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辽宁省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箫之韵梁晓声时下,文化人士的这个协会那个协会,都搬入文化局新盖的机关楼里了,腾出的那些房子,租作酒楼、洗浴中心什么的。

美术家协会的房子由一位五十几岁的副主席承包,改造成了画廊。

前不久,我应友人相邀,前往画廊,赴茶聚,幸会了那位副主席。

他姓谭,留髯,穿唐装,着布鞋,形象特古代。

一隅,有白发翁抚古琴,仙风道骨,其调袅宛。

友人言:“今日谭先生高兴。

”问何故?答曰:“近来售画频频。

”谭先生忽然问我:“怎么不发高论?”我笑道:“听琴。

”谭先生神情郁悒,轻叹一声,正欲开口,有人制止:“万勿再提小穆。

”众人一时默然,各动怀想之容……友人送我归至宾馆。

我忍不住问小穆何人?友人说,谭先生创办画廊之初,公开招聘善箫者,结果一下子就吸引了近百名应聘者,但都难令谭先生满意。

这过程中谭先生收到一封求职信——写信人声明,自己是个只哑不聋的哑巴。

因为都不满意,谭先生就想起了那封信。

即日下午,一个面容清秀的小青年出现在谭先生面前。

谭先生给了他一支笔,两页纸。

先问青年姓甚名谁,何方人氏,青年写出自己的名字“穆小小”,接着写了“保密”二字。

又问师从,笔答“父亲”。

其字娟小,笔画工整。

再问其父艺从何来?似有所讳。

半页纸没写满,谭先生已无心多问,命吹来。

青年唇触之际,箫音悄起。

但觉五声曼妙,缠绵低回,如诉如泣,似怨似慕。

欣录之。

谭先生刚刚创业,急于收回投资,处处精打细算。

对于小穆的薪水,也不例外,月付三百元而已。

每到一小时另付50元。

小穆默然认可。

且要求不论早晚,随传随到。

辽宁省锦州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辽宁省锦州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2020 年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9 分)1. D (原文是说味蕾具有特殊的记忆功能,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2. B(A项“更与……”句强加因果,C项“只能……”过于武断,D项以偏概全,原句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对传统饮食文化带来了某种伤害,甚至造成文化经验的断裂,这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 )3. C (“认识到……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故意拔高)二、(36 分)(一)(19 分)4. (3分)A (“类”应当解释为“大抵、大多”)5. (3分)D( A项①句言其升职,②句言其受人尊崇;B项①句言其典选平允,②句言其治理清严;C项①句言其推让官位,②句言其志行修洁)6. (3分)B (担任怀州刺史王丘并非自告奋勇)7. (10 分)①评议的人认为从武则天以后共几十年,没有人能比得上王丘的,在他之后的席豫、严挺之也比不上他。

(赋分点“凡” “无如”“为其次”各 1 分,大意 2 分,共 5 分)②(关于)王丘的俸禄,应该全部发给,以此显示非同寻常的恩泽,用来表彰正直清廉的官吏。

(赋分点“泽” “旌” “贞白”各 1 分,大意 2 分,共 5 分)(二)(11 分)8. (5 分)①借景抒情。

借芜城登高远眺所见的凄迷秋景,抒发归乡之情、羁旅之愁。

②远近结合。

京口寒烟暮鸦、历阳秋雁是远景,清江木落、浦口风大是近景。

③视听结合。

寒烟、暮鸦、秋雁是视觉描写,木落、风多是听觉描写。

④虚实结合。

寒烟、暮鸦、秋雁、木落、风多是实写,“长疑雨” “欲上潮”是虚写。

(答出两点即可,每点 2 分,学科术语准确,表达流畅 1 分)9. (6 分)①同乡好友同为漂泊之身,羁旅行役之苦难免令人惆怅。

②客居他乡,登高临远,生出思乡之情,难免令人惆怅。

③乡路漫漫,归期遥遥,归程遥遥,难免令人惆怅。

④时临深秋,凉意萧条,直抵内心,难免令人惆怅。

(答出 3 点即可,每点 2 分)(三)( 6 分)10. (6 分)⑴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⑵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⑶银瓶乍破水浆迸曲终收拨当心画每答对一空给 1 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25 分)11.(1)(5 分)答D得3分,答E得2分,答A得1分(对“月亮”的分析牵强),答B C不得分(B项“远比年轻人富有”不当,C项“为自己顺利行骗抓住了一个非常好的稻草”不当)(2)( 6 分)①掩饰内心的谨慎。

