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宝莱坞电影的制作方式及其产品特征
宝莱坞和好莱坞区别

宝莱坞和好莱坞区别
宝莱坞和好莱坞在电影制作上有多个方面的差异:
1. 题材和风格:宝莱坞电影通常注重家庭、爱情和传统文化,题材相对较为单一,强调情感和道德价值观。
好莱坞电影则更加多样化,涵盖了各种题材和类型,从科幻、动作到剧情片等都有涉及,更加注重创新和突破。
2. 制作成本:好莱坞电影的制作成本通常比宝莱坞电影高出很多,因为好莱坞电影在技术、设备和特效方面更加先进和专业化。
相比之下,宝莱坞电影的制作成本相对较低,但也因此培养出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导演和演员。
3. 国际化程度:好莱坞电影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方面是因为其先进的制作技术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因为其市场营销和宣传策略。
相比之下,宝莱坞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相对较小。
4. 观众群体:宝莱坞电影的主要观众群体是印度裔人群,而好莱坞电影则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拥有广泛的观众群体。
当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两者的观众群体也在不断扩大和交融。
5. 演员和导演:宝莱坞电影的演员和导演多来自印度,且许多优秀的演员和导演也获得了国际认可。
好莱坞电影的演员和导演则来自全球各地,汇聚了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
总的来说,宝莱坞和好莱坞在电影制作上各有其特色和优势,两者都是全球电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印度电影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2017.No27摘 要 电影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体裁,直接而形象地再现了特定国家特定时代的社会状况。
自电影产业化之后,便出现了类型化,并形成了不同的类型模式保留和发展下去。
随着社会文化不断发展,电影类型也开始出现分化和重构。
印度电影在吸收一般影片制作方法和元素的同时,还创造性的引入了歌舞元素,使其在电影界异军突起,具有独特的风格类型。
本文对印度电影的特点和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以更好地认识印度电影。
关键词 印度电影 特点 文化内涵0 引言1913年,印度首部国产电影《哈里什昌德拉国王》正式上映,这也是印度国产电影的开端,世界电影业由此多了一个新的成员,至今已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
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印度电影经历了十分曲折和起伏,例如殖民地统治、民族独立斗争、政局动乱、恢复国家治理秩序、发展经济等,这些都在印度电影历史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总体来说,印度电影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上世纪十至二十年代,是印度电影的探索期和成长期;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二战时期的“制片厂时期”,五十年代印度电影步入黄金发展时期,到了六七十年代迎来了新电影运动;八十年代被黑社会掌控的混乱期,以及九十年代的贻害期。
这期间的电影制作暴露出一系列突出的问题,例如题材重复、模式老旧、制作手法简单粗糙,将印度电影带入到了最萎靡的发展阶段。
进入到新世纪后,印度电影开始重新振兴。
2015年,《巴霍巴利王:开端》(Baahubali:The Beginning)夺得了印度电影票房桂冠,这也使一向是由宝莱坞组成的印度电影市场得到了改观。
近年来,印度电影逐渐引入到中国国内,并得到了观众的好评,例如《三个傻瓜大闹宝莱坞》《我的个神啊》《摔跤吧爸爸》等,在国内电影上座率令人侧目。
需要强调的是,印度电影在保留传统精华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和改变,引入了许多崭新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体系和特色。
