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人教版)实验报告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人教版)实验报告

实验二用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1.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的测量
实验三形状误差的测量1.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2.平面度误差的测量
3.圆度误差的测量
实验四位置误差的测量
1.平行度误差的测量(mm)
3.跳动的测量(mm)
图样标注跳动量合格性结论端面跳动
径向跳动
径向全跳动
测量位置测量数据
最大最小差值1—1
2—2
3—3
4—4
5—5
6—6
7—7
8—8





实验五在工具显微镜上测量外螺纹各参数
实验一齿轮齿圈经向跳动的测量(表一)
实验一齿轮公法线长度及其变动的测量(表二)
实验一齿距偏差及齿距累计误差的测量(表三)
实验一在双啮仪上对齿轮的综合测量(表四)。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16K)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16K)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报告⒈ 工件:工件编号: 表面粗糙度要求: ⒉ 测量仪器:名称: 测量范围: 所选物镜倍数:在所用倍数物镜下目镜测微刻度套筒的分度值C = 微米 ⒊ 测量结果:实测值:R Z1 = R Z2 = R Z3 = 被测工件表面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 Z R Z =3321Z Z Z R R R ++ = 微米TR200粗糙度仪测量数据适用性结论: 该工件表面用TR200粗糙度仪测量的R a = 微米。

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报告⒈被测塞规标记:量规公差带图被测塞规形状公差:微米⒉所用仪器:名称:分度值:标尺示值范围:仪器测量范围:量块等级:量块组尺寸:通规与止规的形状误差:通规合格性结论:理由:止规合格性结论:理由: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报告4—1齿轮齿距偏差和齿距累积误差的测量 1.被测齿轮编号: 模数m= 齿数Z= 齿形角 а= 齿轮精度标注:齿距极限偏差f pt = 微米 齿距累积公差F P = 微米 2.测量仪器名称: 分度值: 测量范围:基准齿距的偏差值K P :K P =Zf npt ∑∆1相对=测量结果:齿距偏差△f pt = 微米 合格性结论: 齿距累积误差△F P = 微米 合格性结论:齿距累积误差作图:4—2 齿圈径向跳动测量1.被测齿轮编号:模数m= 齿数Z= 齿形角а=齿轮精度标注: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 r = 微米2.测量仪器名称:分度值:测量范围:模数直径4—3公法线长度变动量和公法线平均长度的测量1.被测齿轮编号:模数m= 齿数Z= 齿形角а=变位系数X =齿轮精度标注:公法线长度变动量公差Fw= 微米跨齿数K =9Z+ 0.5 = 公法线公称长度W = 毫米公法线平均长度的上偏差E wms =E ss cosа—0.72F r sinа= 毫米公法线平均长度的下偏差E wmi = E si cosа+ 0.72F r sinа= 毫米2.测量仪器名称:分度值:测量范围:3.测量记录:单位:毫米测量结果:公法线长度变动量Fw = W mas—W min = 微米公法线平均长度__W= 毫米公法线平均长度的偏差E wm =__W—W= 微米合格性结论:公法线长度变动量Fw公法线平均长度的偏差E wm1.被测齿轮编号:模数m= 齿数Z= 齿形角а=齿轮精度标注:基节极限偏差f Pb = 微米齿轮公称基节:毫米2.测量仪器名称:分度值:测量范围:3.测量记录:齿轮基节偏差合格性结论1.被测齿轮编号: 模数m= 齿数Z= 齿形角 а= 变位系数齿轮精度标注: 齿厚极限偏差:E SS = 毫米 齿顶园公称直径: 毫米 E Si = 毫米 2.测量仪器名称: 分度值: 测量范围: 3.测量记录及结果:齿轮齿顶园实际直径: 毫米 齿顶园直径实际偏差△D e 毫米 分度园弦齿高h '2242)]}cos(1[1{DeZXtg Z m h ∆++-+='απ= 分度园公称齿厚S)(24ZXtg mZSin S απ+== 单位:毫米齿厚实际偏差△E S 毫米 合格性结论:。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一量块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能正确进行量块组合,并掌握量块的正确使用方法;2、加深对量值传递系统的理解;3、进一步理解不同等级量块的区别;二、实验仪器设备量块;千分表;测量平板;千分尺校正棒。

三、实验原理1量块的测量平面十分光洁和平整,当用力推合两块量块使它们的测量平面互相紧密接触时,两块量块便能粘合在一起,量块的这种特性称为研合性。

利用量块的研合性,就可以把各种尺寸不同的量块组合成量块组。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实验内容采用合理的量块组合,测量千分尺校正棒。

