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分析2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性

原因。而要提高金融系统的效率, 仅靠现有金融企业改善内部管 经济, 1,4 2 00) 0 ( .
量
. 昌
理 机制是 远远不够的, 关键是强 融业内 竞争。 化金 部的 为此, 必须
逐渐地消除国有银行对金融业 的垄断, 建立多元化 的金融体系。
【赵立 陈霞基于因 4 航, . 】 子分析的我国 金融风险 研究U中国 呈 J .
别 有偿 债 能 力 的难 度 较 大 , 且故 意逃 避 债 务 的 可 能性 也较 大 。 并
三 、 策 建 议 对 ( ) 化金 融制 度 环 境 一 优
通 过 内部 风 险 评 级 , 客 户 信 用 风 险 进 行 多 层 次 、 角 度 、 对 多
连续 性 的监 测 、 位 和 预 警 分 析 。 另 外 , 置 一 系 列 有 效 的 指 标 定 设 体 系 , 过 日常 核 算 , 映 出可 能 发 生 的 问 题 , 通 反 以便 银 行 决 策 部 门
。 财政金融 ・
Emi z 2 -a z 6 l . d
豳
浅析我 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性
口 康 海 莹 首 都经 贸大 学 工 商 管 理 学 院企 业 管 理 专 业 摘 要 : 金 对 于企 业 运 作 的 重 要 性 是 不 言 而 喻 的 , 旦 资金 不 足 , 业 就 像 置 身 于稀 薄 的 空 气 中 , 法喘 息 , 以 资金 是 企 业 资 一 企 无 所 长 久发 展 的持 续 动 力 。融 资 的 方 式 多种 多样 , 非 上 市公 司 相 比 , 市公 司 的融 资 方 法 更加 灵 活 , 文将 详 细 介 绍 各种 融 资方 式 的优 与 上 该 缺 点 , 点 研 究 上 市公 司在 选 择 融 资 方 式 时 的偏 好 性 及 其 原 因 。 重
为什么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融资偏好

为什么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融资偏好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深度解析中国上市公司融资时普遍首选股权融资,而较少采用债务融资,表现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例如,中国上市公司热衷于首次公开发行、过度使用配股额度与价格等。
股权融资偏好虽然是企业融资行为的一种,但却是一种极端的融资行为,而且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已经对其健康成长乃至证券市场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股权融资偏好,这似乎表明股票融资比债券融资更有利。
但是从传统的融资结构理论来讲并非如此,企业发行债券的综合成本应该更低,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上市公司如此偏好股权融资呢?这构成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之迷”。
制度因素:作为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主要背景的渐进式经济转轨,其实质是一场复杂的制度变迁,而证券市场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本身就是这场制度变迁中的一部分。
因此,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中国目前的证券市场尚属于一种筹资制度而非投资制度安排,中国证券市场上的一些反常行为则可以解释为制度安排存在缺陷,制度建设尚不完善所致。
上市公司理所当然利用一切制度许可的方法来合理合法地筹集资金,而置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于不顾。
进一步从制度性因素的角度去分析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原因,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股权融资软约束。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相当低,即使这个很低的成本也没有硬约束。
因为上市公司具有充裕的权益资金,在现有资本市场弱有效与投资理性不足的情况下,股权融资成本是一种软约束而带来的软成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零成本。
这些与政府关于股利的政策与规定的缺陷,以及会计制度的不严格有关。
相比之下,债务融资成本是一种硬约束,而且债务融资中的长期负债成本比流动负债成本又高得多。
第二,股票发行制度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近年来,中国股票市场发行体制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从原来的“额度控制,行政选择”的审批制过渡到现在的核准制,股票市场的发行体制已逐步实现了市场化。
我国上市公司的过度股权融资偏好行为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的过度股权融资偏好行为研究摘要:我国上市公司制定的融资决策和实践往往出现过度的股权融资偏好,进行股权融资是其首选方式,很少采取内源融资和债务融资的方式,这与啄食顺序理论产生了严重的背离。
基于此,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过度股权融资偏好行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分析了上市公司的过度股权融资的危害和动因,并结合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对上市公司的过度股权融资偏好进行了合理的解释,提出防止上市公司的过度股权融资的路径选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上市公司;过渡股权融资;行为金融学;偏好一、引言与问题的提出融资决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国内外对公司决策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
