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体检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现状及保健策略

合集下载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调查分析及健康教育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调查分析及健康教育

月~ 1 岁 的婴幼 儿身 上。 临床研 究表 明, 营养性 缺铁 性 贫血不 仅 出数为 3 5例, 占比 1 7 . 5 % ;9 2例不及时添加辅食 的婴幼 儿贫血检出 影 响婴幼 儿的正 常生长 发育 , 还 会对婴幼 儿 的免 疫系统 、 听觉系 统 、 数为 3 3 例 ,占比 3 6 %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x = 1 0 . 1 , P <0 . 0 1 ) 。 认 知功 能等造成 不 良的影响 。
采集婴 幼儿左手 无名指 末梢血 液 2 0 u g /人 ,并采 用 k x 2 1 N多 人乳 的含铁 量较低 , 一般仅 在 1 . 5~ 2 . O m g / L左右 , 婴幼儿在 5~ 6 项 目自动 血球计 数仪 进行 常规 血液检 查 。根据 血液检 查 结果 和儿 个月龄 时 己基 本耗尽 , 需及时添加 富含铁 的辅食 , 如动 物血 、 钙质 、
岁婴 儿营养 性缺铁性 贫血 的发病率 有显著影 响 。 有研 究指 出,≤ 2岁的 婴幼儿 消化 功能 发育 尚不完 善 ,反复
在取 血检 查时 ,询 问婴幼 儿母 亲 以下 问题 :① 母亲 在孕 晚期 忠 呼吸道 和消化 系统 疾病 的婴 幼儿贫 血 的检 出率 显著 增加 。一
是否 患有 贫血 。②婴 儿在 生后 6 个月 内是 否为 母乳 喂养 。③ 婴儿 方面 ,疾 病 的出现 增加 了机 体 的消耗 ,另一 方面 ,消化 系统 疾病 几个 月龄 时给 婴儿 添加 蛋黄 、米糊 、菜 泥、肝 泥 、肉泥 等食 品 。 影 响 了婴 儿铁 的 吸收 ,最后 感染 患者容 易 出现贫 血,而 贫血 又加
理对 0  ̄ 1岁婴 儿营养性缺铁性 贫血 的发病率有显著影响 ,应加 强对基层 医务人 员的培训 以及对居 民进行健康教 育。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原因调查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原因调查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原因调查分析及其预防措施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因体内缺乏铁而减少血红蛋白合成所致,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铁剂治疗有效为主要特点[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最为常见的一种贫血,婴幼儿是该病发病率最高的群体,极大程度地影响小儿的健康。

本研究选取我院儿科门诊2012年2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68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对其患病原因作回顾性分析,并探讨相关的预防措施,现将其报道如下。

标签: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原因分析;预防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我院儿科门诊2012年2月~2013年7月收治的118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其中男44例,女24例,年龄分布:24例1~4个月,48例4个月~1周岁,32例1~2周岁,14例2~6周岁。

入选患者依从性好,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相关的协议,自愿接受治疗并参与本次研究。

1.2 诊断标准118例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所规定的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2],轻度贫血患儿的血红蛋白为90~110g/L;中度贫血患儿的血红蛋白为60~90g/L;重度贫血患儿的血红蛋白30~60g/L;极重度贫血患儿的血红蛋白<30g/L。

118例患儿中77例轻度贫血,37例中度贫血,4例重度贫血。

1.3 病因分析调查118例患儿病因结果可知,早产双胎、人工喂养、偏食占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因比重较大,见表1。

2 结果据调查分析,本研究中的77例轻度贫血患儿绝大多数均因饮食不当所致病,为此,给予他们纠正饮食治疗的同时,并给予适宜的铁剂治疗。

治疗1个月后,行血常规检查,77例患儿有63例的血红蛋白恢复至正常水平,治愈率为81.82%,余下14例患儿继续治疗3个月后,行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均得以恢复正常水平。

对中度贫血患儿首先给予原发病治疗,注意营养和休息,待病情好转后,1个月行血常规检查,37例中度贫血患儿有13例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治愈率为35.14%,其余24例继续治疗3个月后,15例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治愈率为62.50%。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临床分析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临床分析

