完全性SCI。 • 完全损伤为最低骶段的感觉和运动缺失,不完全 性提示最低骶段存在部分感觉或运动功能。 • 部分保留带常仅用于完全性损伤,用以记录神经 损伤水平以远还存在部分皮区感觉或肌功能的部 位。并应记录左右侧。
AIS
• 完全性损伤AIS A 最低骶段(S4-5)无感觉和运动功能 • 不完全损伤AIS B 最低骶段(S4-5)存在感觉但无运动 AIS C 在神经损伤水平以下,存在运动功 能, 但是至少50%关键肌力低于3级 AIS D 在神经损伤水平以下,存在运动功能, 但是至少50%关键肌力超过或等于3级
脊髓损伤的评估

神经病学总论(第六版)资料课件

神经病学总论(第六版)资料课件
自身免疫反应攻击脑实质,导致一系列神经 精神症状。
遗传性疾病
遗传性共济失调
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表现为共济失调等症状。
遗传性周围神经病
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周围神经发育异常,表现为四肢无力、感觉障碍等症状。
遗传性肌张力障碍
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肌肉发育异常,表现为肌张力障碍等症状。
遗传性癫痫
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癫痫易感性增加。
03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 法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
通过询问患者或家属,了解患者的起病情况、症状演变、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体格检查
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意识状态、认知功能、感觉、运动、反 射等,以发现异常表现和定位病变。
神经影像学检查
CT和MRI
利用X射线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显示脑部结构,发现脑部肿 瘤、出血、梗死等病变。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由于一过性脑血管痉挛或微血 栓形成导致短暂的脑缺血。
自身免疫性疾病
多发性硬化
由于自身免疫反应攻击神经系统,导致多处 神经纤维脱髓鞘。
格林-巴利综合征
自身免疫反应攻击周围神经,导致周围神经 脱髓鞘。
重症肌无力
由于自身抗体攻击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 碱受体,导致肌肉无力。
自身免疫性脑炎
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 病因 诊断 治疗
是指个体在感觉方面的功能障碍,表现为疼痛、麻木、感觉异 常等。
感觉障碍通常由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外伤、周围神经病变 等多种原因引起。
感觉障碍的诊断需要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如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
感觉障碍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康复训练等。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2021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2021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常常导致患者出现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

为了更准确地对脊髓损伤进行分类和诊断,国际脊髓损伤协会(International Spinal Cord Society, ISCoS)于2021年发布了最新的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这一标准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学习。

一、脊髓损伤的定义脊髓损伤是指由外力作用于脊柱和脊髓区域造成的神经系统损伤。

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肢体肌力和感觉异常、大小便功能障碍等。

二、脊髓损伤分类根据国际标准,脊髓损伤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损伤两大类,具体可细分为以下五个等级:1. 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 A):指脊髓损坏部位以下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完全丧失,无自主运动能力。

2.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指脊髓损伤造成了部分神经传导通路的损坏,患者可能保留了一定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可根据具体症状细分为不同的等级。

3. 轻度不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 C):患者保留了肌肉收缩和活动的能力,但运动功能受限,感觉存在异常。

4. 中度不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 C):患者保留了更多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并可进行一定程度的日常活动,但仍存在较为明显的功能障碍。

5. 重度不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 D):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大部分得以保留,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存在轻微的功能障碍。

三、应用意义通过对脊髓损伤的详细分类,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功能障碍程度,为临床治疗和康复提供重要参考。

不同等级的脊髓损伤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例如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因此准确的分类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四、未来展望脊髓损伤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日新月异,随着人们对神经系统的深入理解,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高效治疗手段和方法出现,使更多的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康复和治疗。

国际标准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也将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的发布标志着脊髓损伤诊断和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标准-2013版

国际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标准-2013版

感觉
0 = 缺失 1= 减弱 2 = 正常 NT = 无法检查
LER
(右侧下肢)
L2 屈髋肌 L3 伸膝肌 L4 踝背伸肌 L5 趾长伸肌 S1 踝跖屈肌Fra bibliotek手背L5
L2 L3 L4 L5 S1 S2 S3 S4-5
屈髋肌 伸膝肌 踝背伸肌 趾长伸肌 踝跖屈肌
LEL (左侧下肢)
肛门自主收缩(VAC) (有/无)
感觉分级
0 = 缺失 1 = 改变,包括感觉减退或过敏感 2 = 正常 NT = 无法检查
非关键肌功能 (可选)
可用于判断和区分运动功能AIS B级和C级
运动
肩关节:屈、伸、外展、内收、外旋、内旋 肘关节:旋后 肘关节:旋前 腕关节:屈 手指:屈曲、伸展近端指间关节 拇指:屈曲、伸展和拇指水平外展 手指:掌指关节屈曲 拇指:对掌、内收、外展至与手掌呈垂直位 手指:食指外展 髋关节:内收 髋关节:外旋 髋关节:伸展、外展、内旋 膝关节:屈曲 踝关节:内翻、外翻 足趾:足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伸展 踇趾和足趾:远近趾间关节屈曲、足趾外展 踇趾:内收
分级步骤
对脊髓损伤分级时推荐以下鉴别程序: 1. 确定身体左右两侧的感觉损伤平面 感觉平面是身体两侧最靠近低水平轻触觉和针刺觉 都正常的感觉皮节区。 2. 确定身体左右两侧的运动损伤平面 根据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仰卧位)的最低关键肌决 定,但近端的所有关键肌肌力须正常(5级)。 注:在上一节无可评估肌节的区域,运动平面可同感 觉平面,但该区域以上的运动功能须正常。 3. 确定神经损伤平面 (NLI) 神经损伤平面是指感觉功能正常和具备抗重功能(肌 力大于或等于3级)肌群的最低神经平面,但近端身体双侧 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都需正常。 NLI是根据1、2两步确定的最高感觉和运动平面。 4、判断是否为完全性损伤 (是否存在骶部保留?) 如果主动肛门收缩=消失,且骶部 (S4-S5)感觉=不存在,且 肛门深压觉=消失,则为完全性损伤。 否则为不完全性损伤。 5. 判断损伤等级 : 完全性损伤 ? 是 AIS=A 记录感觉保留带ZPP (身体每侧残留的最低皮节和肌节) 否 运动功能完全损伤? 是 , AIS=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