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前国内经济形势

合集下载

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一、全面准确把握当前的经济形势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主要表现在:投资、消费、出口稳定增长,内需支撑作用增强;工业平稳增长,农业生产形势向好;财政收支增长较快,货币信贷平稳回调,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逐步从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就业和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这些情况说明,中央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决策和部署是正确的、有成效的。

我们要正确认识取得的成绩,看到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进一步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当前国内外环境仍然极为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还不少。

从国际看,主要经济体经济恢复增长,但失业率仍然处于高位,一些国家财政赤字高企,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隐患仍然没有消除;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加剧,国际市场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通胀压力正在从新兴经济体扩大到发达经济体。

世界经济还没有走上正常增长的轨道,目前又出现了两个变数。

一是西亚、北非政局动荡,推动能源价格持续攀升,对世界经济增长和通胀形成双重冲击;二是日本地震、海啸和核辐射灾害,短期内将严重影响日本经济,不可避免要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

从国内看,虽然发展的有利条件较多,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很高,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少,除了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等长期存在的问题外,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没有明显缓解,主要是物价上涨比较快、通胀预期增强,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多数城市房价还在上涨,宏观调控仍然面临较大压力。

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面临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冷静观察,沉着应对,未雨绸缪,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准备,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进一步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确保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二、切实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要决策,是宏观调控必须坚持的方向,关键是要把握好调控的力度和节奏。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已经从贫困、落后、封闭的国家,迈向正在现代化的小康国家。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改革开放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世界瞩目中国非凡的成就,但世界上也有不少人对中国的崛起心怀嫉妒。

中国的崛起的确正在改变全球的经济格局,所以有人会有些不舒服。

但是我想,谁也阻挡不了中国前进的步伐。

一、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处于合理区间中尽管当前经济运行仍处于合理区间,结构调整稳中有进,但国内外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短期困难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仍存在下行压力。

主要表现在: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出口压力不断增大;国内市场需求动力依然偏弱,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连续多月同比下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房地产市场降温明显,相关领域投资和消费增速回落,进一步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金融风险。

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就业是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就业稳定是经济稳定的重要体现。

近两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小幅减少,同时快速发展的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增强,加上积极就业政策的不断完善,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超过 700 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 70%;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同比增长 1.8%,增加 307 万人。

这与多数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

今年上半年,主要食品供应较为充足,消费品市场供求大体平衡,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基本稳定。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3%,各个月份基本上是在 1.8% 和2.5% 之间平稳运行,远低于全年物价总水平调控目标。

而其他发展中国家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仍然较高,南非、巴西、印度、俄罗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都在 5% 以上。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经济增速的放缓,并没有影响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前三季度,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 8527 元,同比名义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9.7%。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形势
经济增速放缓,矛盾和问题“水落石出”
观察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看效益,现在财政收入、企业收入都不乐观,怎样分析这个问题?其中潜在的风险是否很大?我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仍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潜能正在释放,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管网和市政设施的投资空间仍然较大,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住行、教育、旅游和信息服务加快成长,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人力资本条件不断改善,企业创新活力增强,加之中西部地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后发优势逐步显现,沿海地区加快转型升级,竞争能力不断增强,这些都可以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培育新的发展动力是一项长期任务,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但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向这个方向迈进,把打造升级版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和政策举措。
托市调控政策,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每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总有人希望政府能出台救市或托市的调控政策,政府现在应该出手吗?分析宏观政策的走向。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和条件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再像过去那样出台救市或托市的调控政策,不仅难以完全奏效,而且还会延缓调结构、转方式的进程,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应高度重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累积的风险,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推动转型升级,根本出路在深化改革
人们对增速放缓有点担心,可能也是出于对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的渴望,各方寄予厚望的城镇化和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怎样才能迅速转化为中国经济的推动力?我国经济运行中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表明依靠投资和扩大产能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已经趋于减弱,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走不下去了,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核心就是要适应国际环境深刻调整和中国经济增长阶段性变化,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使中国经济转向有更高质量、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如何理性看待当下经济形势

如何理性看待当下经济形势

如何理性看待当下经济形势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跌宕起伏,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并不稳定。

尤其是在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摩擦和各种外部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人们对未来经济的发展充满了疑虑。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理性看待当下经济形势?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理性看待本国经济状况首先,了解和理解本国经济的基础状况是很重要的。

在一个国家内部,经济发展可能会因为政策、消费和购买力的变化等原因而有所波动。

当我们面对当前的不稳定经济形势时,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因素。

例如,在中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升级,人口流动性增强,增加了城市的购买力,有实力的城市开启了消费“逆周期”调节市场力量。

