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叫人生死相许作家徐志摩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解读
《偶然》赏析(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徐志摩诗歌)

《偶然》赏析(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徐志摩诗歌)偶然①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①写于1926年5月,初载同年5月27日《晨报副刊诗镌》第9期,署名志摩。
这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合写剧本《卞昆冈》第五幕里老瞎子的唱词。
能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使之形象化,置入象征性的结构,充满情趣哲理,不但珠润玉圆,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徐志摩的这首《偶然》小诗,对我来说,用上“情有独钟”之语而不为过。
诗史上,一部洋洋洒洒上千行长诗可以随似水流年埋没于无情的历史沉积中,而某些玲珑之短诗,却能够经历史年代之久而独放异彩。
这首两段十行的小诗,在现代诗歌长廊中,应堪称别备一格之作。
这首《偶然》小诗,在徐志摩诗美追求的历程中,还具有一些独特的“转折”性意义。
按徐志摩的学生,著名诗人卡之琳的说法:“这首诗在作者诗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
”(卡之琳编《徐志摩诗集》第94页)新月诗人陈梦家也认为:“《偶然》以及《丁当-清新》等几首诗,划开了他前后两期的鸿沟,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气,用整齐柔丽清爽的诗句,来写那微妙的灵魂的秘密。
”(《纪念徐志摩》)。
的确,此诗在格律上是颇能看出徐志摩的功力与匠意的。
全诗两节,上下节格律对称。
每一节的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都是用三个音步组成。
如:“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壳,”每节的第三、第四句则都是两音步构成,如:“你不必讶异,”“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在音步的安排处理上显然严谨中不乏洒脱,较长的音步与较短的音步相间,读起来纡徐从容、委婉顿挫而朗朗上口。
而我在这里尤需着重指出的是这首诗歌内部充满着的,又使人不易察觉的诸种“张力”结构,这种“张力”结构在“肌质”与“构架”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意向”与“意向”之间诸方面都存在着。
问世间情为何物下一句

问世间情为何物下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下一句是直教人生X相许。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X相许”的意思是:问世间的人们,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人以生X来相对待。
这两句词出自X、X之际著名文学家XX的《XX》。
诗的原文是: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X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应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诗的赏析:XX年,作者去XX参加XX考试。
因为出身名门,所以他自小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很早便显露出文学才华。
X岁时,因作诗而获得“神童”的美誉。
虽然文采出众,但是官运艰涩,多次参加科举也未中选。
这次他再一次参加科考,在赴试途中遇到一个猎人。
这个猎人将一对在天空翱翔的大雁射下一只,另一只在空中盘旋哀鸣,确信伴侣已X,便也头朝地撞X。
大雁的情谊深深打动了作者,于是便有了这首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在词的开篇,作者开门见山,直接发问:问“世间”情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大雁X情对作者的强烈震撼,并通过作者将震撼传递给读者,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此问又把对大雁的感慨,广义地推及世间万物,当然也包括人类。
情至极处,“生X相许”,这该是何等的深情!“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作者设问以后,继续抒发自己的情感。
是啊,多少年双栖双飞,历经“天南地北”,多少年相依为命,共度“几回寒暑”,情深深意切切,从来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
“欢乐趣,X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在共同的生活中,有团聚的欢乐,也有X别的痛苦。
可无论团聚还是X别,都会使情感进一步加深。
就像人间的一对X男X女,团聚时柔情似水,X别时刻骨铭心。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应向谁去。
”而如今,爱侣已逝。
