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合集下载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一)
一、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技术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

二、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戴工作帽、穿工作衣并戴好口罩。

医务人员的手接触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或查体、治疗、护理前后,一定要进行手的消毒与清洗。

三、门诊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必须按规定上报疫情,并立即就地隔离,并根据情况将患者转送上级医院诊治。

四、传染病病人离开或死亡后,室内床单等应一律更换,并进行终末消毒(方法视病种而定)。

五、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设立发热门诊,并做发热病人的登记、隔离、宣教工作。

六、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七、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

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创作者(人):轻秘张日期:贰零贰贰年1月8日
八、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

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九、诊室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物品定期消毒。

传染病人转诊、死亡后应对病人的单元进行终末消毒。

十、供应室必须将无菌与清洁、污染物品分开存放。

严格按照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并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创作者(人):轻秘张日期:贰零贰贰年1月8日。

传染性疾病的消毒隔离制度

传染性疾病的消毒隔离制度

传染性疾病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
一、传染病病人应按要求转送相关定点医院。

二、对因各种原因暂时无法确诊/转送的疑似传染病需隔离的病人,应
尽可能收住隔离观察病区或做到专室隔离且床头有标记,执行床边隔离制度(乙肝产妇应设隔离待产室和分娩室)。

三、对隔离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
离和处理措施,隔离病人用过的衣物,被服要与普通病人分开处置消毒处理。

四、工作人员进入隔离病室前应按病种要求做好个人防护,离开隔离病
室后应按要求脱去防护装置并进行洗手与手消毒。

五、隔离病人的操作应最后执行。

隔离病人用过的所有诊疗器械、护理
物品未经消毒处理,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

六、特殊感染性敷料,如:气性坏疽、阮毒体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病原体污染的敷料,应放置双层医疗废物袋、防渗漏密闭容器内,贴有特殊感染标识,密闭运送到医疗废物暂存处。

七、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八、所有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均视为医疗废物放入黄色医疗废
物袋,并在出病房前加套一层黄色医疗废物袋密闭送至医疗废物暂存处。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范本(4篇)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范本(4篇)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范本为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制定一系列的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份范文,可供参考。

一、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1. 隔离措施(1)对疑似患者:将疑似患者隔离在专门的隔离病房,进行观察和诊断治疗。

(2)对确诊患者:将确诊患者隔离在专门的隔离病房,进行定期的治疗和护理。

(3)对密切接触者: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检查,如果有症状则隔离观察,如果没有症状也要进行居家隔离。

2. 消毒措施(1)环境消毒:对病房及其周围环境进行定期消毒,特别是经常接触到的物体和表面。

(2)个人消毒:患者和医护人员要经常洗手、消毒口罩等,减少病菌传播的机会。

(3)医疗器械消毒:对医疗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确保使用的器械无菌。

3. 接触限制(1)不要接触患者的体液和分泌物,尤其要避免直接接触大量的呼吸道分泌物。

(2)减少人员聚集,尤其是在公共场所,避免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

(3)避免到传染病疫区或疫情严重的地方旅游和出差。

二、防范措施1. 健康教育(1)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了解,宣传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和方法。

(2)加强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养成勤洗手、多通风、健康饮食的好习惯。

(3)加强对职业危害的防范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防护意识。

2. 疫苗接种(1)推广并适时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

(2)加强流动人口的疫苗接种工作,特别是在疫情高发地区和人口流动频繁的地方。

3. 早期发现与报告(1)加强早期发现和诊断工作,提高对疑似病例的辨别能力。

(2)及时报告疑似病例和疫情,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4. 医疗机构防控(1)加强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2)完善医疗废弃物处理制度,防止废弃物成为传染源。

以上是一份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范文,重点在于加强隔离、消毒等措施,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和早期发现与报告工作。

根据具体的传染病情况,可以适度调整和补充相关措施。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7篇)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7篇)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为加强消毒工作,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天理》、《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认真学习消毒隔离专业知识,掌握常用消毒方法及个人卫生安全防护知识。

二、做好校医室医疗物品的消毒工作,并做好消毒记录。

三、校内一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患者后,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对班级采取消毒隔离措施。

