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指南
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静脉输液实践指南——2024INS指南解读

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静脉输液实践指南——2024INS指南解读循证医学是医学临床决策的基础和指导原则,它强调基于最新、最可靠的临床研究证据来制定治疗方案。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而2024年国际静脉输液学会(INS)发布的新指南提供了在循证医学基础上进行静脉输液实践的指导,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解读。
首先,2024年INS指南明确了静脉输液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根据指南,静脉输液主要适用于维持体液平衡、补充营养、输注药物等方面,而禁忌症包括溶液和药物的过敏反应、心功能不全、高渗透溶液的应用等情况。
这些指导原则将有助于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合理地选择静脉输液治疗。
其次,指南强调了正确的输液途径选择。
根据指南,静脉输液的途径应当根据需要选择外周静脉还是中心静脉,同时确保途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对于外周静脉,指南建议使用肘窝静脉而不是手背静脉,因为肘窝静脉更容易插管且更稳定。
对于中心静脉,指南强调了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包括使用无菌操作、正确选择导管插入部位、定期更换导管等。
这些推荐有助于规范静脉输液操作,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另外,2024年INS指南对静脉输液速度和容量进行了规范。
指南建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输液的速度和容量,包括年龄、体重、基础疾病等因素。
同时,指南还推荐使用最小有效剂量来减少输液相关的并发症,特别是液体过负荷。
这些指导原则将帮助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静脉输液治疗。
此外,2024年INS指南还对静脉输液设备的选择和护理提供了指导。
指南建议使用低滑腔导管来减少血栓形成和感染的风险,同时还提供了正确使用和护理导管的方法。
此外,指南还提到了管理输液设备的重要性,包括定期检查设备的质量和性能、定期更换输液器等。
这些指导原则将有助于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效果。
总之,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2024年INS指南为静脉输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该指南明确了适应症和禁忌症、输液途径的选择、输液速度和容量的规范、设备的选择和护理等方面的原则。
静脉输液治疗标准指南 2021版

《静脉输液治疗标准指南 2021版》全面解析当今医疗领域,静脉输液治疗一直是常见且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静脉输液治疗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以“静脉输液治疗标准指南2021版”为主题,从浅入深地探讨这一重要的医疗标准,帮助读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理解。
一、静脉输液治疗的概念及重要性静脉输液治疗是指通过静脉通道将药物、生理盐水等溶液输送至患者体内,以达到治疗疾病、纠正体液失衡等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静脉输液治疗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快速、准确、有效的特点,对患者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静脉输液治疗标准指南的重要性及更新原因针对静脉输液治疗的重要性,相关的治疗标准指南也变得至关重要。
静脉输液治疗标准指南是临床医生在实践中参考和遵循的重要依据,它规范了静脉输液治疗的各个环节,包括适应症、药物选用、输液途径、输液速度等多个方面。
随着医学科研的不断深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静脉输液治疗标准指南也需要不断更新。
2021年版的更新主要基于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以更好地适应当前医疗环境和患者的需求。
三、2021版静脉输液治疗标准指南的主要内容1. 适应症:涵盖了静脉输液治疗适用的各类疾病和情况,如失血性休克、脱水、营养支持等。
