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期末考点
初中历史期末考试考点总结

初中历史期末考试考点总结历史是一门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历史不仅可以了解过去的事情,还可以为我们的未来提供指导。
历史也是一门内容丰富、知识点众多的学科,下面就以初中历史期末考试的考点为基础,对相关内容进行总结。
一、人类社会的远古时期人类社会的远古时期是指从人类从猿类分化出来,到农业时代开始的这段时期。
该阶段主要学习以下内容:1. 猿人和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生存方式:猎取和采集为主,生活方式的特点;2. 旧石器时代智人的出现及其生活特点;3. 旧石器时代智人早期社会组织:始祖、氏族、氏族公社等;4. 文化的出现和发展:语言、工具、绘画等。
二、人类社会的奴隶社会人类社会的奴隶社会是指古代社会中,奴隶是社会经济的基础,奴隶和奴隶主对立存在的社会形态。
该阶段主要学习以下内容:1.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始皇的建立和统一战争的过程;2.秦朝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郡县制、丞相制、法家政治思想、律令制和统一货币等;3.秦始皇统一权威的标志和文化建设:焚书坑儒和修筑长城等;4.秦统一的成就及其给后世的影响: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和修筑的灵墩等。
三、人类社会的封建社会人类社会的封建社会是指古代社会中,奴隶制的消亡,地主阶级建立了封建制度的社会形态。
该阶段主要学习以下内容:1.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特点:太宗的玄武门之变、开元盛世等;2.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皇帝的地位、科举制度和兴修渠、水利等;3. 唐朝开封的城市景观和文化繁荣:大明宫、长安城等;4.安史之乱及其对唐朝的影响:唐朝衰落的原因和特点。
四、人类社会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是指近代社会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初步形成并取代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形态。
该阶段主要学习以下内容:1.欧洲的风车和火药的传入:相关发明的出现及归属国家;2.明朝瓷器、丝绸和茶叶的出口贸易:贸易活动的特点和影响;3.大航海时代与世界格局的变化:航海家和航路的开辟等;4.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
历史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历史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是指哪三个国家?A. 秦国、楚国、齐国B. 魏国、蜀国、吴国C. 唐朝、宋朝、元朝D. 汉朝、唐朝、宋朝答案:B2. 法国大革命爆发于哪个世纪?A. 16世纪B. 17世纪C. 18世纪D. 19世纪答案:C3.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A. 珍珠港事件B. 诺曼底登陆C. 柏林墙倒塌D. 日本投降答案:D4. 以下哪个文明被认为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起源?A. 苏美尔文明B. 印度河文明C. 尼罗河文明D. 黄河流域文明答案:C5.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中国历史上的皇帝?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孔子答案:D6.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在哪个世纪?A. 14世纪B. 15世纪C. 16世纪D. 17世纪答案:B7.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二战时的轴心国?A. 德国B. 意大利C. 日本D. 法国答案:D8. 罗马帝国的首都最初位于哪里?A. 罗马B. 雅典C. 君士坦丁堡D. 迦太基答案:A9. 世界历史上的“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哪个国家?A. 法国B. 英国C. 意大利D. 西班牙答案:C10.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冷战的结束?A. 柏林墙的建立B. 古巴导弹危机C. 苏联解体D. 越南战争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________。
答案:文字2. 英国的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其中________的发明是其重要标志之一。
答案:蒸汽机3.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7年俄国发生了________革命,导致俄国退出了战争。
答案:十月4. 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生了一场重要的社会运动,即________运动,旨在争取平等权利。
答案:民权5.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________。
答案:指南针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特点。
九年级下期末历史知识点

九年级下期末历史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历史1. 商、西周和春秋时期:-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统治者祭祀活动中的"问卜"和"占卜"形式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 西周时期,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封建领主与中央政权共同维持封建制度的稳定。
- 春秋时期是战国时期的前奏,公元前771年后期周王室国家逐渐衰弱,周边诸侯国力量崛起。
2.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变革时期,七雄争霸形成。
- 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的强大崛起,改革内容包括轻徭薄赋、废除封建制度等。
- 孟子、荀子等众多思想家的思想为后世各种思想流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严密的封建帝国,实行县制和郡县制,修建了万里长城,始终坚持法家思想统治。
- 随着秦朝的灭亡,刘邦建立的西汉开始执政。
西汉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 在东汉时期,王莽的新莽政权上台,而后由光武帝刘秀恢复汉朝,建立了东汉。
4. 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权割据、战乱不断的时期,魏、蜀、吴三方割据分立。
- 曹操集权统治,蜀汉刘备携手孙权合作,使得后来的三国演义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5. 隋唐时期:-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国,简化文字,推行"科举"制度。
-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6. 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唐末宋初的时间段,中国政权割据、战争不断。
7. 北宋时期:- 北宋时期,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科技、文化也取得了重要成就,如李时中的制度改革、苏轼等文化名人的活动,宋朝的内外政策等。
8. 南宋时期:- 南宋时期,中国面临金国的侵略,英勇抵抗的义勇军官则是宋朝历史上的英雄。
9. 元朝时期:-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牧民建立的第一个外族王朝,实行民族分割和统治,而后推行五司制度,产生了许多较为重要的历史事件。
历史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历史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朝代统一了中国?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2. 哪位领袖领导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A. 孙中山B.C. 刘少奇D.答案:B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的起点?A. 五四运动B. 辛亥革命C. 抗日战争D. 文化大革命答案:B二、判断题1. 首都北京位于中国的南部。
答案:错误2.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反侵略战争。
答案:正确三、问答题1. 简述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答:文化大革命发生于1966年至1976年,是发动的一场政治运动。
其背景是对中国内的权力斗争不满,并试图通过发动群众运动来重塑社会。
然而,文化大革命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混乱,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经济和教育系统。
直到去世之后,中国才逐渐走向稳定和发展。
2. 解释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人类历史的意义。
答: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些发明在中国古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推动了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发展,为后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进步奠定了基础。
