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音乐教案
(完整版)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爱满人间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感恩的心》2.欣赏《欢乐颂》3.学唱歌曲《爱的人间》4.欣赏《爱之梦》《爱的罗曼斯》《爱星满天》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恩的心》《爱的人间》等歌乐曲的学习,激发学生感恩父母、老师和身边所有人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团结友爱,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歌乐曲中感受爱,能主动认真地参与学唱、欣赏、表达音乐的学习活动中,能够领会旋律、节奏、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并能够从音乐的角度分析、理解歌曲。
3.知识与技能:能深情地演唱《感恩的心》《爱的人间》,并能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加入简单手语,更好的体会歌曲的情感。
能静心欣赏乐曲,记忆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 :能深情地演唱《感恩的心》《爱的人间》,体会歌曲的情感。
能静心欣赏以“爱”为主题的乐曲,记忆音乐主题。
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资料教师手语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演示课型:新授课时: 4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歌曲《感恩的心》一、导入: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句话是说的是什么人呢?以此导入课堂,并请同学们说一说老师为什么这么伟大。
二、学习歌曲:1、播放歌曲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感恩的心》特感人,下面同学真听歌曲范唱。
注意:听一听首歌曲里分了几部分?2、奏。
:同学回答得非常准确,那要想学会首歌曲,我就要掌握它的奏。
你了首歌曲的开与以前歌曲的开有什么不同?(老解弱起拍,前三拍半空着不唱,同学在唱的候一定要注意一点。
)学生跟着跟老一起来按奏朗歌。
3、唱旋律。
听老琴,学生用“la”来模唱歌曲的旋律。
4、学生随音声哼唱歌。
5、有感情的演唱。
三、学手:1、演示作由老演示作 2、分解作,老解作,学生跟着做作。
四、学生表演一唱歌一作手。
也学生学的不是很熟,但是表演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感的体。
通种体来促同学一步学。
五、小:学了首歌,你有何感想?才大家用了各自的方式表达了自己众人的感。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2023年最新修订完整版本)

目录第1课古风新韵《关山月》教学设计《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游子吟》教学设计《花非花》教学设计第2课月下踏歌《阿细跳月》教学设计《火把节(片段)》教学设计《转圆圈》教学设计《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教学设计第3课银屏之声《爱是一首歌》教学设计《两颗小星星》教学设计《滑雪歌》教学设计《DOREMI》教学设计第4课美好祝愿《龙腾虎跃》教学设计《拍手拍手》教学设计《明天会更好》教学设计第5课快乐的阳光《守住这一片阳光》教学设计《光辉的太阳》教学设计《榕树爷爷》教学设计《一把雨伞圆溜溜》教学设计第6课神奇的印象《海德薇格主题》教学设计《瀑布(片段)》教学设计《火车来了》教学设计《飞天曲》教学设计第7课放飞梦想《和平颂(片段)》教学设计《欢乐颂》教学设计《永远是朋友》教学设计《我们是朋友》教学设计_2023学年第_2_学期第__十二册__音乐___科授课计划(音乐)年级教学时间教材分析:本册六年级第十二册的音乐教学内容为七个单元。
这七个单元包括人文、地理、风景等各方面的内容,教材使学生能全民啊地体会到不同的审美意识。
这学期的教学主要以唱歌为主,同事结合欣赏、乐理知分析识。
在此基础上能进行歌曲创编与同伴之间的合作。
学情分析:1、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六个班的音乐课。
六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聆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学生识谱能力较差。
五个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易,每班大约有20%到25%左右的学生唱歌时,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较差。
而601学情班相对稍微好些。
其中主要原因是在之前的音乐课上学生不重视,也不敢表现自己,因此在今后的分析学习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对于五音不全的学生,可多鼓励他们参与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以此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课古风新韵教学目标1.聆听两手古诗词歌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
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已经所表达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背唱歌曲《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花非花》。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
5.研究竖笛双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与同伴合奏竖笛曲《大鹿》。
教学建议1.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在音乐研究上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理解能力,可抓住本课主题“古风新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结合认识古琴的研究,拉近民族音乐文化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3.拓展欣赏我国古诗词为创作素材的优秀音乐作品。
