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挫折的原因
第五讲 挫折

时将自己比拟为某一成功者借以在心理上减弱挫 折产生的痛苦
3、升华作用:用一种比较崇高的具有创造性和建
设性的目标代替借以弥补因受挫而丧失的自尊与 自信,减轻痛苦
4、坚持作用:目标难以达成时个体再接再厉,锲而
不舍使目标最终实现
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内在因素则主要指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阻碍了
目标的实现。包括个人的生活条件、人格特点、 心理状态、经济水平等。
大学生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
1、校园环境问题; 2、人际关系问题;
3、学业问题。
三、心理冲突
(1)双趋冲突:鱼和熊掌;
(2)双避冲突:前狼后虎;
(3)趋避冲突:趋而好之,恶而避之。 ——对比解决法
挫折的种类
(一) 根据挫折的来源分类: 1、缺乏性挫折 2、损失性挫折 3、阻碍性挫折 (二)根据挫折是否符合客观现实分类: 1、想象挫折 2、实际挫折 (三)根据挫折的内容分类: 1、学习性挫折 2、人际交往性挫折 3、志趣性挫折 4、自尊性挫折 5、情境性挫折
挫折的两重性
(一)消极作用
1、能降低弱者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水平; 2、能降低弱者的抱负水平; 3、能降低弱者的自控能力,发生行为偏差; 4、能降低弱者的身心健康水平。
(二)积极作用
1、能提高强者的认识水平; 2、能提高强者的承受力; 3、能激发强者的活力和意志。
二、挫折的产生原因
导致挫折的原因有很多,一般可以概括为外在
因素与内在因素。
外在因素主要指环境方面的,包括自然条件和
社会条件。外在因素常常是个人意志或能力所 不能左右的,如个人无法预料的天灾人祸、意外 事件、社会动乱等
3.如没有特殊原因,我每天都按时起床,从 不睡懒觉。 4.我的作息没有什么规律性,经常随自己的 情绪和兴致而变化。
挫折和产生挫折的原因

挫折和产生挫折的原因挫折,是指个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干扰和障碍,致使目的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
这其中包含有挫折情境和挫折反应两层含义,前者是指阻碍目标实现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其中社会环境因素对人动机的阻碍,较自然环境因素影响更大更深远;后者是指由某种障碍和干扰使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愤怒、恐惧、焦虑不安等情绪反应。
个人受到挫折时,挫折情境和挫折反应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造成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可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
就客观原因来说,如环境条件差、饮食条件较差等等,都可能使人产生挫折。
环境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两类。
一般而言,由自然条件导致的挫折反应较轻,由社会条件导致的挫折反应较严重。
另一种容易导致挫折感的因素是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
个人身高、容貌、经济状况、能力、社会地位、疾病以及某些生理缺陷(如口吃、色盲)所造成的限制、心理动机的种种冲突都可能使人产生挫折。
动机的冲突比个体生理条件所造成的挫折要更为明显和强烈。
我们常常会面对动机冲突,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多种的需要和动机,但并非都能得到,尤其是不可能同时得到。
因此,就会遇到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双趋冲突;遇事前怕狼后怕虎的双避冲突,以及类似"鸡肋在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趋避冲突等等。
一般而言,在动机冲突中,个体的重要动机受到阻碍时,所感受到的挫折就会强烈一些,而较为不重要的动机受到阻碍时,容易被克服或被别的动机满足所取代,只构成一种丧失的心理感受,形成的挫折要小得多。
但是,什么是重要动机,什么是次要动机,这与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和评价很有关系。
就挫折的主观原因而言,在影响挫折的各种主观因素中以个人的抱负水平、挫折容忍力、个性特征、过去的经历与经验、受挫后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最为重要。
如果一个人的实际成就高于抱负水平,就会感到满足,产生成就感,实际成就愈是高于他的抱负水平,其成就感就愈强烈。
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

