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化学第一轮复习全套学案第1章 课时1
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学案专题1第1单元基础课时2物质的转化化学反应的分类

基础课时2 物质的转化 化学反应的分类学 习 任 务1.能通过观察和分析,辨识物质形态、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2.能从不同视角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化学核心素养。
一、物质的转化1.以碳、钙两种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为例,按要求完成物质间的转化。
物质的转化反应 实例(化学方程式)单质→化合物 C +O 2=====点燃CO 2或2Ca +O 2===2CaO碱性氧化物→碱 CaO +H 2O===Ca(OH)2 酸性氧化物→酸CO 2+H 2O===H 2CO 3 酸→盐Ca(OH)2+2HCl===CaCl 2+2H 2O2.物质转化中的常见反应类型(1)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通常有沉淀析出、气体放出或有水等物质生成。
例如:MgCl 2+2NaOH===Mg(OH)2↓+2NaCl 。
(2)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可以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盐类物质。
例如:CaO +CO 2===CaCO 3。
(3)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和盐。
例如:Mg +2HCl===MgCl 2+H 2↑。
3.无机化合物转化为有机化合物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通过蒸发无机化合物氰酸铵(NH 4CNO)水溶液得到了尿素[CO(NH 2)2]。
尿素的合成揭开了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序幕。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同类别物质之间的转化有相似性。
( ) (2)通常条件下,碱性氧化物都可以与H 2O 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 )(3)化学反应中一定有物质的转化,物质的转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反应。
( ) (4)有机物只能在自然界中合成,无法通过人工合成。
( )[答案] (1)√ (2)× (3)√ (4)× 二、化学反应的分类 1.基本反应类型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类别和数量,将化学反应分成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基本类型。
2019年高中化学第一轮复习全套学案第一章 第3讲

第3讲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考纲要求 1.了解物质的量(n )及其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M )、气体摩尔体积(V m )、物质的量浓度(c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的含义。
2.能根据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物质的量、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考点一 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1.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n )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单位为摩尔(mol)。
(2)物质的量的规范表示方法:(3)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0.012 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数值约为6.02×1023,单位为mol -1。
公式:N A =N n 。
2.摩尔质量(1)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常用的单位是 g·mol -1。
公式:M =m n 。
(2)数值:以 g·mol -1为单位时,任何粒子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都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3.气体摩尔体积(1)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①微粒的大小(物质的本性);②微粒间距的大小(由温度与压强共同决定);③微粒的数目(物质的量的大小)。
(2)含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为V m ,标准状况下,V m 约为 22.4_L·mol -1。
(3)基本关系式:n =V V m =m M =N N A(4)影响因素: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决定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
4.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1)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或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提醒 对于同一种气体,当压强相同时,密度与温度成反比例关系。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理解 (1)2 g 氦气所含的原子数目约为0.5×6.02×1023( ) (2)1 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 (3)在标准状况下,1 mol O 2 与1 mol SO 3的体积相同( )(4)在标准状况下,1 mol 气体的体积约是22.4 L,在非标准状况下,1 mol 气体的体积则一定不是22.4 L( )(5)标准状况下,O 2和O 3中氧原子的摩尔质量均为16 g·mol -1( )(6)常温常压下,14 g N 2与7 g 乙烯(C 2H 4)所含原子数相同( ) (7)22 g CO 2与标准状况下11.2 L HCl 所含的分子数相同( ) 答案 (1)√ (2)× (3)× (4)× (5)√ (6)× (7)√题组一 有关n =m M =N N A =VV m的计算1.(1)含6.02×1023个中子的73Li 的质量是________g 。
[精品]2019高中化学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知识点归纳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精品]2019高中化学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知识点归纳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c4ea905f581b6bd97f19ea52.png)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知识点1:实验安全,基本操作,仪器使用等【针对练习1】判断下列处理方法是否正确:(1)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浓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净然后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3)浓碱沾在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硼酸溶液。
