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制度存废绕不开的两个问题_宪法论文.doc
我国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我国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作者:唐志强来源:《法制与社会》2019年第27期摘要我国信访制度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重要制度,它保障了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化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我国信访制度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信访制度政治参与存在问题作者简介:唐志强,长江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62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DOI:10.19387/ki.1009-0592.2019.09.300(一)信访制度的萌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并没有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信访制度,这一时期我国的信访工作条件十分艰苦,而且工作十分零散、隐蔽,在各个方面都不够完善,所以这个时期的信访工作只能看作是我国信访制度的萌芽阶段,但是也正是由于当时的艰苦条件更加让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树立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光辉形象,为新中国成立之后信访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信访制度的发展历程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各个机关和部门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信访机构也不能幸免于难,信访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困难重重,这个阶段的信访制度举步维艰,不能及时处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人民群众的信访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信访量较少。
(三)信访制度逐步发展完善当把“四人帮”彻底粉碎之后,特别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政治稳定,我国的经济开始复苏,再加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我国的信访制度开始慢慢落到实处,各项工作慢慢理性化、法制化和规范化,逐步开始完善。
2005年1月5日,我国颁布了《信访条例》,这就更加规范了我国信访制度的发展。
2017年我国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我国的信访制度向法治化、专业化、规范化进行转变,开始形成新时期的信访新格局。
信访制度存废辨——兼谈中国信访制度的变革之道

信访制度存废辨——兼谈中国信访制度的变革之道内容摘要:信访制度是新中国成立后所创建的一种法律传统。
本文将介绍信访制度的发展过程及其历史考察,对其产生并存在的合理性及功能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对于当前关于信访制度存与废的论战的看法并提出信访制度变革之道。
关键词:信访制度合理性功能分析变革引子中国社会处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体制转轨过程中,各类社会矛盾的产生和冲突成为必然,并且体现为日趋增多的各类信访活动。
自去年7月份以来,北京出现“信访洪峰”,来自全国各地的信访大军,每天流动在中央各部委之间。
群众集体访、重复访和群众赴京上访幅度大,人数多、规模大、持续时间长、行为激烈,在一些地方和行业引起连锁反应,严重影响首都北京和局部地区的社会稳定,也使我国的信访工作和信访制度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在对中国的信访制度进行的大规模调查后出台的-《信访的制度性缺失及其政治后果》的调查报告,再次引起了学界和政府的高度关注。
在既没有《行政诉讼法》,也没有《行政复议法》的时代,信访机构曾经发挥过“春风化雨”的作用。
如今,面对愈演愈烈的个人上访、集体上访、越级上访以及由此引发的干群关系紧张,我们不得不自问:现行信访制度是否已经走到尽头?信访制度该何去何从?面对中国目前的信访制度困境,社会各界中主张取消“人治的信访”呼声颇为强烈,也有人主张赋予信访职权并强化信访作用。
总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笔者将试图在下文中阐述自己对于这一存废论争的看法及解决之道。
一、新中国信访制度的发展过程及其历史考察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中国共产党早在建党初期就积极鼓励人民用来信、来访等方式向党表达各种意见。
1921年,安源煤矿的两个工人给毛泽东写信,建议他象关心农民运动一样关心工人运动,毛泽东非常重视,亲自去煤矿了解情况,后来党组织派刘少奇去安源开展了工人运动。
浅析我国的信访制度

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浅析我国的信访制度摘要信访制度是民众参与政治,宣泄不满,要求和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是党和政府体察社情民意,听取群众呼声的重要渠道。
然而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逐步转轨,各类社会矛盾和冲突日渐凸现和加剧,信访制度陷入了困境。
