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85593

合集下载

学前卫生学

学前卫生学

《学前卫生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名称:学前卫生学课程英文译名:Hygiene in Preschool Education课程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层次:中专学时:72学时学分: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1、<<学前卫生学》是中师类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主干课。

是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必备的基础性强、应用范围广的教学和实践指导性课程。

是《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的前沿课程。

《学前卫生学》是研究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如何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科学,也是幼儿教师培养学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学前儿童机体发育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探讨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保育措施,为学前儿童创造良好的发育环境,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

通过学习《学前卫生学》,学生应全面掌握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发展的规律,系统了解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能够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

2、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课件、讨论法、演示法、模拟操作、案例分析法、等3、课程学习目标和要求(1)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卫生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具备开展婴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技能(2)初步掌握运用幼儿卫生学知识去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3)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有浓厚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儿教育专业和专业思想,培养其职业素养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二、课程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第一章人体概述(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化学成分及新陈代谢的定义(二)教学内容1、基本形态2、基本结构3、人体功能的调节4、人体的化学成分5、新陈代谢第二章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以及保育要点。

学前卫生学整理

学前卫生学整理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及生长发育1、激素:内分泌腺释放的化学物质叫激素。

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性成熟以及物质代谢等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牵拉肘:一种常见的肘关节损伤。

3、“婴儿扶触”:是护理中的重要环节,是用双手对婴儿进行有顺序、有手法技巧的扶触,来达到保健的目的。

4、新生儿期:从出生到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5、关节:可以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6、弱视给视觉造成的最大危害是不能建立完善的双眼单视功能,难以形成立体视觉。

7、生理性远视:5岁以前可以有生理性远视。

婴幼儿眼球的前后距离较短,物体成像于视网膜的后面,称为生理性远视。

随着眼球的发育,眼球前后距离变长,一般到5岁左右,就可成为正视(正常视力)。

8、上行性泌尿道感染:细菌经尿道上行,到达膀胱、肾脏,所引起的泌尿道感染,叫上行性泌尿道感染。

9、婴幼儿的耳咽管的特点:婴幼儿的耳咽管比较短,管腔宽,位置平直。

10、脱肛:直肠从肛门脱出。

11、“精神性尿频”:幼儿进入陌生的环境,因紧张、不安可出现尿频的现象,待对环境熟悉后,尿频的现象就消失了,称为“精神性尿频”。

12、前囟闭合:前囟出生时约1~2 cm,6月左右随颅骨的骨化而逐渐缩小,一般1~1.5岁闭合。

若前囟在1岁半尚未闭合称为前囟晚闭。

13、腕骨钙化:八块腕骨,全部钙化,大约在10岁。

14、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15、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及肺组成。

16、脊柱生理性弯曲: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

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

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

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17、乳牙:婴儿吃奶期间开始长出的牙叫乳牙。

一般在6~7个月时出牙,最迟不应晚于1岁。

乳牙共20颗,2岁半左右出齐。

18、促进生长发育的后天因素:营养,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体格锻炼;合理的生活安排;以及积极防治各种常见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第二章婴幼儿营养1、维生素A的来源:一类来自动物性食品中的维生素A,另一类来源于植物性食物中的胡萝卜素。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

4.细胞间液
细胞间质是由细胞产生并存在于细 胞周围的物质。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的 联系物质,也是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 重要环境
(二)组织:
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1.上皮组织
功能:保护、分泌、吸收
2.结缔组织 功能:连接、支持、保护和营养,如血液、软骨 3.肌肉组织 包括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 4.神经组织 □ 包括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组成
• 不同的器官结合起来,完成某一项功能就 是系统。人体共有八大系统
(一)细胞
• 1.概念 细胞是人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进行
生理活动的功能单位。
• 2.细胞的结构
各 种 形 状 的 动 物 细 胞
3.细胞的功能
不同形态的细胞,功能不同 树状的神经细胞能产生并传导兴奋, 纤维状的肌细胞具有收缩功能
三、学习学前卫生学的意义
• 1、 为我们进入幼儿园工作奠定基础 • 2、为我们学习其他相关专业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一)地位、性质 《儿童卫生与急救》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 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二)任务 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有关幼儿的解剖生理 特点与卫生、生长发育规律、心理卫生、常见疾 病和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托幼园所的环境卫 生和卫生保健制度等基本知识,具备相应卫生保 健的基本技能,能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维护和 增进儿童的身心健康。
患者三
这是一个 呆小症 的患者.
病因是 幼年时期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患者四
此人患了 甲 亢 病因:甲状腺功能亢
进,引起甲状腺激素 分泌过多
患者五 此人患有 大脖子病 病因是土壤、饮水
和食物中缺碘,使 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

