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断

合集下载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课件: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的判读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课件: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的判读
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少;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易降水,如夏季风
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 海陆位置

因素
表现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平原利于水汽深入;
盆地、谷地地形封闭,高原地势高,水汽难以进入; 地形
山脉走向与气流方向平行,有利于水汽深入;山脉
走向与气流方向垂直,阻挡水汽深入
南北纬
南美巴西、 赤道低气压 终年高温,
10°~南北 澳大利亚大 带和信风带 干、湿季明
回归线之间 陆北部和南 交替控制 显交替

北纬10°~ 北回归线之
亚洲中南半 岛、印度半
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和气 压带、风带
全年气温高, 旱、雨两季 分明,雨季
间大陆东岸 岛
的季节移动 集中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影响
对农业 生产的
影响
对工业 生产的
影响
具体表现 ①有利:气候变暖预示着__积__温__增加, __生__长__期___延长,提高作物产量。 ②不利:温度升高伴随着__干__旱__的加重,造成 ___供__水_不足,使作物减产 减少_高__纬___地区供暖消耗,增加__低__纬__地区制 冷消耗;排放温室气体的工业受限;节水节能 及耐高温、耐干旱技术将获得市场
图 示
锋面雨
台风雨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台风雨
迎风坡:暖
湿空气被迫
抬升,气温

大气受热膨 胀上升,水
降低,饱和
冷、暖气团 相遇,暖气
暖湿空气围
因 汽在高空冷 空气成云致 团上升,水 绕台风中心
却凝结
雨。背风坡:汽冷凝
旋转上升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和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和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返回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题
第(1)题,根据表格中的气温和降水量信息可以判断, 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类型依次为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 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①地位于北半球,而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选项A错误;
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选项B错误;大
兴安岭西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选项C错误; (54°17′N,130°W)为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为温带海 洋性气候,故选项D正确。第(2)题,通常温带海洋性气 返回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返回
(3)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 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
返回
[答题流程]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读表格可以获取以下信息: (1)四地的纬度位置。 (2)四地降水量及变化分配。 (3)四地的冬夏季温度及温差大小。
的大陆内 部和西岸
带或信
风带控 制
全年干 旱少雨

返回
气候 气候 带 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亚热 南北纬
带季 25° ~35°
风气 之间的大 亚热 候 带 地中 海气 候 陆东岸 南北纬
我国秦 岭—淮河 以南地区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冬季低温少 雨,夏季高 温多雨
副热带高
30° ~40° 地中海沿 气压带和
和降水量,根据某地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绘制而成 的。主要根据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月分配特点进行 判读。如①图所示为地中海气候。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2.4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2.4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教学设计

2.4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考试大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P46]【 考点解读】【与考试说明接轨】◆地理知识:不同时间尺度的全球气候变化◆知识网络:影响气候的因素、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地理过程:温室效应形成过程【考原理、考过程、考特征、考措施、考评价、考意义、考原因、考判断、考比较】◆地理规律:·反映空间分布: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②、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反映时间变化:③、各气候类型降水季节变化。

④、气候中长期变化◆技能与方法:气候类型的判断、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考措施】◆价值观:保护环境、控制全球变暖【控制气候变化】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知识】1、①、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代气候变化三种类型。

④、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叫做近代气候变化。

【关键词】A、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冰川时期、间冰期在温暖的间冰期:南极无冰,海平面上升60米;第四纪冰川:200-300万年前,海平面下降130米[看图p46] 冰川期是短暂的、温暖期是漫长的;水热的相关性现在?B、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四次温暖期、四次寒冷期思考题1:→朝代的更迭或许与气候变化有些联系→李世民遇到了好年代?利息[克林顿、布什]从北宋到南宋一直都有外族的南侵?C、近现代气候变化:从1900年开始有仪器记录以来的气候变化思考题2:今天的气候分别处于气候变化中的哪个阶段?→三个尺度:冰川期[第四纪冰川]后的间冰期、寒冷期的末期、近现代气温上升阶段⑤、大尺度的气候变化是小尺度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分析依据,而小尺度气候变化则反映了大尺度气候变化中的细节。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

