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学期末总复习
原子物理学复习资料讲解

原子物理学总复习指导名词解释:光谱,氢原子线系,类氢离子,电离电势,激发电势,原子空间取向量子化,原子实极化,轨道贯穿,有效电荷数,电子自旋,磁矩,旋磁比,拉莫尔进动,拉莫尔频率,朗德g因子,电子态,原子态,塞曼效应,电子组态,LS耦合,jj耦合,泡利原理,同科电子,元素周期表,壳层,原子基态,洪特定则,朗德间隔定则数据记忆:电子电量,质量,普朗克常量,玻尔半径,氢原子基态能量,里德堡常量,hc,ħc,玻尔磁子,拉莫尔进动频率著名实验的内容、现象及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夫兰克—赫兹实验,施特恩—盖拉赫实验,碱金属光谱的精细结构,塞曼效应,反常塞曼效应,康普顿效应理论解释:(汤姆逊原子模型的不合理性),卢瑟福核式模型的建立、意义及不足,玻尔氢原子光谱理论的建立、意义及不足,元素周期表计算公式:氢原子光谱线系,玻尔理论能级公式、波数公式,角动量表达式及量子数取值(l,s,j),LS耦合原子态,朗德间隔定则,g因子,塞曼效应,原子基态谱线跃迁图:氢原子谱线跃迁、类氢原子谱线跃迁,碱金属原子能级跃,精细结构,塞曼效应;电子态及组态、原子态表示,选择定则,1.同位素:一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地位,有相同原子序数,这些元素别称为同位素。
2.类氢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的离子,这类离子与氢原子类似,叫类氢离子。
3.电离电势:把电子在电场中加速,如使它与原子碰撞刚足以使原子电离,则加速时跨过的电势差称为电离电势。
4.激发电势:将初速很小的自由电子通过电场加速后与处于基态的某种原子进行碰撞,当电场电压升到一定值时,发生非弹性碰撞,加速电子的动能转变成原子内部的运动能量,使原子从基态激发到第一激发态,电场这一定值的电压称为该种原子的第一激发电势5. 原子空间取向量子化:在磁场或电场中原子的电子轨道只能取一定的几个方向,不能任意取向,一般的说,在磁场或电场中,原子的角动量的取向也是量子化的。
6. 原子实极化:当价电子在它外边运动时,好像是处在一个单位正电荷的库伦场中,当由于价电子的电场的作用,原子实中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的中心会发生微小的相对位移,于是负电的中心不再在原子核上,形成一个电偶极子,这就是原子实的极化。
原子物理学总复习

段正路
2014年
1
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
重点: 1,原子的核式结构 2,α粒子散射实验的意义
2
1、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
原子中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中央一 个很小的体积内,称为原子核。原子中的电子在核的周围 绕核运动。
2. α粒子的散射实验:
α粒子被静止核的库仑场散射的角度θ由下式决定
• Z:质子数 • A: 质量数
C4 0
20
a
原子核的角动量
P 核 LnSnLpSp
P核 I(I1)h
原子核的磁矩
I g
I(I1) he 2M
38
原子核的统计性:A为奇数的原子核属于费米子;A为偶 数的原子核属于玻色子。
原子核的结合能
E [Z m p (A Z )m n m 核 ]C 2 或 E [Z m H (A Z )m n m 原 子 ]C 2
r rr 总角动量 JLS JLS,LS 1 ,......,LS
L LS耦合下的原子态符号表示:
2S 1
s=0,单重态
J s=1,三重态
能级排布规则
洪特定则 朗德间隔定则
17
j-j 耦合
rjrj21 rrll12srsr12 rr r Jj1j2
j1 l1 s 1 ,l1 s 1 1 ,....,l1 s 1 j2 l2 s 2 ,l2 s 2 1 ,....,l2 s 2 Jj1j2,j1j2 1 ,....,j1j2
% 1R (m 12n 1 2)Tm Tn
R — 里德堡常数;T(m) —光谱项。
光谱线系 m = 1,n = 2、3、4…,赖曼系(紫外) m = 2,n = 3、4、5…,巴尔末系(可见光) m = 3,n = 4、5、6…,帕邢系(红外) m = 4,n = 5、6、7…,布喇开系(远红外)
原子物理学期末总复习

能级跃迁选择定则:
即 li 奇数 l’ i 偶数
对L S耦合:S 0; L 0,1; J 0,1( J 0 J ' 0除外) J 0,1( J 0 J ' 0除外) 对j j耦合:j 0,1;
跃迁还需满足初末态宇 称相反,
11. 碱金属原子能级的双重结构是由于下面的原因产生 : [ D] (A)相对论效应; ( B) 原子实极化; (C) 价电子的轨道贯穿; (D) 价电子自旋与轨道角动量相 互作用。
12.在(1)α粒子散射实验,(2)弗兰克-赫兹实验, (3)史特恩-盖拉实验,(4)反常塞曼效应中, 证实电子存在自旋的有:[ B ] (A)(1),(2); (B)(3),(4); (C)(2),(4); (D)(1),(3).