学前卫生学整理

学前卫生学整理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及生长发育1、激素:内分泌腺释放的化学物质叫激素。

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性成熟以及物质代谢等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牵拉肘:一种常见的肘关节损伤。

3、“婴儿扶触”:是护理中的重要环节,是用双手对婴儿进行有顺序、有手法技巧的扶触,来达到保健的目的。

4、新生儿期:从出生到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5、关节:可以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6、弱视给视觉造成的最大危害是不能建立完善的双眼单视功能,难以形成立体视觉。

7、生理性远视:5岁以前可以有生理性远视。

婴幼儿眼球的前后距离较短,物体成像于视网膜的后面,称为生理性远视。

随着眼球的发育,眼球前后距离变长,一般到5岁左右,就可成为正视(正常视力)。

8、上行性泌尿道感染:细菌经尿道上行,到达膀胱、肾脏,所引起的泌尿道感染,叫上行性泌尿道感染。

9、婴幼儿的耳咽管的特点:婴幼儿的耳咽管比较短,管腔宽,位置平直。

10、脱肛:直肠从肛门脱出。

11、“精神性尿频”:幼儿进入陌生的环境,因紧张、不安可出现尿频的现象,待对环境熟悉后,尿频的现象就消失了,称为“精神性尿频”。

12、前囟闭合:前囟出生时约1~2 cm,6月左右随颅骨的骨化而逐渐缩小,一般1~1.5岁闭合。

若前囟在1岁半尚未闭合称为前囟晚闭。

13、腕骨钙化:八块腕骨,全部钙化,大约在10岁。

14、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15、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及肺组成。

16、脊柱生理性弯曲: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

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

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

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17、乳牙:婴儿吃奶期间开始长出的牙叫乳牙。

一般在6~7个月时出牙,最迟不应晚于1岁。

乳牙共20颗,2岁半左右出齐。

18、促进生长发育的后天因素:营养,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体格锻炼;合理的生活安排;以及积极防治各种常见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第二章婴幼儿营养1、维生素A的来源:一类来自动物性食品中的维生素A,另一类来源于植物性食物中的胡萝卜素。

最新学前卫生学 全部课件

最新学前卫生学 全部课件
2.实验法:即有目的的,有计划地控制各种条件,在各种条件中,观察幼儿身 心的变化。可分为: (1)实验观察法:研究者在有计划地控制外界环境条件下,观察、检查实验对 象的身心变化状态。此方法可以研究生活制度或饮食营养对幼儿的体质和健 康的作用,也可以研究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对幼儿的健康和智力发展的影响 ,以及体育锻炼、环境因素对幼儿身体的作用等。 (2)实验室的检查:通过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细菌学等方法对搜集来 的实物标本和材料进行检验和分析。例如,对幼儿的食物、饮水等进行检验 分析,对活动室的空气、照明检查测定,对环境污染及噪音的检查测定。
➢ 学前心理学对学前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
1.新生儿时期:即从出生到满月。 2.婴儿期:满月到1岁。 3.先学前期:1到3岁。 4.学前期:3到6岁,又称为幼儿期。
学前卫生学是一门研究、保护、增进和发展学 龄前儿童(特别是3—6岁幼儿)健康的一门学科。
二、学前卫生学的任务
根据学前卫生学的目的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学 前卫生学必须完成以下任务: 1、要研究幼儿年龄相关的解剖生理特点及生长发育 的规律。 2、要研究外界环境和教育对幼儿身体的影响,以及 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3、要研究如何采取合理的卫生措施和组织幼儿教育 ,防止和消除不利于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创造 良好的卫生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2)腕骨:腕骨没钙化好。人的腕骨有八块,要到10岁左右才全部钙 化。
(3)脊柱:我们把人体从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下的四道弯曲,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 颈部前弯、胸部后弯、腰部前弯和骶尾部后弯)。
(4)髋骨:幼儿的髋骨与成人不同,还不是一块严丝合缝的骨头,髋 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块骨头,借助着软骨连结在一起。一般 要到25岁左右,髋骨才能成为一块完整的骨头。

