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因子与泌尿系肿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葡萄糖转运蛋白1在泌尿系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葡萄糖转运蛋白1在泌尿系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葡萄糖转运蛋白1在泌尿系肿瘤中的研究进展邓雷弘【摘要】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s)是介导哺乳动物细胞葡萄糖转运的主要载体,其亚型GLUT1在体内葡萄糖转运体中分布最为广泛.研究表明,GLUT1在泌尿系肿瘤如肾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肾母细胞瘤中异常高表达,导致细胞内葡萄糖摄取增加,与肿瘤的发生、演变、侵袭、预后及耐药性密切相关.GLUT1作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现已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主要就GLUT1在泌尿系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肿瘤的靶向分子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切入点.%Glucose transporters protein (GLUTs) is the main carrier of glucose transport in mammalian cells, in which GLUT1 is the most widely distributed in glucose transporter in vivo.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GLUT1 has abnormally high expression in urinary tract tumors such as renal cell carcinoma,prostate cancer,bladder cancer and nephroblastoma,cleading to increased intracellu-lar glucose uptake,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umor occurrence,evolution,invasion,prognosis and drug resistance. As a new target of tumor therapy,GLUT1 has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recent advances on the expression of GLUT1 in tumor and its mechanism,which can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evaluation of tumor.【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18(031)001【总页数】5页(P104-108)【关键词】泌尿系肿瘤;葡萄糖转运蛋白1;基因治疗靶点【作者】邓雷弘【作者单位】330006南昌,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0 引言肿瘤细胞的恶性行为需要特殊物质供应和大量能量代谢的支撑,如肿瘤需要摄取大量葡萄糖为细胞提供丰富的能量和生物合成原材料。

肿瘤坏死因子-α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中的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α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中的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α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中的作用郭悦承; 陆伦根【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年(卷),期】2019(024)010【总页数】4页(P623-626)【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胰岛素抵抗; 脂代谢【作者】郭悦承; 陆伦根【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 200080【正文语种】中文肝细胞内脂肪沉积是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标志性病理改变,肝细胞中的脂滴主要由三酰甘油组成。

病理上,若超过5%的肝细胞内含有脂滴,即可诊断为脂肪肝。

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可参与NAFLD进程,直接或间接地对肝细胞造成损伤。

有研究指出,脂肪组织中IL-6和TNF-α表达与NAFLD 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

TNF-α是一种由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的促炎细胞因子,在恶性肿瘤、败血症、慢性炎症等病理状态下显著增多。

TNF-α可能是单纯性脂肪肝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的重要参与因子。

高浓度TNF-α可促进脂肪动员、抑制外周脂肪组织分解、下调胰岛素活化受体能力,在介导脂肪肝形成、胰岛素抵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就肝细胞损伤与凋亡、脂代谢、胰岛素抵抗、肝细胞线粒体障碍、脂质过氧化损伤等对TNF-α在NAFLD进展中作用的影响作一综述。

一、TNF-α的生理功能TNF-α已被证实可调节多种炎症和自身免疫过程。

TNF-α可通过促进T细胞增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等作用杀伤肿瘤。

在炎症反应中,TNF-α可提高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刺激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分泌IL-1等炎症因子。

TNF-α也可通过募集免疫细胞、诱导产生前列腺素和环氧合酶、诱导氧化应激等途径促进细胞变性与炎症进展[2]。

KAP1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KAP1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KAP1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刘秀文1,2,曹锟1,刘新光11 广东省医学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广东东莞523808;2 广东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摘要:恶性肿瘤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其整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并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深入研究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改善至关重要。

KRAB相关蛋白1(KAP1)是一个多功能蛋白质,能够参与基因转录抑制、DNA损伤修复、免疫调节、胚胎发育以及病毒感染等。

越来越多研究发现,KAP1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并通过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等生物学行为,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同时在肿瘤治疗耐药和免疫治疗中发挥一定作用。

但目前KAP1促进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仍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恶性肿瘤;KRAB相关蛋白1;恶性生物学行为;耐药性;免疫治疗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25.026中图分类号:R7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25-0099-04恶性肿瘤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其整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并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够有效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

因此,寻找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成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的关键。