多电子原子
电子组态: n1l1n2l2原子态(n1l1n2l2)2s+1Lj 电子组态的耦合方式:L-S耦合, j-j耦合 核外电子排布规则:泡利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 泡利不相容原理:在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或者两个 以上的电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四个量子数(n,l,ml,ms)。 换言之,原子中的每一个状态只能容纳一个电子.
5. 一次电离的氦离子( He+ )处于 n=2 的激发态,根据波 尔理论,能量E为 [ C ] (A)-3.4eV ( B) -6.8eV ( C) -13.6eV (D) -27.2eV
6.夫兰克—赫兹实验证明了[ B ] (A)原子内部能量连续变化 (B)原子内存在能级 (C)原子有确定的大小 (D)原子有核心
16.处于L=3, S=2原子态的原子,其总角动量量子数J的可能 取值为:[ B ] (A) 3, 2,1; (B) 5, 4, 3, 2, 1; (C) 6, 5, 4, 3; (D) 5/2, 4/2, 3/2, 2/2, 1/2。
原子物理学复习资料

原子物理学总复习指导名词解释:光谱,氢原子线系,类氢离子,电离电势,激发电势,原子空间取向量子化,原子实极化,轨道贯穿,有效电荷数,电子自旋,磁矩,旋磁比,拉莫尔进动,拉莫尔频率,朗德g因子,电子态,原子态,塞曼效应,电子组态,LS耦合,jj耦合,泡利原理,同科电子,元素周期表,壳层,原子基态,洪特定则,朗德间隔定则数据记忆:电子电量,质量,普朗克常量,玻尔半径,氢原子基态能量,里德堡常量,hc,ħc,玻尔磁子,精细结构常数,拉莫尔进动频率著名实验的内容、现象及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光电效应实验,夫兰克—赫兹实验,施特恩—盖拉赫实验,碱金属光谱的精细结构,塞曼效应,反常塞曼效应,理论解释:(汤姆逊原子模型的不合理性),卢瑟福核式模型的建立、意义及不足,玻尔氢原子光谱理论的建立、意义及不足,元素周期表计算公式:氢原子光谱线系,玻尔理论能级公式、波数公式,角动量表达式及量子数取值(l,s,j),LS耦合原子态,jj耦合原子态,朗德间隔定则,g因子,塞曼效应,原子基态谱线跃迁图:精细结构,塞曼效应;电子态及组态、原子态表示,选择定则,1.同位素:一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地位,有相同原子序数,这些元素别称为同位素。
2.类氢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的离子,这类离子与氢原子类似,叫类氢离子。
3.电离电势:把电子在电场中加速,如使它与原子碰撞刚足以使原子电离,则加速时跨过的电势差称为电离电势。
4.激发电势:将初速很小的自由电子通过电场加速后与处于基态的某种原子进行碰撞,当电场电压升到一定值时,发生非弹性碰撞,加速电子的动能转变成原子内部的运动能量,使原子从基态激发到第一激发态,电场这一定值的电压称为该种原子的第一激发电势5.原子空间取向量子化:在磁场或电场中原子的电子轨道只能取一定的几个方向,不能任意取向,一般的说,在磁场或电场中,原子的角动量的取向也是量子化的。
6.原子实极化:当价电子在它外边运动时,好像是处在一个单位正电荷的库伦场中,当由于价电子的电场的作用,原子实中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的中心会发生微小的相对位移,于是负电的中心不再在原子核上,形成一个电偶极子,这就是原子实的极化。
原子物理期末复习总结

自己写的如有错误请大家原谅哈第一二章1 两朵乌云:以太漂移、紫外灾难;2 黑体:在任何温度下,能完全吸收落在它上面的一切辐射的理想吸收体叫做黑体;3 光电效应:由于光的照射,使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4 康普顿散射5 汤姆逊模型6 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7 卢瑟福模型的三个困难: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同一性和再生性;8 波数:单位长度内所包含的完整波形数目。