(二)实验步骤1 用千分表测量千分尺校正棒2 据所需要的测量尺寸,自量块盒中挑选出最少块数的量块。

(每一个尺寸所拼凑的量块数目不得超过 4~5 块,因为量块本身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误差,量块的块数越多,便会积累成较大的误差。

)3量块使用时应研合,将量块沿着它的测量面的长度反向,先将端缘部分测量面接触,使初步产生粘合力,然后将任一量块沿着另一个量块的测量面按平行方向推滑前进,最后达到两测量面彼此全部研合在一起。

4正常情况下,在研合过程中,手指能感到研合力,两量块不必用力就能贴附在一起。

如研合立力不大,可在推进研合时稍加一些力使其研合。

推合时用力要适当,不得使用强力特别在使用小尺寸的量块时更应该注意,以免使量块扭弯和变形。

5如果量块的研合性不好,以致研合有困难时,可以将任意一量块的测量面上滴一点汽油,使量块测量面上沾有一层油膜,来加强它的黏结力,但不可使用汗手擦拭量块测量面,量块使用完毕后应立即用煤油清洗。

6量块研合的顺序是:先将小尺寸量块研合,再将研合好的量块与中等尺寸量块研合,最后与大尺寸量块研合。

7. 记录数据;六思考题量块按“等”测量与按“级”测量哪个精度比较高?实验二常用量具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正确掌握千分尺、内径百分表、游标卡尺的正确使用方法;2、掌握对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3、对比不同量具之间测量精度的区别。

二、实验仪器设备外径千分尺;内径百分表;游标卡尺;轴承等。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引言:互换性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两个或多个系统、组件或部件之间的相互替换性能。

在工程领域中,互换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特别是在制造和设计过程中。

技术测量则是通过各种测量方法和工具,对互换性进行定量评估和验证。

本实验报告旨在探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来支持结论。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和比较不同尺寸的螺丝与螺孔之间的互换性能,来研究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设备与方法:实验中使用了一组螺丝和相应的螺孔,分别为直径为1mm、2mm和3mm的螺丝。

通过测量螺丝和螺孔的直径、长度和螺纹间距等参数,来评估互换性。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千分尺、游标卡尺和显微镜等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下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测量数据,我们计算出不同尺寸的螺丝和螺孔之间的互换性指标。

通过对比不同尺寸的螺丝和螺孔的测量结果,我们发现直径为1mm的螺丝与螺孔之间的互换性最好,其尺寸差异最小。

而直径为3mm的螺丝与螺孔之间的互换性最差,尺寸差异较大。

进一步分析发现,螺纹间距对互换性也有重要影响。

螺纹间距越小,螺丝与螺孔之间的互换性越好。

这是因为螺纹间距较小的螺丝和螺孔之间的匹配度更高,更容易实现互换。

而螺纹间距较大的螺丝和螺孔之间的互换性较差,可能需要额外的工具或修整才能实现互换。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测量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密切相关,通过精确的测量可以评估和验证互换性能。

2. 尺寸和螺纹间距是影响互换性的重要因素,尺寸差异小和螺纹间距小的系统具有更好的互换性能。

3. 技术测量方法和工具的选择对于准确评估互换性至关重要,不同的测量方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进一步研究:本实验仅仅是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之间关系的初步探索,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深入研究。

例如,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数据和样本来验证结论的普适性。

另外,可以研究不同材料和制造工艺对互换性的影响,以及探索如何通过技术测量来优化互换性能。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答案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答案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答案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答案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技术测量成为了各行各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工业生产、医疗设备还是科学研究,准确的技术测量都是保证质量和可靠性的关键。

而在技术测量中,互换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在不同设备或测量方法下,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互换性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确保不同设备或测量方法下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如果不同设备或测量方法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那么就无法进行准确的比较和分析,从而影响到最终的结论和决策。

因此,互换性是技术测量中的一个关键指标,也是评估和验证测量方法和设备的重要标准之一。

为了验证互换性,科研人员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实验。

这些实验需要精确的测量设备和可靠的测量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科研人员会使用不同的设备或方法进行测量,然后比较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如果测量结果相差较小,那么可以认为这些设备或方法具有较高的互换性;反之,如果测量结果相差较大,那么说明互换性较低。

除了实验验证,科研人员还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来评估互换性。

他们可以通过收集大量的测量数据,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通过统计学方法,科研人员可以计算出不同设备或方法之间的相关系数和误差范围,从而评估互换性的程度。

这种方法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估互换性,并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在实际应用中,互换性对于技术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医疗设备中,互换性可以确保不同设备之间的测量结果一致,从而减少误诊和漏诊的风险。

