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中秋节习俗.doc
北京民俗--中秋节

北京民俗--中秋节中秋说俗农历八月十五,恰逢三秋之半,故称中秋节。
中秋节的名称有许多,比如八月节、月夕、月节、秋节、八月会、仲秋节、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果子节、丰收节、兔儿爷节等等。
又因为八月十五为仲秋之中,秋季之中,故也称仲秋节。
中秋节来源于嫦娥奔月、白兔捣药、吴刚伐桂的传说故事。
有人说中秋节是唐代从新罗国(朝鲜)引进的,此说决不可信,因唐代以前早有中秋记载。
到了唐代,已经形成了一种民间习俗,即在八月十五固定的时间内,有了特定的内容,如全家团聚、赏月、玩月……并得到了百姓的认同和参与。
这就完全符合了民俗节日的性质。
到了北宋太宗年间始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
中秋节的习俗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拜月习俗。
早在秦汉之前的礼仪中,已有秋分之夜,天子到国都西郊月坛祭月的规定。
将八月十五定为节日,源于春秋时君王春分拜日、秋分拜月之俗。
后贵族官吏效仿,再传到民间,形成了官俗民承,其实关于秋分祭月的古老礼俗早在殷墟卜辞中就有祭月的记载。
祭月、赏月为官俗,而拜月、玩月则为民俗。
官俗民承、民俗官用、官俗与民俗融为一体,形成了特有的中秋民间节俗。
赏月、玩月是民间娱乐性的中秋节俗,宫中祭月摆供;文人赏月饮酒赋诗;富户搭架装饰台榭赏月玩乐;民间小户则争占酒楼或在自家屋前摆放小桌,赏月团圆,戏耍玩月。
看空中月、观水中月。
小孩子还有追月、捉迷藏,玩纸船,喂兔子(兔儿爷)的游戏。
旧时老北京人过中秋有许多说法和讲究。
秋月是瓜果丰收之际,北京人有以瓜果供月和馈赠亲友的习俗,所以中秋又称果子节。
“团圆”是中秋节的主要民俗信仰,几乎贯穿于各种节物,各项民俗活动中,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吃月饼、庆团圆是中秋节的主要习俗。
不过中秋节这天结了婚的女人只能在婆家过节,十六日才能回娘家团圆,所以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之说。
八月十五日中午时,北方有糊窗户的习俗,因中秋过后天气渐凉。
据说中秋午时糊窗户,能把“老爷儿”(太阳光)糊在屋里,一冬不冷。
老北京中秋习俗

老北京过中秋中秋节也秋八月节,一度是从农历的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
在以前的老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
十三到十五日,学生也不上课老北京人最重祭月,体现了“花常好,月常圆,人常聚”的美好愿望。
提及北京的中秋文化,首先要提的就是“兔爷儿”。
老北京的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亦谑亦谐。
过中秋,家里摆个兔爷像,确实很有气氛玩兔儿爷就是这样一种既哄小孩高兴又把它当神敬的习俗,这就是“寓尊天敬神于娱乐之中”。
老北京每户家庭都要设坛拜月,供“月光码儿”,即印有“太阴星君”及玉兔捣药的纸像。
供月,必在庭院,其供果必圆。
西瓜切半,各雕莲花瓣形,取“花好月圆”之意,摆于供案两旁,间有时令鲜品,如苹果、沙果、秋果(大海堂)、槟子、石榴、柚子品种不厌其余,以示圆满、丰收,惟独各种梨因与“离”谐音而不上供。
此外,花筒里还要插上毛豆枝和紫红的鸡冠子花,毛豆是献给玉兔的供品,鸡冠花则是象征着月宫里的索练树。
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供月毕,家人团坐,饮酒赏月,谓之“团圆节”。
老北京也很盛行“玩月”。
玩月有两种,一种叫文玩,就是赏月,写诗作画猜灯谜;另一种叫武玩就是到湖边,看月光投在水中;住四合院,院里有缸,盛满水,看着觉得不过瘾,捡起小石子往水里一扔,波澜四起。
北京孩子还爱在胡同里追着月亮跑,那叫“追月”。
月饼也是团圆的象征,供月少不了月饼,早年有以大月饼立在硬木座上当作神位用的,大月饼上刻有广寒宫前玉兔捣药的图案。
一般家庭则以发面红糖大饼,上以麻果蘸胭脂点出红斑,谓之“团圆饼”,再配以“自来红”的中秋月饼,例由女主人上香主祭。
北京人常吃的点心如果求根溯源百分之七、八十也都出自于民间祭祀或宗教上的供品。
从制作工艺上说,油炸、蜜饯和烘烤,都是最好的防腐措施。
就连饺子,也是春节供后的食品。
习俗上看,和过去中秋靠近的还有送礼。
“中秋,大家互送礼节……,赏奴仆钱,铺户放帐帖,每节如此”。
2023年生活知识_北京的中秋节民风民俗

