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2.1 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二版课后答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二版课后答案第一章:概率论的基本概念与性质1.1 概率的定义及其性质1.概率的定义:概率是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度量。
在概率论中,我们将事件A的概率记为P(A),其中P(A)的值介于0和1之间。
2.概率的基本性质:–非负性:对于任何事件A,其概率满足P(A) ≥ 0。
–规范性:对于样本空间Ω中的全部事件,其概率之和为1,即P(Ω) = 1。
–可列可加性:对于互不相容的事件序列{Ai}(即Ai∩Aj = ∅,i ≠ j),有P(A1∪A2∪…) = P(A1) + P(A2) + …。
1.2 随机事件与随机变量1.随机事件:随机事件是指在一次试验中所发生的某种结果。
–基本事件:对于只包含一个样本点的事件,称为基本事件。
–复合事件:由一个或多个基本事件组成的事件称为复合事件。
2.随机变量:随机变量是将样本空间Ω上的每个样本点赋予一个实数的函数。
随机变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离散型随机变量:其取值只可能是有限个或可列无穷个实数。
–连续型随机变量:其取值在某个区间内的任意一个值。
1.3 事件的关系与运算1.事件的关系:事件A包含于事件B(记作A ⊆ B)指的是事件B发生时,事件A一定发生。
如果A ⊆ B且B ⊆ A,则A与B相等(记作A = B)。
–互不相容事件:指的是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即A∩B = ∅。
2.事件的运算:对于两个事件A和B,有以下几种运算:–并:事件A和事件B至少有一个发生,记作A∪B。
–交: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记作A∩B。
–差:事件A发生而事件B不发生,记作A-B。
第二章:条件概率与独立性2.1 条件概率与乘法定理1.条件概率: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称为事件A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的条件概率,记作P(A|B)。
–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P(A|B) = P(A∩B) / P(B)。
2.乘法定理:对于任意两个事件A和B,有P(A∩B) = P(A|B) * P(B) =P(B|A) * P(A)。
1.2.1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

条件概率【问题导思】 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假设男女出生率一样.(1)这个家庭一男一女的概率是多少?(2)预先知道这个家庭中至少有一个女孩,这个家庭一男一女的概率是多少?【提示】 (1)12,(2)23.(1)概念:已知事件B 发生的条件下,A 发生的概率称为B 发生时A 发生的条件概率,记为P (A |B ).(2)公式:当P (B )>0时,P (A |B )=P ABP B.独立事件【问题导思】 在一次数学测试中,甲考满分,对乙考满分有影响吗?【提示】 没有影响.(1)定义:对两个事件A ,B ,如果P (AB )=P (A )P (B ),则称A ,B 相互独立. (2)性质:如果A ,B 相互独立,则A 与B ,A 与B ,A 与B 也相互独立.(3)如果A 1,A 2,…,A n 相互独立,则有P (A 1A 2…A n )=P (A 1)P (A 2)…P (A n ).应用在100件产品中有95件合格品,5件不合格品,现从中不放回地取两次,每次任取一件,试求:(1)第一次取到不合格品的概率;(2)在第一次取到不合格品后,第二次再次取到不合格品的概率. 【思路探究】 求解的关键是判断概率的类型.第一问是古典概型问题;第二问是条件概率问题.【自主解答】 设“第一次取到不合格品”为事件A ,“第二次取到不合格品”为事件B .(1)P (A )=5100=0.05.(2)法一 第一次取走1件不合格品后,还剩下99件产品,其中有4件不合格品.于是第二次再次取到不合格品的概率为499,这是一个条件概率,表示为P (B |A )=499.法二 根据条件概率的定义计算,需要先求出事件AB 的概率. P (AB )=5100×499,∴有P (B |A )=P ABP A =5100×4995100=499.1.注意抽取方式是“不放回”地抽取.2.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搞清在什么条件下,求什么事件发生的概率. 3.第二问的解法一是利用缩小样本空间的观点计算的,其公式为P (B |A )=n ABn A,此法常应用于古典概型中的条件概率求法.在例1题设的条件下,试求在第一次取到合格品后,第二次取到不合格品的概率.【解】 法一 第一次取走1件合格品后,还剩下99件产品,其中有5件不合格品,于是第二次取到不合格品的概率为599.法二 ∵P (A B )=95100×599,∴P (B |A )=P A B PA=95100×59995100=599.对于下列给出的两个事件:①甲、乙两同学同时解一道数学题,事件A 表示“甲同学做对”,事件B 表示“乙同学做对”;②在某次抽奖活动中,记事件A 表示“甲抽到的两张奖券中,一张中一等奖,另一张未中奖”,事件B 表示“甲抽到的两张奖券均中二等奖”;③一个布袋里有3个白球和2个红球,记事件A ,B 分别表示“从中任意取一个是白球”与“取出的球不放回,再从中任取一球是红球”;④在有奖储蓄中,记甲在不同奖组M 和N 中所开设的两个户头分别中一等奖为事件A 和B .其中事件A 和事件B 相互独立的是( )A .①②B .①④C .③④D .仅有① 【自主解答】 序号 判断 原因分析① √ 事件A 的发生对事件B 发生的概率无影响② × A 与B 互斥③ × 事件A 的发生对事件B 发生的概率有影响 ④√事件A 的发生对事件B 发生的概率无影响判断两个事件是不是相互独立有以下两种方法:(1)由定义,若P (AB )=P (A )P (B ),则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2)由事件本身的性质直接判断,也就是判断一个事件的发生对另一个事件有没有影响.下列事件A ,B 是独立事件的是( )A .一枚硬币掷两次,A =“第一次为正面”,B =“第二次为反面” B .袋中有4个小球,其中2个白球,2个黑球,不放回地摸两次,A =“第一次摸到白球”,B =“第二次摸到白球”1.求解某些事件的概率时,应首先确定事件间的关系,即两事件是互斥事有n位同学参加某项选拔测试,C .p nD .1-(1-p )n【解析】 至少有一位同学通过测试的对立事件为无人通过测试,其概率为(1-p )n.应用对立事件的概率求解知,至少有一位同学通过测试的概率为1-(1-p )n. 课堂小结:1.