本文在这种背景下,分析相关的资料和结合我国信访制度的现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本文主要从五个部分来论述,第一部分介绍信访制度的相关理论,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阐述了理论界对信访制度的看法,从而得出我们应该坚持信访制度的存在及存在的理由。
第三部分讲述了我国信访制度的现状及所处的困境。
第四部分与第五部分则是本文的重点,第四部分将我国信访制度与日本行政相谈制度相比较,并得出一些启示;第五部分主要论述怎么样改革和完善我国的信访制度。
关键词:信访制度困境信访制度现状存在的理由改革和完善AbstractAnalysis of China's petition systemAbstractPetition system is an effective way of people who is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political settlement of disputes and vent their dissatisfaction, require and safeguard their legitimate rights;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to understand the public feeling and listen to the voice of the masses. Howeve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political economy and the gradual transition,variety of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disputes have been appeared and intensified, the petition system into the plight. In this situ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about the petition system by analyzing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the status in china. The paper has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explains the source of the petition system tha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The second part describes what the view of the theorists on the petition system, resulting in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petition system in existence and reason for being. The third part describes the status and the plight. The fourth part and the fifth part are the key point. In the forth part we get some enlightenment by comparing the petition system with Japanese administrative system. The fifth part mainly talks about how to reform and improve the system.Key words: petition system,plight,status of the petition system,reason for existence,reform and improve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第一章引言 .. (1)1.1关于我国信访制度的研究背景 (1)1.2相关的文献评述 (1)1.3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方向 (2)第二章我国信访制度的来源 (1)2.1与信访制度相关的核心概念 (1)2.1.1 信访的概念 (1)2.1.3 信访制度的概念 (1)2.2 我国信访制度的历史沿革 (1)2.2.1 信访制度在古代的发展 (1)2.2.2 现代信访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2)第三章我国信访制度的理论纷争 (4)3.1 引起信访制度存废争论的原因 (4)3.2 信访制度争论的主要观点 (4)3.2.1 取消论 (4)3.2.2 改良论 (4)3.3 信访制度不可废弃的理由 (5)3.3.1 宪法依据 (5)3.3.2 城外经验 (5)3.3.3 历史传统 (6)3.3.4 现实价值 (6)第四章我国信访制度的现状及困境 (7)4.1 我国信访制度的功能分析 (7)4.1.1 民意表达功能 (7)4.1.2 政治参与功能 (7)4.1.3 权利监督功能 (7)4.2 我国信访制度的现状 (8)4.3 我国信访制度所处的困境 (9)4.3.1 法理困境 (9)4.3.2 制度困境 (9)4.3.3 实践困境 (9)第五章日本行政相谈制度与我国信访制度对比 (11)目录5.1 两种制度的共同点 (11)5.1.1 立法目的相同 (11)5.1.2 基本原则相近 (11)5.1.3 注重调查权和思想疏通 (11)5.1.4 奉行及时终结原则 (12)5.2 两种制度的区别 (12)5.2.1 法规体系结构不同 (12)5.2.2 日本社会参与程度较高 (13)5.2.3 对于信访工作工作机构和信访工作人员的调查权日本关注度更高135.3 两种制度对比带来的启示 (14)5.3.1 民众的诉求表达功能是“相谈”或信访制度的主要目标 (14)5.3.2. 对中国信访制度改革带来的新思维 (14)第六章我国的信访制度的完善 (16)6.1 成立信访监督局,借助监督权强化处访权 (16)6.2 切实落实人大信访制度 (16)6.3 厉行依法行政,树立司法权威 (16)6.4 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 (17)6.5 进行心理沟通 (17)5.5.1 控制自我期望值 (17)6.5.2 提高包容水平,消除敌意态度 (18)6.5.3 讲解法律知识,消除“错误裁决”的可救性心理 (18)6.6 实行信访听证,创新工作机制是解决信访问题的不竭动力 (18)结语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22)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第一章引言1.1关于我国信访制度的研究背景中国的信访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一部分,进入21世纪后,民主政治成为全球各国所追求的目标,更成为我国政府在政治建设中所大力主张和推广的模式。