引起挫折的原因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
概括起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客观外界的原因即客观的原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另一类是个体本身内在的原因即主观原因。
很多情况下,主客观的因素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发生作用的。
由于任何一个人的生活归根到底都是一种社会性的生活,因此,社会发展的自然文化环境、人际交互关系、文明规则和制度等都与每个人的生活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种情形在科学和经济高度发达、社会和生活的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尤为明显。
在某种意义上,现代社会在激发人们丰富多样的动机和目标的同时又增大了人们在一定阶段上处于逆境、产生挫折感的可能性。
1.挫折产生的外在因素(1)实质环境。
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常常使个人动机不能满足,目标不能达到。
个人的能力无法左右的自然因素,使人们实现目标的行为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
“人定胜天”是人们的美好理想,但至今我们还不能随意支配自然世界,我们的目标要受自然环境的限制。
例如,丰收在望的稻田,突然被风暴袭击,颗粒无收,给生活带来困难。
我国遭遇的2003年“非典(SARS)”事件,给许多人带来生命的威胁。
2007年底至2008年初中国南方经受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雪灾,冻雨、暴雪、冰灾、高速公路封闭、大批旅客滞留、煤电油运输告急......本应喜气洋洋的日子里,灾区人们却承受着种种不便,许多游子不能及时与家人团聚。
人世间的生、老、病、死以及难以预测的天灾地变,都是我们无法抗拒的自然因素,成为产生挫折的自然原因。
(2)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因素造成的挫折比自然环境因素造成的挫折更多,并且引起的后果更严重。
因为自然环境因素造成的挫折使人想到“天有不测风云”“人难胜天”,是无可奈何的,心理也容易承受些。
而社会环境因素造成的挫折大多是人为的,使人感到可以不发生的却发生了,所以心理上往往难以承受,情绪反应容易特别强烈。
例如,创业中因有人嫉妒,被诽谤、诬告中伤;恋爱遭父母阻挠,硬被拆散;科研成功在即,却被人为地故意破坏等。
学生挫折教育与培养方案

学生挫折教育与培养方案引言学生挫折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遭遇的失败、困难和挫折感。
如何进行有效的挫折教育并制定培养方案,是学校和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学生挫折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培养方案帮助学生积极应对挫折,以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学生挫折的原因学生挫折的原因众多,主要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自我价值认同不足等。
首先,学业压力是导致学生挫折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在学习成绩、升学压力等方面面临巨大的压力。
其次,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学生挫折的重要原因。
在学校中,学生与老师、同学以及家长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其中的矛盾和冲突容易给学生造成挫折感。
此外,自我价值认同不足也是学生挫折的成因之一。
当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成就和价值产生怀疑和否定时,他们容易受到挫折的影响。
二、学生挫折的影响学生挫折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挫折会对学生的自尊心产生负面影响。
当遭遇挫折时,学生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自尊心受到打击。
其次,学生挫折还容易引发消极情绪,如焦虑、抑郁和自卑等。
这些情绪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导致学业成绩的下滑。
此外,学生挫折还会对学生的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影响其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交能力。
三、培养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积极应对挫折,学校和教师应该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倡导积极心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鼓励学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不断培养他们应对挫折的心理铠甲。
其次,学校和教师应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当学生遭遇挫折时,学校和教师要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慰藉和理解,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学校和教师还应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合作,形成多方合力,共同关心和培养学生的挫折应对能力。
四、制定挫折培养方案的重要性制定挫折培养方案对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学生面临挫折和困难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应对挫折却是可以培养的能力。
人为什么会失败

人为什么会失败1、缺乏目标。
一个人失败的第一原因,就是没有目标。
2、未能记录。
第二个导致失败的原因就是,虽然有了目标,却没有记住,不能时刻提醒自己。
3、时常更改目标。
经常更改目标,就等于没有目标。
4、不愿意对自己负责。
经常找借口,总是因为别人的原因使自己无法成功,总是别人不好,而导致自己失败。
5、不能立刻行动。
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没有立刻行动。
成功者确定了目标都是马上行动,脚踏实地一点一点做起,一步一步迈向成功;而失败者却是明天再做,后天再做。
6、自我设限。
无法成功的最大障碍,就是害怕“被拒绝”,进而害怕失败。
7、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
不能主宰自己,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
是许多失败者常犯的毛病。
8、不愿意努力工作。
不愿意吃苦耐劳地努力工作。
一般人常希望自己能用最简单、最省力、最少时间地赚到最多的钱而获得成功。
然而,全世界最成功的人,通常都是最努力的人。
9、误交损友。
另一个失败的原因,就是结交了错误的朋友,所谓物以类聚!我建议:当你遇到问题,遇到困难,遇到挫折时,不要问比你更不成功的朋友,因为他们没有办法解决你的问题,因为他的想法都跟你很类似。
选择成功的朋友,是你成功最重要环境条件。
10、时间管理不当。
缺乏时间管理的观念与习惯。
他们每天都在浪费时间,但并不觉得,不知道什么才是最有效的生产力。
愿意把时间都花在聊天、休闲上!工作的时候想到玩,玩的时候就忘掉工作。
这样的习惯是不可能成功的。
11、用错了方法和策略。
大部份人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使用了错误的方法和错误的策略。
那么正确的方法、正确的策略从哪里来,其实就在你自己的经验里和成功者身上。
12、缺乏自我成长。
缺乏自我成长就是不爱学习。
失败的人都不看书,缺乏资讯。
成功的人特别善于学习,不但是向书本学,还要向社会实践学,甚至向反面教员学习。
听某一类课、读某一本书、与人交流,都能得到一些资讯,形成或改变一个观念,找到一个解决问题和成功的方法。
13、没有百分之百地下定决心、全力以赴。
谈谈你对挫折的认识