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的形态,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格局。
指南针的发明在航海事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人类的地理探索和贸易活动。
四、附加题1. 请列举中国古代的五代十国。
答: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南唐、南汉、南后蜀、南前蜀、吴越、楚国、荆南、南平、闽国、吴国。
大一历史期末知识点总结

大一历史期末知识点总结一、古代社会1. 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早期人类是以狩猎和采集为生,过着游牧、游猎的生活方式。
他们居住在临时的简陋建筑中,使用简单的石器和木器。
2. 农业革命农业革命是人类社会从狩猎采集经济向农业经济转变的重要阶段。
农业革命的核心内容是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人类开始种植粮食作物,养殖家畜,逐渐过上定居的农业生活。
3. 早期文明早期文明是指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主要包括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文明。
这些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4. 夏、商、周三代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的三个朝代,它们构成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的第二个朝代,周朝则是中国古代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5. 基本的社会制度在古代社会中,人们主要以家族为单位组织生产和生活,家族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此外,在古代社会,奴隶制度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制度。
6. 早期法律制度在古代社会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法律制度,例如家族规范、世俗习惯和宗教教义等。
这些法律制度在古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规范和约束作用。
7. 古代文化古代文化主要表现为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艺术和文学等方面的内容。
古代文化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8. 古代经济在古代社会中,人们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这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两大支柱。
古代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
9. 古代政治在古代社会中,人们的政治活动主要是以家族组织和封建国家为主。
封建国家是古代社会中主要的政治组织形式,君主制是古代社会中最常见的一种政治制度。
10. 古代科学技术在古代社会中,人们主要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和技术,例如石器、陶器、纺织品等。
这些科学技术在古代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中世纪欧洲1. 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的主要社会制度,它是一种以封建农业经济为基础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必考知识点26个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南京条约》: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
《资政新篇》: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洋务运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戊戌变法:①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开端;②中国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辛丑条约》: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陆皓东:中国民主革命牺牲第一人
第一次广州起义:资产阶级领导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萍浏醴起义: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个资产阶级起义
辛亥革命:①20世纪中国社会第一次历史性巨变;②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
中华民国: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最低纲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国当时最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万家岭战役:大获全胜
第三次长沙会战:亚洲战场盟军的第一个胜利
抗日战争:①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②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占领张家口:国民党全面进攻的最高峰
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三大战役:战略决战
《申报》:近代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报纸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初中历史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初中历史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一、中国古代史
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思想。
2.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制度、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封建制度的产生和演变。
3. 春秋时期的分裂和战国时期的统一。
4. 秦朝的政治制度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汉朝的对外关系和科技发明。
二、中国中世纪史
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和演变。
2. 隋朝和唐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对外关系和科技发明。
3. 五代十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4.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对外关系和科技发明。
5. 金朝、元朝、明朝和清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对外关系和科技发明。
三、世界近代史
1.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产生的影响。
2. 维也纳会议、拿破仑战争和布列塔尼条约。
3. 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地理区域效应。
4.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背景,战争对全球的影响,全球格
局的改变。
5. 20世纪的政治体系,包括左翼、右翼的体系和社会主义、民主体系的兴起与发展。
七历史期末考点总结

七历史期末考点总结一、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各个文明古国的发展1.1 人类的起源和旧石器时代1.2 农业文明的兴起——新石器时代1.3 法老王国的建立与古埃及文明1.4 古巴比伦与河间地文明1.5 古印度与河南四大文明1.6 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二、我国历史的开端和中华文明的发展2.1 中国最早的人类活动和最早的人类化石2.2 中国的三大古代文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崇山文明2.3 夏代的建立与夏文化2.4 商代的兴起与商文化2.5 西周的兴起与西周文化2.6 东周的分裂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三、古代中国历史的高度发展3.1 秦朝的建立与秦始皇统一中国3.2 汉朝的兴起与汉文化3.3 魏晋南北朝的动荡与佛教传入3.4 隋朝与唐朝的建立与唐文化3.5 宋朝的兴起与宋文化3.6 元朝的建立与元文化四、古代中国社会的演变和科技的进步4.1 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的转变4.2 农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4.3 郡县制、科举制4.4 地理、天文、水利等科技的进步4.5 印刷术、火药等发明对社会的影响4.6 文人雅集和诗词的兴盛五、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世界5.1 古罗马帝国的衰亡和封建制度的兴起5.2 欧洲的教会与政权5.3 教廷与义士5.4 十字军东征与伊斯兰世界的对抗5.5 黑死病的爆发与封建制度的崩溃5.6 文艺复兴的兴起与欧洲的新时期六、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与交流6.1 汉字的演变和中国古代书写6.2 中国古代文化器物的特点6.3 佛教、儒教和道教的传播与影响6.4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古代贸易6.5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传入6.6 波斯文化和印度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七、国际关系与现代世界7.1 近代中国的西方思想传入7.2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7.3 戊戌变法与战争的爆发7.4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7.5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7.6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以上是七年级历史期末考点的总结,希望对备考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始建于西元605年,用工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