KRAB相关蛋白1(KAP1)又称三重基序蛋白28、转录中介因子1β,最早于1996年由费雷德曼团队采用亲和层析法分离得到[1]。

KAP1属于TRIM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能够参与基因转录抑制、DNA 损伤修复、免疫调节、胚胎发育以及病毒感染等[2]。

越来越多研究发现,KAP1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并通过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等生物学行为,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

本文结合文献就KAP1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KAP1的分子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人类KAP1的编码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9q13.43,全长6 254个碱基,包含17个外显子。

氨基酸代谢重编程在肿瘤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氨基酸代谢重编程在肿瘤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氨基酸代谢重编程在肿瘤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郑一帆,黄咏彤,张永成,杨永霞,黄文斌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科,广州 510080摘要:氨基酸作为肿瘤细胞和肿瘤微环境(TME)中至关重要的代谢物质,其代谢平衡影响着肿瘤细胞的增长速度以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免疫功能。

肿瘤细胞为满足自身的营养需求,与TAMs争夺氨基酸,使得TME 中的氨基酸平衡被打破。

多数肿瘤谷氨酰胺代谢需求增加,部分肿瘤TME中谷氨酰胺积累,抑制TAMs M1极化;肿瘤依赖于外源性蛋氨酸存活,TME中蛋氨酸缺乏则抑制TAMs M1极化;牛磺酸在肿瘤患者血清中水平下调,其本身可抑制巨噬细胞M1极化;此外大多数肿瘤依赖于外源性精氨酸,通过精氨酸耗竭可抑制肿瘤发展并限制巨噬细胞M2极化;色氨酸代谢途径增强促进肿瘤进展,产物犬尿氨酸积累促进TAMs M2极化;针对其余氨基酸,例如当外源性丝氨酸无法满足需求时,可产生内源性丝氨酸,而丝氨酸可支持TAMs产生促炎相关因子。

关键词:氨基酸代谢重编程;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极化;谷氨酰胺;精氨酸;犬尿氨酸;丝氨酸;蛋氨酸;牛磺酸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12.027中图分类号:R73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12-0111-05肿瘤细胞具有异于正常组织细胞的增殖速度,这与其氨基酸代谢重编程密切相关。

氨基酸代谢重编程是指细胞改变某种或某些氨基酸的代谢模式以满足快速增殖带来的营养需要。

而这种改变可体现在肿瘤细胞内及肿瘤微环境(TME)中某种氨基酸的缺乏或积累。

一方面,肿瘤细胞通过调整氨基酸代[24]TAN B K,CHALOUNI M,CERON D S,et al.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infected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d hepatitis c virus[J]. Clin Infect Dis, 2021,72(9):215-223.[25]ZHAO M, ZHUO C, LI Q, et al. Cytomegalovirus (CMV) infec⁃tion in HIV/AIDS patients and diagnostic values of CMV-DNAdetection across different sample types[J].Ann Palliat Med,2020,9(5):2710-2715.[26]KANNEL W B, MCGEE D, GORDON T. A general cardiovascu⁃lar risk profile: the framingham study[J]. Am J Cardiol, 1976,38(1):46-51.[27]TRIANT V A, PEREZ J, REGAN S, et al. Cardiovascular risk prediction functions underestimate risk in hiv infection[J]. Circu⁃lation, 2018,137(21):2203-2214.[28]FRIIS-MØLLER N, RYOM L, SMITH C, et al. An updated pre⁃diction model of the global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HIV-positive persons:the data-collection on adverse effects of anti-HIV Drugs (D:A:D)study[J]. Eur J Prev Cardiol, 2016,23(2):214-223.[29]DELABAYS B, CAVASSINI M, DAMAS J, et al. Cardiovascu⁃lar risk assessment in people living with HIV compared to the gen⁃eral population[J]. Eur J Prev Cardiol, 2022,29(4):689-699.[30]SERRANO-VILLAR S,ESTRADA V,GÓMEZ-GARRE D,et al.Diagnosis of subclinical atherosclerosis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higher accuracy of the D:A:D risk equation over Framing⁃ham and SCORE algorithms[J].Eur J Prev Cardiol,2014,21(6):739-748.[31]荆凡辉,吕玮,李太生.HIV感染者免疫功能重建新视角:CD4/ CD8比值[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8,24(6):643-646.[32]CASTILHO J L, SHEPHERD B E, KOETHE J, et al. CD4 + / CD8 + ratio, age, and risk of serious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in HIV-infected adults on antiretroviral therapy[J].AIDS LondEngl, 2016,30(6):899-908.[33]HOEL H, UELAND T, KNUDSEN A, et al. Soluble markers of interleukin 1 activation as predictors of first-tim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HIV-infected individuals[J]. J Infect Dis, 2020,221(4):506-509.[34]PEREIRA B,MAZZITELLI M,MILINKOVIC A,et e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ing to improve cardiovascular riskstratification and guide decisions to start statin therapy in peopleliving with HIV[J].J Acq Immun Def Synd,2020,85(1):98-105.[35]STRINGHINI S, CARMELI C, JOKELA M, et al.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the 25×25risk factors as determinants of prema⁃ture mortality:a multicohort study and meta-analysis of 1.7 mil⁃lion men and women[J].Lancet,2017,389(10075):1229-1237.(收稿日期:2022-11-16)基金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2022A1515012045)。