1 印度电影主要特点1.1 融合了许多歌舞元素从全球电影发展过程来看,歌舞片占据了重要的一席,是最具浪漫型、最富有艺术气息的影视作品。
印度电影的拍摄技巧与方法

印度电影的拍摄技巧与方法
印度电影的拍摄技巧与方法有以下几点:
1.色彩饱和度高:印度电影通常使用鲜艳的色彩来营造热情、活泼、奔放的气氛,因此拍摄时对色彩的把握非常重要。
2.多角度拍摄:印度电影通常采用多角度拍摄的方式,让观众可以全方位地了解角色的情感和状态。
3.音乐与舞蹈:印度电影中的音乐和舞蹈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因此摄影师需要根据音乐和舞蹈的节奏来调整拍摄的角度和镜头。
4.精心设计的服装和化妆:印度电影中的服装和化妆非常精美,所以摄影师需要注重细节,并着重拍摄演员的形象。
5.高速拍摄:印度电影中的动作戏通常采用高速拍摄的方式,使得动作更为精细、惊险,也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6.使用特殊效果:印度电影也常常使用特殊效果来渲染情节,比如采用摄影技术加强视觉效果、利用CG技术制作特效等。
总之,印度电影的拍摄技巧与方法非常多样化,要想拍摄一部好的印度电影,摄
影师需要有全面的技术素养和创意思维。
宝莱坞发展历程

宝莱坞发展历程宝莱坞是指印度孟买电影产业,也是全球最大的电影产业之一。
宝莱坞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电影技术的进步和印度独立后的经济繁荣,宝莱坞逐渐崛起并成为世界电影的重要力量。
宝莱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13年的《罗拉奇特(Raja Harishchandra)》,这是一部由达达•萨海布•法尔克(Dadasaheb Phalke)执导的无声电影,它标志着印度电影业的诞生。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电影成为了印度人的主要娱乐方式,并且制片业开始崛起。
20世纪50年代,宝莱坞开始进入其黄金时代。
这段时期见证了许多经典电影的制作,其中包括《拾芥人》(Do Bigha Zamin)和《地平线》(Mother India)。
这些电影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宝莱坞获得了更多的国际关注。
70年代和80年代是宝莱坞电影业的又一次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几位著名的导演和演员,比如尤希•查詹、阿米尔•汗和沙鲁克•汗。
这些人在宝莱坞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印度国内大获成功,也赢得了国际观众的喜爱。
21世纪以来,宝莱坞继续发展壮大。
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宝莱坞电影也越来越受到国际观众的关注。
《三傻大闹宝莱坞》、《印度合伙人》和《摔跤吧!爸爸》等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印度电影业获得了更大的国际影响力。
此外,宝莱坞还积极探索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动国际电影市场的发展。
印度导演和演员与好莱坞和其他国际电影人进行了合作,制作了一部又一部跨文化合拍电影。
这些合作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也加深了不同国家电影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总的来说,宝莱坞的发展历程展示了印度电影业的蓬勃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
它不仅在经济上为印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世界电影带来了独特的魅力和视角。
随着时代的变迁,宝莱坞将继续发展壮大,并继续为观众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
印度电影简介

提到印度电影,我们总是很容易想到那无数优美动听的歌舞场面,它最动人之处就是娱乐了本民族的观众,给印度民族带来了最为纯粹的视听愉悦感。
现在印度年产量超过900部,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影生产国。
以孟买为中心的宝莱坞电影,为南亚(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和斯里兰卡),非洲,南美,东欧以及俄国,甚至在欧美的具有亚洲或者非洲血统的观众提供了不同于世界电影之都———好莱坞电影的另类选择。