;9 氢原子光谱包括的线系10 氢原子光谱项、能级和半径公式11 广义巴耳末公式12 电离能:把电子从基态移到无穷远所需能量;13 玻尔氢原子理论的三个假设:定态假设、能级跃迁假设、角动量量子化假设;14 对应原理:在微观范围内的现象与宏观范围的现象可以各自遵从本范围的规律,但当把微观范围内的规律拓展到宏观范围内的经典规律时,则它们得到的数值结果应当一致;15 类氢离子:指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的离子;16 碱金属原子的四个谱线系:①主线系②第二辅线系③第一辅线系④柏格曼系;17 原子实:原子核和核外满壳层得电子组成一个稳固结构;18 原子实极化:原子实是一个球形对称的结构,价电子接近原子实时,原子实的正电荷吸引负电荷,致使原子实的正负电荷中心发生微小的相对位移而不再重合,形成一个电偶极子,这就是原子实的极化;19 轨道贯穿:偏心率较大的轨道上运动的价电子,其部分轨道可能穿入原子实称为轨道贯穿;20 玻尔理论的两类实验验证包括?21 夫兰克-赫兹实验证明了什么?答:夫兰克-赫兹实验证明了原子内部能级的存在;22 索莫菲对玻尔氢原子理论做了哪两方面的推广?答:①波尔的圆形轨道推广到椭圆轨道、②引入了相对论的修正。
23 玻尔理论的局限性?第三章1 波粒二象性:指任何实物粒子同时具有波动和粒子二重性,是粒子和波动两重性矛盾的统一。
2 爱因斯坦关系:3 德布罗意关系:与粒子相联系的物质波的波长λ=h/p4 德布罗意波实验验证:戴维孙-革末实验和汤姆孙实验5 波函数:描述微观粒子状态的函数6 态的叠加原理:若、为描述粒子的两个不同状态的波函数,则它们的线性叠加态表示粒子既可能处于态又可能处于态,处于这两个态的概率分别等于、7 光波动性的实验:干涉、衍射、偏振8 光粒子性的实验:黑体辐射,康普顿效应,光电效应9 波函数三个标准条件:有界性、连续性、单值性10 自由粒子的薛定谔方程的形式:11 粒子数守恒定律的物理意义:在一个定域的闭区域中找到粒子的总概率在单位时间内的增量等于从该封闭表面流入该区域内的粒子概率。
原子物理学复习资料讲解

原子物理学总复习指导名词解释:光谱,氢原子线系,类氢离子,电离电势,激发电势,原子空间取向量子化,原子实极化,轨道贯穿,有效电荷数,电子自旋,磁矩,旋磁比,拉莫尔进动,拉莫尔频率,朗德g因子,电子态,原子态,塞曼效应,电子组态,LS耦合,jj 耦合,泡利原理,同科电子,元素周期表,壳层,原子基态,洪特定则,朗德间隔定则数据记忆:电子电量,质量,普朗克常量,玻尔半径,氢原子基态能量,里德堡常量,hc,?c,玻尔磁子,拉莫尔进动频率著名实验的内容、现象及解释:a粒子散射实验,夫兰克一赫兹实验,施特恩一盖拉赫实验,碱金属光谱的精细结构,塞曼效应,反常塞曼效应,康普顿效应理论解释:(汤姆逊原子模型的不合理性),卢瑟福核式模型的建立、意义及不足,玻尔氢原子光谱理论的建立、意义及不足,元素周期表计算公式:氢原子光谱线系,玻尔理论能级公式、波数公式,角动量表达式及量子数取值(I,S, j ),LS耦合原子态,朗德间隔定则,g因子,塞曼效应,原子基态谱线跃迁图:氢原子谱线跃迁、类氢原子谱线跃迁,碱金属原子能级跃,精细结构,塞曼效应;电子态及组态、原子态表示,选择定则,1. 同位素:一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地位,有相同原子序数,这些元素别称为同位素。
2. 类氢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的离子,这类离子与氢原子类似,叫类氢离子3. 电离电势:把电子在电场中加速,如使它与原子碰撞刚足以使原子电离,则加速时跨过的电势差称为电离电势。
4. 激发电势:将初速很小的自由电子通过电场加速后与处于基态的某种原子进行碰撞,当电场电压升到一定值时,发生非弹性碰撞,加速电子的动能转变成原子内部的运动能量,使原子从基态激发到第一激发态,电场这一定值的电压称为该种原子的第一激发电5. 原子空间取向量子化:在磁场或电场中原子的电子轨道只能取一定的几个方向,不能任意取向,一般的说,在磁场或电场中,原子的角动量的取向也是量子化的。
6. 原子实极化:当价电子在它外边运动时,好像是处在一个单位正电荷的库伦场中,当 由于价电子的电场的作用,原子实中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的中心会发生微小 的相对位移,于是负电的中心不再在原子核上,形成一个电偶极子,这就是原子实的极 化。
原子物理复习

& hc = 12.4 keV ⋅ A hc = 197 MeV ⋅ fm
e2 = 1.44 MeV ⋅ fm 4πε 0 1 e2 1 α= = 4πε 0 hc 137
三、量子力学导论
1. 波粒两相性
E = hν
1) 爱因斯坦 光子
p=
h
λ
r r 或 p = hk
2) 德布罗意波
六、X射线
1. X-ray的衍射 2. X-ray产生的机制
轫致辐射(连续谱): λmin
2d sin θ = nλ
n = 1,2,...