条件概率的前提条件是:在知道事件A 必然发生的前提下,只需局限在A 发生的范围内考虑问题,在事件A 发生的前提下事件B 发生,等价于事件A 和B 同时发生,由古典概型知其条件概率为:P (B |A )=n ABn A =nABn ΩnAnΩ=P ABP A,其中n (Ω)为一次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数,n (A )为事件A 所包含的结果数,n (AB )为AB 同时发生时的结果数.2.P (AB )=P (A )P (B )使用的前提条件是A ,B 为相互独立事件;当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时,事件A 与B 、A 与B 、A 与B 也相互独立.3.求事件概率时,有时遇到求“至少”或“至多”等事件概率问题,可考虑用他们的对立事件求解. 作业布置:1.从1,2,3,4,5中任取两个不同的数,事件A =“取到的2个数之和为偶数”,事件B =“取到的2个数均为偶数”,则P (B |A )=( )A.18B.14C.25D.12【解析】 事件A 包含(1,3),(1,5),(3,5),(2,4)共4个基本事件,事件B 包含(2,4)一个基本事件.∴P (B |A )=P A ∩B P A =14.2.甲袋中装有2个白球,2个黑球,乙袋中装有2个白球,4个黑球,从甲、乙两袋中各取一球均为白球的概率为( )A.16B.25C.215D.56【解析】 记“从甲袋中任取一球为白球”为事件A ,“从乙袋中任取一球为白球”为事件B ,则事件A ,B 是相互独立事件,故P (A ∩B )=P (A )×P (B )=24×26=16. 3.已知A ,B 是相互独立事件,且P (A )=12,P (B )=23,则P (A ·B )=________;P (A ·B )=________.。
2022高中数学第1章统计案例2

第一章DIYIZHANG统计案例§2独立性检验2.1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课后篇巩固提升A组1.从1,2,3,4,5中任取2个不同的数,事件A:“取到的2个数之和为偶数”,事件B:“取到的2个数均为偶数”,则P(B|A)=()A. B. C. D.(A)=,P(AB)=,由条件概率计算公式,得P(B|A)=.2.某单位组织开展党史知识竞赛活动,以支部为单位参加比赛,某支部在5道党史题中(有3道选择题和2道填空题),不放回地依次随机抽取2道题作答,设事件A为“第1次抽到选择题”,事件B为“第2次抽到选择题”,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P(A)=B.P(AB)=C.P(B|A)=D.P(B|)=(A)=,故A正确;P(AB)=,故B正确;P(B|A)=,故C正确;P()=1-P(A)=1-,P(B)=,P(B|)=,故D错误.故选D.3.某地区空气质量监测资料表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0.75,连续两天为优良的概率是0.6,已知某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则随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A.0.8B.0.75C.0.6D.0.45,则随后一天空气质量也优良的概率为p,则得0.6=0.75·p,解得p=0.8,故选A.4.某中学开展主题为“学习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的知识竞赛活动,甲同学答对第一道题的概率为,连续答对两道题的概率为.用事件A表示“甲同学答对第一道题”,事件B表示“甲同学答对第二道题”,则P(B|A)=()A. B. C. D.P(AB)=,P(A)=,∴P(B|A)=.故选D.5.如图,用K,A1,A2三类不同的元件连接成一个系统.当K正常工作且A1,A2至少有一个正常工作时,系统正常工作.已知K,A1,A2正常工作的概率依次为0.9,0.8,0.8,则系统正常工作的概率为()A.0.960B.0.864C.0.720D.0.576:由题意知K,A1,A2正常工作的概率分别为P(K)=0.9,P(A1)=0.8,P(A2)=0.8, ∵K,A1,A2相互独立,∴A1,A2至少有一个正常工作的概率为P(A2)+P(A1)+P(A1A2)=(1-0.8)×0.8+0.8×(1-0.8)+0.8×0.8=0.96.∴系统正常工作的概率为P(K)[P(A2)+P(A1)+P(A1A2)]=0.9×0.96=0.864.方法二:A1,A2至少有一个正常工作的概率为1-P()=1-(1-0.8)(1-0.8)=0.96,∴系统正常工作的概率为P(K)[1-P()]=0.9×0.96=0.864.6.某次知识竞赛规则如下:在主办方预设的5个问题中,选手若能连续正确回答出两个问题,即停止答题,晋级下一轮.假设某选手正确回答每个问题的概率都是0.8,且每个问题的回答结果相互独立,则该选手恰好回答了4个问题就晋级下一轮的概率为..128,该选手的第二个问题必答错,第三、四个问题必答对,故该选手恰好回答了4个问题就晋级下一轮的概率P=1×0.2×0.8×0.8=0.128.7.已知随机事件A和B相互独立,若P(AB)=0.36,P()=0.6(表示事件A的对立事件),则P(B)=..9P(A)=1-P()=0.4,由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可得P(AB)=P(A)P(B),因此,P(B)==0.9.8.盒中装有10只乒乓球,其中6只新球,4只旧球,不放回地依次取出2个球使用,在第一次取出新球的条件下,第二次也取到新球的概率为.,则袋中还有9个球,其中5个新球,所以第二次取出新球的概率为.9.集合A={1,2,3,4,5,6},甲、乙两人各从A中任取一个数,若甲先取,乙后取,在甲抽到奇数的条件下,求乙抽到的数比甲抽到的数大的概率.1:将甲抽到数字a,乙抽到数字b,记作(a,b),则所有可能的抽取结果为:(1,2),(1,3),(1,4),(1,5),(1,6),(2,1),(2,3),(2,4),(2,5),(2,6),(3,1),(3,2),(3,4),(3,5),(3,6),(4,1),(4,2),(4,3),(4,5),( 4,6),(5,1),(5,2),(5,3),(5,4),(5,6),(6,1),(6,2),(6,3),(6,4),(6,5),共30个.其中甲抽到奇数的情形有15个,在这15个中,乙抽到的数比甲抽到的数大的有9个,所求概率P=.解法2:设甲抽到奇数的事件为A,甲抽到奇数,且乙抽到的数比甲大为事件B,则P(A)=.P(AB)=,故P(B|A)=.10.某班有两个课外活动小组,其中第一小组有足球票6张,排球票4张;第二小组有足球票4张,排球票6张.甲从第一小组的10张票中任抽1张,乙从第二小组的10张票中任抽1张.(1)两人都抽到足球票的概率是多少?(2)两人中至少有1人抽到足球票的概率是多少?“甲从第一小组的10张票中任抽1张,抽到足球票”为事件A,“乙从第二小组的10张票中任抽1张,抽到足球票”为事件B,则“甲从第一小组的10张票中任抽1张,抽到排球票”为事件,“乙从第二小组的10张票中任抽1张,抽到排球票”为事件,于是P(A)=,P()=;P(B)=,P()=.由于甲(或乙)是否抽到排球票,对乙(或甲)是否抽到足球票没有影响,因此A与B是相互独立事件.(1)两人都抽到足球票的概率为P=P(A)·P(B)=.