望天空,云雾层层;看身下,白雪皑皑,想未来,形单影只,再无爱侣牵手共度。
徐志摩爱情诗《偶然》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导语: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清波里依洄。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徐志摩有人说,此诗是志摩初遇徽因于伦敦时所写。
昔时志摩与发妻幼仪关系紧张,濒于破裂,而偶识徽因,重燃爱情之火,诗作之灵感,一挥而就此传世佳作。
也有人说,这首《偶然》,是写给一位在北京一家咖啡店里偶然邂逅的女子的。
诗人领悟到了人生中许多“美”与“爱”的消逝,书写了一种人生的失落感。
这就是这首诗深含的人生奥秘与意蕴。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经典诗作,最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
关于本诗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
有人解读这首诗认为是林徽因写给孩子的,属于母亲爱子诗,但也有人觉得是写给志摩的,因为志摩就是个孩子。
徽因爱人和爱子是相通的,就像诗和建筑相通一样。
有人多方考证,说是写给儿子的,实在没有这个必要。
说是写给志摩的又有什么关系?连她的儿子都不能确定是写给谁的,我们又何必要追根究底?林徽因(1904-1955)原名徽音,福建闽候人,建筑师、作家、新月派诗人之一。
1904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
父亲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是新派人物。
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月至9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入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与在伦敦经济学院上学的徐志摩相遇。
现代诗歌阅读答案

现代诗歌阅读答案第一篇:《郭沫若_偶成》月在我头上舒波,海在我脚下喧豗,我站在海上的危崖,儿在我怀中睡了。
第二篇:《现代诗歌阅读答案》学习目标:1、巩固现代诗歌阅读知识。
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诗歌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阅读徐志摩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回答问题。
(本题为选做题)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1)你觉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甜美而又哀伤(2)结合下面的知识链接,你能发现诗中的“她”指什么吗?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理想偶成阅读诗歌答案。
偶成阅读诗歌答案。
二、读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完成1~4题。
(3、4题为选做题)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1.作者以凉风吹拂下的颤动的水莲花作比,是为了突出其柔媚的风致,进而刻画女郎欲言又止、含羞带笑、娴静与纯美的神态。
2.“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一句中,“蜜甜”和“忧愁”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不矛盾。
女郎处在将要分别、不忍分别、又只好分别的复杂的偶成阅读诗歌答案。
情绪交织之中,她不能一味沉默,只好把万千浓情蜜意化做一声声的“珍重”,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爱慕敬仰之意;诗人与这位温柔多情的日本女郎在交往中已经结下了真挚的友谊,即将分别,顿生“忧愁”。
3.最后,诗人用“沙扬娜拉”(日语,意谓“再见”)作结,有何作用?用“沙扬娜拉”作结,不仅点题,而且把女郎的声声嘱咐,殷殷叮咛的眷恋心情,传达出来,这是深情的呼唤,也是美好的祝愿。
徐志摩诗歌《我不知道风——》原文及赏析

徐志摩诗歌《我不知道风——》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徐志摩诗歌《我不知道风——》原文及赏析【导语】:《我不知道风徐志摩》全文与读后感赏析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徐志摩阅读答案

篇一:我不知道风徐志摩阅读答案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徐志摩|阅读答案试题时间:2013-8-1 10:29:18 点击:核心提示: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徊。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徊。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1)这首诗在语言形式上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通读全诗,你觉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3)“甜美是梦里的光辉”“黯淡是梦里的光辉”,这两句与《再别康桥》中的哪个句式比较相像?说说你的理由。
