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 15整理与练习(2)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练习(2)∣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练习(2)∣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练习,巩固和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认识,数的顺序、大小比较,数的读写,数的组成和分解。
2. 数的运算:亿以内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
3. 量的计量: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人民币的认识和计量。
4. 几何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的认识,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5. 解决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1. 整理与复习(1)数的认识①引导学生回顾亿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说一说对亿以内数的认识。
②组织学生进行数的读写比赛,提高学生的数的读写能力。
③让学生举例说明数的组成和分解,加深对数的组成和分解的理解。
(2)数的运算①引导学生回顾亿以内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说一说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②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比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③让学生举例说明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方法的应用,加深对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方法的理解。
(3)量的计量①引导学生回顾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人民币的认识和计量,让学生说一说对计量单位的理解。
②组织学生进行计量单位换算比赛,提高学生的计量单位换算能力。
③让学生举例说明计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计量单位的理解。
(4)几何图形①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四边形、圆的认识,让学生说一说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②组织学生进行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比赛,提高学生的图形计算能力。
最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ppt课件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125×7×8=(1□25×□8 )×7 乘法交换律 35×(2×a)=(□35×□2 )×a 乘法结合律 723+156+44=723+(1□56+ □44) 加法结合律
你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再 解答吗?
1、补充: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367+154+246 267+104
24×17×4
360-87-133
45×16
2、完成课本第110页第9题
6700÷25÷4
51+49= 100
735÷15×6 =49×6
=294
800-600÷20 =800-30
=770
(704+258)÷37 =962÷37
=26
18×(537-488) =18×49
=882
①84-25=59 59×11=649 (84-25)×11=649
②560÷8=70 160-70=90 160-560÷8=90
36+75+25+54=(36+5□4)+(7□5+□25)
乘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38+175+62 13×15×4 720÷16÷5
35×15 329-186-14 630÷42
茄子17行 每行12棵
西红柿的棵树是茄子的5倍,西红柿有多少棵?
17×12×5 =17×(12×5) =17×60 =1020(棵)
答:西红柿有1020棵。
同学们表演团体操,原来排成24行,每行 有20人。队形变化后,排成30行,每行有 多少人? 排成24行 每行20人
排成30行 每行?人
24×20÷30 =480÷30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运算律的整理与练习》课件.ppt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
47× 2×5
=(
)
= 47× 10
= 470
乘法结合律
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
4×9×25 = 9×4×25 = 9×(4×25)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 9×100 = 900
填写下表,然后说一说:表中哪个 乘数变化了,是怎样变化的?积又 是怎样变化的?
a 100 100 100 100
=100×7 =700
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43×5×4 =( ) =43×20 =860
4×9×25 =4×25×9 =(4×25)×9 =100×9 =900
绿园小区有18块草坪,每块草坪的面积 都是45平方米。草坪的面积一共是多少 平方米?
18×45 =18×(5×9) =(18×5)×9
=90×9 =810(平方米)
17746522038×5×÷+×125315472044
哪两片树叶上数的和是100?连一连。
25
56
19
27
44
81
75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2 第 15 课时 》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2 第 15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商不变规律以及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使学生在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使他们的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验证验算的作业习惯,培养做题的责任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两、三位数除以整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数量关系,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课题,明确目标。
(预设5分钟)1、整理知识,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提问: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进行分类?计算时分别要注意什么?2、揭示今天我们继续上一节练习课。
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2)二、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预设25分钟)自主学习导学单1:(时间:4分钟)(第8题)(1)观察每组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你有什么发现?(2)猜猜看结果会一样吗?(3)通过计算,你有什么要提醒同伴的吗?提问:观察每一组算式,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些什么联系吗?小结:每组中第二道题的两个除数是由第一道题中的除数分解的,两道题的商相等。
用这个发现可以进行一些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的口算。
自主学习导学单2:(时间:4分钟)(第12题)(1)按照要求填写表格。
(2)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3)小组交流你的发现。
通过计算、比较和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在除法算式中,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得到的商等于原来的商乘(或除以)这个数。
自主学习导学单3:(时间:10分钟)(第9-11题)(1)认真读题,看懂情境图,读读对话、问题,说说数量关系。
(2)学生独立解答(可以先分步做,再考虑列综合算式)(3)说一说自己的这种方法中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问题。
第10题提醒:“有3头奶牛”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需要从场景图中搜集。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8.第二单元第15课时《整理与练习(2)》|苏教版(2014秋) (共14张PPT)

12 一辆三轮车每次可以运20箱苹果,用这辆三轮车运100箱苹果,几次
能运完?如果运200箱苹果呢?运400箱、500箱呢?
总箱数
100
200
400
500
每次运的箱数
20
20
20
20
运的次数
5
10
20
25
观察上表,你有什么发现?
从表里看,每次运的箱数一定,总箱数变化,运的次数也随着有 同样的变化,也就是除数不变,商随着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第15课时 整理与练习(2)
课堂导入-新知探究-课堂练习-课堂小结-课堂作业 苏教版 数学 四年级 上册
1.进一步熟悉应用商不变的规律的除法简便计算,了解 两步连除计算中的简单规律;探索被除数变化、除数不 变时商的变化规律,能应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问题。 2.使学生经历了解除法的一些简单规律的观察、比较和 归纳等活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基本经验,发展比较、 综合等思维能力。
53575÷15= 93979÷27= 你是怎样想的?