(2)两人都抽到排球票的概率为P=P()·P()=.故两人至少有1人抽到足球票的概率为P=1-.B组1.已知某产品的次品率为4%,其合格品中75%为一级品,则任选一件为一级品的概率为()A.75%B.96%C.72%D.78.125%“任选一件产品是合格品”为事件A,则P(A)=1-P()=1-4%=96%.记“任选一件产品是一级品”为事件B.由于一级品必是合格品,所以事件A包含事件B,故P(AB)=P(B).由合格品中75%为一级品知P(B|A)=75%;故P(B)=P(AB)=P(A)·P(B|A)=96%×75%=72%.2.从甲袋中摸出一个红球的概率是,从乙袋中摸出一个红球的概率是,从两袋各摸出一个球,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2个球都是红球的概率为B.2个球不都是红球的概率为C.至少有1个红球的概率为D.2个球中恰有1个红球的概率为A选项,2个球都是红球的概率为,A选项正确;对于B选项,2个球不都是红球的概率为1-,B 选项错误;对于C选项,至少有1个红球的概率为1-,C选项正确;对于D选项,2个球中恰有1个红球的概率为,D选项正确.故选B.3.已知P(AB)=P(A)P(B),且P()=,P(A)=P(B),则事件A发生的概率是()A. B. C. D.P(AB)=P(A)P(B),知A与B相互独立,故A与与B,都是相互独立的,由P(A)=P(B),得P(A)P()=P(B)P(),即P(A)[1-P(B)]=P(B)[1-P(A)],得P(A)=P(B).∵P()=,∴P()=P()=,∴P(A)=.4.某农业科技站对一批新水稻种子进行试验,已知这批水稻种子的发芽率为0.8,出芽后的幼苗成活率为0.9.在这批水稻种子中,随机地取出一粒,则这粒水稻种子发芽并能成长为幼苗的概率为() A.0.02 B.0.08 C.0.18 D.0.72“这粒水稻种子发芽”为事件A,“这粒水稻种子发芽并成长为幼苗”为事件AB,“这粒水稻种子在发芽的前提下能成长为幼苗”为事件B|A,则P(A)=0.8,P(B|A)=0.9,由条件概率公式,得P(AB)=P(B|A)·P(A)=0.9×0.8=0.72.5.市场上供应的灯泡中,甲厂占70%,乙厂占30%,甲厂产品的合格率是95%,乙厂产品的合格率是80%,则市场上灯泡的合格率是..5%A={甲厂产品},B={乙厂产品},C={合格产品},则C=AC+BC,所以P(C)=P(AC)+P(BC)=P(A)·P(C|A)+P(B)·P(C|B)=70%×95%+30%×80%=0.905=90.5%.6.设甲乘汽车、火车前往目的地的概率分别为0.6,0.4,汽车和火车正点到达目的地的概率分别为0.9,0.8,则甲正点到达目的地的概率为..86P=0.6×0.9=0.54,当甲乘火车时正点到达目的地的概率为P=0.4×0.8=0.32,所以甲正点到达目的地的概率为P=0.54+0.32=0.86.7.从一副不含大小王的52张扑克牌中不放回地抽取2次,每次抽1张,已知第1次抽到A,则第2次也抽到A的概率为多少?1次抽到A为事件M,第2次也抽到A为事件N,则MN表示两次都抽到A, P(M)=,P(MN)=,P(N|M)=.8.制造一机器零件,甲机床生产的废品率是0.04,乙机床生产的废品率是0.05,从它们生产的产品中各任取1件,求:(1)两件都是废品的概率;(2)其中没有废品的概率;(3)其中恰有1件废品的概率;(4)其中至少有1件废品的概率;(5)其中至多有1件废品的概率.“从甲机床生产的产品中抽得1件是废品”为事件A,“从乙机床生产的产品中抽得1件是废品”为事件B.则P(A)=0.04,P(B)=0.05.(1)P(AB)=P(A)P(B)=0.04×0.05=0.002.(2)P()=P()P()=0.96×0.95=0.912.(3)P(B+A)=P()P(B)+P(A)P()=0.96×0.05+0.04×0.95=0.086.(4)至少有一件是废品的对应事件为B+A+AB,易知B,A,AB是彼此互斥的三件事件.故所求概率为P=P(B+A+AB)=P(B+A)+P(AB)=0.086+0.002=0.088.(利用(1),(3)小题的结果)或考虑其对应事件“没有废品”,故P=1-P()=1-0.912=0.088.(5)“至多有一件是废品”即为事件B+A;其对立事件为“两件都是废品”:AB.故所求概率P=P(B+A)=1-P(AB)=1-0.002=0.998.。
《步步高学案导学设计》2021-2022学度高中数学北师大版1-2(配套备课资源)第一章2.1

《步步高学案导学设计》2021-2022学度高中数学北师大版1-2(配套备课资源)第一章22.1 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一、基础过关1. 若P(A)=34,P(B|A)=12,则P(AB)等于 ( )A.23B.38C.13D.582. 某种电子元件用满3 000小时不坏的概率为34,用满8 000小时不坏的概率为12.现有一只此种电子元件,差不多用满3 000小时不坏,还能用满8 000小时的概率是 ( )A.34B.23C.12D.133. 某地一农业科技实验站,对一批新水稻种子进行试验,已知这批水稻种子的发芽率为0.8,出芽后的幼苗成活率为0.9,在这批水稻种子中,随机地抽取一粒,则这粒水稻种子能成长为幼苗的概率为( ) A .0.02B .0.08C .0.18D .0.72 4. 甲,乙,丙3人投篮,投进的概率分别是13,25,12.现3人各投篮1次,求3人都没有投进的概率为( )A.115B.215C.15D.1105. 如图,已知电路中4个开关闭合的概率差不多上12,且是互相独立的,灯亮 的概率为( ) A.316 B.34 C.1316 D.146. 设某种动物由出生算起活到20岁的概率为0.8,活到25岁的概率为0.4,现有一个20岁的这种动物,则它能活到25岁的概率是________.二、能力提升7. 在甲盒内的200个螺杆中有160个是A 型,在乙盒内的240个螺母中有180个是A 型.若从甲、乙两盒内各取一个,则能配在A 型螺栓的概率为________.8. 甲袋中有8个白球,4个红球;乙袋中有6个白球,6个红球,从每袋中任取一个球,则取得同色球的概率为________.9. 抛掷红、蓝两颗骰子,设事件A 为“蓝色骰子的点数为3或6”,事件B 为“两颗骰子的点数之和大于8”.(1)求P(A),P(B),P(AB);(2)当已知蓝色骰子的点数为3或6时,问两颗骰子的点数之和大于8的概率为多少?10.某种电路开关闭合后,会显现红灯或绿灯闪耀,已知开关第一次闭合后显现红灯的概率是12,两次闭合都显现红灯的概率为16.求在第一次闭合显现红灯的条件下第二次显现红灯的概率.11.一个袋子中有3个白球,2个红球,每次从中任取2个球,取出后再放回,求:(1)第1次取出的2个球差不多上白球,第2次取出的2个球差不多上红球的概率;(2)第1次取出的2个球1个是白球、1个是红球,第2次取出的2个球差不多上白球的概率.三、探究与拓展12.为拉动经济增长,某市决定新建一批重点工程,分为基础设施工程、民生工程和产业建设工程三类.这三类工程所含项目的个数分别占总数的12,13,16.现有3名工人独立地从中任选一个项目参与建设.求:(1)他们选择的项目所属类别互不相同的概率;(2)至少有1名工人选择的项目属于民生工程的概率.答案1.B 2.B 3.D 4.C 5.C6.0.5 7.35 8.12 9.解 (1)设x 为掷红骰子得的点数,y 为掷蓝骰子得的点数,则所有可 能的事件为(x ,y),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由题意作图如图.