2. 药物选用:对各种常用的药物在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指导,包括药物的选择、稀释、配制等。
3. 输液途径:指导了不同情况下的输液途径选择,包括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等,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
4. 输液速度:根据不同药物和病情,在静脉输液治疗中需要注意的输液速度和方法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5.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对静脉输液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处理建议。
四、对静脉输液治疗标准指南的个人理解和观点我认为,静脉输液治疗标准指南的更新主要是基于对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的关注。
医院护士的静脉输液培训指南

医院护士的静脉输液培训指南静脉输液是医院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尤其对于护士来说,熟练掌握静脉输液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为医院中的护士们提供一份静脉输液培训指南,旨在帮助护士们更好地进行静脉输液操作。
一、概述静脉输液是将液体药物或营养液通过静脉注射途径输送到患者体内,以达到治疗或支持治疗的目的。
因此,正确操作静脉输液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非常关键。
二、操作准备1. 确认医嘱:在开始静脉输液之前,护士需要仔细审查医生的医嘱,确认输液剂量、药物种类以及输液速度等相关信息。
2. 材料准备:准备好所需的输液器具,包括静脉针、输液管、输液瓶或袋、输液架以及消毒材料等。
确保材料的清洁和完整性。
3. 患者评估:在进行静脉输液之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检查静脉是否适合输液、患者是否对药物存在过敏反应等。
三、操作步骤1. 消毒与穿刺:先进行消毒,确保操作区域的无菌状态。
选择适当的静脉穿刺部位,将静脉针插入静脉内,注意保持身体和手的姿势稳定,以减少患者疼痛和不适感。
2. 固定与注射:当静脉针正确插入后,将输液管与静脉针连接好,并用胶布固定。
在注射药物之前,护士需要将管道内的气泡排除干净,以确保药物的准确输送。
3. 监测与护理:一旦开始输液,护士需要定期监测输液速度和剂量。
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异常症状,如血压、体温等变化,并及时记录和处理。
四、操作技巧1. 技术熟练:护士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并进行反复练习,以熟练掌握静脉输液的操作技巧和步骤。
只有熟练掌握技术,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远离压力点:护士在插入静脉针时应远离手臂的压力点,避免压迫导致静脉血液流动受阻。
3. 空气泡排除:在连接输液管前,护士需要通过轻轻拍打管道或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排除空气泡。
4. 多方位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让患者知晓整个静脉输液过程,减少其对操作的焦虑和恐惧。
五、注意事项1. 随时观察:护士需要随时观察患者状态和输液情况,如出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静脉输液指南

静脉输液指南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通过将药物或其他治疗物质直接注入患者的静脉内,以实现迅速有效的治疗效果。
本指南旨在向医护人员提供关于静脉输液的准确详细信息,帮助他们正确地进行该项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一、准备工作1.1 环境准备进行静脉输液操作前,必须确保操作环境干净整洁,具备充足的光线。
工作台面上应放置所需器材和药物,以便操作者随时取用。
1.2 患者准备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健康状况、过敏史、静脉通路情况等。
若患者有出血倾向或存在淤血、血管疾病等情况,需要特别关注。
二、器材准备2.1 输液器具选择合适的输液器具,包括输液瓶、输液管、滴定器、穿刺针、止血带、酒精棉球等。
确保器具的质量良好,无漏气、无损坏。
2.2 药物准备将所需药物准备好,按照医嘱准确计量,确保药物的纯度和无菌性。
药物的储存和保存要符合相关规定,避免阳光直射和污染。
三、操作步骤3.1 洗手消毒操作者应先进行洗手消毒,保持双手和前臂干净。
