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论文

合集下载

【议论文】蜗牛的导航GPS_900字

【议论文】蜗牛的导航GPS_900字

【议论文】蜗牛的导航GPS_900字如今,GPS(全球定位系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能够将GPS 技术应用到蜗牛身上,那么它们将能够准确地导航自己的道路,在各种环境下更好地生活。

通过安装一个GPS跟踪设备在蜗牛壳上,可以使蜗牛导航自己的生活,并在需要时为人类提供一些价值。

蜗牛可以利用GPS技术更容易地找到食物和水源。

蜗牛以植物为食,然而在城市环境中,植物很少。

蜗牛通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寻找食物上,但是有了GPS导航系统,它们可以找到附近的植物群落,并准确地导航到那里。

这将节省他们的时间和能量,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生存。

蜗牛在交配过程中也可以受益于GPS导航系统。

蜗牛是两栖动物,它们需要在交配时找到同一物种的伴侣。

有了GPS导航系统,蜗牛可以更容易地找到伴侣,提高繁殖的成功率。

这对于保持物种数量和生态平衡非常重要。

蜗牛也可以为人类提供一些价值。

考虑到它们数量庞大和高效的能力,如果蜗牛装有GPS设备,它们可以被用于地质勘探或探索未知地区。

蜗牛能够慢慢爬行并收集数据,帮助人们了解更多的地理信息。

这对于研究地质变化、环境保护和地理勘察都具有重要意义。

应该注意的是,蜗牛的导航GPS也存在一些问题。

装备GPS设备需要改变蜗牛的生活环境和习性,可能会对其健康和生存产生影响。

GPS设备可能会增加蜗牛的负担和能量消耗,这可能会影响它们的寿命和生育能力。

在应用GPS技术于蜗牛之前,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测试以确保其安全和有效性。

将GPS技术应用于蜗牛的导航系统可以使它们更好地生活和提供一些价值。

蜗牛可以利用GPS定位食物和水源,并在交配过程中找到伴侣。

蜗牛还可以被应用于地质勘探和地理调查等领域。

在应用之前需要仔细考虑可能对蜗牛带来的影响,并进行更多的研究和测试。

希望在未来,蜗牛的导航GPS技术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北斗导航的原理和应用论文

北斗导航的原理和应用论文

北斗导航的原理和应用论文1. 引言北斗导航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在交通、航空、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北斗导航的基本原理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

2. 北斗导航的基本原理2.1 卫星定位原理•北斗导航基于卫星定位技术,通过北斗卫星与接收终端之间的通信实现定位功能。

•北斗卫星通过广播导航信号,接收终端接收信号并利用信号传输的时间差来计算位置。

2.2 定位计算方法•定位计算主要包括三角测量法、差分定位法和惯性导航法等。

•三角测量法基于卫星之间的几何关系和信号传播时间的差异进行定位计算。

•差分定位法通过接收基准站和移动卫星信号进行比较,消除误差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惯性导航法通过使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传感器来测量和计算位置。

3. 北斗导航的应用情况3.1 交通领域•北斗导航在交通领域中广泛应用于车辆导航、交通监控、智能交通系统等。

•车辆导航系统通过北斗导航定位车辆位置,提供路线规划和导航功能,提高行车安全性。

•交通监控系统利用北斗导航实时监测车辆位置和交通状况,实现交通流量预测和交通信号控制。

3.2 航空领域•北斗导航在航空领域中被应用于飞行导航、空中交通管理等。

•飞行导航系统通过北斗导航提供精确定位和飞行路线规划,实现自动驾驶和自动导航功能。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通过北斗导航定位飞机位置和控制空中交通,提高飞行安全性和空中交通效率。

3.3 农业领域•北斗导航在农业领域中被应用于精准农业、田间作业管理等。

•精准农业利用北斗导航获取土壤和植物的相关信息,进行精确施肥、灌溉和作物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田间作业管理系统利用北斗导航跟踪农机位置和作业状况,提供作业轨迹记录和成果评估。