血脂水平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脂水平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脂水平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陈行辉;李昌芳【摘要】目前,恶性肿瘤的患病率、病死率呈逐年递增趋势,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与恶性肿瘤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内容.临床发现,恶性肿瘤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而血脂水平异常的人群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也较其他人群高.因脂质代谢紊乱易引起人体诸多系统、器官疾病,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机体正常组织、器官、系统常被破坏,且体内与之相关的代谢反应也随之发生变化,不同肿瘤患者脂代谢紊乱情况各异.【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8(024)018【总页数】5页(P3608-3612)【关键词】乳腺癌;消化系统肿瘤;肺癌;血脂异常【作者】陈行辉;李昌芳【作者单位】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检验科,重庆 402360;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检验科,重庆 4023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脂质由脂肪酸与醇相互作用产生,属于中性脂溶性化合物,在机体内脂质的生物学功能以储存能量为主,并参与信号分子与细胞膜的构成[1]。

血浆中的脂质成分总称为血脂,血脂是人体必需的物质,在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方面有积极意义,血液中脂质含量过低或过高均对身体健康有一定影响,如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等。

一旦脂质代谢发生紊乱,则人体将发生诸多器官、系统疾病,过去相关的研究已证实血脂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糖尿病、感染、创伤等具有相关性[2]。

随着研究的深入,血脂异常可增加肿瘤发生风险的报道在国内外均被提出[3-4]。

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正常组织、系统及器官将受到破坏,加之机体诸多与之相关的代谢反应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故不同肿瘤患者脂质代谢紊乱情况也不同[5-6]。

由此可见,研究肿瘤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对评估肿瘤患者病情变化、病情程度、治疗情况及预后均有理想的指导意义。

现就血脂水平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脂肪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

脂肪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0 年 3 月第 26 卷第 3 期 Chin J Osleopoms, March 2020, Vol 26, No. 3398Published online www (h )i : 10. 3969/j.issn. 1006-7108. 2020. ()3.019■临床伍开究:-脂肪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七水平与强 直性脊柱炎患者骨密度相关性研究陈国阳*苏松森 张清平 陈永旺* 通信作者:陈国阳,Email :3076441236@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风湿科,福建泉州362000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08(2020) 03-0398-05摘要:目的探讨血'淸瘦素、脂联素、□细胞介素-6(11.-6)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与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骨密度(BMD)的相关性。

方法 将48例AS 患者与41名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对照组进行比校 测定血清瘦素、脂联素、TNF-a 和IL-6水平 使用双能X 射线吸收测定法评估腰椎(L.-LJ 和股骨颈的BMD 和身体组成 评估脂肪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a 水平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密度相关性结果 AS 患者和对照组具有相似的脂肪量和瘦体币:AS 患者的血清II.-6、TNF-a 、瘦素和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骨质疏松症(0P)患者的IL-6、TNF-a 、瘦素和脂联素水平高于非0P 的患者;在 调整体质指数后,这种差异仍然存在。