第4讲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积雪融化、冰川消失现象非常严重,在过去的80年内冰川已经萎缩了80%以上。

有环境专家指出,乞力马扎罗山雪顶可能将在10年内彻底融化消失,届时乞力马扎罗山独有的“赤道雪山”奇观将与人类告别。

读下图,回答1~2题。

1.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渐趋缩小,反映了全球环境的某种变化。

与这种变化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A.舟山渔场出现渤海湾鱼种B.日本本州岛樱花推迟开放C.我国沿海地区海水侵蚀作用将减弱D.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高度升高2.乞力马扎罗山()。

A.所在区域河流主要为山地冰川融雪补给B.该山地是在地垒构造的基础上形成的C.南坡雪线位置低,主要是位于背风坡D.冰川范围的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解析第1题,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渐趋缩小,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

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加,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高度升高。

第2题,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排放增多,会导致气温升高,冰川融化。

乞力马扎罗山所在区域河流主要为雨水补给;乞力马扎罗山主要是火山喷发形成的;乞力马扎罗山南坡雪线位置低,主要原因是迎风坡,降水多。

答案 1.D 2.D读下图,回答3~4题。

3.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图中的哪些过程有关()。

A.ab B.ac C.bd D.bc4.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①全球海平面上升②将导致两极地区及陆地上高山冰雪消融③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④短期内,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第3题,“温室效应”是大气逆辐射加剧的结果,二氧化碳和水汽可以大量吸收地球辐射的热量增温,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传递给地球;图中c 表示大气向宇宙辐射、a表示地面辐射。

第4题,光化学烟雾主要是交通工具向大气排放的废弃物在强烈光照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短期内,“温室效应”加剧将导致大量冰川融化,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增加。

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章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精讲课件

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章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精讲课件
2.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1)根据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 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 度带;二是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 (大陆东、中、西部); 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上图确定气候类型。
(2)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
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读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 骤: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具体见下表: 步骤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 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 风、温带大陆性、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季风 气候
夏季高温 多雨、冬 季寒冷干 燥
温带大陆 性气候
远离海洋 终年受大 冬寒夏热, 陆气团控 干旱少雨 制
温带海洋 性气候
南北纬 40°~ 60°大陆 西岸
西欧、北 美和南美 大陆西海 岸的狭长 地带
在西风带 控制下终 年受西风 影响
终年温和 多雨
(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寒带气候。
气候类 型 分布规律 北纬50° 至北极圈 之间的大 陆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纬度高, 主要受极 地气团控 制 气候特点
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
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
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解析: 解题的关键词在于 “ 冰雪覆盖 ” ,而不是 “ 高纬度地 带 ” 。冰面可以使地表反射太阳光线能力增强,从而减少地
面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能,地面辐射减弱,则近地面大气吸
收的地面长波辐射亦减少,达到降温的目的,故选B项;植树 造林能增加 CO2 的吸收,从这个角度看,温室效应会因此减
判定 半球 (以形 定位)
依据
因素变化
6-8月气温高 (气温曲线呈波峰状) 12-2月气温高 (气温曲线呈波谷状)
结论
北半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教案(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教案(含解析)

第4讲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一、全球气候变化1.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2.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1)变化特点:气候有波动,总趋势在变暖。

(2)主要原因: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3)升温原理: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3.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4.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1)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多使用清洁能源;防止森林火灾;避免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植树种草。

(3)科学预测,采取政策手段,积极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太阳辐射(纬度位置):纬度位置影响着地面获取太阳辐射的多少和气温的高低,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主要影响降水的多少及其季节分配。

3.下垫面(1)海陆位置:同纬度内陆比沿海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一般近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2)地形:高山地区水热状况随海拔升高形成垂直变化;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3)洋流:暖流经过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寒流经过地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4.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大气成分(如CO2等温室气体)和改变下垫面性质(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影响气候。

三、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1.热带气候类型2.亚热带气候类型3.温带气候类型4.亚寒带和寒带气候类型考点一全球气候变化(2018·全国Ⅰ卷,44)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如图)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