信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论文

信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论文信访是一个社会存在的问题,是人民群众向政府反映关心事情的一种途径,为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提供方便。
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信访渠道不畅、不公正、不规范、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信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且也影响了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因而需要深入剖析。
1.信访渠道不畅一个国家政府的公信力主要体现在处理信访上的情况,但是,由于许多原因,信访渠道不畅,导致一些信访人无法第一时间向政府机关反映他们的诉求。
首先,有关部门心理预期不足成了信访渠道不畅的原因之一。
许多政府部门担心信访工作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和麻烦,因此对处理信访案件的态度和办法不够真诚、透明,而且还存在不充分的心理准备。
其次,由于政府部门的制度问题和工作经验,信访渠道可能会变得不畅。
例如,一些政府部门对访问信访、追究责任等问题不够重视,对来访人员的态度不够热情、真诚,造成了信访工作几乎不能进行。
2.信访不公正信访不公正是指处理信访问题时,政府部门没有像应该处理一样处理,不公正处理信访案件。
首先,信访人的人权和自由需要得到充分的保证。
然而,在实践中,政府部门没有为信访人设置足够的机会和条件,可能会导致信访人的自由和权利受到侵害。
政府应该为信访人设置足够的机会和条件,这样信访人就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其次,在处理信访问题时,政府部门需要公正正义地处理。
在一些部门,处理信访问题时不公正、有利于权贵,如果忽视这种不公正行为,不仅无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还会让信访工作变得困难和繁琐,而且也不利于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
3.信访不规范信访不规范指政府部门在处理信访时没有按规定程序和办法处理,从而滋生了许多问题。
首先,信访人的权益和诉求需要得到周全考虑。
政府机关在处理信访问题时,应该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的规范程序,为信访人提供足够的抗诉机会,使信访人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
其次,处理信访问题时需要注重规范操作。
信访制度存废之争的辨析与认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制度政治思想基础 的看法 、 对信访 救济效力大小 的分 方是 强化信访 功能 ;取 消论着 眼于政治 民 主的大方
歧 以及行政 主导 的政 治传统 的延续还 是宪政 国家 目
向 ,强调宪政 制度对 当代 民主政 治建设 的决定性 作 标 的转型 。对政治 思想 的认 识集 中于人治思想 和官 用 , 主张 打破现有格局 , 树立起 司法的权威地位 , 开 出
圈
2 0 1 3年第 5期
民主与法治
首长 的签名远远重 于法 官手 中的惊堂木 , 从而催生 了 信访 制度产生的 目的是为了服务于政 治。 按 照应 大量 的信 访需求 。 星 的研究 , 信访可 以分为大众动员型 ( 1 9 5 1 . 1 9 7 9年 ) 、 信访 制度反 映了我 国计划经济 时代 “ 全 能” 政府
、
此, 解决信访 问题就必须增权 、 立法, 强 化信访 机构职 制约行政权 的思路才能解决 问题 ; 取 消论认 为信访 制 能, 扩大 自身权力 , 使之具有调查 、 督 办甚至弹劾 、 提 度为党权侵入行政权 、 行政权借党权 侵入立法权和 司
议罢 免等重 要权 限。取消论 则认 为信访 是一 种人治 法权提供 了空 间 , 制造 出一个凌 驾于 国家权力之上 的 色彩浓重 的救济制度 , 其本身的存在直接导致 了问题 政治 主体 , 并不 断消解 国家 的宪政 基础 。 的产生 。 观点的核心是 要求强化 司法权 威 , 倡导 司法
的进 一步发展 , 限制 了公 民的理性政 治思考 。 对 信访 的方 向可 是没有合适 的路 径也走不 出去 。 因此 , 笔者
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论文

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论文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引言:信访制度作为人民与政府之间的桥梁,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对权益保障的要求不断增加,信访制度也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原因。
通过深入剖析这些问题,我们希望能够为信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参考。
一、信访问题的主要表现1.乱象丛生在信访问题中,乱象丛生是一个突出的表现。
