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教学策略【摘要】新课程改革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都发生了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策略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
把学习能力的发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课堂教育是实现生物学科教育的主渠道。
因此,任何实现生物课堂教育的高效率就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
在实践中,我通过与同科老师交流教学经验,积极订阅有价值的生物教育资料等途径,逐渐形成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初浅的教育理念。
基本实现了生物课堂教育的高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教学策略;生物课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为了实现高效优质的生物课堂,生物教学在科学化的基础上,不断向民主化、平等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教师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并能力推课改新发展,展现生物课独特的魅力,使学生在享受精神愉悦的同时收获学习成果,培养出创新精神,你就会惊喜的发现,生物课是如此的美妙。
新课程标注提出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其实这正是高效课堂的重要层面。
即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能够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
一、初中生物课存在的问题初探(一)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方法落后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学内容以考试为服务目标,考试的内容不惜余力,唯恐讲不透,说不细,不考的内容一笔带过,授课以说教为主,灵活性差,师生确实互动,课堂气氛严肃,这种机械的授课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领略不到生物世界多彩的科学魅力。
(二)内容枯燥,学习兴趣不足与其它学科相比,生物课本应该是妙趣横生的世界,但是,如果把一朵鲜艳的玫瑰装进一个狭小的玻璃杯里,它的生命也会很快枯萎,鲜活的课堂一旦被机械的操作方式绑架,在丰富的内容也会黯然失色。
那样的生物课只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教师照本宣科,学生疲于应付。
(三)学生学习方法有误,自助学习意识不强现行生物课低效率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学生自助学习的意识不强,学习方法存在很大问题。
中学生物学新课程改革

中学生物学新课程改革1. 引言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我国在近年来对中学生物学课程进行了全新的改革。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中学生物学新课程改革的内容、目标以及实施策略。
2.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2.1 课程结构中学生物学新课程结构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三个层次。
- 必修课程:主要包括生物学基础、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三个模块。
- 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生物进化、生物伦理、生物科学实验方法等模块。
- 选修课程: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等模块。
2.2 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强调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四个方面。
- 生命观念:强调对生命现象的理解和生命的价值。
-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 科学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3 教学资源新课程改革鼓励学校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3. 改革目标3.1 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通过新课程改革,使学生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3.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注重实践性,引导学生参与生物学实验、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3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设置,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 实施策略4.1 教师培训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4.2 教学评价建立多元化、全过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减少考试压力。