3.4 其他领域应用•北斗导航还广泛应用于渔业、气象、测绘等行业。

•渔业领域中,北斗导航可用于船舶定位、作业轨迹记录和鱼群监测。

•气象领域中,北斗导航可提供精准的气象观测数据,用于气象预报和气候研究。

•测绘领域中,北斗导航可用于地形测量、地图更新和测绘数据采集。

导航工程技术专业优秀毕业论文深入研究导航工程技术前沿问题

导航工程技术专业优秀毕业论文深入研究导航工程技术前沿问题

导航工程技术专业优秀毕业论文深入研究导航工程技术前沿问题导航工程技术是现代交通领域的关键专业之一,其在实现精确定位、导航与定向、路径规划以及车辆控制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导航工程技术面临着一系列的前沿问题。

本论文将深入研究导航工程技术的前沿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导航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导航工程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传统的导航系统到如今的卫星导航系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然而,当前导航工程技术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卫星覆盖不足、多路径效应以及信号干扰等问题。

二、卫星导航系统的优化与改进卫星导航系统是导航工程技术的核心。

为了提高导航精度和可靠性,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

例如,通过增加卫星数量以提高卫星覆盖率;采用自适应滤波和差分定位技术来减少多路径效应;引入抗干扰技术以应对信号干扰等。

三、导航与定向技术的创新应用导航与定向技术在交通、航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我们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创新应用研究。

比如,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改进驾驶员导航体验;引入智能导航算法提供个性化路线推荐等。

四、路径规划与优化方法的研究路径规划是导航工程技术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交通组织和调度具有重要意义。

优化路径规划方法可以提高路网拥堵状况,减少能源消耗,改善交通效率。

例如,基于流量预测的路径规划方法可以根据实时路况数据提供最优路径推荐。

五、车辆控制技术的创新与改进车辆控制技术是导航工程技术的延伸应用,其在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系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实现车辆的精准控制与安全驾驶,我们可以研究和改进车辆控制系统。

例如,引入感知技术和决策算法提高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六、导航工程技术的未来趋势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导航工程技术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导航工程技术将更加注重实时性和智能化,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安全、高效的导航服务。

同时,导航工程技术也将与其他交叉学科结合,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议论文】蜗牛的导航GPS_900字

【议论文】蜗牛的导航GPS_900字

【议论文】蜗牛的导航GPS_900字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便捷,比如GPS导航系统就为人们提供了可靠的导航服务。

但是,有没有想过,除了人类这个物种,还有其他的生物是否也可以利用GPS导航呢?事实上,身体微小、行动缓慢的蜗牛也拥有自己的导航系统。

本文将从蜗牛的导航方法、导航机制、导航优势三个方面探讨蜗牛的导航GPS。

一、蜗牛的导航方法蜗牛的导航方法主要依靠两种方式:视觉识别和气味定位。

首先,蜗牛的视觉识别能力很弱,但是它们能通过触觉来感受环境,比如地形的高低变化、风向和温度等。

这些感觉给予了蜗牛在移动时的一些基本方向指示。

其次,蜗牛的气味定位能力很强。

它们能够通过感知气味的浓度和方向来确定目的地的位置。

蜗牛用它们的鼻子嗅探周围的气味和环境中的信息,然后在意识中形成一个气味地图。

当它们行进时,一旦遇到熟悉的气味,就能够确定自己目前的位置,并调整方向,继续朝目标的方向前进。

蜗牛的导航机制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神经系统和光学感受器官。

首先,蜗牛的神经系统是支持它们导航的重要部分。

蜗牛的神经系统构成了一条复杂的神经网络,它们能够处理关于环境的复杂信息,比如气味、光照、声音和震动等。

这些信息在蜗牛的意识中形成地图,帮助它们定位和导航。

其次,蜗牛的光学感受器官对它们导航也有很大帮助。

当它们在光照变化较大的环境下移动时,蜗牛会利用感光细胞来确定方向,尤其是在阴雨天气或夜晚移动时,光线是主要依据。

蜗牛的导航因其独特性,具有以下的优势:首先,蜗牛的导航能力非常稳健,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微小变化。

