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2020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2节化学反应的表示第1课时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课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教案.docx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一.教学目标1.能够描述某一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含义和读法。
2.了解和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方法。
3. 初步学会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四.教具多媒体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理解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哪些问题?[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元素、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这些符号是化学最基础的语言,通称为“化学语言”。
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也可以用“化学用语”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映质量守恒。
这将是我们本节要学习的内容——化学方程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在文字表达式的基础上,用化学式表示该化学反应并把箭头改为等号,称之为化学方程式。
[举例]: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 + O2 === CO212 32 44〔设疑〕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否只要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就可以呢?[讲解]:这个式子不仅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通过相对分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说,每12份质量的C和32份质量的O2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能生成44份质量的CO2。
根据以上信息各小组讨论总结一下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进行练习。
[提问]:那么怎样来读化学方程式呢?读法(说明“+”和“二”表示的意义)[学生活动]:相邻座位同学相互练习读法。
[提问]:那么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不是只要把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用化学式来表示就可以了呢?怎样来书写化学方程式呢?[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106页—第107页有关内容,组织学生讨论。
(1)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2)具体书写步骤是怎样的?(3)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学生阅读,讨论得出结论。
初中化学 定量研究化学第2节知识点-化学反应的表示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知识点一: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知识详析】一、化学方程式:1、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①宏观方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发生;②微观方面:表示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③量的方面:表示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考题示例】化学方程式2H2+O2 =======点燃2H2O的正确意义是(C)。
A.氢原子和氧原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分子B.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份质量的水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D.氢元素和氧元素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元素【试题分析】A.参加反应的是氢分子和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分子。
B.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数值表示的是相应构成物质的微粒的个数比而不是质量比。
C.从物质角度来说表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D.元素组成物质,但不是物质。
参与反应的是物质。
【随堂练习】1.下图是用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模型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能用该示意图表示的反应是(C)。
A.2H2+O2======2H2OB.2H2O======2H2↑+O2↑C.2CO+O2======2CO2D.H2+Cl2======2HCl2.在化学反应A+B===2C+D中,10 g A物质恰好与10 g B物质完全反应,若生成D物质8 g,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为( B )。
A.11 g B.12 g C.9 g D.13 g3.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C)。
A.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B.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C.化学反应的快慢程度D.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知识点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知识详析】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再化学方程式相应的化学式的前面加上合适的化学计量数,以使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是相等的。
2、化学计量数可表示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
【知识延伸】1、在配平化学方程式的过程中,只能在化学式的前面加上合适的化学计量数,而不能改动化学式。
《化学反应的表示》定量研究化学反应PPT教学课件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1)写: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 (2)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左右两 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 (3)标:注明反应条件、生成物状态,如“点燃”“△”“高温”“催化 剂”“通电”“↑”“↓”等; (4)查:检查以上步骤是否正确。
易错点:不能理解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7.下列关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16 g 氢气和 2 g 氧气反应生成 18 g 水 B.9 g 氢气和 9 g 氧气反应生成 18 g 水 C.1 g 氢气和 8 g 氧气反应生成 9 g 水 D.8 g 氢气和 1 g 氧气反应生成 9 g 水
(C )
8.化学反应 3Fe+2O2=点==燃==Fe3O4 的正确读法是 A.铁加氧气等于四氧化三铁 B.铁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C.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等于四氧化三铁 D.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D )
9.【22 版课标情境素材改编】(北京中考)载人航天器中处理 CO2 的一种方
知识点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请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填空: (1)4Fe+3O2=点==燃==2Fe2O3,违背了客客观观事事实实; (2)Fe+O2=点==燃==Fe3O4,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H2O2=M=n=O=2=H2O+O2 B.S+O2=点==燃==SO2↑ C.4P+5O2=点==燃==2P2O5 D.CH4+2O2=燃==烧==2H2O+CO2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
-.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1)写: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 (2)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左右两 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 (3)标:注明反应条件、生成物状态,如“点燃”“△”“高温”“催化 剂”“通电”“↑”“↓”等; (4)查:检查以上步骤是否正确。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同步教案(新版)鲁教版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含义。
