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眼科学 视光学
眼科学:眼视光学

(optometry)
——“用光学方
Metron——测量 法矫正视力
”
二 .Gullstrand 模型眼
Gullstrand 精密模型眼
Gullstrand 简易模型眼—— 将角膜和晶体分别简化 为单一球面
2、高斯原理 (1)两个主焦点F1和F2; (2)两个节点N1和N2; (3)两个主点H1和H2。
看近 睫状肌收缩 晶体悬韧带 松弛 晶体变 凸 屈光力
调节力——调节作用时,因晶体变化而产 生的屈光力。单位:屈光度 调节力(D)=1/调节距离(m)
调节幅度——眼所能产生的最大调节力。
调节幅度(D)=1/近点距离(m)-1/远点距离(m)
青少年调节力强,年龄
调节力 老视
最小调节力幅度=15-0.25X年龄
可见:距离越近 调节 集合
调节和集合是一个联动过程,两者保 持协同关系。
[近反射]:
视近时,双眼眼轴内聚、调节增加 和瞳孔缩小,这种反射性视功能的三
联运动称为近反射
调节和集合不协调——视疲劳,眼位 偏斜
[眼的屈光与调节及集合。
注视物体距离 1m 50cm 33cm
眼的总屈光力(非调节状态下):
58.64D 角膜:约43D 晶体:约19D 眼轴的正常长度:约24mm
第二节 屈光与调节
正视
❖ [概念]
❖ ❖ ❖
外界的平行光线进入调节静止的眼球,经眼
的黄(·em屈斑·m光中·e系心t··ro统凹··pi聚,a·)焦这·后 种, 状焦 态·点 称·恰为·好正·落视在。视·网·膜·的·
调节力
1.00D 2.00D 3.00D
集合力 1ma 2ma 3ma
故调节力与其集合力一致。两者互相协调。
眼视光学与眼科学教学设计

研究眼球及其附属器官的结构、 功能和疾病的学科,包括眼表疾 病、眼底病、青光眼、白内障等 。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眼视光学和眼科学的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 本技能。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 床实际问题,具备初步的 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医德医风,提 高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水 平。
05
接触镜验配技术与实践
接触镜类型及特点介绍
软性接触镜
由含水高分子化合物制成,透氧性好 ,配戴舒适,适应范围广。
硬性接触镜
角膜塑形镜
一种特殊设计的硬性接触镜,通过夜 间配戴暂时改变角膜形态,达到白天 无需配戴眼镜也能获得清晰视力的效 果。
由质地较硬的疏水材料制成,具有高 透氧性和良好的矫正效果,但适应期 较长。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分享
1 2 3
知识掌握程度
学生对眼视光学和眼科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技能 掌握程度较高,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
实践能力提升
通过实验教学和临床实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 作技能得到显著提升,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基本的 眼科检查和操作。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 ,提高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 展奠定了基础。
包括病史询问、症状分析、眼部检查(如视力检查、裂隙灯 检查、眼底检查等)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眼压测量、 角膜厚度测量等)。
治疗原则
根据眼病类型及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 疗(眼药水、眼膏等)、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同时,注 意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和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眼科学课件:眼视光学(一)

调节和年龄的关系
Hoffstetter公式最小调节幅度 =15-0.25年龄
调节结构