其中,美国经济学家梅耶(Mayer)提出了著名的关于企业融资顺序的啄食顺序理论(The Pecking Order Theory),它是对MM定理①的根本性突破。
该理论认为当公司要为自己的新项目进行融资时,会出于融资成本的考虑选择企业融资来源的顺序,将优先考虑使用内部的盈余即留存收益,其次是采用债券融资,最后才考虑外部股权融资。
也就是说,内部融资优于外部债权融资,外部债权融资优于外部股权融资,按照一定的行为模式进行融资就会使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最优资本结构。
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和实践结果显示其融资决策与该理论相符合,但我国的情况却不同。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证券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就整个市场而言,从各个上市公司的融资情形来看,其制定的融资决策和实践往往出现过度的股权融资偏好,进行股权融资是其首选方式,甚至成为有些上市公司的唯一方式,很少采取内源融资和债务融资的方式,这与啄食顺序理论产生了严重的背离。
此问题会严重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以及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在当前宏观经济整体发展低迷的背景下,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的证券市场处于持续低迷的状态的情况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过度股权融资偏好行为问题进行研究,对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和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试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及对策

我国大 多数上 市公司 没有明确 的股利分配政 策 , 相关 法规 也没 有对 此作 出要求 , 股利在支 付上具有 较大 的随 意性 , 多公 司 多年分 一次 股 很 利 , 的甚至不分股 利 。在这 种情 况下 , 权融 资的 成本 大大 低于 债 券 有 股 融资利率 , 也低于银 行贷款利 率。此外 , 着我 国新 股发行政 策的 改革 , 随
文 章 编 号 :0 9 88 (00 0 — 0 3 0 10 — 23 2 1 ) 1 0 2 — l
理配置 , 大大降 低了 资本市 场上资金的使用效 率 , 易引起证券市场 的动 容
荡。 2 3 助 涨 了 弄 虚 作 假 现 象 .
上市公司对发行股票的热衷, 使一些公司为了达到 发行股票的目的不择 手段 , 编造 务报表 , 虚拟经营业绩 。融资后盈利水平每况愈下 , 使得投资 者无法获得预期报酬, 严重挫伤投资者积 眭, 损害投资者利益。
21 0 0年 1月
大 众 商 务
Po ulr Busn s p a ie s
No. 2 0 1, 01
( 总第 19期 ) 0
( u lt e , O 19 C mua vl N . 0 ) i y
试析 我 国上 市公 司股 权 融 资偏 好 成 因及对 策
于 臻
(西南财经 大学保 险学 院 , 四川 成都 6 13 1 1 0)
这与西方 资本结构理 论背道而驰 。本文 首先分析 了我国上市公 司股权 融资偏 好 的成 【 摘 要 】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存在着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
最 因 , 后 指 出 了这 种 融 资 方 式 给 公 司 、 资 者 及 社 会 带 来 的 危 害 后 针 对 这 种 现 象 提 出 了 相 应 的 解 决 办 法 。 然 投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

【1】 冯之浚等 关于推行低碳经济促进科学 发展的若干思考[N] 光明日报 2009- 04- 21
【2】 付允等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 中 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08 (3) 14- 18
【3】 焦方义 以低碳经济模式推进中国新型 工业化进程[J] 学习与探索 2010(2):134- 136
理论与实践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
邹军
摘 要: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是实现其快速扩张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明显偏向于股权融资,这与传统的融 资顺序偏好理论相悖。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有:一是股权融资成本低、风险小;二是我国上市公司资本 结构和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的缺陷, “国有股”一股独大,产权主体缺位,实际上由代理人控制公司;三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 发展不平衡,股票市场占相当大的比重,债券市场规模较小。
的就业机会,创造了大量的外汇,促进了 我国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提升了我国 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带来了外国 先进管理经验,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管 理人才等。
一、加工贸易的内涵 加工贸易是我国在参与国际经济分 工及国际贸易实务中约定俗成的一个概 念,是指经国家授权机关批准的具有进
出口权经营权的企业 (包括外商投资企 业),利用国外原料、材料、辅料、元器件、 配套件和包装物料经加工成品或半成品 后复出口的一种贸易方式,包括进料加 工、来料加工和来件装配。
(一)来料加工 来料加工属于受托性质的加工贸易 业务,是指进口料件由外商提供,即不需 付汇进口,也不需用加工费偿还,制成品
!!!!!!!!!!!!!!!!!!!!!!!!!!!!!!!!!!!!!!!!!!!!