明显:P(A)=1236=13,P(B)=1036=518,P(AB)=536. (2)方法一 P(B|A)=n AB n A =512. 方法二 P(B|A)=P AB P A=53613=512. 10.解 第一次闭合后显现红灯记为事件A ,第二次闭合后显现红灯记为事件B.则P(A)=12,P(AB)=16,∴P(B|A)=1612=13.11.解 记:“第1次取出的2个球差不多上白球”的事件为A ,“第2次取出的2个球差不多上红球”的事件为B ,“第1次取出的2个球1个是白球、1个是红球”的事件为C ,专门明显,由于每次取出后再放回,A 、B 、C 差不多上相互独立事件.(1)P(AB)=P(A)P(B)=310·110=3100.故第1次取出的2个球差不多上白球,第2次取出的2个球差不多上红球的概率是3100.(2)P(CA)=P(C)P(A)=610·310=950.故第1次取出的2个球1个是白球、1个是红球,第2次取出的2个球差不多上白球的概率是950.12.解 记第i 名工人选择的项目属于基础设施工程、民生工程和产业建设工程分别为事件Ai ,Bi ,Ci ,i =1,2,3.由题意知A1,A2,A3相互独立,B1,B2,B3相互独立,C1,C2,C3相互独立,Ai ,Bj ,Ck (i ,j ,k =1,2,3,且i ,j ,k 互不相同)相互独立,且P(Ai)=12,P(Bi)=13,P(Ci)=16.(1)他们选择的项目所属类别互不相同的概率P =6P(A1)P(B2)P(C3)=6×12×13×16=16.(2)至少有1名工人选择的项目属于民生工程的概率P =1-P(B1 B2 B3)=1-P(B1)P(B2)P(B3) =1-⎝ ⎛⎭⎪⎫1-133=1927.。
事件的独立性与条件概率

事件的独立性与条件概率事件的独立性与条件概率是概率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的理解与应用在各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事件的独立性和条件概率的概念及其关系。
一、事件的独立性事件的独立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之间的发生与否互不影响。
换句话说,当两个或多个事件独立发生时,它们的概率乘积等于它们各自发生的概率之积。
以掷硬币为例,假设我们掷两枚硬币,事件A表示第一枚硬币为正面,事件B表示第二枚硬币为正面。
如果两个事件相互独立,那么P(A∩B) = P(A)×P(B)。
也就是说,第一枚硬币为正面的概率与第二枚硬币为正面的概率乘积等于两枚硬币都为正面的概率。
二、条件概率条件概率是在已知一个或多个事件发生的条件下,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通常表示为P(A|B),表示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
仍以掷硬币为例,事件A表示第一枚硬币为正面,事件B表示两枚硬币都为正面。
如果已知第一枚硬币为正面,即事件A已经发生,那么事件B的概率会发生变化,变成了P(B|A)。
这时,我们可以用条件概率的公式计算出P(B|A)。
三、事件的独立性与条件概率的关系事件的独立性与条件概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两个事件A和B是相互独立的时候,P(A|B) = P(A),也就是说,当事件B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与事件B未发生时的概率相等。
反过来讲,如果已知事件B发生,且P(A|B) = P(A),那么事件A 与事件B就是相互独立的。
因此,可以通过条件概率的计算来判断事件之间的独立性。
四、应用举例事件的独立性与条件概率在实际应用中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疾病诊断:在医学领域,独立性与条件概率可以用于判断多个疾病的共同发生概率。
例如,根据患者的症状,通过条件概率可以计算出某种疾病的患病概率。
2. 金融风险评估:在金融领域,独立性与条件概率可以用于评估投资组合的风险。
通过将不同资产之间的独立性与条件概率应用到投资组合的构建中,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风险和收益。
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

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要点梳理】要点一:条件概率1.概念设A 、B 为两个事件,求已知B 发生的条件下,A 发生的概率,称为B 发生时A 发生的条件概率,记为()|P A B ,读作:事件B 发生的条件下A 发生的概率。
要点诠释:我们用韦恩图能更好的理解条件概率,如图,我们将封闭图形的面积理解为相应事件的概率,那么由条件概率的概率,我们仅局限于B 事件这个范围来考察A 事件发生的概率,几何直观上,()|P A B 相当于B 在A 内的那部分(即事件AB )在A中所占的比例。
2.公式.要点诠释:(1)对于古典(几何)概型的题目,可采用缩减样本空间的办法计算条件概率: 古典概型:(|)AB P A B B =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即()()card (|)card AB P AB B =; 几何概型:(|)AB P A B B =的测度的测度. (2)公式()(|)()P AB P A B P B =揭示了()P B 、()|P AB 、()P AB 的关系,常常用于知二求一,即要熟练应用它的变形公式如,若()P B >0,则()()()=|P AB P A P B A ,该式称为概率的乘法公式.(3)类似地,当()0P A >时,A 发生时B 发生的条件概率为:()()()|=P AB P B A P A .3. 性质(1)非负性:()|0P A B ≥;(2)规范性:()|=1P B Ω(其中Ω为样本空间);(3)可列可加性:若两个事件A 、B 互斥,则()()()+||+|P A B C P A C P B C =.4.概率()P A |B 与()P AB 的联系与区别: 当()0P B >时,()()()|=P A B P A B P B .联系:事件A ,B 都发生了。
区别:①在()|P A B 中,事件A ,B 发生有时间上的差异,事件B 先发生,事件A 后发生;在()P AB 中,事件A ,B 同时发生;②基本事件空间不同在()|P A B 中,事件B 成为基本事件空间,即()()card (|)card AB P ABB =;在()P AB 中,基本事件空间保持不变,仍为原基本事件空间,即()()card ()card AB P AB =Ω。
北师大版选修1-2--第一章-2-2.1-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课件(30张)

1
4
性知概率各为 . 这时A={(男,女),(女,男)},B={(男,男),(男,女),(女,
男)},AB={(男,女),(女,男)},于是 P(A)=
1
, ()
2
=
3
, ()
4
=
1
.