(4)关于这首诗的主旨,人们说法不同,有人说是写爱情的,有人说是写理想的,也有人认为二者都对。
你是怎样理解的?:(1)诗共6节,每节的前3句相同,辗转反复,余音袅袅。
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渲染了诗中“梦”的氛围,也给吟唱者更添上几分“梦”态。
(2)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既甜美又忧伤的情绪。
(3)这两句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比较相像。
这四个语句都采用了比喻中暗喻的修辞手法,本体都是抽象的情绪,“甜美”“黯淡”“悄悄”“沉默”等;喻体都是具体可感的事物,“梦里的光辉”“别离的笙箫”“今晚的康桥”等。
(4)从徐志摩的相关文章中,我们应倾向于第二种观点。
徐志摩说:“要从恶浊的底里解放圣洁的泉源,要从时代的破烂里规复人生的尊严——这是我们的志愿。
成见不是我们的,我们先不问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徐志摩风往哪里吹赏析建筑美

徐志摩风往哪里吹赏析建筑美
【赏析】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这道诗,可以说是徐志摩的"标签"之作。
诗作问世后,文坛上只要听到这一声诵号,便知是公子驾到了。
全诗共6节,每节的前3句相同,辗转反复,余音袅袅。
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渲染了诗中"梦"的氛围,也给吟唱者更添上几分"梦"态。
熟悉徐志摩家庭悲剧的人,或许可以从中捕捉到一些关于这段罗曼史的影子。
但它始终也是模糊的,被一股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吹的劲风冲淡了,以至于欣赏者也同吟唱者一样,最终被这一股强大的旋律感染得醺醺然,陶陶然了。
全诗的意境在一开始便已经写尽,而诗人却铺衍了六个小节,却依然闹得读者一头雾水。
诗人到底想说些什么呢?有一千个评论家,便有一千个徐志摩。
但也许该说的已说,不明白却仍旧不明白。
不过我认为徐氏的一段话,倒颇可作为这首诗的脚注。
现抄录如下:
"要从恶浊的底里解放圣洁的泉源,要从时代的破烂里规复人生的尊严——这是我们的志愿。
成见不是我们的,我们先不问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功利也不是我们的,我们不计较稻穗的饱满是在那一天。
……生命从它的核心里供给我们信仰,供给我们忍耐与勇敢。
为此我们方能在黑暗中
不害怕,在失败中不颓丧,在痛苦中不绝望。
生命是一切理想的根源,它那无限而有规律的创造性给我们在心灵的活动上一个强大的灵感。
它不仅暗示我们,逼迫我们,永远望创造的、生命的方向上走,它并且启示我们的想象。
……我们最高的努力目标是与生命本体相绵延的,是超越死线的,是与天外的群星相感召的。
[徐志摩我不知道风赏析]我不知道风
![[徐志摩我不知道风赏析]我不知道风](https://img.taocdn.com/s3/m/33922bc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e.png)
[徐志摩我不知道风赏析]我不知道风第一篇我不知道风:关于风的初中作文风刮得真大啊!我刚走出家门,就碰上了北方春天常有的这种坏天气。
广播里说,今天西北风5到6级。
我看这风足有七八级。
马路两旁,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刷刷"的响声,好像在说:"饶命啊,饶命啊。
"大风发出撕裂人心的啸声,像是在狂笑戏弄着杨树的怯懦。
两个阿姨低着头,弯着腰,从我身旁慢慢地向前晃。
一个年轻的叔叔骑着自行车,嘴里吹着口哨。
他顶着狂风吃力地蹬着自行车前进。
走在路上,狂风仿佛要把我吹得飘起来。
我弓着身子,一小步一小步地挪动着。
风从裤缝里、衣角里直往里钻,身上像被许多小猫爪子搔得痒痒的。
哎,还有一半路才到学校,这该怎么办呢我怕这风!更恨这风!风越刮越大,我艰难地迈着步子。
突然,我被眼前的景象镇住了:一个叔叔借用工具的帮助登上高高的水泥电线杆,正埋头认真地拧一个大螺丝,好像没有感觉到狂风的威力,也根本不在乎风会把他从空中刮下来。
下面还有三个叔叔,满头大汗地摇着一个绕满电线的转盘。
我立刻明白了,这几个叔叔正在连接被狂风刮断的电线。
他们怎么不怕狂风呢眼前的情景,使我想起当过骑兵连长的爷爷讲过的战斗故事。
我似乎看到了,在漫天的风沙里,爷爷和骑兵连的战士用马刀把溃逃的敌人一个个砍倒了。
是啊,我从没听爷爷说过怕风,眼前的工人叔叔也不怕风,还有正在边防线上巡逻的解放军也不怕风,而我......想到这儿,我不管狂风仍在呼啸,一路小跑向学校冲。
我边跑边喊:"大风,你吹吧,我才不怕你呢!"清晨,伫立在幽静的阳台上听风,是我最愉悦的享受。
云淡风轻,一片树叶的舞动也是美的。
即使只看看叶片的露珠轻细滚动的景象,也是那般的有情调,有品味。
风一阵阵地流经我的耳朵,竟好象在带走一些烦闷,又送来一丝清凉。
仿佛洗涤着一首空灵的歌。
只是,风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对于我来说,风是一种奇异的存在。
春夏秋冬,朝午暮夜,风都有不同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徐志摩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解读【摘要】徐志摩是一位很有声望的诗人,他感情四外冲溢,在激情驱使下,就“什么半成熟的未成熟的意念都在指顾间散作缤纷的花雨”,这些花雨内容斑驳陆离,思想复杂;语言浅显,多用口语,感情奔放;形式多变,追求艺术技巧。
