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时期中美
朝鲜战争中美战损对比

跟联合国军与中朝伤亡交换比打成1:1(可以查美国人自己的统计数据),当然如果志愿军真是这样用人海7:1都挡不住。
联合国军的其他国家不算人单算中美阵亡比是5:1左右(根据中美联三方统计数据取的一个本人认为比较合理的中间值)。
联合国统计:中国: 阵亡114855人;重伤死亡21007人,病死13150人;伤210367人;被俘21321人,失踪4300人.合计366100余人.北朝鲜:伤亡260000人.美国: 阵亡33646人,重伤不治事故\病死等20600人;受伤103284人,被俘7140人;失踪8177人,合计172847人.英国: 阵亡710人,负伤2278人,失踪1263人,被俘766人,合计5017人.土尔其: 阵亡717人,负伤2246人,失踪167人,被俘217人,合计3349人.澳大利亚: 阵亡291人,负伤1240人,失踪39人,被俘21人,合计1591人.加拿大: 阵亡309人,负伤1055人,失踪30人,被俘2人,合计1396人.法国: 阵亡288人,负伤818人,失踪18人,被俘11人,合计1135人.泰国: 阵亡114人,负伤794人,失踪5人,被俘0人,合计913人.希腊: 阵亡169人,负伤543人,失踪2人,被俘1人,合计715人.荷兰: 阵亡111人,负伤589人,失踪4人,被俘0人,合计704人.哥伦比亚:阵亡140人,负伤452人,失踪65人,被俘29人,合计686人.埃塞俄比亚: 阵亡120人,负伤536人,失踪0人,被俘0人,合计656人.菲律宾: 阵亡92人,负伤299人,失踪57人,被俘40人,合计488人.比利时: 阵亡97人,负伤298人,失踪0人,被俘5人,合计440人。
卢森堡: 一个步兵排参加联合国军,死5人伤10人合计15人。
新西兰: 阵亡34人,负伤80人,失踪0人,被俘1人,合计115人。
南非: 阵亡20人,负伤0人,失踪16人,被俘6人,合计42人。
中美外交关系的历史

中美外交关系的历史
中美外交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大国之一。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美两国的外交关系开始恶化。
1950年代初,在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国对台湾的保护和援助进一步恶化了两国关系。
此后,美国对中国实行了经济封锁和军事遏制政策,同时支持中华民国政府,这使中美关系持续紧张。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在联合国地位上。
这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2年,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秘密访华,这次访问打破了长期的交往封锁,打开了两国关系的大门。
1979年1月1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这一事件结束了历时30年的中美交往分裂状态,为两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在此后的30年中,中美关系逐渐改善。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美国一直是最重要的外部力量之一。
双方间的贸易和投资增长迅速,美国企业开始涌入中国投资。
同时,双方在许多领域,如分裂问题、非传统安全、环保、反恐等领域进行了广泛合作。
然而,中美关系在近年来再次变得紧张。
一些美国人对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感到焦虑,加上贸易战、涉港问题、南海问题、台湾问题、网络安全问题等一系列纷争,使中美关系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朝鲜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朝鲜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回顾起来尽管并不令人愉快,却能给人以教益。
就是在美国,至今仍有学者著文研究。
由于立场和视角不同,认识上存在差异,他们提出了一些和我们不同的见解,或者忽略了一些史实,这也不足为怪;但其中有些涉及原则性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按照历史研究的客观性要求进行杯讨,求得有个符合历史真相的看法。
现将有关的墓本史实和自己的观点阐述如下。
(一)中美之问为什么在朝鲜半岛兵戎相见,其性质又是什么呢?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撤开政策研究战略,容易舍本逐末,抓不住本质。
中美之间发生军事对抗,须从双方的外交政策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表现为要称霸世界的“杜鲁门主义”。
比如,.就美国而言,它的全球战略重点在欧洲,担忧在与中国的军事较量中把力量消耗殆尽,担忧苏联乘机急剧发展力量而“吞掉”西欣。
英、法等西欧国家要求美国加强西欧力量的压力,也牵制着美国。