表1两组婴幼儿患病率对比在临床实践中,儿童贫血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且婴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在儿童阶段的发病率较高,这些疾病的增长对婴幼儿的生命和健康的发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婴幼儿体内铁含量少,导致婴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是造成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缺铁性贫血会严重影响婴幼儿智力发育和身体机能的正常发展。

因此,必须在合理的时间内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洛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保门诊中120例婴幼儿作为本研究分析对象,并按照不同年龄段,可以将其分为理论研究与对照组,每组各有60例。

纳入国家标准:家属知情并同意,婴幼儿没有严重性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及任何其他问题。

参与对照组的男性婴幼儿有36例,女性婴幼儿有24例,年龄在0.6~1.5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0.9±0.2)岁;研究组男性婴幼儿34例,女性婴幼儿26例,年龄为1.5~2.5岁,年龄平均值为(2.0±0.1)岁。

2组疾病患者的基本资料管理具有一定可比性(>0.05)。

1.2研究方法从左手无名指上取2mL 的血液,对研究组婴幼儿和对照组婴幼儿的血液进行化验,并要求婴幼儿家属对其喂养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记录并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对两组婴幼儿贫血状况和严重程度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的喂食行为方式与贫血的关系。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采用标准为:血红蛋白(Hb )<110g/L ,红细胞平均单位体积(MCV )<80fl ;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质量浓度(MCHC )<320g/L ,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平均技术含量(MCH)<28pg ,排除一些其他相关贫血主要原因。

1.4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DPS 数据处理系统18.10进行统计分析。

计算结果采用2(%)检验、检验),当<0.05表示实验有显著差异,数据可靠。

2结果2.1婴幼儿患病率分析对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状况进行分析,发现研究组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比对照组的低,两组数据中,女性婴幼儿的患病比例远远高于男性婴幼儿;在女性婴幼儿中,对照组的患病率高于研究组20多个百分点,而男性婴幼儿在对照组和研究组比较中,患病比例变化不大。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调查分析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调查分析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调查分析摘要】目的调查婴幼儿营养性缺血性贫血的原因,为疾病的防治提供基础。

方法对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婴幼儿体检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婴幼儿营养性缺血性贫血的发生率为24%,6月~1岁龄儿童检出率最高,孕晚期贫血、早产儿、低体重儿、未及时添加辅食、经常罹患疾病以及未接受育儿指导共6项因素与贫血的发生有关。

结论针对已婚未育父母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是预防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关键。

【关键词】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婴幼儿调查分析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小儿时期的常见疾病,是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之一,若不能够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并会导致其智力障碍甚至死亡。

本研究探讨了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调查了其发生因素,从而为疾病的预防提供了基础。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进行规范化健康体检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其年龄在6月到3岁之间,共400例(男240例,女160例),其中6~12月150例,1~2岁140例,2~3岁110例。

1.2 方法对所有婴幼儿父母或其他长期监护人发放调查表,内容包括婴幼儿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以及围产因素(母亲分娩年龄、分娩方式、胎次、孕期贫血情况、胎龄、胎儿出生体重和Apgar评分)、育儿方案(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时间)、婴幼儿罹患疾病和父母接受育儿指导共11种可能影响因素评价指标。

1.3 诊断标准Sysmex KX-21N全自动分析仪监测血清楚,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Hb﹤110 g/l,MCV﹤80 fl,MCH﹤28 pg,MCH﹤32%(后三项符合2项)。

其中Hb位于90~110 g/l为轻度贫血,60~90 g/l为中度贫血,30~60 g/l为重度贫血。

1.4 统计学分析所获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组婴幼儿贫血发生率的差异。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现状及影响因素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现状及影响因素
铁 缺乏症 的晚期 表 现 。铁 缺 乏 不仅 影 响造 血 机 能 , 还 影 响儿童 生长发 育 、运动 和免 疫等 各种 功能 。本
意义 ( = 18 3 P< . 5 ,见表 1 3.5 , 00 ) 。 表 1 不 同年龄 组婴 幼儿贫 血检 出率
文 对在 我院儿 保 门诊 系统管 理 的婴幼儿 贫血 状况 及
显 。为 了预防 贫 血 的 发 生 ,最 关 键 的 是 要 做 好 卫 生宣 教工 作 ,使 全社 会尤 其是 婴幼儿 家长 认识 到

