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专题:受力分析
高一物理 专题受力分析PPT课件

f1 f3 12
2mg
f2 2
mg
f2 f3 2
mg
课堂检测
.画出下图中静止在斜面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
f FN
G
19.11.2020
. 画出下图中光滑斜面上被一挡板挡住的静止钢 球的受力示意图。
F1
F1
F1
F2
F2
19.11.2020
FN
G
v
FN
f0 G
v
随电梯匀速上升
19.11.2020
小试牛刀
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FN
思考: 光滑? 粗糙?
G
19.11.2020
19.11.2020
FN 比较
光滑 G FN f
粗糙 G
处于水平地面上静止的物体 (接触面粗糙)
F
FN f
F
G
19.11.2020
巩固
FN v
f F
变式
FN v
f F
G
物体在水平面上向 右匀速运动
19.11.2020
FN f
G
G
19.11.2020
倾斜传送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一起运动。
v Nf
G
向上运输
v Nf
G
向下匀速运输
19.11.2020
分析光滑球的受力
FN
FT
G
比较
FT G
19.11.2020
整体法与隔离法应用举例
f1
f1
F
12 3 4
F
4mg
f1
f1
12 3
F
F
19.11.2020
3mg
f1 f3 12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受力分析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一物理受力分析专题一、单选题1.“竹蜻蜓”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民间儿童玩具,流传甚广。
如图所示,“竹蜻蜓”由竹柄和“翅膀”两部分组成。
玩的时候,双手一搓竹柄,然后双手松开,“竹蜻蜓”就会旋转着飞上天空,过一会儿落下来。
松手后,关于“竹蜻蜓”和空气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大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B.“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小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C.“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等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D.“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2.下列关于重心及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放于水中称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于物体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因此,物体在水中时的重力小于在空气中的重力B.据G=mg可知,两个物体相比较,质量较大的物体的重力一定较大C.物体放于水平面上时,重力方向垂直于水平面向下,当物体静北于斜面上时,其重力垂直于斜面向下D.物体的形状改变后,其重心位置往往改变3.关于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要受到向上的支持力,这是由木块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B.两物体之间如果有摩擦力,则它们之间也一定有弹力C.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D.用一水平推力将木块压在竖直墙壁上,随着推力增大,木块所受静摩擦力也增大4.如图所示,一只质量为m的萤火虫停在倾角为θ的枝条上。
重力加速度为g,枝条对萤火虫的作用力大小为()A.mg sinθB.mg cosθC.mg tanθD.mg5.如下图所示,一只半球形碗倒扣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球的半径为R,质量为m的蚂蚁只有在离桌面的高度大于或等于45R时,才能停在碗上,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那么蚂蚁和碗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35B.45C.34D.12256.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在弹性限度内,悬挂15N 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6m ;悬挂20N 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8m ,则弹簧的原长L 原和劲度系统k 分别为A .L 原=0.02m k =500N /mB .L 原=0.10m k =500N /mC .L 原=0.02m k =250N /mD .L 原=0.10m k =250N /m7.甲、乙两人用绳子拉船,使船沿OO ′方向航行,甲用1000N 的力拉绳子,方向如图所示,则乙的拉力最小值为( )A .5003NB .500NC .1000ND .400N 8.如图所示,将一本字典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字典对桌面的压力就是木块所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B .字典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 .字典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字典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 .字典对桌面的压力使得桌面发生了弹性形变9.如图所示,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将同一个重物m ,分别按甲、乙、丙三种方式悬挂起来,读数分别是F 1、F 2、F 3、F 4,已知θ=30°,则有( )A .F 4最大B .F 3=F 2C .F 2最大D .F 1比其他各读数都小10.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沿水平方向的力120N F =和211N F =,物体A 保持静止。
高一物理受力分析(整体法和隔离法)