2020届辽宁省锦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加精)

2020届辽宁省锦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加精)

辽宁省锦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溯源于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的“正始”条,其本义是指整个社会道德沉沦,即使普通民众都应当奋起救赎。

顾炎武区分了两种情形:亡国和亡天下。

他认为前者不过是改朝换代,后者则是如孟子所说,仁义之途被堵塞,社会沦落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的境况。

文中反映出对当时知识界空谈误国又屈膝侍清的愤慈。

他最后感叹说:“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1915年,梁启超有感于民国政府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屈辱,写下《痛定罪言》一文,旨在唤醒人们在指责政府无能的同时也当作深入的自我检讨。

文章题目表明不仅是痛定思痛,而且是在自我反省。

他认为欲雪国耻,关键在于“我辈之自新”:“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

”显然,梁启超对顾炎武的观点做了创造性的发挥。

不同于顾炎武,他所讲的“天下”实指国家,“兴亡”也是指国家的振兴与危倾;“匹夫”主要指习惯称为“士大夫”的知识界人士;“责任”是指通过政治上的社会改良以救亡图存,包括整军、理财、劝工、兴学和议政等。

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于《周易》《大学》《中庸》等典籍,不过以孟子之学最为集中。

顾、梁二人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都尊崇孟子的思想并直接援引孟子的言论,这绝非巧合。

究其原因,主要为四个方面。

首先是天下情怀。

孟子认为任何个体既然居天下之广居,就应该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既关乎道德,也关乎政治。

其次是民本思想。

孟子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程次之,君为轻”,这样的观点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实在是振聋发馈。

再次是主人意识。

孟子肯定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圣贤的可能,他认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甚至直言“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辽宁省锦州市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辽宁省锦州市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辽宁省锦州市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 (共1题;共8分)1. (8分) (2019高三上·资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上世纪一段时期内,工艺的传承大多还停留在师徒传授等传统方式中,许多人没有经历提升创造力的系统训练,很难作品符合时代的思想内涵。

因此中国工艺生态的转变,其倡导者必须要有鉴往知来、的战略眼光。

新中国成立之后,传统工艺几度春风,历史上不受重视的工匠,获得尊重和推崇。

()。

手工劳作者地位的提高,是对个体创造力的肯定,直接推动了工艺的繁荣和发展。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老一辈工艺人比“匠二代”汲取更多的文化雨露的孕育。

如今国家启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让包括工艺人在内的非遗传承人群进入高校学习,提高工艺人的传承能力、传承水平,增强“匠二代”对工艺文化的参与热情。

从新一代工艺人投身文创的热情里,可以聆听到时代对工艺文化创新的呼唤,可以年轻一代工艺人主动求变的热切愿望。

对于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年轻一代工艺人而言,他们不愿意也不可能完全重复祖辈的传统工艺制作。

,他们处在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飞跃的时代。

生产力变革改变着工艺生态。

作为工艺大国,中国有变革的勇气,这既依赖于从业者的辛勤耕耘,又依靠社会的全面进步。

(1)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给予高瞻远瞩窥视斗转星移B . 赋予高屋建瓴窥视斗转参横C . 赋予高瞻远瞩窥见斗转星移D . 给予高屋建瓴窥见斗转参横(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老一辈工艺人比“匠二代”获得更多的文化雨露的孕育B .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匠二代”得到比老一辈工艺人更多的文化雨露的滋养C .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让“匠二代”得到比老一辈工艺人更多的文化雨露的滋养D .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让老一辈工艺人比“匠二代”获得更多的文化雨露的孕育(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特别是各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不但提高了整个行业的社会知名度,也提高了工艺人的地位B . 特别是各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不但提高了整个行业的地位,也提高了工艺人的社会知名度C . 工艺人的社会知名度和整个行业的地位能得到提高,各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活动功不可没D . 整个行业的地位和工艺人的社会知名度能得到提高,各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活动功不可没二、古诗文阅读 (共3题;共31分)2. (14分) (2019高一上·长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辽宁省锦州市2019版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I)卷