美国为自己的力量不能东西兼顾而深为困扰。
再者,二次大战后,美国公众厌恶战争的情绪普遍增长,不愿为侵略战争承受人力和经济的沉重负担,这对美国当局的政策也有不可忽视的制约作用。
就中国而言,组织志愿军到朝鲜参战是为了履行国际主义义务和保律自己国家的安全。
既然已经打’到了“三八线”,帮助民主朝鲜恢复了原有土地,自己的安全也有了保障,目的就已达到。
在“三八线”已经恢复的墓础上进行和谈,无扭于中朝人民的根本利益。
同时,中国需要完成国内经济恢复和民主改革的任务。
和平建设自己国家的愿望自然也促使中国决策谈判。
上述种种因素,不但决定了交战双方决策谈判,而且决定了后来停战的实现。
(四)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后,进展很不顺利,形成了边打边谈、打谈长期交织进行的“马拉松”式的过程。
这是因为美国政府缺乏谈判诚意,不愿达成公平合理的协议,先是谋求多占土地以“补偿海、空军优势”,继而在战俘遣返问题上纠缠,并且不断地施加军事压力。
因此,朝中方面只得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同时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通过阵地攻防作战给“联合国军”以打击,并粉碎了美军的“纹杀战”和细菌战。
朝鲜战争中国与美国的代理战争

朝鲜战争中国与美国的代理战争朝鲜战争是二十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一场重要战争,也是冷战期间中国和美国之间进行的一场代理战争。
本文将就朝鲜战争中中国和美国作为代理战争关系的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战前背景1.1 冷战背景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美国和苏联逐渐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二者之间的矛盾加深,最终形成了冷战。
朝鲜作为重要的地缘政治棋子,被这两个超级大国视为自己在东亚的前沿阵地。
1.2 朝鲜分裂朝鲜半岛在二战结束后被苏联和美国的占领军分割为两个半岛,北朝鲜由苏联支持的劳动党掌控,而南朝鲜则由美国支持的政权执掌。
朝鲜的分裂让美国和苏联各自看到了掌控半岛的机会,这也为朝鲜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二、战争爆发的原因2.1 军事冲突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正式爆发。
北朝鲜出动军队入侵南朝鲜,企图重新统一整个朝鲜半岛。
南朝鲜遭受到了严重的军事打击,请求美国提供援助。
2.2 意识形态斗争朝鲜战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两个不同意识形态的政治体系之间的斗争。
北朝鲜效仿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南朝鲜则受到美国的影响,倾向于资本主义体制。
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斗争成为了朝鲜战争的一大导火索。
三、中国的介入3.1 支持北朝鲜中国共产党一直渴望在韩国半岛上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对北朝鲜的统一行动心存期望。
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中国政府快速决定派遣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进行援助,以防止战局对北朝鲜不利。
3.2 重要作战参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介入改变了朝鲜战争的局势。
中国军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战役的胜利,推动了战争的走向。
中国在朝鲜战争中作为主要战役参与方,与美军在战场上进行着激烈的军事对抗。
四、美国的角色4.1 援助南朝鲜美国对南朝鲜的援助是朝鲜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资本主义阵营的代表,美国向南朝鲜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并在军事指挥上与南朝鲜军队紧密合作,共同抵抗北朝鲜和中国的进攻。
4.2 舆论斗争除了军事援助外,美国还在朝鲜战争期间进行了一个重要的舆论斗争。
抗美援朝战争五大战役和十个经典之战

抗美援朝战争五大战役和十个经典之战抗美援朝战争五大战役是指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主要战役。
经过五大战役,迫使敌军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在战争双方形成战略对峙情势下,美国不得不接受停战谈判。
名称:五大战役发生时间:1950年10月25日至 1951年6月10日地点:朝鲜半岛参战方: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主要指挥官:彭德怀第一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首次反击战役。
