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是指对传染病疫情的控制和防止传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
1. 隔离措施:针对患有传染病的人员,将其隔离在特定的医疗机构或场所,与其他人员保持一定的距离,减少传播风险。
2. 消毒措施:对医疗器械、床铺、衣物等物品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使用消毒剂或高温蒸汽进行灭菌,以杀灭潜在的病原体。
3. 个人防护措施: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勤洗手,避免接触传染源和传染物。
4. 医疗机构防控: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定期进行环境消毒,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实施严格的医疗废物处理等。
5. 疫情监测和报告:建立及时准确的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对疾病的发生和变化进行监测,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6. 疫苗接种:对于有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7. 健康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预防意识,倡导科学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行为。
8.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疫苗和防控经验,加强边境卫生检疫措施,防止跨境传播。
以上措施都是为了降低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和控制疫情的蔓延,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
在实施这些制度和措施时,需要各级政府、医疗机构及公众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医院消毒隔离制度一、医务人员在工作时间应着装整齐。
操作时戴好工作帽和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穿工作服,不得进入食堂、宿舍及院外环境。
二、正确使用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消毒。
所有接触皮肤和粘膜的器械和物品必须消毒。
4、提取液放置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打开静脉输液的无菌溶液必须在2小时内使用,各种溶剂不得超过24小时,并注明打开时间。
原则是现在就准备并使用它。
特殊情况下,按本须知执行。
五、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容器每周灭菌2次。
无菌器械保存液及容器每周更换2次。
置于容器中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保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
六、特殊区域:如治疗室、更衣室、废物处理室、医疗废物临时储存室、门诊注射室、产房、堕胎室等,每天对消毒湿巾表面和地面消毒两次,每天对空气消毒1-2次。
七、重点部门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空气、消毒剂、消毒用品每季度一次生物监测,有记录。
八、使用的清洁工具(拖把、扫帚、抹布等)应清楚标记,单独清洁,定点放置,定期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九、病床湿式清扫,每天一次,一床一套(巾),保持病床干净整洁;床头柜湿抹(一柜一巾),使用后浸泡消毒。
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对病人的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
十、被不明原因传染病、朊病毒、气性坏疽等特殊病原体感染的衣物被子和特殊传染服应与其他衣物分开,用双层口袋分别密封,标明疾病名称,运至指定地点,并移交给洗涤公司。
不允许清点病房或走廊内的床上用品。
更换后的床上用品和床单上有脓、血和体液,应放入土袋中,明确标记,并运至指定地点。
十一、化验报告单实行远端打印方式或消毒后定点放置。
1二、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单独隔离在一个房间内,患者的排泄物和使用过的物品应按照传染病管理的要求进行处理。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一、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消毒。
传染性疾病的消毒隔离制度

传染性疾病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
一、传染病病人应按要求转送相关定点医院。
二、对因各种原因暂时无法确诊/转送的疑似传染病需隔离的病人,应
尽可能收住隔离观察病区或做到专室隔离且床头有标记,执行床边隔离制度(乙肝产妇应设隔离待产室和分娩室)。
三、对隔离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
离和处理措施,隔离病人用过的衣物,被服要与普通病人分开处置消毒处理。
四、工作人员进入隔离病室前应按病种要求做好个人防护,离开隔离病
室后应按要求脱去防护装置并进行洗手与手消毒。
五、隔离病人的操作应最后执行。
隔离病人用过的所有诊疗器械、护理
物品未经消毒处理,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
六、特殊感染性敷料,如:气性坏疽、阮毒体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病原体污染的敷料,应放置双层医疗废物袋、防渗漏密闭容器内,贴有特殊感染标识,密闭运送到医疗废物暂存处。
七、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八、所有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均视为医疗废物放入黄色医疗废
物袋,并在出病房前加套一层黄色医疗废物袋密闭送至医疗废物暂存处。
医院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总则有关规定。
二、室内环境整洁无蜘蛛网,地面无污垢、痰迹,无垃圾,室内无臭味,无苍蝇、蟒螂、臭虫、老鼠,每周大扫除一次。
三、病房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禁止吸烟,任何操作防止灰尘飞扬,每天消毒液拖地面一次。
四、铺床时病床应湿扫,做到一床一刷套,使用后床刷套用消毒液浸泡后清洁,晒干备用或使用一次性刷套。
五、床头柜擦抹要求一桌一抹布,抹布用后用消毒液浸泡并清洗晒干备用。
六、病人被服每周更换一次,必要时随时更换,污被服放入污物袋内,不得乱放,也不得放在走廊清点。
七、病人出院后要做好终末消毒,棉絮、床垫在日光下曝晒4飞h或紫外线消毒60分钟,床单位用消毒液擦抹,热水瓶外壳用消毒液擦抹,脸盆、便器集中消毒液浸泡处理。
(常用消毒液为0.5%过氧乙酸或IOOOmg/L的含氯消毒液)。