辽宁省锦州市2019版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I)卷

辽宁省锦州市2019版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5高一上·银川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中国作家莫言的消息,正在改变着中国各地未来的中学语文教材,已经有两大出版社表示,会考虑在语文课本中增加莫言的作品和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相关介绍。

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张夏放透露,12日上午已经开会,敲定将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胡萝卜》编入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读本。

张夏放坦言,此前《透明的胡萝卜》也在备选之列,而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对这篇文章入选教材起到了关键的助推作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组的朱于国,1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语文教材编写部门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事“很关注”,未来肯定会考虑增加相关篇目和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内容。

但是,同时他也强调,语文教材的课文改变,需要由编委会确定,“魔幻现实主义对于学生而言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如果加入莫言先生的作品,会考虑选择浅显一些的文章。

”(1)请为上述消息拟写一个标题(2)根据上述消息,谈谈你对“莫言作品编入中学教材”的看法,30字左右。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6高一下·广平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由运用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的“筹算”演变而来。

《老子》中提到“善计者不用筹策”,《孙子》《管子》等著作中也有“算”“筹”二字出现,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已比较普遍。

唐代末年,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

但由于史料匮乏,珠算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算盘是何人发明也无从考察。

从现有资料看,“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数术记遗》:“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可见东汉已出现了珠算方法及理论。

辽宁省锦州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辽宁省锦州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2020年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9分)1.D(原文是说味蕾具有特殊的记忆功能,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2.B(A项“更与……”句强加因果,C项“只能……”过于武断,D项以偏概全,原句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对传统饮食文化带来了某种伤害,甚至造成文化经验的断裂,这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3.C(“认识到……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故意拔高)二、(36分)(一)(19分)4.(3分)A(“类”应当解释为“大抵、大多”)5.(3分)D(A项①句言其升职,②句言其受人尊崇;B项①句言其典选平允,②句言其治理清严;C项①句言其推让官位,②句言其志行修洁)6.(3分)B(担任怀州刺史王丘并非自告奋勇)7.(10分)①评议的人认为从武则天以后共几十年,没有人能比得上王丘的,在他之后的席豫、严挺之也比不上他。

(赋分点“凡”“无如”“为其次”各1分,大意2分,共5分)②(关于)王丘的俸禄,应该全部发给,以此显示非同寻常的恩泽,用来表彰正直清廉的官吏。

(赋分点“泽”“旌”“贞白”各1分,大意2分,共5分)(二)(11分)8.(5分)①借景抒情。

借芜城登高远眺所见的凄迷秋景,抒发归乡之情、羁旅之愁。

②远近结合。

京口寒烟暮鸦、历阳秋雁是远景,清江木落、浦口风大是近景。

③视听结合。

寒烟、暮鸦、秋雁是视觉描写,木落、风多是听觉描写。

④虚实结合。

寒烟、暮鸦、秋雁、木落、风多是实写,“长疑雨”“欲上潮”是虚写。

(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学科术语准确,表达流畅1分)9.(6分)①同乡好友同为漂泊之身,羁旅行役之苦难免令人惆怅。

②客居他乡,登高临远,生出思乡之情,难免令人惆怅。

③乡路漫漫,归期遥遥,归程遥遥,难免令人惆怅。

④时临深秋,凉意萧条,直抵内心,难免令人惆怅。

(答出3点即可,每点2分)(三)(6分)10.(6分)⑴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⑵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⑶银瓶乍破水浆迸曲终收拨当心画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三、(25分)11.(1)(5分)答D得3分,答E得2分,答A得1分(对“月亮”的分析牵强),答B C不得分(B项“远比年轻人富有”不当,C项“为自己顺利行骗抓住了一个非常好的稻草”不当)(2)(6分)①掩饰内心的谨慎。

辽宁省锦州市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辽宁省锦州市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辽宁省锦州市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一上·运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珠海景色最美的滨海道路——情侣路上向东远眺,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蜿蜒腾越于一碧万顷的海面上。

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综合建设难度最大、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在的外海搭建使用寿命120年的钢铁巨桥,在海底40多米深处建造最长的沉管隧道,穿越30万吨级航道和白海豚保护区……可以说,每一项挑战都。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的科技大桥,在这些世界级挑战的背后,是一系列创新攻坚和科技支撑的强力驱动。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表示。