2023年北京的中秋节民风民俗老北京的中秋节习俗1.吃月饼《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
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
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
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2.赏月赏月________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俗。
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
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
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3.祭月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4.燃灯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
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
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5.观潮“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老北京中秋节习俗

老北京中秋节习俗老北京中秋节习俗老北京上供用的月饼,必须是“自来红”,而不能是“自来白”。
老北京过中秋吃的是“自来红”及“自来白”两款传统月饼,“团圆饭吃完以后赏月的时候,因为北京中秋节月亮升起来都比较晚,大概得等到九点多钟月亮才会升起来,这时候人就在四合院摆上桌子,喝喝茶,然后吃口月饼。
”“自来红”用来祭祀所以有严格规定,皮要用芝麻油做,里面放有不同的果仁,还有北京的“青丝、红丝”(杨梅和陈皮),而且要有冰糖。
“自来白”的材料就比较随意,没有特别规定,只是面是用猪油和的。
中秋节还要用红糖、芝麻酱制作一种称为“团圆饼”的面食,以象征全家甜甜蜜蜜、团圆和美之意。
制法是:将发好的白面加碱揉好后根据笼屉大小先擀成四片簿面饼,每片上均抹上些芝麻酱、糖桂花汁,并码上些果脯、核桃仁葡萄干等,一层层叠放在一起,再擀一较大的面饼从上向下将其包严成大圆形饼,上屉蒸。
中秋节习俗熬夜民间相传,中秋夜越晚睡越长寿。
所以有人以此祈求长寿,但更多现代年轻人借此机会玩个通宵。
偷葱偷菜相传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君。
台湾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一习俗。
吃鸭我国西南的仫佬族讲究在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
南京的什么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
如果你什么都没找到,拎一只北京烤鸭回家吃,估计味道也不赖。
饮桂花酒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
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猜灯谜元宵节和中秋节这样的月圆之夜,家人共聚一堂猜灯谜的习俗自古便有。
中秋节吃月饼禁忌脾虚体热不宜吃月饼:月饼性偏热,脾胃虚弱的人吃月饼,会加重肠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最多只能少吃一点豆沙馅的月饼。
体内偏热的人也不可多吃月饼,否则不易消化,还可能让内火上升,出现长痘痘、便秘、牙龈浮肿等症状。
糖尿病人慎吃含糖月饼:月饼使用了过多糖份,会导致血糖增高,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病的人,多吃含糖月饼会导致肠胃负担增加,从而使血液集中在胃部,身体的其他部位出现血供不足,导致头晕等。
老北京中秋节的讲究

老北京中秋节的讲究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北京人民非常重视和热爱的节日。
在老北京,中秋节有着许多独特的讲究和习俗,体现了北京人民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一、赏月中秋节的核心活动之一就是赏月。
在老北京,人们会在中秋节这一天晚上,纷纷出来赏月。
他们会选择一个高地或者空旷的地方,摆上桌椅,摆上一些好吃的食物,和家人、朋友一起围坐在一起,观赏皎洁的明月。
赏月的同时,人们还会吟诗作对,抒发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二、吃月饼中秋节必不可少的美食就是月饼。
老北京的月饼制作工艺独特,味道独具风味。
传统的月饼有豆沙、莲蓉、五仁等多种口味,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风味。
在中秋节这一天,老北京的人们会亲手制作月饼,然后和家人一起品尝。
吃月饼的同时,人们还会互赠月饼,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三、走亲访友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也是走亲访友的好时机。
在老北京,人们会选择中秋节这一天,走亲访友,和亲朋好友一起共度佳节。
他们会带上自制的月饼和礼品,到亲戚朋友家中拜访。
在拜访过程中,人们会相互祝福,共同庆祝中秋节的到来。
四、搭建花灯在老北京,搭建花灯也是中秋节的一大特色。
人们会在中秋节前夕,准备各种各样的花灯,搭建在自家的院子里或者屋顶上。
这些花灯都是由红纸、竹篾等材料制成,造型各异,色彩鲜艳。
在中秋节的晚上,点亮这些花灯,营造出热闹而喜庆的氛围,给人们带来欢乐和祝福。
五、品尝水果中秋节是水果丰收的季节,也是品尝水果的好时机。
在老北京,人们会在中秋节这一天,准备各种水果,如苹果、葡萄、柿子等,摆在家中供人品尝。
人们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品尝水果,边欣赏赏月,共享天伦之乐。
六、传统游戏在老北京,中秋节还有一些传统的游戏活动。
比如,人们会举办踩高跷比赛,看谁跳得高、稳定;还有打陀螺、放风筝等活动,让人们在欢乐中度过中秋节。
老北京中秋节的讲究体现了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赏月、吃月饼、走亲访友、搭建花灯、品尝水果、传统游戏等活动,都让人们感受到了中秋节的独特魅力。
老北京的中秋节习俗一览