结论 AS 患者的II.-6,TNF-a.瘦素和脂联素水平升高与BMD 降低有关.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骨密度;□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a;瘦素;脂联素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vels of adipokines , interleukin-6,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a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CHEN Guoyang * , SU Songsen , ZHANG Qingping , CHEN YongwangDepartment of Rheumatology , Quanzhou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 Quanzhou 362000, Fujian .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 CHEN Guoyang , Email :3076441236@ Abstract : Objective To identify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serum levels of leptin , adiponectin , interleukin-6 (IL-6) ,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a ( TNF-a )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 BMD )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 AS ). Methods Forty-eightpatients with AS were compared with 41 sex- and age-matched controls. The serum leptin , adiponectin , TNF-a, and IL-6concentrations were determined. Body composition and BMD of the lumbar vertebrae ( LI-L4) and femoral neck were evaluated using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between the serum levels of adipokines , interleukin-6.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and BMD in patients with AS. Results Patients with AS and controls had similar fat mass and lean mass.Serum interleukin-6,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 leptin , and adiponectin concent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AS patient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interleukin-6,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 leptin , and adiponectin in patients withosteoporosis (OP ) were higher than those without OP : and the difference remained after adjusting for body mass index.Conclusion Elevated interleukin -6, tumor necrosis factor-a , leptin , and adiponectin concentra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reduction of BMD in patients with AS.Key words : ankylosing spondylitis ; bone mineral density ; interleukin-6 ; tumor necrosis factor-a ; leptin ; adiponectin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主要累及包括舐骼 关节和脊柱在内的中轴骨骼的炎症性风湿性疾病,以慢性下腰痛和周围关节受累为特征l :o 在AS 患 者身上也可以观察到一些身体成分的异常。

肿瘤脂代谢异常和脂代谢调节治疗

肿瘤脂代谢异常和脂代谢调节治疗

肿瘤脂代谢异常和脂代谢调节治疗脂类是三大营养素之一,除了与能量供应和储存密切相关外,还有两个方面作用:①是细胞的主要构件分子。

磷脂(甘油磷脂和鞘磷脂等)和胆固醇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脂类代谢改变会直接影响细胞膜合成和细胞增殖;②是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活性分子。

多种脂类分子及其代谢中间物可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炎症和血管调节等,并与细胞增殖、细胞黏附和运动等密切相关。

因此,脂类代谢异常不仅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而且与肿瘤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等密切相关。

肿瘤脂类异常代谢是改变肿瘤代谢,也称肿瘤代谢重编程(metabolismreprogramming)的重要组成部分。

肿瘤细胞脂类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不受控制的脂肪酸从头合成和脂类合成增强,为肿瘤细胞增殖持续提供所需的构件分子。

而肿瘤宿主的脂类代谢则与之相反,不断进行脂肪动员和分解,同时存在不同程度外源性脂类利用障碍。

这些改变与肿瘤癌基因信号通路增强、相关代谢酶改变和炎症等密切相关。

因此,肿瘤脂类异常代谢通路及相关酶是肿瘤潜在的抗癌药物治疗靶点,也是肿瘤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

1、肿瘤细胞脂类异常代谢肿瘤细胞脂类异常代谢主要表现为脂肪酸从头合成和脂类合成增强,脂肪酸分解降低[1]。

各种肿瘤均显示内源性脂肪酸生物合成增高,而大多数正常细胞,即便是有着相对较高的增殖速度细胞也是优先利用饮食中和(或)内源性脂类来合成新的结构脂类。

尽管一些正常组织,如脂肪细胞、肝细胞、激素敏感细胞和胎肺组织具有非常活跃的脂肪酸合成信号,但在大多数正常细胞中脂肪酸从头合成均受到抑制。

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内脂肪酸从头合成增加与细胞脂类水平无关,其原因还不清楚,这可能与肿瘤细胞不断增殖需要合成大量膜脂有关,并且与肿瘤细胞恶性表型(侵袭和迁移等)密切相关。

肿瘤细胞快速增殖需要不断补充能量和合成构件大分子。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肿瘤细胞的代谢信号明显发生了改变,其中最重要的代谢改变之一就是肿瘤细胞脂肪酸从头合成大大增强。

CXCL8及其受体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CXCL8及其受体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①广东医科大学 广东 湛江 524000通信作者:吴华CXCL8及其受体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研究进展陆贵伟① 吴华① 【摘要】 CXC 趋化因子8(CXCL8)是一种具有趋化作用的小分子分泌型炎症性细胞因子,属于CXC 趋化因子家族的成员,又名白细胞介素-8(IL-8)。