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入朝后,美军仍判断中国不会出兵,而继续分兵冒进。
10 月25日,在鸭绿江以南50公里处的温井地区,志愿军首战南朝鲜军,抗美援朝战争从此正式开始。
11月1日晚,中美两国军队的第一次交战——云山之战打响。
2日,志愿军攻克云山。
在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抓住敌人骄傲轻敌、分兵冒进的良机,利用敌军怕近战夜战的弱点,采取隐蔽接近敌人,乘敌不备突然发起反击的方式,歼灭敌军1.5万人。
第一次战役的胜利,挫败了敌人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的企图,取得了同优势装备的“联合国军”作战的经验,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使朝鲜人民军获得了整顿的时间。
第二次战役1950年11月25日至12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在朝鲜北部地区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反击战役。
美国侵略军虽遭第一次战役打击,却还认定中国军队不可能大规模入朝,认为其参战兵力不过6至7万人,仍企图迅速占领全朝鲜。
11 月6日,“联合国军”开始试探性进攻。
24日便集中美英军队全部及南朝鲜军队大部共22万余人,分东西两线,主力置于西线,向北发动“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
为粉碎敌军攻势,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请示中央军委,决定利用美恃强骄傲的情绪,采取“诱敌深入,寻机各个歼敌”的方针,将敌诱至定州、香枳山、新兴洞、妙香山等志愿军预定地区,然后突然反击,在运动中歼灭敌军。
从朝鲜战争看中美两国军队文化的差异

从朝鲜战争看中美两国军队文化的差异朝鲜战争是一场军事冲突,但从本质上来说,那是一场政治冲突,是两大政治集团之间的不了解、不信任结出的恶果,是一连串的“误解”导致的悲剧。
开始的背景是这样的——1950年6月25日凌晨,朝鲜内战爆发。
第二天,美军武装封锁台湾海峡。
一周后,美军介入朝鲜内战。
9月15日,麦克阿瑟的得意之作——著名的仁川登陆成功,北朝鲜军溃败!10月7日,美军越过三八线,目标直指中朝边境的鸭绿江。
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几乎同时在东西两线打响了入朝作战的第一枪,从此拉开了一场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大规模搏杀的序幕。
“这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这句著名的论断为大多数美国人所接受。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当时是不希望跟中国打仗的。
而中国当时正在铸剑为犁,大力恢复生产,更不希望与任何国家发生战争。
需要动刀兵的,也只是国内的西南、西北及台湾。
并不希望交战的双方,为什么最终打起来了呢?中国的先礼后兵与美国的不可一世。
中美之间的军事冲突,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早在美军越过三八线之前,周恩来通过印度大使潘尼迦警告过美国: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就不会坐视不管!美国方面却认为是“这不过是外交上的一种勒索。
而麦克阿瑟的话更干脆:面对联合国军的强大攻势,他们会血流成河,如果他们干涉的话。
后来的事实表明,的确是中国军队血流成河,但这河里,更多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血液。
对中国参战问题判断的失误,有极其复杂的原因,但是基本的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美国人世界无敌的感觉。
敢于和美军打仗,特别是经济落后的中国人敢于和美军打仗,在绝大多数美国人看来,是一件绝对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是,美方忽视了一点:说话的是中国人。
中国人是说话从来是算数的。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讲究“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有几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的总理,怎么可能言而无信呢?周恩来的警告,被西方尤其是美国看作是一种外交讹诈,而实际上,这是中国人在战争中最常用的“先礼后兵”,在兵戎相见之前,先跟你讲道理,希望能不通过打仗而解决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化干戈为玉帛”。
论中美关系的演变及未来发展趋势【精选文档】