由于它们主要依靠气味,而气味基本上不太受环境的影响,所以不像GPS导航那样受3D建筑、导航信号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蜗牛的导航路径也相对较为合理,不会选择具有高风险性的路线。

尤其在复杂的环境下,由于蜗牛有慢且睿智的特点,通过多方位的信息获取和确认方向后再行动,降低了迷失或走弯路的几率。

最后,蜗牛的导航方式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因为它们可以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走向和方向,可以及时避免危险和错误的路径选择。

导航工程技术优秀毕业论文选题指南创新研究的方向探索

导航工程技术优秀毕业论文选题指南创新研究的方向探索

导航工程技术优秀毕业论文选题指南创新研究的方向探索导航工程技术优秀毕业论文选题指南创新研究的方向探索导言导航工程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导航系统的需求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导航工程技术的研究也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导航工程技术优秀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南,旨在帮助研究者找到创新研究的方向。

一、卫星导航技术的前沿研究方向卫星导航技术作为现代导航系统的核心,其研究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针对卫星导航技术的前沿研究方向,本节提供以下几个选题建议:1. 改进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通过使用新的算法和技术提升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以满足高精度定位的需求。

2. 提高卫星导航系统的容错性:改进容错算法以提高卫星导航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和鲁棒性,确保其在复杂环境下的正常运行。

3. 基于卫星导航的无人驾驶技术:研究如何将卫星导航技术应用于无人驾驶领域,实现自动驾驶的精准定位和路径规划。

二、导航工程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随着智能交通的快速发展,导航工程技术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以下是几个导航工程技术在智能交通中应用的选题建议:1. 基于导航技术的交通流量优化:研究如何利用导航技术对交通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和优化,减少拥堵和排放。

2. 导航系统与城市公交的集成:研究如何将导航系统与城市公交相结合,提供更智能、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

3. 导航技术在智能交通信号控制中的应用:研究如何利用导航技术对交通信号进行智能优化,实现交通流畅和能源节约。

三、导航工程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创新研究导航工程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也日益重要,以下是几个相关的选题建议:1. 基于导航系统的智能货运管理:研究如何结合导航系统和物流管理软件,实现智能的货运路径规划和运输调度。

2. 导航技术在仓储和配送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如何利用导航技术进行仓储管理和配送路线的优化,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

3. 基于导航技术的冷链物流管理:研究如何利用导航技术监测和控制冷链物流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等参数,保障货物质量和安全。

导航工程技术专业优秀毕业论文实操实验报告范例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导航工程技术专业优秀毕业论文实操实验报告范例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导航工程技术专业优秀毕业论文实操实验报告范例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导航工程技术专业优秀毕业论文实操实验报告一、引言导航工程技术是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航空、航海、国防、交通等领域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为了探索导航工程技术的研究方向以及实际应用,本研究利用实操实验的方式,对导航工程技术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研究。

本报告将详细描述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二、实验目的1. 熟悉导航工程技术的实际操作过程;2. 掌握导航工程技术的实验方法和技巧;3.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导航工程技术的可行性和效果。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 导航仪器设备:包括GPS定位装置、惯性导航系统等;2. 电脑和软件:用于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确认实验区域和场地,需要保证有良好的GPS信号覆盖和导航环境;b. 记录实验的时间、天气和环境参数,以便后续分析。

2. 实验过程:a. 将导航仪器设备与电脑进行连接,并确保设备正常工作;b. 在实验区域内按规定的路径进行移动,同时启动导航仪器进行定位和记录;c.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包括位置坐标、速度、航向等;d.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记录其他相关信息,如地形特点、道路状况等。

3. 实验结果与分析:a. 将实验采集到的数据导入电脑进行处理和分析;b. 利用相应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滤波、误差修正等;c. 分析导航仪器的定位精度、导航路径准确性等指标;d. 对比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分析导航技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操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导航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掌握了相关实验方法和技巧。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比对,我们得出了导航工程技术在定位精度和路径准确性方面的优秀表现。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提醒了我们导航工程技术在复杂环境下的挑战和改进方向。

