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开放与交流2
2024_2025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知识点整理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素材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旺盛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沟通一、唐朝对外交往概况1.交往范围与:亚洲以致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表现: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很多外国人到中国贸易、学习、居住。
3.对外政策:唐政府激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对外开放政策)4.外贸城市: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都有常见的外贸活动。
5.影响::促进了中外沟通,丰富了唐代文明,提高了唐朝的国际地位,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二、唐朝与各国的关系(一)与日本的关系1.日本使臣来华:隋朝时,日本使臣起先来华;从唐朝贞观年间起先,日本派出大批遣唐使,还有很多留学生(代表阿倍仲麻吕即晁衡)僧人等来唐朝,汲取唐朝文化。
遣唐使回国后,以隋唐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促进了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
(大化改新)2.唐朝文化对日本影响:(1)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政治方面)(2)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文化方面)(3)在社会生活方面,日本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如服装、茶道、节日等)3.鉴真东渡(1)时间:唐玄宗时期。
(2)经过: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讲学,六次出行,五次失败,历尽千辛万苦,以致双目失明,最终到达日本。
(3)影响:鉴真在日本坚持不懈地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他帮助日本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他对中日文化沟通作出了重大贡献。
(4)精神:学习鉴真不辞劳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传播中国文化的精神。
(5)诗句: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二)与新罗的关系1.新罗使节和大批留学生来唐朝学习中国文化;2.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物产的首位3.新罗仿效唐朝制度,采纳科举制选拔官吏,引入中国的天文、历算、医学等科技。
4.朝鲜音乐传入中国,在民间广为流传。
(三)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1.缘由:去印度求取真经2.时间:唐太宗在位时3.过程:从长安动身,经丝绸之路,到达印度的那烂陀寺学习,成为闻名的佛学大师。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_2

较高、熟悉唐朝情况的一流人才。日本政府精选这些人组成遣唐使团主
要是为了
( C)
A.传播日本的先进文化
B.增进两国间的友好往来
C.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D.加强两国间的经贸往来
3.“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在我国抗击新冠疫情的艰难时刻,
来自日本的援助感动了很多人。据考证,该诗句与唐朝时东渡日本弘扬
佛法的高僧有关,他是 A.李白
()
B.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较广
原因:鉴真克服重重困难来到日本,不辞辛苦传播佛法和唐文化。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课堂 · 素养培育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校七年级的师生对“山川异域,风月 同天”这句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线上形式开展了主题为“鉴古知 今话中日”的探究活动。
历史上的玄奘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物?他与小说
中的描述有什么不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进入
本课的学习。
《西游记》封面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重点难点 1.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2.理解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材料二 日本总共向唐朝派出使团 19 次,(2) 材 料 二 反 映 出 日 本 派
实际上到达唐朝的有 15 次,其余 4 次, 出 的 遣 唐 使 团 有 什 么 特
要么受命未行,要么到达了朝鲜半岛。遣 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虚 心
唐使的官员有正使、副使、判官、录事等, 其余成员有水手、工匠、留学生、留学僧 遣唐使到中国的目的是什 等,人数为 250 人左右到 800 人不等。 么?
初一历史对外友好往来试题

初一历史对外友好往来试题1.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材料二: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图1和图2分别是谁?(2分)列举他们的对外活动。
(4分) 答:(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分)答:(3)从唐朝的对外关系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迪?(2分)答:【答案】(1)鉴真和玄奘;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2)特点:具有双向性:一方面。
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天竺等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唐朝也在频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成为一个开放的国家,进一步促进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
(3)一个国家只有经济文化先进发达,才能对国外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及仰慕;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有所得益,有所进步;国家和民族不论强弱,均有所长;一个国家只有积极开放,虚心学习,才能充分吸取别人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相关内容。
材料一歌颂的是鉴真东渡的历史功绩,图一是鉴真的坐像,图二是玄奘。
两人的对外活动分别是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促进了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玄奘西行天竺取经,成为中印友好交流的使者。
(2)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主要特点。
鉴真东渡是把中国文化“走出去”,玄奘西行是将国外文明“引进来”。
所以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具有双向性:一方面。
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天竺等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唐朝也在频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成为一个开放的国家,进一步促进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
(3)本题考查的是从唐朝的对外关系中可以得到的启迪。
从唐朝的中外交往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国家只有经济文化先进发达,才能对国外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及仰慕;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有所得益,有所进步;国家和民族不论强弱,均有所长;一个国家只有积极开放,虚心学习,才能充分吸取别人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
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小册新人教版.doc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与日本的交流
遣唐使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
使”。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
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鉴真东渡
鉴真是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他6 次东渡日本,
第6次取得成功。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
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唐朝与新罗的交流①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②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
③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④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⑤新罗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⑥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唐朝
与天竺的交流玄奘
西行
(1)经历: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他遍访天竺的名寺,
研习佛法