论中美关系的演变及未来发展趋势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又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联系交往的不断发展,注定了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的好坏深刻影响着两国的全局利益,也影响着世界的和平、安全和发展。
因此,分析研究中美关系的发展规律,制定执行有效的发展战略,对维护我国的长治久安、富强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为了从更高的层面上理解现在的中美关系,我们首先要追溯一下中美关系的起源与演变。
1: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关系蜜月期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和美国一度相处十分融洽。
美国当年给中国运送物质,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
抗战后期,美国加大了对共产党的援助。
1944 年,中共和美国的关系达到了一个顶峰。
罗斯福派出美军观察组到延安考察,毛主席十分重视。
中共中央还为此下了第一份文件,叫做“外交文件”。
这也是我党外交工作的开始。
后来,美国人又送了中国人两份大礼:第一是提议我国进入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
第二是让台湾回归中国。
所以,当时中美关系处在一个非常好的状态,美国对中国确立大国的地位、对台湾回归中国,作出了建设性的贡献。
2:解放战争时期:错过握手的机会“二战”过后,在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时候,美国不幸站错了队,站在了蒋介石的一边。
当时美国也曾想调停中国国共两党内战,成立联合政府。
中共积极响应,作出了最大让步。
中共七大的报告就是《论联合政府》。
但是蒋介石不同意成立联合政府,而且还要求中共交枪。
内战爆发后,蒋介石发话了,我和中共,有我没他,有他没我,你选吧。
当时美国犯了一个战略估计错误,认为蒋介石半年之内就可以消灭中共,自己应该站在胜利的一边。
可是蒋介石虽然得到了美国的支援,但人心向背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短短的三年,中共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1949 年,新中国成立,这是中美关系的又一次机遇,中共给予了美国机会,美国也曾经做过试探,但最终没有抓住机会。
朝鲜战争中国美国伤亡情况

1.朝鲜战争美方伤亡情况<在美国,朝鲜战争是一个基本上被公众遗忘的战争,媒体称朝鲜战争为“被遗忘了的战争”。
>在朝鲜战争于1953年结束之后的多年时间里,五角大楼一直宣布上述数字是54260人,这包括战场上阵亡的33643人和死于其他原因(诸如疾病、意外事故以及其他非战争减员)的20617人。
但到了1989年,由于发现所谓死于其他原因的20617人还包括在三年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在全球而不仅只在朝鲜半岛上的死亡人数,国防部开始对美军士兵阵亡总数进行修正。
<在纪念朝鲜战争爆发50周年发布的新闻通讯里,国防部朝鲜战争纪念委员会还在使用旧有的54000这一数字。
该委员会的一位历史学家称,他直到最近才发现国防部早在几年前就已对上述数字进行了修改。
但为时已晚,因为54000这一数字已被镶嵌在位于华盛顿的朝鲜战争老兵纪念碑上。
事实上,主要原因还在于国防部在修改确切阵亡人数时并未向公众进行宣传和解释,而在90年代初期,上述死于其他原因的美军士兵人数甚至被公开列为“不详”。
>在1994年版的相关出版物《重大战争和冲突事件中的伤亡情况》中,五角大楼称确切数字应为36914人,其中33652人死于战场,3262人死于其他原因。
2000年公布的数字与上述数字基本相同,只是战场阵亡人数由33652变成了33651。
美军伤亡情况汇总死亡33914人,负伤103284人被俘5178人美军在战争中消耗各种作战物资7300多万吨,开支战费830亿美元<另有报道说670亿美元>。
2.朝鲜战争中方方亡情况我方资料情况混乱,伤亡人数从36万到数十万甚至百万的都有,以下是中国军事博物馆资料汇总30个省区市牺牲的志愿军人数:福建1173人甘肃1259人云南1604人江西3258人辽宁13374人山东19766人吉林18499人四川21051人湖南11541人河北11853人河南11048人江苏8444人青海56人重庆9468人安徽6375人北京1551人湖北7183人广西3418人黑龙江8683人山西5488人内蒙古1995人陕西3387人广东3307人海南91人宁夏441人贵州2957人浙江3361人上海1576人天津808人新疆93人总计:183108人以下是根据解放军卫生勤务部内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总损失数是:战斗亡11.084万人,负伤38.3218万人,患病后送45.5万人<注:患病者绝大多数是冻伤所致>;失踪2.56万人<其中有2.2万余人被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作人:李亚平
一、朝鲜战争的原因