Lens Capsule Anterior Zonular Fibres Posterior Zonular Fibres
三联动现象
• 调节 • 集合
– 瞳孔间距(cm)/视标距离(m) – 单位:棱镜度 • 瞳孔缩小
模糊的视网膜像刺激眼球变长
近视分类
• 按屈光成分: – 屈光性近视:屈光力过强,眼轴正常 – 轴性近视:屈光力正常,眼轴过长 – 混合性近视
• 按近视程度: – 轻度近视: < -3.00D – 中度近视:-3.00D~-6.00D – 高度近视: >-6.00D
近视
• 临床表现 – 视远模糊、波动 – 近视力正常 – 眯眼
– 看近少用调节,集合功能下降, 易出现外隐斜
– 高度近视 • 玻璃体液化、浑浊、后脱离 • 眼底改变
• 高度近视常见眼底改变 – 近视弧 – 豹纹状眼底 – Fuchs斑 – 容易发生视网膜裂孔、脱离 – 眼球延长,导致后巩膜葡萄肿
• 病理性近视
• 矫治原则 – 凹透镜减小光线聚散度
• 矫治形式 – 框架眼镜 – 角膜接触镜 – 屈光手术
• 临床表现: – 与年龄密切相关 – <6岁,低、中度无症状,高度可出现 调节性内斜视 – 6 ~ 20岁,因近视觉需求增加,开始 出现症状
– 20 ~ 40岁,调节幅度减少导致隐性远 视减少,显性远视增加
– >40岁,调节幅度进一步下降,远、近 均需矫正
• 临床表现 – 屈光性弱视: 高度远视,6岁前未适当矫正 – 内斜视/内隐斜 – 小眼球、浅前房 – 假性视乳头炎
• 眼球光学 • 正视、屈光不正与老视 • 屈光检查方法 • 屈光不正矫治
视光学基础资料

眼视光学基础知识一.定义1.正视眼: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2.非正视眼: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若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将不能产生清晰像,称为非正视或屈光不正。
A.近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成像在视网膜前面,典型的近视表现为视远模糊视近清晰。
近视一般分为两类,即生理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
近视眼矫治应用合适的凹透镜或类同凹透镜的原理和方法,使平行光线发散,进入眼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
矫治的原则是最好矫正视力,最低矫正度数。
(一)按近视的程度分类:1. ≤-3.00 D,为低度近视;2. -3.25 D至~6.00 D为中度近视;3. - 6.25 D至~10.00 D为高度近视;4. -10.00 D以上为重度近视(二)按屈光成分分类1.屈光性近视。
2.轴性近视。
B. 远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成像在视网膜后面。
□远视的原因是眼轴相对较短或者眼球屈光成分的屈光力下降。
可能是生理性的原因,如婴幼儿的远视;也可能是一些疾病通过影响以下两个因素而导致远视:①影响眼轴长度:眼内肿瘤,眼眶肿块,球后新生物,球壁水肿,视网膜脱离等等;②影响眼球屈光力:扁平角膜,糖尿病,无晶状体眼等等。
□远视者能清晰聚焦远处物体的远视眼,不同于近视,一些远视患者能看清楚远处物体,即能使远处物体清晰聚焦在其视网膜上。
这是因为,远视者可以通过自己的调节使外界平行光焦点前移至视网膜上,从而获得较清晰的远距离视力。
□.远视者的视觉疲劳远视者为了清晰聚焦,在看远时就动用了调节;看近时,则需付出更大的调节量。
因此,远视者调节从未放松过,而且在看近时使出比其他正视或近视者更多的调节,即很多时候他们都处于过度调节状态,容易产生视物疲劳□远视者远视度数随年龄变化。
某些远视者年轻的时候视力很好,在年纪稍大的时候“变”成了远视。
眼科专业分类

眼科专业分类眼科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主要研究与眼睛相关的疾病、症状以及治疗方法。
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和治疗对象,眼科可以被细分为多个专业分类。
本文将就眼科专业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1. 视光学视光学是眼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与视觉相关的光学现象以及视觉系统的测量和矫正方法。
视光学家通过对眼睛进行视力测试,确定视力问题的性质和程度,并根据测试结果为患者提供合适的眼镜或隐形眼镜配方。
视光学还研究人眼对光线的适应能力以及视觉疲劳等问题。
2. 眼底病学眼底病学研究与眼底相关的疾病和症状,包括视网膜疾病、黄斑病变、视神经病变等。
