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原因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性

原因。而要提高金融系统的效率, 仅靠现有金融企业改善内部管 经济, 1,4 2 00) 0 ( .
量
. 昌
理 机制是 远远不够的, 关键是强 融业内 竞争。 化金 部的 为此, 必须
逐渐地消除国有银行对金融业 的垄断, 建立多元化 的金融体系。
【赵立 陈霞基于因 4 航, . 】 子分析的我国 金融风险 研究U中国 呈 J .
别 有偿 债 能 力 的难 度 较 大 , 且故 意逃 避 债 务 的 可 能性 也较 大 。 并
三 、 策 建 议 对 ( ) 化金 融制 度 环 境 一 优
通 过 内部 风 险 评 级 , 客 户 信 用 风 险 进 行 多 层 次 、 角 度 、 对 多
连续 性 的监 测 、 位 和 预 警 分 析 。 另 外 , 置 一 系 列 有 效 的 指 标 定 设 体 系 , 过 日常 核 算 , 映 出可 能 发 生 的 问 题 , 通 反 以便 银 行 决 策 部 门
。 财政金融 ・
Emi z 2 -a z 6 l . d
豳
浅析我 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性
口 康 海 莹 首 都经 贸大 学 工 商 管 理 学 院企 业 管 理 专 业 摘 要 : 金 对 于企 业 运 作 的 重 要 性 是 不 言 而 喻 的 , 旦 资金 不 足 , 业 就 像 置 身 于稀 薄 的 空 气 中 , 法喘 息 , 以 资金 是 企 业 资 一 企 无 所 长 久发 展 的持 续 动 力 。融 资 的 方 式 多种 多样 , 非 上 市公 司 相 比 , 市公 司 的融 资 方 法 更加 灵 活 , 文将 详 细 介 绍 各种 融 资方 式 的优 与 上 该 缺 点 , 点 研 究 上 市公 司在 选 择 融 资 方 式 时 的偏 好 性 及 其 原 因 。 重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进步迅速,上市公司数量和规模不息增长。
股权融资作为上市公司的一种重要融资方式,对于企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偏好。
一、宏观角度1. 资本市场的进步中国资本市场的规模和功能逐渐扩大,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
随着股东结构改革和市场机制的完善,公司股权在市场上的流淌性不息提高,增进了股权融资的进步。
2. 法律法规的完善中国政府近年来加强了对上市公司治理的监管力度,修订了《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了公司股权分配与融资的体系。
这些法律法规的完善提供了更加稳定和透亮的环境,增加了企业融资的可行性。
3. 资本结构的优化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深度,中国上市公司逐渐意识到优化资本结构的重要性。
通过股权融资,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用于扩大规模、研发创新和技术引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微观角度1. 股东利益的平衡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和非国有股的比例日益趋于平衡。
同时,在国有股股权融资方面,政府通过股权来往平台等途径提供了更多便利。
非国有股股权融资则更容易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增加了企业融资的可能。
2. 股权融资的多元化上市公司在股权融资中的选择越来越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公开发行股票外,债转股、配股、增发等方式也在不息涌现。
上市公司依据自身进步的需求,选择最适合的股权融资方式,以获得最大程度的融资效益。
3. 利润分配的可行性中国上市公司利润分配机制也在逐渐改变。
过去企业主要通过分红的方式回报投资者,而此刻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利润留存用于将来的进步。
通过股权融资得到的资金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成长的需要,提高股东的长期回报。
综上所述,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偏好受到宏观和微观因素的影响。
在宏观层面,资本市场的进步、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资本结构的优化推动了股权融资的偏好。
在微观层面,股东利益的平衡、股权融资的多元化和利润分配的可行性也在影响着上市公司的融资选择。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偏好成因

、
.% 我 国 上 市 公 司 偏 好 股 权 融 此 我 国股权 融资 成本 一般 在25 左
资 的原 因
我 国的上市公 司融资行为偏好于 资成本包括 :利息率 、破产成本 、代 股权融资 、配股和增发新股 ,这也成 理成本等 。单就利率而言 ,三年期 、 为我国上市企业筹集外部 资金的主要 五年期企业债券的利率最高 限分别为 方式 。而债权融资 ,尤其是通过发行 37 %和 40 %。 而 六 个 月 到 一 年 .8 .3
的发展进一步规范化 ,证券市场中的 用费指因占用资金所发生的费用如向 中、代理人实质掌握控制权 、上级主
规 则也 逐 步 向 国 际惯 例靠 拢 。证券 市 股东支付 的股息 、红利等。因此我国 管 部 门控 制 董 事会 选 举 、中小 股 东权