而且印度电影人开拓的属于自身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的电影麦田已经是经历过春绿秋黄,几度花开叶落果熟了。
印度电影在继承和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也在100多年的历史观望和经历当中寻求发展和进步的机会。
总的来说,印度电影基本上划分为5个主要的电影工业区域,分别是以孟买(主要是印第语和马拉雅拉姆语),马德拉斯(泰米尔语,泰卢固语和马拉雅拉姆语),海得拉巴(主要是泰卢固语),加尔各答(孟加拉语,阿萨姆语,奥里雅语)和班加罗尔(埃纳德语)为制片基地,据印度审查委员会1993年的记录,印度电影由51种语言拍摄,主要是8种语言,如此繁复的语种再结合地方风情和传统的电影种类足以让人眼花缭乱。
一、印度电影市场有多大?1、电影产量:根据全球电影院调查的统计研究所(UIS)教科文组织研究所进行出来的数据,2008年印度电影年产量1091部,是第二名美国、第三名日本的两倍多,第四名中国的三倍多。
而且印度每年还在刷新这个数字。
2、电影票房:印度电影票房位列世界第三。
以2008年为例,美国89.2亿美元,日本18.79亿美元,印度仅次于日本,为18.60亿美元。
3、观影人次与票价:印度有很多电影院,每天有超过两千万的观众。
电影院通常被分为A、B和C三类。
A代表城市,B代表市镇而C代表乡村。
电影院收费非常便宜,A类电影院通常不超过40卢比(约1美元),C类电影院一般不超过10卢比(约25美分)。
二、印度电影在哪里出产?宝莱坞(Bollywood)是位于孟买的电影工业基地的别名,是世界第一大电影生产基地,很多时候代指印度电影。
宝莱坞名词解释

宝莱坞名词解释
宝莱坞是指印度孟买电影产业的一部分,是印度电影制造业的中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工业中心之一。
它是以专业化制作大规模、多样化的印地语电影为主,而印地语是印度最主要的语言之一。
宝莱坞的电影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歌舞插曲和精美的服装场景而闻名,经常融入印度文化的元素,如宗教、传统价值观等。
宝莱坞的影片也经常被称为“宝莱坞电影”或“印地电影”。
在宝莱坞,电影业被广泛视为一种娱乐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能够吸引各个社会阶层的观众。
宝莱坞电影以其多样化和大规模生产的特点使其在印度乃至全球电影市场上都有重要地位。
它的脚本和故事情节涵盖了各种题材,包括浪漫爱情、动作冒险、家庭剧、社会问题等。
宝莱坞的片酬高涨,明星们会以高片酬赚得丰厚的收入。
宝莱坞还有一种流行的电影风格,被称为“大片”,这是指具有大规模制作、高预算、大明星出演、宏大场景和壮观特效的电影。
这些大片往往拥有庞大的制作团队和制作过程,以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并提供视觉享受。
尽管宝莱坞电影主要是印地语的,但也有其他语言的电影制作公司和作品,如泰米尔电影、泰卢固电影等。
这些语言电影产业也因其独特的元素而备受瞩目,并与宝莱坞一起为印度电影产业的多样性贡献了重要影响力。
三傻大闹宝莱坞印度电影的新亮点

三傻大闹宝莱坞印度电影的新亮点近年来,印度电影产业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叙事风格赢得了全球观众的热爱与赞誉。
在这个庞大的电影市场中,由拉吉库马尔·希拉尼执导的《三傻大闹宝莱坞》成为了一颗耀眼的明星。
该电影以其生动的故事情节、深刻的内涵以及优美的音乐,带给观众无限的欢笑和思考。
本文将探讨《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新亮点以及在印度电影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该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引起观众的注意。
影片由回忆的方式展开,通过主人公拉努在大学时代的经历,将故事带回过去,同时也与现实情节相衔接。
这种穿越时间的叙事手法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成长与转变,进一步拉近了观众与故事之间的距离。
其次,本片特别强调对教育体制的批判和对自由思考的推崇。
通过展现主人公们对学校教育制度的质疑和挑战,电影呈现了一种反传统的教育观念。
观众可以在电影中看到,主人公们超越了传统的书本知识,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创造力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了成功。