综上所述,导航工程技术在各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以上内容为导航工程技术专业优秀毕业论文实操实验报告范例,仅供参考)。

导航工程技术专业优秀毕业论文选题指南深入研究的研究方向启示

导航工程技术专业优秀毕业论文选题指南深入研究的研究方向启示

导航工程技术专业优秀毕业论文选题指南深入研究的研究方向启示在导航工程技术领域,选择一个深入研究的研究方向是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一步。

本文将为导航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毕业论文选题指南,并探讨这些选题的深入研究方向。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导航应用中的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导航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比如车辆定位、室内导航等。

针对该研究方向,毕业论文可以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1. 传感器节点的部署策略:研究如何优化传感器节点的位置分布,以提高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和鲁棒性。

2. 路由与通信协议的研究:分析和设计适用于导航应用的新型路由与通信协议,以提高传感器网络的能耗效率和数据传输稳定性。

3. 数据融合算法的优化:探究如何将传感器节点采集的分散信息进行融合,以提高导航系统的定位准确度和实时性。

二、导航工程中的航天技术应用航天技术在导航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毕业论文可以选题探讨以下几个方向:1. 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深入研究国内外卫星导航系统(如GPS、北斗系统等)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其在导航工程中的应用和改进空间。

2. 卫星信号处理技术:研究卫星信号的处理技术,包括导航信号去噪、误差校正、信息提取等方面的算法设计与优化。

3. 卫星导航的安全性与鲁棒性:探讨卫星导航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如防止信号干扰和恶意攻击,以及改进导航系统在恶劣环境下的鲁棒性。

三、导航工程中的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导航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地图制作、路径规划等。

针对该研究方向,毕业论文可以选择以下几个论题:1. 空间数据挖掘与处理:研究如何利用GIS技术挖掘和处理大规模的空间数据,以提高导航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2. 地理信息系统的可视化技术:深入探究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可视化技术,包括地图可视化、路径规划可视化等,研究如何构建用户友好的导航界面。

3. GIS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分析GIS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作用和应用,研究如何利用GIS技术实现交通拥堵监测、交通优化等。

导航系统作文议论文

导航系统作文议论文

导航系统作文议论文
导航系统已多次成功运用于灾害监测与救援行动,尤其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救灾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有关部门迅速给一线救援部队,配备了“北斗”终端机。

该终端机不但能接收卫星的导航信号,还可以用短报文的形式与指挥中心取得联系。

指挥人员在监控中心可随时通过监控屏幕,关注每个救援小组的位置信息,必要时以短报文形式发出监控指令。

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方便。

另外“北斗”系统曾每隔15分钟,向指挥中心传回唐家山堰塞湖水位的准确数据,为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成功提供了保障。

在突发事件,例如在今年的“黄岩岛”对峙中,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渔政船和海监船的执法能力,维护了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海洋权益,保护了我国渔民的安全。

由于导航系统已经实现在亚太地区的全方位覆盖,因此在对于信号盲区的救援行动更是必不可少,在野外攀岩,探险,考察等专业活动中配备北斗终端是十分必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惯性导航系统发展综述报告
学号:姓名:
摘要:本文介绍了惯性导航系统的主要组成、基本原理、分类以及优缺点。

列举了惯性导航系统在当前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惯性导航系统、陀螺仪、加速度计、GPS、组合导航
一.引言
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报道称,美军正在研制新型导航定位设备,以替代现在广泛使用的GPS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GPS之所以被美军诟病,主要是由于该系统过于依赖脆弱的天基卫星系统。

卫星在战时极易被干扰、破坏,或受到网络攻击,自身安全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为有效解决GPS安全性问题和美军对精确定位、导航、授时服务的需求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美军开始积极寻求GPS 的替代品。

据称,基于现代原子物理学最新成就的微型惯性导航技术是未来代替GPS的一个重要的技术解决方案。

惯性导航系统是人类最早研发明的导航系统之一。

早在1942年德国在V-2火箭上就率先应用了惯性导航技术。

从2009年,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就深入进行新一代微型惯性导航技术的研发与测试工作。

