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相互作用摩擦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三章第二节摩擦力

摩擦力的分类
静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 定义:当两个物体彼此接触挤压且有相对运动时,接触 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 滑动摩擦力。
▪ 产生条件:
▪ 接触面粗糙 ▪ 相互接触且有压力 ▪ 两物体有相对运动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
1、接触面的压力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
木—金属 0.20 橡胶轮胎—路面(干) 0.71
钢—钢 0.25
木-皮带
0.40
在我国东北寒冷的冬季,有些地方用雪橇作为运输工具。 一个有钢制滑板的雪橇,连同车上木料的总质量为4.9×103 kg。在水平的冰道上,马要在水平方向用多大的力,才能 够拉着雪橇匀速前进?g取10 N/kg
分析: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拉力F与滑动摩擦力Ff的大
推力
静摩擦力
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 这时的摩擦力就叫做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
• 定义:
判断下图中的物体静摩擦力的方向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当它们具有相对运动趋势而 已知图中物体都处于静止,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力的示意图。
µ是比例常数,叫做动摩擦因数,它的值跟接触面有关,接触面材料不同、粗糙程度不同,动摩擦因数也不同,它没有单位。 骑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行驶,无论路面多么光滑,总是逐渐变慢,最后停下来;
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为10 N的拉力作用, 则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为()
A. 2 N,向右 B. 2 N,向左
C. 8 N,向右 D. 8 N,向左
v
F
视频3 谈一谈你的感悟
相互接触的物体处于相对静止时,是不是也可能存在摩擦力?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3.3 摩擦力 课件 (共23张PPT)

。2021年3月18日星期四2021/3/182021/3/182021/3/18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1年3月2021/3/182021/3/182021/3/183/18/2021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1/3/182021/3/18March 18, 2021
方向相反吗?
❖ ③滑动摩擦力可以是动力吗?
练习 1.关于摩擦力的方向,下列叙述中不
正确的是 D
A.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
B.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相对运
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
三.滚动摩擦力
定义: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的时
3、大小:与接触们的粗糙程度及正压力有关。
F = µFN
µ是比例常数叫做动摩擦因数。它的 数值跟两个物体的材料和表面粗糙程度有 关,跟物体间的接触面积运动速度无关。
4、方向:
沿着接触面,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与接触面间弹力方向垂直
思考:
❖ ①静止的物体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吗? ❖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
THE EN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1/3/182021/3/182021/3/182021/3/18
谢谢观看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第三章 相互作用(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讲义(含例题和习题答案)

第三章相互作用(上)(2020新版)(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前言:《李老师物理教学讲义》由李老师高中物理教研室一线教师根据本人多年教学经验,以及人教版教学大纲(最新版)和教材,精心编撰的教学讲义。
本讲义以教材内容为主线,附有大量经典例题和习题,并附有详细答案或解析。
本讲义主要供广大高中物理一线教师教学参考之用,任何自然人或法人未经本教研室许可不得随意转载或用于其它商业用途。
——李老师高中物理教研室一、重力和弹力1.力(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力的性质:例题1-1.(2019·南充高一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B.运动员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球在飞行中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C.甲用力把乙推倒,只是甲对乙用力,而乙对甲没用力D.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不一定相互接触答案:D例题1-2.如图所示,用球拍击打乒乓球时,如果以球为研究对象,则施力物体是( )A.人 B.球拍C.乒乓球 D.无法确定答案:B(4)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力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
有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
如图3.1-4,球所受的重力大小为6N,方向竖直向下。
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作力的图示。
在不需要准确标度力的大小时,通常只需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即只需画出力的示意图。
例题1-3.下图甲、乙中物体A的重力均为10 N,画出它所受重力的图示。
答案:如图所示例题1-4.(2019 -温州模拟)足球运动员已将足球踢向空中,在下图描述足球在向斜上方飞行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答案:B(5)力的分类2.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作重力(gravity),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长春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第3节摩擦力一练习无解答新人教必修