在二战结束后,进入美苏争霸的局面,但大家打开世界地图仔细一看就可以 发现苏联的海军处在一个非常被动的局面 北方舰队、太平洋舰队、波罗的海 舰队、黑海舰队。被大大小小的海峡分割在不同的地域 而不能相互策应 而 且都有出海口的问题 在西方,北约国家西班牙、土耳其牢牢控制着地中海的 两大关键咽喉———直布罗陀海峡和达达尼尔/ 两大关键咽喉———直布罗陀海峡和达达尼尔/博斯普鲁斯海峡,苏联海军北 方舰队和黑海舰队向地中海增兵十分困难,在东方 韩国日本也控制着苏联太 平洋舰队从基地海参威通往太平洋的咽喉 ,这场朝鲜战争就是苏联争夺出 海口的战争,如果他控制了整个朝鲜半岛就可以使他为太平洋舰队打开一条 通往太平洋的水路,不然他的真个舰队会被美军为捆在狭小的日本海,偶尔 有冲出海峡的舰只都会重蹈德国海军的覆辙 ,这就是美国为啥要拼死保卫南 韩的原因,美国继续勒住苏联太平洋舰队的咽喉, 韩的原因,美国继续勒住苏联太平洋舰队的咽喉, 这样一分析大家就很清楚 了,这是一场美苏争霸的战争,也是为啥美军后来选择停战和长期在韩国驻 军的原因,因为他们继续保留了对海峡的控制权。 当时的中国是美军的威胁 吗??不是,美国的主要敌人是苏联,如果美国要与我国为敌,早在解放战 争他就参战了。 所以我们作苏联的一颗棋子,只是没有达到目的,苏联的海 军继续畸形的发展,没有航母,大量的潜艇。。。这都是朝鲜战争的后遗症
1.中国牺牲的烈士: 1.中国牺牲的烈士:
在朝鲜牺牲的十几万名烈士,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五湖四海。 其中: 北京市1438名, 上海市1634名, 天津市977名, 河北省10155名 , 山西省5835名, 内蒙古自治区1683名, 辽宁省13374名, 吉林省18260名, 黑龙江省8222名, 山东省19685名, 江苏省7268名, 安徽省4151名, 浙江省3732名, 江西省2162名, 福建省982名, 河南省10673名, 湖北省5167名, 湖南省 10687名, 广东省3186名, 广西壮族自治区2915名, 陕西省2802名, 宁夏回族自治区461名, 甘肃省1041名, 青海省48名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1名, 四川省30789名, 贵州省2799名, 云南省1482名。
二、中美两国领导对朝鲜战争的态度
唇亡齿寒的地缘战略关系、和中国与朝鲜的历史和现实渊源, 使中国最终下定决心进行抗美援朝。
出动美国远东空军,海军支持南朝鲜。在美国的操纵下, 在联合国会议上通过派所谓的“联合国军”出兵朝鲜半岛支援南 朝鲜的决议。并任命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
三、朝鲜战争中美各方的损失
四、朝鲜战争中美各方的装备
6、27个军参战概况如下: 1、38军:1950.10.19入朝,1953.7.10回国。 军长:梁兴初、江拥辉(代), 政委:刘西元、吴岱(代)。 2、39军:1950.10.19入朝,1953.5.7回国。 军长:吴信泉、张竭诚(代), 政委:徐斌洲、李雪三、石瑛(代)。 3、40军:1950.10.19入朝,1953.7月回国。 军长:温玉成。政委:袁升平。 4、42军:1950.10.19入朝,1952.10.30回国。军长:吴瑞林,政委:周彪、郭成柱。 5、66军:1950.10.25入朝,1951.4.10回国。 军长:肖新槐,政委:王紫峰 6、50军:1950.1026入朝,1951.4.12回国休整,同年7月上旬再次入朝, 1955.4.19回国。 军长:曾泽生,政委:徐文烈。 7、20军:1950.117入朝,1952.10.11回国。 军长:张翼翔,政委:张翼翔(兼)、谭佑铭。 8、27军:1950.11.12入朝,1952.10.4回国。 军长:彭德清,政委:刘浩天,曾如清。 9、26军:1950.11.19入朝,1952.6.5回国。 军长:张仁初,政委:李耀文。 10、64军:1951.2.16入朝,1953.8月回国。 军长:曾思玉、
四、朝鲜战争中美各方的装备
4、中国军队军作战投入情况:志愿军根据中央军委轮番作战方针,先后 中国军队军作战投入情况:志愿军根据中央军委轮番作战方针,先后 有27个军另1个师入朝参战。 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4月21 27个军另1 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 日,首番入朝的部队有38、39、40、42、66、50、20、27、 日,首番入朝的部队有38、39、40、42、66、50、20、27、26 军共9个军30个师(其中20、27、26军辖4 军共9个军30个师(其中20、27、26军辖4个师); 从1951年4月 1951年 22日至6月上旬,第二番入朝参战的部队有64、63、65、60、12、 22日至6月上旬,第二番入朝参战的部队有64、63、65、60、12、 15军和20、26、27、39 、40军共11个军33个师; 从1951年月6 15军和20、26、27、 40军共11个军33个师; 1951年月6 中旬以后,第三番参战的部队有67、68、47军和12、15、60、20、 中旬以后,第三番参战的部队有67、68、47军和12、15、60、20、 26、27、63、64、65 、38、39、40、42、50军共17个军51个 26、27、63、64、 38、39、40、42、50军共17个军51个 师,另有36、37军 个军担任朝鲜3 师,另有36、37军2个军担任朝鲜3个机场抢修、维护和警戒任务。 1952年 月,23、24、46军入朝,轮换20、27、42军回国; 1952年9月,23、24、46军入朝,轮换20、27、42军回国; 1952年11月第33师入朝,担任元山地区防御任务( 33师 1952年11月第33师入朝,担任元山地区防御任务(第33师????????) 1952年12月至1953年 月,16、 1952年12月至1953年3月,16、1、54、21军先后入朝。 朝鲜停 54、21军先后入朝。 战后,大部分部队回国。第1、16、21、23、54军留朝。1958年3 战后,大部分部队回国。第1 16、21、23、54军留朝。1958年 月至10月,上述5个军,分3 月至10月,上述5个军,分3批回国。