6 8・
浙江预防医学 2 1 年第 2 01 3卷第 1 期
Z e ag rvni Mei nj 』n hj n eete de e a. i P v i
0 垫 l

缺铁对儿童 的危 害性及做好 预 防工 作 的重 要性 ,使 之成为儿 童保健工作 的重 要 内容 。定期进行 婴幼 儿
血 红蛋 白测 定有利 于早发 现 、早治疗 。 本文 资料 显示 婴幼儿贫 血发生 率与有关 文献报
妇 ,应该 提前采 取于预措施 ,补充一定剂 量的铁剂 , 以 防婴 儿 贫 血 发 生 。母 乳 与 牛 乳 的 含 铁 量 均 为 0 5mg L,但两者 的生物利用率 相差极大 ,母 乳铁 . / 的吸收率可达 5 %。而牛奶 中仅 1 %被 吸收 ,故 提 0 0 高 6个月 以内婴儿 的母 乳喂养 率是 减低该 年龄段 婴
道相 符 ,各 年 龄 组婴 幼 儿 贫 血 检 出率 以 6月 ~ 组最 高 ,与 国 内 学 者 最 近 报 道 的相 一 致 ¨ 。此 期
儿贫血发生率 的重 要措施 之一 。通 过育 儿知 识宣 传 及健康教育 ,提 高家 长对缺铁 性贫 血及 其危 害 的认 识 ,预 防其发 生的重 要性 。办 好育 儿学 校是 儿童 保 建工作 中的重要任务 ,能有效降低贫血发病率 。

0~6岁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状况分析

0~6岁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状况分析

0~6岁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状况分析目的通过对邱隘社区0~6岁常规体检儿童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儿童的营养状态。

方法对1296名常规体检0~6岁儿童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有300例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占体检儿童的23.2%,其中0~1岁191例,占14.7%,1~3岁80例,占6.2%,3~6岁29例,占2.2% 。

贫血各年龄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营养性缺铁贫血多发生在幼儿以下阶段,对婴幼儿进行科学喂养,可以防控因婴幼儿先天铁不足或辅食喂养不合理导致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标签: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科学喂养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机体铁的需要增加和(或)铁吸收使体内储存铁耗尽而缺乏,又未得到足够的补充,导致合成血红蛋白的铁不足而引起的贫血。

儿童贫血可致免疫力低下,反复呼吸道感染,消化功能障碍、迁延性腹泻等疾病[1]。

现将我院儿保门诊2012年10月~2013年9月0~6岁体检儿童血细胞检测指标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为我院儿保门诊2012年10月~2013年9月0~6岁体检儿童。

贫血患儿共300例中0~1岁191例,1~3岁80例,3~6岁29例,已排除其它血液系统疾病,均符合儿童营养性缺铁贫血诊断标准。

1.2 方法用EDTA-K2静脉血,使用Sysmex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测定HB、MCV、RDW。

1.3 贫血分度标准采用WHO以及我国小儿血液学组制定的标准:血红蛋白在新生儿<145 g/L,6个月~6岁<110 g/L ,6~14岁<120 g/L。

MCV在新生儿79~104fl,1~3岁幼儿86~120 fl。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均数比较用非配对t检验。

口服铁剂结合营养保健治疗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观察

口服铁剂结合营养保健治疗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观察

口服铁剂结合营养保健治疗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观察婴幼儿期是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营养缺乏很容易导致各种疾病。

其中,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问题。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铁库不足,导致红细胞生成和储存不足所致的一种贫血。

对于婴幼儿而言,缺铁性贫血不仅会导致贫血症状,还会对大脑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及时治疗。

在治疗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时,常用的方法是口服铁剂结合营养保健。

这种治疗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口服铁剂补充体内的铁元素,同时结合合理的营养保健措施来提高铁的吸收和利用率,从而达到治疗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效果。

