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的处世哲学
国旗下讲话:上善若水夫唯不争夫唯不争上善若水

国旗下讲话:上善若水夫唯不争夫唯不争上善若水
国旗下的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句古训:“上善若水,夫唯不争。
”这句话来自《道德经》,
它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也是我们国家智慧的结晶。
“上善若水”,它传达了一种理念,即最高级的善行应该像水一样纯净、自然、温柔。
水的特性是顺其自然,它既能够滋润万物生长,又能穿越峡谷奔流,它没有偏见,也
没有偏爱。
水是柔软而不可违抗的存在,正如善行应该如此。
“夫唯不争”,这句话意味着追求善行的人应当摒弃争斗、争夺和攀比的心态。
只有
不争,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善的力量和美好的境界。
如果我们都能放下争执,面对困
难时宽容和理解,那么和平与和谐将会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
正是因为这种理念的指引和我们民族的智慧,我们的国家才能在风雨中崛起,取得了
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我们国家的文化韵味和民族精神都与“上善若水,夫唯不争”这
句话紧密相连。
让我们在国旗下,怀揣这份善良和纯净,努力成为像水一样的人,宽容包容、积极进取,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让我们扬起国旗,展示我们的爱国热情和
民族自豪感,共同追求和平、和谐和共同发展的理想。
谢谢大家!。
道家哲学为人处世之经典名句

道家哲学为人处世之经典名句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为弗居,是以不去。
2.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生而身先,外其生而生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4.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
5.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6.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知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7.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为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8.至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位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10.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的,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又不信焉。
1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3.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1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15.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
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6.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老子"不争"的智慧

祖及先 民们认为的一些超 自然的生灵 的礼 不开玉 , 巫用玉事神 , 也就是 向神献玉 , 以之 玉龙等高规格史前建筑及礼仪重器出发 , 认
祭玉 , 它们都蕴含着浓厚 的原始图腾和神灵 享神 、 、 媚神 敬神等 , 所以在特定的时代里 , 以 为红山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第一道曙光 。这 崇拜等文 明文化信息。 具有神物功能的玉制造事神用的器物 , 这种 说明红 山文化在人类文 明史上 的重要地位 。
牛河梁文化遗址 出土 了玉猪龙 ( 玉熊 玉器可以称为 ‘ 玉神器 ’ 。广义的玉神器包括 随着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申遗和研究 的 龙 )玉鹗( 、 玉凤 ) 等象动物之形 的玉器 , 这是 巫事神所用 的标志与法具以及享神所用的玉 进一步深入 ,我们应 该结 合红山文化 的全 红山先民原始图腾的象征。 图腾是英语 te 或玉器等。 om t 以红山文化玉器来说 , 巫事神时所 貌 , 对其作综合性的透彻解析。 的音译 , 源出印第安语 , 意为“ 他的亲族” 。原 用的玉勾云形器 、 玉齿饰兽面纹勾云器 , 玉龙 参考文献
后来 , 薄姬不 的方式来达到争的目的。 的完美结局而被誉为识时务之俊杰 。 他协助 儿子后仍然很少 与刘邦见面。
越王勾践成就霸业后 , 没有为物所役 、 为欲 仅 因未 被刘 邦 宠爱 而使母 子 免遭 吕后 囚 ★作者均为沈阳医学院社科部教授。
张伟认为 ,红山文化古玉所 表现 出的 之对应 。 中国著名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中, 形 、 “ 在 神灵形玉神器礼祭神祗 , 以祈福佑。 宗教礼仪观念在 中华礼制文明形 成过程 中 只有红山3 4 ( c ̄ 主要是玉器 ) 与黄帝有这么多
中 上海古 版社,0. 籍出 25 0 年成的吉凶与气 圈扬伯达. 国吏前玉文化论考 . 帝为有熊部落” 史论。 的 正因为如此 , “ 古 先民们认为五谷是否丰登 , 中国 网苏秉琦. 华文明的新曙光明. 中 东南文化  ̄ 85. 9 () 8 朝 甚至与神灵密切相关 , 所以制作天象 ★作者单位 : 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文献记载 的黄帝 图腾 , 红山文化均有玉器与 象氤氲 ,
老子的人生处世哲学