浓碱溅眼,水洗后再硼酸溶液淋洗。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7)配制硫酸溶液时,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边搅拌边慢慢加入浓硫酸(8)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在桌子上引起火灾时,可用水来熄灭。
()(9)金属钠着火时,可用泡沫灭火器来扑灭。
()(10)从试剂中取出的任何药品,若有剩余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11)焰色反应实验前,铂丝应先用硫酸洗涤后灼烧至无色。
()(12)实验室制备氢氧化亚铁时,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胶头滴管伸入液面下。
()知识点2: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原则:杂转纯、杂变沉、化为气、溶剂分。
注意: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1、常见物理方法:①过滤;②蒸发;③蒸馏;④萃取;⑤分液;⑥结晶。
【针对练习2】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已学方法有:A.萃取 B.分液 C.过滤 D.加热分解 E.蒸发 F.蒸馏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种方法最合适?(把选用方法的标号填入括号内)(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OH)2颗粒()(2)把饱和食盐水中的食盐提取出来()(3)除去酒精中溶解的微量食盐()(4)把溴水中的溴提取出来()(5)用自来水制取医用蒸馏水()(6)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7)分离柴油和水的混合物()2、常见化学方法:①沉淀法:如除去溶液中的SO42-、Ca2+、Mg2+等;②气化法:如除去溶液中的CO32-等;③加热(热分解)法:如除去NaCl中的NH4HCO3等。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强酸(碱)与弱酸(碱)的比较学案(含解析)

强酸(碱)与弱酸(碱)的比较李仕才考点梳理1.一元强酸(HA)与一元弱酸(HB)的比较方法一:根据弱酸的定义判断,弱酸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如测0.1 mol·L-1的CH3COOH溶液的pH>1。
方法二:根据弱酸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判断,条件改变,平衡发生移动,如pH=1的CH3COOH加水稀释10倍后,1<pH<2。
方法三:根据弱酸的正盐能发生水解判断,如判断CH3COOH为弱酸可做以下实验:(1)向一定浓度的醋酸钠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浅红色。
(2)用玻璃棒蘸取一定浓度的醋酸钠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其pH>7。
3、强弱电解质的图像分析盐酸、醋酸图像题的分析方法(1)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醋酸①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醋酸的pH大。
②加水稀释到相同的pH,盐酸加入的水多。
(2)相同体积、相同pH的盐酸、醋酸①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盐酸的pH大。
②加水稀释到相同的pH,醋酸加入的水多。
(3)不论怎样稀释,酸溶液的pH不能等于或大于7,碱溶液的pH不能等于或小于7,都只能趋近于7。
考向分析:考向一、强酸和弱酸(碱)的判断典例1、下列事实一定能说明HNO2为弱电解质的是()①常温下,NaNO2溶液的pH>7②用HNO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③HNO2不能与NaCl反应④常温下0.1 mol·L-1的HNO2溶液pH=2⑤1 L pH=1的HNO2溶液加水稀释至100 L后溶液的pH=2.2⑥1 L pH=1的HNO2和1 L pH=1的盐酸与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最终HNO2消耗的NaOH 溶液多⑦HNO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NO2晶体,溶液中[OH-]增大⑧HNO2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中[OH-]增大A.①②③⑦ B.①③④⑤C.①④⑤⑥⑦ D.②④⑥⑧解析:②如果盐酸(强酸)的浓度很小灯泡也很暗;④如果是强酸,pH=1;⑤如果是强酸,加水稀释至100 L后溶液的pH=3,实际pH=2.2,这说明HNO2溶液中存在HNO2H++NO-2,加水平衡右移,使pH<3;⑥依据HNO2+NaOH===NaNO2+H2O、HCl+NaOH===NaCl+H2O可知,[HNO2]大于[HCl],而溶液中[H+]相同,所以HNO2没有全部电离;⑦加入NaNO2,溶液中[OH-]增大,说明化学平衡移动;⑧不论是强酸;还是弱酸,加水稀释,溶液中[H+]均减小,而[OH-]增大。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有机化学基础第1节认识有机化合物考纲点击教学案

选考部分有机化学基础第1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考纲点击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表示它们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4.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6.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按碳骨架分类有机化合物⎩⎨⎧ 链状化合物:如CH 3CH 2CH3环状化合物⎩⎪⎨⎪⎧ :如 :如2.按官能团分类(1)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类别 官能团 代表物名称、结构简式烷烃 — 甲烷CH 4烯烃 _________ 碳碳双键乙烯H 2C===CH 2 炔烃碳碳三键乙炔HC ≡CH 芳香烃— 苯 卤代烃 —X (卤素原子)溴乙烷C 2H 5Br 醇 ______羟基 乙醇C 2H 5OH 酚 苯酚C 6H 5OH醚 ______ 醚键乙醚CH 3CH 2OCH 2CH 3 醛 ______ 醛基乙醛CH 3CHO 酮 ______ 羰基丙酮CH 3COCH 3 羧酸 ______ 羧基乙酸CH 3COOH 酯 ______ 酯基乙酸乙酯CH 3COOCH 2CH 3(1)可以看做醇类的是(填编号,下同)______。
(2)可以看做酚类的是________。
(3)可以看做羧酸类的是______。
(4)可以看做酯类的是________。
特别提示:(1)具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不一定属于同一类物质如:苯酚、乙醇中均含有羟基(—OH);(2)结构决定性质,官能团的多样性,决定了有机物性质的多样性,如,则具有酚、烯烃、醛的性质。