4.3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沟通,引导家长正确看待生物学新课程改革,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5. 总结中学生物学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生物学人才,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科学史的教学策略

养是 指公 民参加社会 生活 、 济活 动 、 经 生产 实 去探究 了。 通过巧妙 的导人 , 充分调动 了学生学 后 , 在阅读这部分内容的基础上 , 把光合作用的六
关键词 : 生物科 学史
提高生 物科学 素养是课 程标 准 的基本 理 文 自然选择学说 的解释模型”让学生通过这一 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是一系列实验 ,在生物学发展 。 大胆的推测、 巧妙的实验没计和严密 念之一 。 课程标准指 出:生物科学 素养是 公民 模型来探究生物是如何进化 的过程 ,这就显得 史堪称经典。 “
养 学生的探 究能力、 创造 能力、 科学素养有重要 动植 物和化石 , 发现许 多现象 , 又通过思考 , 深对难、 提 新概念的理解 , 适用于新课程教学中难点
的作 用 。
出了自然选 择学说 。这样就拉近科学家与学生 的突破。例如 , 中生物必修 1 光合作用的探 高 的“ 教 学策略 的距离 , 不再是“ 高不可攀” 然后再 提出“ , 达尔 究历程” 内容, 是教材的重难点 , 教师首先强调光
材。 笔者试 图从新课程理念 的角度 , 就生物学史 把接触 过尖端 的琼脂 小块 和未接触 过尖 端 的
的几个教学策略作一探讨 。
一
综上所述 , 以历史 为背景 , 以生物发展史资
遍, 引导学生做 出正确 的思考 与选择 , 当是 应
琼脂 小块放在切去尖端 的胚 芽鞘上 , 观察实 料为材料 ,让学生沿着科学发展的足迹重新走 并 验现象 , 出结论 。教师把温特实验转 变为学 得
在进行 生物科 学史教学时 , 平铺 直叙 的教 果。 负责探究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实验的小组, 提出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师教学策略

4 . 4 对 待 每 个 学 生 的评 价 必 须 要 公 正 。这 是 促 进 学 生
学 习 的 因素 , 也是 制 约 学生 学 习 的 因 素 。 教 师 对 学 生评 价 公
正, 就能促使学生对学 习的过程 进行 反思 , 促 进 学 生 发 扬 优
点, 克服缺点 ; 促使 学生 积累 经验 , 逐步发 展。反之 , 就 会 阻
技 术 的进 步 及 一 些 重 大 社 会 问 题 的 解 决 都 离 不 开 生 物 知 识 。 所 以, 在 生 物 教 学 中 要渗 透科 学 、 技术和社会 教育 , 要 把 生 物 知 识 教 学 与其 有 机 地 结 合 起 来 。
考试
EXAM l NA TI O NS
浅 谈 新 课 改 下 高 中 生 物 教 师教 学策 略
赵 莉
( 河 北 安 国 中学 河 北 安 国
中图分类号 : G 6 3 3 . 9 1 文献标识码 : B
0 7 1 2 0 0 )
.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5 9 6 2 ( 2 0 1 3 ) 0 3 —0 2 1 6 —0 1
各 自的 智力 水 平 、 性格 、 兴趣 、 思 维 方 式 等 方 面 的 差 异 。如 果 我 们 教 师 采 用 千 篇一 律 的教 学 模 式 和教 学 方 法 , 就 不 能 使 所
有的” 材” 都 发 展 成 栋 梁 。 因 材 施 教 最 有 效 的措 施 是 分 层 教
教 师就 应 该 在 教 学 中调 整 好 自己 的教 学 方 法 。
材施教原则落实到实处 。
新课标生物教学改进措施和对策

新课标生物教学改进措施和对策引言新课标生物教学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为了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需要采取改进措施和对策。
本文将介绍一些针对新课标生物教学的具体措施和对策。
措施一: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为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具、实物模型和动画等方式,呈现生物学概念和实验过程。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以提高他们的研究体验。
措施二:激发学生的主动研究意识新课标生物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研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式问题、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互动。
措施三: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新课标生物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进度紧凑。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教师需要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
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水平和兴趣,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并理解核心概念。
对策一:定期评估和反思教学效果为了确保教学改进措施的有效性,教师应定期评估和反思教学效果。
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生问卷调查和成绩统计等方式,获取学生对教学改进措施的反馈和评价。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对策二:加强师资培训和交流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学校可以加强师资培训和交流。