学前卫生学

学前卫生学
学前卫生学
2021-3-27
目录
CONTENTS
1234
绪论、 学前儿童生 理解剖特点
学前儿童的生 学前儿童意 长发育、学前 外事故防护 儿童营养卫生 与急救、疾
病的处理
学前儿童常见 心理问题、 集体儿童保健
第一章 绪论
1-1 第一节 学前卫生学概述
(一)什么是学前卫生学 (二)学前卫生学的任务 (三)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内容
一、认识泌尿系统
1.肾 2.膀胱
2-6
第六节 泌尿系统
二、幼儿泌尿系统的特点
1.肾功能较成人差 2.膀胱容量小 3.尿道短
2-6
第六节 泌尿系统
三、幼儿泌尿系统的保育要点
1.养成及时排尿的习惯 2.保持会阴部卫生、预防泌尿道感染
2-7
第七节 内分泌系统
一、认识内分泌系统 二、幼儿内分泌系统的特点 1.脑垂体 (1)侏儒症 (2)巨人症
1-1 (四)学前卫生学的研究方法
1. 调查统计法
2.实验法
(1)实验观察法
(2)实验室的检查
3.体检法(身体检查法)
4.观察法 2008
2009
2010
20第二节 学前卫生学的回顾与展望
一、我国古代的学前卫生学 1.人类已经意识到幼儿的卫生保健问题 2.认识到了胎教的重要性
2-3
第三节 运动系统
一、认识运动系统
1.骨骼 2.肌肉 3.关节
2-3
第三节 运动系统
二、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
1.骨骼 2.肌肉 3.关节特点 4.足弓特点
2-3
第三节 运动系统
三、幼儿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
1.教育幼儿保持正确姿势 2.组织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运动 3.衣服要宽松适度 4.供给充足的营养

学前卫生学(第二版)课件全

学前卫生学(第二版)课件全

课程目标
1 掌握学前卫生学的基本概念
了解学前卫生学的定义、范围和基本原理。
2 理解学前卫生学的重要性
认识学前卫生学对学前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 影响,并提高对健康的重视。
关键内容
学前儿童健康管理
了解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制定健康管理 方案,提供健康指导和监护。
健康教育与宣传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前儿童和家长的健 康意识和健康行为。
学前卫生学(第二版)课件 全
该课件全面介绍学前卫生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包括学前儿童健康管理、 儿童常见疾病防治、健康教育与宣传、学前卫生检查与评估、学前卫生环境 管理等关键内容。
前言
学前卫生学是关于提供学前儿童健康和安全的学科。它研究如何保护、促进 和维护学前儿童的整体健康,以确保他们得到全面发展。
3
场所管理
合理规划和利用学前儿童活动场所,确保儿童的安全和活动的有效性。
要点总结
1 学前卫生学关注学前儿童全面健康
涵盖了健康管理、疾病防治、健康教育和环 境管理等方面。
2 重视学前儿童的个体差异
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庆英, 刘新平. 学前卫生学. 第二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2. 赵明, 王艳, 王丽静. 学前卫生学[M].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8. 3. 陈凤梅, 陈小云. 学前教育与学前卫生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儿童常见疾病防治
掌握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提高儿童 的免疫力和疾病抵抗力。
学前卫生检查与评估
进行学前儿童的健康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 解决健康问题。
学前卫生环境管理
1
室内环境
营造安全、卫生、舒适的学前卫生环境,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噪音控制等。