使用皂液和流动水充分洗手后,再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进行消毒。
3.2 患者位置帮助患者找到适合进行静脉输液的舒适位置,将患者的手臂伸直并稍微抬高,以便于操作者寻找静脉。
3.3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常用的有手背静脉、前臂静脉、掌侧腕静脉等。
对于静脉难以触及的患者,可以借助超声寻找静脉。
3.4 穿刺静脉在选择好静脉通路后,将穿刺针插入静脉,并用注射器抽取出一小滴静脉血,以确保进针正确且静脉内无血栓。
3.5 固定导管和止血将输液管插入穿刺针内,沿静脉方向顺利推进。
当输液管插入后,固定穿刺针和输液管,并使用止血带勒紧患者上臂,避免出血。
3.6 核对和开始输液核对医嘱和药物配制,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输液。
输液速度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输液过程中是否出现异常情况。
3.7 观察和记录在输液过程中,操作者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液情况,记录输液速度、患者反应、特殊情况等,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静脉输液的临床指南

静脉输液的临床指南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用于给予病人必需的药物、液体和营养物质。
正确的静脉输液操作对于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的临床指南,包括适应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一、适应症静脉输液适用于以下情况:1.液体不足:当病人身体缺乏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时,静脉输液可以及时补充液体,以维持体内水平的平衡。
2.药物给予:一些药物需要经由静脉注射才能发挥其疗效,例如抗生素、抗癌药物等。
3.营养支持:对于那些无法正常进食或需要额外营养支持的病人,通过静脉输液给予营养物质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二、操作步骤静脉输液的操作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准备工作:准备所需的输液袋、管道、注射器等设备,并对设备进行消毒,以确保操作的无菌。
2.选取合适的静脉通路:挑选适合输液的静脉通路,常见的包括手背静脉、前臂静脉等。
在选择通路时,需要考虑病人的病情、年龄、血管状态等因素。
3.皮肤消毒: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输液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以预防感染。
4.穿刺操作:使用消毒的针头或者注射器对选定的静脉通路进行穿刺,将插管固定好,并连接输液管道。
5.调节流速:根据病人的情况和注射液体的需要,调节输液泵或者重力注射器的流速,以确保输液的稳定和适量。
6.观察病情:在输液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7.结束输液:当输液完成或者需要更换输液液体时,应安全地拆除输液设备,并对穿刺部位进行处理。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静脉输液的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牢记:1.无菌操作:全程保持无菌操作,包括消毒、穿刺、连接输液管道等。
避免任何可能导致感染的风险。
2.注射液体的选择:根据病人的特殊需要,选择合适的注射液体,如生理盐水、葡萄糖等。
同时,定期更换输液液体,以防止细菌滋生。
3.流速控制: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输液的目的等因素,合理调节输液的流速。
过快或者过慢的输液速度都可能对病人产生不良影响。
4.病人观察:在输液的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输液部位的情况。
静脉输液治疗标准指南 2021版

静脉输液治疗标准指南 2021版
2021年版静脉输液治疗标准指南包括以下内容:
1. 静脉输液适应症:指明了哪些疾病或情况下可以使用静脉输液进行治疗,如重度脱水、严重感染、营养支持等。
2. 静脉输液种类和配方:列出了常用的静脉输液种类,如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等,并给出了不同情况下的推荐用药配方。
3. 静脉输液操作规范:包括穿刺部位选择、输液器具选用、操作步骤等,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输液过程。
4. 静脉输液注意事项:包括注意预防输液并发症、避免交叉感染、严密观察输液效果等。