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和培训,更师的教学理念和知识体系。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交流会和研讨班,让教师互相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
结论新课标生物教学的改进措施和对策是提高学生研究效果和兴趣的重要手段。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主动研究意识和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配合定期评估和反思教学效果以及加强师资培训和交流,可以有效提升新课标生物教学质量。
以上是有关新课标生物教学改进措施和对策的文档内容。
新课程下生物教学的几个策略

古人云 “ 学贵有疑 ” ,质疑 问难有助 于提高 阅读
教 学 的 实 效 性 。 质 疑 可 以 针 对 课 题 、重 点 词 句 等 ,
时 间赛 跑的二十 年里 ,到底获得 了哪些 益处 。笔者
当即使 用多媒体 出示备课 中查 到 的相关 资料 。学生
பைடு நூலகம்
中低 年级教 学可 以出示一句话 、一段话 ,引导质 疑 ,
为 准 则 ,做 到 备 课 、课 堂 教 学 、教 学 评 价 等 方 面 到
“ 述 ”的 内容 ,要求 是理 解并 加 以应用 的 ,一 些 概
“ 述 ” “ 例 ” “ 述 ”这 些 字 词 ,是要 求 基 本 简 、 举 、 描 了 解 ,可 以 通 过 直 接 阅 读 课 文 就 能 达 到 的 , “ 观 察 ” “ 究 ” “ 试 ” 字 词 要 求 的 是 一 些 实 验 技 、 探 、 尝
刍谭禚糟
嚣 U RC L MR SA C C R IU U E E R H
( ) 学 习钻 研 新教 材 ,提 升教 法 理念 理 论 二
言 在三个维 度 目标之 间可能 会侧重某 一维 度 ,有 的很 难找出 明确 的能 力 目标或 情感 目标 l 可将 其 当 ’
学 大奖 ,被誉 为 得奖 专业 户 。通过 这个 补充 材 料 , 学生 由衷地感 到 :林 清玄真是 获得 了非凡成 就 。可 见和 时间赛跑受 益不浅 是真实 可信 的。从而 丰富 了 文章 的 内涵 ,学 生 的认识 得到 了深化 ,阅读教 学 的
实 效 性 也 得 到 了提 高
“ 析 ” “ 究 ” “ 明 ” “ 释 ” “ 明 ” 分 、 研 、 说 、 解 、 阐 、
到新课 程下培养 学生能 力的要求 ?怎样 用好用 活教 材 ,真正实现教 学功 能的转变 等 ,是 当前新课 改下 教师 必须面对 的问题 。笔者在 此简述 高 中生物 学教 学 中的几个策 略 ,与 同行共商榷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优化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优化策略随着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和生活环境的变化,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需要优化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讨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置,符合学生发展需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程设置应该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应通过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
除了传统的遗传、进化、细胞等基础知识外,还应该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加入生态环境、生物工程、人类健康等新兴领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实验、实地考察、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实际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学习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发现,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网络课程、多媒体教学等形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评价体系应该科学合理,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笔试、实验报告、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形式,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评价内容应该与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相一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避免过分追求分数和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学生物学新课程探究性活动教学策略研究

中学生物学新课程探究性活动教学策略研究
中学生物学新课程探究性活动教学策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进行:
1. 设计合适的探究性活动:在探究性活动的设计上需要考虑学
生的兴趣点和学习能力,以及课程目标和知识点。
设计合适的探究
性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和掌握知识。
2. 提供培训和指导:对于探究性活动的教学策略,需要为教师