四、传染病暴发后,配合疾病控中心卫生专业人员进行终末消毒。

五、对工作中产生的医疗废弃物物,要按相关规定处理。

六、消消毒方法要科学有效。

消毒方法应当首选物理消毒法,采用化学消毒剂方法时,要注意选择合格的消毒剂;选择消毒剂前阅读说明书书,消毒到的使用范围,购买消毒剂时应根据使用目的选购。

七、使用紫外线和化学消毒剂时,室内不能留人。

八、学校应备有隔离室室,发现传染病或疑似患者,立即隔离:对于暂时无法离校的疑似患者安置于隔离室,及时与家长联系。

九、隔离时间以医学观察日为准,病愈后方可进教室上课。

十、重大疫情发生,按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停止参加集体活动、兴趣班、游冰课,甚至停课等。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二)____年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传染病疫情事件的危害,保障全园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我园特制定消毒隔离制度,采取以下措施杜绝事态进一步扩大。

1、在幼儿园内如果发现急性传染病的幼儿或教职工,应急小组领导应立即亲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幼儿园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由幼儿园卫生保健医马上拨打120”电话,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2、幼儿园出现传染病症状的班主任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如果是幼儿园教职工出现传染病,也要求立即隔离,由保健医生初步检查后,是传染病立即到医院就诊并通知其家属。

3、幼儿园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活动室或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幼儿、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六篇)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六篇)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一、病区环境:(一)传染病区与普通病区分开,肝炎病人与感染病人分开收治。

2、病区。

不同病种病人分别安排在不同隔离病室。

在病室内部应按严密的隔离原则进行建筑,内设卫生间及防护门。

通道走廊墙壁上设有两层传物窗,工作人员可以不进入病室而传送饮食、药品等(轻病人)。

病区内需设专用消毒间。

3、其他。

消毒供应室均应有符合隔离的建筑,还应有必要的消毒设施,如污水处理站、焚烧炉等。

(二)隔离区的划分:门诊、病区等单位均应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1、清洁区。

即没有与病人直接接触,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地方,如工作人员更衣室、休息室、治疗室、库房、值班室等。

2、半污染区。

凡有可能被病人间接轻度污染的地方,如医护办公室、走廊、化验室等。

3、污染区。

指被病人或排泄物、用物等直接污染的地方,如病室、外走廊、病人卫生间(厕所、浴室、洗脸间)地面等。

(三)隔离设备1、隔离标记(严格隔离:黄色标记图案;接触隔离:橙色标记图案;呼吸道隔离:蓝色标记图案;结核菌隔离:灰色标记图案;肠道隔离:棕色标记图案;引流物—分泌物隔离:绿色标记图案;血液—体液隔离:红色标记图案)。

2、隔离衣、衣架。

3、设福尔马林熏箱、消毒一般用物。

4、洗手方法、避污纸等(四)感染患者的用物与传染患者用物分开,固定使用,定期消毒清洗,如治疗盘、听诊器等,病人用后的物品单独处理,在肝炎病房走廊内放一盆____%含氯消毒液泡手,每日更换一次,并挂有隔离衣,每日更换一次。

(五)病室定时通风换气,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治疗室每日进行空气消毒,每季空气培养3一次,空气细菌总数≤500cfu/m。

(六)扫床应湿式操作,物品均一人一巾,一用一消毒,用后消毒备用。

治疗室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二、病员消毒隔离制度1、病人住院入病区时,除带必需生活用品外,其他一律不得带入。

2、病人住院期间,不得互串病室,不可随意外出,病人活动最好是局限于污染区内。

3、严格对陪伴及探视人员的管理。

医院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3篇

医院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3篇

医院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3篇篇一一、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时应脱去工作服。

二、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

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三、无菌器械容器、器械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计用后要用消毒液浸泡。

四、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拖洗地面,床头桌及椅子每日湿擦,抹布要专用,定期消毒。

五、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病房清点,便器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六、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备用,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定期更换消毒。

七、有严重感染手术病人,放单独病房,病室在事先进行消毒。

八、出院病人的单元,必须做好终末处理,床、椅、及墙壁,应用消毒液擦洗,床垫被褥洗晒消毒,死亡病人的被褥应更换.用具应消毒。

九、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疑似传染病应单独隔离观察,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十、传染病人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候诊、检查和治疗,不要在门诊各处走动,以防交叉感染。

十一、传染病人,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十二、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

病人用过后的器械、被服、房间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要烧毁。

十三、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隔离伤口用物立即消毒处理。

十四、治疗换药室,每天通风换气,清洁、用消毒液拖地,紫外线照射,或用消毒液喷雾消毒.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十五、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

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范本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范本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范本一、简介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传播到人体,引起人体免疫系统异常反应而导致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危害性,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威胁。

为了防止传染病的扩散和流行,制定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以及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二、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1.隔离措施(1) 在传染病暴发期间,对病例及疑似病例实行严格的隔离措施。