学前卫生学(第二版)全套精品课件

学前卫生学(第二版)全套精品课件

骨的生长和发育有两种方式: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 膜内成骨:是直接从胚性结缔组织膜内形成的骨组织,通过骨化, 成为骨质,骨膜下的成骨细胞不断产生新的骨质,使骨逐渐加厚。 软骨内成骨:即在软骨逐渐被破坏的基础上缓慢形成骨组织。人在 成年以前,骨干与骨骺之间的骺软骨不断增长、不断骨化,使骨逐渐变 长。到20~25岁时,这层软骨完全骨化,骨停止变长,人的身高就确定 下来了。
第一节 运动系统 二、特点
第一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三、保育要点
(一)体姿正确,形正气爽
第一节 运动系统
(二)户外活动,身强骨壮
(三)动作合理,避免损伤 (四)营养充足,穿戴宽松
第一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一)呼吸道
第二节 呼吸系统 一、概述
第一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一)骨——骨的成分与特性
骨成分含量 时期 有机物 新生儿 儿童少年 成人 无机物 1/2 少于2/3 柔软富弹性 柔软,弹性大, 易变形 既坚固又有弹性 骨的物 理特性
第一节 运动系统 一、概述
1/2 超过1/3
约为1/3
约为2/3
第一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一)骨——骨的生长
第一节 运动系统 一、概述
第一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一)骨——骨的形态
第一节 运动系统 一、概述
第一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一)骨——骨的形态
第一节 运动系统 一、概述
短骨 长骨
扁骨
不规则骨
第一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一)骨——长骨的结构
第一节 运动系统 一、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卫生学一、名词解释1、哑嗓子,小儿的声带还不够坚韧,如果经常哭喊或扯着嗓子唱歌等,不注意保护,则声带充血肿胀、变厚,就成了哑嗓子,发音时失去圆润、清亮的音质。

2、龋齿:龋齿是因牙齿经常受到口腔内酸的侵袭,牙釉质受到腐蚀而变软变色,逐渐发展为实质缺损而形成龋洞。

3、牵拉肘:小儿的关节囊比较松弛,关节周围的韧带不够结实,容易发生脱臼(俗称吊环)。

当肘部处于伸直位置时,若被猛力牵拉手臂,就可能造成牵拉肘,这是一种常见的肘关节半脱臼。

它常常是因为大人带着小儿上楼梯、过马路,或帮小儿穿脱衣袖时,用力牵拉、提拎小儿的手臂所造成的。

4、青枝骨折:由于小儿骨头最外层的骨膜较厚,可以发生折而不断的现象。

就像鲜嫩的柳枝,被折后,外皮还连着。

这种骨折被称为青枝骨折,疼痛不如骨头完全断裂时明显,伤肢还可以做些动作,因此这类骨折容易被忽略,而未能送去医院治疗,骨折未经复位长上以后,肢体就会出现畸形,甚至影响正常功能。

所以,小儿肢体受伤后,即便痛得不十分厉害,也要去医院检查一下,是否发生了骨折。

5、基础代谢:人体在清醒、静卧、空腹和20℃左右的环境中,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称为基础代谢,一般相对来说,男性基础代谢比女性高,儿童比成年人高。

6、营养素:是指食物中所含的、能维持生命和健康并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

儿童与成人的区别是,除了需要营养素以维持生命和一切生理活动以及修补组织损耗外,还需要保证其生长发育之需。

7、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中的蛋白质来提供的氨基酸。

对儿童来说有九种: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和组氨酸。

对成人来说,组氨酸不是必需氨基酸,只前八种为必需氨基酸。

8、基础免疫:选择几种对小儿威胁较大的传染病的疫苗,在短期内,有计划地对小儿进行预防接种,使小儿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并为今后的免疫打下基础,称基础免疫。

9、缺铁性贫血:又名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系因体内缺乏铁,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所致,为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三岁以下发病率较高。

10、先天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也叫先天免疫,它是生来就具有的免疫功能,是人类在种系进化中,长期与病原微生物斗争而发展、完善的一种生理功能。

这种免疫能力不是针对某一种病原微生物的,而是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防御作用。

1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多在冬末春初流行。

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当人群对变异的病毒尚无免疫力时,常酿成世界性大流行。

本病传播力强,经飞沫直接传播,飞沫污染手、用具等也可造成间接传染。

病后免疫力不持久。

12、肥胖症:因过量的脂肪存储使体重超过正常20%以上的营养过剩性疾病称为肥胖症。

超过标准体重20%-30%者为轻度肥胖症;超过30%-50%者为中度肥胖症:超过50%以上者为高度肥胖症。

13、手-足-口病:主要由库克萨基病毒引起。

在病儿的水疱液、咽分泌物及粪便中均可带有病毒。

主要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1-2岁婴幼儿为多。

多在夏季流行。

14、加强免疫;进行基础免疫后,机体获得相当强的免疫力。

经过一定时间,免疫力逐渐下降,当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重复接种一次,就很容易使免疫力再度提高,以巩固免疫效果。