第一课时一、聆听古琴曲《关山月》1、导入聆听古琴曲片段,教师可以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典味道。
并提问,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2.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二、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1.简单赏析XXX诗歌《水调歌头》及创作背景,知道诗词所表达的感情。
2.有感情配乐朗诵《水调歌头》,可选用本课古琴曲或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朗诵后学生谈谈不同配乐有什么不同感受。
3.倾听歌曲《但愿人长久》,听出歌曲在乐句结束音的运用特点。
4.比较倾听XXX和XXX演唱版本,比较她们在归纳这首歌曲中的不同韵味。
教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一、演唱《游子吟》1.复古诗《咏鹅》《春晓》《静夜诗》等古诗诗歌入手。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再听歌曲,听出两段旋律在情绪上的变化。
六年级音乐《美好祝愿》教案 教学设计

《美好祝愿》第1课时【教学内容】欣赏《龙腾虎跃》学唱《拍手拍手》【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欣赏民族管弦乐作品《龙腾虎跃》,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民族管弦乐的了解。
(2)通过学唱歌曲《拍手拍手》,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参与性和节奏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聆听、分析、讨论、体验式互动以及视唱等方法,完成该歌曲的学习。
(2)通过对音乐的感受与分析了解不同风格的民族管弦乐。
3.知识与技能(1)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力和理解能力。
(2)用热情、欢快地情绪演唱《拍手拍手》。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民族管弦乐的音色特点以及排列方式;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技能。
难点:准确把握2/4拍子,同时能够自如的运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钢琴、同步课件、多媒体播放设备【教材分析】《龙腾虎跃》是由我国民族音乐理论家、鼓演奏家、作曲家李民雄创作而成的一首民族管弦乐作品。
该作品采用G大调,4/4拍子,乐曲分为三个部分,依托不同的乐器音色,以鼓的大量运用塑造了大气磅礴,基调昂扬,场面激烈,欢天喜地的场面,很容易带动并增强音乐气氛。
《拍手拍手》是由沈晓虹作词作曲的一首歌颂和提倡精神文明建设的崇高题材的儿童教育性歌曲,该作品采用F大调,2/4拍子。
作品汲取了儿童的生活场景,凸显了青少年儿童积极乐观的新时代精神,歌曲为一首分节歌,有主题和副歌构成,在歌曲中加入了肢体动作,互动性极强。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听过管弦乐吗?其实由于我们国家民族管弦乐概念起步较晚,而且存在很多的短板,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听到的管弦乐都是西洋管弦乐。
不过我们国家自己的民族管弦乐经过这些年的创新和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下面就让老师带领大家去欣赏我们国家的民族管弦乐吧。
二、课程新授(一)聆听作品《龙腾虎跃》1.初次聆听作品并思考:这部作品的音乐风格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2.再次聆听作品。
思考:该作品运用了哪些乐器?给我们带来怎样的音响效果?3.简单介绍民族管弦乐:我国传统的民族管弦乐是上世纪20年代,在中西文化交流下而产生的。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六单元《《离别》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在表达情感时的作用,并启发他们如何通过音乐表达离别情感。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举例:《毕业歌》中的音高跳跃较大,学生需重点练习音准,确保演唱时音准准确;《送别》中的歌词富有诗意,学生需理解其含义,通过声音传达离别的情感。
2.教学难点
-音准把握:歌曲中的音高变化较多,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把握;
-节奏掌握:部分节奏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掌握;
-情感传达:离别情感的理解与表达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简谱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快速识谱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在集体中保持音准和节奏。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合唱效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简谱的基本概念。简谱。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学唱《毕业歌》和《送别》这两首歌曲,通过具体的歌曲案例,了解简谱在实际中的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音准和节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音高的跳跃和复杂节奏,我会通过示范和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离别》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经历过与朋友分别的场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离别时音乐的魅力。
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湖南文艺出版社湘教版

浏阳河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演唱《浏阳河》教学目标:1.能熟练演唱《浏阳河》的一二两段,并引导学生用不同演唱形式来表现。