2
由此可知 P(AB)≠P(A)P(B),所以事件 A,B 不相互独立.
必须熟练掌握.
2.判断两个事件是否为相互独立事件也可以从定性的角度进行
分析,也就是看一个事件的发生对另一个事件的发生是否有影响.
没有影响就是相互独立事件,有影响就不是相互独立事件.
典例透析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变式训练2】 从一副扑克牌(去掉大王、小王,共52张)中任抽
一张,设A={抽得老K},B={抽得红牌},判断事件A与B是否相互独立.
P() = ()() = [1 − ()](),
P( ) = ()() = [1 − ()][1 − ()].
(3)若A1,A2,…,An相互独立,
则有P(A1A2…An)=P(A1)P(A2)…P(An).
知识梳理
名师点拨比较相互独立事件与互斥事件
互斥事件
由题意知要求的是P(A2|A1).
6
3
6×5
1
因为 P(A1)= 10 = 5 , (1 2 ) = 10×9 = 3,
所以 P(A2|A1)=
(1 2 )
( 1 )
5
= 9.
5
故第一支是好的,第二支也是好的的概率为 9.
典例透析
《条件概率与独立性》课件

卡方检验法
卡方检验法是一种基于概率分布的统计方法, 通过计算观测值和理论值之间的偏差程度来检 验独立性。
条件概率与独立性的应用
金融市场预测
条件概率和独立性等概率理论方 法常用于分析和预测金融市场趋 势、股票涨跌等。
医学诊断
条件概率和独立性等概率理论方 法常用于医学诊断中的病例分析 和风险评估。
药物研发
计算条件概率
1
先决概率
先决概率是指在给定先决条件的情况下,某个事件的概率。
2
全概率公式
全概率公式是计算条件概率的关键公式之一。
3
贝叶斯公式
贝叶斯公式是计算后验概率的重要工具,常用于医疗、金融领域中的决策分析。
独立性的判定
十字乘法判定法
十字乘法判定法是使用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它 通过直觉理解就可以判断两个事件之间是否独 立。
条件概率和独立性等概率理论方 法可以帮助科学家系统地评估新 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
练习与总结
本节将提供练习题目,让你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并对整个课程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条件概率与独立性
本课程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了条件概率与独立性的概念、计算方法、判定 准则以及应用场景,并提供实例和练习,帮助你快速掌握这一重要知识点。
条件概率的定义
什么是条件概率?
条件概率指在某个条件下某一事 件发生的概率,常用于计算和预 测。
如何计算条件概率?
根据公式P(A|B)=P(AB)/P(B),通 过分析样本空间,可以用不同的 方法计算条件概率。
为什么条件概率有用?
条件概率常用于实际应用场景中, 例如医学诊断、金融风险评估、 市场预测等。
独立性的概念
1 什么是独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独立性检验 2.1 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学习目标 1.理解条件概率与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2.掌握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3.能利用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知识点一 条件概率100件产品中有93件产品的长度合格,90件产品的质量合格,85件产品的长度、质量都合格. 令A ={产品的长度合格},B ={产品的质量合格},AB ={产品的长度、质量都合格}. 思考1 试求P (A ),P (B ),P (AB ). 答案 P (A )=93100,P (B )=90100,P (AB )=85100.思考2 任取一件产品,已知其质量合格(即B 发生),求它的长度(即A 发生)也合格(记为A |B )的概率.答案 事件A |B 发生,相当于从90件质量合格的产品中任取1件长度合格,其概率为P (A |B )=8590. 思考3 P (B ),P (AB ),P (A |B )间有怎样的关系. 答案 P (A |B )=P (AB )P (B ).梳理 条件概率 (1)概念事件B 发生的条件下,A 发生的概率,称为B 发生时A 发生的条件概率,记为P (A |B ). (2)公式P (A |B )=P (A ∩B )P (B )(其中,A ∩B 也可以记成AB ).(3)当P (A )>0时,A 发生时B 发生的条件概率为P (B |A )=P (AB )P (A ). 知识点二 独立事件甲箱里装有3个白球、2个黑球,乙箱里装有2个白球,2个黑球.从这两个箱子里分别摸出1个球,记事件A =“从甲箱里摸出白球”,B =“从乙箱里摸出白球”.思考1 事件A 发生会影响事件B 发生的概率吗? 答案 不影响.思考2 P (A ),P (B ),P (AB )的值为多少? 答案 P (A )=35,P (B )=12,P (AB )=3×25×4=310.思考3 P (AB )与P (A ),P (B )有什么关系? 答案 P (AB )=P (A )·P (B ). 梳理 独立事件(1)概念:对两个事件A ,B ,如果P (AB )=P (A )P (B ),则称A ,B 相互独立. (2)推广:若A 与B 相互独立,则A 与B ,A 与B ,A 与B 也相互独立. (3)拓展:若A 1,A 2,…,A n 相互独立,则有P (A 1A 2…A n )=P (A 1)P (A 2)…P (A n ).1.在“A 已发生”的条件下,B 发生的概率可记作P (A |B ).( × )2.在某种情况下,条件概率中的条件意味着对样本空间进行压缩,相应的概率可在压缩的样本空间内直接计算.( √ )3.如果事件A 与事件B 相互独立,则P (B |A )=P (B ).( √ )4.“P (AB )=P (A )·P (B )”是“事件A ,B 相互独立”的充要条件.( √ )类型一 条件概率例1 甲、乙两地都位于长江下游,根据一百多年的气象记录,知道甲、乙两地一年中雨天占的比例分别为20%和18%,两地同时下雨的比例为12%,问: (1)乙地为雨天时,甲地也为雨天的概率是多少? (2)甲地为雨天时,乙地也为雨天的概率是多少? 解 设A =“甲地为雨天”,B =“乙地为雨天”,则: (1)乙地为雨天时,甲地也为雨天的概率是 P (A |B )=P (AB )P (B )=0.120.18=23.(2)甲地为雨天时,乙地也为雨天的概率是 P (B |A )=P (AB )P (A )=0.120.20=0.60.反思与感悟 条件概率的求法(1)利用定义,分别求出P (A )和P (AB ),得P (B |A )=P (AB )P (A ).