本文从诗歌的形式、艺术手法等方面解读《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的浓烈深厚的情感。
【关键词】情感对比叙事想象形式用韵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写于1928年,初载同年3月10日《新月》月刊第一卷第1号,署名志摩)第一次读到志摩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立时想起金文学家元好问的《摸鱼儿(问世间情为何物)》一词,如此明确地表述出一个爱情故事的甜美与悲伤并直接地体现出诗歌的主题,深深的打动了我,读起来很揪心。
这首诗的对比格局、叙事手法、重章叠句、用韵和谐使得他的浓重情感都达到了诗歌最不易达到的高度,令人不忍卒读,悲伤至极!一、情感变化落差大,前后对比形成张力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①相对立的、冲突或者意义互相逆反的对比可以给艺术作品带来巨大的艺术张力,从而产生一种美感。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说:“我不喜欢壮烈。
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
壮烈是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
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仍大于启发性。
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
”②她这里提出的“参差的对照”的说法,是对“对比”的最好表述。
美不是别的,美是一种差别。
本诗每一小节中的最后的一个诗句是这首诗的情节发展主线。
串连起六个小节中的第四个诗句,就能清晰地发现这一段刻骨爱恋故事的演变:“在梦的轻波里依洄→她的温存,我的迷醉→甜美是梦里的光辉→她的负心,我的伤悲→在梦的悲哀里心碎→黯淡是梦里的光辉”紧密地依循着这一发展线索,再根据徐志摩的实际经历,我们明显发现这诗是诗人徐志摩在诉说自己与林徽因的初恋故事。
这个初恋故事,如何由当初的相遇相识,发展至甜美的初恋,一直到对方的负心,让他初尝失恋的悲伤,他由英国返回中国奋斗争取了一年多,但林徽因理智的选择了与梁思成赴美留学,这个决定,等于宣判了这个初恋故事的终结,在回天乏力下,诗人只能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最后美梦的彻底破灭而使生命暗淡无光。
从甜美得迷醉到悲哀得心碎构成尖锐的差别,只有尖锐的差别才是有力的对比,在我们把事物之间具有显著差异的因素进行比较(或者结合)时,得到更强大的一种张力。
相反才能相成,对立而又统一,这才是美之所在。
弹簧的由长而短或由短而长、弓弦的由直而曲,人性的由善而恶,容颜的由美而丑,这种变化与差别,即可以产生一种张力即紧张感,让人屏呼吸心相随。
二、叙事展现故事情节,情感具体细腻这首诗六个诗节步步写来,形成初恋故事的发展脉络,叙事化思路产生的效果宛如电影电视在眼前播映,恰似爱情悲剧中男女主人公相识-相恋-相爱-分手,具体形象,尤其是读到第五节“心碎”时,宛如剧情高潮,使人悲伤至极。
我们通过分析每个诗节的最后一句,体会徐志摩的柔情。
第一诗节“在梦的轻波里依洄”,指徐志摩与林徽因在英国的偶然相遇相识并相恋,徐志摩对林徽因产生了不能自拔的感情,这段轰轰烈烈的爱情使得徐志摩迷失了自己,完全被纷乱所占据,彻底沉醉梦中,心胸恰似万缕柔波,心波荡漾,如微风拂过,如梦如幻。
徐志多次醉心于柔波的迷情,在《再别康桥》直觉得自己“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
第二诗节“你的温存,我的迷醉”,徐志摩具体地写他自己完全迷失与陶醉于对方的温柔中,这个一见钟情的爱恋并不是单方面的,得到了爱的回应。
她也一样不能自拔地堕入了爱河。
两情相悦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感觉,生命的美好,在相悦之中,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
第三诗节“甜美是梦里的光辉“,便是进一步描述他们初尝自由恋爱的甜蜜美妙的内心感觉。
他们沉浸在爱河里,如痴如醉,如梦如幻。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第四诗节“她的负心,我的伤悲”一句,使情节如风筝脱线般陡转急下,徐志摩费尽周折大张旗鼓与结发妻子张幼仪女士离婚,满怀喜悦回国准备和林徽因比翼双飞,但林徽因已经和梁思成在一起,而且铁了心要跟他斩断情丝了却任何感情上的纠结。
他的乐观自信喜悦与现实世界的残酷天壤之别,誓言是如此脆弱,经不起时空睽隔的考验!感情的背叛打击之大可想而见。
“你的负心,我的伤悲”便是徐志摩心灵世界的真实写照。
第五诗节“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林徽因与梁思成赴美升学,一去渺如黄鹤,当初的盟约顿成断了线的风筝,之后传来她要结婚的讯息,徐志摩自建的感情楼阁便彻底崩溃瓦解!由初恋的甜美,发展到梦的悲哀里心碎,此时没有比“心碎”更贴合他当时的内心感觉的字了。
第六诗节“黯淡是梦里的光辉”,意思清楚不过,失去了此生挚爱,人生还有何意义?眼见着梦彻底破灭,一生的追求付诸东流,心情何其低落,何其迷茫,生命也势必黯淡无光,只有发出“黯淡是梦里的光辉”的苦吟。
想起《非诚勿扰》2里的主题曲: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
最好不相知,便可不相思。
最好不相伴,便可不相欠。
最好不相惜,便可不相忆。
最好不相爱,便可不相弃……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爱,是一感受,即使痛苦,都会觉得幸福;爱,是一种体会,即使心碎,都会觉得甜蜜;爱,是一种经历,即使破碎,都会觉得美丽。