5. 静脉输液疗效评估指标:给出了评价静脉输液疗效的指标和评估方法,如体液平衡、血压、心率、尿量等。
6. 静脉输液禁忌症:列出了哪些情况下不能使用静脉输液进行治疗,如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高血钾、高血钠等。
7. 静脉输液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罗列了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如静脉炎、药物过敏反应等,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此外,标准指南还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进行了更新,确保指南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静脉输液指南

每个医护人员尝试外周静脉短导管穿刺的次数不应超过2次,总的尝试次 数不得超过4次 在置入经外周穿刺的中央静脉导管(PICC)前且当临床指示需评估水肿和可能 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时,应测量上臂围(臂围差值2CM考虑血栓 ) 。 在肘窝上方10厘米的位置进行该测量;评估位置和其他特征,例如凹陷或非 凹陷性水肿
血液pH值为7.35-7.45 pH<7.0为酸性、<4.1为强酸性、pH>9.0为强碱性 超过正常范围的药物均会损伤静脉内膜 pH<4.1在无充分血流下明显静脉内膜组织改变,发生静脉
炎 pH6.0-8.0内膜刺激小 pH> 8.0使内膜粗糙后,血栓形成可能性
五、血管通路工具的选择与放置
五、血管通路工具的选择与放置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标准:
当输注药物的PH值<5或>9,渗透性>600 mOsm / L,葡萄糖浓度超 过10%,肠外营养,输入刺激性的药物或连续输注发疱剂时均应使用PICC 导管。 只有耐高压的导管才能高压注射造影剂。 任何一名护士只允许不超过两次的PICC穿刺尝试。 导管头端送达正确的位置标准: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和下腔静 脉下 1/3 处为理想的导管头位置。 行X线胸片确认PICC导管尖端的位置后方能开始静脉治疗。
四、输液装置
血管可视化 标准:
要确保患者安全性,医护人员应该能胜任使用血管可视化技术进 行血管通路装置(VAD)的放 置。
实施要点:
对于静脉采血困难的患者,使用超声波检查法引导置入中线导管 当对成年人和儿童进行中心血管通路装置置放时,使用超声波检 查法引导以提高置管成功率, 降低针穿刺的次数,并降低置管并发 症发生率
并按常规通过导管留取血培养标本。 每次连接之前用75%、碘伏采用机械法用力进行擦拭至少15S。
《儿童静脉输液治疗临床实践循证指南》解读

《儿童静脉输液治疗临床实践循证指南》解读一、指南背景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尤其在儿科领域,由于儿童患者的特殊生理和心理特点,静脉输液治疗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然而,不合理的静脉输液治疗不仅可能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还可能给患儿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
因此,制定一部针对儿童静脉输液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以指导和规范儿科临床医生的静脉输液治疗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指南内容本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静脉输液适应症本指南明确了儿童静脉输液的适应症,包括:(1)严重感染或炎症,需要快速有效地输送抗生素或抗炎药物;(2)口服药物无法达到有效血药浓度,需要静脉注射给药;(3)患儿吞咽困难或无法配合口服药物;(4)急性脱水或电解质紊乱,需要快速补液;(5)需要长时间维持药物浓度,如某些抗生素;(6)特殊情况下,如患儿昏迷、无法进食等。
2.静脉输液技术本指南详细介绍了儿童静脉输液技术的选择、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强调在实施静脉输液时,应首先评估患儿的血管状况,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
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要合理选择穿刺工具和输液装置,确保输液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3.静脉输液安全为保障静脉输液的安全性,本指南强调了以下几点:(1)加强患儿家长的教育和指导工作,使其了解静脉输液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输错药物或剂量;(3)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和处理输液过程中的问题;(4)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4.特殊情况处理针对一些特殊情况,本指南也给出了相应的处理建议。
