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必读名著阅读知识点归纳-七上语文名著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必读名著阅读知识点归纳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西游记》朝花夕拾》重要知识点整理(附练习)一、内容精要主要篇目:共十篇——《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父亲的病》《二十四孝图》《琐记》《五猖会》《藤野先生》《无常》《范爱农》《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第一篇作品《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
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人教版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 专题同步练习

人教版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专题同步练习一、名著阅读1.名著阅读。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1)这篇文章选自于《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_(填篇目名),体裁属于________(2)“无非”这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3)“标致”的原意是__________________,在这里采用了_______________的手法。
(4)文章主要是怀念自己的老师,为什么开始还要写在东京所见清国留学生的事情呢?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去拿你的书来。
”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
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它是鲁迅先生唯一的散文集《_______》中的一篇。
(2)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其性格;______。
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甲)《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约精致得多了。
【精品】最新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

【精品】最新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朝花夕拾》班级姓名【导读】《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
最初在《莽原》杂志发表时总题目为“旧事重提”,1927年编集成书,改为现名。
第一篇作品《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如陈莲河)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语文期末复习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期末复习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一、名著阅读1.名著阅读(1)下面是《朝花夕拾》的三幅插图。
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出相关篇名。
A.捕鸟 B.买来《山海经》 C.衍氏冰块选择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篇名分别是《》和《》。
(2)在文学作品中,把作者情感传达给读者的媒介有很多,作品的色调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
色调有冷暖之分,读完《朝花夕拾》,你觉得这本散文集的色调是怎么样的?结合相关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2.名著阅读(1)鲁迅先生在《琐记》中提到最喜欢看的一本书是《__________》。
(2)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借动物喻人,表达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嘲讽的文章是《_______》;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情、教坏后人的文章是《____________》。
(3)阅读《朝花夕拾》中的两个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
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
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乙)“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①(甲)(乙)两个语段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②(甲)(乙)两文中的人物经历不同,作者对他们的情感态度也有所不同。
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对他的情感。
3.名著阅读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两幅插图。
请观察图片并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捕鸟②吹嘟嘟(1)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你认为这两幅插图应分别放入《朝花夕拾》一书哪两篇文章中?图①:《____________》图②:《____________》(2)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同步练习一、名著阅读1.名著阅读到初冬,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
第二天()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令天不喝酒了,我是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回去。
”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这军政府也到底不长久,几个少年一嚷,王金发带兵从杭州进来了,但即使不嚷或者也会来,他进来以后,也就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括号中的人物是谁?作者对这一人物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从这个片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这一人物怎样的思想性格?2.名著阅读(1)鲁迅先生在《琐记》中提到最喜欢看的一本书是《__________》。
(2)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借动物喻人,表达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嘲讽的文章是《_______》;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情、教坏后人的文章是《____________》。
(3)阅读《朝花夕拾》中的两个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
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
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乙)“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①(甲)(乙)两个语段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②(甲)(乙)两文中的人物经历不同,作者对他们的情感态度也有所不同。
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对他的情感。
3.名著阅读。
(1)下列图片是学生根据《朝花夕拾》内容所画,请把相关篇目写在横线上。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讲义及答案)附解析一、名著阅读1.名著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且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
为了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学校举办了有关经典名著读书交流会。
(1)读原著主持人:亲爱的同学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
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①;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③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①-③的横线上。
(每一处填 1篇文章的序号即可)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D.《五猖会》 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G.《父亲的病》 H.《琐记》 I.《藤野先生》 J.《范爱农》2.他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以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______。
3.在“我”即将去看迎神赛会时,父亲却强迫我“背书”,你怎样看待文中父亲的教育方法?2.阅读下面名著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选段一)“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
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
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
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像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A 先生开方之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
(1)(选段一)出自鲁迅《朝花夕拾》中《__________》(文章名称),文中人物A是医生,他的名字是_________。
(2)谈谈作者对文中这些“名医”的态度,并简析产生这一态度的原因。
3.探究式阅读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必读名著阅读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必读名著阅读知识点归纳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必读名著阅读知识点归纳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西游记》《朝花夕拾》重要知识点整理(附练习)一、内容精要主要篇目:共十篇——《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父亲的病》《二十四孝图》《琐记》《五猖会》《藤野先生》《无常》《范爱农》《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第一篇作品《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
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

文学常识1 《春》选自《朱自清选集》,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为自清,字佩弦。
散文家、诗人。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2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3 《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史称“诗仙”。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与杜甫并称“李杜”。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5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约1251-1321 以后),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
辑本有《东篱乐府》一卷。
6《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作者史铁生(1951—2010),当代作家。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代表作有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笔记》,长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
6 散文诗《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作者泰戈尔(1861 年—1941 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国王与王后》等。
1913 年,他以《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7 散文诗《荷叶·母亲》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冰心全集》),作者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当代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上名著阅读阅读自测及答案
一、《繁星》《春水》
1、冰心,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
便以宣扬“ ”著称。
2、《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
的影响下写成的。
3、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与的歌颂;二是对的崇拜和赞颂。
三是对。
4、冰心原名________,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
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冰心的《繁星》诗中发人深省的格言式小诗触目皆是,如
“成功的花,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6、“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 这一小诗富有
意蕴,请你仿造一句同样富有哲理的句子。
7、请你赏析书中你特别喜欢的名句
二《伊索寓言》
1.《伊索寓言》是一部充满__________ 集。
2.《伊索寓言》大部分是_____________,少部分以____或_____
为主人公。
动物寓言部分广泛采用_________手法,表现了动物
各自的习性。
诸如豺狼的,狐狸的____,狮子的,
山羊的_____,都刻画得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伊索寓言》特点:
4.你课外已经读过伊索寓言了,请你说说下列寓言的主要寓意:
(1)、《狼和小羊》《猫和鸡》就以绝妙的讽刺笔法,揭露了当时
统治者的________
_ 。
(2)、《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狐狸和山羊》写的是掉在井里的狐狸哄骗山羊下井,然
后踩着山羊背跳出井底,却扔下山羊不管的故事,警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乌龟与老鹰》通过乌龟非要学飞翔不可,结果摔死的悲剧,说_________________。
(5)、《蚯蚓与狐狸》《鼹鼠》嘲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骆驼与宙斯》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伊索寓言》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的揭示
6.说说你从书中看到的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的内容和寓意
【参考答案】
一繁星春水:1、爱的哲学2、泰戈尔飞鸟集3、母爱童真大自然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4、谢婉莹、繁星格、春水体、5、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6 溪中的水,你停滞不前时,生命就完了。
7 略
二《伊索寓言》
1、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的寓言故事。
2、动物故事,神人拟人手法凶残狡猾威猛怯懦
3、篇幅短小寓意深刻。
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
可以说: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
4、残暴和蛮横;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遇事应多加思索,才不会受骗上当;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吹牛说大话;贪得无厌。
5.蕴含的道理。
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