此外,在政府加大产业投资等政策的推动下,实体经济将得到提升。

所以,尽管当前营商环境变得更具挑战性,但中国仍能保持增长,而且有行业增长仍有望实现。

二、理性看待全球经济状况在理性看待当前经济形势的同时,我们还需要认识全球经济形势的复杂性。

相信了解一-二线城市的朋友会觉得,真正有实力的城市不仅拥有更好的营商环境——许多国外企业都在这些城市设有总部,这也使得全球经济发展不仅仅受到本国政策的影响。

2020 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引发全球经济大幅削减, 大家预想这很有可能会引发国际金融危机,但是你发现2021年全球部分经济开始复苏了,有些地区甚至已经进入到了超极赢家的行列,例如东南亚地区诸如菲律宾、印度、泰国等等的国家。

而至于是否会出现经济萧条的情况,即使有,它们也不会因此减缓脚步。

因此,我们不能陷入恐慌或过度解读政策的误导影响。

三、长远视角其实,我们应该抛开眼前的困扰,看到未来经济可能的发展趋势。

过分关注眼前的利益和损失会导致我们忽略整体的长远利益。

作为公民,我们必须为经济未来发展,而不是简单获得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努力。

不是每个胜利都会短命,还是以长远利益为重,对未来趋势拥有正确的理解才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关键。

四、优化资源配置秩序最后,针对当前经济形势,我们还需要优化资源配置秩序。

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如何看待

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如何看待

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和政策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观点和见解:一、经济形势评价:1.外部环境: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市场需求疲软。

中国出口受到一定冲击,对经济增长带来一定压力。

2.内部结构: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消费、服务业等内需潜力逐渐释放,经济增长动力正在逐步转换和升级。

3.政府政策:中国政府积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减税降费、稳定就业、扩大内需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二、经济政策评价:1.减税降费:减税降费政策有利于增强企业和民众的获得感,提升市场信心,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的内需支撑。

2.稳定就业:当前经济增长放缓,保持就业稳定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推出一系列就业政策和措施,加强职业培训、创业扶持等,稳定就业局势。

3.扩大内需:中国经济正在从出口驱动向内需拉动转变。

政府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扩大消费、促进农村发展等措施,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4.改革开放:政府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深化金融、国企、土地等领域改革,促进市场化改革,增强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三、问题和挑战:1.经济下行压力: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面临经济下行压力。

需要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稳定经济增长。

2.高负债风险:中国企业和地方政府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需要加强风险防控和去杠杆化工作,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3.结构调整难度: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结构调整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需要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创新和科技投入。

4.外部不确定性:当前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对中国经济带来一定冲击。

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稳定外部环境。

综上所述,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但整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

政府积极采取政策措施,支持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如何看待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进入新世纪,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催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中国经济自身。

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我们应该非常了解国内国外的形势,特别是国内的形势---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

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

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

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

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

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

二、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

三、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

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形势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形势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当前,中国国内的经济发展形势备受关注。

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对于个人、企业以及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宏观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形势。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尽管多年来中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例如,经济增长放缓、结构转型压力、环境污染等。

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就是要客观看待这些问题,并寻找解决之道。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中国经济的内外因素。

中国经济发展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包括国际经济形势、国内政策调整、市场需求变化等。

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就是要理解这些内外因素对经济的影响,并作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第三,我们要看到中国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尽管当前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强大的科技实力、丰富的人力资源等优势。

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就是要看到这些潜力,并积极利用它们推动经济发展。

此外,我们还要积极应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挑战。

无论是经济增长放缓,还是结构转型压力,我们都需要寻找解决之道。

例如,可通过创新发展模式,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提高生产效率;推进绿色发展,加大环保治理力度;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等。

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就是要积极应对挑战,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最后,我们要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是积极向好的。

尽管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在推进。

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就是要看到这一整体趋势,并加以合理引导和促进。

综上所述,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需要客观面对问题与挑战,关注内外因素对经济的影响,看到发展的巨大潜力,并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当前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期间。

但是,现代经济的复杂性已不是人们直观可以认识的,面对又好又快的发展实际和现实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各种利益纠葛引发的抱怨情绪和对市场的盲目性认识的蔓延似乎与现实的主流向好的经济环境格格不入。

因此,迫切需要依据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对当前经济的形势作出正确而全面的清醒认识。

一、中国经济正在腾飞2011年是中国经济进入工业化腾飞阶段的第8年。

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即基本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30年将全面实现工业化。

因此,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前期阶段,即工业化腾飞的经济高增长时期,这是每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必然要经历的发展阶段。

从理论上讲,对工业化腾飞,这是一个传统经济学无法解答的问题,也是一个现代经济学正在探索的问题。

就探索而言,这可以用“山体效应理论”和“腾飞假说”来解释。

“山体效应”是指:在自然界中,山体达到的高度就是地下水可以达到的高度,只要山高,水就可以高。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山多高,水多高。