这种复种叫加强免疫。

15、乙脑: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

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通过蚊虫传播,多发生于儿童,流行于夏秋季。

二、填空1、幼儿的腕骨在10岁左右才全部钙化。

2、幼儿最先萌出的恒牙是第一恒磨牙,又称为六龄齿。

3、人体最大的一对唾液腺是腮腺。

4、幼儿眼球的前后距离短,物体往往成像于视网膜后面,这种现象是生理性远视。

5、幼儿用嘴呼吸,由于肺部扩张不全,常会导致漏斗胸。

6、幼儿身高较同龄儿童低30%,被称作侏儒症7、幼儿即便把画书放在离眼睛很近的地方看也不觉得眼睛累,主要是因为幼儿眼睛的晶状体具有较好的弹性。

8、幼儿耳咽管比较短,官腔宽,位置平直,鼻咽部的细菌经耳咽管可进入中耳。

9、幼儿流鼻血时,若将鼻血咽下,大便颜色往往是黑色柏油样10、幼儿腹痛放射到右肩部位,可能患的疾病是。

11、幼儿枕部淋巴结肿大,其病毒感染的部位可能是头皮和后颈部。

12、幼儿脚底肌肉比较松弛,长距离远足或长时间站立,可能会造成脚弓塌陷而形成扁平足。

13、幼儿大便颜色为白陶土样,可能患的疾病是黄疸型肝炎14、幼儿体重超过同龄段标准的30%-50%者被称为中度肥胖症。

15、在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指标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现状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的摄入量指标是平均需要量。

16、能促成血胆固醇增高,导致动脉硬化的脂肪酸是饱和脂肪酸。

17、蛋白质分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18、在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指标中,主要作为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目标的指标是适宜摄入量。

19、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参照指标中,用来表示平均每天摄入营养素最高限量的指标是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20、食物中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糖类被总称为膳食纤维。

21、在被动免疫中,通过自然生活途径获得的免疫是自然被动免疫。

22、幼儿粪便表面有鲜血,并且血与粪便不混在一起,每当排便时幼儿哭闹,其原因可能是肛裂。

23、食物中的血红素铁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

24、预防传染病的“三早”指的是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25、3-6岁学前儿童的体格健康检查每年检查一次。

26、女性超过35周岁才生育,在医学上被称为高龄初产妇。

27、人在情绪紧张、发怒时,常有“气饱了”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交感神经兴奋。

28、幼儿颈部淋巴结发生肿大,其病毒感染的区域可能是在鼻咽部、口腔部以及颈面部。

29、幼儿时期最严重的碘缺乏症是克汀病。

30、为了减少测量体温中的误差,刚吃完饭不适于测量体温,应当在饭后30分钟以后测量体温。

三、辨析题1、幼儿应该在大班再开始刷牙。

错小儿到了3岁左右就该学着刷牙了。

2、对幼儿而言,食物中添加赖氨酸越多越好。

错赖氨酸不是万能的滋补品,不能随意加在任何食物中。

盲目地给孩子吃大量的赖氨酸,会造成其他必需氨基酸的相对缺乏,形成新的不平衡。

何况赖氨酸摄入过多还会引起中毒。

3、大灾之后有大疫。

对4、风疹具有永久免疫性。

错麻疹5、蛋白质是能量的主要来源。

错蛋白质可提供能量,但不宜用蛋白质作为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而应把碳水化合物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