这种对教育体制的批判和对自由思考的呼吁,引起了印度观众的深思和共鸣。
此外,《三傻大闹宝莱坞》还通过对友情、家庭和爱情的描绘,表达了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真爱的追求。
主人公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相互鼓励和支持,真挚的友谊感动了观众的心灵。
同时,电影中温馨感人的家庭情节以及主人公对爱情的追求,也让观众在欢笑之余体会到了爱与温情的力量。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音乐自然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傻大闹宝莱坞》以其精彩的音乐和舞蹈片段,为观众带来了视听的双重享受。
尤其是电影中的主题曲“艾什瓦里亚·雷”(All Izz Well),由其朗朗上口的歌词和欢快的旋律,成为了电影的代表性曲目,被广大观众所喜爱。
此外,这部电影对印度电影产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三傻大闹宝莱坞》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向全球展示了印度电影的无限潜力。
它开创了一种新的电影风格,不拘泥于传统的印度电影元素,更加注重剧本和人物的塑造。
浅谈《宝莱坞机器人之恋》中印度电影的剪辑文化

浅谈《宝莱坞机器人之恋》中印度电影的剪辑文化摘要:印度电影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电影中的剪辑文化也是在世界中独具一格的,它蒙太奇手法的使用以及印度歌舞的穿插都表现了其不同的影视风格。
在这部《宝莱坞机器人之恋》中,导演运用了多种剪辑手法的融合,将影片的超现实感表现的十分突出,同时还有对于人物性格的凸显,既体现了每个人物特点又体现了时空交错的魔幻感。
关键词:剪辑文化,蒙太奇,叙述模式1引言《宝莱坞机器人之恋》是一部集歌舞、科幻、动作、爱情于一身的印度电影。
影片讲述一位天才科学家设计的智能机器人有了人类的感情,爱上了一名美丽的女郎。
在影片中导演多处穿插歌舞表演,同时运用了交叉式蒙太奇、平行式蒙太奇等剪辑手法,转场效果多种多样,在色彩的拼接上也独具特色,最后构成了一部独具印度电影风格的浪漫影片。
2印度影片剪辑文化的共性首先印度电影的剪辑在节奏上是十分缓慢的。
它的电影片长基本上都达到了两小时以上,而且基本上每部电影都有雷打不动的歌舞串场。
这样的歌舞串场特征鲜明而保守,在世界范围内印度电影这种剪辑文化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2.1《宝莱坞机器人之恋》的剪辑节奏剪辑节奏是运用剪辑手段对影视作品结构和镜头长短的处理而形成的一种韵律。
它可以对电影作品中的总节奏进行把握,剪辑节奏是电影作品节奏的关键。
影片将甜蜜的爱情故事、凶残的打斗场面还有欢腾的歌舞,甚至是相互矛盾和排斥的电影段落剪辑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电影剪辑模式。
这也是印度电影独具一格的剪辑文化。
在影片的打斗场面中,导演多处运用了交叉式蒙太奇的剪辑方式,节奏明快。
同时表现逃亡的瓦西和女友萨娜,追杀他们的智能机器人七弟,这种快节奏的剪辑方式,有助于吸引受众对于电影现实场面感的兴趣。
2.2《宝莱坞机器人之恋》中的剪辑叙述模式影片是按时间顺序剪辑而成的,连续而紧凑的叙事来展开电影的故事情节,通过天才科学家瓦西发明出智能机器人七弟,并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表现瓦西在不断完善智能机器人的过程,同时也教育智能机器人七弟体会人类的情感高兴、愤怒、爱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宝莱坞电影的制作方式及其产品特征
摘要:印度作为电影大国,在市场、特色、产量和制作方面有自己的特色。
本文分析宝莱坞电影的特色和集群化产业模式。
关键词:宝莱坞产业集群
引言:印度作为我国的邻国同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人口大国和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在地理、文化、经济等发面与我国有
许多的相似性。
彼此可以借鉴吸取好的方面以更好地发展。
印
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国,全印度拥有近100家电影制片厂,1.3万家电影院,500多家电影杂志,电影从业人员30
多万人,年耗资30亿美元。
印度电影基本上可以划分5个主要的电影工业区域,分别是孟买、马德拉斯、海德拉巴、加尔各
答和班加罗尔为制片基地。
其中孟买的宝莱坞是规模最大的制
片基地。