本实际上却低于债券融资成本[2]。主要原 因有: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原因探析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原因探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我国上市公司与西方成熟市场上市公司相比较,存在着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但这并不是因为股权融资是一种低成本的融资方式,相反,发行市场的高折价发行使上市公司承担了很高的机会成本。
低效的公司治理才是形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股权融资偏好;折价发行;公司治理在我国,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和企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如何安排合理的融资结构,以改善公司的经营绩效,提高公司的价值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状况看,股权融资偏好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黄少安、张岗(2001)指出,股权融资偏好不仅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损害了投资者利益,而且对公司治理和整个宏观经济都有不利影响,因此,分析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回顾MM理论是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开端,该理论模型在无摩擦的完美市场假设前提下,得出了企业价值和资本结构无关的结论。
Ross首次系统地将不对称信息理论引入企业融资结构理论分析中,在Ross的基础上,Mayes Majluf(1984)进一步考察了不对称信息对融资成本的影响,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柠檬市场”效应将使企业的股票容易被低估,若企业为新的投资项目进行股权融资,股价的低估将使财富由旧股东向新股东转移,旧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
Mayes(1984)进而提出了“融资优序理论”,即公司在进行融资时,将遵循先内部融资,再债务融资,最后股权融资的选择顺序。
这一“融资优序理论”在美国1965~1982年企业融资结构中得到证实。
引入控制理论之后的企业融资结构理论则认为,举债带来的控制权损失最小,从一个对企业控制权有偏好的经理的角度看,企业融资结构的顺序是:内部集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银行贷款;但从有利于企业治理结构的建立和约束机制的完善来说,其融资结构的顺序则是相反。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范文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融资已成为推动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资本市场监管和企业融资决策提供参考。
二、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现状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主要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
股权融资主要通过发行股票、增发股份等方式实现,而债权融资则主要依靠发行企业债券、银行贷款等手段。
从历史数据来看,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时普遍偏好股权融资。
这主要是因为股权融资相对于债权融资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更低的成本。
三、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分析(一)股权融资偏好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融资偏好。
这主要是因为股权融资能够为企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此外,股权融资还能提高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知名度,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二)债权融资偏好尽管如此,一些企业仍存在债权融资偏好。
这主要是因为债权融资的利息支出可以在税前扣除,具有税收屏蔽效应。
此外,债权融资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灵活的还款计划和更长期的资金支持。
四、影响因素分析(一)政策因素政策因素是影响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重要因素。
政府对资本市场的政策调控、税收优惠政策等都会对企业的融资决策产生影响。
例如,政府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和资金支持,这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融资偏好。
(二)市场环境因素市场环境因素也是影响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重要因素。
包括宏观经济形势、资本市场状况、行业竞争状况等都会对企业的融资决策产生影响。
例如,在宏观经济形势良好的情况下,企业更倾向于进行股权融资以扩大生产规模;而在经济形势不佳的情况下,企业则可能更倾向于保守的债权融资以降低财务风险。
(三)企业自身因素企业自身因素也是影响其融资偏好的关键因素。
包括企业的规模、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信誉状况等都会对企业的融资决策产生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研究

二 、我 国上市 公 司 股权 融 资 偏好 成 因
极 看法 , 导致 企业 融资 不被 看好 , 管理 者们 才会更 多 的倾 向风 我 国上 市公 司在 融资 过程 中明显偏 好股 权融 资 , 这 与 国 险大家共 同承担股 权融 资的方 式 , 但 在我 国资本市 场 目前 还无 际融资结 构发展趋 势不相适 宜。可 以概括 为 以下原 因 : 法 通 过企 业 融 资方 式做 出企 业价 值 的判 别 。另外 , 还 要 考虑 1 . 我 国上市公 司融资偏好 的外因 。 的 问题 是 : 一 是 资本市 场对 上市 公司 的考 核制 度不够 合 理 , 使 ( 1 ) 资本 市场 不 完善 。 由于相 关 法律 的 不健 全和 信息 体 制
一
、
我 国上 市 公 司 融资 的 现状
融资 结构 是 指企 业通 过 不 同渠道 筹 集资 金 的搭配 比例 关 系, 它不 仅体 现 了企业 资产 的产 权归 属和 债务 保证程 度 , 还 反 映 了公 司融资 风 险程度 。我 国上 市 公司融 资过 程 中偏好股 权 融资 , 融资结 构不合理 , 严重 阻碍 了资本 市场的发展 。
司的市 场资 源配置和 自身 发展 产生重 大影响 , 因此加 强我 国上市 公 司融 资结构优化 及其 重要 。本文通过 我 国上 市 公 司融 资现 状 、 成 因和 影 响 进 行 分析 并 试提 出一 些优 化 建 议 。 关键 词 : 股权 融资 ; 上 市公 司; 融 资 偏 好
风险。固
