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关于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分析

关于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分析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也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与此相适应,财政体制也由经济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
公共财政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标,为市场经济提供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
长期以来,我国不论是在财政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一直奉行以收定支的理财原则,存在重收入轻支出的财政思想,致使支出管理严重滞后,这与公共财政以支定收的财政理念是相悖的。
因此,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
科学界定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能范围,并以此为标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则成为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中国财政财政支出财政结构一、引言中国的财政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改革开放前,其主要功能是经济建设,是生产建设型的财政。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顺着四个方向调整:一是生产建设支出的比例在逐年下降,但仍占很大比重,二是由于党政机构得不到控制,行政运转费用的比例日益上升,所占的分额越来越大,三是预算外的自收自支规模越来越大,一些政府和政府各部门收费被收支两条线固定和合法化,四是地方政府的财政特别是县乡财政的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越来越多,数额巨大,五是财政支出结构中,近两年开始更多地向社会保障等公共支出进行调整。
二、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现状考察按照财政支出的性质分类,财政支出通常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也称为生产性支出,是政府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这些支出项目的目的和用途尽管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政府付出了资金,也相应地获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来履行政府的各项职能。
也就是说,在这类支出安排中,政府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在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
之所以称这类支出为购买性支出,是因为这类支出反映了公共部门要占用社会经济资源的要求,由政府部门运用这些资源,就排除了私人部门运用它们的可能性。
目前在我国,购买性支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基本建设支出、增拨企业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探费、工交商业部门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文科卫事业费、国防费及行政事业费等。
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方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方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作者:张钢段澈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02期[摘要]地方财政支出在我国地方经济增长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方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方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
利用省际面板数据(Panel Data)对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方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着不同的经济增长效应;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地方财政支出经济增长效应的发挥。
[关键词]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地方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中图分类号]F810.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42X(2006)02—0088—07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也呈逐步扩大趋势,尤其地方财政支出稳步攀升,已占总财政支出的70%。
这使人们越来越关注财政支出、特别是地方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
一般而言,为了促进经增长,政府除了采取适当的财政总量政策外,更重要的是保持微观财政政策的恰当性,也即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
不同的公共支出以及不同的支出结构调整政策都会具有不同的经济增长效应”‘。
因此,仅从地方财政支出规模来分析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是不够的,只有深人分析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才能更清楚地理解地方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也才能更有效地运用财政杠杆促进经济增长。
19世纪末学者们就开始研究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但关于财政支出结构的研究并不多。
学术界越来越重视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还是近几十年的事,主要原因是实践急需理论指导。
近几十年来,面对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思潮的兴起,各国政府纷纷开始严格控制财政支出规模,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而在进行财政调整时,则面临着一个如何削减财政支出的选择;同时,很多发展中国家受到财政约束的限制也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是削减教育支出、基础建设支出,还是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