第三章 第3节 摩擦力(一)★1.下列关于物体受静摩擦力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 .静摩擦力的方向不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C .静摩擦力的方向既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也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D .静止的物体所受静摩擦力一定为零★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相互接触并有相对运动的两物体间必有摩擦力B .两物体间有摩擦力,则其间必有弹力C .两物体间有弹力,则其间必有摩擦力D .两物体间无弹力,则其间必无摩擦力★3.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正压力成正比B .摩擦力一定是阻力C .摩擦力一定是阻力D .运动的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4.用手握瓶子,瓶子静止在手中,如图所示,瓶始终处于竖直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手对瓶子的压力等于瓶子所受的重力B .手对瓶子的摩擦力等于瓶子所受的重力C .手握得越紧,手对瓶子的摩擦力越大D .手对瓶子的摩擦力必须大于瓶子所受的重力★5.分析图中各种情况下物体A 所受摩擦力的方向。
★6.某人推着自行车前时,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为F 1,对后轮的摩擦力为F 2;该人骑着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为F 3,对后轮的摩擦力为F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F 1与车前进方向相同B .F 2与车前进方向相同C .F 3与车前进方向相同D .F 4与车前进方向相同★★7.用力F=40N ,按住一重10N 的木块,如图所示,当木块相对竖直墙壁静止不动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A .30NB .40NC .50ND.10N★★8.有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物体之间不光滑,如图所示.现用一水平力F作用在乙物体上,物体之间仍保持静止,则(1)甲受到乙的摩擦力大小为,方向;(2)乙甲受到丙的摩擦力大小为,方向;(3)丙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方向。
第三章 相互作用与力的平衡-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章 相互作用与力的平衡-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任务分析 1. 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的学习中,通过研究各类运动项目和生活情境中的平衡结构,介绍了生活中几类常见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常见力的概念,能运用力的知识解释、解决生产、生活实际中的简单问题。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能运用等效代替的物理方法,认识实验对归纳、提炼物理规律的推动作用。
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论证理解共点力平衡的条件,认识到共点力平衡在常见的悬吊、起重、支撑中的作用,经历物理建模、问题解决的过程。
经历本单元的学习后,学生能够在实验中运用等效替代、力的图示等方法,通过分析、归纳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形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在分析建筑物支撑结构或运动项目的平衡等生活实际问题中,感悟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能运用物体平衡的知识自觉提高日常生活的安全意识,具有一定的对平衡状态进行判定的意识。
2. 学情分析上海市西郊学校是一所有体教结合的特色学校,因此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会考虑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情景作为单元的大任务驱动。
因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薄弱,因此会在课堂中提供以教师传达任务,引领的学生自主活动和自主探究,通过问题链的方式一步一步深入每节课的主题。
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物理规律的研究过程,经历实验探究、推理验证的过程,体会等效替代和数形结合的物理方法,帮助学生养成用运动的观念来研究和分析生活现象的意识,并为进一步学习力和运动的关系奠定基础。
2. 单元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关联分析编号 核心内容物理观念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与责任3.1 力 ● ○ ○ ○ 3.2 重力 ◎ ○ ○ ◎ 3.3 弹力 ● ◎ ● ◎ 3.4 摩擦力 ● ● ◎ ◎ 3.5 力的合成 ◎ ● ● ● 3.6 力的分解 ◎ ● ◎ ◎ 相互作用与力的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 (平行四边形定则) 生活中常见的力 共点力的平衡F 合=0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效 替代推理 验证二、单元教学目标确定1.单元核心任务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在初中物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常见的力,以及力的合成、分解与平衡。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3摩擦力课件粤教版必修1