提供培训和指导,让教师了解如何设计和引导探究性活动,并帮助
教师掌握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3. 利用多种教学工具:探究性活动需要利用多种教学工具,包
括实验、模型、图表、视频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且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
4. 鼓励学生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
生的学习效果。
5. 进行评估和反思:在探究性活动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评
估和反思,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从而不断改
进和优化探究性活动的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课程的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个人和社会生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图3—3学生摆弄和拼出的积木图形随着正方形面积的增大,面积表达式变化:X2+2X+1=(X+1)(X+1)X2+4X+4=(X+2)(X +2)X2+6X+9=(X+3)(X+3)X2+8X+16=(X+4)(X+4)教师耐心地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和探究。
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琢磨,自己领悟到了蕴藏于其中的规则。
以后,他们不用动手操作,直接用符号就可以推测更大的正方形的面积。
案例2:下面是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生物教师严洁用指导发现法进行高中生物“酶”教学的教案设计:教师从“佳美”洗衣粉引出问题。
“佳美”即加酶。
“酶”是什么物质,又有什么作用呢?接着,把学生分为两人一组,完成以下实验。
[1]3支试管分别标明1、2、3,并都装入2ml H202溶液,1做对照,2、3分别放入铁钉和新鲜猪肝小块。
实验现象:1管无反应,2管有少量气泡,3管有大量气泡。
教师:气泡是什么气体?用什么方法可以鉴定?学生讨论提出,选择最简单的实验方法:试管上加盖,收集一定的气体后放入即将熄灭的竹片。
结果,竹片重又燃烧。
由此学生得到反应式:H202一-﹥H20+02↑讨论得到:新鲜猪肝和铁钉一样具有催化作用。
而且,猪肝催化效率大大高于铁钉。
(高效性)教师指出:新鲜猪肝中的这种催化物质叫做过氧化氢酶。
[2]在过氧化氢溶液的一个试管中加入熟猪肝块。
实验现象:无反应。
讨论得到:酶在高温下会变性,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教师引导:这种生物催化剂与化学催化剂还有什么不同?[3]在盛有H202溶液的3号管和盛有淀粉溶液的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唾液,37℃保温。
20分钟后加革澜氏碘液。
实验现象:前者无气泡,后者不变蓝。
讨论得到:唾液中有淀粉酶,无过氧化氢酶。
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分解,不能催化其他化学反应,酶有专一性。
教师启发得出酶的多样性。
[4]多酶片研碎溶于水,过滤于5号试管,先后加入NaOH和CuS04(几滴)。
实验现象:溶液变紫色。
讨论得到:酶是蛋白质。
在第二个实验中,我们已知,高温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那么高温对唾液淀粉酶有影响吗?低温又会有什么影响?我们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疑问?讨论决定做下面的实验。
[5]再取3支试管,编号6、7、8,都加入淀粉溶液和2ml唾液,6号试管放冰箱。
7号试管放37℃水浴锅,8号试管放l00℃沸水中,20分钟后加革澜氏碘液。
实验现象:7号试管蓝色褪去,6、8号试管不褪色。
结论:酶催化的适宜温度是37℃。
教师引导:除了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还有什么因素会有影响?[6]取两支试管,编号9、10,都加入2ml H202,9号试管加入10%HCL二滴,10号试管加入10%NaOH二滴,再加入新鲜猪肝。
实验现象:都无反应。
结论:酶的活性受pH值影响。
注:[3]、[5]两个实验较费时间,实际教学中安排先做。
从上面两个实例可以看到,教师把自己对知识之间关联的理解,如对酶的特性的理解,转化为对学生发现学习的引导,经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就不会把知识当做无内在联系的戒律和枯燥无味的定义,学习的兴趣自然会出现。
而且,通过这样一种学习过程,学生能够从中学到观察分析事物之间内在关联性的思维方法。
发现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自己去发现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教学模式。
发现模式的目的是,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同时,培养学生发现的态度、发现的能力。
2、探究模式在这里,我们介绍的是由萨奇曼(Suchman)提出的探究模式,又称探究训练。
(1)探究模式的实例一天早上,哈里森夫人教的四年级学生正要交算术练习本,她提请学生们注意将要发生的事。
正当学生抬起头看着哈里森夫人的时候,讲台顶上的电灯突然熄灭了。
房间里一片漆黑。
“怎么搞的?”一个孩子问。
“笨蛋!难道你没看见电灯灭了.”另一个孩子指出。
有一个孩子问道:“灯是灭了,但这是什么意思?”“‘这是什么意思?’你指的是什么?”“我们大家都看到,许多电灯都熄灭了。
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教师带着激励的口气这样问道。
哈里森夫人旋下了桌顶上的那个灯泡,拿在手上。
孩子们都围在她身边,哈里森夫人把灯泡传给孩子们看,最后灯泡又传到她手里。