老子哲学选修课论文老子的人生处世哲学课程名字:中国哲学概论-老子哲学学院:计算机学院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班*****学号: ********指导老师:***【老子的人生处世哲学】老子,中国道教的创始人。
他创立的道教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
道教讲究“无为”,淡泊名利,与世无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说的是,道可以派生出万事万物,一切皆来源于“道”。
人们通过修炼,修心养性,就可以达到一种境界。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
意思是说,道路可以行走,但不是通常的走法。
人们在生活中为人处世,处理事情,一种方法不行,就可以换一种方法,要懂得“变通”。
改变自已的思维,或许就是成功的开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意思是合抱的大树,生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的.伟大的事业要从小事做起,小事不愿做,大事岂不成为空想之事。
从小事做起,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坚强意志,成功的自信心。
因此,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踏踏实实地从小事做起。
老子的哲学思想还强调“无为”。
“无为”是指“无为而无不为”。
是一种大作为,大智慧的表现。
正所谓“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我们中国是一个大国,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以“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式处理国际事务,就是受老子人生哲学的影响.老子的人生哲学,对我们的为人处世不也是一种启迪吗?老子认为天之道也即是人之法,自然法则也应是人的行为规范,应把对自然法则的认识上升到了人类行为价值的高度。
人类应“放德而行,循道而趋”,“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
而圣人最显著的品格,就是对自然万物与人类社会基本规律的掌握与运用,将自己的行为与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融为一体。
把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这一总法则,用于修身处事,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也便是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圣人抱一而为天下式"的基本思想。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出自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道德经》这两句大意是:这两句大意是:不与人争长斗短,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同他争斗。
赏析老子宣扬的是以退为进,勿与人争的哲学,今天对这句话有新的解释。
不与人相争,怎能立于不败之地?但争,要以雄厚的实力作后盾才行。
“不争”不是放弃努力,相反,却要埋头苦干,做出实绩来。
不作无谓的口舌之争,而以成绩和实力去争,那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
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道德经》《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
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
在先秦时竹简《文子》称《上·经》、《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在汉初汉景帝尊为《道德经》,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将《道德经》翻译为梵文。
唐高宗尊称《道德经》为《上经》,唐玄宗时更尊称此经为《道德真经》。
古代马王堆版是上篇《德篇》和下篇《道篇》不分章,现代通行版本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后44章为《德篇》。
《道德经》这部神奇宝典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古语说:“唯有埋头,乃能出头。
”一粒种子若不经过在坚硬的泥土中挣扎奋斗的过程,它将成为一粒干瘪的种子,永远不能滋长成一株参天大树,自然也不会成为栋梁之材。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意思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意思文章一:《不争之智慧》(针对成年人)朋友们,咱们来聊聊“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
它啥意思呢?其实啊,就是说只有不去争抢,这天下才没人能跟你争。
比如说在职场上,小李和小王都想升职。
小李呢,天天跟同事争功劳,还到处巴结领导。
而小王呢,就默默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也不去争那些虚名。
结果呢,领导看重的反而是小王,给他升了职。
为啥?因为小王那种不争的态度,让他把精力都放在了真正重要的事情上,能力越来越强,领导自然就看到了他的价值。
再比如家庭里,夫妻为了谁做家务争来争去,闹得不愉快。
要是其中一方能不那么计较,主动多做一点,家庭氛围不就和谐多了吗?所以啊,不争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大智慧。
咱们学会了不争,才能活得更自在,更成功。
文章二:《不争的力量》(针对老年人)老伙计们,咱们今天来琢磨琢磨“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
您想想,咱们小区里的老张和老李,为了争个下棋的第一名,闹得脸红脖子粗的,有意思吗?真正厉害的是老王,人家就不在乎名次,就图个乐呵,心态好得很。
结果大家都喜欢跟老王一起玩,觉得他这人随和。
还有咱年轻那会,为了点蝇头小利争来争去,回头看看,真不值当。
我认识一个老朋友,一辈子与世无争,别人争房子、争财产,他都不参与。
呢,他的子女反而特别孝顺,家庭和睦。
不争啊,能让咱们的心平静下来,少生点气,多享点福。
这就是不争的力量!文章三:《不争,方能无敌》(针对年轻人)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谈谈“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就拿学校里的事儿来说,考试的时候,有的同学为了比谁分数高,互相嫉妒、使绊子。
但真正优秀的学霸,从来不去争这些,他们专心学习,提升自己。
那些争来争去的同学成绩没上去,学霸却稳稳地名列前茅。
再比如说追星,有些粉丝为了争自家偶像的排名,在网上吵得不可开交。
而聪明的粉丝,默默支持偶像,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不争,不是说我们不努力,而是不把精力浪费在无谓的争斗上。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原文句子】
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古文今译】
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
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自己夸耀,反能见功;不自我矜持,反能长久。
正因为不跟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和他争。
古人所说的“委曲可以保全”等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的。
【我的理解】
山河湖泊,因为处于低洼的地方,万流汇集,反能水量充盈。
世间万物,循环往复,事物的凋敝,也意味着新事物的悄然产生。
就是说,事物常在对待关系中产生,懂得把握负面的一端,更能显现出正面的一端。
所以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
“比如,把握好负面的意义,自然可以得到想要的,又何需去与人争呢?“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如此,那天下就无人与自己争。
可常人对于事物的执取,往往急功近利,只贪图眼前的喜好,莫不亟亟于求“全”求“盈”或急于张扬显溢,因而引起无休止的纷争。
求全之道,莫过于“不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的。
......(待更新)。
唯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意思