场如股票市场 、债券市场 的繁荣 ,在 的股权融资成本 ( F E C)可以写作 : 解决 了企业本身 自有资金不足的同时 也为我 国企业融资渠道提供 了更多选 , 筹集资金 ) 1 =( / 市盈率 ) 发行费 +(
择公司上市就是希望融到更多的资金 资 的 弊端 释了大股东 的股权份额 ,但 由于他们 的 经 营 业绩
( )降低 资 本 的 使 用率 和 公 司 制 度 的建设 也 相 对滞 后 。从 根本 上 控 一
制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行为 ,比
公司大股东对股权融资的偏好导 如 :增 加 公 司上 市 发行 新 股 、增发 和
单一易把风险集 中在银行等金融机构
根据我 国 《 公司法 》规定 ,扣除 力 ,因为大股东手中掌握股权比例较
的问题。但我 国的证券市场在发展过 1%的法定公积金 ,在公 司不提取任 大 ,如果公 司破产 ,那么首先受到冲 0 程 中又 出现 了新 的 问题 。至2 1年 意公积金的假设条件下 ,普通股每股 击的就会是他们。第二 ,大股东不必 01 4 月底 单在 我 国深 沪 两市A 上市 的 可获股利为每股收益的9 %,从我国 考虑对代理经营者的约束 ,因为此时 股 0 公 司就有2 0 多家 ,而发行 债券 的 近几年 市盈 率变 动情况 取 市盈率 为 经营者 所体 现 的正 是 大股东 们 的意 00 企业却 只有80 家 ,相差悬殊 。 由 6 。因此 ,即使上市公司将可分配股 志,对经营者约束越多 ,反而使得大 0多 0
试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及对策

我国大 多数上 市公司 没有明确 的股利分配政 策 , 相关 法规 也没 有对 此作 出要求 , 股利在支 付上具有 较大 的随 意性 , 多公 司 多年分 一次 股 很 利 , 的甚至不分股 利 。在这 种情 况下 , 权融 资的 成本 大大 低于 债 券 有 股 融资利率 , 也低于银 行贷款利 率。此外 , 着我 国新 股发行政 策的 改革 , 随
文 章 编 号 :0 9 88 (00 0 — 0 3 0 10 — 23 2 1 ) 1 0 2 — l
理配置 , 大大降 低了 资本市 场上资金的使用效 率 , 易引起证券市场 的动 容
荡。 2 3 助 涨 了 弄 虚 作 假 现 象 .
上市公司对发行股票的热衷, 使一些公司为了达到 发行股票的目的不择 手段 , 编造 务报表 , 虚拟经营业绩 。融资后盈利水平每况愈下 , 使得投资 者无法获得预期报酬, 严重挫伤投资者积 眭, 损害投资者利益。
21 0 0年 1月
大 众 商 务
Po ulr Busn s p a ie s
No. 2 0 1, 01
( 总第 19期 ) 0
( u lt e , O 19 C mua vl N . 0 ) i y
试析 我 国上 市公 司股 权 融 资偏 好 成 因及对 策
于 臻
(西南财经 大学保 险学 院 , 四川 成都 6 13 1 1 0)
这与西方 资本结构理 论背道而驰 。本文 首先分析 了我国上市公 司股权 融资偏 好 的成 【 摘 要 】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存在着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
最 因 , 后 指 出 了这 种 融 资 方 式 给 公 司 、 资 者 及 社 会 带 来 的 危 害 后 针 对 这 种 现 象 提 出 了 相 应 的 解 决 办 法 。 然 投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负面效应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负面效应及对策)
一、成因:
1. 相对低廉的融资成本:我国资本市场对上市企业提供的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因此许多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获取资金。
2. 企业发展需要:很多上市公司需要大量资金才能支撑其业务的持续发展,股权融资则能够更快速地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3. 股权文化:我国股权文化尚未完全成熟,很多上市公司认为股权融资是一种较为合理的融资方式。
二、负面效应:
1. 股权稀释:公司通过股权融资方式募集资金,会导致股权在公司结构中的比例降低,股东的实际控制权被稀释,可能导致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
2. 监管约束:股权融资也面临着市场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需要企业按照市场规则和监管框架的要求来进行股权融资,这些规定和要求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和负担也不容忽视。
3. 市场风险:股权融资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企业需要在股权融资中积极规避风险,同时也要承受市场原本的风险。
三、对策:
1. 多样化融资方式:上市公司应该会根据各自的情况灵活采用多样化的融资方式,包括债权融资、定增融资等等。
2. 合理运用市场规则:企业应该根据市场规则,合理使用股权融资方式,重视市场监管,避免违规行为。
3. 加强内部管理:加强内部治理结构建设,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透明度,提高投资者信心,维护股东权益。
为什么中国企业偏好股权融资

为什么中国企业偏好股权融资摘要:本文分析了为什么中国企业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
在中国,企业通过股权融资来获得资金的方式,已经成为一种颇为流行的趋势。
