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送别》优质课课件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小学音乐歌曲 《送别》 课件PPT

小学音乐歌曲 《送别》 课件PPT
—— 李 叔同《送别》
送别
1=C
4 4
稍慢 深情地
..
5 35 1 6 1 5
5 12 3 21 2
(美)奥德维曲
.李叔同填词
0 5 3 5 1. 7
长 亭. 外, 古 道 边, 芳 草 碧 连 天; . .
61 5
5 2 3 4. .7 1
0 61 1
晚风 拂 .柳
7 67 1
笛 声. 残 , 夕 阳 山 外 山。 .
.
渐慢
5 3 5 1. 7 6 1 5
5 2 3 4. 7. 1
0
晚风 拂 柳 笛 声 残, 夕阳 山 外 山 。
《送别》
节拍 速度 力度 情绪
四四拍子 中速稍慢
中弱
忧伤 惆怅 深情
1、请同学们下来自己搜集其它对我们有帮助的 影视作品。下节课和同学们一起欣赏。
2、熟练的唱会《送别》、并能很好的把握歌曲 的情感。
现在我们的在学校唱的歌曲叫做“校园歌曲”,有
《澎湖湾》《童年》等,那么在上世纪我们的前辈在学 校唱什么呢?
学堂乐歌是以旧曲添新 词为主,用中国的民歌 小调的曲调和欧美歌曲 的曲调填进创作的新词
李叔同 祖籍浙江 省平湖县,1880年生 于天津,是中国学堂 乐歌的杰出代表, 1918年8月披剃出家, 法号弘一。学堂乐歌 代表作品:《送别》、 《西湖》、《春景》 等。
影片透过一个小女 孩纯真的眼光,展示了20 年代旧北京的社会和当时 那种愁云惨雾的生活。
主人公6岁的小英子 住在城南一条小胡同里。 影片围绕小英子和她身边 的故事展开。是一部表现 童年往事的影片。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音乐《送别》优质课PPT课件

音乐《送别》优质课PPT课件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8
.
9
.
10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将 会遇到很多的离别,离别 是悲伤的,让我们珍惜现 在的相聚,珍惜彼此之间 的友谊,让我们的友谊地 久天长!
再见!
让我们在《友谊地久天长》 的歌声中下课吧!
.
11
在我们的生活中将会遇到很多的离别离别是悲伤的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相聚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让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第二课时
.
1
.
2
.
3
复习指导
1、本首歌曲是几 拍子的歌曲?
2、如何打拍子? 3、歌曲的速度怎
么样?
4、我能读唱歌谱。 5、我能有感情的演
唱歌曲?

.
7
除了这首《送别》外,你们知道的还有哪些关于离别惆怅的歌曲 或者诗歌文章呢?

送别 音乐ppt课件

送别 音乐ppt课件

在西方文化中,送别歌曲通常以抒情 和感性的方式表现离别的情感,如《 再见》、《祝你一路顺风》等。
在印度文化中,送别歌曲通常以浓郁 的民族风格和丰富的音乐元素表现离 别的情感,如《印度之歌》、《告别 之歌》等。
在日本文化中,送别歌曲通常以简洁 、优美的旋律表现离别的情感,如《 樱花》、《故乡》等。
04 送别歌曲的影响
音乐结构
送别这首曲子主要运用了吉他、钢琴 等乐器,这些乐器能够很好地表现出 离别的情感。
送别的音乐结构非常清晰,分为前奏 、主歌、副歌等部分,这种结构使得 音乐更加有层次感,更加动人。
音乐与情感的结合
送别的音乐与情感的结合非常紧密, 通过音乐的变化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使听众更加深入地理解离别的情感。
CHAPTER
对后人的启示
珍惜当下
送别歌曲传达了对离别之 痛的深刻感受,使后人更 加珍惜与亲朋好友相处的 时光。
感恩与回报
通过送别歌曲中的情感表 达,教育后人懂得感恩与 回报,珍惜亲情、友情和 爱情。
人生感悟
送别歌曲引发对人生意义 的思考,使后人更加深刻 地理解生命、离别和重逢 的意义。
对现代音乐创作的影响
李健
李健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处理,赋 予这首歌曲独特的韵味。
现场演出与录音版本比较
现场演出
现场演出能够带给观众更加真实、互动的体验,情感表达更加直接和真实。
录音版本
录音版本则可以经过后期制作和处理,更加精细和完美地呈现歌曲的旋律和情 感。
谢谢
THANKS
03 音乐与文化
CHAPTER
送别文化概述
送别文化是一种表达离别之情的文化,是人们在离别时所表现出的情感、习俗和仪 式。
送别文化在不同的地域、民族和历史背景下都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人们对离别的 情感和思考。