宝莱坞电影的成功在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印度电影工
业和印度电影。
一、宝莱坞概况
宝莱坞(Bollywood)是位于印度孟买的电影工业基地的别名,是世界第一大电影生产基地,也是印度电影工业或印度电影的代名词。
它的英文名字(Bollywood)是取孟买(Bombay)的首字母“B”和好莱坞(Hollywood)“h”之后的字母组合成的名字,意为东方的好莱坞,包含了印度电影人誓与好莱坞比肩的梦想。
印度电影近年的产量约为每年一千部,每年出产的电影数量居全世界第一,宝莱坞占其中的六成左右。
宝莱坞生产的主要是使用人口数量第一的印地语的电影,大家熟知的有《三个傻瓜》、《我的名字叫可汗》、《阿育王》、《宝莱坞
生死恋》等等,而我们的父辈更熟悉的是《大篷车》和《流浪者》。
以宝莱坞为代表的印度电影业, 同印度的信息技术产业一样, 成为印度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之一。
2004年, 以影视行业为龙头的娱乐传媒产业的产值约为70亿美元,到2009年达到了130亿美元。
其中宝莱坞的产值则占一半以上。
二、宝莱坞电影特色
(一)印式歌舞片
宝莱坞的电影几乎都是歌舞片,很少见某个电影是没有歌舞场面,不管它是什么类型的电影,歌舞场面必不可少。
好莱坞的歌舞片是突出表演歌唱、舞蹈和音乐方面的艺术成就,故事情节大都比较简单。
其程式化元素很突出:主题不外乎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和美梦成真,仪式或场景大多是婚礼、宴会、演出、游行和展览会,运用经典的叙事模式和剪辑方法。
而宝莱坞电影的歌舞片并不像好莱坞的歌舞片是一种类型片。
宝莱坞电影的歌舞几乎在所有类型的电影中出现过,科幻片、史诗片、动作片、喜剧片、恐怖惊悚片、文艺片、剧情片等等。
如科幻片《印度超人》、史诗片《阿克巴大帝》《阿育王》《抗暴英雄》、动作片《未知死亡》《幻影车神》、喜剧片《月光集市到中国》、恐怖片《13号楼B座》、文艺片《地球上的星星》等。
不管是早期的《大篷车》还是近现代的电影,印度歌舞一直都在电影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直以来, 印度电影给人最直接的印象的就是歌舞片盛行, 出现这种情况, 一方面是因为印度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民族语言繁多, 歌曲和舞蹈容易为各种语言的观众理解; 一方面, 印度具有悠久的歌舞传统, 在平时的聚会活动时, 人们习惯用歌舞的方式表达; 另一方面, 印度电影一般都在3 时以上,观众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如此之久, 这时候就要靠若干次的歌舞在片子中间歇性地穿插以调节气氛。
宝莱坞电影中的歌舞往往表达的是人们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以及对爱情、友情、亲情的感悟与体验;也在电影中适时地烘托或紧张、或激烈、或甜蜜的气氛,在电影中起到诠释作用。
在电影《花无百日红》中大概每15分钟左右就有一段歌舞,都在剧情发展过程当中起到解释说明或推进剧情的作用。
(二)对爱情主题的钟爱
宝莱坞电影对于“爱情”这个主题是无限的钟爱,而且表现的淋漓尽致。
当
然,爱情是各种门类的艺术永远想要全诠释的主题,但宝莱坞电影对此主题的喜爱更胜一筹。
几乎所有的印度电影都要以爱情为重头戏或者和爱情有关系,众多的爱情喜剧表现的尤为突出,更有甚者是黑帮片或武打片都是因为爱情而开始或结束。
像《阿育王》这样的史诗大片都要用很长的篇幅和浓重的笔墨去讲述阿育王的爱情故事;《大篷车》开始有些希区柯克的悬疑风格,女主角家破人亡,凶手成为自己的未婚夫,事情败露后遭追杀,逃到大篷车上后与男主人公相遇并一起流浪表演,故事至此就变成了富家女、穷小子和吉普赛女郎的三角恋故事。
在典型的爱情片中有着明显的程式化元素:公式化的情节是阶级地位或种姓差别悬殊的男女主人公相遇相知相爱,在家庭的反对中受尽煎熬,最终在勇敢的反抗和努力争取之后幸福地在一起;定型化的人物是一方家境富裕一方则不富裕社会地位低,一方男家长专制古板,其配偶则慈祥善良疼爱子女并与老祖母一起支持子女,最终化解危机。
在绝大多数非爱情片中,爱情是剧中的矛盾,但最终一大团圆为结局。
(三)情景剧模式和模式化人物
电影情景剧模式是在两个小时内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对此专业人士褒贬不一。
批评者认为这种模式并不是艺术模式只适合低层次的观众,赞成者认为这是经典模式。
不管评论如何,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着这种模式。
情节也一直都是正直青年救助美丽少女从而产生的恋爱。
影片中的人物模式也是固定的。