(2) 实行封闭管理,限制病例及其接触者的出入。

(3) 安排专门的隔离场所,确保患者的安全。

2.消毒措施(1) 按照规定的消毒程序和方法对传染病病室、隔离场所、医疗器械等进行定期消毒。

(2) 对病例及其接触物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阻断传播途径。

(3) 对病例及其接触者的衣物、物品等进行专门处理。

3.信息报告和监测(1) 对传染病的病例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报告。

(2) 实施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疫情的动态变化。

(3) 监测传染病的病原体,及时发现可能的变异株。

4.医务人员防护(1) 提供充足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防护服等。

(2)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其身体状况良好。

(3) 实施严格的手卫生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个人卫生意识。

三、防范措施范本1.加强宣传教育(1) 制作宣传资料,向公众普及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和防控措施。

(2) 利用新闻媒体、社交媒体等渠道广泛宣传传染病的预防和防控措施。

(3) 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2.提高个人防护意识(1) 强调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如勤洗手、戴口罩等。

(2) 避免接触患者和病原体可能存在的环境。

(3) 增强自身免疫力,通过适当的锻炼和饮食调理等方式提高身体素质。

3.健全防控体系(1) 建立健全的监测和报告制度,确保疫情能够及时掌握。

(2) 强化医疗机构的消毒和隔离措施,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

4.加强国际合作(1) 加强国际间的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共同应对传染病的挑战。

学校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四篇)

学校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四篇)

学校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根据《____传染病防治法》及《消毒隔离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制定以下学校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一、学校制定有消毒隔离长效管理制度。

二、一旦发现传染病及时隔离传染病病人。

因病隔离,必须是该传染病隔离期满为止,或凭医生的治愈证明方可返校复课。

校医务室检查核实后方准其上课。

三、学校卫生老师为消毒隔离责任人,负责督导校内落实消毒措施、检查消毒工作质量及效果评估。

四、落实专(兼)职消毒工作操作人员,专(兼)职消毒人员需经过专项业务培训,掌握消毒工作基本技能,并能严格按消毒灭菌要求认真操作。

五、学校应备有隔离室,发现传染病或疑似病人,立即隔离;对于暂时无法离校的疑似病人安置于隔离室,及时与家长联系。

六、隔离时间以医学观察日为准,病愈后方可进教室上课。

七、预防性消毒每天对卫生室及教室(公用教室)内的空气实施紫外线灯照射消毒____分钟以上,紫外线灯每周用____%酒精擦拭一次;每周一次对卫生室及教室(公用教室)内的空气、环境物体表面实施全面的清洁消毒工作。

八、传染病消毒发现传染病,应及时对患病学生(教师)所活动过的室内、场所进行疫源地消毒,并以公用教室和活动场所为重点在全校实施终末消毒。

九、洗手间内配备洗手液或肥皂。

十、消毒灭菌保障措施:1.备有必需消毒灭菌器材如喷雾器、紫外线消毒灯。

2.备有常用必需的消毒药(剂),如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并定期检查消毒药(剂)有效期限。

3.准确选择消毒对象、消毒剂、消毒方法,准确配制消毒药(剂)浓度及所需消毒液用量。

4.有详细完整的消毒记录。

学校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二)是一套用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措施和规定,旨在保障师生的健康和安全。

具体的制度可能会因学校的规模和传染病的类型而有所不同,但通常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消毒措施:学校会定期消毒教室、食堂、浴室、图书馆等公共区域,特别是经常接触到的物体和表面。