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

贝壳岛不简单。

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且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

传统沉管隧道都是‘浅埋’,但港珠澳大桥的沉管顶部荷载超过传统沉管5倍,如果按照国外经验,采用节段式管节(柔性),有可能存在接头抗力不足、接头漏水等风险。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

这一方案与国外专家提出的“深埋浅做”方案相比,节省了工期。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提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结构新的方案。

B .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创新提出“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

C .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提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创新揭示了“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

D .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结构新的方案。

锦州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质检考试卷

锦州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质检考试卷

锦州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质检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年画虎”事件使陕西省林业厅名声扫地,关克乃至朱副厅长的诚信受到质疑,人们也开始怀疑他们以前一言九鼎的所谓诚信植保的话语了。

B . 邵经理催小刘尽快赶到扬州玉器厂进修学习,小刘嘴上应付着,背地里却阳奉阴违,仍每天往返于苏州和上海之间。

C .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他胸怀坦荡,光风霁月,是众人仰慕的对象。

D . 在企业间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形下,没有什么联盟颠扑不破,所谓的价格联盟也不例外。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2019·柳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文明被称为礼乐文明,是因为礼乐在社会组织和道德教化中发挥了基础作用。

中华礼乐的建构是从周公制礼作乐开始的。

据文献记载,周公在西周立国之初就建立了分封、宗庙和同姓不婚三大制度,开启了礼乐文明的建构过程。

直到西周中叶,经百余年努力,各种社会人生礼仪陆续建立,形成了包括朝觐、盟会、册命、军旅、祭祀、丧葬、射御、聘问、宾客、学校、选举、婚嫁、冠笄等礼乐规则,使得礼乐制度覆盖了政治、宗教、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将孔子所谓“先鬼而后礼”“尊而不亲”的殷商祭祀礼仪,改造为周代“尊礼尚施”“近人而忠焉”的礼乐制度。

西周所形成的礼乐文明,正是催生儒家学说的母体和温床。

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促使孔子反思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从而创立了作为中华文化主流的儒家学派。

孔子的儒学思想有两个核心概念,即仁和礼。

孔子关于仁有许多说法,最基本的是“仁者爱人”,将仁看作是人与人的相亲相爱之情。

子夏又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进一步将仁爱归本于孝悌的伦理亲情,进而开发出亲亲、仁民和爱物的道德发展次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9分)1.D(原文是说味蕾具有特殊的记忆功能,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2.B(A项“更与……”句强加因果,C项“只能……”过于武断,D项以偏概全,原句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对传统饮食文化带来了某种伤害,甚至造成文化经验的断裂,这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3.C(“认识到……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故意拔高)二、(36分)(一)(19分)4.(3分)A(“类”应当解释为“大抵、大多”)5.(3分)D(A项①句言其升职,②句言其受人尊崇;B项①句言其典选平允,②句言其治理清严;C项①句言其推让官位,②句言其志行修洁)6.(3分)B(担任怀州刺史王丘并非自告奋勇)7.(10分)①评议的人认为从武则天以后共几十年,没有人能比得上王丘的,在他之后的席豫、严挺之也比不上他。

(赋分点“凡”“无如”“为其次”各1分,大意2分,共5分)②(关于)王丘的俸禄,应该全部发给,以此显示非同寻常的恩泽,用来表彰正直清廉的官吏。

(赋分点“泽”“旌”“贞白”各1分,大意2分,共5分)(二)(11分)8.(5分)①借景抒情。

借芜城登高远眺所见的凄迷秋景,抒发归乡之情、羁旅之愁。

②远近结合。

京口寒烟暮鸦、历阳秋雁是远景,清江木落、浦口风大是近景。

③视听结合。

寒烟、暮鸦、秋雁是视觉描写,木落、风多是听觉描写。

④虚实结合。

寒烟、暮鸦、秋雁、木落、风多是实写,“长疑雨”“欲上潮”是虚写。

(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学科术语准确,表达流畅1分)9.(6分)①同乡好友同为漂泊之身,羁旅行役之苦难免令人惆怅。