八、卧床不起、输液、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应在用餐前送水到床头,用流水冲洗双手或用消毒巾擦手。
九、脸盆、便器等用后应取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消毒处理Ih后晾干备用或送卫生院医疗废物临时储存点。
十、病人床边吸引器、呼吸机等各种仪器,应保持清洁无尘,按有关规定定时消毒。
十一、病房的污物间、厕所要经常清扫、冲洗、消毒,做到无臭无积垢。
十二、呼吸系统疾病等病室应以紫外线作空气消毒,每天广2次。
十三、医护人员进入病房要穿隔离衣、裤、鞋,处理不同病种病人时必须更换隔离衣、洗手消毒。
隔离衣、鞋不得穿出传染病区。
十四、传染病人按不同病种分区隔离诊治,可疑传染病首先应隔离观察,因条件限制,对一般传染病至少要做好床边隔离。
十五、传染病人不得外出,在规定范围内活动,不能同其他人一起集会。
十六、传染病人外投信件、书籍、刊物及钱币等物需消毒后方可外寄或使用。
十七、隔离病人饭菜票采取记帐结算,餐具、便器专人专用,定期消毒。
病人用过后物品应初步消毒后送洗衣房、供应室。
十八、认真做好传染病人排泄物的消毒处理工作,呕吐物、大小便要全部倒入下水道,以使其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得到消毒处理,不能随意乱倒。
传染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传染病房消毒隔离制度一、背景介绍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
为了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传染病房消毒隔离制度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中。
二、目的传染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的目的是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提高传染病治疗的效果和质量。
三、适用范围传染病房消毒隔离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传染病房,包括但不限于隔离病房、传染病专科病房等。
四、制度内容1. 传染病房消毒(1) 传染病房应定期进行终末消毒,包括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消毒。
(2) 空气消毒应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如过氧化氢等,按照厂家说明进行操作。
(3) 物体表面消毒应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按照厂家说明进行操作。
(4) 消毒操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前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5) 消毒后应进行合适的通风,确保传染病房内的空气质量。
2. 传染病房隔离(1) 传染病房应设立明显的隔离标识,以提醒人员注意。
(2) 进入传染病房的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
(3) 传染病房的门窗应保持关闭,确保隔离效果。
(4) 患者应单独住在一个房间,避免与其他患者接触。
(5) 患者的生活用具、床上用品等应单独使用,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3. 医护人员防护(1) 医护人员进入传染病房前,应进行个人防护装备的穿戴,如洗手、戴口罩、戴手套等。
(2) 医护人员在传染病房内工作时,应遵守严格的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感染。
(3) 在离开传染病房后,医护人员应及时脱下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手部卫生。
4. 患者管理(1) 患者应按照医嘱进行治疗,遵守隔离要求,避免接触其他患者。
(2) 患者的体温、病情等应定期记录,及时报告医生。
(3) 患者的家属和访客应遵守传染病房的规定,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限制探视时间等。
五、制度执行1. 医疗机构应建立传染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并定期进行培训,确保医护人员了解制度要求。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一、医院工作人员要着装整齐,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会议室、宿舍等。
接触传染病病人要带口罩。
二、空气消毒:治疗室每日空气消毒一次,特殊情况随时消毒。
三、各种表面消毒:1、地面和墙面:无明显地面用自来水湿式拖1-2次/日,被病菌污染的地面和墙面用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表面便函充分作用于约5分钟后清理干净.被肝炎病毒污染的地面和墙面用浓度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漆表面便函充分作用于约5分钟后清理干净.被结核病人污染的地面和墙面用浓度为0。
2%过氧乙酸喷洒表面充分作用于约5分钟后清理干净。
被烈性传染病病原污染后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于30分钟后清理干净。
2、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无污染时以清洁湿抹布抹洗,1次/日。
被病原菌、肝炎病毒、结核杆菌污染时按污染地面消毒方法处理。
3、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便池:每天用清洁水擦抹刷洗处理,保持清洁。
4、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一次,被污染时立即更换。
床垫、枕心、毛毯、棉袄在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用照射强度不低于70UM/CM2的紫外线灯照射至少30分钟。
照射时用屏风隔离以免伤害同室病人;也可用床单臭氧消毒器消毒。
四、为特殊传染病人检查、治疗、护理前,要带手套,每接触一个病人要更换一付手套。
操作结束后按规定程序脱下手套,流水洗手。
五、经血传播病原体污染器具的消毒灭菌:先以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45分钟,清洗凉干.耐高温进行高压灭菌,不耐高温的再次浸泡在1000-2000MG/L的消毒剂中30—45分钟,清洗干燥密闭保存备用.六、消毒用碘酊、碘伏及酒精注明浓度,酒精每天更换,碘伏碘酒使用时间不超过3天。
瓶子加盖,并每周灭菌二次。
七、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发现霍乱等甲、乙类传染病及时网络报告,并转科、转院隔离治疗.八、患者经治疗症状消失后,大便培养连续二次阴性,方可出院,如无大便培养条件,自发病之日起,住院隔离治疗不得少于七天。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传染病消毒隔离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其他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单位。