据悉,这种新一代导航系统主要通过集成在微型芯片上的三个原子陀螺仪、加速器和原子钟精确测量载体平台相对惯性空间的角速率和加速度信息,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自动计算出载体平台的瞬时速度、位置信息并为载体提供精确的授时服务。

美军也对该系统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安德瑞·席克尔认为,就像30年前人们没有预想到GPS会发展到目前如此程度一样,在未来20年新一代微型惯性导航系统的发展程度也是无可限量的。

从此报道中可以看出研究惯性导航技术的重要作用。

二.惯性导航系统的概念
惯性导航(inertial navigation)是依据牛顿惯性原理,利用惯性元件(加速度计)来测量运载体本身的加速度,经过积分和运算得到速度和位置,从而达到
对运载体导航定位的目的。

组成惯性导航系统的设备都安装在运载体内,工作时不依赖外界信息,也不向外界辐射能量,不易受到干扰,是一种自主式导航系统。

惯性导航系统通常由惯性测量装置、计算机、控制显示器等组成。

惯性导航涉及到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测试技术、精密机械工艺等多门应用技术学科,是现代高精尖技术的产物,但其基本定位原理并不复杂。

三.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史
1942年德国在V2火箭上首先应用了惯性导航原理,即采用两台陀螺仪和一台横向加速度表,再加上一台模拟计算机来调整火箭飞行的方位。

根据测量数据,模拟计算发出信号调整4个位于垂直尾翼上的外部方向舵来控制火箭的飞行。

这是闭环导航系统的一个创新。

二战结束之后,以冯•布劳恩为首的500多名德国火箭科学家,加上他们的设计图纸、实验设备都去了美国,1945年他们在德克萨斯的布利斯空军基地开始了在美国的火箭研制工作,1950年到达了阿拉巴马州的亨茨维尔市,继续从事火箭研究。

在50年代早期,美国空军的西部研发中心邀请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仪器仪表实验室(即后来的德雷伯实验室)设计一种独立的导航系统,该导航系统将安装在康维尔公司的新一代Atlas洲际弹道导弹上,在MIT该项目的负责人是吉姆•弗莱彻(Jim Fletcher),他后来成为NASA的负责人。

Atlas导航系统当中首先包含了机载自主导航系统与地基跟踪指挥系统。

后来这两种导航系统还导致了长期的争论,最后在洲际导弹上主要采用自主导航系统,而在空间探索过程中,则是采用两种导航系统的混合物。

1952年夏天,Richard Battin和J. Halcombe Laning, Jr两位博士开始在IBM 650计算机上进行利用MAC语言进行导航计算,直到1958年他们才完成了第一个惯性导航计算模型,而MAC语言作为第一种可以人工阅读的计算机语言也在航天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现在的航天飞机上主系统的开发语言HAL/S就来自MAC语言。

1954年,这两位科学家完成了针对Atlas惯性导航系统的最初的分析工作,而这个项目的技术负责人Walter Schweidetzky曾经是冯•布劳恩的手下,参与
过V2火箭的研制。

1954年惯性导航系统在飞机上试飞成功。

基本原理是将现在的运行轨迹与预先设置的运行轨迹进行比较,然后调整火箭的姿态保证实际运行轨迹与预先设置的运行轨迹重合,不过由于当时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和惯性导航系统的测量精度问题,火箭的偏差非常大。

后来在三角洲(Delta)火箭当中的Q系统才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

Q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利用自导驾驶仪当中的速度与方向信号直接进行计算,获得相关导航参数,该系统是在1956年6月21日首次公诸于众,该系统到现在仍然在导弹当中广泛使用。

1958年舡鱼号潜艇依靠惯性导航在北极冰下航行21天,证明了惯性导航不但可以在火箭、飞机上使用,也可以在船舶、潜艇、车辆上使用。

1961年2月,NASA委托MIT为阿波罗登月计划设计导航系统,而对于航天飞机来说,从航天飞机起飞到固体火箭助推器(SRB)分离这个阶段采用开环导航,而固体火箭助推器分析之后,则采用一种叫做PEG4的导航系统。

