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种类及服药注意事项
降糖药物大盘点,一文读懂如何选择最适合你的降糖药

降糖药物大盘点,一文读懂如何选择最适合你的降糖药药物疗法是目前临床上非常常用的糖尿病治疗手段之一。
那现在临床上都有什么降糖药呢?每种药物都有哪些特征?该如何抉择?来看一看吧。
1双胍类药物双胍类药物中,二甲双胍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糖尿病基础用药,属于胰岛素增敏剂,可显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肝脏葡萄糖生成,抑制肠内葡萄糖吸收,改善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
对于已经进行了单独的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但血糖无法得到很好地改善的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伴有肥胖症状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会更加有效。
此外,如果服用了磺脲类的降糖药物但控制不理想,可以加入该药。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患者在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情况下,也可以联合使用二甲双胍,这样可以降低胰岛素的使用剂量。
二甲双胍通常不会引起低血糖。
如果是长时间使用二甲双胍,可能会引起维生素B12的不足。
同时,二甲双胍还能改善脂肪肝,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达到“异病同治,同防”的效果。
注意事项:(1)二甲双胍单用不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而与胰岛素或联合胰岛素促泌剂则会提高低血糖的风险。
(2) 二甲双胍的临床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
以低剂量逐步增加或采用药物控释制剂可降低不良反应症状。
与常规片剂比较,服用二甲双胍缓释片后,能够在胃肠道缓慢、持续地释放,降低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可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2 磺酰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促进胰岛素的释放来实现的,它的降血糖效果取决于尚存胰岛功能的胰岛β细胞组织。
此外,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并能促进受体和受体后缺陷作用的提升。
格列吡嗪、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都是临床常见药物。
格列本脲是目前临床上功效最强的口服降糖药物,但其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严重者会发生顽固性低血糖以及低血糖昏迷,所以对于有肝脏、肾脏功能不全以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的老年患者来说,这类药物是严格禁用的。
对于肾功能下降、功能减退的患者来说,格列吡嗪在24个小时内就会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不会在人体内积蓄,因此不会发生持续性持续低血糖。
降糖药分类表汇总

降糖药分类表汇总降糖药分类表汇总以下是口服降糖药的基本知识表,包括作用效果、种类、代表药物、注意事项等。
磺脲类作用机制: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适用于轻、中度T2DM 患者。
不良反应:低血糖,胰岛素分泌不足,体重增加。
代表药物: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瑞格列奈、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
注意事项:磺胺类过敏者禁用,严重肝功能不全慎用。
促胰岛素分泌剂作用机制:促进胰岛素分泌,DPP-4抑制,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食物不影响。
适应范围:T2DM患者,尤其肥胖者。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
代表药物:格列奈类。
注意事项:胰岛素抵抗时应停用,碘化剂检查时影响吸收。
双胍类作用机制: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消化吸收,减少肝葡萄糖输出。
适应范围:T2DM患者。
不良反应:肠胃道反应,低血糖,乳酸酸中毒。
代表药物:二甲双胍。
注意事项:一线用药,体重增加,妊娠、哺乳期禁用;联合用药中素抵抗时应停用。
噻唑烷二酮类(TZDs)作用机制:改善胰岛素抵抗为主的患者,抗心血管风险。
不良反应:心衰、肝功能不全慎用,肝毒性。
代表药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注意事项:随餐服用,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后血糖升高,出现低血糖。
α-糖苷酶抑制剂作用机制:延缓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不良反应:肠胃道反应,低血糖。
代表药物:XXX、XXX列波糖。
注意事项:服用时应随餐,出现低血糖时纠正。
SGLT-2抑制剂作用机制: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降低血糖。
适应范围:T2DM患者。
不良反应:多尿,泌尿系感染。
代表药物:达格列净。
注意事项: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以上是口服降糖药的分类表汇总。
胰岛素类制剂基本知识表以下是胰岛素类制剂的起效时间、峰值时间、作用时间、注射方式、注射部位等信息。
速效胰岛素制剂:门冬胰岛素起效时间:10-15分钟峰值时间:1-2小时作用时间:4-6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注射部位:腹部赖脯胰岛素起效时间:10-15分钟峰值时间:1-1.5小时作用时间:4-5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制剂:重组人胰岛素R起效时间:15-60分钟峰值时间:2-4小时作用时间:5-8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R 起效时间:15-60分钟峰值时间:2-4小时作用时间:5-8小时注射方式:静脉注射中效胰岛素制剂:胰岛素NPH起效时间:2.5-3小时峰值时间:5-7小时作用时间:13-16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长效胰岛素制剂:胰岛素PZI起效时间:3-4小时峰值时间:8-10小时作用时间:20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超长效胰岛素制剂:甘精胰岛素起效时间:2-3小时峰值时间:无峰作用时间:24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注射部位:手臂前外侧地特胰岛素起效时间:3-4小时峰值时间:3-14小时作用时间:24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注射部位:大腿前外侧、臀部外上1/4人胰岛素70/30剂型起效时间:0.5小时峰值时间:2-12小时作用时间:14-24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人胰岛素50/50剂型起效时间:0.5小时峰值时间:2-3小时作用时间:10-24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赖脯75/25起效时间:15分钟峰值时间:30-70分钟作用时间:16-24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门冬30R起效时间:10-20分钟峰值时间:1-4小时作用时间:14-24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XXX50R起效时间:15分钟峰值时间:30-70分钟作用时间:16-24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门冬50R起效时间:10-20分钟峰值时间:1-4分钟作用时间:16-24小时注射方式:皮下注射以上是胰岛素类制剂的基本知识表,不同类型的胰岛素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使用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PPT