该种子库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思路点拨:本题以斯匹次卑尔根岛为区域背景,以世界种子库建设为主题,重点考查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全球变暖产生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2.4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2.4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总结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和应对策略。
2.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评价自己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形成等方面的进步。
4.结合学生的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案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挑战,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认识到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气候变化问题不偏听偏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3.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气候变化数据的可靠性和局限性。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提出针对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Biblioteka 程(一)导入新课1.以我国近年来气候变化为切入点,通过展示相关新闻报道和数据,引发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
2.提问:“你们认为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3.引入本节主题:“全球气候变化、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明确学习目标和内容。
(二)讲授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引入了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影响的实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通过分析这些实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
此外,我还设计了一些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数据,探讨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应对策略。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球气候带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全球气候带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全球气候带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一、引言地球上的气候可以分为不同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气候带是指地球表面上具有相似气候特征的区域,而气候类型则是指在每个气候带内根据温度、降水和季节变化等因素而划分出来的不同气候类型。

全球气候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与地球的自转、公转、地形和海洋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不同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入手,探讨其分布规律。

二、热带气候带热带气候带位于赤道附近,特点是温暖潮湿,年平均温度高,降水充沛。

根据降水分布的不同,热带气候带可分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1.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非洲中央、东南亚和大洋洲北部等地区。

这些地区年降水量大,常年高温多湿,植被茂密,生物多样性丰富。

2.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非洲的大草原、澳大利亚的内陆等地区。

这些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少,气温高,季节性干湿明显,植被以草原为主。

三、温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位于热带气候带与寒带气候带之间,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较寒冷,夏季较炎热,降水适中。

根据温度和降水的特点,温带气候带可分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1. 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北美洲西部、东亚的沿海地区等地。

这些地区受海洋的调节作用,冬季温暖湿润,夏季凉爽舒适,降水均匀分布。

2.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东部、亚洲大陆中部等地。

这些地区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3.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如地中海沿岸国家、南澳大利亚等地。

这些地区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干燥,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

四、寒带气候带寒带气候带位于地球的极地地区,特点是寒冷干燥,气温极低,降水很少。

根据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寒带气候带可分为寒带大陆性气候和寒带冰川气候。

1. 寒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美洲的阿拉斯加、欧洲的北部、亚洲的西伯利亚等地。

这些地区冬季极寒,夏季短暂而凉爽,降水很少。

2. 寒带冰川气候主要分布在南极洲和格陵兰岛等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断高三地理备课组主备人:吴嘉佳【考纲考点】1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

2 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及分布。

【命题趋势】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其影响日益突出和广泛,因此今后高考命题中会更多地受到关注。

从形式上,以当今世界全球变暖的最典型最新的表现为命题背景;从考核内容上,侧重对相关资料成因及变化趋势的分析能力的考查;在能力要求上,强调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针对2013年高考,多利用数据或图像提供的背景信息,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工程建设、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知识网络】【基础知识】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气候变化是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或变化。

2.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时期的气候变化。

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时期的气候变化。

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叫做气候变化。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1.全球变暖最明显的后果之一是____________,这是因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引起的海水上涨现象,会改变__________,给沿海地区带来__________。

2.位于低纬度的国家,全球变暖会导致农作物产量__________,而位于高纬度的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_______。

3.全球变暖会影响整个__________过程,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导致___________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加剧水资源的与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有:①;②;③。

四、气候类型判读1.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亚热带气候一般最冷月均温,温带气候一般最冷月均温。

2.年雨型的气候类型有、;冬雨型的气候类型有;夏雨型的气候类型有、、、,少雨型的气候类型有、、。

答案:一、长冷暖干湿地质历史近代气温升高二、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海水热膨胀海岸线低地被淹没的危险减少增加水循环洪涝、干旱不稳定性供需矛盾三、通过一些技术措施减少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科学预测,积极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削减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四、>15℃>0℃<0℃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重难突破】要点一:气候变暖的原因与后果1.自然原因:太阳的异常活动2.人为原因:(1)人口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矿物能源的使用量加大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大气的保温效应增强全球变暖(2)人类过度砍伐森林绿色植物减少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大气保温效应增强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后果表现成因海面上升改变海岸线海水升温,海水热膨胀;极地增温,冰川融化沿海低地被淹农业变化低纬国家农作物减产温度升高,蒸发加剧,干旱加重,供水不足高纬国家农作物增产温度升高,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水资源不稳定与供需矛盾旱涝的频次、强度增加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径流减少,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加剧蒸发增强要点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这又会导致海岸线的改变。