眼底病学医生通过眼底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方法,如眼底摄影和OCT扫描等,来确诊和评估眼底疾病的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 白内障与玻璃体病学白内障与玻璃体病学专业主要研究与白内障和玻璃体相关的疾病和治疗方法。
白内障是指眼睛晶状体透明度下降,导致视力模糊的疾病,常见于老年人。
白内障与玻璃体病学医生通过眼部检查和白内障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并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进行植入。
4. 角膜病学角膜病学专业主要研究与角膜相关的疾病和治疗方法。
角膜是眼睛最外层的透明组织,对视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角膜病学医生通过角膜拓扑图、角膜地形图等检查方法来评估角膜的形态和功能,并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角膜移植手术、角膜塑形镜等。
5. 屈光学屈光学是研究光线在眼睛中折射和聚焦规律的学科。
屈光学家通过测量眼睛的屈光度,确定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问题的性质和程度,并为患者提供相应的矫正方法,如配镜、角膜塑形镜、屈光手术等。
6. 眼眶病学眼眶病学专业研究眼眶的疾病和症状,包括眼眶肿瘤、眼球突出等。
眼眶病学医生通过眼部检查、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来评估眼眶疾病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切除、放疗等。
7. 眼外伤学眼外伤学专业主要研究眼睛的外伤和损伤。
眼外伤学医生需要对各种眼部外伤进行评估和处理,包括眼球损伤、角膜划伤、眼眶骨折等。
眼科学和眼视光医学

眼科学和眼视光医学眼科学和眼视光医学是研究与眼睛相关的科学和医学学科。
眼科学是研究眼睛的结构、功能、病理和治疗的学科,而眼视光医学则专注于视觉系统和视力问题的诊断和治疗。
这两个学科紧密相关,共同致力于保护和改善人类视力健康。
眼科学是研究眼睛的学科,它涵盖了眼睛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治疗学。
通过对眼睛结构和功能的深入了解,眼科医生能够诊断和治疗各种眼部疾病和视觉问题。
常见的眼科疾病包括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疾病等。
眼科医生通常使用各种仪器和技术来检查和评估眼睛的健康状况,包括验光、眼底检查、角膜地形图等。
眼科医生也可以进行眼部手术,如白内障手术、近视手术等。
这些手术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视力,减轻或消除眼部疾病的症状。
在眼科学的研究领域,科学家们还致力于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以提高眼科医疗的效果和质量。
眼视光医学是研究视觉系统和视力问题的学科。
视觉系统由眼睛、视神经和大脑组成,它们共同协作以产生和解释视觉信息。
眼视光医学的主要任务是诊断和治疗各种视力问题,包括远视、近视、散光等。
视光师是专门从事视力检查和矫正的专业人员,他们通过验光来评估患者的视力并配镜。
视光师还可以为患者提供视觉矫正器具,如眼镜和隐形眼镜。
他们会根据患者的视力问题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矫正方法。
视光师还可以帮助患者预防和纠正视觉问题,通过眼保健操、合理用眼等方法来改善视力健康。
此外,眼视光医学还涉及到视觉疾病的治疗,如斜视、弱视等。
眼科学和眼视光医学的发展与人类对视力健康的重视密不可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眼部疾病和视力问题的认识不断增加,治疗方法也不断创新和改进。
眼科学和眼视光医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患者,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视觉保健方法。
眼科学和眼视光医学是研究与眼睛相关的学科,它们共同关注眼部健康和视力问题。
眼科医生通过研究眼睛的结构和功能来诊断和治疗眼部疾病,而视光师则专注于视力问题的检查和矫正。
这两个学科的发展为保护和改善人类视力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视觉保健方法。