消毒液和消毒设备会得到妥善管理和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浸泡消毒
30~45min
不耐热的部分可在清洁基础上,再次浸泡(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60min后清水冲净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
(3)肝炎病毒、芽胞菌等强传染性污染和严重污染的地面、墙面
拖擦或擦洗或喷雾
30min
(4)化验室传染性标本或培养物外溢、溅泼或器皿打破洒落于表面
有肝炎病毒、结核杆菌污染的表面
30min
(7)止血带、口服药杯每次用后清洁后
(备注:液下体温表每次用后用75%乙醇浸泡10~30分钟,清水冲净擦干、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浸泡消毒后清水冲净、擦干,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30min
(8)洗衣房污染区地面
拖把拖擦
30min
(9)传染病人和烧伤病人的衣被
消毒洗涤后清水漂净
60 min
(10)公共痰盂清水冲洗后
浸泡消毒后冲洗干净备用
30min
含有效氯1000mg/L
(1:200)
(1)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等医疗卫生用品用后处理(非血污染物)
毁形、浸泡后焚烧
60min以上
(2)一般污染的医疗器械用后由使用单位初步处理
浸泡消毒后进行常规清洗灭菌
30min
(3)脸盆(患者出院后)
传染病人餐具、脸盆
浸泡消毒后清水冲净保存备用
五、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病房清点,便器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六、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备用,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定期更换消毒。
七、有严重感染手术病人,放单独病房,病室在事先进行消毒。
八、出院病人的单元,必须做好终末处理,床、椅、及墙壁,应用消毒液擦洗,床垫被褥洗晒消毒,死亡病人的被褥应更换.用具应消毒。
立即浸泡消毒后清水冲洗
3min
(1)血污染的针头等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用后处理
一次性输血器材用后处理
毁形、浸泡消毒后焚烧
浸泡消毒后毁形、焚烧
60min以上
60min以上
含有效氯2000mg/L
(1:100)
(2)严重污染(包括气性坏疽、破伤风感染、肝炎病毒、分枝杆菌、炭疽菌)的一般诊疗器具(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麻醉机的螺纹管、氧气面罩、麻醉口罩、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医疗器械、手术器械用后由使用单位初步处理
十一、传染病人,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十二、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
十三、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隔离伤口用物立即消毒处理。
十四、治疗换药室,每天通风换气,清洁、用消毒液拖地,紫外线照射,或用消毒液喷雾消毒.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九、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儿科门诊应设预检,疑似传染病,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十、传染病人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候诊、检查和治疗,不要在门诊各处走动,以防交叉感染。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
二、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三、无菌器械容器、器械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计用后要用消毒液浸泡。
四、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拖洗地面,床头桌及椅子每日湿擦,抹布要专用,定期消毒。
(4)病区一般污染的墙面
擦洗或喷雾
30min
(5)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麻醉机的螺纹管、氧气面罩、麻醉口罩、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器具(不耐高温的部分)清洁后
浸泡消毒后清水冲洗、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
30min以上
(6)血压计袖带清洁后(备注:听诊器清洁后用乙醇擦拭消毒)
浸泡消毒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十五、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注射器盒及盐水棉球和纱布缸每天更换。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十六、治疗室的抹布、拖把等用具应专用。
十七、换药车上用物定期更换和灭菌,每周总灭菌一次。换药用具应先消毒处理,再进行清洗、灭菌。
有效氯20%的含氯消毒剂各浓度配比及使用方法
配比浓度
消毒对象
(4)卫生手洗手
浸泡消毒后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 min
含有效氯500mg/L
(1:400)
(1)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化验室、供应室无菌室等一般污染的物体表面、工作台面、地面
擦拭或拖把拖擦每日两次
30min
(2)病室内一般污染的各种用品
擦拭或喷洒
30min
(3)病区一般污染的地面
拖擦或喷洒
30min
化验室地面、物表有非强传染性标本、培养物污染时
适量消毒液倒在污染地面用拖把拖擦
适量消毒液倒在污染地面用拖把拖擦
30min
30min
(6)化验室盛标本的容器
采集标本的玻璃器材、不耐热塑料制品
浸泡消毒后清水冲净沥干
浸泡消毒后清水冲净干燥备用
2—6h
2—4h
(7)化验室工作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有强传染性污染时
浸泡消毒后清水冲净保存备用
20min
30min
(4)病房便器(有污垢时)
传染病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便器
浸泡消毒后冲净干燥保存备用
浸泡消毒后清洁剂刷洗干净
30min
30min
1、传染病人和重症病人便器个人专用每周两次消毒
2、再次浸泡(500mg/L有效氯消毒液)30min冲洗干净备用。
(5)传染区地面和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等地面有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时
消毒方法
作用时间
备 注
含有效氯250mg/L
(1:800)
(1)餐具用后彻底清洗去污后
浸泡消毒后用自来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存放在清洁密闭容器内备用。
30min
(2)扫床抹布湿扫后
浸泡消毒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30min
(3)办公室、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等分室使用的抹布
浸泡消毒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30min
(5)手术产生的人体组织、器官及血污染物
洒于污染表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物表面
擦拭
喷洒、消毒滞留后焚烧(备注:焚烧由医院统一处理)
60min
再擦
30min
60min
传染病人的尿液、体腔液、引流液等和化验室废弃标本(包括尿、胸水、腹水、脑脊液、唾液、胃液、肠液、关节腔液)
搅匀达作用时间后倒入厕所或化粪池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