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题复习】人教版部编教材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阅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练习:名著阅读

专题三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1.名著阅读。
(10分)(1)下列关于《西游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孙悟空忍受不了五庄观中清风、明月二位仙童的毁骂,一气之下,径到人参园里,将树推倒,人参果也遇土而入。
观主镇元大仙以袖笼擒师徒三人,后来孙悟空请得观音菩萨用净瓶中的甘露才让人参树起死回生。
B.唐僧师徒三人途经流沙河,遇到一河怪,猪八戒与之在水面上大战三次,不能取胜。
后来孙悟空到观音菩萨处请来金叉行者,金叉行者捧定葫芦,在流沙河水面上厉声高叫,才把河怪唤出水面,并使之归属取经队伍。
C.凤仙郡之所以连年干早,是因为三年前玉帝出门视察,刚好碰上郡侯与他的儿子斗言,一怒之下,推倒供桌,把斋天的素供喂了野狗,冒犯了玉帝。
玉帝降罪凤仙郡,立有米山、面山、黄金大锁,直等到此三事倒断,才能下雨救灾。
D.玉兔精原是广寒宫捣药的玉兔,为报私仇下界,在毛颖山中兴妖作怪。
她摄去女儿国公主,扮成假公主。
知道唐僧要路经女儿国,想招其为丈夫,采取元阳,以得道成仙。
孙悟空识破妖精,纵金箍棒打得妖怪化作清风,遁入山中。
最终太阴星君和嫦娥仙子赶到,把妖怪带回天宫。
(2)唐僧师徒一行取经途中,经过了许多国家,请结合表格中提供的内容概括,对应写出国名。
(4分)A B C D(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3分)却说那鹿力大仙在绣墩上坐看多时,他两个在高台上,不分胜负,这遗士就助他师兄一功:将脑后短发,拔了一根,捻着一团,弹将上去,径至唐僧头上,变作一个大臭虫,咬住长老。
那长老先前觉痒,然后觉疼。
原来坐禅的不许动手,动手算榆,一时间疼痛难禁,他缩着头,就着衣襟擦痒。
八戒道:“不好了!师父羊儿风发了。
”沙僧道:“不是,是头风发了。
”上述文段内容是发生在取经途中的哪个国家?描写的是唐僧与鹿力大仙哪一种斗法的场面?最终唐僧是怎么取胜的?解析:(1)A。
B选项中无计可施的时候,是惠安行者主动来了带着观音的意旨来收付妖精,唐僧给妖精起名沙悟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件 专题五 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

【答案】示例:亲,来这里坐坐吧!闻一缕书香,读一篇美文, 享一段时光。何乐而不为?
【乙】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 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 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 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 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 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2.《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于儿童的事, 请举出一篇文章,并写出具体内容。
【答案】《五猖会》;描写了儿时“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
3.名著阅读。
(1)根据语段提示,选择恰当的选项填空。
《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
物为友的① A、F ;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 G、H ;也 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③ D、E 。(请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前 面对应的横线上)
2.【荐读书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要学 思结合,讲究方法。请你代表自己所在的小组为大家推荐一种读书方 法并简要解释。(学思结合法除外)
【答案】示例一:理学家朱熹的“三到法”:读书要有“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示例二:思想家伏尔泰的“再读法”:重新 再读一本旧书,就好像与老友重逢。示例三:圈点法:在阅读书 籍的时候,对书中不明白的内容进行圈点,以备查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末专题复习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件
人教七年级上册(部编)语文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四《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专项四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一、文学常识1.散文《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
我国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他的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等。
2.《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
他的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3.《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4.散文《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北京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5.《金色花》的作者是泰戈尔,印度(国籍)文学家。
《荷叶·母亲》的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6.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7.《再塑生命的人》节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她是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8.《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9.《诫子书》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10.《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丹麦(国籍)童话作家。
