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开放与交流2
2024_2025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知识点整理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素材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旺盛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沟通一、唐朝对外交往概况1.交往范围与:亚洲以致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表现: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很多外国人到中国贸易、学习、居住。
3.对外政策:唐政府激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对外开放政策)4.外贸城市: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都有常见的外贸活动。
5.影响::促进了中外沟通,丰富了唐代文明,提高了唐朝的国际地位,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二、唐朝与各国的关系(一)与日本的关系1.日本使臣来华:隋朝时,日本使臣起先来华;从唐朝贞观年间起先,日本派出大批遣唐使,还有很多留学生(代表阿倍仲麻吕即晁衡)僧人等来唐朝,汲取唐朝文化。
遣唐使回国后,以隋唐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促进了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
(大化改新)2.唐朝文化对日本影响:(1)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政治方面)(2)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文化方面)(3)在社会生活方面,日本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如服装、茶道、节日等)3.鉴真东渡(1)时间:唐玄宗时期。
(2)经过: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讲学,六次出行,五次失败,历尽千辛万苦,以致双目失明,最终到达日本。
(3)影响:鉴真在日本坚持不懈地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他帮助日本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他对中日文化沟通作出了重大贡献。
(4)精神:学习鉴真不辞劳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传播中国文化的精神。
(5)诗句: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二)与新罗的关系1.新罗使节和大批留学生来唐朝学习中国文化;2.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物产的首位3.新罗仿效唐朝制度,采纳科举制选拔官吏,引入中国的天文、历算、医学等科技。
4.朝鲜音乐传入中国,在民间广为流传。
(三)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1.缘由:去印度求取真经2.时间:唐太宗在位时3.过程:从长安动身,经丝绸之路,到达印度的那烂陀寺学习,成为闻名的佛学大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中国历史第二册(部编版五·四学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 放的时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中国历史第二册 (部编版五·四学制)电子课本课件【
全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中国历史第二册 (部编版五·四学制)电子课本课件【
全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 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中国历史第二 册(部编版五·四学制)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51页 0079页 0100页 0140页 0248页 0333页 0383页 0441页 0516页 0552页 0604页 0663页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中国历史第二册 (部编版五·四学制)电子课本课件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_2

较高、熟悉唐朝情况的一流人才。日本政府精选这些人组成遣唐使团主
要是为了
( C)
A.传播日本的先进文化
B.增进两国间的友好往来
C.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D.加强两国间的经贸往来
3.“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在我国抗击新冠疫情的艰难时刻,
来自日本的援助感动了很多人。据考证,该诗句与唐朝时东渡日本弘扬
佛法的高僧有关,他是 A.李白
()
B.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较广
原因:鉴真克服重重困难来到日本,不辞辛苦传播佛法和唐文化。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课堂 · 素养培育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校七年级的师生对“山川异域,风月 同天”这句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线上形式开展了主题为“鉴古知 今话中日”的探究活动。
历史上的玄奘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物?他与小说
中的描述有什么不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进入
本课的学习。
《西游记》封面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重点难点 1.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2.理解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材料二 日本总共向唐朝派出使团 19 次,(2) 材 料 二 反 映 出 日 本 派
实际上到达唐朝的有 15 次,其余 4 次, 出 的 遣 唐 使 团 有 什 么 特
要么受命未行,要么到达了朝鲜半岛。遣 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虚 心
唐使的官员有正使、副使、判官、录事等, 其余成员有水手、工匠、留学生、留学僧 遣唐使到中国的目的是什 等,人数为 250 人左右到 800 人不等。 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唐朝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 真东渡日本、唐与新罗的关系、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过程与方法: (1)、思考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主要原因,知道对外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 响。 (2)、了解日本与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相似性,了解佛教传播和发展 的过程中,唐朝政府所起的作用,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唐代的强盛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从而增强对中华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 (2)、玄奘、鉴真等人热心于文化交流,成为中外交往的友好使节,其贡献值得后人称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唐人街》的相关图片(有美国唐人街、英国唐人街、日本唐人街、悉尼唐人街等)。 出示问题:你认为这些图片的共同之处是什么?通过这些图片你感受到了什么?