第三条传染病消毒隔离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科学规范,严格执行;(三)分级管理,责任到人;(四)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传染病消毒隔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传染病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制定传染病消毒隔离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培训、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消毒隔离管理部门,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消毒隔离工作。
第六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消毒隔离技术指导体系,为医疗机构和其他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第七条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强对传染病消毒隔离工作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第八条各级各类单位应建立健全传染病消毒隔离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和职责,确保消毒隔离工作落到实处。
第三章消毒隔离措施第九条医疗机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设置传染病病区(房),配备必要的消毒隔离设施和设备。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对传染病患者实行分类管理,分区治疗,确保患者之间不发生交叉感染。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工作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等环节,应进行手卫生。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医疗器械等进行消毒,确保消毒效果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按照国家规定,对传染病患者使用过的医疗器械、一次性医疗用品等进行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处理制度,对排泄物、分泌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传染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遵守消毒隔离制度,防止疾病传播。
第十六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强对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置。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1.布局合理,传染病区应与普通病区分开,工作人员与病人分道出入,传染病区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2.普通病房原则上不收治传染病患者,住院期间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立即采取相应隔离措施并请感染科医师会诊,会诊后认为需要转院的患者应立即转传染病院治疗。
未转院的患者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3.不同的传染病患者应分开安置。
严格执行各病种消毒隔离制度,正确选用消毒剂,医务人员在诊查不同病种的患者间应严格洗手与手消毒,患者不互串病房。
所有工作人员在诊治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并做好自我防护。
4.严格探视陪住制度。
探视陪住者应穿隔离衣、用一次性鞋套,并限制活动区域,不得随意串其他病室。
甲类传染病以及其它有烈性传染性的疾病禁止探视。
对危重病人的探视可在争得医生同意后,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后方可进入病室探视。
5.病室空气每天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
根据《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WS/T512-xx),做好日常清洁和消毒。
桌、椅、诊疗床、门把手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地面每天湿式拖地,听诊器、血压计、手电筒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
6.病区垃圾为医疗垃圾,按照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处理。
病区医用织物清点后采用双套袋法运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技术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
二、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戴工作帽、穿工作衣并戴好口罩。
医务人员的手接触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或查体、治疗、护理前后,一定要进行手的消毒与清洗。
三、门诊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必须按规定上报疫情,并立即就地隔离,并根据情况将患者转送上级医院诊治。
四、传染病病人离开或死亡后,室内床单等应一律更换,并进行终末消毒(方法视病种而定)。
五、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设立发热门诊,并做发热病人的登记、隔离、宣教工作。
六、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七、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
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八、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
- 1 -
消毒液定期更换。
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九、诊室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物品定期消毒。
传染病人转诊、死亡后应对病人的单元进行终末消毒。
十、供应室必须将无菌与清洁、污染物品分开存放。
严格按照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并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