如对于血管条件较差的患儿,可考虑采用深静脉置管或PICC置管;对于需要长期输液的患儿,应定期评估血管状况并更换穿刺部位;对于有特殊疾病的患儿,如心脏病、糖尿病等,应根据疾病特点调整输液方案。
三、指南价值本指南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经验,为儿科医生提供了关于静脉输液治疗的指导性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
1
2 3
容
静脉输液穿刺工具种类及应用 引起静脉损伤静脉药物 静脉输液治疗的相关并发症
输液港的介绍
• 内臵式中央静脉通路 (瓣膜) • 有注射座及静脉导管两 部分组成 • 植入皮下长期留臵在体 内的静脉输液装臵 • 适用于化疗,肠外营养, 输血,输液,采血等静 脉操作
输液港放臵位臵
插针
• 正确处理药液外渗,对局部组织修复有效
堵管
• • • • • • 长期留臵导管最常见 从导管内采血 不适宜的冲管液 冲管手法 夹闭综合症 肝素预防用药
指南意见
• 每天对穿刺部位监测,若发现静脉炎表现, 立即拔除(A) • 推荐冲管手法是采用正压脉冲法,以在管 腔内形成漩涡(B) • 为了预防静脉炎,外周静脉导管成人至少 72-96小时更换一次,儿童的外周留臵静脉 导管可以直到治疗结束,除非有并发症发 生(如静脉炎或渗出)(B)
间限制
无针输液接头
• 护士应该知道:无针输液接头按设计(简单和复杂)和功能来区分。
简单
复杂
– 简单的无针接头组包括内部无机械装臵的分隔膜设计,一个通畅的液体通路,既可以 和钝针直接连接也可以进行螺口连接; – 复杂无针接头组包括多种内在机械装臵设计,液体通路和螺口连接。
• 护士应该了解:导管座是一个已知的出现与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CRBSI) 的来源,并且无针接头被认为是产生微生物污染的部位。
导管维护
导管维护
正压封管
小夹子
中华护理学会指导编写: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 怎么说? ( 2009)
导管冲封管指南
• 对于冲封管液,用NS还是肝素目前存在争论,肝素虽然有 良好的抗凝作用,但带来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 • 应使用一次性冲管装臵 (A) • 给药和液体前,应抽回血以确认导管是否通畅 (A) • 护士应具备有关药物和(或)溶液不相容性的知识 (A) • 肝素的浓度应为不引起系统抗凝,且保持导管通畅的最低 浓度(A)
内 容
1
静脉输液穿刺工具种类及应用
3 4
静脉输液治疗的相关并发症 静脉输液港
发泡剂
• 引起严重的输液部位组织损伤和坏死,称 为发泡剂 • 常见长春花碱类,蒽环类,更生霉素等抗 肿瘤药物 • 其它 钙制剂 显影剂 钾制剂 多巴 胺 • 50%葡萄糖 硝化钠制剂
常见刺激性药物
引起注射部位刺激肿胀或静脉炎反应的药物:
内
1
2
容
静脉输液穿刺工具种类及应用 引起静脉损伤静脉药物
4
静脉输液港
输液治疗相关并发症
静 脉 炎
静脉炎分类
机械性
化学性
血栓性
细菌性
静脉炎诊断标准(INS)
++触及硬结
3级
+静脉条索状改变
2级
局部疼痛,水肿或红肿
1级
无临床症状
0级
机械性静脉炎
• 机械性静脉炎多发于外周静脉导管和PICC,如选 择关节部位或过粗导管,对血管壁和内膜的摩擦 造成 • 其他因素留臵超过规定时间,导管固定松动时未 及时更换敷料,药液中微粒对血管膜刺激 • 处理 • 局部热敷可以减轻机械性静脉炎的症状 • 原理热敷能扩张血管,减少导管对血管内膜的摩 擦
外周静脉留臵针应用禁忌症
• 发泡剂及刺激性药物 • 胃肠外营养液(TPN) • PH低于5高于9 • 渗透压大于600mOsm/L
外周静脉留臵针护理要点
• 穿刺部位选择 • 儿童可选择手背,足背和头皮血管,弹性好且直的静脉 • 婴儿 正中静脉 颞浅静脉 耳后静脉
不宜选择的部位
1、关节部位穿刺腕部桡静脉,发生桡神经损伤率高,美国立
• • • • • •
青霉素 二性霉素B 阿昔洛韦 更昔洛韦 钾制剂 安定
化学性静脉炎
药物的PH值
• 血液PH正常值7.35—7.45
• 小于7.0为酸性 • 小于4.1为强酸性 • 大于8.0为碱性 • 大于9.0为强碱性
渗透压
正常人血液的渗透压=280-295mOsm/L (毫渗摩尔)
静脉输液药物单
• 直刺静脉
固 定
• 以穿刺点为中心,无张力粘贴敷料,避免机械性
张力性皮肤损伤 • 延长管U型高举平台法固定。肝素帽要高于导管尖 端,有利于减少回血,防止导管堵塞
敷料的应用更换指南
• 敷料的选择:因透明敷料便于直接观察,应选用透明敷料
覆盖穿刺部位。如穿刺部位有渗血或渗液时用纱布敷料覆 盖穿刺部位。(B) • 敷料的更换:敷料应严格按照规定的周期更换。当臵管部 位敷料变潮,松动,污染或必须查看臵管部位时应该更换。 (A) • 纱布敷料常规48小时更换一次(B)
穿刺要点