唐朝对世界的影响深远、唐朝成为中国的象征。 师: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唐朝留给世界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大唐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大国崛 起、走向世界的象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历史,一睹大唐中外交往的风采。 (二)、讲授新课: 师:唐朝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唐与各国通过商业贸易,互派使者,加强交流与 联系,使中国的文明、友谊传向世界,唐朝逐渐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人民开始把 中国人称为“唐人”。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一名唐朝时期的中国水手跟随日本的船只去了日本。 1、船上载着什么人?他们来到中国的目的是什么? 午饭时间到了,水手人生地不熟,找了很久没有发现家餐馆,甚至连卖东西的地方都没找到, 原来他来到了 “坊”里。之后他改变了线路,去“市”上找吃的。进入餐馆后,他更加惊讶 了。菜单上的菜名有许多中国字夹杂在里面,而日本字也和汉字的偏旁很相似。点的饭菜与 在唐朝时吃的基本相同,结账的时候用的钱币也很类似。他越来越迷惑了,这是在日本还是 在唐朝啊? 请你来帮他解疑惑。 船上载着日本派遣的使节、留学生留学僧等。日本派遣来华学习交流的使节,当时称为 “遣唐使”。他们来到中国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2、中国水手为什么感觉日本像极了中国呢? 因为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 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⑴展示图片:唐朝的开元通宝;日本的和同开球。这两幅图中的日本钱币和唐朝的钱币,有 什么相同之处?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①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二.唐与新罗
唐与新罗交往的表现:
新罗末期人。字孤云,本籍庆州,868年,12岁,入唐留学。18岁,登宾贡科。曾为唐官吏,后入淮南节度使高骈幕府,做《讨黄巢檄》,据传黄巢读其檄文,惊而堕于椅下,一时名动天下。885年归国,官至侍读兼翰林学士守兵部侍郎知瑞书监事。以时务策十余条上真圣女王,不见实行。为中央地方官吏10余年,终限于出身,无法实行其改革主张,又不满当时朝政,弃官隐居于伽耶山。罗亡丽兴,不知所终。或云得道成仙。
时间长,次数多,规模行交流的使团,包括使者、僧人、留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
3.日本为什么要派出遣唐使?(目的)
唐朝时,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日本认为唐朝是一个制度完备、文明发达的国家,应该经常去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大唐是个文明发达、值得珍视的国家,应该常去学习)。
静夜思 【唐】 李白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望月望乡》 翘首望东天, 神驰奈良边。 三笠山顶上, 想又皎月圆。
【日本】阿倍仲麻吕
陕西西安市城东南。日本空海(号弘法大师),在此寺拜密宗大师惠果为师,学习密宗真谛;后回日本创立真言宗,成为开创“东密”的祖师。青龙寺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圣寺,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祖庭。
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向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代斗茶
日本茶道
唐服
和服
唐代绘画
日本浮世绘
唐朝开元通宝
日本和同开宝
4.日本派出遣唐使有什么意义?(给日本带回了什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2. 鉴真东渡:学生将了解鉴真东渡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
3. 遣唐使:学生将了解遣唐使的背景、组成、任务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作用。
4. 唐朝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学生将了解唐朝与周边国家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情况。
3. 价值观:通过学习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4.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5. 时空观念: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运用时空观念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考虑到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历史知识,我们需要分析所教年级的学生层次、知识储备、能力素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
5. 唐朝的对外贸易:唐朝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 玄奘西行的目的是什么?他如何将佛经带回中国?
2. 鉴真东渡的原因是什么?他的努力对日本佛教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 遣唐使的作用是什么?通过遣唐使,唐朝与周边国家在哪些方面进行了交流?
六、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具体知识点如下:
1. 玄奘西行:了解玄奘西行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印文化交流的贡献。包括他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历时多年到达印度,学习佛法,并将所学的佛经带回中国,对中印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鉴真东渡:了解鉴真东渡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包括他如何五次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对日本佛教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

玄 奘 西 游 路 线 图
长安
那烂陀寺
天竺
627年,从长安出发。 628年,到达天竺西北部。
那烂陀寺遗址
玄奘讲经处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共12卷,玄奘口 述,其弟子辩机 撰文。书中记述 了玄奘西行亲历 138个地区和国家 的见闻与概况, 成为研究中亚和 印度半岛等地历 史、地理的重要 典籍。
隋 政治:仿唐制(如科举); 唐 使节、留学生、商人 新 经济: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罗 文化: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 成就;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传播唐朝文化; 天 学习佛教精髓; 竺 《大唐西域记》
玄奘西游
与波斯、大食、东罗马通好 大 食 旅 行 罗马金币 者 陶 俑 在中国境内发掘的波斯琉璃盘
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三、问答题:
1、唐鉴真与玄奘有哪些共同点?
①.两人都是僧人. ②.都生活于唐代. ③.都对邻邦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④.他们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都出生入死,历尽艰辛.
2、各国为什么会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①.唐朝的贸易繁盛是建立隋朝基础上的。
②.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和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着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唐代中外交流的历史启示
1、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 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有实力才有魅力)
2、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
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
(面向世界)
3、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有容乃大)
小结
隋唐时期,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
强盛的国家。隋唐政府对外采取比较开放的政策,积 极同各国交往,尤其同亚洲近邻交往频繁。新罗、日 本等国家受到唐朝文化的影响较大。唐朝在对外交往 中,也向天竺等国学习了熬糖技术,吸取了天竺的佛 教建筑艺术风格,把唐朝文化进一步推向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