特别地,当B ⊆A 时,P (B |A )=P (B )P (A ).(2)借助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先求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数n (A ),再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求事件B 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即n (AB ),得P (B |A )=n (AB )n (A ).跟踪训练1 某地区气象台统计,该地区下雨的概率为415,刮风的概率为215,既刮风又下雨的概率是110,设下雨为事件A ,刮风为事件B .求:(1)P (A |B ); (2)P (B |A ).考点 条件概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题点 直接利用公式求条件概率解 由题意知P (A )=415,P (B )=215,P (AB )=110.(1)P (A |B )=P (AB )P (B )=110215=34.(2)P (B |A )=P (AB )P (A )=110415=38.类型二 事件的独立性的判断例2 一个家庭中有若干个小孩,假定生男孩和生女孩是等可能的,令A ={一个家庭中既有男孩又有女孩},B ={一个家庭中最多有一个女孩}.对下列两种情形,讨论A 与B 的独立性: (1)家庭中有两个小孩; (2)家庭中有三个小孩. 考点 相互独立事件的定义 题点 相互独立事件的判断解 有两个小孩的家庭,男孩、女孩的可能情形为Ω={(男,男),(男,女),(女,男),(女,女)}, 它有4个基本事件,由等可能性知概率都为14.这时A ={(男,女),(女,男)}, B ={(男,男),(男,女),(女,男)}, AB ={(男,女),(女,男)}, 于是P (A )=12,P (B )=34,P (AB )=12.由此可知P (AB )≠P (A )P (B ), 所以事件A ,B 不相互独立.(2)有三个小孩的家庭,小孩为男孩、女孩的所有可能情形为Ω={(男,男,男),(男,男,女),(男,女,男),(男,女,女),(女,男,男),(女,男,女),(女,女,男),(女,女,女)}.由等可能性知这8个基本事件的概率均为18,这时A 中含有6个基本事件,B 中含有4个基本事件,AB 中含有3个基本事件.于是P (A )=68=34,P (B )=48=12,P (AB )=38,显然有P (AB )=38=P (A )P (B )成立.从而事件A 与B 是相互独立的.反思与感悟 三种方法判断两事件是否具有独立性 (1)定义法:直接判定两个事件发生是否相互影响. (2)公式法:检验P (AB )=P (A )P (B )是否成立.(3)条件概率法:当P (A )>0时,可用P (B |A )=P (B )判断.跟踪训练2 分别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设事件A 是“第一枚为正面”,事件B 是“第二枚为正面”,事件C 是“两枚结果相同”,则下列事件具有相互独立性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A ,B ;②A ,C ;③B ,C . 考点 相互独立事件的定义 题点 相互独立事件的判断 答案 ①②③解析 根据事件相互独立性的定义判断,只要P (AB )=P (A )P (B ),P (AC )=P (A )P (C ),P (BC )=P(B)P(C)成立即可.利用古典概型概率公式计算可得P(A)=0.5,P(B)=0.5,P(C)=0.5,P(AB)=0.25,P(AC)=0.25,P(BC)=0.25.可以验证P(AB)=P(A)P(B),P(AC)=P(A)P(C),P(BC)=P(B)P(C).所以根据事件相互独立的定义,事件A与B相互独立,事件B与C相互独立,事件A与C 相互独立.类型三求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例3小王某天乘火车从重庆到上海去办事,若当天从重庆到上海的三列火车正点到达的概率分别为0.8,0.7,0.9,假设这三列火车之间是否正点到达互不影响.求:(1)这三列火车恰好有两列正点到达的概率;(2)这三列火车至少有一列正点到达的概率.考点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计算题点求多个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解用A,B,C分别表示“这三列火车正点到达”的事件,则P(A)=0.8,P(B)=0.7,P(C)=0.9,所以P(A)=0.2,P(B)=0.3,P(C)=0.1.(1)由题意得A,B,C之间互相独立,所以恰好有两列火车正点到达的概率为P1=P(A BC)+P(A B C)+P(AB C)=P(A)P(B)P(C)+P(A)P(B)P(C)+P(A)P(B)P(C)=0.2×0.7×0.9+0.8×0.3×0.9+0.8×0.7×0.1=0.398.(2)三列火车至少有一列正点到达的概率为P2=1-P(A B C)=1-P(A)P(B)P(C)=1-0.2×0.3×0.1=0.994.反思与感悟明确事件中的“至少有一个发生”“至多有一个发生”“恰好有一个发生”“都发生”“都不发生”“不都发生”等词语的意义.一般地,已知两个事件A,B,它们发生的概率分别为P(A),P(B),那么:(1)A,B中至少有一个发生为事件A+B.(2)A,B都发生为事件AB.(3)A,B都不发生为事件A B.(4)A,B恰有一个发生为事件A B+A B.(5)A,B中至多有一个发生为事件A B+A B+A B.跟踪训练3某学生语、数、英三科考试成绩在一次考试中排名全班第一的概率:语文为0.9,数学为0.8,英语为0.85,则此次考试中恰有一科成绩未获得第一名的概率是()A.0.612 B.0.765 C.0.329 D.0.68考点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计算题点求多个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答案 C解析分别记该生语、数、英考试成绩排名全班第一的事件为A,B,C,则P(A)=0.9,P(B)=0.8,P(C)=0.85,故P(A BC+A B C+AB C)=P(A BC)+P(A B C)+P(AB C)=[1-P(A)]P(B)P(C)+P(A)[1-P(B)]P(C)+P(A)P(B)[1-P(C)]=(1-0.9)×0.8×0.85+0.9×(1-0.8)×0.85+0.9×0.8×(1-0.85)=0.329.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B|A)<P(AB)B.P(B|A)=P(B)P(A)是可能的C.0<P(B|A)<1 D.P(A|A)=0 答案 B解析∵P(B|A)=P(AB) P(A),而P(A)≤1,∴P(B|A)≥P(AB),∴A错;当P (A )=1时,P (AB )=P (B ), ∴P (B |A )=P (AB )P (A )=P (B )P (A ),∴B 正确;而0≤P (B |A )≤1,P (A |A )=1,∴C 、D 错,故选B.2.