例如专制古板的家长、情途多舛的恋人、十恶不赦的坏人、沦落风尘的良家女子、戏剧性的转折和命运的巧合。
细分人物则有:男主人公分为两种类型:好人是英俊、勇敢、豪爽的青年;坏人是花花公子、赌徒、浪荡子弟,或黑社会人物。
女主人公也分成两种类型:多情而善良、漂亮的淑女,能歌善舞,而且正义、孝敬、贤慧等;另外一种是浪荡、风骚、狡黠和妖艳等,同时也会歌舞表演。
影片中必须有老年人物,他们是家庭中的主干,一般父亲是老年和专横样式的人物,母亲一般是贤妻与良母,对于子女疼爱万分。
同时必须要有一位老祖母,她能够在关键时刻起到“权威”作用,从而解决冲突或矛盾。
典型的有《花无百日红》和《情字路上》。
情景剧模式和模式化人物既是宝莱坞电影的特色也是它的弊端。
三、集群化产业模式
按照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的观点,产业集群(clusters)是指在某一特定的领域,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抢进、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但是在波特的后续研究中,逐渐将产业集群分成了两个层面:一为区域和具体层面的企业集群,即在某一特定区域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业化的制度和协会;二为国家及宏观层面的产业集群。
显然,印度的宝莱坞属于第一个层面即具体层面的企业集群。
对于电影工业而言,横向一体化战略在市场营销、发行和上映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价值,因其在扩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
而纵向一体化战略则已经在好莱坞电影工业运营映众得到有效验证:当制片商同时掌握了发行和放映权,或者当发行和放映上掌握了制片权,有助于降低影片的市场需求不确定性的影响。
宝莱坞与好莱坞电影工业之间的仅有的相似之处是电影工业进入到相对稳定的制作团体制作商业化的主流高预算电影为核心,辅之以由相对平庸的制作团队制作的低预算小众电影为外围产品的产业内价值链。
所有的主流好莱坞电影的制作、融资、发行都是通过少数的综合型媒体集团实现的,如环球、华纳、迪斯尼和索尼等,而非主流电影实际上则独立于主流的融资和发行系统。
与之相反,宝莱坞公司制作主流大片与其他类型片在企业所有权、规模或资金和发行方面没有显著不同,即无论在横向或纵向上都呈现一个完全分离的状态。
在印度1947年独立之后,宝莱坞电影的制作、融资、发行和放映一直在数百个小规模的制片公司的地独立制片人、独立发行商、私人金融家和独立电影院的运营商之间的复杂的合作中。
宝莱坞的电影运营并不属于电影制作上的横向一体化,也不是融资、制片、发行和放映的纵向一体化。
宝莱坞走以集群为基础的产业模式。
这种集群化的产业模式在宝莱坞电影工业的应用和发展,让宝莱坞得以在取得发行和融资上的规模效益的同时兼顾其在经营小型公司制片上的管理优势。
宝莱坞在电影行销和资金链上是整合的,但与专业制作相分离。
宝莱坞市场行销与资金一体化的规模经济采用联盟方式与制作方面小企业合作。
一方面获得创意与管理优势,生产出有创意的产品,另一方面有利于商业大片在全球市场上的行销。
这种发行和融资一体化的组织形式的进入意味着宝莱坞能够充分利用不断增长的需求,扩大其在国内外的发行、流通和展
出上的投资。
宝莱坞的这种集聚化产业模式对其电影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首先,通过共同使用公共与服务设施,减少分散布局所需的额外投资,并利用地理接近性而节省相互间物质和信息流的运移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其次,企业之间近距离互动,能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传递各种有价值的思想、经验和信息,并通过其在集群网络内的碰撞、激荡和反馈,促进各种创新的产生和分工的不断深化,从而提高整个产业的发展实力。
参考文献:
《爱上宝莱坞电影十种类型》-老晃-中国知网
《宝莱坞产业集群中的社交网络》- 付筱茵董潇伊-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论印度电影夜店极借鉴意义》-张静婧底悦-攀枝花学院学报
《中国电影产业集群战略研究》-苏丽-北京交通大学硕士研究论文2010
《印度电影产业经验》-付莜茵董潇伊曾艳霓-北京电影学报
《印度电影业的发展历程》-王树英-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
《亚洲电影研究:当代印度电影》-鲍玉珩钟大丰胡楠-MOVIE REVIEW
《好莱坞VS宝莱坞》-耶斯特·皮塔瓦拉-《财富》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