(2)贡献:①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并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
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②其弟子根据他的口述记录成书的《大唐西
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唐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①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对各国具有吸引力;
②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
③周边国家重视与唐朝的交往;
④对外交通发达
观点1:文明的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
观点2:中外文化交流对各国文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举例: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推荐阅读《隋唐史》、《唐朝史》等相关的史书,以深入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视频资源:《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的纪录片,以直观地了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我给予学生的时间太少,导致部分小组没有充分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下次我应该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时间来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成果。
此外,我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过程中,有时候过于严格,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压力。我应该更加注重营造轻松自由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怕犯错误。
最后,我也发现自己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个别关注不够。下次我应该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板书设计
①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念和重要性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唐朝时期与周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重要性: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是唐朝繁荣与开放的重要体现。
②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情况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深入研究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学生可以结合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成果,进一步深入研究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鼓励学生参与历史知识竞赛、撰写历史论文等活动,以提高对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历史解释:通过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和评价,培养学生的History解释能力。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①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二.唐与新罗
唐与新罗交往的表现:
新罗末期人。字孤云,本籍庆州,868年,12岁,入唐留学。18岁,登宾贡科。曾为唐官吏,后入淮南节度使高骈幕府,做《讨黄巢檄》,据传黄巢读其檄文,惊而堕于椅下,一时名动天下。885年归国,官至侍读兼翰林学士守兵部侍郎知瑞书监事。以时务策十余条上真圣女王,不见实行。为中央地方官吏10余年,终限于出身,无法实行其改革主张,又不满当时朝政,弃官隐居于伽耶山。罗亡丽兴,不知所终。或云得道成仙。
时间长,次数多,规模行交流的使团,包括使者、僧人、留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
3.日本为什么要派出遣唐使?(目的)
唐朝时,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日本认为唐朝是一个制度完备、文明发达的国家,应该经常去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大唐是个文明发达、值得珍视的国家,应该常去学习)。
静夜思 【唐】 李白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望月望乡》 翘首望东天, 神驰奈良边。 三笠山顶上, 想又皎月圆。
【日本】阿倍仲麻吕
陕西西安市城东南。日本空海(号弘法大师),在此寺拜密宗大师惠果为师,学习密宗真谛;后回日本创立真言宗,成为开创“东密”的祖师。青龙寺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圣寺,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祖庭。
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向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代斗茶
日本茶道
唐服
和服
唐代绘画
日本浮世绘
唐朝开元通宝
日本和同开宝
4.日本派出遣唐使有什么意义?(给日本带回了什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2. 鉴真东渡:学生将了解鉴真东渡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
3. 遣唐使:学生将了解遣唐使的背景、组成、任务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作用。
4. 唐朝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学生将了解唐朝与周边国家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情况。
3. 价值观:通过学习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4.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5. 时空观念: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运用时空观念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考虑到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历史知识,我们需要分析所教年级的学生层次、知识储备、能力素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
5. 唐朝的对外贸易:唐朝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 玄奘西行的目的是什么?他如何将佛经带回中国?
2. 鉴真东渡的原因是什么?他的努力对日本佛教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 遣唐使的作用是什么?通过遣唐使,唐朝与周边国家在哪些方面进行了交流?
六、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具体知识点如下:
1. 玄奘西行:了解玄奘西行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印文化交流的贡献。包括他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历时多年到达印度,学习佛法,并将所学的佛经带回中国,对中印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鉴真东渡:了解鉴真东渡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包括他如何五次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对日本佛教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知识与能力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识读《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教师:(配乐展示一组图片:唐朝曲辕犁、筒车、科举图、仕女图、唐三彩、敦煌莫高窟等).教师:前几课我们学习了唐朝的历史,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对唐朝的印象吗?学生:繁荣昌盛、强大统一、盛世繁华、博大宏伟、昂扬进取等。
教师:大唐的气息如同春风般扑面而来,盛唐的大门向着四方来者迤逦大开,高度的繁荣造就了它的自信和从容.现在世界各地很多地区都有“唐人街”,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唐朝时期与外国友好往来的情况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一起去见证唐朝的开放与交流。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一)遣唐使1.概况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遣唐使?(2)为什么日本要派遣唐使来中国?(3)日本共派遣唐使多少批?(4)遣唐使给日本带来了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回答)(1)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进行学习交流,当时称为“遣唐使”。
(2)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3)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
(4)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师:(总结)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的评价是“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正值“大化改新”,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唐朝封建经济高度发展,自然吸引了日本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