三、朝鲜战争中美各方的损失
3、朝鲜战争对台湾的影响:按照中国方面的 朝鲜战争对台湾的影响:按照中国方面的 统计数字,志愿军伤亡人数为36. 统计数字,志愿军伤亡人数为36.6万余人, 开支战费达100亿元人民币。更为重要的是, 开支战费达100亿元人民币。更为重要的是, 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台湾的解放成为不可能。
三、朝鲜战争中美各方的损失
2、美国损失的军事人员:美国损失的军事人员:
美军朝鲜战争纪念碑上显示的伤亡失踪被俘总计: 美军 172847 联合国军 2256523 总计:2429370 。 阵亡美军 54246人,联合国军 628833人。 这个数字远大于1956年美联社公布的数据。 而1956年美联社公布的数据是:美军伤亡失踪被 俘总计14万2千(142091人), 美军和联合国军共计伤亡148万人(1474269人)。 美国的朝鲜战争纪念碑上显示的伤亡失踪被俘总计: 美军 172847 联合国军 2256523 总计:2429370。 阵亡:美军 54246,联合国军 628833 , 合计:683079; 失踪:美军 8177 联合国军 470267 合计:478444; 被俘:美军 7140 联合国军 92970 合计:100110 ; 受伤:美军 103284 联合国军 1064453 合计:116773。
四、朝鲜战争中美各方的装备
27军:21、23军:1952.9.5入朝,1958.3月回国。 军长: 27军:21、23军:1952.9.5入朝,1958.3月回国。 钟国楚、吴瑞林, 政委:卢胜、谢福林。 22、24军: 22、24军: 1952.9.12入朝,1955.10月回国。军长兼政委:皮定 1952.9.12入朝,1955.10月回国。军长兼政委:皮定 均、张震(代)。 23、46军:1952.9.15入朝, 23、46军:1952.9.15入朝, 1955.10回国。 1955.10回国。 军长:肖全夫,政委:吴保山。 24、 24、 16军:1952.12.28入朝,1958.4回国。 军长:尹先炳、 16军:1952.12.28入朝,1958.4回国。 潘焱,政委:陈云开、戴润生。 25、1军:1953.1.22 25、 军:1953.1.22 入朝,1958.10回国。 入朝,1958.10回国。 军长:黄新廷、唐金龙 政委:梁 仁芥、颜金生。 26、54军:1953.2.2入朝,1958.7回 26、54军:1953.2.2入朝,1958.7回 国。 军长:丁盛,政委:谢明、谢家祥。 27、21军: 27、21军: 1953.3.14入朝,1958.7月回国。 1953.3.14入朝,1958.7月回国。 军长:吴咏湘、谢振 华。 政委:谢福林、吴融峰。
四、朝鲜战争中美各方的装备
27军:11、63军:1951.2.17入朝,1953.9月回国。 军长:傅崇碧, 27军:11、63军:1951.2.17入朝,1953.9月回国。 政委:龙道权。 12、65军:1951.2.22入朝,1953.10月回国。军 12、65军:1951.2.22入朝,1953.10月回国。军 长:肖应堂,政委:王道邦 后军长兼政委王道邦。 13、60军: 13、60军: 1953.3.17入朝,1953.9月回国。 1953.3.17入朝,1953.9月回国。 军长:韦杰、张祖谅,政委:袁 子钦。 14、12军:1951.3.21入朝,1954.4.25回国。军长:曾绍 14、12军:1951.3.21入朝,1954.4.25回国。军长:曾绍 山,政委:李震。 15、15军:1953.3.25入朝,1954.5月回国。 15、15军:1953.3.25入朝,1954.5月回国。 军长:秦基伟、李成芳(代),政委;谷景生。 16、47军: 16、47军: 1951.4.11入朝,1954.9.24回国。军长:曹里怀、张天云,政委: 1951.4.11入朝,1954.9.24回国。军长:曹里怀、张天云,政委: 李人林、刘贤权、陈发洪(代)。 17、67军:1951.6.21入朝, 17、67军:1951.6.21入朝, 1954.9.29回国。军长:李湘、邱蔚,政委:旷伏兆。 18、68军: 1954.9.29回国。军长:李湘、邱蔚,政委:旷伏兆。 18、68军: 1951.6.24入朝,1955.4.9回国。 1951.6.24入朝,1955.4.9回国。 军长:陈仿仁,政委:李呈瑞。 19、36军:1951.9.7入朝,1951.11.30回国。军长:王建业 19、36军:1951.9.7入朝,1951.11.30回国。军长:王建业 (代),政委:康健民。 20、37军:1951.9.7入朝,1951.11.30 20、37军:1951.9.7入朝,1951.11.30 回国。军长:张世珍,政委;帅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