本文认为,中国企业倾向股权融资的原因,主要是在传统融资方式面临的种种限制下,股权融资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市场反应能力。
此外,股权融资还能够帮助企业得到更多的战略合作伙伴和改善企业一致性和治理等方面。
最终,本文认为,中国企业需要更多尝试不同的融资方式,以满足不同阶段和不同目标的融资需求。
关键词:股权融资;中国企业;市场反应;战略合作伙伴;治理正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需要不断扩大规模和提高竞争力。
在这个过程中,融资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然而,在传统融资方式面临越来越多的限制的今天,股权融资已经成为了中国企业获得资金的一种趋势。
股权融资在中国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多优势。
首先,股权、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股权,比债券更有市场反应能力。
当企业需要获得更多资金以进行扩张和投资时,股权融资在市场上会受到更多的支持,这使得其获得资金更加容易。
相比之下,债券融资比较困难,因为“债务过剩、同质化、流动性不足”等原因,导致其市场反应能力较弱。
其次,与传统融资方式相比,股权融资更适应企业短期和长期的资金需求。
企业需要大量的瞬时资金来支撑业务的发展,尤其是对于科技型企业,这种需求更为突出。
事实上,与借贷相比,股权融资对企业拓展更为灵活,并且可以有效避免银行贷款和债券发行带来的担保和还款压力。
此外,股权融资还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战略合作伙伴。
这个过程中,股权融资可以帮助企业与投资者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得到潜在投资者的更多支持。
除此之外,一些金融机构能够提供股权融资业务的同时,也能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这进一步增加了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
最后,股权融资还能够帮助企业改善治理结构。
股权融资可以通过增加股东数量来分散企业的控制权,因此,它有助于促进企业内部一致性和治理。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及治理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及治理[摘要]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外部融资方式的选择方面呈现出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现象,不少学者都以股权融资成本为切入点进行论证分析,认为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的成本是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
笔者认为,仅以股权融资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的成本作为股权融资偏好的解释是表面的。
本文从公司治理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认为造成这一偏好的深层原因在于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剥削行为。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治理对策一、前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长期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个渠道。
内部融资主要是指利用公司的未分配利润来融资。
而外部融资主要有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和发行债券和股票等直接融资。
其中,银行贷款是间接融资的一个常见方式。
与直接融资相比,银行贷款具有程序相对简单、成本相对节约、灵活性强等优点,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但是,银行贷款的财务风险较高,限制条款较多,筹集数额有限。
而债券融资相对于股票融资而言,其资金成本较低,既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保证股本对公司的控制权。
然而,债券融资与银行贷款有着类似的缺点,即财务风险较高,限制条款较多,筹集数额也有限。
由于债券融资与银行贷款对于融入资金的公司来说有相似的特点,我们把二者统称为债权融资。
股权融资即公司发行股票融资,相对于债券融资,股权融资有着如下优势:股票属公司的永久资本,不需要偿还,也不必负担固定的利息费用,从而大大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
但是,股权融资的资金成本相对于债权融资来说较高,而且可能稀释原有股权。
面对不同的融资方式,企业在融资时该如何选择呢?Myers and Majluf(1984)研究认为:内部融资既可规避外部融资方式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风险,从而避免承担股权和债券融资所产生的成本,还可以缓解两种外部融资引发的代理冲突。