2.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
3.初步学习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4、初步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能力目标通过对具体的化学反应的讨论、分析和解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问题引入:以铁燃烧的化学反应为例,你有几种描述该反应的方式探究问题群一:请看下列几种描述:(1)铁丝燃烧:火星四射图示法。
(2)语音:tiě zài chún yǎng zhōng rán shāo shēng chéng sì yǎng huà sān tiě 汉语拼音。
(3)语音:We can burn iron and oxygen together to have an oxide 英文描述。
(4)字幕: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中文陈述。
(5)字幕: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
(6)字幕:Fe+O2= Fe3O4(7)字幕:3Fe+2O2Fe3O4(8)字幕:铁+氧气→ 三氧化二铁文字表达式。
看一看在这些化学反应的描述方式中,哪一种最科学?为什么?总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一: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二: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要使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探究问题群二:探究(1):如何正确书写:磷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化学方程式②归纳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学生动手书写动脑思考,教师巡视)(师生一起总结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配平方法)方法步骤:①写式②配平③标注④检查强调:配平过程中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的数字指一指:指出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的错误:①Mg+O2 =MgO2②Mg+O2↑==MgO③2Mg+O2──2MgO④2Mg+O2== 2MgO↓⑤S+O2==SO2↑2.交流收获: ↓↑符号的用法练一练:A组:①水通直流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教案.docx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一.教学目标1.能够描述某一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含义和读法。
2.了解和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方法。
3. 初步学会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四.教具多媒体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理解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哪些问题?[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元素、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这些符号是化学最基础的语言,通称为“化学语言”。
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也可以用“化学用语”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映质量守恒。
这将是我们本节要学习的内容——化学方程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在文字表达式的基础上,用化学式表示该化学反应并把箭头改为等号,称之为化学方程式。
[举例]: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 + O2 === CO212 32 44〔设疑〕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否只要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就可以呢?[讲解]:这个式子不仅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通过相对分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说,每12份质量的C和32份质量的O2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能生成44份质量的CO2。
根据以上信息各小组讨论总结一下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进行练习。
[提问]:那么怎样来读化学方程式呢?读法(说明“+”和“二”表示的意义)[学生活动]:相邻座位同学相互练习读法。
[提问]:那么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不是只要把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用化学式来表示就可以了呢?怎样来书写化学方程式呢?[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106页—第107页有关内容,组织学生讨论。
(1)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2)具体书写步骤是怎样的?(3)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学生阅读,讨论得出结论。
鲁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_0

第四单元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2)一、简介:本节课的主题: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及其意义,理解了化学反应的实质,建立了微粒观,知道了一些化学反应和它们的文字表达式,结合上一节课学到的质量守恒定律,学生已经完全具备了准确表示化学反应的知识基础,本节课从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和书写以及书写时应遵循的两个原则这三个方面介绍如何准确的表示化学反应。
关键信息:1、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创造性的开发和使用教材。
教师在“如何表示化学反应”的教学中,启发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反应的意义,理解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优越性,激发学生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讲解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三个步骤和两个原则。
2、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化学用语,是学生学好化学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教师在“如何表示化学反应”的教学中一要分散难点,二要采用记忆、活动天地、交流共享、在线测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行教学,减轻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化学用语的学习负担,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好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课本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是直接讲述,而是采用活动天地的方式分清知识层次,把握主线,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让他们联系化学反应的实验事实,以及小明同学书写的双氧水分解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作为学生感受微观世界的主要途径,以实例图解带理论,从宏观到微观。
二、学习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少年期的最高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了迅速发展,并逐渐占主要地位,思维的形式逐步由形象性思维转向抽象逻辑性思维,已能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的增强,使他们能独立地思考一些问题,但在思考问题时,仍需要一些感性材料的支持。
教材充分考虑到这个点,采用实例图解的方式,讲解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问题,不同的学生都会从中得到相对应的水平提升。
教材以这种内容设置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观点的载体,恰好符合且顺应了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初中化学鲁教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PPT

化学计量数是最简整数比
常用的配平方法 (1)最小公倍数法
①找出短线左右两边各出现一次,且原子 个数变化较大的元素为突破口,求出该元素 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然后用最小公倍 数分别除以化学式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所得的商就是这两个化学式的系数
②根据所得的化学式的系数,调整其它化 学式的系数
请你想办法
H2+ O2
× 2 H2O
2 H2+ O2
√ 2 H2O
HO HO
H 氢原子 O
HOH
氧原子
嗨! 我们没有 足够的氧与它 们平衡!
2 H2 + O2 点燃 2 H2O
HOH HO H
HH OO
HH
现在我们 平衡啦!
