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消毒办法
消毒管理办法(卫生部第27号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传染病预防第三章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第四章疫情控制第五章医疗救治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保障措施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第三条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第四条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常见、多发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按照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管理并予以公布,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体系。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
是为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和扩散,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
1. 个人防护措施:
- 勤洗手: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秒钟,特别在接触可能污染的物品或场所后及时洗手。
- 使用口罩:在公共场所、人员密集的地方以及与患者接触时佩戴口罩。
- 咳嗽礼仪: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捂嘴咳嗽。
- 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这是常见的传播途径,避免用手触摸这些部位。
2. 清洁和消毒措施:
- 定期清洁和消毒经常接触的物体和表面,如门把手、水龙头、电话等。
- 使用消毒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
- 注意通风:保持室内通风,尽量减少细菌和病毒的积聚。
3. 社交距离措施:
- 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
- 避免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人群拥挤,尽量保持个人空间。
4. 隔离措施:
- 对疑似病例或确诊患者进行医学隔离,避免与其他人接触。
-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和隔离,以防止潜在的传播。
5. 接种疫苗:
- 根据疫情和科学建议,定期接种相关疫苗,以增强免疫力。
请注意,不同的传染病可能会有特定的防范措施和建议,请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控期间消毒工作方案

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控期间消毒工作方案为了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和全面性,我们将根据场所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消毒方案,并由专人负责执行。
具体如下:1.教室消毒: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进行一次消毒,使用消毒剂对教室的桌椅、黑板、门窗等进行全面喷洒,并保持通风干燥。
消毒后,应在教室门口张贴“已消毒”标志。
2.宿舍消毒: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进行一次消毒,使用消毒剂对宿舍的床铺、书桌、椅子、地面等进行全面喷洒,并保持通风干燥。
消毒后,应在宿舍门口张贴“已消毒”标志。
3.食堂消毒:每天早、中、晚各进行一次消毒,使用消毒剂对餐厅桌椅、餐具、灶台等进行全面喷洒,并保持通风干燥。
消毒后,应在食堂门口张贴“已消毒”标志。
4.公共区域消毒: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进行一次消毒,使用消毒剂对公共区域的楼道、电梯、洗手间等进行全面喷洒,并保持通风干燥。
消毒后,应在公共区域门口张贴“已消毒”标志。
总之,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将严格按照消毒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执行每一项消毒任务,确保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教室消毒:教室消毒由后勤人员负责,每天1次,具体时间为放学后。
使用喷雾器对教室地面、桌椅、门把手等部位进行喷洒,喷洒后需关闭门窗。
第二天上学时,学校保安将提前30分钟到校,打开教室门窗通风换气。
班主任安排值日生使用拖把、抹布和清水对喷洒部位进行清洁擦拭。
另外,每天至少4次开窗通风换气。
2、功能教室、教师办公室、会议室、门卫室、图书馆、体育场馆等的消毒由后勤人员负责,根据使用情况采用教室消毒方法执行。
3、走廊和楼梯消毒:走廊和楼梯消毒由后勤工作人员负责,每天1次,具体时间为放学后。
使用喷雾器对地面、楼梯、扶手、门帘等部位进行喷洒,喷洒后需关闭门窗。
第二天上学时,保安将提前30分钟到校,打开走廊门窗通风换气。
4、卫生间消毒:卫生间消毒由后勤保洁人员负责,每天上午和下午各1次。
使用喷雾器对地面、墙壁等部位进行喷洒,喷洒后需关闭门窗,至少保持30分钟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学校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五篇)

学校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为了认真加强我校传染病防治工作,保障广大学生身体健康,防止传染病在学校暴发和流行,对患传染病的学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隔离治疗。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学校传染病消毒和隔离制度如下:一、学校消毒隔离工作在疫情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进行,接受卫生部门的业务指导和检查。
二、消毒工作应在无学生在场的条件下进行,防止刺激呼吸道和皮肤粘膜,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学生入内前应打开门窗通风至少____分钟。
三、做好教室、食堂、厕所、办公室、游戏室的消毒工作,地面用含氯消毒液喷洒,桌椅、门把手、楼梯扶手等擦拭消毒(有效含氯量500mg/l),或用____%过氧乙酸溶液对等物体表面和空气进行消毒。
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要重点消毒,增加消毒次数。
四、寝室勤洗晒衣被,地面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有效含氯量500mg/l)。
五、体温表用有效含氯量500mg/l的消毒液浸泡消毒____分钟,或用____%酒精擦拭消毒。
六、教室、寝室、办公室等场所每日坚持通风,利用课间休息,每次通风至少____分钟,保持室内空气请新。
七、学校发现传染病人后立即让其隔离治疗,隔离时间以医学观察日为准,病愈后要有医院传染病科医生证明,由校春季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签字后方可返校上课。
八、对发生疫情的班级在该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内要与其他班级学生相对隔离,停止去公用教室上课,禁止与其他学生共同活动。
九、传染病流行期间学校应尽量减少集体活动。
十、学校应认真落实消毒隔离等防控措施,并做好记录。
学校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二)是一种管理措施,旨在预防和控制学校内传染病的传播。
该制度包括以下要点:1. 定期消毒:学校需要制定消毒计划,对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定期进行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2. 隔离患者:对于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学校应该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将其单独安置在医务室或专用隔离区,确保他们不会接触到其他学生,减少传播风险。
传染病疫情消毒办法