唯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意思文章一:给年轻人的话年轻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唯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
你们看啊,就好比在学校里,有些同学为了争第一名,每天拼命学习,搞得自己压力山大,还和同学关系紧张。
但还有一些同学呢,他们心态平和,按照自己的节奏努力,不跟别人比,就专注提升自己。
结果到那些争来争去的同学可能因为太紧张发挥不好,而心态平和的同学反而取得了好成绩。
再比如说找工作,大家都挤破头去抢热门岗位。
可有的人不慌不忙,先提升自己的能力,积累经验。
等到机会来了,那些热门岗位的竞争反而没那么激烈了,他顺顺利利就得到了理想的工作。
这就是“唯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道理。
不是让咱们不努力,而是别瞎争,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做好自己该做的,该来的自然会来。
文章二:和中年人唠唠嗑中年人朋友们,咱们都经历过不少风风雨雨了,今天咱们来品品“唯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
就拿职场来说吧,咱们身边是不是有那种为了升职,到处勾心斗角的人?可往往这样的人不一定能如愿。
反倒是那些踏实做事,不参与争斗的人,因为业务能力强,得到了领导的赏识。
还有在家庭里,夫妻之间要是总争个对错,争个输赢,那日子能过得舒心吗?倒不如互相包容,不争不吵,家庭关系反而更和睦。
比如说我有个朋友,他和老婆以前总为了小事吵架,后来他想明白了,不再争了,凡事让着老婆,结果老婆也变得温柔体贴了,这日子越过越甜蜜。
所以啊,咱们到了这个年纪,要懂得不争的智慧,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文章三:对老年人的心里话老年朋友们,咱们一起聊聊“唯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
咱们这一辈子,经历的事儿多了,也该看透一些东西了。
回想过去,邻里之间为了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值得吗?到还不是伤了和气。
就像小区里两个老人,为了争个下棋的第一名,互不相让,结果一个气得生病住院,另一个心里也不好受。
咱们老了,更要心态平和,别去争那些虚名浮利。
能和家人朋友开开心心地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近日来,我一直在研读中国古代典籍《道德经》,大约五千言的思想家巨作,值得反复研究思索,越读越有体会。
中国古代思想家是伟大的,现代人们却没有心思去读古代思想家的思想,一方面是古代汉语晦涩难懂,另一方面,不少人仅仅凭字面意思去解读古代思想家的言论,所以得出的结论也是大相径庭,这也容易得出传统文化是糟粕,一古脑地扫入垃圾中的做法,实在是一种大错特错的可悲之处。
结合上下文,我们来理解一下: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其中文意思可翻译如下:
遇到强大的外力压迫时,始终保持刚直容马被毁,而选择弯曲才能保全自己,委屈自己后才能再次伸展:低洼的地方反而能够积攒满满的水,东西过于陈旧则会被人翻新或者更新;目标少一点,反而容易完成和收获更多;而追求太多的人往往被自己选定的多个目标所迷惑,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以致最终一无所获。
因此,有道的人会坚持以“道”作为基本原则,成为天下万物万事的法式、模范。
不自我炫耀的人,反而更加容易被人看到;不自以为是的人,反而更容易名声显赫;不自吹自擂的人,反而更容易功勋卓著;不自高自大的人,反而能达到更高的层次和地位,并且更加长久。
所以,不与他人相争,天下也就没有人能与自己相争。
古时候所说的“委曲求全”,也就是委屈自己反而能保全自己,一定不会是空话!它的的确确是可以达到的,所以世人应当懂得并信服这个道理,因为这也是遵从“道”的根本的行为。
简单而言,从生活经验中也完全可以看出‘道”的真理和意义所在,在遇到自己无法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先采取委屈忍让的方式回避,保全自己的能力静观其变。
找到机会后再采取行动,或者避开锋芒,绕道而行,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
引申而言,这是一种辩证的思维,退则是进,舍则是得,屈则是伸,含蓄则是彰显,不争则是争取…….
当然,在“道”的理论中,万事万物是在变化中产生的,所以要以辩证地看待“进与退”,“伸与屈”,“争与不争”,见机行事,随机应变。
这一段话简直是处世宝典,做人准则。
现代人的烦恼多,心理疾病严重,动不动就会有忧郁症,更严重的是精神分裂症,实在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我们发现尤其女孩子的心理更脆弱,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她们也很不容易看不开,因为压力过大,比如恋爱失败,学业过重,工作难找,精神受到打击,走不出阴影,导致心理疾病。
如果她们能早一点读到这一段话,早一点理解这一段话,早一点接触到《道德经》这一类古代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书,也许结局不一样。
所有的烦恼是自身的原因,是不能看清纷繁复杂的世事,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不会分析问题,不会解决问题,所以,导致事情搞得越来越复杂,最后无法收场,一团糟,只能以悲剧结束。
因为一切的麻烦与困境都是欲望过多,但是,个人能力有限,心有余力而不足,可是,膨胀的欲望却不愿轻易放弃,硬生生地直面残酷的人生,最后不碰得头破血流才怪。
少则得,多则惑,我们要适时地据个人能力减少欲望,调整目标,这样才德配位,人生才会幸福。
争来争去,却一无所获,有什么用呢?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句话并非说不去争,是以不争的姿态去争,以退为进,藏拙守正,韬光养晦,待到适当的时机,一击必中,必能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诸位朋友,倘若一个人有心理上的隐患,一定要及时排解,否则,时间久了,必将反噬导致其心理上走火入魔,不可自拔。
所以,各位朋友,就让我们一起多读书,读好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