近年研究发现体内多种细胞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角质形成细胞,肿瘤细胞等都具有分泌CXCL8的能力。

CXCL8与其相应受体CXCR1结合后,除了对中性粒细胞有趋化和诱导其脱颗粒外,还可以通过促进血管形成,影响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及侵袭,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对CXCL8及其受体相关叙述、CXCL8/CXCR1的讯息轴、CXCL8及其受体在肿瘤中的作用进行总结,期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趋化因子 CXC 趋化因子8 CXC 趋化因子受体1 肿瘤 doi:10.14033/ki.cfmr.2023.26.0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3)26-0177-05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Function of CXCL8 and Its Receptors in Tumor Cells/LU Guiwei, WU Hua.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3, 21(26): 177-181 [Abstract] CXC chemokine 8 (CXCL8) is a small molecule secreted inflammatory cytokine with chemotaxis function, belonging to the CXC chemokine family, also known as interleukin 8 (IL-8).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various cells in the body, such as monocytes, macrophages, endothelial cells, keratinocytes, tumor cells etc, have the ability to secrete CXCL8. After binding to CXCL8 and its corresponding receptor CXCR1, in addition to chemotaxis and inducing degranulation of neutrophils, CXCL8 can also affect the proliferation, metastasis and invasion of tumor cells by promoting angiogenesis,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metastasis of tumors. In this paper, we summarized the related description of CXCL8 and its receptor, the message axis of CXCL8/CXCR1, and the role of CXCL8 and its receptor in tumor,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ated studies. [Key words] Chemokine CXC chemokine 8 CXC chemokine receptor 1 Cancer First-author's address: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00, China 趋化因子亦称为趋化性细胞因子,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信号蛋白,能使肿瘤的方向发生变化[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44 ・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6年8月第 鲞箜 塑』 !!翌 ! 垦! !! Q !垒 g ! ! ! : : 脂肪因子与泌尿系肿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张阳阳 梁朝朝 张力 陈先国 doi:10.3870/j.issn.1674—4624.2016.04.016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不断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脂肪 组织不仅是能量的存储器官,同时还能分泌各种激素和细胞 因子,包括脂联素、瘦素、抵抗素、IL一6、TNF_a、内脂素、网膜 素等,它们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及内分泌的方式作用于脂肪 组织自身或作用于机体其他组织,广泛参与调节和维持糖、 脂代谢平衡及血管内皮功能,调控机体内分泌、能量代谢、炎 症的发生发展。相关研究发现网膜素、脂联素、瘦素等脂肪 因子血中浓度的变化与肾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等泌尿系肿 瘤的发生发展相关。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的变化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肥 胖以及泌尿系肿瘤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研究证实肥胖与 多种肿瘤的发病密切相关,脂肪因子为脂肪组织分泌的激素 蛋白,与直肠癌、肝癌、子宫内膜癌、胰腺癌、肾癌、膀胱癌、前 列腺癌等多种肿瘤密切相关。本文对脂联素、瘦素以及网膜 素与泌尿系肿瘤的相关性研究进行了综述。 

一、

脂联素与泌尿系肿瘤 

1.脂联素及其受体:脂联素是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的激 素蛋白,由244个氨基酸组成,其结构与Clq、胶原Ⅷ、X具 有高度同源性 ,占血浆总蛋白的0.01 [ 。血清中脂联 素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即三聚体、六聚体和高分子量多聚 体。脂联素主要通过与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功能。脂联素受 体存在二种异构体,即脂联素受体1(AdipoR1)和脂联素受 体2(AdipoR2)。AdipoR1在机体中广泛分布,其中以骨骼 肌含量最高,AdipoR2主要分布于肝脏组织中。大量研究表 明脂联素具有抗肥胖、抗糖尿病、抗肿瘤、抗炎和心脏保护的 功能 。]。 2.脂联素与泌尿系肿瘤的相关性:大量研究表明脂联素 与多种肿瘤密切相关。脂联素在不同肿瘤中既有抑制肿瘤 的作用,也有促进肿瘤的作用,以抑制肿瘤的作用为主。 Spyridopoulos等 ]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表明肾细胞癌与血 清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并且随着肿瘤分级的升高而降低, 这种相关性独立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以及腰 臀比(waist hip ratio,WHR)之外,脂联素具有保护性作用。 Horiguchi等l7]研究表明在转移性肾癌患者中,血清总脂联 素和高分子脂联素水平低表达。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总脂 联素和高分子脂联素水平与病理阶段、淋巴结组织学分级、 