代表作有《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11.寓言《蚊子和狮子》选自《伊索寓言》。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本书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
二、名著阅读(一)《朝花夕拾》1.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散文集,共收入鲁迅的10篇作品。
其中有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
(2)《朝花夕拾》中作者回忆留学生活时,着力写了一位老师和一位朋友。
人教版(2023)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3:名著阅读(部编版)

专题03:名著阅读1.《西游》大闯关(1)《西游记》第十九回有这样一段话——那禅师笑云:“道路不难行,试听我吩咐: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处。
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
行来摩耳岩,侧着脚踪步。
仔细黑松林,妖狐多截路。
精灵满国城,魔主盈山住。
老虎坐琴堂,苍狼为主簿。
狮象尽称王,虎豹皆作御。
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
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
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
”乌巢禅师着实预言了前方所遇。
请根据这段话列举你所知道的前方妖怪: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列出两个)(2)请将孙悟空的名号按先后排序。
美猴王_______弼马温________________斗战胜佛A.齐天大圣 B.孙悟空 C.行者2.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甲)还记得有一回A将我叫到A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乙)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
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B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B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1)(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哪两个人物?(甲)_______,(乙)_______。
(2)请你简要概括(甲)文内容,并列举与A相关的两个事例。
(3)结合选文和原著内容,简要概括A或B的性格特点。
3.《西游记》第七回的回目名叫“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请结合整本书说说“心猿”指什么,“定心猿”有哪些方式?4.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练习:名著阅读

专题三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1.名著阅读。
(10分)(1)下列关于《西游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孙悟空忍受不了五庄观中清风、明月二位仙童的毁骂,一气之下,径到人参园里,将树推倒,人参果也遇土而入。
观主镇元大仙以袖笼擒师徒三人,后来孙悟空请得观音菩萨用净瓶中的甘露才让人参树起死回生。
B.唐僧师徒三人途经流沙河,遇到一河怪,猪八戒与之在水面上大战三次,不能取胜。
后来孙悟空到观音菩萨处请来金叉行者,金叉行者捧定葫芦,在流沙河水面上厉声高叫,才把河怪唤出水面,并使之归属取经队伍。
C.凤仙郡之所以连年干早,是因为三年前玉帝出门视察,刚好碰上郡侯与他的儿子斗言,一怒之下,推倒供桌,把斋天的素供喂了野狗,冒犯了玉帝。
玉帝降罪凤仙郡,立有米山、面山、黄金大锁,直等到此三事倒断,才能下雨救灾。
D.玉兔精原是广寒宫捣药的玉兔,为报私仇下界,在毛颖山中兴妖作怪。
她摄去女儿国公主,扮成假公主。
知道唐僧要路经女儿国,想招其为丈夫,采取元阳,以得道成仙。
孙悟空识破妖精,纵金箍棒打得妖怪化作清风,遁入山中。
最终太阴星君和嫦娥仙子赶到,把妖怪带回天宫。
(2)唐僧师徒一行取经途中,经过了许多国家,请结合表格中提供的内容概括,对应写出国名。
(4分)A B C D(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3分)却说那鹿力大仙在绣墩上坐看多时,他两个在高台上,不分胜负,这遗士就助他师兄一功:将脑后短发,拔了一根,捻着一团,弹将上去,径至唐僧头上,变作一个大臭虫,咬住长老。
那长老先前觉痒,然后觉疼。
原来坐禅的不许动手,动手算榆,一时间疼痛难禁,他缩着头,就着衣襟擦痒。
八戒道:“不好了!师父羊儿风发了。
”沙僧道:“不是,是头风发了。
”上述文段内容是发生在取经途中的哪个国家?描写的是唐僧与鹿力大仙哪一种斗法的场面?最终唐僧是怎么取胜的?解析:(1)A。
B选项中无计可施的时候,是惠安行者主动来了带着观音的意旨来收付妖精,唐僧给妖精起名沙悟净。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名著阅读(有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名著阅读班级姓名一、填空题1.《朝花夕拾》是鲁迅在1926年所作的一本 (体裁)集,共篇。
最初在《》杂志发表时,总题目为《》,1928年编集成书,改为现名。
我们可以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得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2.第一篇作品是针对“”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虑者的憎恨。
3.《<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记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
作品着重分析了“”“”“”等孝道故事,指斥这一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4.“我”在《琐记》中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需学费”的南京雷电学堂。
“我”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表现出“我”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5.《藤野先生》是《朝花夕拾》中的一篇,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地方)学医的生活,其中的“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令他感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的想法。