一方面,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中,一些干部存在滥用职权、嫁祸他人等不良行为。
他们以迎合上级的要求或应对压力为借口,对信访者采取令人不满的做法,甚至采取暴力手段对待信访者。
另一方面,一些信访人员存在编造虚假信访案件、谋取不当利益等行为。
这些乱象严重破坏了信访制度的公平性和正常运作。
2.信访难题信访难题是信访问题的重要方面。
一些信访者在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面临信访材料审核困难、多头处理的问题。
他们往往需要多次跑动,产生额外的费用和时间成本。
此外,信访人员通常没有权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只能通过向上级政府或监察机关进行信访。
然而,一些信访部门存在不作为、漠视等问题,导致信访人员的困难难以得到解决。
3.信访矛盾加剧信访问题还表现在信访矛盾的加剧。
信访人员通常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而进行信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往往会遇到更多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信访人员和被信访单位之间的矛盾会进一步加剧,甚至可能演变为社会矛盾。
因此,信访问题的存在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也是社会和政府的问题。
二、导致信访问题的原因分析1.管理机制不完善信访问题的存在与信访制度的管理机制不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在信访部门中,对于接待信访者的人员没有足够的培训和指导。
他们面对的信访案件类型繁多,实践经验不足,无法胜任工作。
其次,信访部门的内部监管机制薄弱。
一些干部滥用职权或不作为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却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和惩处。
这些问题造成了信访工作中的不规范和不公正。
信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信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信访工作是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维护公众利益、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信访工作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就信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一些建议进行讨论,以期为信访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
一、信访制度不健全信访制度是信访工作的基础,对于发现和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信访制度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1.1 制度法规不完善。
当前信访制度在法律法规方面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以明确信访的程序和标准。
1.2 组织架构不合理。
信访工作涉及多部门的协同合作,但目前部分地区的信访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重叠,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1.3 超期处理问题。
信访工作存在处理周期长、回复不及时等问题,可能会引发信访群众的不满和不信任。
为解决上述问题,建议:(1)进一步完善信访法律法规,明确程序和标准,提升信访工作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2)优化信访机构设置,明确职责,减少重复办理,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信访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各部门及时、有效地回复信访群众的问题。
二、信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信访工作是一项需要高素质人员参与的工作,但现实中信访人员素质的不均衡存在以下问题:2.1 缺乏专业知识。
信访工作涉及面广,需要信访人员具备扎实的法律、政策以及沟通技巧等方面知识,然而部分信访人员的专业素养不够。
2.2 过分强调“信访不受理”。
有些地方过分追求信访案件的不受理率,对信访群众不够耐心、不够耐心和不够关心,导致群众对信访工作的不满。
2.3 老龄化问题。
信访工作需要耐力和较强的心理素质,但现阶段信访人员普遍年龄较大,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
为解决上述问题,建议:(1)加强信访人员的培训和选拔,提升信访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2)建立激励机制,推动信访人员关注群众利益,提高工作满意度和积极性。
(3)鼓励青年人才进入信访工作,注重信访队伍的年轻化和多样性。
三、信息化建设滞后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信访工作也应该借助信息化建设来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然而现实中存在以下问题:3.1 信息互通不畅。
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一、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信访是指公民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向国家机关提出诉求、申请或投诉的行为。