眼科学:眼视光学

远视眼的矫正
凸透镜矫正 婴幼儿及青少年:
阿球各经线的屈光力不等,或同一经线上的各部分 屈光力不一致,以至进入眼内的光线不能在同一平 面上结成焦点,这种屈光状态为散光 ( astigmatism )
>5米
分类
规则性散光: 顺规性散光、逆规性散光和斜向散光。 单纯近视散光、单纯远视散光、复合远视散光 、复合近视
并发症
玻璃体液化、浑浊和后脱离 视网膜脱离 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眼的矫正
减弱屈光力: 配戴凹透镜 角膜接触镜 OK镜 减少角膜的屈光力的手术
远视眼
在调节静止状态下, 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 后,在视网膜后形成焦点,称为远视眼(hyperopia)
>5米
远视眼的分类
调节的伴随改变
瞳孔缩小 瞳孔边缘及晶状体前囊表面前移 晶状体前囊表面的弯曲度增加 晶状体后表面轻度变弯 晶状体轻度下移 脉络膜前移
远点: 静态屈光(static refraction): 近点: 动态屈光(dynamic refraction): 调节范围: 调节幅度:
调节与集合
集合:产生调节的同时引起双眼内转的现象。 集合程度:棱镜度或米角 近反射:视近时,双眼内转,调节增加, 瞳孔缩小
正视眼
在调节静止(松驰)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 的屈光系统折射后,聚焦成一个焦点并准确的 落在黄斑中心凹上
>5米
正视眼成像示意图
眼的调节
眼通过改变屈光力以适应看清一定距离范围物体 的功能称为调节(accommodation ) 机制:睫状体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增厚、 前囊变凸,屈光力增加
眼的屈光: 外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 小的实像
屈光力(refractive power) 屈光度(Diopter,D) D = 1/f 总屈光力 58.64D,角膜 43.05D, 晶状体19.11D
眼科学__视光学 PPT

近视眼 Myopia
近视眼患病率
近视眼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眼部异常之一。 在我国青少年近视眼的平均患病率达33.6%, 13-15岁达30%,16-18岁达40%,>18岁50%。
在美国验光检查费1亿美元/年,配镜费>1.5 亿美元/年。目前特别关注学龄前儿童时期近视 眼的发生率<2%,其特点是有家族史、发展较快, 可进行性发展成为高度近视,属于病理性改变过 程。
老视(Presbyopia)
是指年龄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从40~ 45岁开始晶状体硬化,弹性下降,睫状肌 的功能减弱,调节功能减弱,阅读或近距 离工作发生困难,称为老视。
随年龄增长渐加重,可产生眼疲劳症状, 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原有屈光状态决定 老视症状出现的迟旱。治疗上用凸镜片补 偿调节,一般规律:正视眼45岁时需 +1.50D,50岁需+2.00D,60岁需+3.00D, >60岁不再增加。
07眼科学 眼视光学
眼球
眼球如同一台照相机
应用解剖
1、眼的屈光系统: 眼屈光系统是由角膜、房水、晶
状体和玻璃体组成的一组复合透镜 组成。
眼的屈光是指外界物体经过眼的 屈光系统的折射,在视网膜上黄斑 中心凹聚焦形成清晰的像。
眼屈光状态 = 屈光力大小+ 眼轴 长度;
单位用屈光度(D)表示,角膜屈光 系统(角膜及房水)为43.05D,晶状体屈 光系统(晶状体和玻璃体)为19.11D。
眼的调节(accommodation) 改变眼的屈光力将来自近处散开光线聚焦在
视膜上的功能称为眼球的调节。 眼的集合(convergence)
双眼注视远处目标时,两眼视轴平行,调节 呈松弛状态,当注视近处目标时眼需要动用调节, 为保持双眼单视,两只眼的视轴需要内转即集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规则性散光
圆锥角膜 角膜缘切口手术
角膜外伤
翼状胬肉 屈光手术后 等
29
散光的临床表现
视物模糊:
看远看近均不清楚,高 度散光视力明显减退 眼疲劳 :低度散光者较明显 不正常的头位: 眯眼视物
30
散光的治疗
规则散光 :全部矫正 不规则散光 :用角膜接触镜矫正,视觉
36
高度近视的眼底改变(Fuchs氏斑)
37
( 高 度 近 视 性 脉 络 膜 视 网 膜 萎 缩 )
高 度 近 视 的 眼 底 改 变
38
医学验光———配眼镜的革命性进步
验光和配镜的过程及结果必须以保护和促