中国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中国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摘要:财政收入是保证国家有效运转的经济基础,在一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建国到现在,中国经济正是在财政收入、政府支出的循环往复中得到快速发展的。
在这个长期过程中,财政收入规模随着经济增长而加大,经济增长速度也随着财政收入规模的扩大而加快,二者密切相关。
本文以1978-2007年的相关数据为依据,对中国财政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做了简单的对比分析,同时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的分析框架,对中国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
实证结果显示:中国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且存在着较强的正向相关性,财政收入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一定的正向的促进作用;财政收入和GDP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增加财政收入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因此,中国应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前提下,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加强国家运行的经济基础,同时在今后实施财政政策过程中,根据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充分把握好调整财政收入的时机,不断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实现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财政收入经济增长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一、引言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理论分析回顾在财政学说史上,有许多关于财政收入、税收和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
从历史上来看,威廉·配第最早在这方面做了研究,不仅在国家财政支出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在国家财政收入理论上也有很多建树。
在其代表作《赋税论》中,阐述了关于税收制度的建设和税收对于国家重要性的理论。
Hanen以及nyderandTanaka也对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作过测算。
国内学者对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做了一定的研究,袁培全等(1998)利用数学回归方法对山东省GDP与财政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得出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为27%时,GDP增长最快。
付树农、何建华(2004)分析了我国财政收入体系的特殊性———税费并存,尤其是大量非规范的收费存在,削弱了中央政府的经济调控职能,加剧了企业税费总负担;认为当前应进一步完善财政收入体系,在清费立税的基础上,确定以税收收入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增长略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促进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
财政收支与经济增长:理论及实证分析

论上把公共支出分解为生产性的和非生产性的, 并 指出, 在最优状态下 , 生产性公共支 出与非生产性 公共支出的比值应该取决 于这两项支 出对 生产 的
的效应在边际上就成了负的, 这种现象在发展 中国
家 尤为 突 出。
贡献度( 产出弹性 ) 比。这篇文章为揭示公共支 之 出何以在不 同国家、 同时期对经济增长产生截然 不 不同的效应 , 尤其是为揭示广大发展中国家大量的 生产性公共支出何以没有带来预期 的经济增长效 应提供 了一个新的思路 。与此同时 , 对于公共支 出 与经济增长之关 系的经验分析也得出了各不相同
除区域差距的做法是不妥当的。但是 , 区域发展 在
的过程中, 假如区域经济差距超过一定 的“ 限度” ,
则会导致区域间经济 、 会的矛盾扩大 , 而延缓 社 从
发展 , 甚至发生停滞和倒退。因此 , 目前 以及今 在 后一个较长时期 , 如何运用财政政策抑制地 区经济 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 , 逐步缩小东 中西部地 区居民 之间的社会福利水平差距 , 促进 区域经 济协调发
2总第27期) 0 1 ( 0年第 1 3 0期
学 术 论 U A A E I F R M C D M C O 坛
( N 。0 2 1 O1, 0 0 C m l i l N .3 ) u u te O 27 av y
财 政 收 支 与 经 济 增 长 : 论 及 实 证 分 析 理
共支出提供的尽管是公共品, 却非 常容易出现 “ 拥 挤” 现象, 即它们是竞 争性的 , 但又在某种程 度上
不具有排他性 , 例如公共交通设施 、 城市公用事业 、 法庭 , 以致 国防、 警察等均属此类 。对于这一类的 公共支出, 常的税 收融通就不 一定能够达 到最 通
财政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

财政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调整政府支出、税收政策等手段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稳定。
本文将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探讨财政政策效应对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方面的影响。
一、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在实际的经济运行中,财政政策的效应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各国政府在面对经济衰退、高通胀等问题时会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措施,如减税、增加政府支出等手段。
这些政策是否对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效应,一直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财政政策方面,采用增加政府支出的方法被认为对经济增长效应较为显著。
然而,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
不同国家的经济状况、政府管理水平、金融市场、人口结构等因素都会对政府财政政策产生影响。
例如,在中国的深圳市,学者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政府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明显,可能因为该地区的私营企业对政府干预和支出反应较为敏感。
此外,不同财政政策手段的效应也有所差别。
在金融危机期间,各国政府普遍采取了增加公共支出的方式来刺激经济活动。