作为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信访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信访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度运行不畅:虽然我国建立了完备的信访制度框架,并加大了对信访工作的投入和培养专业队伍力量,但由于地方政府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仍然存在,导致部分政府职能失位、责任推诿等现象频繁发生。
2. 案件办理周期长:部分重大案件和复杂纠纷处理周期较长,既损害了信访群众的权益,也对政府公信力构成了挑战。
这些问题与相关部门缺乏高效运转机制、审批流程繁琐以及监督不到位有关。
3. 反映渠道单一化:目前最常见的反映渠道是实体造访和信件邮寄,这种方式对受访对象的要求较高,也限制了群众参与的广泛性。
与时俱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为信访搭建更多元化、便捷化的反映渠道。
4. 过度重视结果导向:由于地方政府对工作绩效考核普遍过于关注“件数”和“时间”,在信访办理中往往会出现草率处理、不合理抬案等问题,这使得信访变成了一种政绩工具而非真正解决社会矛盾的手段。
5. 反复信访情况屡见不鲜:有一些人长期滞留信访阵地,将信访当作生存手段或逃避责任的方法,并利用法律空白部分频繁提出罗列诉求,造成了资源浪费和司法机关负担加重。
二、对策建议为解决以上问题,改进我国信访制度,并建立更为高效、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机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监督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并确立明确的责任追究机制。
建立专门的信访管理部门,加强政府信访工作的机构化、规范化。
2. 提升办理效率:改进信访案件的审批流程和监督机制,推行信访事项的网上办理,提高办理效率和公正性。
注重案件处理周期的缩短,并定期进行督察评估,对办理不力或拖延的单位进行问责。
3. 拓宽反映渠道:发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信访工作中的作用,建立在线平台和手机应用程序等多样化渠道,方便群众实时反映意见和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访制度存废绕不开的两个问题_宪法论文信访制度存废绕不开的两个问题
申友祥
公权力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公民提供各项服务,以满足个体和社会的需求。
信访制度作为各公权力机关为公民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在当下社会需求的搜集、整合和满足,以及执政理念和施政效果的监测检验方面发挥着作用。
信访制度存废之争由来已久,废除的理由也多种多样,当下能否废除信访制度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信访在当下发挥了什么样的社会治理功能?在目前,这些功能是否具有其他更好的机制可替代?
公权力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公民提供各项服务,以满足个体和社会的需求。
信访制度作为各公权力机关为公民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在对当下社会需求的搜集、整合和满足,以及执政理念和施政效果的监测检验方面发挥着作用。
信访是公共服务机关搜集公民需求的重要渠道。
以北京市政法民生热线电话接访为例,小到用水用电、供暖供气、路政园林,大到教育医疗、征地拆迁、违章违建、劳动保障等问题都被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地解答、批转办理。
在接访中,接访人员搜集到了公民最关切的需求,通过对来电反映的问题的归类整理,最终为改善民生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信访是公共服务质量的监测部门和售后服务部门。
现代意义上的国家类似于一个大公司,没有质量管控和售后服务部门的公司要实现良性化和规范化治理是不可能的,国家的治理亦如此。
如果缺乏一个切实可行的公共服务质量监测部门和售后服务部门,其执政方略将脱离公民需求,执政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公民来信来访来电,反映的大多为质量较差、甚至是严重侵犯来访者权利的公共服务。
高效便捷畅通的信访渠道有利于实时监测、及时整改,以便于提高服务质量。
接访者做好耐心释法,指明维权的方向,在职权范围内化解纠纷,他们就不再愤怒。
信访是社会秩序的平衡器。
信访可以说是“东方经验”,西方国家没有这个途径,公民发泄对执政者的不满和愤怒主要方式是靠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在他们的大多数集会结社、游行示威中,轻者交通堵塞瘫痪、重者演变为打砸抢烧等暴力事件。
这种发泄方式极其容易导致权利的滥用,即维权者因为维权导致其他人的通行权利被侵犯,无辜者也可能在游行示威中受到不法伤害。
畅通的信访制度避免了因为游行示威带来的无序和不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社会秩序平衡器的作用。
诉讼在社会政治经济转型期被专家学者们赋予了太多的期待,但是在纠纷解决上司法确实承载了不能承受之重。
信访制度虽然被专家学者们所诟病,但是其所发挥的、而司法却不能发挥的功能不可忽视。
某种意义上,信访在我国起到了国外所提倡的ADR(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功能。
而我们现在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快速地推进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建立,或者如何推进信访制度改革,而不是在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社会治理功能尚未完全发挥时,取消信访,将纠纷解决的重担全部扔给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