参 考 文 献 【 1 】 赖 小民. 缓 解 当前 中小 企业 融 资难 的政 策思 考【 J 】 . 中 国金 融, 2 0 0 9 ( 2 ) 【 2 t金 影,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J 】 _ 财会研 究, 2 0 o  ̄ 0) [ 5 】 周 天勇. 发展 经 济 学教 程 [ M 】 . 北京 : 中 国财 政 经 济 出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分析摘要: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现状的观察和研究,我得出我国的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现象和西方传统的融资顺序理论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与西方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这篇文章旨在指出我国的现实状况和融资理论之间的差别,探究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以及将会产生的一些影响,并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融资偏好Analysis of the Equity Financing Preference ofC hina’s Listed CompanyAbstract:By observing and studying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I find that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have strong preferences for equity financing,which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financing order theory,it also exist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west the financing preference of listed company and China’s.This article aims to point 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 n the reality of our country and the financing theory,explore the reason why this situation formed and the impact it will bring,and give suggestions.Key Words: Listed Company Equity Financing Financing Preference资金是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第一推动力,企业能否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及时足额筹集到生产所需要的资金,对经营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上市公司选择各种资金来源的偏好和顺序,决定了公司的资本结构,进而影响到公司的价值。
如何通过融资行为使负债和股东权益保持合理比例,形成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不但是长期以来金融理论研究的焦点,而且也是企业追求的目标。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时普遍首选股权融资,而较少采用债务融资,表现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例如,我国上市公司热衷于首次公开发行、过度使用配股额度与价格等。
股权融资偏好虽然是企业融资行为的一种,但却是一种极端的融资行为,而且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已经对其健康成长乃至证券市场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股权融资偏好,这似乎表明股票融资比债券融资更有利。
但是从传统的融资结构理论来讲并非如此,企业发行债券的综合成本应该更低,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如此偏好股权融资呢?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成因(一)在我国股权融资的成本偏低资金成本是资本预算项目的必要的报酬率,是投资者愿意为当前投资提供资金所期望得到的最低的报酬率,也是投资者承担投资风险所得到的报酬。
按照这种观点,银行贷款的资金成本最低,企业债券次之,股权融资成本最高。
这是因为股权投资者承担的风险最大。
但是,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健全的情况下,股权融资的成本偏低。
主要原因有:1.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少。
我国上市公司较低的分红派息率降低了股权融资成本,上市公司不分配股利的现象很普遍,即使分配也是现金股利分配少,以送股和配股居多。
2.股票发行价格偏高。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股票发行市盈率非常高,一般在25 倍以上。
上市公司能够以远远高于股票价值的价格发行股票,进而降低了融资成本。
3.我国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不高。
一般来讲,企业的成长性越强,分配的股利也越多,股权融资成本也随之提高;反之,则股权融资成本越低。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低于发达国家.企业为了回避融资风险,当然愿意选择融资成本较低的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风险小是造成公司融资偏好的另一原因。
债权融资面临着固定的还本付息压力,当企业经营不善时容易引发财务危机和破产风险;而股权融资使得企业拥有一笔永不到期的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在企业经营困难时可不必发放股利。
(二) 股权结构不合理上市公司融资不仅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还受公司股权结构的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股权结构相当复杂。
上市公司的股份除了公开发行与交易的社会公众股外,还有内资股与外资股,流通股及非流通股,国家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及转配股,A股、B股、H 股及N 股等区分,且呈现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等状况。
在总股本中还有近三分之二的股票不能上市流通,股权过分集中。
本文用上市公司前三大股东持股比率来衡量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情况。
根据蒋琰、桑莹(2003)的研究结果表明:19 9 5-2003年,配股公司前三大股东的持股比率普遍高于上市公司的整体水平,并且大部分配股公司的前三大股东持股比率要高于40% ,有的年份的最高值甚至达到9 0% 以上,这表明实施配股的公司的股权集中度相对较高,大股东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19 9 8 - 2003年间实施增发新股的上市公司的前三大股东持股比率的平均值普遍要高于上市公司的总体水平,显示出其股权的高度集中,大股东有绝对的控制权,增发流通股对公司的总体控制权影响不大。