实践证明,这种政策手段在很多情况下确实有助于经济的复苏。
然而,阿根廷政府发行债券进行的财政刺激政策就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因此,正确选择财政政策手段并不容易,需要考虑政策的针对性、可行性等因素。
二、财政政策与就业在财政政策的调整中,增加政府支出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就业。
这里的“增加政府支出”主要是指在公共领域投资或者直接提供经济援助,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从理论上讲,增加政府支出可以为创造就业提供条件。
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周期,政府的大规模投资可以吸收更多的劳动力,以缓解失业问题。
然而,在实践中,政府的财政政策对于就业市场的提振效应并不显著。
无论是在经济危机期或者扩张期,政府财政政策对于就业市场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财政政策调整可以影响就业市场的“总量”,但是并不能改变就业市场的“质量”。
政策制定者需要注意就业政策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以便于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对劳动力进行技能提升和职业培训等方面的投入。
我国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2007-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

的省际面板数据 , 实证研究我国财政 支出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解释变量的显著性随区域 的不同而不同, 文章对现实情况和原因也进行 了详细分析, 最后根据分析 结果针对不同地 区提 出了相应 的政策
建议 。
[ 关键词 ] 财政支出 经济增长 社会公平
面板数据
中图分类号: F S 1 0 . 4 5
( 二) 我 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与财政支出总量分析不同, 财政支出结构分析主要 突
出政府财政支出在不 同支 出项 目的配置。基于研究 目的 的不同, 往往 可以对财政支出进行不 同的分类 , 而本研究
图1 给出了 2 O 0 7 — 2 0 1 1 年 中国财政支出以及 G D P的变动
2 ol l
0 一财政支出, G D P
资料来源: 根据表 1中的数据整理绘制。
由于总量指标仅能反映指标 自身的变动 隋况, 而在分
析现实的经济社会问题时, 往往要给分析指标找一个参 照
物, 以考察该指标相对于另一个指标 的变动情 况。显然 ,
弱 择上, 黔 国 n " 在这个参照物的选 内生产总值 ( G D P ) 比较合适。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 目( 7 1 0 0 3 0 9 8 ) 。
2 0 1 4年 第 2期 《 发 展 研 究》
表1 2 0 0 7— 2 0 1 1年中国财政支出与 G D P变动情况 ( 亿元) 年份
2 0 0 r 7
2 0 0 8 2 0 0 9 2 O 1 0 2 0 l 1
响情况进行实证考察 , 并据此来提高我国财政支出效率是
十分 必要 的 。
从绝对规模来看 , 在一个较长的时期 内我国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财政 支 出结构 与 经 济增 长 关 系的 实证研 究
以 河 南省 为例
李喜 平
( 州财 经技 师 学院 , 南 郑 州 4 0 1 ) 郑 河 50 3
【 摘 要 】 文章通过建立财政支 出与经济增长模型 , 结合河南省财政支 出的有关数据 , 具体分析 了财政支 出总量 与 经济增长的关系, 结果表 明财政支 出总量对区域 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作用 , 而分析 了各类财政支 出与经 济增长之 间的 进 关系, 认为河南各 类财政支 出对经济增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但财政支 出结构还存在很 多不合理 的 因素, 出结构有待 支 进 一步 的调整。通过实证研究以便使河南省政府部 门更合理地分配财政支 出, 使财政支 出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 键 词 】 财政支 出结构 ; 关 经济增长 ; 实证研 究 【 中图分类号 】 82 5F2 【 F 1. ;14 4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 04 26(000—08 0 10—782 1)906—2
Y A ( “ Y” W ” F4 T 5 = lL Ⅱ S F X s 0 e () 4
同样 对 ( ) 两 边 取对 数 , : 4式 得
l =n +d K 1n +, T + lS + 3 F " n F  ̄lQ n lA on + 1L 3l Z " nY  ̄l W+/ X + 5 T Y 3 1 n h n A n +L L ’ () 5
出的 影 响 。
从理论上分析 , 政府财政支 出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单 个 要 素 生 产 率 , 是 将 模 型 ( ) 模 型 ( ) 行 对 比后 , 以发 但 7和 8进 可 现加入 财政 支出后资本和劳动 的产 出弹性都有所下 降 , 明财 说 政支 出并没 有改进单个要素增长率 , 但对区域经济增长 的影响 却是正效应 , 产生这种现象 的原因可能是财政支出这一解释变 量 的加 入提 高了全要 素生产率 , 也就是说地方财政支 出这个变
我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作者:胡大海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年第20期[摘要] 一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财政政策,而经济增长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财政支出政策有密切关系,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状况会对财政支出规模和支出结构进行调整,以期能够熨平经济的波动,并保证经济正常有序的发展。
本文主要就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财政支出;规模[中图分类号] F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0- 0030- 020 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态势,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都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的财政支出,其规模的增大是否就能带动经济的增长,这便是本文要研究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和GDP总量均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从绝对规模来看,我国财政支出的绝对额走势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走势基本一致,即均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加,我国财政支出总量也从1978年的1 122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09 247亿元,其34年间增长了97倍;从增长速度来看,前期增长速度较慢,从1993年开始,我国财政支出增速大幅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GDP的总量也从1978年的3 645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472 115亿元。