两个实习生每人加工一个零件,加工为一等品的概率分别为23和34,两个零件是否加工为一等品相互独立,则这两个零件中恰有一个一等品的概率为( ) A.12 B.512 C.14 D.16考点 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计算 题点 求两个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答案 B解析 设“两个零件中恰有一个一等品”为事件A , 因为事件相互独立,所以P (A )=23×14+13×34=512.3.坛子里放有3个白球,2个黑球,从中不放回地摸球,用A 1表示第1次摸得白球,A 2表示第2次摸得白球,则A 1与A 2是( ) A .互斥事件 B .相互独立事件 C .对立事件D .不相互独立事件考点 相互独立事件的定义 题点 相互独立事件的判断 答案 D解析 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是同一次试验的两个不同时发生的事件,故选项A ,C 错.而事件A 1的发生对事件A 2发生的概率有影响,故两者是不相互独立事件.4.在感冒流行的季节,设甲、乙两人患感冒的概率分别为0.6和0.5,则他们中有人患感冒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 0.8解析 设甲、乙患感冒分别为事件A ,B ,则P =1-P (A B )=1-P (A )P (B )=1-(1-0.6)(1-0.5)=0.8.5.一道数学难题,在半小时内,甲能解决的概率是12,乙能解决的概率是13,两人试图独立地在半小时内解决它,则两人都未解决的概率是________,问题得到解决的概率是________. 考点 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计算 题点 求两个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答案 13 23解析 设“甲解决这道难题”为事件A ,“乙解决这道难题”为事件B ,则A ,B 相互独立. 所以两人都未解决的概率为P (A B )=⎝⎛⎭⎫1-12×⎝⎛⎭⎫1-13=13. 问题得到解决的概率为P (A B )+P (A B )+P (AB )=1-P (A B )=1-13=23.1.条件概率的前提条件是:在知道事件A 必然发生的前提下,只需局限在A 发生的范围内考虑问题,在事件A 发生的前提下事件B 发生,等价于事件A 和B 同时发生,由古典概型知,其条件概率为P (B |A )=n (AB )n (A )=n (AB )n (Ω)n (A )n (Ω)=P (AB )P (A ),其中,n (Ω)为一次试验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数,n (A )为事件A 所包含的结果数,n (AB )为AB 同时发生时的结果数.2.P (AB )=P (A )P (B )使用的前提条件是A ,B 为相互独立事件;当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时,事件A 与B 、A 与B 、A 与B 也相互独立.3.求事件的概率时,有时遇到求“至少”或“至多”等事件概率问题,可考虑用他们的对立事件求解.一、选择题1.抛掷一颗骰子,A 表示事件:“出现偶数点”,B 表示事件:“出现3点或6点”,则事件A 与B 的关系是( ) A .互斥事件 B .相互独立事件 C .既互斥又相互独立事件 D .既不互斥又不独立事件 考点 相互独立事件的定义 题点 相互独立事件的判断 答案 B解析 A ={2,4,6},B ={3,6},A ∩B ={6},所以P (A )=12,P (B )=13,P (AB )=16=12×13,所以A 与B 是相互独立事件.2.某班学生考试成绩中,数学不及格的占15%,语文不及格的占5%,两门都不及格的占3%.已知一学生数学不及格,则他语文也不及格的概率是( ) A .0.2 B .0.33 C .0.5 D .0.6 考点 条件概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题点 直接利用公式求条件概率 答案 A解析 记“数学不及格”为事件A ,“语文不及格”为事件B , 则P (B |A )=P (AB )P (A )=0.030.15=0.2,所以数学不及格时,该生语文也不及格的概率为0.2.3.盒中有5个红球,11个蓝球,红球中有2个玻璃球,3个塑料球,蓝球中有4个玻璃球,7个塑料球,现从中任取一球,假设每个球被摸到的可能性相同,若已知取到的球是玻璃球,则它是蓝球的概率是( ) A.13 B.23 C.14 D.34 答案 B解析 设“摸到玻璃球”为事件A ,“摸到蓝球”为事件B ,则P (A )=616=38,P (AB )=14,∴所求概率P =P (AB )P (A )=14×83=23.4.如图,A ,B ,C 表示3种开关,若在某段时间内它们正常工作的概率分别为0.9,0.8,0.7,那么系统的可靠性是( )A .0.504B .0.994C .0.496D .0.06 答案 B解析 系统可靠即A ,B ,C 3种开关至少有一个能正常工作, 则P =1-[1-P (A )][1-P (B )][1-P (C )]=1-(1-0.9)(1-0.8)(1-0.7) =1-0.1×0.2×0.3=0.994.5.同时转动如图所示的两个转盘,记转盘甲得到的数为x ,转盘乙得到的数为y (若指针停在边界上则重新转),x ,y 构成数对(x ,y ),则所有数对(x ,y )中,满足xy =4的概率为( )A.116B.18C.316D.14考点 相互独立事件的性质及应用 题点 独立事件与互斥事件的综合应用 答案 C解析 满足xy =4的所有可能如下:x =1,y =4;x =2,y =2;x =4,y =1. ∴所求事件的概率为P =P (x =1,y =4)+P (x =2,y =2)+P (x =4,y =1) =14×14+14×14+14×14=316. 6.设两个相互独立事件A 和B 都不发生的概率为19,A 发生B 不发生的概率与B 发生A 不发生的概率相同,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P (A )为( ) A.29 B.118 C.13 D.23考点 相互独立事件的性质及应用 题点 相互独立事件性质的应用 答案 D解析 由P (A B )=P (B A ),得P (A )P (B )=P (B )P (A ), 即P (A )[1-P (B )]=P (B )[1-P (A )],∴P (A )=P (B ).又P (A B )=19,则P (A )=P (B )=13,∴P (A )=23.7.甲、乙两名同学参加一项射击比赛游戏,其中任何一人每射击一次击中目标得2分,未击中目标得0分.若甲、乙两人射击的命中率分别为35和P ,且甲、乙两人各射击一次得分之和为2的概率为920.