首先,口服铁剂可以补充体内的铁元素。

人体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铁元素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口服铁剂可以直接补充体内的铁元素,从而提高血红蛋白合成和红细胞生成的能力。

根据婴幼儿的年龄和体重等因素,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合适的剂量和给药频次,一般情况下每天口服一次。

其次,营养保健措施对于提高铁的吸收和利用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营养保健措施主要包括合理的膳食搭配和补充维生素C。

膳食搭配可以保证宝宝摄入充足的铁元素,如优先选择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红肉、豆类等。

此外,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可以通过增加宝宝饮食中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猕猴桃等,或者在饮食中适量补充维生素C片剂来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量。

总之,口服铁剂结合营养保健是治疗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常用方法。

通过补充体内铁元素和提供合理的营养保健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宝宝的贫血状况,并对婴幼儿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但是,治疗的效果可能因宝宝个体差异和病情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观察。

缺铁性贫血现状分析报告

缺铁性贫血现状分析报告

缺铁性贫血现状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其主要原因是机体缺乏足够的铁元素来制造血红蛋白。

由于血红蛋白在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缺铁性贫血会导致机体出现疲劳、无精打采、头晕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缺铁性贫血不仅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也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尤其是孕妇、儿童和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影响,对他们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了解和关注缺铁性贫血的现状,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缺铁性贫血的现状,探讨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管理建议。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缺铁性贫血问题的重视,促进相关研究和政策的制定,从而有效应对这一健康挑战。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进行说明,包括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相互关联性。

例如可以写道:文章结构部分将主要涵盖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会对缺铁性贫血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将分别介绍缺铁性贫血的定义和症状、影响因素以及治疗方法。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论文内容,讨论缺铁性贫血的普遍性、预防和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能够系统地了解缺铁性贫血的现状、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并深入思考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目的部分内容:本报告旨在全面分析当前缺铁性贫血的现状,包括其定义和症状、影响因素、治疗方法以及普遍性。

同时,我们将重点探讨缺铁性贫血预防和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缺铁性贫血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未来研究方向":请编写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缺铁性贫血的定义和症状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营养性贫血,主要由于机体缺乏足够的铁元素而引起。

铁是人体中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于血红蛋白的合成和氧的运输非常重要。

当机体缺乏足够的铁元素时,会导致血红蛋白的合成受到抑制,影响红细胞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贫血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436 •Modem Practical Medicine, November 2016, Vol. 28, No. 11高年资儿童保健医生,由总课题组进行 专业培训,并对测试质量进行评估及质 量控制,以确保测试准确性。

1.5质量控制在省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指导下,依托儿童保健网络系统,实施分 级管理,异常儿童集中管理随访的模式。

1.6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对数据 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数据采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比较 采用;(T2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2结果实验组儿童MDI和PDI得分均显 著高于对照组(均0.05)。

见表1。

3讨论本方案中的ASQ是一份由家长完 成的儿童综合发育筛查,不仅客观地评 价了婴幼儿运动能力、适应性行为、语言 能力、个人与社会交际能力;还能早期发现行为、认知、神经心理发育异常的儿童,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对认知发育偏离的儿童起到预警性作用。

A S Q使用的优势在于语言大众化,家长依从性好,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和判断,又能为医生提供更为全面的评估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M D I得分分别为(103.03±7.73)分和(99.62±6.69)分,实验组和对照组PDI得分分别为(98.8±6.49)分和(96.38±5.65)分;实验组儿童智力发育和运动发育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 0.05),表明ASQ问卷有助于医生和家长在儿童早期观察其智能发育水平,从而指导家长对异常儿童进行干预,提高儿童的认知发育行为水平。

这对降低本市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发病率及严重度有重大意义,可以提高父母对儿童发育水平的认识,提供给家长与月龄相符的游戏活动或学习活动,可作为儿童发育早期干预的措施之一[3]。