从相对规模及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来看,其走势呈现一种U型的形态,即先降后升。
从1978年的30.78%开始下降,直至1996年达到谷底即11.15%,之后开始稳步回升,虽然在2003-2004年出现了短暂的回调,但是总体趋势是上升的,到2011年这一比重已达到23.1%。
我国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的先降后升的态势主要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关,符合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特征,因为在这转轨的过程中政府将更多的财权留给了企业,因此财政支出相对规模下降,但是2003年我国又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因此财政支出相对规模开始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Barro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讨论最优税收结构的框架,分析经济增长中的最优财政支出结构。
并依据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必须进一步从以下几方面对财政支出进行优化:经济建设支出要做出结构性调整;文教支出应注重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国防支出的安排务必谨慎行事;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予以必要的控制。
关键词: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的政策调整,不断优化经济运行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财政支出是政府根据经济的需要对财政资金进行的具体安排,能通过乘数效应对经济产生很强的扩张作用,当然要使财政支出的这些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不仅仅依赖于适度的财政支出规模,更有赖于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
不同的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目前,国外关于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大致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如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阻碍作用;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确定或者没有影响。
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进行了研究,如郭庆旺、吕冰洋、张德勇(2003),曾娟红、赵福军(2005),刘晓红(2006),何继善、汪东华(2006),王莉(2007)等。
纵观国内学者的研究文献,有些着重定性分析,有些借鉴国外的理论模型做了定量分析,但是没有考虑时间序列的稳定性,而直接用OLS法进行回归。
本文拟在上述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巴罗(1990)的模型,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理论分析框架
为研究财政支出结构最优,需建立一个以最优经济增长为目标函数,参照巴罗(1990)的研究方法,首先需建立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
设一个封闭的经济由代表性无限寿命家庭、同质充分竞争性企业与政府所构成,家庭以消费获得效用(不考虑闲暇对劳动的替代)。
企业按照完全竞争条件雇佣劳动与租赁资本进行生产,不存在折旧,并使其利润最大化。
政府实行一次性的比例总税负,并为企业提供公共物品。
(一)家庭部门
家庭效用函数表示为:
(1)
其中β为贴现率,其越大,则相对于现期消费,家庭对未来消费的估价就更小。
效用函数具有固定替代弹性,θ为边际效用弹性。
家庭消费预算约束为:
(2)
其中k为资本存量,dk为资本增量,y为生产函数,τ为税率,式(2)表示消费者的税后净收入扣除消费后,用于新增投资。
初始资本量k0为给定的。
(二)企业部门
本文把技术和政府财政各项支出引入生产函数,假定政府财政支出总量为G,其中各类财政支出为g1,g2,…,gn,在财政支出总量中所占比例分别为φ1,φ2,…,φn,φiG=gi,。
假定企业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生产,其形式为:
(3)
其中A代表技术水平,k为资本,g1,g2,…,gn,为财政的各项支出,0<α<1,0<γi<1,且,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为:
(4)
其中r为资本的利息率,w为工资率,L为劳动,对k求导后有:
(5)
式(5)表明当资本的边际生产力等于资本的利息率时,厂商利润达到最大。
(三)政府部门
假设政府的财政总支出G是外生给定的,政府通过征收收入税来维持其支出。
(6)
把式(6)代入式(2)得:
对于每个家庭而言,就是在现有的预算约束下选择自己的最优消费路径、资本存量路径来实现效用最大化,也就是要使家庭效用函数效用最大化,因此,引进Hamilton系统来实现最优化,建立其方程如下:
(8)
其中,λ是Hamilton乘子,它表示财富的现值影子价格,也表示在t时刻一个单位的资本存量的增加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的增加量。
得到的最优条件为:
(9)
(10)
由式(9)可得:
(11)
式(10)可化为:
(12)
把式(9)、式(11)代入式(12)有:
(13)
又由于
则(14)
把式(14)代入式(13)得到:
(15)
可以证明,在均衡状态下,,即消费增长率等于资本增长率并等于经济增长率。
所以经济增长率可表示为:
(16)
又因为g1=φ1G,g2=φ2G,…,gn=φnG,所以式(16)也可表示为:
替换后可化为:
式(17)表明了长期经济增长率是税收和各种财政支出的函数。
为了得到能使经济增长率达到最大的最优财政支出结构,要求。
在Lagrange方法下,求解使经济增长率最大化的最优财政支出结构:
(18)
其中λ为Lagrange 乘子,上式分别对φi求导,并令,则有:
(19)
(20)
所以有γ1•φ2=γ2•φ1,…,γn•φn+1=γn+1•φn,并且γ3•φ1=γ1•φ3,γ4•φ1=γ1•φ4,γn•φ1=γ1•φn,因此有:
(21)
对式(21)移项后得到下式:
(22)
式(22)说明:如果有n种财政支出,每一种支出在生产函数中的指数为γi,即该项财政支出的边际生产力贡献,每一种财政支出在预算中的比重为φi,那么当经济增长最大化时,各项财政支出的边际生产力贡献与相应的该项财政支出在预算中的比重之比相等。
政府可以在不增加财政总支出规模的情况下,通过调节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使经济更高速增长。
例如,如果有,那么在增加第j种支出而减少第i 种支出时,财政资源由gi向gj转移资源,相应地提高了φj,而降低了φi,则这种支出结构调整可以提高经济的稳态增长率。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