基于此,Myers提出了企业应先内部融资而后再选择外部融资的融资优序(pecking order)理论,并认为内源融资方式具有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率的作用。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原因探析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原因探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我国上市公司与西方成熟市场上市公司相比较,存在着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但这并不是因为股权融资是一种低成本的融资方式,相反,发行市场的高折价发行使上市公司承担了很高的机会成本。
低效的公司治理才是形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股权融资偏好;折价发行;公司治理在我国,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和企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如何安排合理的融资结构,以改善公司的经营绩效,提高公司的价值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状况看,股权融资偏好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黄少安、张岗(2001)指出,股权融资偏好不仅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损害了投资者利益,而且对公司治理和整个宏观经济都有不利影响,因此,分析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回顾MM理论是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开端,该理论模型在无摩擦的完美市场假设前提下,得出了企业价值和资本结构无关的结论。
Ross首次系统地将不对称信息理论引入企业融资结构理论分析中,在Ross的基础上,Mayes Majluf(1984)进一步考察了不对称信息对融资成本的影响,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柠檬市场”效应将使企业的股票容易被低估,若企业为新的投资项目进行股权融资,股价的低估将使财富由旧股东向新股东转移,旧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
Mayes(1984)进而提出了“融资优序理论”,即公司在进行融资时,将遵循先内部融资,再债务融资,最后股权融资的选择顺序。
这一“融资优序理论”在美国1965~1982年企业融资结构中得到证实。
引入控制理论之后的企业融资结构理论则认为,举债带来的控制权损失最小,从一个对企业控制权有偏好的经理的角度看,企业融资结构的顺序是:内部集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银行贷款;但从有利于企业治理结构的建立和约束机制的完善来说,其融资结构的顺序则是相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04月财经视点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原因浅析
文/田茜 崔二娜
摘 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资本市场不管完善,但仍存在较多问题,例如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偏低,融资方式更为偏好股权融资等。
本文主要就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偏离“融资优序理论”现象的原因做浅显分析。
关键词:融资优序理论;股权融资;股利分配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120-01
一、融资优序理论的含义
融资优序理论主要阐述了这样一个现象: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中,在不存在税收,破产和代理成本的前提下,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导致的委托代理关系,因为利益不同而产生经营者与股东的信息不对称,所以,企业在在融资顺序上形成了一个优序策略:即依次选择内部融资(也就是企业的留存收益),长期借款,长期债券,发行优先股融资和发行普通股融资。
此外,由于使用留存收益没有发行成本也规避了个人所得税,所以内部资金优于外部资金。
而就外部融资方式而言,负债具有税前扣除利息,低发行成本以及不会稀释公司股东控制权的优势,所以负债融资又优于权益性融资。
二、融资成本
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主要是指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主要包括筹资费用和资金占用费用。
1、企业外部债务的利息是在企业缴纳所得税之前支付的,因此减少了利润,具有抵税的作用。
而发行股票支付给股民的股息是在企业缴纳所得税后支付。
而就风险而言,股权融资也大于债权融资。
股东要求的回报率也高于债券人的要求的利息率。
所以在使用成本方面,股权融资成本大于债权融资的成本。
2、分配给股东和股民的股息和红利既要在所得税前支付企业所得税,又要在分配后缴纳个人所得税,所以存在双重纳税问题,增加了使用成本。
3、企业在恰当运用债券融资的情况下,可以产生“杠杆效应”,在不稀释股权的前提下增加股东的收益。
而在股权融资中,新股东要分享企业的盈利从而摊薄每股收益,使得股权融资的成本高于债券融资的成本。
三、我国现状
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及其他经济实体债权融资的比率已超过股权融资。