作者单位:230022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张阳阳);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安徽医科大学第一 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研究所(梁朝朝、张力、陈先国) 通信作者:梁朝朝,E—mail:Liangchaochao@163.corn 

・综述・ 组织学类型(透明细胞癌与其他类型)、静脉入侵、超重或肥 胖无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总脂联素水平是 预测转移性肾癌的独立因素,即脂联素为转移性肾癌的保护 性因素。Pinthus等 研究结果也显示血清低水平的脂联素 与肾癌的转移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表明与肥胖无关,并且 发现AdipoR1和AdipoR2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呈低表达 状态,脂联素与肾癌的转移负相关。Liao等[9]的一项meta 分析表明,血清脂联素水平在前列腺癌患者低于正常对照 组,脂联素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低水平 的血清脂联素与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正相关。Elenkova 等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26例嗜铬细胞瘤患者、3O例高血压 患者以及31名健康志愿者血浆脂联素水平进行了检测,结 果发现相较于健康志愿者及高血压患者,嗜铬细胞瘤患者血 浆中脂联素水平较低。因此,脂联素有抑制肿瘤的作用。 然而,脂联素也有促进肿瘤的作用。Liao等¨1l_研究了 不同种族、不同性别人群中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肾癌的发病风 险,结果表明不同种族、不同性别人群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存 在差异,并且与肾癌的相关性也不同,美国黑人中高水平的 脂联素与肾癌密切相关。 脂联素在泌尿系肿瘤中的具体作用机制目前仍然不明 确。Chandrasekar等【1 发现脂联素可通过APPL1一AMPK 的激活和IKK/NF_kB/PTEN的抑制来阻断IL一16介导的子 宫内膜细胞的死亡。Kim等【1 研究发现脂联素可通过脂联 素受体依赖的AMPK的激活来抑制直肠癌细胞的增殖。Li 等 ]研究发现脂联素可通过cAMP/PKA信号通路对抗乳 腺癌细胞的增殖。虽然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泌尿系肾癌、膀胱 癌、前列腺癌密切相关,但具体因果关系及作用机制仍然不 清楚,还需行进一步的细胞及动物实验研究。 二、瘦素与泌尿系肿瘤 1.瘦素及其受体:瘦素是一个16 kD的脂肪因子,主要由 白色脂肪组织合成、分泌,是由146个氨基酸组成的强亲水 性蛋白质。瘦素受体(Ob—R)在外周和中枢分布广泛,目前 已发现Ob—R可在脑、胎盘、肾脏、肝脏、脾脏、胰腺、前列腺、 肌肉、胸腺、小肠、结肠、肾上腺、睾丸以及卵巢中表达。人的 Ob—R是一种跨膜受体,存在6种异构体,分为长型受体和短 型受体,分别起信号转导、介导瘦素功能和转运瘦素的作用。 瘦素通过与分布在中枢和外围的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功能。 瘦素不仅在正常组织中表达,而且在多种肿瘤中广泛表达。 2.瘦素与泌尿系肿瘤的相关性: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 瘦素可能参与不同部位肿瘤的发生,并且在不同肿瘤中的作 用也不尽相同,既有促进肿瘤的作用,也有抑制肿瘤的作用。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6年8月第8卷第4期 J Contemp Urol Reprod Oncot,August 2016,Vol 8,No.4 Singh等_1 5]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在前列腺癌患者中血清 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血清瘦素水平与BMI、 WHR、PSA、Gleason评分以及肿瘤分期无关,存在促进肿瘤 发生的作用。Gialamas等[“ 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血清瘦 素水平与直肠腺瘤的发病风险正相关,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 险无关。Osbrio等_1 ]研究发现Ob—R在伴有切缘阳性、尿道 侵犯、精囊侵犯的前列腺癌术 标本中低表达,0b—R为潜在 的前列腺癌术后预测预后的生物标志物,Ob—R与前列腺癌 负相关。Yuan等[】 研究发现在膀胱癌的术后标本中,瘦素 不表达,而Ob—R异常降低,进一步细胞实验表明Ob—R异常 表达可以阻止膀胱肿瘤T24细胞进入s期,0b—R与膀胱肿 瘤负相关。Spyridopoulos等[1 9]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表明,相 对于正常对照组,瘦素水平在肾细胞癌组明显降低,瘦素水 平与肾细胞癌患病风险负相关。