12.4 & = A U (kV )
特征辐射(标识谱):内壳层电子跃迁 K, L, M, …
ν Kα
1 1 2 16 ( ) ( ) = Rc Z − 1 2 − 2 ≈ 0.246 × 10 Z − 1 Hz 1 2
L2 = l2 (l2 + 1)h
L = l (l + 1)h
l = l1 + l 2 , l1 + l 2 − 1,..., l1 − l 2
3) L-S耦合和j-j耦合 r r r s1 + s 2 = S r r r r r r S+L=J l1 + l2 = L 4) 选择定则
L-S耦 合: j-j 耦合:
dN = ntdσ N
3) 核大小
rmin
a θ = (1 + csc ) 2 2
二、原子的量子态(玻尔模型)
1. 光电效应
1 2 mvmax = hν − φ 2
2. 里德伯公式
1 1 1 ~ ] = T (n ) − T (n′) ν A = = RA [ − 2 2 λ A n n′ Z Z
原子物理学总复习

第七章、原子的壳层结构
一、基本要求
1、理解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反映出原子 内部结构的规律性)。
2、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守的规律。 3、掌握原子核外电子的壳层结构。
1、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遵守两条规律: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最 低能量原理。 四个量子数:n;l;ml;ms。不能有两个电子具有完全相 同的四个量子数,即原子中的电子是分布在不同状态的。
E1 hc
(
1 m2
1 n2
)
氢原子能级能量与对应光谱项关系式:
hcR En hcT(n) n2
两个实验:
1、夫兰克—赫兹实验 物理意义:为原子的量子化能级的存在给出了直接的
实验验证。
2、史特恩—盖拉赫实验 史特恩—盖拉赫实验证实了 (1)角动量空间取向量子化; (2)电子自旋假设。
重点: 1、碱金属原子光谱的规律和能级 2、碱金属原子光谱精细结构的规律 3、电子自旋与轨道的相互作用规律
一、基本内容
碱金属原子光谱项
T
R (n x )2
R n2
碱金属原子定态的能级
Enl
hcT (nl)
(n
hcR x
)2
hcR n2
13
.6
1 n2
ev
2、碱金属原子光谱规律的解释
⑴ 氢原子中电子的轨道半径:
rn
0h2 me2
n2
n2a1
a1 0.529 1010 m
n = 1、2、3…
⑵ 氢原子的能级公式:
E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某原子的两个等效d电子组成原子态1G4、1D2、1S0、 3F 和3P2, 1, 0,则该原子基态为:[ C ] 4, 3, 2 (A) 1S0; (C) 3F2; (B) 1G4; (D) 3F4 。
23.原子发射伦琴射线标识谱的条件是:[ C ] A.原子外层电子被激发 B.原子外层电子被电离 C.原子内层电子被移走 D.原子中电子的自旋—轨道作用很强 24.用电压V加速的高速电子与金属靶碰撞而产生X 射线,若电子的电量为 - e,光速为c,普朗克常量 为h,则所产生的X射线的短波限为:[C ] ( A) hc2/eV; (B) eV/2hc; (C) hc/eV; (D) 2hc/eV。
2
电子的自旋
e B 0.5788 10 4 eV / T 0.9274 10 23 J / T为玻尔磁子 2 me
Z4 U 3 7.25 10 4 eV , n l (l 1) Z4 3 5.84cm 1 n l (l 1)