2.通过学唱《浏阳河》与欣赏新民歌《又唱浏阳河》,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各种演唱形式来深情演绎湖南民歌《浏阳河》。
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一 .欣赏导入二.歌曲新授——创造表现1.欣赏歌曲。
2.我们所唱的歌曲中还有哪些也是这种方式?对花3.(出示课件)师范唱,生伴唱。
4.今天让我们来唱一唱这动人的旋律吧。
(1)听乐句模唱(2)师示范一两句(3)这首歌曲中略为上扬又比较舒展,可以作为小高潮的部分在哪里应该怎样唱(4)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和清晰的吐字)(5)尝试唱最后一句的乐谱,最后一句作为结束句就象一叶小舟穿行在浏阳河上渐行渐远的感觉。
(6)完整演唱,注意歌曲的情绪(带有歌颂性的)三.欣赏——体验《又唱浏阳河》1.仔细听歌曲中有你熟悉的旋律吗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播放音乐)2.让我们再次欣赏。
(复听,学生跟着轻声哼唱,在合唱处完整加入进来演唱)四.小结哩哩哩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演唱《哩哩哩》教学目标:1.能用轻快、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哩哩哩》。
2.甲乙声部能密切配合,表现春天到来的欢乐。
3.引导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用轻快、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哩哩哩》;甲乙声部能密切配合,表现春天到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力度记号的表现、声音的颗粒感。
教学过程:一.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朝鲜民歌《哩哩哩》。
二.学习歌曲(总-分—总)(一)通过欣赏全曲明确该歌曲的风格特点及曲式结构。
1.:我们带着问题来完整的欣赏一遍,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是否和刚才我们唱过的《嘀哩嘀哩》相似2.欣赏第二遍引出曲式结构:曲式结构:单二部曲式(鼓励学生回答或到黑板上写出图式,给予肯定)(二)学习节奏和旋律,讨论并解决难点1.节奏难点及图示,师范奏。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以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为主,旨在让学生感受、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歌曲、器乐、合唱等多种形式,既有传统的民族音乐,也有现代流行音乐。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音乐文化,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但在音乐鉴赏、演唱、演奏等方面,部分学生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感受、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音乐审美。
3.巩固音乐基本技能,提高演唱、演奏水平。
4.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丰富课余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音乐节奏、旋律的把握。
2.民族音乐特色的理解与欣赏。
3.音乐表现手段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聆听、分析音乐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4.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2.音响设备:音响、耳机等。
3.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4.乐器:民族乐器、键盘乐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首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如《茉莉花》,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提问:歌曲中体现了哪种民族特色?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歌曲、器乐、合唱等形式。
引导学生聆听、欣赏,并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操练(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音乐实践,如演唱歌曲、演奏乐器等。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胆量小、基础差的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合作意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音乐游戏、竞赛等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六年级音乐《牧歌》教案

六年级音乐《牧歌》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演唱歌曲《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2、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3、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艺术活动,感受音乐的美,提高学生思考与鉴赏音乐的积极性。
4、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法学法试唱法、表演法、听赏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