传染病疫情消毒方法篇一消毒方法主要包含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及生物方法三大种,对于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消毒主要采用物理及化学方法。
〔一〕物理消毒法1.机械消毒:常用于手消毒,一般应用肥皂刷洗,流水冲净,可消除手上绝大局部甚至全部细菌2.热力消毒:学校可采用火烧、煮沸等。
〔1〕火烧用于凡经济价值小的污染物,主要用于金属器械,简便经济、效果稳定。
〔2〕煮沸耐煮物品及一般金属器械均用本法,100℃1~2分钟即完成消毒,例如碗筷、毛巾、拖把均可在沸水中进展消毒。
3.辐射消毒:日光曝晒亦依靠其中的紫外线,但由于大气层中的散射和吸收使用,仅39%可达地面,故仅适用于耐力低的微生物,且须较长时间曝晒。
〔二〕化学消毒法学校最常用也最方便使用的为氧化蛋白类消毒剂,主要包括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其中漂白粉〔泡腾片〕应用最广。
常见漂白粉及泡腾片使用方法:1、粪、痰、脓液等污染物,直接干粉喷洒,每升加干粉200克,搅拌均匀,放置1~2小时即可。
2、常见污染物消毒方法:主要采用2000mg/L含氯溶液喷洒或擦拭物体外表。
5%漂白粉配置方法为:以1:20的比例,将漂白粉入水中,搅拌均匀后静置15-30min,去上清液即可用于消毒,泡腾片可参照其说明书,1L水加2片泡腾片或者4片漂精片,碾碎后搅拌均匀即可用于消毒。
〔三〕消毒过程1、对油漆光滑的墙面,应以冲洗、擦试为宜。
对较粗糙墙面,可用喷洒消毒。
2、学校对班级进展消毒时应先关闭门窗,然后喷洒或擦拭后,继续关闭门窗至少30min以上,然后翻开门窗。
3、重点消毒环节:教室桌面、椅子扶手、门把手、公共厕所、走廊阳台栏杆以及楼梯扶手。
〔四〕考前须知高浓度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在配置、喷洒或者擦拭时,工作人员要做穿隔离服、长筒手套及口罩,做好自身的手防护和呼吸道防护工作。
篇二传染病又称感染性疾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及螺旋体等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组具有感染性的疾病。
学校传染病疫情处置消毒方法

学校传染病疫情处置消毒方法
一、环境消毒要点
(一)需要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楼梯把手等)、玩具、游乐设施、寝具及书本等做重点性消毒。
(二)清洁完毕的物体可移至户外,接受阳光照射,通过紫外线杀灭病毒。
二、消毒方法的适用
(一)粪便: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或2500-50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漂白粉、优氯净等)与其搅拌均匀消毒。
(二)食、饮具:用250-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泡滕消毒片)溶液浸泡30分钟。
(三)生活用具、玩具、校舍、书籍: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作用60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
(四)患者衣、被单:阳光下暴晒或煮沸20分钟或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五)盛放排泻物的容器:用2500-50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120分钟。
(六)饮用水:用1~3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优氯净等作用30分钟。
(七)灭蝇:可用5%氯氰菊酯(奋斗呐)、2.5%溴氰菊酯或其他杀虫剂,按说明书使用。
(八)生活污水:用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
(九)垃圾:用10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120分钟。
(十)空气消毒:每日开窗通风至少2次,每次保持半小时以上。
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用0.3%过氧乙酸用超低容量喷雾器喷洒,关闭门窗30分钟后开窗通风。
疫情期间消毒浓度,消毒频次,应酌情增加。
新冠消杀流程及消毒方法