。
答案:原子具有磁矩、电子具有自旋、原子角动量空 间取向量子化
9. 造 成 碱 金 属 原 子 能 级 和 氢 原 子 能 级 不 同 的 原 因 是 。 答案:原子实的极化、价电子贯穿原子实
二.填空题: 1. 1911年卢瑟福根据 粒子在原子内的 散射 现象,而提出了原子的 结构模型。原子核的线度 在 数量级;原子的线度在 数量级。 答案:;大角度;核式; 10-15 m; 10-10 m
2.电子电荷的精确测定首先是由________________完成的。 特别重要的是他还发现了_______ 是量子化的。 答案: 密立根, 电荷
2
c
3.康普顿效应---光通过物质后散射光波长变长而且波长的 变化仅与散射角有关,与具体散射物质无关. h (1 cos ) 0.02431 cos ) A ( me c
光通过物体散射后能量的损失等于自由电子获得的动能
习题汇编:
一,选择题
1. 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 B (A) 能级的存在; (B) 原子核的存在; (C) 核自旋的存在; (D)电子的存在。 ]
对于氢原子或类氢离子
{
Ze v me 2 r 40r
2
2
2 2 2 n 4 0 n r r n 1 2 Z m Z e e
L m e vr n
1 2 1 Z2 Z En mevn me ( c ) Rhc 2 2 2 n n
M RA R M me
[ B ]
20.由状态2p3p 3P到2s2p 3P的辐射跃迁:[ C ] (A) 可产生9条谱线; ( B) 可产生7条谱线; (C) 可产生6条谱线; ( D) 不能发生。
21.某中性原子的电子组态是1s22s22p63p1,此原子是: A [ ] (A) 处于激发态的碱金属原子; (B) 处于基态的碱金属原子; (C) 处于基态的碱土金属原子 ; (D)处于激发态的碱土金属原子.
25.X射线的连续谱有一定的短波极限,这个极限 [ A ] (A)只取决定于加在射线管上的电压, 与靶材料无关. (B)取决于加在射线管上的电压,并和靶材料有关; (C)只取决于靶材料,与加在射线管上的电压无关; (D)取决于靶材料原子的电离能.
26.利用莫塞莱定律,试求波长0.1935nm的K线是属于哪 种元素所产生的?[ B ] (A) Al(Z=13); (B) Fe(Z=26); (C) Ni(Z=28); D. Zn(Z=30)。
11.碱金属原子能级的双重结构是由于下面的原因产生 : [ D] (A)相对论效应; ( B) 原子实极化; (C) 价电子的轨道贯穿; (D) 价电子自旋与轨道角动量相 互作用。
12.在(1)α粒子散射实验,(2)弗兰克-赫兹实验, (3)史特恩-盖拉实验,(4)反常塞曼效应中, 证实电子存在自旋的有:[ B ] (A)(1),(2); (B)(3),(4); (C)(2),(4); (D)(1),(3).
h ' h (m2 g 2 m1 g1 ) B B h (0, B B)(正常塞曼效应, g 2 g1 1, 不存在自旋)
多电子原子
电子组态: n1l1n2l2原子态(n1l1n2l2)2s+1Lj 电子组态的耦合方式:L-S耦合, j-j耦合 核外电子排布规则:泡利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 泡利不相容原理:在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或者两个 以上的电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四个量子数(n,l,ml,ms)。 换言之,原子中的每一个状态只能容纳一个电子.