受力分析—隔离法与整体法一、物体受力分析方法把指定的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情景中所受到的所有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图,就是受力分析。
对物体进行正确地受力分析,是解决好力学问题的关键。
1、受力分析的顺序:先找重力,再找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它力(场力、浮力等)2、受力分析的几个步骤.①灵活选择研究对象②对研究对象周围环境进行分析③审查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根据它所处的状态有时可以确定某些力是否存在或对某些力的方向作出判断.④根据上述分析,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示意图;把各力的方向、作用点(线)准确地表示出来.3、受力分析的三个判断依据:①从力的概念判断,寻找施力物体;②从力的性质判断,寻找产生原因;③从力的效果判断,寻找是否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
二、隔离法与整体法1、整体法:以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的方法。
在许多问题中可以用整体法比较方便,但整体法不能求解系统的内力。
(区分内力和外力,对几个物体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这几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为内力,不能在受力图中出现,当把某一物体单独隔离分析时,原来的内力变成了外力,要画在受力图上。
)2、隔离法:把系统分成若干部分并隔离开来,分别以每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根据地,分别列出方程,再联立求解的方法。
3、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
有时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需要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使用注意:实际问题中整体法与隔离法要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通常先整体后隔离三、例题例1.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在它的两个粗,糙的斜面上分别放置两个质量为m1和m2的木块,m m12如图1所示,已知三角形木块和两个物体都是静止的,则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A. 有摩擦力作用,方向水平向右;B. 有摩擦力作用,方向水平向左;C. 有摩擦力作用,但方向不确定;图1D. 以上结论都不对。
高一物理受力情况分析

• ①物体受力分析的内容:经过观察分析,将研究对 象所受的所有外力,正确地反映在一张图上,叫做物 体的受力分析图;
• ②隔离法:一个受力图,只反映一个跟周围其它物 体隔离开的物体的受力情况,研究对象施于别的物 体的作用力,不能在图中出现,这种分析方法叫隔离 法,隔离物就是研究对象.
实例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例1】子弹从枪口射击后,在跟水平成30=0仰角的方 向上运动,画出子弹的受力分析图
四、受力情况分析
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 ⑴明确研究对象,即明确分析哪个物体的受 力情况;
• ⑵隔离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 隔离出来,并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研究对 象施加力的作用;
• ⑶分析受力顺序是:先重力,后弹力和摩擦 力.
二力平衡
• ⑴灯泡挂在空中保持静止(课本第七页例 二)
小结
总结
• 三个以上共点力的受力分析(平衡状态) 可由二力平衡条件演绎出来.由于任意两个 共点力可由一个合力等效代替. 布置作业:章节习题⑴⑵⑶
; ;
躯微微颤抖,气の.她不是气那些人の大言不惭,也不是气他们对历史人物の肆意评判.她不再是动辄慷慨激昂の热血青年,历史就是历史,无论对错,人家依旧是出色の千古一帝,憾动不了.“小姐...”服务员见她不动,正想提醒她,被陆羽抬手截住话头.而里边の高谈阔论仍在继续.“其实没 什么,百无一用是书生,我国乱,世界必乱,到时候人人自危定必有一场清洗.”背向门口の男人笑笑说,语气露出一丝轻狂与傲慢,“那时候,首先淘汰の就是那批老儒酸.”“肯定啦!要救也是救科研专家,最好让文人死光光,换另一批从得正兴奋却戛然而止,“呃,姑娘你是不是走错地方 了?”在座各位汉子唰声望出门口,嚯,一位穿着银金色中短裙,外披一件同色调小外套の精致美人优雅走了进来.“啊,啊啊,姑娘
高一物理受力分析教案5篇

高一物理受力分析教案5篇高一物理受力分析教案篇1知识目标1、知道涡流是如何产生的;2、知道涡流对我们的不利和有利的两个方面,以及如何防止和利用;情感目标通过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本节是选学的内容,它又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等等.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讲,或者知道学生阅读.什么是涡流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涡流和自感一样,也有利和弊两个方面.教学中应该充分应用这些实例,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教学设计方案一、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可用事物或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它们的铁芯都不是整块金属,而是由许多相互绝缘的薄硅钢片叠合而成引导学生看书回答,从而引出涡流的概念:什么是涡流把块状金属放在变化的磁场中,或者让它在磁场中运动时,金属块内将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在金属块内自成闭合回路,很象水的旋涡,因此叫做涡流. 整块金属的电阻很小,所以涡流常常很大.(使学生明确:涡流是整块导体发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同样遵守电磁感应定律.)二、涡流在实际中的意义是什么⑴为什么电机和变压器通常用相互绝缘的薄硅钢片叠合而成,就可以减少涡流在造成的损失⑵利用涡流原理制成的冶炼金属的高频感应炉有什么优点电学测量仪表如何利用涡流原理,方便观察提出上述问题后,让学生看书、讨论回答三、作业:让学生业余时间到物理实验室观察电度表如何利用涡流,写出小文章进行阐述.高一物理受力分析教案篇2知识目标1、掌握波长、频率、波速的物理意义;2、能在机械波的图象中识别波长;3、掌握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一关系进行计算和分析问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识别图象、钻研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本节的重点是理解波长的含义及公式的含义;要求对公式能灵活应用,学习中要理解波的传播速度的`特点,掌握波速、频率、波长各由什么因素决定,减少理解概念出错的机会。
高一物理必修1受力分析