表1两组MDI和PDI得分比较分组别MDI PDI对照组99.62±6.6996.38±5.65实验组103.03±7.7398.8±6.49t值 4.481 3.763P值0.0230.019然而,本研究仅限于中心城区,样本量较小,只能初步获得代表本市的婴幼儿发育水平,存在一定局限性,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结果,为后期推广和应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1]黄春.儿童发育筛查测验结果分析[J].四川医学,2010,31(11):1668-1670.[2]陈素霞.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临床测试结果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U):19-21.[3]陈宇,李晶,刘惠娟.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和发育筛查测验229例结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1):78-79.收稿日期:2016-02-16(本文编辑:姜晓庆)社区医院体检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现状 及保健策略汪芳【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医院体检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情及保健策略。

方法选取社区医院收治的婴幼儿480例,采用问卷形式对所有婴幼儿进行调查及系统体检,将体检资料定期收集起来,汇总相关资料,并对其进 行统计分析。

结果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和母孕期贫血史、孕周、低出生体质量、添加辅食是否及时、幼儿饮 食习惯均有关(均P< 0.05),和年龄无关C P> 0.05)。

婴幼儿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包括母孕期贫血 史、孕周< 37周、低出生体质量、辅食添加不及时和偏食挑食(均尸< 0.05)。

结论社区医院婴幼儿营养性缺铁 性贫血的影响因素包括母孕期贫血史、孕周< 37周、低出生体质量、辅食添加不及时、偏食挑食,临床应该据此采 取有针对性的保健策略,以将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关键词】社区医院;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情;保健策略doi:10.3969/j.issn.1671-0800.2016.11.014【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0800(2016)11-1436-03社区医院负责本辖区内所有婴幼儿 的系统保健,在社区医院体检过程中,首作者单位:315040宁波,江东区白鹤街 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信作者:汪芳,Email: 164387797@ 次发现的缺铁性贫血的婴幼儿占绝大比例,因此研究社区医院相关信息能够获得第一手资料,从而为尽可能早地筛查出贫血婴幼儿提供参考,然后对其进行有效防治[1]。

本研究分析了社区医院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现状并探讨了其保健策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宁波市江东区白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正常体检的婴幼儿480例,所有婴儿家属均知情同意。

其中男254例,女226例。

0〜6个月100例,现代实用医学2016年11月第28卷第11期• 1437 •7〜18个月120例,140例为19〜30 个月140例,31〜36个月120例。

1.2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所有婴幼儿进行调查及系统体检,内容包括母孕 期贫血史、出生体质量及饮食习惯等,同 时将体检资料定期收集起来,包括6个 月、18个月、30个月及36个月的血常规 结果。

采集婴幼儿手指末梢血,应用BA­SIC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对其血常规进 行统一测定。

1.3诊断标准1.3.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 均血红蛋白水平分别在110 g/L、80 fl、26.0pg、31%以下,同时排除其他因素引 发的贫血气1.3.2辅食添加如果婴幼儿出生6个 月为獅加辅食,纖强化米粉、水果泥及 肝泥吸贼富含铁的獅加其中,则评定为辅食添加及时;如果婴幼 儿出生6个月时没有添加贿含铁食物或 辅食,则评定为辅食添加不及时气1.4统计分析采用软件SPSS20.0进 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甩t r2检验,用 Log/stfc回归分析进行相关因素分析。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0.05)。

见表 1。

2.2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婴幼儿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包括母孕期贫血史、孕周<37周、低出生体质量、辅食添加不及时和偏食挑食(均P< 0.05),见表2。

3讨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属于一种营养性疾病,在婴幼儿期极为常见,在社区医院体检过程中,首次被发现的占绝大比例,因此研究社区医院的相关信息对尽可能早地发现贫血婴幼儿,并对其进行有效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由于婴幼儿期饮食结构较为特殊,需要从乳制品过渡到成人食物,缺乏相对成熟的消化系统,但是具有较快的生长发育速度,因此对营养具有较高的需求%。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半岁婴幼儿具有最高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病率[M]。