在我国,企业债券无论是品种还是总量都落后股票的发展,并且从1996年到2000年,我国企业债券发行额和占GDP 比重总体均呈现下降趋势。
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主要包括筹资成本和资金占用成本。
由于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的运营还存在诸多不足,加之股民购买股票的主要意图为投机,所以要求股票的市场价格能够准确反映一个企业真是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还存在一定困难,股票市场也很难就企业发行股票这一信息做出公允的估价。
因此在下文分析股权融资成本的分析中,将侧重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股利(利息)成本和交易费用的比较。
1、股利。
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中,如果一家上市公司持续不发放股利,或者其净资产收益率长期低于市场利率,那么该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就会下跌直至被市场淘汰。
而在我国,国家是资本市场的投资主体,大部分股民参与到股票市场的动机主要是投机,加之对股票市场的游戏规则不甚明确,使得是否如期股利发放股利,分得股利数额是否与当年利润相匹配,以及净资产收益率这些本应左右股民购买行为的指标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而上市公司也恰好抓住了市场和股东股民们得这一大弱点,不发或少发股利,将大部分税后利润节省下来留作留存收益,这一行为大大降低了资本的使用成本,使得股权融资的使用成本低于债权融资的使用成本。
2、股票的发行成本。
就发行成本而言,按市盈率的40倍计算得出股息率只有2.5%,远远低于银行的同期贷款利率。
而融资费用方面,每股发行成本约0.15元,市盈率的14倍计算得出的发行费用也只有1%左右,配股和承销费用约为1.5%,二者之和还不到3%,仍低于贷款利率。
加之我国为鼓励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更是弱化了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也削弱了负债的节税能力,从而降低了与股权融资在经营者面前的竞争力。
3、管理者对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管理机制特点,股东给企业的实际管理者也就是经理人的股票份额非常小,很难将经理人的收入与股票价格以及公司实际财务状况相挂钩,而且我国尚未形成大范围完善的的经理人市场,所以几乎不存在外在压力促使经理人最大限度从公司利益角度出发更加合理地经营公司。
另一方面,负债越多,企业的破产风险越高,对经理人而言,债券融资就远没有股权融资那样安全,所以,从其自身利益出发,经理人也必然选择破产风险极低的股权融资方式。
加之股东们对经理人行为的监督存在“搭便车”现象,经理对股权融资有着比债权融资更大的实际操控权,这也进一步加大了经理们对股权融资的好感系数。
(1)上市公司的上市制度不合理。
由于股票发行和监管机构对股票发行的审批程序和额度监管还延续着较旧的工作方式。
且股东把增发新股和配股当做是对经理人良好经营业绩的一种奖励,所以经理人无视企业切身利益和融资成本的制约,粉饰业绩以配合配股和增发新股的条件来进行股权融资。
(2)一级资本市场与二级资本市场衔接不畅。
我国政府更多地强调的是股市为国有企业带来融资,从而放松了对融资资金在使用上的监管和约束,这一特征主要表现在政府对二级市场的控制远弱于一级市场的监管。
这一特点导致了筹资与投资的脱离,也使得二级市场的表现与投资者信心缺少了应有的密切,从而不能有效地影响和制约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筹资的行为偏好。
(3)其他融资渠道不畅。
我国目前融资方式不够全面,融资渠道不够畅通,缓慢的资本市场发展速度制约了公司多种融资方式的选择。
在债务融资方面主要是银行贷款,但银行贷款又受制于信用状况和公司性质等其他非经济因素,因此难度银行贷款的高门槛也成为了企业选择股权融资的重要原因。
(4)股权融资的软约束。
基于我国当前资本市场的弱有效性和缺乏投资理性的情况下,相对于融资,股权融资为企业提供了更为自由和灵活的资金,股利不同于利息,可以在经营出现困难时选择少法或不发,从而降低使用成本。
而且中小股东相对于债权人而言,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能力以及监督制约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因此,较低的使用成本以及取得难度使得经营者对股权融资更为偏好。
总体来讲,由于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使得股权融资资本成本中的筹资费用和资金占用费用偏低,从而造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显性成本较低,这也是各类上市公司竞相上市以获取股权融资的主要动因。
作者简介:田茜,崔二娜,河北大学管理学院2009级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余峰.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4.
[2]季健.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的实证研究.会计之友,2006,第10期下.
[3]李春琳.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改进对策.商业会计,2006,1,下半月.
120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