高一物理必修1受力分析高一物理必修1受力分析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情景中所受到的所有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图,这就是受力分析。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它贯穿于整个力学乃至整个教材之中,在整个高中物理学习的全过程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一)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通常可按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1.明确研究对象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物体.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研究对象确定以后,只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予研究对象的力(即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而不分析研究对象施予外界的力.2.按顺序找力先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后接触力;接触力中必须先弹力,后摩擦力(只有在有弹力的接触面之间才可能有摩擦力).3.只画性质力,不画效果力画受力图时,只能按力的性质分类画力,不能按作用效果(拉力、压力、向心力等)画力,否则将出现重复.4.需要合成或分解时,必须画出相应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在解同一个问题时,分析了合力就不能再分析分力;分析了分力就不能再分析合力,千万不可重复.把分析出的所有弹力、摩擦力都画在隔离体上,就作好了被分析物体的受力图.(二)在进行受力分析时,应注意:(1)防止“漏力”和“添力”.按正确顺序进行受力分析是防止“漏力”的有效措施.注意寻找施力物体,这是防止“添力”的措施之一,找不出施力物体,则这个力一定不存在.(2)深刻理解“确定研究对象”的含意,题目要求分析A物体受力,那么A物体对其他物体的力就不是A所受的力.(3)画受力图时,力的作用点可沿作用线移动.(三)整体法与隔离法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第一步就是选取研究对象。
选取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质点),也可以是由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质点组)。
1.隔离法:将某物体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单独分析该物体所受到的各个力,称为隔离法。
高一物理受力分析专题

受力分析1.如图所示,在超市中,小张沿水平方向推着质量为的购物车乘匀速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楼。
假设小张、购物车、自动扶梯间保持相对静止,自动扶梯的倾角,小张的质量为,小张与扶梯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购物车与扶梯间的摩擦忽略不计,则()。
A.小张对扶梯的压力大,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B.扶梯对小张的支持力小,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C.小张对扶梯的摩擦力大小,方向沿斜面向下D.扶梯对小张的摩擦力大小,方向沿斜面向上2.将某均匀的长方体锯成如图所示的A、B两块后,对齐并排放在水平桌面上。
现用垂直于B边的水平力F推物体B,使A、B整体保持矩形并沿力F方向匀速运动,则()。
A.物体A在水平方向受两个力作用,合力为零B.物体B在水平方向受四个力作用,合力为零C.B对A的作用力方向和F方向相同D.若不断增大F的值,A、B间一定会发生相对滑动3.在机场货物托运处,常用传送带运送行李和货物,如图所示两个质地相同,质量和大小均不同的包装箱紧靠在一起随传送带一起上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上行时b受3个力作用B.匀加速上行时b受3个力作用C.若上行过程传送带因故突然停止时,b受4个力作用D.若上行过程传送带因故突然停止后,b受的摩擦力一定比原来大4.两光滑的绝缘细杆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且和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和,两带电小球A、B分别穿在两细杆上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小球所带电量一定小于B球所带电量B.A小球质量一定小于B球质量C.若在外力作用下将A球缓慢移至底端,则AB间距离可能先增大后减小D.若在外力作用下将A球缓慢移至底端,则A、B系统的电势能一定减小5.质量均为的A、B小球套在一竖直光滑圆环上,并由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
现施加一力作用于A球上使A球处于静止状态,此时A球与圆环恰好无作用力,B球位于圆心等高处,已知重力加速度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的大小B.B球所受的圆环给的弹力与绳的拉力大小之比C.去掉力瞬间,绳子拉力大小为D.去掉力前后,B球所受圆环给的弹力大小不变6.如图所示,弹簧p和细绳q的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用小钩勾住质量为的小球C,弹簧、细绳和小钩的质量均忽略不计。
高一物理受力分析专题