假设甲、乙两人射击互不影响,则P 值为( )A.35B.45C.34D.14 答案 C解析 设“甲射击一次,击中目标”为事件A ,“乙射击一次,击中目标”为事件B ,则“甲射击一次,未击中目标”为事件A ,“乙射击一次,未击中目标”为事件B ,则P (A )=35,P (A )=1-35=25,P (B )=P ,P (B )=1-P ,依题意得35×(1-P )+25×P =920, 解得P =34,故选C. 8.甲、乙两队进行排球决赛.现在的情形是甲队只要再赢一局就获冠军,乙队需要再赢两局才能获冠军.若每局两队获胜的概率相同,则甲队获得冠军的概率为( )A.12B.35C.23D.34考点 相互独立事件的性质及应用题点 相互独立事件性质的应用答案 D解析 根据已知条件,可知甲队要获得冠军可分为甲队直接胜一局,或乙队先胜一局,甲队再胜一局.甲队直接胜一局,其概率为P 1=12;乙队先胜一局,甲队再胜一局,其概率为P 2=12×12=14.由概率加法公式可得甲队获胜的概率为P =12+12×12=34. 二、填空题9.在甲盒内的200个螺杆中有160个是A 型,在乙盒内的240个螺母中有180个是A 型.若从甲、乙两盒内各取一个,则能配成A 型螺栓的概率为________.考点 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计算题点 求多个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答案 35解析 从甲盒内取一个A 型螺杆记为事件M ,从乙盒内取一个A 型螺母记为事件N ,因为事件M ,N 相互独立,所以能配成A 型螺栓(即一个A 型螺杆与一个A 型螺母)的概率为P (MN )=P (M )P (N )=160200×180240=35. 10.某种元件用满6 000小时未坏的概率是34,用满10 000小时未坏的概率是12,现有一个此种元件,已经用过6 000小时未坏,则它能用到10 000小时的概率为________.考点 条件概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题点 直接利用公式求条件概率答案 23 解析 设“用满6 000小时未坏”为事件A ,“用满10 000小时未坏”为事件B ,则P (A )=34,P (AB )=P (B )=12,所以P (B |A )=P (AB )P (A )=1234=23. 11.在一次三人象棋对抗赛中,甲胜乙的概率为0.4,乙胜丙的概率为0.5,丙胜甲的概率为0.6,比赛顺序如下:第一局,甲对乙;第二局,第一局胜者对丙;第三局,第二局胜者对第一局败者;第四局,第三局胜者对第二局败者,则乙连胜四局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0.09解析 乙连胜四局,即乙先胜甲,然后胜丙,接着再胜甲,最后再胜丙,∴概率P =(1-0.4)×0.5×(1-0.4)×0.5=0.09.三、解答题12.有红色、蓝色两颗骰子,设事件A 为“抛红骰子所得点数为偶数”,设事件B 为“抛蓝骰子所得点数大于4”,求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解 画示意图如图所示,横轴表示抛红骰子所得点数,纵轴表示抛蓝骰子所得点数.∴P (A )=1836=12,P (AB )=636=16, ∴P (B |A )=P (AB )P (A )=1612=13. 即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为13. 13.已知10张奖券中有3张有奖,甲、乙两人从中各抽1张,甲先抽、乙后抽,求:(1)甲中奖的概率;(2)乙中奖的概率;(3)在甲未中奖的情况下,乙中奖的概率.解 设“甲中奖”为事件A ,“乙中奖”为事件B .(1)由题意得P (A )=310. (2)P (B )=P (AB +A B )=P (AB )+P (A B ),∵P (AB )=310×29=115,P (A B )=710×39=730, ∴P (B )=115+730=930=310. (3)方法一 P (A )=710,P (A B )=730, ∴P (B |A )=P (A B )P (A )=730710=13. 方法二 甲未中奖条件下9张奖券中有3张有奖,∴P (B |A )=39=13. 四、探究与拓展14.先后掷两次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是1,2,3,4,5,6点),落在水平桌面后,记正面朝上的点数分别为x ,y ,记事件A 为“x +y 为偶数”,事件B 为“x ,y 中有偶数且x ≠y ”,则概率P (B |A )=________.考点 条件概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题点 直接利用公式求条件概率答案 13解析 根据题意,事件A 为“x +y 为偶数”,则x ,y 两个数均为奇数或偶数,共有2×3×3=18个基本事件.∴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P (A )=2×3×36×6=12,而A ,B 同时发生,基本事件有“2+4”,“2+6”,“4+2”,“4+6”,“6+2”,“6+4”,共6个,∴事件A ,B 同时发生的概率为P (AB )=66×6=16, ∴P (B |A )=P (AB )P (A )=1612=13.15.设M ,N 为两个随机事件,给出以下命题:①若M ,N 为互斥事件,且P (M )=15,P (N )=14,则P (M ∪N )=920; ②若P (M )=12,P (N )=13,P (MN )=16,则M ,N 为相互独立事件; ③若P (M )=12,P (N )=13,P (MN )=16,则M ,N 为相互独立事件; ④若P (M )=12,P (N )=13,P (MN )=16,则M ,N 为相互独立事件; ⑤若P (M )=12,P (N )=13,P (M N )=56,则M ,N 为相互独立事件.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________.答案 3解析 ①中,若M ,N 为互斥事件,且P (M )=15,P (N )=14,则P (M ∪N )=15+14=920,故①正确;②中,若P (M )=12,P (N )=13,P (MN )=16, 则由相互独立事件乘法公式知,M ,N 为相互独立事件,故②正确;③中,若P (M )=12,P (N )=13,P (MN )=16, 则由对立事件概率计算公式和相互独立事件乘法公式知,M ,N 为相互独立事件,故③正确;④中,若P (M )=12,P (N )=13,P (MN )=16, 当M ,N 为相互独立事件时,P (MN )=12×23=13, 故④错误;⑤若P (M )=12,P (N )=13,P (M N )=56, 则由对立事件概率计算公式和相互独立事件乘法公式知,⑤错误.故正确命题的个数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