教材分析本课以草原上的蒙古族为主线,通过听、唱、演、思来了解蒙古族民歌以及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听无伴奏合唱《牧歌》,与此同时用多媒体展示蒙古草原的风貌,学生在听觉和视觉的享受中开始学唱《牧歌》,从中体会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充分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才艺展示活动,自己动手动口动脑来展现蒙古族音乐。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学难点音乐材料多,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你去过草原吗?你心中的草原是怎样的?想感受古诗中“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风情吗?二、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1、师:今天我们来听一首歌曲,听完以后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中有乐器伴奏吗?那你们能听出哪几个声部呀?听后请同学描绘一下这首歌曲所表现的画面。
(说得非常好)这首歌曲是放牧时演唱的歌曲,叫《牧歌》。
它的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
那么我们同学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吗?(蒙古族)2、师: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
(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组成的。
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 白 帆 教学内容: 一 歌曲:《白帆》 二 综合训练:三声部合唱发声练习 三 欣赏:长江之歌(合唱曲) 教学目的: 一 启发学生通过有表情地歌唱,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表现明朗的生活态度。 二 着重通过对旋律特点的分析,感受欣赏曲中所表达热爱和赞颂祖国河山的帜热感情。 三 进行三声部的发声练习,要求韵母转换连贯.自然。 声部间基本协和.均衡。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并富有感情的进行演唱。 教学难点:三个声部声音的协和与均衡 教具准备:录音机.钢琴.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 三声部母音转换练习 教学重点:要求声部的和谐,声音的自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综合训练 1发声练习 a、学生跟随老师的手势齐唱C大调音阶 b、学生用柯达伊手势做三度音程的发声练习 2、复习歌曲:《小瓜棚》 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有感情地演唱此歌 3、三声部母音转换练习:教材P 1=c 4/4 5 5 5 5 ︱ 5 - - - ︱ i i i i ︱ i - - -︱ ma mo mi mao mu ma mo mi mao mu 3 3 3 3 ︱ 3 - - - ︱ 5 5 5 5 ︱ 5- - - ︱ ma mo mi mao mu ma mo mi mao mu 1 1 1 1 ︱ 1 - - - ︱ 3 3 3 3 ︱ 3- - - ︱ ma mo mi mao mu ma mo mi mao mu 要求:声音自然.均衡.顿音要唱得短促。 教学步骤: 1、学生说出练习曲的拍子和曲谱中出现的音乐记号。 2、用牧童笛自学曲谱.教师巡视指导。 3、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 四 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白帆》 教学重点:两声部声音的协和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互相问好 二、综合训练 1、发声练习:(1)用柯达伊手势唱C大调音阶 (2)二声部声音训练《太阳出来了》 (3)复习前一课时的发声曲 2、复习歌曲《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要求:在老师的指挥下准确和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视唱练习 教材P5(1-5)小节 要求:符点之处要唱得清晰.节奏要准确 三、 学习新课 1、学生听歌曲范唱,听后说说歌曲是几拍子的,然后由学生起歌名。(音像带) 2、揭示课题再听范唱,并说出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中的“白帆”象征什么?(少年儿童对生活的美好理想,鼓起生命的风帆,在生活的海洋上搏击风浪) 3、学习曲谱 教学步骤(1)让学生先浏览全曲,然后再找出自己认为比较难的节奏和不熟悉的音乐记号 (2)又学生们自己先解决难点,然后教师再做补充。 (3)学生用乐器自学歌曲曲谱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齐奏曲谱(一声部),然后学生再随琴唱谱。一声部旋律学生掌握熟练之后学生再练唱二声部的曲谱旋律。 4、学习歌词:学生随琴自填歌词。 5、歌曲处理:学生在演唱中按歌谱上的力度及速度唱,然后在演唱中要想象歌曲的意境,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6、演唱形式:采用领唱.齐唱的形式 四、教师小结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欣赏:《长江之歌》,感受欣赏曲中所表达的热爱和赞颂祖国河山的炽热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的旋律特点,准确的完成书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歌曲《白帆》进教室(音像带) 2、师生互相问好 二、综合训练 1、发声练习同上一课时 2、复习歌曲《白帆》 要求声音自然,有感情。以便很好的表现出我们少年儿童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明朗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欣赏:(课件) 1、初听欣赏曲,然后提问对于这首歌你都知道哪些? 2、学生讨论,互相询问。然后回答 3、教师对这首歌曲进行讲解和介绍 《长江之歌》是电视连续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曲,该曲是剧中的主题音乐,为了更好地体现长江雄伟浩荡的英姿,《话说长江》剧组在成千上万的应征中选用了胡宏伟的这一首歌,因此,这是一首填词歌曲,歌曲以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长江悠长.古老的历史和它汹涌澎湃.奔腾万里的雄姿。