三、想象丰富,意境优美,柔情飘逸茅盾曾在《徐志摩论》里肯定了此诗的形式美,同时又批评了它内容上的苍白和单薄。
“我们能够指出这首诗形式上的美丽,章法很整殇,音调是铿锵的。
但是这位诗人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这就只有很少很少一点儿”③。
甚至有人凭这首诗徐志摩才华将尽,思绪枯竭,再写不出好的诗篇,就反复使用相同的字来填充空白。
如果单从诗表面的文字来看,整首诗共6节,每一节的前三句均是相同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确实觉得内容平淡乏味。
但我认为这首诗恰是直接与含蓄的完美结合,感情是浓郁奔放的,形式是含蓄的。
文文似看山喜不平讲究曲折委婉,诗更讲究含蓄美,倘若把内心的所有想法都毫不保留的抒写出来,恐怕就味同嚼蜡了。
徐志摩的诗多使用象征手法,借助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思想和情感,要表达的真情实感用另一种意象来代替了,使文章含蓄深刻,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如他“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
“星光下一朵斜欹的白莲”是“她是睡着了”用“黄鹂”象征他那远去的“爱、自由,美”的理想等等。
这首《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则将象征运用到了极致,诗人的感情也隐藏颇深,也许复杂得连他自己都不能用言语来表达,于是把现实中难以实现的理想,寄托于梦的美丽,寄情于如幻的梦境。
心,可以一直在梦的美丽里不醒来,梦中方可拥有,醒来后是加倍的凄凉与哀伤。
而此诗连梦中片刻的快乐幸福都难以拥有,因为梦把过去拉了回来,把现实的感受融入梦中,现实的残酷竟然使他在梦中已经醒来,更是凄惨至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四、形式整饬华美,叠句余音袅袅,感情浓郁重章叠句在诗歌中运用得十分广泛,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
叠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作用在于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音乐性和节奏感,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加深情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
它常常用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可以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全诗共6节,每节的前3句相同,都是“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辗转反复,余音袅袅。
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渲染了诗中“梦”的氛围,也给吟唱者更添上几分“梦”态。
熟悉徐志摩家庭悲剧的人,可以从中捕捉到一些关于这段罗曼史的影子。
但它始终也是模糊的,被一股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吹的劲风冲淡了,以至于欣赏者也同吟唱者一样,最终被这一股强大的旋律感染得醺醺然,陶陶然了。
五、用韵恰当,音韵和谐,情感婉约深沉诗词等韵文为使声韵和谐,从而增强诗词歌赋的艺术效果,往往在句末使用同韵的字,此谓之“押韵”,或称“压韵”,也叫“用韵”,是诗歌艺术重要的因素之一。
万树《词律》有云:“夫一调有一调之风度。
用韵的目的是为了审美的需要,就是为了把内容表达的更真切,能够感人,能够打动读者的心,让人产生共鸣,让人理解你作诗时候的情绪,所以择韵时要配合自己想要表达的情绪。
而且韵字本身是有情绪的。
周济《宋四家词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④。
这样来看,韵字是有情绪、有性格的。
我们可以从音韵学角度,从韵字的“轻重”和“阴阳”来分析本诗韵字的性格,用韵的恰当。
一从韵头的轻重看,传达的感情沉重浓郁。
现代普通话按照韵头的不同分为“开口、齐齿、合口、撮口”四呼,一般说来,韵母是i或以i作为韵头的叫齐齿呼;韵母是u或以u作为韵头的叫合口呼;韵母是ü或以ü作为韵头的叫撮口呼;韵母不是i、u、ü,也不以i、u、ü作为韵头的叫开口呼。
开口呼为轻,合口呼为重。
“洄、醉、辉、悲、碎、辉”韵字的韵头是u,为合口呼,表达情感浓郁沉重。
二从韵头的等级看,表达的细腻深刻,再细分下去就将开口呼和合口呼各分为四等,而轻重主要看等数。
清·江永有云“一等洪大,二等次大,三四等皆细,而四等尤细”。
等级越大,音越重,则表达的感情越豪放、越厚重;等级越小,音越轻,则表达的感情越委婉、越细腻。
根据韵部所归等数,按照《广韵》灰、豪、覃、寒归一等韵,本诗末字“洄、醉、辉、悲、碎、辉”应归为一等韵,一等洪大,由此看本诗情感深沉厚重。
当代吟诵学家陈少松从吟诵的角度认为支微齐灰诸韵宜写细腻隐情,“洄、醉、辉、悲、碎、辉”韵字很好地配合了感情地表达。
二从韵尾的阴阳看,流露的情感低婉和缓。
从音韵学上分析,以鼻音收尾的韵母叫做阳声韵(就是以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收尾的),如:bin、huang,其他以母音收尾或是沒有韵尾的韵母叫做阴声韵,如:ba、qiao。
一般说来,阳声韵大多高昂响亮,阴声韵大多低婉和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