老北京的中秋节习俗一览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北京这座古城里,也有着一些独特的中秋节习俗。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了解一下老北京的中秋节习俗。
1. 全家赏月
在中秋节这个月圆之夜,老北京的人们都会在家中围坐在一起,通过院子里的亭子或者阳台欣赏更加明亮的月亮,其中也会有家庭围坐在台阶上赏月的情形。
在北京的居民区,很多楼房、园区等也都专门配备了观月平台,供大众前来赏月。
2. 燃放孔明灯
孔明灯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民间文化,它起源于民俗中的传统燃放方式。
中秋节这天,许多人都会到郊外或公园等开阔地点燃放孔明灯,同时也可以向上发放各种颜色的焰火,让整个城市的夜空变得更加热闹美丽。
3. 端午糕、月饼香喷喷
中秋佳节到,端午糕和月饼必不可少。
在老北京,人们在中秋节这个日子,就会亲手制作端午糕或者月饼,来招待拜访的亲朋好友。
此外,在市场上也会有各式各样的端午糕和月饼出售,为节日增添更多的喜庆气氛。
4. 赏花灯
在中秋节的夜晚,北京的南城,灯市口热闹非凡,大家都在各种花灯下游玩和拍照。
街头巷尾挂满了各色花灯,从小巷到大街,无不展示着中秋节的欢乐、幸福和团圆。
5. 打太极
在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当中,很多北京的老人会选择打太极拳。
太极拳有助于身体健康,更能够来调整人的心态,让人们在节日当中更加放松和平静。
总之,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之一。
在老北京,纵使时间已过百年,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也依然被保留和发扬。
在这个月圆之夜,老北京的人们都会在一起,期待与亲人相聚、共度一个温馨、欢快的中秋节。
老北京的中秋节习俗一览

老北京的中秋节习俗一览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北京人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因为在北京,中秋节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让人们感受到家的温馨和团圆的幸福。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老北京的中秋节习俗一览。
1. 赏月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赏月自然是重头戏。
在老北京,人们喜欢在中秋夜里上楼台、登高望月。
一般来说,中秋节的月亮较为明亮,人们不仅喜欢观赏月亮的形状和颜色,还会品尝月饼、瓜果等,共度一个美好的夜晚。
2. 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美食,而老北京的月饼更是特别出名。
首先是莲蓉月饼,深藏着浓郁的莲蓉馅,口感丰富;其次是豆沙月饼,特别适合喜欢甜点的人,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月饼叫做五仁月饼,里面包含了五种不同的坚果,口感很香脆。
3. 看戏在老北京,中秋节还有一个传统的娱乐活动,那就是看戏。
在中秋节时,各大戏院都会上演中秋节相关的戏曲节目,比如《嫦娥奔月》、《吕洞宾醉酒》等等,深受老北京人的喜爱。
4. 端午步传统的端午节习俗,老北京人也会在中秋节时借鉴,那就是端午步。
端午步也叫龙舟步,是一种舞步,步法精准,气势雄浑,想要表现出快乐和豪放的情感。
5. 稻花香在老北京的中秋节,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叫做“稻花香”。
这个习俗源于北京城里向外的平原地区,人们将稻草燃烧后,带着清香的熏味在街道上游荡。
许多人会追着稻草香走,玩起来十分有趣。
总之,老北京的中秋节习俗丰富多彩,充满了传统文化的韵味。
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人们会尽情地欢聚一堂,在美食、歌舞和娱乐中,享受团圆和幸福。
这正是中秋节最美好的意义所在。
北京纪事:老北京如何过中秋节?这些习俗已经很难看到