书写化学方程式有哪两个原则 P107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要求准确书写化学
配平最重
系数添前
条件写上面 气体箭↑朝天
练一练 1、根据已学知识判断下列反应方程式是否
正确。如有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 (1)3 Fe +2 O2 加Fe热3O4
(2)Mg + O2 点燃MgO2
(3)CH4 + O2 点燃CO2+H2O
全错
2、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 若不正确,请说出原因。
: O原子个数:
原子总个数:
2 3
1 2
3
氢气与氧气反应
H2 + O2
氢原子个数: 2
点燃H2O
2
氧原子个数
2
1
原子总个数
4
3
请你想办法
H2+ O2
H2O ×
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H2+ O2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

⑤将短线改成等号
奇偶配平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化学方程式两边某一元素多次
出现,并且两边的该元素原子总数有一奇一偶。
例如:C2H2+O2——CO2+H2O, 此方程式配平从先出现次数最多的氧原子配起。O2内有2 个氧原子,无论化学式前系数为几,氧原子总数应为偶数。
故右边H2O的系数应配2(若推出其它的分子系数出现分数则 可配4),由此推知C2H2前2,式子变为2C2H2+O2 —— CO2+2H2O,
⑴ 反应物是磷和氧气,生成物为五氧化二磷,反应条件是点燃 ⑵参加反应的磷原子、氧分子、五氧化二磷分子的个数比是 4:5:2
⑶参加反应的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是 31:40:71 想一想:个数比与质量比的关系怎样? 各物质之间的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乘以个数之比。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物
条件
生成物
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观察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及其微观示意图,你还能 得出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哪些信息:
化学方程式还能表示各物质之间的微粒数之比和 质量之比。
交流共享: 已知化学方程式 4P+5O2 点燃 2P2O5 ,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为3Fe+4H2O
Fe3O4+H2↑由此推出H2系数为4,写明条件,
短线改为等号即可:3Fe+4H2O==Fe3O4+4H2↑
“配平”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关键步骤,下列问题你都明 确了吗? 为什么要配平化学方程式? 体现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配平时,为什么不能改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
物质的化学式是一定的,要遵循客观事实 怎样确定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怎样判断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是否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4
【初中教育】2020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2节化学反应的
表示第1课时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课时练习新版鲁教版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资料范本
2 / 4
【20xx精选】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2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1课时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课时练习新版鲁教版
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
学号 班级 姓名
1。 关于化学方程式:2H2+O22H2O,下列读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水
B.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C.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D.2个氢分子加1个氧分子等于2个水分子
2。“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
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
B.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C.甲、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相同
D.乙、丙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3.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B )
A.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反应的快慢
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D.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4。炼铁炉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原子)如下所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变化
5.如图是四位同学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的场景。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
式是( C )
A.4P+5O22P2O5 B.C+O2CO2
C.S+O2SO2 D.2H2+O22H2O
6.化学方程式2CO+O22CO2的读法正确的是( A )
A.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
3 / 4
C.2个一氧化碳分子加上1个氧分子等于2个二氧化碳分子
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28份质量的一氧化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
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7.已知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在这
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 D )
A.27∶32∶102 B.27∶24∶43
C.4∶3∶2 D.108∶96∶204
8。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钴及其氧化物成功研制一种新
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如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C.得到的液体燃料的化学式是H2C2O
D.可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9.将A、B、C三种物质各10 g,加热进行化合反应生成D(其中B是催化
剂),当A已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的D为16 g。反应后的混合物中B与C的质
量比为 ( B )
A.5∶1 B.5∶2 C.5∶3 D.4∶1
10。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
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D )
A.该物质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
D.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11。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
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数据记录如下:
物质 X O2 CO2 H2O
反应前的质量
/g
46 128 1 0
反应后得质量
/g
0 待测 89 54
在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B )
A.物质X由碳、氢元素组成
B.物质X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充分反应后剩余氧气质量为16克
D.生成CO2与H2O的质量比是89∶54
12。(1)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中所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__Zn__。
4 / 4
(2)20xx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是一种抗疟疾药,若14。1
g青蒿素燃烧生成33。0 gCO2和9。9 gH2O,则青蒿素中氧的质量与其燃烧消耗
氧气的质量之比为__5∶36__。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与青蒿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28。8 g,青蒿
素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3 g×+9。9 g×-28。8 g=4 g,故质量之比为5∶36。
13。现有 6。4 g未知物和氧气充分反应,经测定生成 4。4 g二氧化碳、
2。8 g一氧化碳和7。2 g 水,求出该未知物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最简个数比__C∶
H∶O=1∶4∶1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