在工业生产中,互换性可以保证不同工厂或生产线之间的产品质量一致,从而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在科学研究中,互换性可以确保不同实验室或研究团队之间的测量结果可比,从而加强科学研究的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

然而,互换性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测量设备的精度、测量方法的准确性、环境条件的变化等等。

因此,在评估和验证互换性时,科研人员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其影响。

互换性实验报告

互换性实验报告

篇一:互换性测量实验报告公差实训实习任务书一、实训实习的任务和具体要求:1、掌握孔、轴尺寸公差与配合、几何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基本知识及有关国家标准的基本内容。

2、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精度设计的基本概念、国家标准、基本方法和合理应用。

3、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熟悉常用计量器具和量仪的使用方法。

4、掌握一般几何量的测量方法,学会分析测量误差、处理测量数据、编写检测报告。

二、实训实习前期的课程名称《现代工程制图》三、实训实习内容孔、轴尺寸公差与配合、几何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的测量、齿轮的各个参数的测量等。

目录实验任务书?????????????????..1游标量具的使用及零件的测绘????????...3 平面度误差的测量???????.7圆度误差的测量????????????????10准直仪测量直线度??????????..13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15垂直度误差的测量???????????????..17 用电动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18标准样块比较法测量表面粗糙度??????..19 螺距的测量????????????????20 螺纹中径的测量????????????21螺纹牙型半角的测量??????????.22 万能角尺的使用?????????????23测量齿轮的模数???????????????24齿轮齿厚的测量?????????????????26齿轮公法线的测量???????????..27 齿轮径向综合跳动的测量?????????.28 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30实验一游标量具的使用及零件的测绘一、实验目的1、了解游标量具的读数原理;2、熟练掌握各种游标量具的使用方法;3、运用游标量具对零件进行测量,并绘制零件图。

二、实验原理1、游标的读数原理将两根直尺相互重叠,其中一根固定不动,另一根沿着它相对滑动。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A (上)
实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姓名
一、被测零件(名称、编号、精度要求等)
学号
二、实验设备(仪器名、分度值、测量范围、示值范围、量块等级等)
三、测量记录与数据处 测量位置
A-A′
测量
B-B′
方向
A′-A
B′-B
指导教师签名:
-4-
实验二(3) 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的测量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学号姓名
一、被测齿轮参数与精度要求
同组人
二、测量仪器(名称、分度值、测量范围)
三、测量记录与数据处理(单位:μm) 1.计算跨齿数及公法线公称长度
2.齿厚测量记录与齿厚偏差计算
序号(圆周均布位置)
1
2
3
4
5
6
测得值
齿厚偏差 四、测量结果及合格性判断
Ⅰ-Ⅰ


实 际 偏 差( m )
Ⅱ-Ⅱ

A
Ⅲ-Ⅲ
测量
B
B′
简图

ⅡⅢ
A′
四、测量结果及合格性判断 五、思考题解答 1、 用比较仪测量工件属于何种测量方法,有何特点?
合格性结论:合格
指导教师签名:
-2-
实验二(1) 齿轮径向跳动的测量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机设 181
一、被测齿轮参数与精度要求
学号姓名
五、思考题解答
合格性结论:
指导教师签名:
-5-
同组人
二、测量仪器(名称、分度值、测量范围)
三、测量记录与数据处理(单位:μm)

序读
读数

号数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二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二