1 / 3 受力分析专题1:如图所示,判断接触面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光滑。
2:如图所示,判断接触面MO 、ON 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光滑。
3:如图1—4所示,画出物体A 所受的弹力a 图中物体A 静止在斜面上b 图中杆A 静止在光滑的半圆形的碗中c 图中A 球光滑 O 为圆心, O '为重心。
4:如图1—6所示,小车上固定着一根弯成α角的曲杆,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 的球,试分析下列情况下杆对球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1)小车静止;(2)小车以加速度a 水平向右运动;(3)小车以加速度a 水平向左运动。
5:如图1—8所示,判断下列几种情况下物体A 与接触面间有、无摩擦力。
图a 中物体A 静止图b 中物体A 沿竖直面下滑,接触面粗糙图c 中物体A 沿光滑斜面下滑图d 中物体A 静止图1—1a b图1—2图1—4 a b c 图1—82 / 36:如图1—9所示为皮带传送装置,甲为主动轮,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P 、Q 分别为两轮边缘上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P 、Q 两点的摩擦力方向均与轮转动方向相反B .P 点的摩擦力方向与甲轮的转动方向相反,Q 点的摩擦力方向与乙轮的转动方向相同C .P 点的摩擦力方向与甲轮的转动方向相同,Q 点的摩擦力方向与乙轮的转动方向相反D .P 、Q 两点的摩擦力方向均与轮转动方向相同7:如图1—10所示,物体A 叠放在物体B上,水平地面光滑,外力F 作用于物体B 上使它们一起运动,试分析两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
8:如图1—12所示,A 、B 两物体竖直叠放在水平面上,今用水平力F 拉物体,两物体一起匀速运动,试分析A 、B 间的摩擦力及B 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
9:如图1—13甲所示,竖直墙壁光滑,分析静止的木杆受哪几个力作用。
10:如图1—14甲所示,A、B、C叠放于水平地面上,加一水平力F,三物体仍静止,分析A、B、C的受力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合力与分力不能同时分析。
受力分析的方法:
整体法:以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1、方法
隔离法:将所确定的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 出来进行分析
2、选择
整体法:不涉及系统内部某物体的力和运动时 隔离法:研究系统(连接体)内物体之间的作用 及运动情况
例:质量均为m, 求1,2之间的摩 擦力。
f
★ ★ ★高一物理专题训练
受力分析
授课人:陈国春
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一、明确研究对象:即明确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1)不要找该物体施加给其它物体的力。 研究对象是A,只分析其他 物体对A的作用力。 A
2)不要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的认为通过“力的传 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二、按顺序分析物体所受的力:
一重 二弹 三摩擦 四其他
三、正确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不要求严格按照要求 画出每个力的大小,但是方向必须准确。
四、检查:防止错画力、多画力、漏画力。
受力分析的注意事项:
一、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 他物体所施的力。
二、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子力、电磁力、核力。
示,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不计摩擦,绳对A的作用 力的大小与地面对A的作用力的大小分别是? N
对B:
F
对A:
F′
GB
GA
一重 二弹 三摩擦 四其他………… 例5:画出静止的A 物体受力示意图:
F
N
f G
一重 二弹 三摩擦 四其他…………
例6:A物体都静止,分析各物体受力情况。
一重 二弹 三摩擦 四其他…………
1 2 3 4 F
F
f
f
f32
整体法:
1 2 3 4
1 2
2mg
4mg
f=2mg f+f32=2mg f32=0N
一重 二弹 三摩擦 四其他………… 例1:分别画出A、B、 C的三个物体所受的力。
FA A B C
对于物体A:
A GA
对于物体C:
FC
对于物体B:
B
FB C FB ′
FA ′
GB
GC
一重 二弹 三摩擦 四其他………… 例2:分析木块和斜面的受力情况。
F2 F1 F m
M
Gm F1 ′ F2 ′
GM
一重 二弹 三摩擦 四其他………… 例3:在水平桌面上叠放着木块P和Q,水 平力F推动两个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则P 和Q的受力情况。
V F1
P
F2 F F Q
P GP
f
Q F1 ′ GQ
一重 二弹 三摩擦 四其他…………
例4:两个物体A 和B,质量分别为M和m,如图所
F1
F2
N
G1 G2F2 ′ Nhomakorabea数学知识补充:
b
A c sin B=
c
cos B=
a c a b
b
tan B=
b a
cot B =
C
a
B
变形:
b=c sin B
a=c cos B
0°
30°
1 2
60°
3 2
90°
sin
cos tan
0
1 0
1
0
3 2
1 2
3 3
3
3 3
cot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