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三政治复习资料

人教版必修三政治复习资料

人教版必修三政治复习资料人教版必修三政治复习资料在高中政治课程中,必修三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涵盖了许多重要的政治概念和理论。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这门课程,我整理了一些人教版必修三政治复习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国家的发展道路在必修三的第一部分中,我们学习了国家的发展道路。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等内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的不完全适应,存在着资产阶级法权和社会主义法权并存的阶段。

我们需要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以及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意义。

接着,我们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经验等内容。

我们需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脉络,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经验对于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所起到的作用。

最后,我们要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等内容。

我们需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稳定性。

第二部分:政治制度与政权组织在必修三的第二部分中,我们学习了政治制度与政权组织。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政治制度的概念、国家政权的性质和作用以及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权组织等内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政治制度的概念。

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它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规范和基本制度。

我们需要理解政治制度的含义以及政治制度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影响。

接着,我们要学习国家政权的性质和作用。

国家政权是指国家权力的组织和运行机构,它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核心和基础。

我们需要了解国家政权的性质和作用,以及国家政权对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性。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文化是什么识记1、什么是文化?文化是怎样产生的?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二、文化的力量识记1、文化的内容、文化的力量内容: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②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作用:(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三、文化与经济、政治简单应用1、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的关系?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四、感受文化影响识记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特点?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特点:①潜移默化②深远持久五、文化塑造人生理解1、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三方面: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上的地位及作用?地位及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突出原因:①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②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高中政治必修三、四知识点背诵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三、四知识点背诵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三、四知识点背诵复习提纲必修三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是什么(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政治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最详细提纲

政治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最详细提纲

政治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最详细提纲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框标题体味文化一、什么是文化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的具体形式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2、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框标题文化与经济,政治实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文化对社会的影响:(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国内政治)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国际政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渗透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影响:①地位: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

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

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1、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6、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7、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8、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详细!)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详细!)

政治必修三1文化的特点2文化的形式3文化的社会作用4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的表现5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6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7我国应对文化竞争与挑战的态度和对策8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9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10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11文化塑造人生的表现12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3文化遗产的含义,地位,意义14文化多样性的含义,表现15为什么文化又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6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17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18文化传播的途径19现代文化传播的形式,标志,地位。

作用20文化交流的作用21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特点22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2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意义,态度)2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5影响文化的发展的重要因素26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27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的必要性28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29文化创新的作用30当代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31文化创新的途径32建立“学习型社会”(必然性,核心内涵,内在要求,目的)33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34中华文化的特征3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36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原因,方法)37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38文学艺术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39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40区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41为什么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4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43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44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45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46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的重要性47当代爱国主义的主题48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49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50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51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52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53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文化生活的积极影响54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的忧虑现象55当前我国文化需求的基本特点56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需求57落后文化含义,表现,改造方法58腐朽文化含义,危害,改造方法59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60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要性,地位,重要内容)61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62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63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6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65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6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7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6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69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具体要求70发展科学事业的具体要求71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具体措施72如何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7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74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75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76思想道德建设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77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78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要性,地位,特点)79解决道德冲突的途径80科学文化修养的含义,内容,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81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82怎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政治必修3复习提纲.doc

政治必修3复习提纲.doc

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部分文化与生活1.运用文化与政治、经济关系来答题文化与政治经济、经济相互影响A.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B.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不同,先进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2.运用文化的力量(作用)来答题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成长的历程中,还表现在民族与国家的发展历史中优秀的文化塑造着人生,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不同,先进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3.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来答题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坏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以及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生。

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运用文化的影响来答题(见上述123点)第二部分文化传承与创新1.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角度来答题文化的多样性通过民族节II和文化遗产表现出来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和保存其他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2.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正确认识: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畀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它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正确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高中政治必修3重要知识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3重要知识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3重要知识提纲高中政治必修3重要知识提纲我们很多学生都认为学习必修三的政治内容是最轻松的,因为必修三的知识概念都很简单,只要平时稍加复习,考试就能考出好成绩。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3重要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文化传承与创新1、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作用、学会尊重文化的多样性(P31—32)(1)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作用: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既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2)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P32—33)(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2)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世界各民族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3)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P34—36)(1)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4)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4、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特征(P39—42)(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特征.5、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对社会与人的发展)(P42)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6、如何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P43—44)①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②其次,还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P44).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高中政治必修3必背知识传统文化1、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文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2 、传统文化的特点(1)继承性(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一、文化与社会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1)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2)每个人都具有文化素养(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物质决定意识)(4)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①广义的“文化”是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统称。

通常把人类所创造的一切都视为文化,它是人类整个活动方式及其成果的总和。

②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③我们所讲的“文化”它既不同于那种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种狭义的“文化”,是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其实质是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文化的精神力量形式:静态和动态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4.文化、经济、政治的关系(1)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的反作用:不同民族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特殊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的发展并不是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5.相互交融(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6.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1)地位和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我国在当前国际竞争中提高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①潜移默化: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的无形影响(潜移默化≠虚无飘渺);人们积极主动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潜移默化≠消积被动)。

②深远持久:“三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三观”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影响深远持久。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3.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5.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6.文化竞争力(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之路:•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要进一步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微观活力。

•要转变政府职能,为文化产业发挥咱提供良好的服务。

•要以数字化、信息化带动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要实施“人才兴文”战略,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

第二单元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世界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构成,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也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3.尊重文化多样性(1)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含义:人们通过一定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3)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文化交流(1)意义:利己: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利人: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互利:增强各国了解、增进友谊、有利于相互尊重与政治经济文化往来。

(2)对待文化传播的正确态度: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世界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世界不同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与加强,做中外文化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三、传统文化的继承1.传统文化的含义、作用、特点(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先是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作用:积极方面——如果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消极方面——成不变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妨碍人的发展。

(3)特点:继承性——突出表现在对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的继承;相对稳定性——保留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因时而变;鲜明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1)一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地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辨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3)保持和发扬符合社会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改造或移除落后的、腐朽的东西。

四、文化在继承中发展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1)区别: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联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是源头,发展是动力),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3)要求: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地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

五、文化创新1.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3.文化创新的作用及意义: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不断发展和繁荣的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 在文化继承中实现文化创新的要求: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5.文化创新的途径(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2)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如“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6.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的作用(1)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2)是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

(3)是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7.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的基本要求(1)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2)要有海纳百川、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3)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六、学习型社会1.什么是学习型社会——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2.学习型社会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建立“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建立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建立学习型社会,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三单元一、中华文化社会实践反作用文化创新决定引导、制约着实践发展适应服务与于社会实践的需要源泉 目的 动力 检验标准1.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2.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1)汉字: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