被除数三个数字相同,除数是这三个数字的和(或3乘几 的积),商都是37。
8
360÷12= 30
800÷16= 50
360÷24= 15
360÷(3×4)
800÷(8×2)
360÷(6×4)
360÷3÷4 =30
800÷8÷2 =50
360÷6÷4 =15
这一单元,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6.用简便方法计算,并验算。
780÷60=13136 0 )来自 86 01 8 18
0
13 验算: × 6 0
780
920÷30=30……20
30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整理与练习课件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你的梦里就不会有我的出现,我们都在不断地 和陌生人擦肩;如果人生不曾相遇,我的生命里就不会有你的片段, 我们都在细数着自己的日子。 ►当离别的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我们注定分散两地,继续彼此未完的 人生,如果我说放不下,短短一个月的光景,你是否愿意相信,我的 真诚,我的执着,只源于内心深处那一份沉沉的不舍。
=32
28 28 7 9 0
56 2 30 224
6
32
18 5 7 6 54
36 36
0
知识回顾
根据商不变的 规律,直接写出下 面各数的得数。
480÷20= 24
240÷20=
960÷40= 24
分析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 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 商不变。
知识回顾
练习
知识回顾
知识点4:被除数和除数末尾
二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第9课时 整理与练习
优 翼
知识回顾
知识回顾
口算下面各题。
240÷60= 4 120÷30=4 280÷70=4 400÷80=5
分析
利用表内除法计算。 根据乘、除法的互逆关 系,想乘法算除法。
知识回顾
练习
知识回顾
28 2 36 4 5
185 184
1
分析
用竖式计算时,商要与被除数的相 同位数对齐。
想一想,填一填。都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
540÷30=54÷( )=( )
800÷50=( )÷5=( )
同时把被除数和除数除以10、100……(即同时去 掉末尾的1个0、2个0……)然后再计算。
用简便方法计算如果最后有余数,则划去了几个 0就要在余数的后面添几个0作为原除法的余数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2)》教案3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2)》教案3一. 教材分析《整理与练习(2)》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整理和练习,巩固和提高他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掌握的知识点。
这一章节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角的分类、图形的变换等。
这些内容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在这一章节中,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角的分类、图形的变换等概念,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通分的操作;对于角的分类,他们可能还不太清楚各个角的度数;对于图形的变换,他们可能还不太能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实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角的分类,图形的变换等知识点。
2.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通分操作。
2.角的分类,特别是各个角的度数。
3.图形的变换,特别是平移和旋转的实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
2.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比如PPT、教案、练习题等。
2.准备一些教具,比如分数卡片、角的模型、图形的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教案,呈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的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2.15整理与练习2(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2.15整理与练习2(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的2.15整理与练习2。
我们来看一下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整理与练习2。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到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次课程,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次课程的重点是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而难点则是如何将这些规则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我准备了一些的教具和学具,包括分数卡片、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在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时,我会通过板书的方式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记忆这些规则。
七、作业设计今天的作业是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包括一些实际问题,让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刚才的教学内容概述中,我提到了本次课程的重点是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而难点则是如何将这些规则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这里,我想对这两个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是本次课程的重点,这是因为分数加减法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用到。
因此,我会在课堂上详细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包括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对于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同学们需要记住一个简单的口诀:“同分母,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也就是说,如果要计算两个同分母的分数相加或相减,只需要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加或相减,分母保持不变即可。
而对于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同学们需要先将两个分数通分,然后再按照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规则进行计算。
通分的过程就是将两个分数的分母相乘,然后分别将分子的乘以相应的倍数,使得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
二、如何将分数加减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将分数加减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是本次课程的难点,因为实际问题往往涉及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72÷(3×12)=27(幢)
答:这个镇新建的廉租房有27幢吃饲料多少千克?
900÷25÷3=12(千克)
900÷(25×3)=12(千克)
答:平均每头奶牛每天吃饲料12千克。
练习与应用
11.(1)王叔叔要包装480个乒乓球, 一共装了8盒,每盒12带。平均每袋 装多少个?
480÷8÷12=5(个)
480÷(8×12)=5(个)
答:平均每袋装5个。
练习与应用
11.(2)王叔叔要包装480个乒乓球, 每5个装一袋,每12袋装一盒。一共 要装多少盒?
480÷5÷12=8(盒)
480÷(5×12)=8(盒)
答:一共要装8盒。
探索与实践
12.一辆三轮车每次可以运20箱苹果, 用这辆三轮车运100箱苹果,几次能 运完?如果运200箱苹果呢?
5
10
20
25
探索与实践
13.查找资料,了解你的家乡到北京 大约有多远,有哪些交通工具可以选 择,它们每小时大约各行驶多少千米。 再算一算,乘坐这些交通工具去北京 大约各需要多少小时?
探索与实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整理与练习(2)
练习与应用
8.
360÷12= 30 360÷3÷4= 30
800÷16= 50 800÷8÷2= 50
360÷24= 15
360÷6÷4= 15
练习与应用
9.东江镇新建了972套廉租房。如果 每幢楼房有3个单元,每个单元有12 套。这个镇新建的廉租房有多少幢? 972÷3÷12=27(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