(2)全球变暖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量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次数,导致洪涝、干旱灾害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发生变化。

(3)全球变暖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甚至对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使得大量物种因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海洋中的岛国、沿海的城市有较大的影响。

(2)全球变暖导致积温的增加,从而使农作物的生长期延长,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是有利的,特别是对高纬度国家。

(3)全球变暖使蒸发量增加,故往往伴随着干旱的加重,农作物将会减产,特别是对低纬度国家;同时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4)全球变暖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的影响显著。

就农业而言,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农作物品种、耕作方式、农业生产的稳定性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5)气候变化通过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扩大某些疫病的传播范围,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考点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1.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及主要途径适应对策主要途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场排放甲烷等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植树造林和采用固碳技术适应气候变化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海岸堤坝等2.各国砬府可能采取的对蟹政策手段主要内容直接控制限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限制砍伐森林经济手段征收污染税费.实施排污权交易(包括各国之间的联合履约),提供补助资金和开发援助鼓励公众参与向公众提供信息,进行教育、培训等要点四:各种气候类型比较气候带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气候成因气候特点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中部、南美巴西高原、澳大利亚北部和南部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干、湿季交替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东岸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全年高温,雨季集中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大陆内部和西岸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全年高温少雨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35°之间大陆东岸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5°之间大陆东岸我国华北、东北、日本、朝鲜半岛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寒夏热,干旱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西欧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亚寒带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北纬50°-70°之间的大陆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冬长严寒,夏短温暖寒带苔原气候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受极地气团和冰洋气团控制全年严寒冰原气候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南极大陆、格陵兰岛受冰洋气团控制全年酷寒高山气候高大的山地、高原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地势高,地形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要点四:气候类型判读1.依据气温、降水的特点及雨热配合状况,即可判定各种气候类型。

原则是以“温”定带,以“雨”定型,详见下表: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判断所属南北半球最高(最低)气温月份6、7、8三个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状北半球12、1、2三个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状南半球判断所属温度带最冷(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15℃热带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15℃之间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0℃之间温带气候最热月平均气温<5℃寒带气候确定具体气候类型降水量的年内分配状况年雨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热带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温带温带季风气候400-800mm 冬雨型亚热带地中海气候300-1000mm少雨型热带热带沙漠气候<200mm寒带苔原气候、冰原气候全年降水稀少2.根据地理位置判断先根据纬度位置确定已知地点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属于哪个温度带,然后看其海陆位置是位于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在大陆西岸)还是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大陆东岸),最后将已知地点落实到气候类型图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

(见下图)【高考分析】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其影响日益突出和广泛,因此今后高考命题中会更多地受到关注:从形式上,以当今世界全球变暖的最典型最新的表现为命题背景;从考核内容上,侧重对相关资料成因及变化趋势的分析能力的考查;在能力要求上,强调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针对2013年高考,多利用数据或图像提供的背景信息,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工程建设、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典题演示一】全球气候变暖1.(2012·广东八校联考)气候、石油、粮食等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问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2007年7月4日发布《10年农业展望报告》称未来十年内农产品价格不断走高。

材料二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成的燃料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配制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

它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

材料三2006年12月9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

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

(1)影响乞力马扎罗山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其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___,该地形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2)引起乞力马扎罗山“雪冠”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3)气候、石油、粮食等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写出甲乙方框所代表的内容。

(6分)甲: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识记内容,乞力马扎罗山地势高故而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区域特征。

第(2)题,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雪线上升,对各类动植物资源的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并会对农业、工业等造成威胁。

第(3)题,理清图中各环节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甲导致全球变暖,所以甲为CO2大量排放,乙醇汽油的大量生产是由于石油资源的短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