二、有机物的结构特点1.碳原子的成键特点2.同系物结构________,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________原子团的物质称为同系物。
2019年北京高三化学总复习 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与能量(学案)(无答案)

2019年北京高三化学总复习一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学案)【高考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燃烧热和中和热等概念。
2、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3、掌握燃烧热的简单计算。
4、初步了解新能源的开发【引入】用3分钟完成下列两道题1、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9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22 kJ,则H2(g)+1/2O2(g)= H2O(1);△H=______________ 氢气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kJ/mol。
2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O2(g)=2CO(g);△H=-221kJ/mol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1);△H=-57.3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kJ/mol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热量【知识点回顾】(一)基本概念1.反应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叫做反应热。
反应热用符号____________表示,单位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__。
当_________________时,为放热反应,当_______________时,为吸热反应。
2、燃烧热在101kPa时,_________物质______燃烧生成_____________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生成稳定的氧化物”的两层涵义:①指燃烧产物不能再燃烧(如生成CO2、H2O、SO2、N2等);②指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在燃烧热测定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一般燃烧热常用298K时数据,如H2的燃烧热是指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系数必须为_________。
2019年高中化学第一轮复习全套学案第一章 第4讲

第4讲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及其配制考纲要求 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考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及相关计算1.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
(2)表达式:c B =n BV。
(3)单位:mol·L -1(或 mol/L)。
2.溶质的质量分数3.正确判断溶液的溶质并计算其物质的量(1)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如Na 、Na 2O 、Na 2O 2――→水NaOH ;SO 3――→水H 2SO 4;NO 2――→水HNO 3。
(2)特殊物质:如NH 3溶于水后溶质为NH 3·H 2O,但计算浓度时仍以NH 3作为溶质。
(3)含结晶水的物质:CuSO 4·5H 2O ―→CuSO 4;Na 2CO 3·10H 2O ―→Na 2CO 3。
4.准确计算溶液的体积c =nV 中的V 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也不是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不能用水的体积代替溶液的体积,应根据V =mρ计算。
对溶液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1)1 mol ·L -1 NaCl 溶液是指此溶液中含有1 mol NaCl( )(2)用100 mL 水吸收0.1 mol HCl 气体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恰好是1 mol·L -1( )(3)1 L 水中溶解5.85 g NaCl 所形成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 mol·L -1( )(4)将25 g CuSO 4·5H 2O 晶体溶于75 g 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 (5)将40 g SO 3溶于60 g 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 )(6)将62 g Na 2O 溶于水中,配成1 L 溶液,所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1( )答案 (1)× (2)× (3)× (4)× (5)√ (6)×题组一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的换算1.某温度时,有500 mL 饱和的硫酸镁溶液,它的密度是1.20 g·cm -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是4.8%,试回答下列问题:(1)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章节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2019版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目录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学计划高一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问题很多。
有些学生解方程、解不等式甚至连分数的加减法都不会。
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想在这个基础上把教学搞好,任务很艰巨。
所以特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化学思想和方法。
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化学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准备1、深入钻研新教材。
以教材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把握新大纲。
新大纲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准确把握新大纲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
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化学应用;重视化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如增加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拓宽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