歌曲《送别》课件.10

歌曲《送别》课件.10
又名弘一法师。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 音乐家、戏剧活动家。1880年9月生于天律,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 1942年10月逝 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1906年李叔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 话剧团体 “春柳社”,同年,又创办了中国最 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并担任了 《太平洋报》的文艺编辑。 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他一生从事 多方面的艺术活动,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篆刻、诗词均 所擅长。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 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春景》、 《忆儿时》 、《春游》、《留别》、《早秋》等。
• 聆听《送别》曲子,说出里面有哪些乐器? • 笛子 古筝 • 乐曲弥漫着怎样的色彩? • 忧伤 惆怅 深情
送别
• • • • • • • •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风寒
• 诗句内容与音乐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 • 是 • 如此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诗句完美融合在一起的话 又会是怎样的意境呢? • 歌曲深情有种淡淡的哀愁,送别朋友的不舍之情。
城南旧事介绍
《城南旧事》是1982年女作家林海音改编的同名电影, 《送别》因在影片中作为主题曲而广为人知。我将播放电 影片段,学生会看到在电影那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中,《送 别》的旋律随着淡淡哀伤的情节的发展数度响起,深深地 刻印在人们的心上,此时学生会感受到歌曲在影片中的隐 约、哀婉之美。
李叔同(1880-1942)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

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送别》这首歌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送别》,培养学生对友情、离别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背景:《送别》是一首描绘友情离别场景的歌曲,歌词深情动人,旋律优美动人。

2. 歌曲结构:介绍《送别》的曲式结构,包括前奏、主歌、副歌、桥段等部分。

3. 音乐特点:分析《送别》的旋律线条、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送别》的曲谱,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表现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歌曲背景、结构、音乐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进行指导。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特点,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曲《送别》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友情、离别等主题的思考。

2. 讲解:教师讲解歌曲的结构、音乐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3. 示范: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进行指导。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特点,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演唱和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课程内容。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演唱《送别》,并思考友情、离别等主题。

六、教学延伸1. 对比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版本的《送别》,如民谣、摇滚等风格,感受不同风格下的歌曲情感表达。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以《送别》为灵感,创作自己的歌曲,表达自己对友情、离别的感悟。

3. 演出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小型音乐会,让学生登台演唱《送别》或其他自己创作的歌曲,展示自己的才华。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如演唱、讨论等。

《送别》音乐课件ppt

《送别》音乐课件ppt
影响
这首歌曲对中国的音乐文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近现 代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02
《送别》歌曲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歌曲的主题与情感主题
歌曲《送别》以离别为主题,描述了人们在不同场景下依依惜别的情感。
情感
歌曲通过抒发对离别的感慨和怀念,表达了对友谊、亲情和爱情的珍视与追求 。
歌曲的曲式与结构
曲式
歌曲采用常见的三段式结构,由引子 、主歌和尾声组成。
情感表达
通过细腻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离别的 痛苦与思念的煎熬,使听众能够深刻感 受到离别的情感冲击。
VS
艺术特色
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将情感融 入自然景色之中,营造出一种感伤的艺术 氛围,使歌词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
04
《送别》歌曲演唱技巧
演唱技巧概述
掌握基础发声技巧是演唱《送别》的 先决条件,要求声音自然、流畅,不 夸张、不做作。
歌曲的欣赏角度与方法
歌词理解
理解歌词中的含义和情感,体会 歌曲所表达的离别之情。
旋律与和声
分析歌曲的旋律和和声,了解歌曲 的音乐结构和韵律。
演奏技巧
观察演奏者的技巧和表现力,感受 他们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情感。
演奏技巧的应用与表现力提升
音色控制
通过控制吉他的音色,表现出《 送别》的深沉和柔情。
情感表达
意境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离别的悲伤与思念之情,营造出一种感伤的氛围。
歌词中的意象与象征
意象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等自然景色元素。
象征
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等意象,象征着离别的悲伤与思念之情,表达了人生离别的无奈和无 尽的哀思。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锦集1)ppt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锦集1)ppt