6. 《西游记》的作者是 (朝代)小说家 (人名)。
其中的人物孙悟空,唐僧给他起的另一个名字是 ,请写一个有关他的故事名称:。
7.牛魔王与铁扇公主的儿子踞守,欲食唐僧肉。
悟空抵不过红孩儿的(法术),请来观音菩萨降妖。
观音菩萨收服红孩儿,让他做了。
8.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他使用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又唤。
大闹天宫后,他被如来佛祖压在下,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行者。
因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
9.唐僧师徒四人路经受阻,孙悟空便到翠云山向牛魔王之妻借芭蕉扇,该故事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
10.猪八戒法名叫,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被封为。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期末专项复习《名著》含答案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期末专项复习《名著》含答案名著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根据707班的一位同学的阅读笔记,回答问题。
(12月5日)在回顾《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经历时,我整理了他们四人经历的磨难,认为可以分为这样几类:第一种是与妖魔斗,如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等情节,彰显了神勇与机智;第二种是与神佛斗,如四圣试禅心、①(A.大闹五庄观B.小雷音寺遇险)等情节,突出了缺陷与不足;第三种是与凡人斗,如西梁国留婚、②(A.乌鸡国救主B.灭法国救僧)等情节,影射了现实世界。
纵观整段西天取经的经历,其实也是师徒四人与自己斗争,从而完成蜕变的一个过程,所以“斗争”是这部小说的主题之一。
(1)请补充上面这则阅读笔记,为①①处选择正确的选项。
(2)有同学指出,孙悟空的取经之路的同时,也是个体的“成长”之路,有很多关键因素促使他的成长。
请结合原著,提炼一个关键词,结合原著情节,说说理由。
【答案】(1)①A;①B(2)示例:关键词:磨难。
如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他有所反省;又如与白骨精的几次正面冲突,让悟空在困难和磨难中变得理性稳重。
关键词示例:唐僧的教导,关爱,大善,团队合作,本心,目标等等。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①A.“大闹五庄观”写的是孙悟空与镇元子的矛盾冲突,镇元子符合“神佛”的身份;B.“小雷音寺遇险”写的是孙悟空与妖怪黄眉怪的斗争,黄眉怪是妖怪,不符合“神佛”的身份;①A.“乌鸡国救主”写的是乌鸡国国王被妖道推入井中,妖道本人变作国王,占人妻子和王位。
那死去的国王,在唐僧的梦中诉说冤情,请求除妖救他。
悟空和八戒去井下,通过井龙王引路,背出国王的尸体,用还魂丹救活了他。
悟空变作木箱中的小和尚,向王太子揭露了事实真相,并在大殿上用真国王掀开了假国王的面具,一场打斗迫使妖道显出原形。
妖怪不符合凡人的身份;B.“灭法国救僧”写的是孙悟空纠正灭法国国王专嗜杀僧一事,“灭法国国王”符合凡人的身份;(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 - 专题六 名著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专题六名著阅读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狗·猫·鼠》中写猫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直待自己玩厌了才吃下去,颇与人们慢慢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
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者回忆了早年在私塾里的读书生活,对封建主义的旧式教育有批评的意味。
C.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让“我”一时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
D. 《父亲的病》写“我”在父亲要断气时听从衍太太的催促大叫“父亲”,这是“我”对于父亲最大的错处。
2. 下列关于《西游记》的说法有误的是( )A. 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须菩提祖师,孙悟空从须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
B. 孙悟空在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唐僧为他取名“悟空”。
C. 《西游记》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D. 铁扇公主不借扇子给孙悟空的主要原因是孙悟空请来了南海观世音菩萨收服了她的儿子红孩儿。
3.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朝花夕拾》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风气,如家庭怎样教育儿童,孩子读什么书,旧的书塾和新的学堂是怎样的,等等。
B. 《白洋淀纪事》是作家孙犁写给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赞歌,尤其是《荷花淀》和《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最负盛名。
C. 沈从文的散文集《湘行散记》向我们展现了湘西迷人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成名作《猎人笔记》通过工人、县城医生、磨坊主等众多人物形象,广泛而真实地展现了19世纪30年代俄国外省城乡的社会生活。
D. 鲁迅这样评价清代李汝珍的《镜花缘》:于社会制度,亦有不平,每设事端,以寓理想。
此书借写海外奇风异俗,以提倡男女平等,否定封建官场,讽刺科举制度,揭露社会丑态,在我国古典小说中独树一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5鲁迅为什么对范爱农是失足落水还是投水自杀表示怀疑? • 答:鲁迅对范爱农之死的怀疑实质上是鲁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 16《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62年所作的回忆性(叙事)散文(体裁)集,书中着墨较多的人物是谁?