总之,配股和增发行为与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也就是股权结构有一定的关联性,公司的融资决策显然基本上由大股东操纵。
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影响到其融资行为。
因为国有股、法人股、社会流通股与外资股各自有着不同的目标函数,所以融资方式偏好也不尽相同,进而影响着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
国有股股东占控股地位的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会根据其自身的目标函数来进行。
当与其他股东目标函数冲突时,其控股地位使它们常常会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
由于国有股和法人股非流通性,其利益所在不是股票市场价格的上升,而是账面价值,即每股净资产,而社会流通股股东只能通过股票市场价格的上涨或股利来获利。
非流通股的转让以净资产为基础确定,作为第一大股东的政府机构,其目标多重化,行为方式没有市场化,非流通股股东的财富最大化是以净资产的大小来衡量的,而发行股票融资的高溢价必然导致净资产的成倍增加,导致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
而债务融资则有定期还本付息的“硬约束”,这将会对它们的经营带来较大的压力。
因此,国有控股公司对债务融资呈现出较为厌恶的态度,再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国有控股处于绝对地位,因此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的偏好也不足为奇。
(三)股票发行制度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发行体制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从原来的“额度控制,行政选择”的审批制过渡到现在的核准制,股票市场的发行体制已逐步实现了市场化。
但我国的核准制过多地强调人为因素,而非市场因素,而且中介机构的作用没有得到实质性加强。
这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中的许多问题,如扭曲资源配置、诱发违规行为、增加交易成本等。
由于制度惯性的存在,上市公司把配股、增发新股等当成管理层对其经营业绩好的一种奖励。
因此,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的经营者不顾融资成本,不创企业价值,而只是为了获取额度“制造出”好的、符合配股或增发新股的业绩(四)证券市场发展不平衡企业选择股权融资还是债权融资取决于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 是企业通过控制和利用财务风险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决策, 和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大小有关。
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协调发展是企业多渠道、低成本筹资的市场基础, 也是平衡债权约束和股权约束、形成企业治理结构的必要条件。
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中, 债券市场的融资规模通常是股票市场融资额的数十倍, 企业的债券融资通常达到股票融资额的3 到10 倍, 2006 年美国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进行的融资额为同期发行新股融资的6. 4 倍。
而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发展极不平衡, 中国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市场概况统计数据显示, 2009 年全年我国A 股境内募资合计3846. 9 亿元。
其中A 股首发金额1831.38 亿元, A 股公开增发255. 86 亿元, 定向增发1614. 83 亿元, 配股105. 97 亿元, 权证行权38. 86 亿元。
而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 10 多年来发行规模一般不超过500 亿元, 这些债券大都不能上市流通, 且这些债券大都由国有大型企业发行, 与投资项目直接相关, 很少发挥改善企业融资结构和完善公司治理的作用。
在我国, 股权市场和债权市场还存在着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的双重反向失衡的现象。
在沪深两个交易所之外, 债权市场远远大于股权市场。
我国股票市场中竞争机制不健全是场外的一级股票市场不发达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我国上市公司虚假包装能够大行其道的一个重要根源。
而在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内, 则是股权市场远远大于债权市场。
场内交易的债券数量少和交易总额小既反映了企业对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的不同偏好, 也反映了股权市场对上市公司的制约不足。
弱小的场内企业债券市场与行政化的股票市场相对接, 形成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股权和债权的双重制约功能的弱化。
由于企业债券融资规模甚小, 对企业债券代理人的行为约束很弱, 发挥债券融资的激励机制、信息传递功能、破产和控制约束更是无从谈起。
这不仅与企业啄食顺序理论相违背,更与国际企业融资的股权融资衰落和债权融资兴起的潮流不相顺应。
(五)对上市公司考核制度的不合理,对上市公司考核制度的不合理也导致了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
上市公司的管理目标应该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但我国对上市公司经营者的业绩考核, 依然习惯以企业的税后利润指标作为主要依据, 由于企业的息税后利润指标只考核了企业间接融资中的债务成本, 未能考核股权融资成本, 即使考核, 也总是很低, 甚至为零。
所以, 这就使得经营者总是厌恶债务融资而偏好股权融资。
而导致这一点的根本原因是上市公司继承了传统国有企业的基本企业制度。
二、股权融资偏好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一)股权融资偏好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以股权融资的方式作为筹集资金的主要手段,必然导致上市公司的股本的迅速扩张,但是由于企业筹集资金的盲目性,使得其经营能力往往不能得到相应的增长,最终导致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营业绩下降。
使得通过股权融资筹集来的资金不能为公司大力发展的动力,反而成为公司盈利能力和经营业绩下降的负担。
此处选取在2007 年实施增发中的43 家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说明其增发前后的盈利能力,见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