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用化学的意识;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小结和复习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好材料。
5、落实课外活动的内容。
组织和加强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
本学期初三新课将在4月中旬结束,其余时间将转入复习,复习将占据本学期大部分时间,约为2个半月,现制定如下教学计划:三、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军训时期的接触,我对学校学生的情况已经比较熟悉,学生们喜欢化学,喜欢上我的课,他们的总体情况是:基础较差,缺乏对问题的钻研精神,一旦遇到难一点的问题往往是后退,自主性学习差,对学习比较缺乏信心,这些是我们的教学的出发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1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课时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约含有6.02×1023个分子 B.1 mol氧的质量为16 g C.0.5 mol He约含有6.02×1023个电子 D.2H既可表示2个氢原子又可表示2 mol氢分子 解析 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mol可以计量微观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等),每摩尔物质约含有6.02×1023个“粒子”,这里的“粒子”并不一定是分子,A项错误;使用“mol”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明确,且粒子种类要用适当的符号或化学式表示,“1 mol氧”的说法错误,B项错误;2H只表示2个氢原子,D项错误。 答案 C 2.(2017·潍坊质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为22.4 L·mol-1 B.20 ℃、1.0×105Pa时,同体积的O2与CO2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C.当1 mol气态物质的体积为22.4 L时,该气体一定处于标准状况 D.2 mol气体的体积约为44.8 L 解析 A项,没有给出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mol-1,A项错误;B项,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B项正确;C项,1 mol气态物质在非标准状况时,体积也有可能等于22.4 L,C项错误;D项,没有给出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D项错误。 答案 B 3.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两容器内分别充满14N16O和13C16O气体,下列对两容器中气体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中子数相同 B.分子数不同 C.质子数相同 D.气体质量相同 解析 14N原子中有7个质子、7个中子,16O原子中有8个质子、8个中子,13C原子中有6个质子、7个中子,同温、同压、同体积的这两种气体,分子数相同,故两容器中的中子数相同。 答案 A 4.下列有关C2H2和C6H6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二者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 B.在标准状况下,等体积的两种物质含有的分子数相等
C.等物质的量时,二者质量之比为mC2H2mC6H6=13 D.等质量时,二者完全燃烧消耗相同状况下的氧气体积相等 解析 C2H2与C6H6的最简式均为CH,故二者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A项正确;标准状况下,C6H6为非气体,等体积的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不相等,所以含有的分子数也不相等,B项错误;假设二者均为1 mol,则C2H2的质量为26
g,C6H6的质量为78 g,质量之比mC2H2mC6H6=26 g78 g=13,C项正确;假设二者质量均为78 g,则C2H2为3 mol,C6H6为1 mol,3 mol C2H2完全燃烧消耗7.5 mol O2,1 mol C6H6完全燃烧也消耗7.5 mol O2,D项正确。 答案 B 5.如图所示,①和②为两个体积相同的固定容器,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①中的H2为1 mol,则②中所含原子总数为3.01×1023个 B.①和②中气体的质量之比为1∶8 C.H2、O2均能发生化合反应,但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D.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①和②中H2与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若H2为1 mol,则O2为0.5 mol,故O原子数目为6.02×1023个,A项错误;①和②中H2与O2
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所以其物质的量之比为2∶1,质量之比为1∶8,B项正
确;H2能发生置换反应,如H2与CuO反应,O2也能发生置换反应,如O2与H2S反应,C项错误;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①和②两容器体积相同,但气体分子个数不同,所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不可能均相同,D错误。 答案 B 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 B.298 K、1.01×105Pa时64 g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C.11.2 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D.标准状况下,11.2 L乙醇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解析 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的物质的量为1 mol,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A项错误;64 g SO2的物质的量为1 mol,其中含有1 mol S原子和2 mol O原子,B项正确;未指明温度和压强,不能根据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C项错误;乙醇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不能根据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D项错误。 答案 B 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33.6 L SO3中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B.28 g乙烯和环丁烷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C.常温常压下,22.4 L氧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4NA D.117 g氯化钠固体中含有2NA个氯化钠分子 解析 标准状况下,SO3为固态,A项错误;乙烯和环丁烷的最简式均为CH2,28