贫血发病率在不断增加的年龄、日益多样化的食物添加、不断成熟的消化系统及免疫系统等的作用下逐渐降低。

孕晚期母体继续将营养素输送给胎儿,包括铁等,同时在整个孕期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因此,早产儿无法从母体摄取充足的铁元素,先天就缺乏充足的铁储备,造成婴儿期极易发生营养性缺铁表2婴幼儿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 g/rf/c分析影响因素回归系数OR P值母孕期贫血史 1.533 1.874 0.042孕周<37周 1.964 4.264 0.023低出生体质量 1.727 2.3830.037辅食添加不及时 2.4527.8950.005偏食挑食 2.014 5.1310.017易发生贫血'此外,母孕期贫血也会减少胎儿的铁储备,因此胎儿出生后极易出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有研究显示,在发展中国家,4〜6个月婴儿普遍有生长发育不良出现,辅食添加对其造成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如不恰当的添加时间、质量等[1°]。

婴儿生命早期将口服耐受建立起来的关键时期为6个月,因此在6个月应该对辅食进行合理添加,从而使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所需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11]。

依据婴幼儿期铁代谢特征,婴儿逐渐耗尽从母体获取的铁的时间为6个月后,同时婴儿期具有较快的生长发育速度和活跃的造血,因此对膳食具有较高的需求。

而乳制品是婴幼儿的主食,其铁含量较低,无法使机体需求得到有效满足,耗竭贮存铁后就会有缺铁现象发生,因此,应该给予对含铁丰富的辅食进行及时添加以充分重视。

婴幼儿的贫血发生率在1周岁以后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但是如果婴幼儿缺乏良好的2.1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检出情况的单因素分析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和母孕期贫血史、孕周、低出生体质 量、添加辅食是否及时、幼儿饮食习惯均 有关(均P< 0.05),和年龄无关C P>性贫血[8]。

新生儿体内含铁良随着其体 重的增加而提升,随着其体质量的减轻 而降低,二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常 情况下,和正常体质量新生儿相比,低出 生体质量儿体内具有较低的铁含量,极表1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检出情况的单因素分析例(%)项目分类例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r值P值母孕期贫血史有4415(34.1)11.14<0.05无43651(11.7)孕周(周)<375018(36.0)7.38<0.05彡3743048(11.2)低出生体质量是4714(29.8)9.35<0.05否43352(12.0)辅食添加及时32026(8.1) 5.02<0.05不及时16040(25.0)饮食习惯偏食挑食7533(44.0)12.38<0.05均衡饮食40533(81.5)年龄6个月10014(14.0) 2.71>0.05 18个月12016(13.3)30个月14017(12.1)36个月12016(13.3)饮食结构及习惯,那么其仍然具有较髙 的贫血发生率[12],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主要为这些婴幼儿大部分有偏食挑食等 不良饮食习惯存在,缺乏均衡的膳食,铁 及促进铁吸收的营养素具有较少的摄入 量,生长发育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从而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本文480例婴幼儿中,44例有母孕 期贫血史,436例无母孕期贫血史;50例 < 37孕周,430例彡37孕周;47例为低 出生体质量儿,433例为正常或高出生 体质量儿;320例及时添加辅食,160例 不及时添加辅食;75例偏食挑食,405例 均衡饮食。

结果显示婴幼儿的营养性缺 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包括母孕期贫血史、孕周<37周、低出生体质量、辅食添 加不及时和偏食挑食(均P< 0.05),且 多因素分析也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

针对这一情况,临床要想有效改善• 1438 •Modem Practical Medicine, November 2016, Vol. 28, No. 11社区医院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情,可以采取以下保健策略:(1)加强围 生期保健,给予孕妇孕期营养以充分重 视,促进小孕周、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减少 及生育质量的提升;(2)督促婴幼儿家属 定期带婴幼儿体检,监测婴幼儿生长发 育并对其进行相关辅助检查,如血常规 等,及时发现贫血等营养性疾病,然后采 取有效的干预措施;(3)婴幼儿期合理喂 养,出生后对母乳喂养进行大力提倡,6 个月后及时添加辅食,如含铁米粉等,6 个月后逐渐给予具有丰富的维生素C、铁 及动物肝脏等食物,将良好的饮食习惯培 养起来,对挑食偏食进行严格的避免,使 均衡的膳食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13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