谈谈你对挫折的认识?
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个人行动目标不能达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造成挫折的原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的原因如条件不成熟,不适宜,他人的有意刁难、不合作等;主观的原因如个人的生理缺隐,健康状况不佳,智力水平较低,经验不足等。
一个人是否体验到挫折,与他的抱负水平有关。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受身心发展程度和社会阅历等的限制,还不能对自己和社会有清楚的认识,他们的目标期望值往往比较高。
因此,挫折是小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时常会遇到的问题。
12.2 应从哪些方面对小学生进行耐受挫折的教育?
1 .强化耐受挫折的心理准备教育,使学生从小便能在自己头脑中储存下挫折的信息和作好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2 .开展实践活动进行耐挫折教育。
3 .注意利用榜样进行耐挫折教育。
4 .通过个别心理咨询进行宣泄。
产生挫折的原因

产生挫折的原因 我们将挫折原因概括为两个方面,即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一)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也叫外部原因,是指由于客观因素给人带来的阻碍和限制,使人的需要不能满足而引起的挫折。
它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1 自然因素。
包括各种由于非人为力量所造成的时空限制、天灾地变等因素。
如官兵在训练或施工中因意外导致受伤致残,家里遭受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破坏,亲人生老病死所招致的挫折,都属于自然因素。
2 社会因素。
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受到政治、经济、道德、宗教、习惯势力等因素的制约而造成的挫折,如军人入团、入党、考学、提干等愿望因为名额限制而不能实现等。
同自然因素相比,社会因素给官兵带来的阻碍或困难更复杂、更普遍、更广泛。
(二)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也称为内部原因,是指由于个人生理心理因素带来的阻碍和限制所产生的挫折。
1 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的挫折,是指因自身生理素质、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上的缺陷所带来的限制,导致需要不能满足或目标不能实现。
如,有一名战士很想考军校,当军官,但因染上肝炎病不能如愿;有些青年官兵找对象受了挫折,就嫌自己长得不够高大、不够英俊;训练搞不上去就怪罪自己体质太弱或脑袋太笨等。
2 心理因素。
个体因需求、动机、气质、性格等心理因素可导致活动失败、目标无法实现。
在心理因素中,与挫折密切相关的主要有三点:: (1)个性完善程度。
一个思想成熟、性格坚强、行为规范、社会适应能力强的人,做事成功率就高,动机实施也比较顺利。
反之则差。
如有的官兵由于个性方面的问题,不喜欢与人交往,或不会协调与战友之间的关系,因而造成人际关系障碍,得不到领导与战友的同情与支持,导致某些需要和愿望不能实现,从而产生挫折。
(2)动机冲突。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经常同时产生两个或多个动机。
假如这些并存的动机受条件限制无法同时获得满足,就产生难以抉择的心理矛盾。
如果这种心理矛盾持续得太久,太激烈,或者是由于一个动机得到满足,而其他动机受阻而产生挫折感。
应对挫折课件.ppt

如感到无法自行应对挫折,可寻 求心理咨询师、医生等专业人士 的帮助,获得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
制定目标
明确目标
制定明确、可行的目标,有助于更好 地规划行动,减少挫折感。
调整目标
如遇到挫折,可适当调整目标,使其 更符合实际情况,避免过度追求完美 而产生挫败感。
改变环境
改变工作环境
如感到工作环境不利于应对挫折,可考虑改变工作环境,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工 作氛围。
05 应对挫折的案例分析
个人案例
总结词
个人经历,克服困难,成长与进步
详细描述
介绍一两个个人在面对挫折时,如何通过积极的心态和行动,最终克服困难并取 得成功的案例。例如,一个学生面对学业压力,通过调整学习方法,提高效率, 最终取得好成绩。
社会案例
总结词
社会现象,集体智慧,解决问题
详细描述
介绍一两个社会在面对挫折时,如何通过集体智慧和合作,最终解决问题的案例。例如,某地区遭遇自然灾害后 ,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重建家园。
应对挫折的重要性
学会有效应对挫折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积极应对挫折,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自我调节 能力、增强自信心和心理韧性。
02 挫折产生的原因
个人因素
01
02
03
自我期望过高
当个人对自己的期望过高 ,而现实无法满足这些期 望时,就会产生挫折感。
自我能力不足
应对挫折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挫折产生的原因 • 应对挫折的方法 • 应对挫折的技巧 • 应对挫折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挫折定义
挫折是指个体在追求目标或满足需求时遇到阻碍或干扰,导 致目标无法实现或需求无法满足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