新冠消杀流程及消毒方法
新冠消杀流程及消毒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准备工作:
-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 准备消毒用品,如酒精、含氯消毒液、过氧化氢、紫外线灯等。
- 开窗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2.清洁表面:
- 使用肥皂水或清洁剂清洁表面,特别是常接触的物体和区域,如门把手、桌面、键盘等。
- 清洁时要使用擦拭或刷洗的方法,确保彻底清除污垢。
3.消毒表面:
-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常用的消毒剂包括含有70%酒
精的消毒液、含有0.1%活性氯的消毒液或过氧化氢溶液等。
- 消毒时要确保表面被湿润,使消毒剂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 注意不同材质表面的耐受性,避免使用损害材质的消毒剂。
4.消毒时间:
- 不同的消毒剂有不同的消毒时间,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 一般情况下,消毒时间应保持在10-30分钟。
5.处理废弃物:
- 对于用过的一次性口罩、手套等,应正确处理,尽量放入有
盖垃圾桶中,并进行封装。
需要注意的是,消杀流程及消毒方法可能会根据具体的场所和情况有所不同,建议按照卫生部门或相关机构的指导进行操作,并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范。
传染病疫情各种污染对象常用消毒方法

传染病疫情各种污染对象常用消毒方法
1、地面、墙壁、门窗:用0.2%~0.5% 过氧乙酸溶液或1000mg/L~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
泥土墙吸液量为150 ml/m2~300 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 ml/m2。
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min。
呼吸道传染病对墙壁消毒的高度需到房顶,其他传染病对墙壁的消毒高度均为2米。
2、空气:以2% 过氧乙酸溶液(8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120min。
3、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10 min~30 min,也可用0.5% 过氧乙酸溶液或250mg/L~5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洗净。
4、玩具:可用0.2%~0.5% 过氧乙酸溶液或1000mg/L~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洗消毒。
布制玩具尽量作焚烧处理。
5、厕所:厕所的四壁和地面应定期进行消毒,消毒方法同1)。
粪坑内的粪便可按粪便量的1/10加漂白粉,或加其他含氯消毒剂干粉或溶液(使有效氯作用浓度为20000mg/L), 搅匀作用12h~24h。
6、垃圾:可燃物质尽量焚烧,或喷洒10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60 min以上。
消毒后深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传染病疫情消毒办法
消毒办法主要包含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及生物方法三大种,对于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消毒主要采用物理及化学方法。
(一)物理消毒法
1.机械消毒:常用于手消毒,一般应用肥皂刷洗,流水冲净,可消除手上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细菌
2.热力消毒:学校可采用火烧、煮沸等。
(1)火烧用于凡经济价值小的污染物,主要用于金属器械,简便经济、效果稳定。
(2)煮沸耐煮物品及一般金属器械均用本法,100℃1~2分钟即完成消毒,例如碗筷、毛巾、拖把均可在沸水中进行消毒。
3.辐射消毒:日光曝晒亦依靠其中的紫外线,但由于大气层中的散射和吸收使用,仅39%可达地面,故仅适用于耐力低的微生物,且须较长时间曝晒。
(二)化学消毒法
学校最常用也最方便使用的为氧化蛋白类消毒剂,主要包括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其中漂白粉(泡腾片)应用最广。
常见漂白粉及泡腾片使用方法:
1、粪、痰、脓液等污染物,直接干粉喷洒,每升加干粉200克,搅拌均匀,放置1~2小时即可。
2、常见污染物消毒办法:主要采用2000mg/L含氯溶液喷洒或擦拭物体表面。
5%漂白粉配置方法为:以1:20的比例,将漂白粉入水中,搅拌均匀后静置15-30min,去上清液即可用于消毒,泡腾片可参照其说明书,1L水加2片泡腾片或者4片漂精片,碾碎后搅拌均匀即可用于消毒。
(三)消毒过程
1、对油漆光滑的墙面,应以冲洗、擦试为宜。
对较粗糙墙面,可用喷洒消毒。
2、学校对班级进行消毒时应先关闭门窗,然后喷洒或擦拭后,继续关闭门窗至少30min以上,然后打开门窗。
3、重点消毒环节:教室桌面、椅子扶手、门把手、公共厕所、走廊阳台栏杆以及楼梯扶手。
(四)注意事项
高浓度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在配置、喷洒或者擦拭时,工作人员要做穿隔离服、长筒手套及口罩,做好自身的手防护和呼吸道防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