她说:“哦,你们为什么就不能想一想,能否对所发生的事情做一个假设?”“玻璃里面有什么东西?”一个孩子这样问。
哈里森夫人回答说:“恐怕我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能不能换种方式提问题?”“玻璃中有空气吗?”一个孩子问。
“没有。
”“里面是否有气体?”另一个孩子问道。
“也没有。
”哈里森夫人回答说。
孩子们互相看看,困惑不解。
终于,又一个孩子问:“它是真空的吗?”“是的。
”哈里森夫人点点头说。
“完全真空吗?”有的人进一步问道。
“差不多。
”一个学生又问:“那个细细的金属丝是什么东西做的?”哈里森夫人说:“我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你能否用另外的方式提问题?”“那根细细的电线是用金属做的吗?”“是的,”她赞同地说。
不断地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孩子们渐渐地能区别做成电灯泡的各种材料并理解发生的各种情况。
最后他们对所发生的事情敢大胆地做出假设。
在做出四五个假设之后,他们就查参考书,希望能证实这些假设。
(2)探究模式的基本程序在探究模式中,根据学生的活动可将程序分为四个阶段。
①遭遇疑难情景。
教师向学生展示问题,使学生处于教师设置的疑难情景中,学生理解需要探究的问题并了解探究的程序。
②假设和收集资料。
在探究模式中,提出假设和收集资料是同时进行的。
学生可以先有假设,根据假设收集资料,也可以从收集资料开始,一边收集资料,一边提出假设。
这一阶段,实际上是“假设一收集资料一假设”的不断循环。
在最初阶段,学生收集资料有一定的盲目性。
随着经验的积累,学生越来越倾向于有意识地为验证假设收集资料。
在这一阶段,教师充当资料的提供者。
萨奇曼要求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只回答“是”或“否”。
③得出结论。
通过“假设一收集资料一假设”的循环,最终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得出并证实假设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的任务。
教师要求学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解释,当解释能说明收集的资料时,结论就出来了。
当无法解释说明材料时,这就要求学生进一步收集资料,或进一步对资料进行分析。
有时,学生会请求教师对他们的解释作出判断。
呢?(史密斯老师用讲故事的方式提出问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
他用学生比较熟知的狼和鹿作为一般问题的实例,不仅缩小了探究的范围,而且便于学生寻找着眼点,收集资料。
)然后,他继续说:“我们能否用一些资料来回答这个问题呢?”于是,进行了下面的对话。
(这并非史密斯给学生上的第一次探究课,否则应提出收集资料的方法以及对所提问题的一些要求。
)史蒂文首先问:“看见其他动物在杀鹿吗?”史密斯老师回答说“是的,他们看见过,史蒂文。
”史蒂文继续问:“不同的动物吗?”史密斯回答:“是的。
”帕姆大声说:“我有一个想法!”史密斯笑着说:“很好,帕姆,不过等史蒂文讲完了再说。
”(史密斯老师坚持一个原则:提问一个学生时,就让他尽情地把所有问题问完,以便使他可以获得一个完整的思路,也尽量使他提出的问题少一些遗漏。
对于比较冒失的帕姆,史密斯做得也很好,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对他勇于探究的精神给予鼓励和赞扬。
)史蒂文继续说:“动物与其天敌的平衡与这个问题有关吗?”史密斯问:“你能用一些资料证明这些看法吗?”(史蒂文的提问已经违背了规则,因为他的问题并不能直接观察得到。
但是史密斯老师并未简单粗暴地打断他的提问,而是鼓励他重新组织问题,以免伤害他进行探究的信心。
这一点在探究训练的整个过程中都是十分重要的。
)史蒂文不肯定地说:“我有一个想法。
”他继续说:“在狼被消灭之后,其他的食肉动物如美洲野猫、郊狼、猛禽如鹰,它们就能更有效地捕杀鹿,所以鹿的数目下降了。
”(史蒂文是先收集资料,然后才提出自己的假设,显然他的假设所取得的资料并不充分,无法由资料得到验证,这个假设自然需要修改。
)史蒂文看来是说完了。
停了一下,史密斯转向帕姆。
帕姆发言:“吉姆和我有另一个想法。
”史密斯赞扬说:“很好,说吧。
”(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教师如能进行赞许,可以激励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增加他们成功的信念。
) 帕姆说:“在鹿的天敌被消灭后,鹿的数量增加了,以后,那个地区不能供养它们,所以它们被饿死,它们的数量就下降了。
”“好!”史密斯说:“我们能用一些资料来证实这些观点吗?”(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肯定或否定,往往会削弱学生的探究活动,因此,除了对于一些初次尝试这种模式或者年纪较小的学生之外,教师一般不应直接评价。
史密斯这里的做法虽然也鼓励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望,但也在某些程度上暗示了学生,不利于学生培养独立探究的精神。
)罗妮问:“狼被消灭后,鹿区的美洲野猫增多了吗?”史密斯说:“没有。
”“郊狼呢?”“也没有增多。
”萨利接着问:“在狼被消灭后,在这个地区发现了很多无皮死树吗?”“是的。
”史蒂文问:“在狼被消灭后,在这个地区发现了很多鹿的尸体吗?”“是的。
”史蒂文继续问:“在狼被消灭以前也是这样吗?”“是的”“后来更多了吗?”“是的。
”“那些尸体很瘦吗?”“是的。
”史蒂文感到奇怪:“那些尸体是得过病的吗?”“有一些是得过病的。
”吉姆问:“那个地区的鹿是黑尾鹿吗?”“是的。
”“猎鹰是违法的吗?”“是的,在1905年就宣布猎鹰是非法的。
”彼里继续问道:“这些鹰以壮年鹿为食吗?”“不,的确不是。
”苏珊问道:“那个地区冬季很冷吗?…”“是的。
”然后,史密斯提议:“让我们看看你们提出的假设,看看它们是否与资料一致。
” (学生在提出假设后,开始以提问的方式收集资料。
从学生的提问可以看出他们基本上是依照证明假设的需要进行的,中间也有一些学生的思路并不十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