代表药物有二甲双胍,是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 降糖药。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总结词
通过抑制小肠黏膜刷状缘的α-葡萄糖苷酶,延迟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餐后高 血糖。
详细描述
代表药物有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主要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的2 型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增敏剂
总结词
通过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
不同药物之间的比较
磺脲类与双胍类
磺脲类与噻唑烷二酮类
磺脲类刺激胰岛素分泌,双胍类抑制肝葡 萄糖输出,两者作用机制不同,可联合使 用。
两者均可刺激胰岛素分泌,但噻唑烷二酮 类更侧重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联合使用 。
双胍类与噻唑烷二酮类
两者均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但作用机制不 同,可联合使用。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与其他药 物
导致昏迷。
胃肠道不适
部分降糖药可能导致胃 肠道不适,如恶心、呕
吐、腹泻等。
过敏反应
肝肾损伤
部分患者可能对某些降 糖药产生过敏反应,如
皮疹、瘙痒等症状。
长期服用某些降糖药可 能对肝肾造成一定损伤, 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遵医嘱用药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 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详细描述
代表药物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主要用于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
02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的适应 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2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尤其是当饮食和运动无法控制 血糖时。
1型糖尿病
在某些情况下,如妊娠期糖尿病或青少年糖尿病,口服降糖药也可作 为辅助治疗。
常用口服降糖药的种类\特点及应用注意事项

常用口服降糖药的种类\特点及应用注意事项促胰岛素分泌剂类药物磺脲类药物:SU类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物种类之一。
近40年来的临床应用表明,SU类药物降糖作用肯定,可作为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首选,主要适用于经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2~3个月疗效不满意及轻、中度2型糖尿病,可使空腹及餐后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降低1%~2%。
品种有优降糖(格列本脲)、美吡哒(格列吡嗪)、达美康(格列齐特)、糖适平(格列喹酮)、亚莫力(格列美脲)等。
主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产生胰岛素发挥降糖作用。
对胰岛功能完全破坏的患者,本类药物的治疗效果不佳。
其中,格列本脲降糖作用快、作用最强,但易出现低血糖,其代谢产物50%~55%经肾代谢,且仍有生物活性,肾功能不良者易致低血糖,因此老年糖尿病(DM)患者应慎用;格列吡嗪为短效制剂,经肾排泄,低血糖反应较少;格列齐特除了降糖作用外还可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和降低血液粘滞度;格列喹酮能提高肾小球的滤过率,降低尿蛋白,降低血、尿β2微球白蛋白(β2-MG),还可改善肾血流量,其代谢产物无活性,95%由胆汁排出,只有5%经肾排泄,故适用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
格列美脲,除了刺激餐后胰岛素的分泌、但空腹胰岛素水平增加不明显,还可增加葡萄糖转运蛋白Ⅳ的作用,该药用量少,降糖作用强且安全性大。
较少引起低血糖,体重增加也较少,适用于老年和肾功能不全患者。
本类药物起效慢,故一般提前在餐前半小时服用,而且该类药物作用时间长,均易引起低血糖反应。
临床上,2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SU类药物,对一些发病年龄较轻,体形不胖的糖尿病也有一定疗效;但对肥胖者使用SU类时,要特别注意饮食控制,使体重逐步下降,与双胍类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糖药联用较好。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合并严重感染、创伤及大手术期间、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期间、糖尿病孕妇和哺乳期、对SU类过敏者禁用SU类药物。
降糖药的种类及服药的注意事项

7
胰岛素的分类
糖尿病: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作用效率下降 餐时胰岛素 基础胰岛素
8
胰岛素的分类(按作用时间)
超短效: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吸收快, 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替代餐时胰岛素,用药 10分钟内必须进餐 短效:一般常规胰岛素,目前最常用,替代餐 时胰岛素,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作用持续大 约8h,血糖波动大 中效: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替代基础胰岛素, 睡前给药,控制空腹血糖,缺点是产生夜间低 血糖,需要睡前加餐
24
●适合服用磺脲类降糖药治疗的患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⑴经饮食和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仍不好的患者。 ⑵有一定胰岛素分泌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为对于已经没 有胰岛素分泌能力的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磺脲类药几乎没什 么作用。 ⑶体重正常或者偏轻的患者。
25
副作用 ⑴低血糖症。这是磺脲类降糖药最重要,也是最危险的一 种副作用。任何一种磺脲类降糖药都有可能引起低血糖症,作 用越强引起低血糖的可能性就越大。从降糖的角度来说作用强 者是好药,但从引起低血糖的角度来看,它又不那么好了。 ⑵体重增加。磺脲类降糖药使用后,胰岛素分泌量增加, 糖分就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在血糖下降的同时,如不注意 饮食调节和适当的运动,可能使患者的体重增加。 ⑶其他问题。如消化道反应、皮肤过敏反应、血细胞减少 、头晕、视力模糊、身体平衡功能发生障碍等神经系统反应, 但均不常见。
23
●不适合于以下情况: 1.1型糖尿病。 2.妊娠及哺乳期。 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轻度肾功能不全只能使用糖适平、 诺和龙,不能使用其他磺脲类降糖药。 4.糖尿病病人发生严重感染、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及手 术期间。 5.糖尿病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期 间。 6.已出现严重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及肾脏病变 ,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及肾脏病变进展迅速时应 采用胰岛素治疗,严格控制血糖。 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物,可能使体重进一 步增加,一般首选双胍类降糖药或糖苷酶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