②客居他乡,登高临远,生出思乡之情,难免令人惆怅。

③乡路漫漫,归期遥遥,归程遥遥,难免令人惆怅。

④时临深秋,凉意萧条,直抵内心,难免令人惆怅。

(答出3点即可,每点2分)(三)(6分)10.(6分)⑴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⑵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⑶银瓶乍破水浆迸曲终收拨当心画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三、(25分)11.(1)(5分)答D得3分,答E得2分,答A得1分(对“月亮”的分析牵强),答B C不得分(B项“远比年轻人富有”不当,C项“为自己顺利行骗抓住了一个非常好的稻草”不当)(2)(6分)①掩饰内心的谨慎。

②发现对方漏洞的沉稳。

③错怪年轻人的自责。

④让对方相信自己的心理。

⑤掩饰欺骗手段的虚假。

⑥对对方识破自己行为的愤怒。

(分析与特定环境下人物的心理表现接近即可,每项1分)(3)(6分)戈兹比的性格表现得十分丰富:①他本身就是一个心理阴暗的形象,他以晦暗的心理揣测别人,对众人如此,对“老先生”也是如此。

②他又是一个敏感、谨慎的形象,对“年轻人”的“坦率”,他提醒自己要当心,显得十分谨慎。

③同时,我们也看到戈兹比又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形象,他确信“年轻人”叙述的遭遇真实之后,急于找到“年轻人”,大方地借钱给他,④同时他还能深深地自责,这无形为人性增添了些许的亮色。

(答出其中的三点即可满分)(4)(8分)答案示例:赞同的观点:以“黄昏”为题表现了作者构思的精巧(2分)。

首先,小说的情节发生在一个暮色苍茫的黄昏,交待了情节发生的特定的自然环境。

其次,“黄昏”也具有一定的社会环境因素,“黄昏是特为失意者安排的时光”,可以掩盖很多人在人生角逐中失败的沮丧,掩盖一些人的黑暗心理。

再次,主要人物年轻人的心理有如黄昏一般阴暗,使用卑鄙的手段骗取他人的信任。

最后,小说以揭露人性的晦暗为主题,黄昏恰好与小说主题的基调相谐调,很好地暗喻了小说的主题。

(不要求面面俱到,答出大意即可。

若对其他观点进行探究,也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四、(25分)12.(1)(5分)答C项得3分,答D项得2分,答B项得1分(不当之处在“缺少感染力”),答A E项不得分(A项强加因果,E项原文中“道德向善”与“破译自然密码”是平行关系,最后一句并非文章本意)(2)(6分)无待的心境:无所依赖,无所凭借,摆脱外物的束缚的自由精神境界。

(3分,意思大致相近即可,但回答“在喧嚣的世态中独立而不倚,自强而不息”不得分)大自然的妙籁:如水一般,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的圣洁之音。

(3分,意思大致相近即可)(3)(6分)①内心具有崇高感,使李可染先生有一种表达超感观尺度的能力。

②对大自然心怀敬仰,而且恒久坚守。

③以崇高为根基的艺术理念,与自然天然合拍。

(每条2分,意思大致相近即可)(4)(8分)答案示例:这句话是对如李可染一样的宗师的高度评价。

(明确观点,2分)李可染以其淡泊不争的心境,超越感官尺度的表达能力,创造着艺术与自然相谐和的境界,并以此潜移默化地激励着人们的心灵。

(明确“来吾导夫先路”的伟大,2分)如自然一般的艺术,是艺术家道德向善操守之下创造的艺术境界,它上善若水,它拒绝粗俗与鄙陋,它展现的是感情上的精微,它有自然一般的崇高,它又与自然相融相协。

(明确“艺术已如自然”的内涵,2分)李可染先生以其无待的心境,崇高的艺术追求,恒久的艺术恃守,引领人们心悦诚服,趋向艺术和社会的崇高。

(明确李可染艺术追求的价值,2分)五、(20分)13. D(A“屡试不爽”指多次试验、再三验证都准确无误。

B“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冲击或遭遇灾难。

C应该为“门可罗雀”,“门不停宾”意为不让宾客在门外停留等候。

形容待客殷勤,虚怀纳士。

)(3分)14.B (A“不少于”与“70%以上”矛盾;C“句式杂糅,“本着……的原则”,或“以……为原则”;D主语应该以“专业被评估为不合格”为中心话题)(3分)15.C (3分)16.(5分)美发现帕金森氏病新疗法。