g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814NA,即2NA,B项正确;常温常压下,22.4 L氧气的物质的量不是1 mol,C项错误;氯化钠为离子晶体,不存在氯化钠分子,D项错误。 答案 B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 g H2O中含有10NA个质子 B.1 mol甲苯中含有6NA个C—H键 C.标准状况下,22.4 L氨水中含有NA个NH3分子 D.将56 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生成NA个SO2分子 解析 每个水分子中含有10个质子,18 g H2O的物质的量为1 mol,1 mol H2O中含有10 mol质子,A项正确;1 mol甲苯中含有8NA个C—H键,B项错误;标准状况下,氨水为液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C项错误;Fe在浓H2SO4
中会发生钝化,不能生成SO2,D项错误。
答案 A 9.(2017·襄阳四校联考)下列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NA)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A个Fe(OH)3胶体粒子的质量为107 g B.8.0 g Cu2S和CuO的混合物中含有铜原子数为0.1NA C.标准状况下,2.24 L Cl2溶于水中达到饱和,可得到HClO分子的数目是0.1NA D.2.3 g Na与氧气完全反应,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在0.1NA~0.2NA之间 解析 Fe(OH)3胶体粒子是许多Fe(OH)3微粒的聚合体,NA个Fe(OH)3胶体粒子的质量远大于107 g,A错误;Cu2S和CuO中铜的质量分数相同,计算可知,B正确;氯气溶于水只有部分与水反应,C错误;反应中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故2.3 g Na与氧气完全反应,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D错误。 答案 B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二甲醚中含有的C—O键的数目为2NA B.0.1 mol·L-1MgCl2溶液中含有的Mg2+数目一定小于0.1NA C.200 g质量分数为23%的HCOOH水溶液中含氧原子的总数目为2NA D.在反应Cu2S+O2高温,2Cu+SO2中,每生成1 mol Cu,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NA 解析 二甲醚的结构简式为CH3—O—CH3,1 mol二甲醚中含有的C—O键的数目为2NA,A对;B项没有给出溶液的体积,错误;C项溶液中还有大量水,水中也含有氧原子,错误;D项每生成1 mol Cu,转移电子的数目为3NA,错误。 答案 A 11.取m g相对原子质量为M的某金属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在标准状况下产生a L氢气,该反应生成的硫酸盐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 ) A.+aM11.2m B.+am11.2M
C.+11.2maM D.+aM22.4m 解析 设生成的硫酸盐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得失电子守恒,mM mol×x=a L22.4 L·mol-1×2,解得:x=aM11.2m,则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aM11.2m。 答案 A 12.(名师原创)胞嘧啶是DNA水解产物之一,是精细化工的重要中间体。胞嘧啶可由5-巯基甲脲嘧啶、浓氨水和氯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则反应时NH3和5-巯基甲脲嘧啶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2∶3 C.3∶1 D.2∶1 解析 对比5-巯基甲脲嘧啶和胞嘧啶的分子式,不难看出胞嘧啶比5-巯基甲脲嘧啶多了一个N原子,多出的N原子一定来自于氨,所以反应时NH3和5-巯基甲脲嘧啶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答案 A 二、填空题 13.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常用的物理量,请完成以下有关计算: (1)0.2 g H2含有________个H原子。 (2)标准状况下,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的CO和CO2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 (3)100 mL硫酸铝溶液中n(Al3+)=0.20 mol(不考虑水解因素),则其中c(SO2-4)=________。 (4)在9.5 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中含有0.2 mol Cl-,此氯化物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该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5)6.72 L CO(标准状况)与一定量的Fe2O3恰好完全反应(生成Fe与CO2)后,生成Fe的质量为________g。 解析 (1)0.2 g H2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含有0.2 mol H原子,即0.2NA个。(2)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的CO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标准状况下,体积之比为2∶1。(3)100 mL硫酸铝溶液中,n(Al3+)=0.20 mol,则其中n(SO2-4)=0.30 mol,c(SO2-4)=3.0 mol·L-1。(4)二价金属的氯化物可表示为MCl2,在9.5 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中含0.2 mol Cl-,则该氯化物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摩尔质量为95 g·mol-1;该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71=24。(5)CO与Fe2O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标准状况下6.72 L CO的物质
的量为0.3 mol,完全反应后生成0.2 mol铁,即11.2 g。 答案 (1)0.2NA (2)2∶1 (3)3.0 mol·L-1 (4)95 g·mol-1 24 (5)11.2 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他们以教材中相关【科学探究】为基础,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并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装置】
【部分实验数据】 温度 压强 时间 水槽中H2O的质量 H2体积 O2体积 30 ℃ 101 kPa 0 300 g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