借用“山体效应”这一自然规律,“山体效应理论”的构建,以山体表示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整体,以平面的山形线表示这一整体中发展不平衡的劳动智力水平,以其山形线的最高点即山顶的位置表示这一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以此表明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整体中,劳动智力发展的最高水平决定其经济整体的发展水平。

在肯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是由劳动智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前提下,可以依此机理构建“腾飞假说”,解释工业化腾飞阶段的经济高速增长。

“腾飞假说”是指:假定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一定的劳动智力发展使得一定的高技术构建成统领经济发展的高平台,那么,这个高平台基本建成之时就会吸引这个高平台之下的经济运动迅速地向这个高平台之上集聚,从而引起整个经济的发展水平大幅度的提升,进入一个经济持续高增长的腾飞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当前国内经济形势
作为一名大学学生,我们应该多点去了解国内国外的形势,特别是国内的形势,下面是我平时所了解的一些国内形势,整理成自己的观点:
2010年中国经济有望全面复苏,在新一轮周期中城市化率的提高,以及相应的房地产业特别是住宅业的发展,仍然是新一轮周期中重要的动力源之一。

在政府扩大投资的强力拉动与全球景气回升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快速摆脱了下滑局面,进入巩固复苏的阶段。

在发达国家经济继续震荡调整,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由政府转向市场,经济增长的持续性、稳定性提高的格局下,2010年中国经济有望出现相对温和的增长和较低价格上涨的良好局面。

在需求总体平稳增长,而生产和供给能力充足的背景下,预计2010年中国经济不会出现明显通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在3%以内。

据预测,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商品零售价格以及投资品价格分别下降0.5%、0.8%和1.8%。

2010年价格水平将恢复上涨,据预测,居民消费价格、社会商品零售价格以及投资品价格将分别上涨2.1%、1.8%和1.3%。

由于金融危机尚未完全消退,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有三个隐忧。

美国和欧洲的失业率又进一步回升。

而失业率的提升,对于经济回暖的冲击还是非常大的。

第二是国内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有待进一步加强.
此外,在经济回升过程中避免出现所谓的“大起大落”。

下面是一些看法:
2010年中国的经济形势可以用一个成语形容:捉襟见肘。

整体式太极式发展,力求平稳小心但波折很大。

这主要与2009年中国大量政府性投资的大量盲目涌入社会以及没有形成社会化循环经济所导致的,明年的经济发展主要内容将是:以消化、调整09年的大量不良资金和项目为主要任务,力求保持经济不降低,尽可能有所增长!这个经济目标并非中央刻意低调,而是不得已而为之,目前,我国的经济存在的问题决定了2010年经济发展的格局。

一、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影响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

记得国家的抵制政策一颁布,股市都在跌。

房地产发展20年,产业早就渗透与中国经济主体中,开发商资金多来与银行贷款,购房者多通过银行贷款消费,房地产直接或间接的与银行捆绑在一起,如果房价降价出现不保值的预期,很多贷款消费者会出现恐慌和抗议而引发社会危机;情况继续恶化就会发生还贷者不还贷引发的新的次贷危机;而房屋开发商最后会拿房屋抵贷,让银行成为房屋的所有者,迫使银行破产。

二、民生问题2010年将会凸显
09年由于政府的大量救市投入及其社会性保障工作的深入,就业、物价、医疗、住房、上学、养老问题矛盾有所缓解,2010年,随着政府投入的减缓和政府财政的吃紧,经济问题的集中释放,这些社会矛盾会凸显。

三,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不理想,中国发展基础受影响
由于各国经济滑坡,就业压力增加,贸易保护主义并不奇怪,但对依赖出口的中国却是一个打击。

美国的对中国的反倾销不断加剧。

我个人认为未来20年,中国会面临大的考验。

到2030年的时候,我们的城市化可能达到最高峰,正好也是世界走出金融危机,世界新一轮经济革命完成的时候,而且很多国家的军事革命也完成了。

所以这个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

另外,我们不难发现,在过去的经济调整中,在宏观经济学、金融学方面出现了专业人才素质偏低问题,否则就不会出现旷日持久的“救市讨论”和质疑“金融紧缩政策”的问题,相反很多网络草根的判断比职业经济人更准确。

还有,在经济走势和股市的判断上专业学者的观点质量显然偏低,这说明我国还缺少真正有一定高度的专业人才,因此,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打破以往用人以专家主导的习惯,建立起由全社会各种人才组建的经济学队伍,加强在“危机学”研究方面的人才培养,同时要重视开辟“百姓好建议”的绿色通道,让更多的真知灼见有机会为国家服务,彻底打破“专家一言谈”的传统格局,避免走弯路。

我们大学生要有意识的去提高自己在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修身养性,做好挑战危机的准备。

危机带来了困扰,既是挑战,更是机遇,等待我们这些大学生去面对去挑战,而战胜危机之后,则是更明朗的前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