北京纪事:老北京如何过中秋节?这些习俗已经很难看到原创2021-09-21 12:00·北京纪事原标题:团圆饼、月饼模子、兔爷与月光码又到一年月圆时。
中秋的北京,正值秋高气爽的日子。
团圆是中秋的主题,月饼是中秋节最重要的美食。
然而,你不知道的是,其实,过去的北京人,中秋节的主食吃的是团圆饼,而不是月饼。
团圆饼与月饼模子团圆饼是过去老北京人的中秋主食,月饼只是晚上拜月时才吃的点心。
团圆饼是用红糖、芝麻酱制作的一种面食,团圆饼象征着全家甜甜蜜蜜、团圆和美。
制法是将发好的面粉加碱揉好后根据笼屉大小先擀成四片薄面饼,每片均抹上些芝麻酱、糖桂花汁、红糖(掺上些面粉),并撒些少量的栗子仁、核桃仁、瓜子仁、葡萄干等,一层层叠放在一起。
最上面那片面饼要厚些,要最后包住下面三层,且外形一定要做成圆形。
最后点缀些果脯、红枣,撒些青、红丝,然后上屉蒸39分钟后出锅,按家里成员多少切成角。
如今知道团圆饼的人已不多了。
团圆饼外形呈圆形表示团团圆圆,发面蒸成表示恭喜发财。
馅里面的葡萄干,因葡萄是圆形,意为圆圆满满;芝麻酱,是因芝麻寓意节节高;红糖,意为红红火火;核桃仁,意为和和美美;糖桂花,意为甜甜蜜蜜;栗子仁,意为顺顺利利;红枣,意为早生贵子;瓜子仁表示人丁兴旺;青丝属于蜜饯果脯,寓意有滋有味;红丝寓意天降洪福。
10种馅料,意为十全十美。
入锅蒸39分钟即食,意为美好生活长长久久。
中秋之日,无论在中午还在晚上,作为主食的团圆饼,必须由所有家庭成员共同分享,每人吃一角。
如家中有人外出,中秋没回来,也要特地留下一角,象征他也参加了家庭团聚。
老北京自来红月饼如今的中秋节,北京人家几乎没人会做这种团圆饼,而是选择购买一种大块的月饼,把一个月饼均匀切成若干份,平分给家里人吃,每人都享受到月饼的一块,其象征意义和分食团圆饼是一样的,都是对团圆的企盼。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
清代有诗云:“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京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北京中秋节习俗
中秋节是一个花好月圆,全家团聚的好时节。
你知道老北京中秋节习俗吗?下面我精心整理了老北京中秋节习俗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老北京中秋节习俗
老北京上供用的月饼,必须是"自来红",而不能是"自来白"。
老北京过中秋吃的是"自来红"及"自来白"两款传统月饼,"团圆饭吃完以后赏月的时候,因为北京中秋节月亮升起来都比较晚,大概得等到九点多钟月亮才会升起来,这时候人就在四合院摆上桌子,喝喝茶,然后吃口月饼。
"
"自来红"用来祭祀所以有严格规定,皮要用芝麻油做,里面放有不同的果仁,还有北京的"青丝、红丝"(杨梅和陈皮),而且要有冰糖。
"自来白"的材料就比较随意,没有特别规定,只是面是用猪油和的。
中秋节还要用红糖、芝麻酱制作一种称为"团圆饼"的面食,以象征全家甜甜蜜蜜、团圆和美之意。
制法是:将发好的白面加碱揉好后根据笼屉大小先擀成四片簿面饼,每片上均抹上些芝麻酱、糖桂花汁,并码上些果脯、核桃仁葡萄干等,一层层叠放在一起,再擀一较大的面饼从上向下将其包严成大圆形饼,上屉蒸。
中秋节习俗
熬夜
民间相传,中秋夜越晚睡越长寿。
所以有人以此祈求长寿,但更多现代年轻人借此机会玩个通宵。
偷葱偷菜
相传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君。
台湾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一习俗。
吃鸭
我国西南的仫佬族讲究在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
南京的什么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
如果你什么都没找到,拎一只北京烤鸭回家吃,估计味道也不赖。
饮桂花酒
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
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猜灯谜
元宵节和中秋节这样的月圆之夜,家人共聚一堂猜灯谜的习俗自古便有。
中秋节吃月饼禁忌
脾虚体热不宜吃月饼:月饼性偏热,脾胃虚弱的人吃月饼,会加重肠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最多只能少吃一点豆沙馅的月饼。
体内偏热的人也不可多吃月饼,否则不易消化,还可能让内火上升,出现长痘痘、便秘、牙龈浮肿等症状。
糖尿病人慎吃含糖月饼:月饼使用了过多糖份,会导致血糖增高,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病的人,多吃含糖月饼会导致肠胃负担增加,从而使血液集中在胃部,身体的其他部位出现血供不足,导致头晕等。
巧克力馅月饼不要多吃:巧克力是大热食物,食用会进一步加重内热,影响消化功能,另外食物堆积在胃部,也会影响呼吸功能,导致胸口发闷、感到憋气,使心肺机能受损。
冰淇淋月饼更是大忌:脾胃虚寒者,吃了会引起胃部不适;体质偏热者,虽然吃了冰冻月饼后感到很爽,但物极必反,大寒反而会激发出大热。
有的病人食用冰淇淋月饼几天后,就出现连续拉稀、浑身发烫、血热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