• 答: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 • 17请写出两个《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 • 答:子路负米、黄香扇枕、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 • 18在鲁迅《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是写“宠物”的,你知道是哪一篇吗? • 答:《猫•狗•鼠》 • 19鲁迅《朝花夕拾》中,我们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还能举出我们曾经学过的文章吗?
• 35、《猫•狗•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 • 答、《八戒招赘》、《老鼠成亲》 • 36、作者是如何认识隐鼠的?
• 答:有一回作者听到一间空屋里有“老鼠数钱”的声音,推门进去,看见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 但两胁还一起一落的。取来给躺在一个纸盒子里,大半天隐鼠竟醒过来了,渐渐的复了原,但不逃走。于是隐鼠就成了作者的玩 伴。
• 30《无常》中塑造的“无常”这个形象为什么会受到民众的喜爱? • 答: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 31概括写出《二十四孝图》作品的内容提要。 • 答:《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 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 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 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 32《狗猫鼠》中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的“尽情折磨” 弱者、“到处嚎叫”、时而“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 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 33简析狗和猫成了仇家的原因? • 答: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 象。大家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 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 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 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篇目简介
• 1、《狗· 猫· 鼠》借童年对隐鼠的喜爱和对既有媚态而又暴虐的猫的憎恶,表现了对守旧势力的痛恨和对弱小者的同情, 揭露“名人教授”们鼓吹的中庸之道,抨击那种对敌人宽容敷衍,姑息养奸的错误态度。
• 2、《阿长与<山海经>》,描述保姆阿长的勤劳、质朴以及对鲁迅的关怀。“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穿着新的蓝布 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三亨经’,我给你买来了!’”从而使“我发生 新的敬意了”文章最后“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深切地表现了鲁迅对她的悼念之情。 • 3、《二十四孝图》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丑恶和残忍。作品着重分析了“哭竹生 笋”、“卧冰求鲤”、“老菜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批判这本孝子教科书“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给予尖锐的抨击。 • 4、《五猖会》写“我”对五猖会的精彩内容心驰神往,而父亲却要“我”背出“一字也不懂的”《鉴略》的内容,“背 不出,就不准去看会”,表现了家长与儿童在心理上的隔膜,批判了强制性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摧残。 • 5、《无常》:作者怀着强烈的兴趣对乡间迎神赛会的活无常的装束和神态作了传神的描写,表现了无常鬼对“下等人”、 “乡巴佬”的同情,从而揭露了“鬼有情,而人无情”的社会现实,嘲讽了那些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 君子”。
• 10、《范爱农》写与范爱农认识、交往成为挚友的经过。爱农倔强耿介,愤世嫉俗。得知恩师 徐锡麟被杀后,反对发抗议电报到北京,表现了极度愤慨的心情;范爱农是负责任的,“爱农 做监学,他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功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可惜不 为社会所容,辛亥革命后备受打:《鉴略》
• 11你认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 • 答: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拘小节,没有民族歧视,关爱年轻人,为人正直的人。
• 12鲁迅回忆藤野先生的目的是什么?