进眼健康为目标,运用医学技术(病史采 集、眼科检查、视光学检测等)进行眼视 光学状态评估(验光)和矫治(配镜)。 医学验光步骤:包括主观验光、客观验光、 双眼平衡测试,屈光度试戴等,特殊患者 还有立体视、融合功能、隐斜及调节幅度 等测试。 制镜也有18项科学流程,尤其是确定轴位 和光学中心点更要精确 。
单位用屈光度(D)表示,角膜屈光 系统(角膜及房水)为43.05D,晶状体屈 光系统(晶状体和玻璃体)为19.11D。
眼球总屈光力在调节静止状态下为 58.64D,最大调节为70.57D
4
眼调节的重要解剖功能
晶状体弹性和睫状肌功能 调节机制:看近目标时环形睫状肌收缩、
睫状冠所形成的环缩小,晶状体悬韧带松 弛、晶状体变凸、曲率增加,眼的屈光力 增强。
10
近视眼 Myopia
近视眼患病率
近视眼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眼部异常之一。 在我国青少年近视眼的平均患病率达33.6%, 13-15岁达30%,16-18岁达40%,>18岁50%。 在美国验光检查费1亿美元/年,配镜费>1.5 亿美元/年。目前特别关注学龄前儿童时期近视 眼的发生率<2%,其特点是有家族史、发展较快, 可进行性发展成为高度近视,属于病理性改变过 程。
效果较好。 准分子激光:
31
屈光参差 Anisometropia
屈光参差:是指双眼屈光状态(性质或度
数)不等,>2.50D,双眼物像大小不等融合困难。
右眼
左眼
32
屈光参差的临床表现
轻度可无症状 视力疲劳和视力低下 交替视力 看远时用远视眼,看近时用近
视眼 屈光参差大者,弱视或斜视 头痛 伴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 恶心 呕吐等
20
远视眼临床表现
视力:看远或看近都需要运用调节。轻度远视中
远近视力多为正常。中高度远视中近视力差或远 近视力均不正常(显性远视)。 视力疲劳:主要自觉症状、伴有慢性结膜炎、睑 腺炎。 眼球各部分较小,晶状体大小基本正常,前房浅、 眼底视盘较小、较红甚至为假性视乳头炎。 调节性内斜视:重要的发病因素一是未矫正的中 高度远视,产生过度调节同时伴有过度集合,二 是融合性外展功能不足。
16
实验性近视眼的研究
包括实验性近视眼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完 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病理改变,分 子生物学实验性近视外周机制和中枢机 制…..。 目前重点研究方向是近视眼发病机理的 研究如灵长类动物近视眼模型,光学离焦 等环境因素。
17
远视眼 Hyperopia
定义:眼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经眼的屈
39
40
屈光手术
包括角膜屈光手术 眼内屈光手术 巩膜屈光手术
两种上皮的修复示意图
41
角膜屈光手术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 上皮角膜切割激光矫视术 (Epi-LASIK) LASUK
不规则散光
27
规则散光
单纯近视散光:一个主径线为正视,另一主
径线为近视 单纯远视散光:一个主径线为正视,另一主 径线为远视 复性近视散光:两个互相重直的主径线均为 近视 复性远视散光:两个互相垂直的主径线均为 远视 混合散光:一个主径线为近视,另一个与其 垂直的主径线为远视
9
老视(Presbyopia)
是指年龄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从40~
45岁开始晶状体硬化,弹性下降,睫状肌 的功能减弱,调节功能减弱,阅读或近距 离工作发生困难,称为老视。 随年龄增长渐加重,可产生眼疲劳症状, 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原有屈光状态决定 老视症状出现的迟旱。治疗上用凸镜片补 偿调节,一般规律:正视眼45岁时需 +1.50D,50岁需+2.00D,60岁需+3.00D, >60岁不再增加。
33
屈光参差的治疗
戴镜能适应者应予充分矫正,经常戴镜 准分子激光: 硬性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RGP)
34
RGP
戴框架眼镜不能适应者,试戴角膜接触镜,特别是硬性接触镜
(Rigid Gas Permeable RGP)。 RGP镜片优点:对成像放大率影响较小,视野较大, 视觉质量好 (视网膜成像质量好),透气性好,对角膜生理影响小,矫正角 膜散光能力较好(2~3D),寿命比软镜长2~3倍。适用于高度近 视或屈光参差较大者及某些特殊职业者。 RGP镜片缺点:初戴时舒适度比较差,适应时间比软镜长,配 验要求高,镜片护理要求多。 RGP配戴人群:在美国15%、日本40%、我国仅<1%。 RGP不合适人群:沙眼、角膜病变、干眼症、过敏性结膜炎, 无法保证规范清洗处理镜片者或医从性差者。