Mohammadzadeh等 o]一 项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在乳腺癌患者中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 于正常对照组,高水平的血清瘦素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病相 关。研究发现,瘦素以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为主。 瘦素在泌尿系肿瘤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以及信号通路目 前仍然不明确。瘦素作为血液中循环激素通过下丘脑特异 性受体来调控机体的食欲和能量消耗。Li等口 发现瘦素通 过信号通路JAK—STAT3和ERK1/2介导肾透明细胞癌的 细胞增殖。Habib等[ ]最新研究发现瘦素可通过影响雌激 素代谢,导致雌激素受体(ER)一a表达的增加以及ER—B的下 降来增加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Huang等[23]研究发现,瘦 素通过OBR1/IRS-1/PI3K Akt/NF- ̄B信号转导通路, 上调ave3整合素的表达,刺激人类前列腺癌细胞的迁移。 虽然相关研究证实JAK—STAT3、ERK1/2、PI3K/Akt/ NF—KB等信号通路在泌尿系肿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瘦 素在泌尿系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具体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研 究。 三、网膜素与泌尿系肿瘤 1.网膜素:网膜素是一个34 kD脂肪因子,在网膜脂肪组 织中特异性高表达,目前已知网膜素有两个结构基因,即网 膜素一1(omentin一1)和网膜素一2(omentin-2)。人类网膜素基 因均在染色体lq22~q23区,包含8个外显子和7个内显 子。omentin一2在内脏脂肪低表达,而在小肠潘氏细胞高表 达,在血浆中几乎检测不到omentin-2。而内脏脂肪优先表 达omentin-1,在血循环中omentin-1是网膜素的主要形式。 研究发现其血中浓度变化与前列腺癌 ]、肾癌 等的发生 相关。 2.网膜素与泌尿系肿瘤的相关性:最近发表的一些研究 表明mentin-1可能参与不同部位肿瘤的发生。omentin一1在 不同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还不明确,既存在促进肿瘤的 作用,也存在抑制肿瘤的作用。Mogal等_2 ]研究发现omen— tin-1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Shen等l_2 5_的一项病例 对照研究发现,肾癌患者血浆omentin-1的表达水平明显低 于健康对照组,血浆omentin-1与肾癌呈负相关,并且这种负 相关关系独立于肥胖之外。因此,omentin-1具有抑制肿瘤 ・ 245 ・ 的作用。 然而,omentin一1也存在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 Uyeturk等_2 ]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前列腺癌患者血清 omentin一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患者,血清 omentin一1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呈正相关。Fazeli等_2 发现 结直肠癌患者中血清omentin一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组,血清omentin一1水平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存在正相关性, 并且这种相关性独立于肥胖之外。 网膜素在肿瘤中的具体信号通道目前仍然不清楚。 Mogal等 24]发现omentin-1可通过抑制转录因子Nkx3.1活 性抑制前列腺癌的发生,敲除omentin—l基因可促进前列腺 癌细胞的增殖。Zhang等 8_发现omentin一1可通过调节沉 默信号调控因子(Sirt1)依赖的p53去酰化作用,促进肝癌细 胞的凋亡。但omentin-1与泌尿系其他肿瘤的关系,及其在 泌尿系肿瘤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信号通路等有待进一步的细 胞实验及动物实验来证实。 四、展望 随着肥胖在全球的普遍流行,脂肪组织逐渐成为研究热 点。研究证实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因子与多种肿瘤的发病 密切相关,脂肪因子作为连接肥胖与肿瘤之间桥梁的作用越 来越明显。脂肪因子为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了 方向。虽然大量研究证实脂肪因子与多种泌尿系肿瘤密切 相关,但具体因果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仍然不明确,还需进一 步的细胞及动物实验研究以证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