(答“美发现帕金森氏病致病基因”得3分)17.(6分)答案示例:水遇烈火,在烈火中焚烧,而水不死,它化作蒸汽,袅袅升腾。

水遇礁石,在礁石中撕裂,而水不死,它化作浪花,皎皎绽放。

水遇沙漠,在沙漠中涅槃,而水不死,它化作精灵,荧荧闪烁。

(每句3分)六、(60分)18.参考2013年辽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立意参考:1.从材料的核心意思看:(1)集体的美常被个体的“遗憾”掩盖。

(2)个体的“遗憾”有时能成就集体的“完美”。

2.从农夫的角度看:(1)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全面地看问题;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看问题应注意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等。

(2)过分追求完美会带来“遗憾”。

(3)环境会影响人们看待事物的心态。

3.从羊的角度来看:(1)特定环境下,“优势”也能成为“劣势”。

(“劣势”也许就是“优势”)(2)整齐划一不一定就是完美。

(3)事物本应丰富多彩。

(4)个性的价值。

【参考译文】王丘,是光禄卿王同皎堂兄的儿子。

他的父亲王同晊,任左庶子。

王丘11岁的时候,考中童子科,当时大抵都以记诵经典为课试,惟独王丘以写文章考中,从此知名。

20岁时,又考中制科,被授予奉礼郎的职位。

丘神气纯朴,而志行高洁,尤其擅长词赋,族人左庶子方庆及御史大夫魏元忠皆称赞举荐他。

长安年间,自偃师主簿得到升任,授任监察御史。

开元初年,多次升迁任考功员外郎。

这以前,考核功绩铨选官员,私下嘱托之风大行,取士很是虚滥,每年达数百人。

而王丘一律考核他们的真才实学,考取者才刚刚满一百人。

评议者认为从武则天以后共几十年,没有人能比得上王丘的,在他之后的席豫、严挺之也比不上他。

三次升迁任紫微舍人,因为参与主持诏令文书勤谨,加授朝散大夫,再改任吏部侍郎。

主持选官数年,因公平很受称道。

选拔山阴尉孙逖、桃林尉张镜微、湖城尉张晋明、进士王泠然,都被称为一时之秀。

十一年,任黄门侍郎。

那年,山东干旱歉收,朝廷议论推选朝臣任刺史来抚恤贫民,皇帝下诏说:“从前咎繇对大禹说:‘在于知人,在于安民。

’这都是思念国家根本,光大帝王事业,自强而不敢怠慢,一日也不会忘记。

而长官或如果不称职,百姓就有所不安宁,深思奉公守法的官吏,以纠正过失和弊端,依旧重视地方官员的选拔,所以从朝廷开始做起。

”于是任命王丘为怀州刺史,又任命中书侍郎崔沔等数人做山东各州的刺史。

到任以后,他们都不能称职,只有王丘在任清正严明,百姓官吏都敬畏他。

不久又分管吏部选事,召入任尚书左丞,为父亲守丧而去职,服丧期满,授任右散骑常侍,仍知制诰。

二十一年,侍中裴光庭病逝,中书令萧嵩与丘有旧交情,打算推荐王丘知政事,丘知道后坚决推辞,并且极力推荐尚书右丞韩休,萧嵩因而上奏推荐了韩休。

等到韩休做了宰相,就推荐王丘代替崔琳任御史大夫。

王丘言词迟钝,陈述进奏多不符合皇帝的旨意。

不久改任太子宾客,袭承父亲的爵位为宿预男,不久因病授任礼部尚书,并准许他退休。

王丘虽历任要职,却能恪守清俭,不曾接受别人的馈赠,宅第车马,十分破旧简陋。

退休之后,药物几乎不能自给。

皇帝听说后赞叹不已,下诏书说:“王丘平时具有良臣才能,历次担任重要官职,近来因为患病,暂时获准他悠闲退休。

听说他家境十分贫寒,医药不能自给,长久做官,竟然没有一点多余资产。

操守如此,竟可比古人!而且优侍贤良的意义,典籍早有记载,理应周济危急,劝勉鼓励长在。

王丘的俸禄,都应该全发给,以此显示非同寻常的恩泽,用来表彰正直清廉的官吏。

”天宝二年去世,追赠荆州大都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