3.在同一粒子源和散射靶的条件下观察到粒子被散 射在90°和60°角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的粒子数之 比为: [ C ] (A)4:1 ( B)1:2 (C) 1:4 (D) 1:8
4.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提出是根据粒子散射实验中粒 子的[ C ] (A)绝大多数粒子散射角接近180 (B) 粒子只偏2~3 (C)以小角散射为主也存在大角散射 (D)以大角散射为主也存在小角散射
18.氩(Z=18)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及原子态是: [ A ] A.1s22s22p63s23p6 1S0 B.1s22s22p62p63d8 3P0 C.1s22s22p63p8 1S0 D. 1s22s22p63p43d2 2D1/2
19.满壳层或满次壳层电子组态相应的原子态是: (A) 3S0 ; (B) 1S0 ; (C) 3P0 ; (D) 1P1
原子物理学期末总复习
一、原子物理学基础知识
2 Ze Z a 库仑散射公式: b ctg a 12 为库仑 , 其中 2 2 4E 0k
d 卢瑟福公式: d
原子核半径近似公式:
其中
a
2 4
16 sin 2
2
Z1Z2e r a min 4 0E c
m m 1 2 1 m2 E 1 2 v 2 E v c c c k 2 21 m m 2 Z 2 R( 1 - 1 ) 提示:利用里德伯公式: k2 n2
6.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是由于 作用引起的。 答案:电子自旋-轨道运动
相互
7.碱金属原子的价电子处于n=3,l=1,其精细结构的状态 符号应为 , 。
2 3P2, 2P2 答案: 1 3 3 / /
8.塞曼效应的实验结果说明
c
0, 0分别为金属的红限频率 为截止电压 和波长, U
~ 1 2 (11) 里德伯公式: ZR 2 n n 这里n=1对应莱曼线系; '2
Z----原子序数,R---里德堡常数
n=2对应巴尔莫线系, n=3对应帕邢线系…
波尔为解释氢原子光谱提出三个基本假设: (1)定态假设,(2)频率条件,(3)轨道角动量量子化. 并在此基础了推出轨道半径,能量量子化等一系列结论
7.原始的斯特恩-盖拉赫实验是想证明轨道角动量空间取向 量子化, 后来结果证明的是: [ C ] (A) 轨道角动量空间取向量子化; (B) 自旋角动量空间取向量子化; (C) 轨道和自旋角动量空间取向量子化; (D) 角动量空间取向量子化不成立。 8某原子处于4D1/2态,若将其放于弱磁场中,则能级分裂为: [ C ] (A) 2个; (B) 9个; (C)不分裂; (D)4个
能级跃迁选择定则:
即 li 奇数 l’ 偶数 i
对L S耦合:S 0; L 0,1; J 0,1( J 0 J ' 0除外) J 0,1( J 0 J ' 0除外) 对j j耦合:j 0,1;
跃迁还需满足初末态宇 称相反,
5.一次电离的氦离子(He+ )处于n=2的激发态,根据波 尔理论,能量E为 [ C ] (A)-3.4eV ( B) -6.8eV ( C) -13.6eV (D) -27.2eV
6.夫兰克—赫兹实验证明了[ B ] (A)原子内部能量连续变化 (B)原子内存在能级 (C)原子有确定的大小 (D)原子有核心
2.一强度为I的粒子束垂直射向一金箔,并为该金箔所 散射。若=90° 对应的瞄准距离为b,则这种能量的粒 子与金核可能达到的最短距离为: [B ] (A) b; (B) 2b; (C) 4b; (D) 0.5b。 提示:利用库仑散射公式和原子核半径近似公式 a b ctg , rmin a 2 2
氢原子理论部分:
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发展了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假说,引入了光 量子的概念,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1 2 h h mvminW , e 脱出 2 1 c 2 其中mvmin eU ,W h 0 h e 脱出 2 0 这里 分别为入射光的频率和 , 波长,
13.正常塞曼效应中,沿磁场方向观察时将看到几条谱线: [ ]C (A)0; (B)1; (C)2; ( D)3
14.硫原子射线束,通过非均匀磁场时,在屏上得到的黑 条数:[D ] (A) 2 ; (B) 3 ; (C) 4 ; (D) 5
15.f电子的总角动量量子数j可能取值为:[ C ] (A) 1/2,3/2; (B) 3/2,5/2; (C) 5/2,7/2; (D) 7/2,9/2.
能级次序:1s<2s<2p<3s<3p<4s<3d<4p<5s<4d<5p <6s<4f<5d<6p<7s<5f<…
1.X射线的产生机制: 连续谱----轫致辐射 标识谱----电子内壳层的跃迁, 空穴的存在时产生标识谱的先决条件 2.莫塞莱公式:
K
1 1 Rc ( Z 1) ( 2 2 ) 0.246 1016 ( Z 1) 2 ( Hz ) 1 2
3.铯的逸出功为1.9eV,则铯的光电效应红限频率 为 ,阈值波长为 ;如果要得到能量为 1.5eV的光电子,必须使用波长为 的光照射。 提示:利用爱因斯坦光电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