课堂表现实验日期报告成绩总成绩A()B()C()机械工程基础实验(A)实验报告书实验项目名称: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二学年:学期:原始班级:学号:姓名:2013-05-15实验数据记录实验项目一数据M1 M2 M3实验项目二数据齿序测量结果齿序测量结果齿序测量结果1 12 232 13 243 14 254 15 265 16 276 17 287 18 298 19 309 20 3110 21 3211 22 33实验项目三数据齿序测量结果齿序测量结果齿序测量结果齿序测量结果1 9 17 252 10 18 263 11 19 274 12 20 285 13 21 296 14 22 307 15 23 318 16 24 32三针法测量外螺纹中径误差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使用的设备及工具三、实验记录及结果处理仪器分度值C/mm 量针直径/mmd=被测螺纹公称螺距P/mm牙形半角/2α精度等级螺距累积误差/mm半角误差12α∆=22α∆= P∑∆=测量数据(mm)M1M2M3()a123/3M M M M=++=m m a0230.866d M d P=-+=实m m中径计算及查表20.6495d d P=-=m m2max2sd d e=+=m m22min2dd d T=-=m m1.732Pf P∑∑=∆=m m312/2120.073()1022f P K Kααα-=∆+∆⨯=m m()/222Pd d f fα∑=++=作用实m m检测结论四、问题讨论1、螺纹有哪几个基本的几何要素?2、什么是螺纹的大径、中径和小径?3、什么是螺纹的牙型角、牙形半角?4、螺纹合格的条件是什么?齿轮误差测量(1)齿轮齿圈径向跳动测量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使用的设备及工具三、实验结果被测齿轮模数/m齿数/z压力角/α精度等级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 r/μm仪器分度值Cμm测量结果动量/齿圈径向跳maxAminAmax minrF A A∆=-=μm合格性结论四、问题讨论1、什么是齿圈径向跳动误差?2、齿圈径向跳动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齿轮误差测量(2)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及公法线长度变动的测量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使用的设备及工具三、实验记录及结果处理测量数据及计算模数/m齿数/z齿形角/α精度等级分度值c跨齿数k齿厚极限偏差/μm pt f/μm r F/ μm w F/μmE ssE si公法线公称长度kW/mm []cosπ(0.5)inv2sinkW m a k Z a x a=-+⋅+=公法线平均长度上偏差/μmws sscos0.72sinrE E Fαα=-=公法线平均长度下偏差/μmwi sicos0.72sinrE E Fαα=+=公法线长度变动(μm)max/mmkWmin/mmkWmax minW k kF W W∆=-=公法线平均长度(mm)a1k kiW Wz=∑=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μm)awk k kE W W∆=-=适用性结论四、问题讨论1、什么是公法线长度变动量?2、引起公法线长度变动的原因?3、测量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目的是什么?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室
技术测量室编
年级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及目录:
实验一、尺寸测量
实验1—1、轴的测量
实验1—2、孔的测量
实验二、形位误差测量
实验2—1、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实验2—2、平行度误差、平面度误差测量
实验三、表面粗糙度测量、螺纹测量
实验3—1、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实验3—2、螺纹中径、螺距及牙形半角的测量实验四、齿轮测量
实验4—1、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的测量
实验4—2、直齿圆柱齿轮齿厚偏差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三、被测零件:
四、测量示意图:
七、测量数据分析并判断被测零件是否合格;
八、思考题:
1、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属于什么测量方法?
2、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各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分度值?刻度间距?
4、仪器的测量范围和刻度尺的示值范围有何不同?
一、实验目的
三、被测零件:
四、测量示意图:六、测量数据记录:(单位:mm)
七、测量数据分析并判断被测零件是否合格;
八、思考题:
1、用内径千分尺和内径量表测量孔的直径是,各属于哪种测量方法?
2、内径量表测量孔时“转折点”意味着什么?一旦“零位”确定,百分表指针超过“零
位”发生转折,示值为正还是负?百分表指针不过“零位”发生转折,示值为正还是负?
3、组合量块组的原则是什么?
实验报告: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形状公差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
四、测量示意图:(要求画出简单的仪器的测量原理图和被测面的测量截面图)
六、作图:分别用最小区域法和两端点连线法求直线度误差值,并作出合格性结论。

七、思考题:
1、以本实验为例,试比较按最小区域法和两端点连线法评定的直线度误差值何者更合理?
2、用作图法求直线度误差值时,如前所述,总是按平行于纵坐标计量,而不是按垂直于两条平行包容直线的距离计量,原因何在?
实验报告:平面度误差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四、测量示意图:
六、析判断被测平面是否合格?
实验报告:平行度误差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四、测量示意图:
六、分析判断被测件平行度是否合格?
实验报告:表面粗糙度的测量Array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内容:
1、用表面粗糙度电感测微仪测量表面粗糙度的R a值;
2、用干涉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的R z值。

四、测量记录:
实验报告:螺纹中径、螺距及牙形半角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四、测量记录:
1
3、牙形半角
α
测量数据:(单位:゜)五、合格性结论:
实验报告: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的测量一、实验目的:
四、测量步骤:五、公法线长度测量记录:(单位㎜)
六、实验数据分析及合格性结论:
七、思考题:
a)测量公法线长度偏差,取平均值的原因何在?
b)有一个齿轮经测量后确定: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而公法线长度变动量不合格,试
分析其原因。

实验报告:直齿圆柱齿轮齿厚偏差的测量一、实验目的:
二、测量步骤:
六、合格性结论:
七、思考题:
a)测量齿轮齿厚偏差的目的是什么?
b)齿厚极限偏差(E ss , E si)和公法线平均长度极限偏差(E ws , E wi)有何关系?
c)齿厚的测量精度与哪些因数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