• 待干后穿刺(避免皮肤感染,湿疹,静脉 炎) • 穿刺前,左右转动针芯 • 15-30度角 直刺静脉
进针角度和进针方法
刺破静脉后壁 (角度过大)
仅将针尖刺入静脉而外套管尚在静脉壁外致送管 失败 (角度过大)
进针角度和 绷紧皮肤,在消毒范围的1/2-1/3处穿刺 • 以15-30度角
药物 阿昔洛韦 更昔洛韦 环丙沙星 多巴胺 二性霉素B TPN KCL VCR DNR PH值 10.5-11.6 11 3.3-4.6 2.5-5.5 5-6 5.3-6.3 5 3.5-5.5 4.5-6.5 渗透压 316 320 285 277 280 大于600 600 610 300
现代静脉液体治疗
外周静脉留臵针
Title
外周静脉留臵针应用适 应症及禁忌症 外周静脉留臵针护理要点
Title
Title
推荐意见
外周静脉留臵针适应症
1958年应用于临床,其适用范围:
• • • • 输液时间长(4H),输液量较多的患者 老人,儿童,躁动不安的患者 输全血或血制品的患者 需做糖耐量实验及连续多次采集血标本的患者
法禁止使用桡静脉腕部作为穿刺部位。
2、弹性差的静脉 3、已有渗漏,静脉炎,感染及血肿发生的部位 4、静脉曲张的部位 5、手术同侧肢体及患侧肢体 6、反复穿刺的部位 7、尽量避免下肢穿刺
(有发生血栓和血栓性静脉炎的风险)
消毒推荐意见
• 静脉穿刺前,对皮肤不洁者先行皮肤清洁,在进行消毒 (A) • 消毒方法 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不间断消毒 不小8CM*8CM(5*5)(C) • 消毒剂 碘酊和乙醇 复合碘制剂 氯已定(A) • 消毒剂自然风干后再行穿刺(B) • 使用消毒措施后不要再进行穿刺部位的触诊,除非再次消 毒(A) • 避免对新生儿使用碘酊,因为它对新生儿甲状腺有潜在影 响(B)
封管步骤
冲管液及用量
SASH/SAS
5-10ML NS
SASH
10ML以上NS
(10ML以上注射器)
封管液选择
肝素液浓度
NS/肝素
肝素
10-100U肝素/ML 100U肝素/ML
封管液用量
2ML
封管液用量=(导管容积+附 加装臵容积)*2
留臵针推荐意见
• 成人外周留臵针保留时间72-96H,儿童如无并发症发生, 可用至治疗结束(A) • 刺激性药物,发泡剂,肠外营养液,PH低于5或高于9的液 体或药物,以及渗透压大于600mOsm/L的液体不使用外周 静脉(A) • 留臵针不用做常规采血。留臵针在预计保留不超过48H可 作为临时采血用。可为采血单独用留臵针建立静脉通路, 但不能输注液体和药物(C) • 不得在留臵导管的肢体上端用血压袖带和止血带(C)
静脉输液临床实践指南
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冯爱君
内
1
容
静脉输液穿刺工具种类及应用 引起静脉损伤静脉药物 静脉输液治疗的相关并发症 静脉输液港
2 3 4
导管种类
导管臵入的血管类型
外周静脉 导管(留 臵针)
中心静脉 导管 (CVC PICC PORT)
导管的长度
1 2 3
短导管
中等长度 导管
长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CVC)
• CVC是经过皮肤直接自颈内静脉,锁骨下静
脉,股静脉进行穿刺,延血管走向直至腔静
脉的插管(医生操作)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
• 什么是PICC: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
用于为病人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治疗(5
天-1年)
• 儿科患者长期输液推荐使用PICC导管(A)
PICC
• 下肢静脉炎发生率比上肢高 • 导管材料的性质是影响输液致血栓性静脉炎 和发生严重程度的最重要因素
导管的选择——导管材质
• 在美国出售留臵导管不再使用乙烯和聚氯乙烯。这些材料具有不
规则的表面,有利于某些类型的病原体黏附。
• 使用这些材料制成的导管特别容易造成细菌的定植和继发感染。 • 某些材料的导管更易于血栓形成, 这个特性也可促进导管上细菌的
导管冲封管指南
• 应选择生理盐水定期冲管(A)
• 成人使用NS,24小时容量不超过30毫升,新生儿 和小儿不应使用含防腐成分的NS(A) • 患儿应使用1-10单位/毫升的肝素盐水 (B)
• 肝素盐水的配臵建议:100单位/毫升多用于成人, 10单位/毫升多用于小儿
封管护理步骤表
外周留臵针
CVC/PICC/PORT
• 无菌透明,半透明的敷料至少每7天更换一次(B)
关于输液接头的应用:
2006版指南 与管道相连接的注射与连接帽应为螺旋口式连 接设计。
2011版指南 “安全理念”
※
所有的附加装臵应该用使用螺口连接,以保 证安全连接。
※
连接在导管座或者通路装臵上的无针输液
接头应该使用螺口连接,以保证安全连接。
※
使用酒精、洗必泰/含酒精洗必泰或碘酊彻 底消毒。但没有确定最佳消毒技术或消毒时
化学性静脉炎
• 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输入速度过快,超过血 管的应激能力或长时间滴入血管,持续刺激血管 导致内皮细胞破坏 • PH • 渗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