6、乳牙迟早要换,乳牙是不是健康不要紧。

错这句话小看了乳牙的作用,乳牙不仅能咀嚼食物,帮助消化;还与小儿的音容笑貌有关,所以说,乳牙在口腔内存留的时间虽然不如恒牙长,但乳牙的功用并不小。

7、鱼肝油是补品,对幼儿多多益善。

错鱼肝油食用过多可致中毒8、正常幼儿腋下测得的体温是36到37摄氏度。

错36-37.5摄氏度9、有钱难买六月泻。

错腹泻严重可致脱水10、幼儿能量消耗的用途和成人的完全一样。

错幼儿还有生长发育的需要11、小孩子长个子是在夜间。

对生长激素的分泌昼夜间不均匀,入睡后生长激素才大量分泌。

12、夜盲症是一种永久性疾病。

错夜盲症是由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只要补充维生素A,病情能得到缓解。

13、胃肠炎疾病引起的呕吐和“喷射性呕吐”不同。

对胃肠炎引起的呕吐有恶心的感觉,而喷射性呕吐没有14、幼儿所需的维生素D只能由食物提供。

错也可以由皮肤合成,阳光和紫外线的照射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

四、简答1、简述幼儿骨骼发育的特点及其保护要点。

①骨骼在生长。

小儿的骨头在发育,不仅需要较多的钙,而且还需要维生素D,以便使吸收的钙沉积到骨头里去。

所以要给幼儿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②腕骨要到10岁左右才全部钙化,所以小孩的手腕劲儿不大,不要让小儿提拎太重的东西,买玩具也要挑一挑,要适合小儿的手劲;③小儿的髋骨与成人不同,它还不是一块严丝合缝的骨头,所以在小儿蹦蹦跳跳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安全;④小儿的骨头易被弯曲,容易发生变形,所以要特别注意保护,避免骨折;⑤不良姿势易致脊柱变形,应从小培养小儿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保护脊柱,预防脊柱变形。

2、合理安排幼儿膳食的原则有哪些?①合理配膳;②膳食巧搭配——粗细粮搭配、米面搭配、荤素搭配、谷类与豆类搭配、蔬菜五色搭配、干稀搭配;③细心烹调3、试述肥胖症的病因及其危害。

病因:①多食;②少动;③遗传,双亲肥胖,子女易成肥胖体型;④心理因素,受到精神创伤或心理异常,可有异常的食欲,导致肥胖症;⑤内分泌疾病危害:①行动笨拙、体型不美观,还会影响健康;②儿童期肥胖易致扁平足,易感疲乏,还会造成高血脂症,成为动脉硬化的发病基础;③肥胖继续发展,延续到成人,更易得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患;④还会带来种种心理问题,如被人取笑而产生孤独感、自卑感。

4、如何护理患有细菌性痢疾的幼儿?①要坚持治疗;②病出以流质、半流质为主,忌食多渣、油腻或有刺激性的食物。

病情好转后逐步改为软饭,并加强营养;③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洗屁股,为防止臀红,肛门及臀部皮肤可涂鞣酸软膏;④注意消毒隔离。

5、制定幼儿园一日生活日程的依据有哪些?婴幼儿的一日生活制度,应根据婴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教育上的要求和卫生保健原则来制定。

①考虑年龄的特点;②结合季节做适当调整:③适当考虑家长接送的需要。

6、试述幼儿皮肤的特点及其保护要点。

①皮肤的保护功能差,小儿皮肤薄嫩,易受损伤,若不注意皮肤清洁,就很容易生疮长痓,所以要常洗澡、洗头,勤剪指甲,要选用质地柔软、吸水性强、不易掉色的衣料做内衣,不要用化妆品去遮盖小儿天然健美的肌肤;②皮肤调节体温的功能差,小儿皮肤的散热和保温功能都不及成人。

锻炼可以增强机体对冷、热的适应能力,所以要充分利用资源,加强锻炼;③皮肤的作用强,凡是盛过有毒物品的容器都要妥善处理,决不能让小儿碰到,在皮肤上涂抹药物也要注意药物的浓度和剂量,不得过量。

7、家长在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方面的责任有哪些?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必须从家庭做起。

①“家庭食物圈”应以科学为指导,营养均衡,少盐,少甜食,使幼儿形成杂食的习惯,而且口轻,不馋糖;②安排好正餐之外的点心。

断母乳以后,幼儿每天仍要吃五顿,三次正餐,两次点心。

吃点心是为了补充正餐,但不能影响正餐。

点心应以低脂肪、低热量为宜,不吃甜食和油煎炸的食物,着重补充维生素C;③创造和谐的餐桌氛围。

幼儿只要健康没病,又有适度的活动量,吃饭多少本不必强。

少些人为的干预,多些生理的调节,回归自然,孩子吃饭香甜就成了很自然的事。

,8、试述龋齿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成因:①口腔中细菌的破坏作用,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在口腔的残留食物上繁殖产酸,酸使牙釉质脱钙,形成龋洞;②牙面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尤其是糖果糕点等甜食残渣,是造成龋齿的重要原因之一;③牙齿结构上的缺陷,牙釉质发育不良,牙齿排列不齐等,也是造成龋齿的原因之一。

预防措施:①注意口腔卫生,从小培养饭后漱口和早晚刷牙的习惯,及时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②多晒太阳,注意营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