歌曲中出现的附点四分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技巧 歌曲中出现的切分音符和连音线的演唱技巧 歌曲中出现的弱起小节和完全小节的演唱技巧 歌曲中出现的渐强渐弱和轻重的演唱技巧
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背景 和意义吗?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播放《送别》歌曲,引导学生进 入学习状态
介绍歌曲背景和意义,引出本课 学习内容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图片展示等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新课:通过听音乐、学唱歌曲等方式学习新课,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巩固练习:通过小组合作、个人展示等方式巩固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
拓展延伸:通过介绍音乐背景、相关文化等方式拓展延伸,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文化。
情感教育:通过送别歌曲的欣赏和创作,引导学生珍惜友情和亲情,培养感恩心态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推荐相关音乐作品,拓展学生的音乐素养 总结课堂氛围,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
评价方式:观察法、口头评价法、测验法、考试法 评价内容:学生对歌曲的演唱、演奏技能及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评价标准:能否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演奏是否流畅自然,节奏感和音准是否准确等 评价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
能够通过聆听、模唱等方式欣赏 歌曲。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所表达的 情感。
能够用简单的乐器伴奏演唱歌曲。
聆听、模唱、欣赏等音乐 表现方式来欣赏音乐
通过音乐表现来抒发自己 的感情
了解音乐背景及文化内涵, 展示音乐文化的魅力
掌握音乐元素,提高音乐 鉴赏能力及文化素养

《送别》音乐课件ppt

《送别》音乐课件ppt

这一时期,中国的音乐界也在寻求变 革,许多音乐家开始尝试将西方音乐 元素融入到中国传统音乐中。
西方文化的影响
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文化开始大量 涌入中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个人背景
李叔同的留学经历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期间,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尤其是音乐方面 。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
尽管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但李叔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仍然怀有深 厚的感情。
技能与处理
不同演唱家在技能和对歌曲的处理方式上也有所不同,这会影响到 歌曲的表达效果。
个人特点
每个演唱家都有自己的个人特点,这也会反应在他们的演唱中,形成 特殊的风格和魅力。
不同乐器的演奏特点比较
音色与音效
不同乐器具有不同的音色和音效特点,这会影响到整首音乐的氛 围和情感表达。
技能与演奏风格
不同乐器的演奏技能和风格也存在差异,这会影响到音乐的流畅性 和表现力。
眼神交流
通过眼神与观众进行交流,增强与观众的互动和共鸣。
情绪渲染
通过面部表情、声音等手段,渲染歌曲的情感氛围,使观众沉浸 在歌曲的情感世界中。
06
《送别》的版本比较
原版与改编版比较
旋律与和声
原版与改编版在旋律和和声方面存在差异,改编版可能对 原曲进行了一定的改编,以适应不同的演唱风格或情感表 达。
A段
旋律优美,和声简单,表现了离别的情感 。
旋律特点
旋律优美
整首曲子的旋律流畅、优美,易 于传唱。
音程跨度大
旋律中音程跨度较大,表现出情感 的波动。
音阶使用
采取了五声音阶,具有中国传统音 乐的特Biblioteka 。节奏与节拍节奏安稳
整首曲子的节奏安稳,没 有过于复杂的切分音和连 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时
复习指导
1、本首歌曲是几 拍子的歌曲?
2、如何打拍子? 3、歌曲的速度怎
么样?
4、我能读唱歌谱。 5、我能有感情的演
唱歌曲?
除了这首《送别》外,你们知道的还有哪些关于离别惆怅的歌曲 或者诗歌文章呢?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将 会遇到很多的离别,离别 是悲伤的,让我们珍惜现 在的相聚,珍惜彼此之间 的友谊,让我们的友谊地 久天长!
再见!
让我们在《友谊地久天长》 的歌声中下课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