既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哺育自己的慈母-长江的眷恋之情,又抒发了我国各族人民以万里长江奔腾向前的气概去建设美好未来的雄心壮志。 4、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旋律.速度 5、复听歌曲,边听边想歌曲的曲式段落 6、学生通过复听来回答问题(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ABA') 7、分析每一乐段所表现的不同内容 8、师生共同总结歌曲的曲式段落及不同乐段所表现的不同情绪乐曲是由带再现的三段体构成(ABA')第一乐段由两个大乐句组成,形象地展示了长江从雪山出发一泻千里的浩荡之势及奔腾咆哮的宏伟气魄。第二乐段是对长江的赞美,曲调抒情优美与前段形成对比。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由衷地表达出了对长江的爱。 9、再听歌曲,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从而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 美术教学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力量,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爱美情趣。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阶段目标(第三学段) 造型•表现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设计•应用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欣赏•评述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扽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综合•探索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课 题 1.凝固的音乐——建筑 课 时 2 课 时 课业类型 欣赏•评述 授 课 人 杜 莎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应知: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应会:能够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加以运用。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涵的文化精神。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隐性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 2.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 重点 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难点 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悠扬的乐曲放松放松身心。 2.边听边欣赏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 3.说说自己欣赏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 4.你记住了哪些印象最深刻的建筑? 5.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建筑。 6.板书课题《凝固的音乐――建筑》 学生闭上眼睛聆听。
欣赏古建筑图片。 回答问题。 三、讲授新课 (一)、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故宫的系列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分析。 A、 故宫外景:黄色屋顶与红色墙面带给我们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黄色是尊贵的色彩,代表了皇族,红色是喜庆的色彩。巨大庄严的建筑群和宽阔的广场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B、 云龙大石雕:雕刻有龙纹、宝山和云纹,栩栩如生,这种纹样被称作“九龙 1.学生欣赏分析。 (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回答。)
戏珠”,精美异常。 C、 门钉和铺首:朱门金钉、金铺首是皇家建筑的一种标志,有辟邪的作用,寓意吉祥。 D、 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小兽:依次为鸱吻、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只有太和殿才能十兽齐全。 E、 乾清宫:皇帝上朝的地方,其金碧辉煌的色彩,笔直的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 2.分析小结故宫的建筑风格。 3.你对故宫还有哪些了解,和同学交流讨论。 2.故宫为木结构建筑,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 3.小组交流讨论。 (二)外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泰姬陵(印度)、凡尔赛宫(法国)科隆大教堂(德国)的图片学生欣赏。 2.请学生对比中外古代建筑,说说它们不同在哪里? 3.教师分析这几种建筑的风格特点。 A.泰姬陵(印度):造型追求简洁、精确的几何图形构成之美。 B.科隆大教堂(德国):它那高耸入云的双塔,充满了基督教那种“神圣忘我”的宗教精神。 C.凡尔赛宫(法国):内部装饰富丽堂皇,是欧洲最宏大华丽的宫殿建筑。 4.对比乾清宫和凡尔赛宫内景的不同。(造型、材质、感受)
1.学生欣赏。 2.学生分析。 3.学生记录。 4.乾清宫和凡尔赛宫都同样金碧辉煌,但乾清宫用直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华丽威严,凡尔赛宫用流畅的弧线,造型圆润流动,处处显示着浪漫而奢华的氛围。 (三)中外古代建筑在造型材质上有什么不同?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大理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 四、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用文字将自己对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古代建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