35
屈光检查方法
主观检查法:直接试镜片法,(显然验光法),适
应症于40岁以上的患者。 客观检查法:检影,综合验光仪或电脑验光仪。 首先用睫状肌麻痹剂进行散瞳验光,常用睫状肌 麻痹剂是1%阿托品眼膏3次/日连续3天,2%后 马托品眼药水5次,新型散瞳剂(复方托品酰胺) 5分钟一次连续6次。 注意:目前对于7岁以下儿童、内斜视、疑有中 高度远视者强调必须用1%Atropine 眼膏(或水) 散瞳验光。
42
PRK
LASIK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
43
PRK
44
LASIK
45
LASEK 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46
眼内屈光手术
一种是在有晶状体的眼人内再植人人工晶体 的新方法。目前常用的有晶体眼人工晶体类型: 后房型、前房型、虹膜支撑三种。 适应症:近视眼大于-12.00D及远视大于+ 5.00D,年龄20-50岁,前房深度>2.8mm 房角 >30°,角膜内皮细胞数>2200/mm2,角膜薄、 无色素膜炎史者。 较常见的并发征:白内障、IOL偏中心、色素膜 炎等。 另一种是摘除晶状体(白内障、透明晶状体), 植入人工晶状体的眼内屈光手术。
7
正视眼(Emmetropia)
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
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 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8
非正视眼 emmetropia 即屈光不正( refraction error )
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 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没有在视网膜黄斑中心 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非正视。
11
近视眼定义
当眼在调节静止 状态,平行光线进入 眼的屈光聚焦在视网 膜之前。近视眼的远 点在眼前某一点调节 松弛状态下,所形成 的焦点在视网膜之前, 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 弥散环,看远处目标模 糊不清。
12
近视眼分类
按屈光成分类
(1)轴性近视:眼球前后径过 长,屈光力正常,(2)屈折性近视:1)曲率性近视: 角膜或晶状体弯曲度过强;2)屈光指数性近视: 晶状体屈光指数增加。 按近视程度分类:(1)轻度近视:<-3.00D,(2) 中度近视:-3.00D~-6.00D,(3)高度近视:> -6.00D。 与年龄相关的分类(1)早发性近视::最常见, 6-15岁发病,近视的度数持续增进 近20岁才稳 定。(2)迟发性近视:17岁以后发病,速度不 快。
由于眼球各径线的屈光力不同,平行 光线进入眼内不能在视网膜形成焦点而形 成焦线的一种屈光状态。
24
散光及其矫正
25
散光病因与分类
角膜各径线的曲率半径大小不一致, 主要原因:水平及垂直两个主径线的曲率 半径差别最大。
26
临床分类
规则散光:最大屈光力和最小屈光力主子
午线相互垂直
顺规散光:最大屈光力主子午线在90°±30° 逆规散光:最大屈光力主子午线在180°±30° 斜具有二百多年的研究历史,但是病因仍然不 清楚,为多种因素所致。 遗传因素:遗传倾向(高度近视是属于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中低度近视为多基因遗传)。 发育因素:在正常婴幼儿时期为生理性远视 +1.00~+2.50D,5~6岁眼部的发育达到正常成人 水平,其远视度数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的, 是向着正视化的方向发展的。如果眼部发育过度, 与年龄不相符可能产生近视眼。 外 因:用眼问题:持续近距离,加上环境不 良因素。
光系统后聚焦于视网膜之后。远点在眼后, 为虚焦点。
18
19
远视示意图
远视眼分类
1.按屈光成分
(1)轴性远视: 眼轴短最常见,正常初 生婴儿眼轴短几乎都是远视,生理性远视的屈光 度一般为+1.00~+2.00D,随着发育眼球渐变长, 到成年成为正视或接近正视。 (2)屈光性远视:包括扁平角膜导致曲率性 远视或者屈光指数性远视;无晶状体眼或晶状体 全脱位导致高度远视。 2.按远视程度 (1)轻度远视<+3.00D, (2)中度远视+3.00D~+5.00D,(3)高度远 视 >+5.0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