• 答:在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中吸取力量,来继续与“正人君子”们作斗争。 • 13鲁迅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
• 答:“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 经典例题
作者作品
• 1、《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体裁:长篇神话小说 • 2、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 3、主要内容: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 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主要由孙 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三大部分,一路 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 成正果。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名著导读
目录:
• 《朝花夕拾》
• 《西游记》
• 《白洋淀纪事》
• 《湘行散记》
• 《猎人笔记》 • 《镜花缘》
《朝花夕拾》
• 书籍简介 • 篇目简介 • 人物形象
• 主题思想
• 经典例题
作者作品
•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 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 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 体验的文字,是鲁迅唯一的一本散文集,是记叙文,是回忆性散文,共收 入10篇散文,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写于1926年6月至11月 间,《朝花夕拾》题目意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从记忆中 抄出来的意思”。原题是《旧事重提》
• 37、隐鼠的结局是怎样的? • 答: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踩死了。 • 38、对长妈妈的“特别的敬意”是因何而生?又是何时消失? • 答:因为她经常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某种情况表明她似乎有“伟大的神力”,所以就有了“特别的敬意”。在知道是长妈妈谋害 了自己的隐鼠之后,这种敬意就完全消失了。
• 22我所收得的最先的图画本子《二十四孝图》的来历是: • 答:一位长辈的赠品。 • 23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 • 答:高兴的是:鬼少人多②归我一人独有③那里面的故事似乎准确无误④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 滔的讲出一段的事迹; • 扫兴的是: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 24为什么作者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 • 答: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莱“诈跌”,作婴儿啼,以娱亲意,作者认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换言之,不愿装假,这违背了儿童 的心理。 • 25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 • 答:阿长 衍太太。 • 26《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 • 答:当作者兴高采烈地计划前往看五猖会时,却突然被父亲叫住要求他背书。 • 27《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文中的s城是? • 答:即指绍兴城。 • 28《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鉴略》这一事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 答: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 答:《阿长与<山海经>》
• 20写出《朝花夕拾》中你最喜欢的篇目名称(两个) • 答:《藤野先生》、《猫· 狗· 鼠》 • 21写出你们读过的《朝花夕拾》一书中的一篇篇名(课文除外) • 答:(1)《猫· 狗· 鼠》(2)《阿长与山海经》(3)二十四孝图(4)五猖会(5)无常(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7)父亲的病 (8)琐记(9)藤野先生(10)范爱农
• 39、《阿长与〈山海经〉》中,所说的“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指的是什么故事?
• 答:刑天舞干戚。 • 40、《阿长与〈山海经〉》中,所说的“三脚的鸟”指的是什么? • 答:三足金乌,即太阳。 • 41、长妈妈所说的“三哼经”指的是什么? • 答:《山海经》
《西游记》
• 作者作品 • 主要情节 • 人物形象
•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百草园的无限生机,雪地捕鸟的妙趣横生,写出童趣。与枯燥乏味 的读书生活形成对比,突出封建教育扼杀儿童天性,陈腐的教育内容禁锢了儿童思想。 • 7、《父亲的病》具体记述了父亲为庸医所误致死的过程,勾勒了清末绍兴几位所谓“名医”的 恶劣行经,揭露他们贪婪,昏庸,诈骗,奸滑的丑恶灵魂,隐含作者运用现代科学救国的思想。 • 8、《琐记》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及求知的艰难,批评洋务派 办学的“乌烟瘴气”; • 9、《藤野先生》勾勒出不学无术的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记叙在日本留学时与藤野先生相识、相 处、分别的片段,并说明了弃医从文的原因:在仙台医专时看到的国民的麻木。
• 8、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持有怎样的态度? • 答: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
• 9、鲁迅写《无常》是为了表达什么思想?
• 答: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所谓的“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 • 10、在《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诵()一书后,才可去玩。
人物形象
•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