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
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挖永济渠,通北京南,构成上半段。
又过两年,疏通江南运河,直抵余杭(杭州)。
至此,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②“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
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
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
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
③筒车,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亦称“水转筒车”。
据史料记载,筒车发明于隋
而胜于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这种靠水力自动的古老筒车,在家乡郁郁葱葱的山简、溪流间构成了一幅幅远古的田园春色图,为中国古代人民杰出发明。
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
⑤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
明,几次向唐求婚。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间的友好关系。
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合同为一家”了。
唐与吐蕃关系日益密切。
⑥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
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
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
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⑦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
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⑧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⑨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1115年,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定都上京。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1005年,宋辽议和,辽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辽宋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1125年金朝灭了辽朝。
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史称“靖康之变”。
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堰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1141年末,南宋于金达成“绍兴和议”。
⑩北宋的餐饮中北方人一粟麦为主粮,南方人一稻米为主粮,肉类中北方人以羊为主,南方人以猪为主,南宋吃鱼多。
茶酒是最重要的饮料。
宋代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分兴起,瓦舍勾栏作为市民娱乐中心遍布各大城市。
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①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它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
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指南针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军事,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②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
42、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1279年元统一全国。
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意大利旅行家马克可·波罗的著作《马克可。
波罗行纪》。
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元朝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域。
元朝后期,还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③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明朝的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朱棣设立东厂进行对臣民的监查、侦查。
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郑成功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元末明初明政府派戚继光抵抗倭寇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
清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康熙皇帝亲政后,绕过议政王大臣会议另设南书房,选用翰林学士参预机务,雍正帝是创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造成了“文字狱”。
④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
清朝统一台湾以后,下令只开广州作为唯一对外通商口岸。
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清政府看不到世国界形势发展变化,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交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
⑤(1)目的: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
(2)意义(作用):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航海家。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⑥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可以说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结合
产物。
有雇佣关系并不一定是资本主义,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原则,所以社会主义的中国也存在雇佣关系。
⑦ 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
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发展台湾的经济。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
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解除了雅克萨之围。
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⑧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这部著作内容丰富,考
定详细,附有大量的插图。
当时这部书虽然未受到朝廷的重视,但刊行之后却广为流传。
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贡献。
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
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隋炀帝大业三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
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
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
这种分科取士,以试策取士的办法,在当时虽是草创时期,并不形成制度,但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
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清代科举在雍正前分满汉两榜取士,旗人在乡试、会试中享有特殊的优特,只考翻译一篇,称翻译科。
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
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