知识点二 动摩擦因数的测定
1.实验方案及结论:
方案一 利用砝码和弹簧测力计
(1)原理和步骤:
如图,向砝码盘C内加减砝码,轻推铁块P,使其恰能在水平木板B上向左做匀速
滑动。用弹簧测力计测定P受到的重力GP和C(包括砝码)受到的重力GC,则P所 受的滑动摩擦力f=GC,且f=μFN、FN=GP,可求出P、B间的动摩擦因数。 (2)结论: μ= GC
图例
物体运动的趋 势方向
物体所受静摩擦力方向
用水平力拉物体, 没有拉动
水平向右
物体静止在斜面上
沿斜面向下
水平向左
_________
沿斜面向上
___________
3.静摩擦力大小:
(1)最大静摩擦力:如图,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max在数值上_等__于__ 物体即将开始运动时的拉力。 (2)大小范围: _0_<_f_≤__f_m_ax_。
(6)分析用力学传感器代替弹簧测力计,得到的F-t图像如图,归纳静摩擦力的 变化规律。
【加固训练】 1.如图,有一块质量为m的砖块,它的长、宽、高分别为25 cm、15 cm、8 cm, 当它平放、侧放和竖放在平面上时,用水平力拉动砖块,砖块所受到的摩擦力 分别为Ff1、Ff2、Ff3,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砖块各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
A.Ff1>Ff2>Ff3 C.Ff1<Ff2<Ff3
图例
运动情况 水平向右
A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 _水__平__向__左__
A向右运动 B向左运动
A、B均向右运动, 且vA>vB
A、B均向右运动, 且vA<vB
水平向左
_________
水平向左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3.1 重力与弹力
∯3.2 摩擦力
∯3.3 牛顿第三定律
∯3.4 力的合成和分解
∯3.5 共点力的平衡
∯3.1 重力与弹力
一、重力
1.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
到的力叫做重力
单位: 牛顿(牛)
=
N
∯3.1 重力与弹力
一、重力
2.重心
重心可以看做是重力的作用点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
∯3.1 重力与弹力
二、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它接触的
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3.1 重力与弹力
三、胡克定律
物体在发生形变后,如果撤出作用力能够恢
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作用力
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
做弹性限度
∯3.1 重力与弹力
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
没有单位
动摩擦因数
接触面的材料不同,粗糙程度不同,动摩擦因数也不同
f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N与接触面垂直
∯3.2 摩擦力
二、静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
有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也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就在其几何中心
∯3.1 重力与弹力
一、重力
3.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
∯3.1 重力与弹力
一、重力
3.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
∯3.1 重力与弹力
二、弹力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
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叫做形变
∯3.1 重力与弹力
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相互作用第3节《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摩擦力》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3节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验现象的先后顺序考虑,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教材对滚动摩擦没有具体讲述产生原因,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介绍的。
摩擦力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整个力学、甚至是整个高中物理中最关键的知识点之一,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易理解。
在今后学习受力分析时,也是最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之一。
因此学好摩擦力,就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定性地学习过摩擦,包括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等内容,并掌握了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本节课中摩擦力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最大静摩擦力、摩擦力与正压力的关系等一些问题的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只有掌握好摩擦力的特点才能准确找到摩擦力的方向,进而解决问题,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知的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索,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真知的重要性,形成愿意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的科学价值观。
三、设计思想建构主义认为,物理概念的学习是由学生根据已有认知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笔者计划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以探究摩擦力特点为主,第二课时以摩擦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为主。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按“一构建三探究” (即以“构建摩擦力的概念→探究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为主线)组织教学”,利用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从两种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出发,通过游戏激趣、猜想验证、分组实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提升等过程,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通过对各种情景和资源的设计支撑学生的建构活动,帮助学生理清摩擦力概念的知识脉络和内在联系,实现学生对摩擦力规律的深层理解和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届高一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 班级: 姓名:
1
第二节 摩擦力
【学业要求】
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定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应用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计
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定静摩擦力的方向,知道静摩擦力是在一个范围内变
化,会应用二カ平衡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3.通过实验体会和认识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知识梳理】
一、 静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摩擦力的分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大小?方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受静摩擦力物体是否一定静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静摩擦力方向是否一定和运动方向相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静摩擦力方向是否一定和运动方向共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什么是最大静摩擦力?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A与地面或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是画出静摩擦力的方向并说出静摩擦力的大小。
倾斜传送带上物体匀速下滑。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叠放的A、B两个书。
2022届高一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 班级: 姓名:
2
讨论书A、B受到的摩擦力情况。(在图中画出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1)用水平向右的,大小为2N的力拉A,书AB均静止。
(2)用水平向左的,大小为3N的力拉B,书AB均静止。
(3)用水平向左的,大小为8N的力拉B,书AB一起向左匀速运动
二、滑动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滑动摩擦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1:在东北的冬季伐木工作中,伐下的木料常装在雪撬上,马拉着雪撬在冰道上滑行,将木料运出。一个有钢
制滑板的雪撬,连同木料的总重量为4.9×104N。在水平的冰道上,马要在水平方向用多大的力,才能够拉着雪撬
匀速前进?
例题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②运动的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
③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
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
⑤滑动摩擦力就是跟重力成正比。
例题3:判断以下情境,摩擦力充当动力还是阻力?
a.人行走时摩擦力提供前进的动力
b.汽车的主动轮
c.传送带
d.汽车的刹车系统
e.人常走的路面要处理的粗糙一些
f.机器的轮轴需要润滑,来减小摩擦力。
【练习与应用】
1.如图所示,小明用大小为F的力水平向右推木箱,但没能推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B.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
C.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大于F
D.地面对木箱的最大静摩擦力一定等于F
2.画出各图中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A、B间接触面粗糙)。
2022届高一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 班级: 姓名:
3
3.下列各图中物体A是否受到摩擦力?
若A不受摩擦力,请在旁边用文字说明“A不受摩擦力”;
若A受摩擦力,请画出它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各接触面均粗糙)。
4.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消防员沿着竖直的杆匀速滑下,他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方向____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一个木块在水平外力F1和F2的作用下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已知F1=12 N,F2=4 N。若只撤去外力F1,
则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为( )
A.12 N,方向向左 B.8 N,方向向右
C.2 N,方向向左 D.0
6.如图所示,物体A置于倾斜的传送带上,它能随传送带一起向上或向下做匀速运动,下列关于物体A在上述两种情
况下的受力描述,正确的是 ( )
A.物体A随传送带一起向上运动时,A所受的摩擦力沿传送带斜向下
B.物体A随传送带一起向下运动时,A所受的摩擦力沿传送带斜向下
C.物体A随传送带一起向下运动时,A不受摩擦力作用
D.无论物体A随传送带一起向上还是向下运动,传送带对物体A的作用力均相同
7.试利用以下器材设计实验,测定“木板一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
实验器材:小木块,长木板,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细绳
(1) 在方框中面出实验装置图
(2) 简要说明实验步骤:
(3)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测量的物理量求出摩擦因数μ=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