PEG4实际上是将Q系统与Delta系统当中的PEG导航系统结合在一起,并加上了预测校正功能。

虽然在过去30年里航天飞机的导航系统多次升级,并加上了GPS导航系统,但是航天飞机与空间探索导航的核心系统还是惯性导航。

四.惯性导航技术的原理
惯性导航系统属于推算导航方式,即从一已知点的位置根据连续测得的运动体航向角和速度推算出其下一点的位置,因而可连续测出运动体的当前位置。

惯性导航系统中的陀螺仪用来形成一个导航坐标系,使加速度计的测量轴稳定在该坐标系中,并给出航向和姿态角;加速度计用来测量运动体的加速度,经过对时间的一次积分得到速度,速度再经过对时间的一次积分即可得到距离。

五、惯性导航系统的组成
1.惯性测量仪表:用来测量载体运动的线加速度和角速度信息。

常用的惯性测量仪表有陀螺仪和加速度仪。

a.陀螺仪
陀螺仪主要用于获取运动体角运动信息。

陀螺仪具有两大特性:一是定轴性,在不受外力矩作用时,陀螺转子的方向始终指向初始恒定方向。

二是进动性,在
受外力作用时,陀螺转子讲偏离原始方向。

根据以上两个特性制成的陀螺仪能够精确测定陀螺轴指向。

目前,陀螺仪发展已经进入第四个阶段,即激光陀螺,静电陀螺,振动陀螺广泛应用。

在未来,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光纤陀螺将是主要发展趋势。

b.加速度仪
加速度计主要用于获取运动体加速度信息。

假设加速度计处于垂直方向上,由于地球重力影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只需已知测试元件质量,通过测量测试元件所受的力,便可求出运动体加速度。

通常记f(specific force)定义为作用在单位质量的非引力外力,可由加速度计测出。

目前,工程上常采用具有偏心质量的摆式加速度,常见有液浮摆式加速度计,陀螺积分加速度计。

2.惯导平台:用来模拟一个导航坐标系,把加速度计的测量轴稳定在导航坐标系,并用模拟的方法给出载体的姿态和方位信息。

3.导航计算机:完成导航计算和平台跟踪回路中指令角速度信号的计算。

4.输入输出单元:给定初始参数及系统需要的其他参数,并显示各种导航信息。

六.惯性导航技术的分类
按照惯性导航仪表的安装方式,可以将惯性导航系统分为:
1.平台式惯性导航系统:将陀螺仪和加速度计安装在一个稳定平台上,以平台坐标系为基准,测量运载体运动参数的惯性导航系统。

平台式惯导系统原理图
2.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直接安装在运动载体上,惯导平台的功能由计算机来完成,有时也称作“数学平台”。

捷联式惯导系统原理图
七、惯性导航的优缺点
惯性导航系统的优点:1.由于它是不依赖于任何外部信息,也不向外部辐射能量的自主式系统,故隐蔽性好,也不受外界电磁干扰的影响。

2.可全天候、全时间地工作于空中、地球表面乃至水下。

3.能提供位置、速度、航向和姿态角数据,所产生的导航信息连续性好而且噪声低。

4.数据更新率高、短期精度和稳定性好。

缺点: 1.由于导航信息经过积分而产生,定位误差随时间而增大,长期精度差。

2.每次使用之前需要较长的初始对准时间。

3.设备的价格较昂贵。

4.不能给出时间信息。

八、惯性导航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惯性导航系统在军事上应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在V2导弹采用两个双自由度陀螺仪和一个陀螺积分加速度计组成惯性导航系统,这是惯性导航技术在导弹制导上的首次利用。

近年来,由于惯性器件性能和制造水平不断提高,惯性导航系统在军事上应用更加广泛,主要集中在导弹制导,复杂条件下战斗机导航,高能激光武器的瞄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