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基础习题
地基基础试题

地基基础部分习题一、选择题1 以下哪些基础形式属浅基础()A沉井基础B扩展基础C地下连续墙D地下条形基础E箱形基础答案:BDE2 下列钢筋混凝土基础中,抗弯刚度最大的基础形式是()A柱下条形基础B十字交叉基础C箱形基础D筏板基础答案:C1、以下基础形式中不需要按刚性角要求设计的是()。
A. 墙下混凝土条形基础B. 墙下条形砖基础C. 毛石基础D.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2、以下属于扩展基础的是()。
A.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B. 墙下混凝土条形基础C. 毛石基础D. 墙下条形砖基础3、对无筋扩展基础要求基础台阶宽高比允许值是因为()。
A.材料的抗压强度较高B.限制基础底面宽度要求C.地基承载力低D.材料的抗弯抗拉强度较低4、柱下条形基础的底面尺寸与()因素无关。
A.柱网布置B.边跨跨距C.地基承载力D.基础底板厚度5、柱下条型基础梁基底反力按直线分布计算,高度宜为柱距的()。
A.1/6 B.l/3 C.l /10 D.l /26、各种型式的刚性基础的共同点在于()。
A.均为墙下条形基础B.均为柱下独立基础C.均由砖、毛石砌筑而成D.均由脆性材料组成8、柱下独立基础发生冲切破坏是由于()。
A.柱周边处基础高度不足B.地基承载力不足C.基底面积过小D.基础材料抗压强度不足9、以下破坏现象中,由于冲切而破坏的现象是()。
A.基础底板被拉裂B.柱子周边沿45 。
斜面拉裂C.基础台阶处出现竖向裂缝D.柱子与基础接触面被压坏10、在计算()时采用地基净反力。
A.基础底面尺寸B.验算地基承载力C.基础底板配筋D.地基变形11、对于p~s曲线上存在明显初始直线段的载荷试验,所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D(A) 一定是小于比例界限值;(B) 一定是等于比例界限值;(C) 一定是大于比例界限值;(D) 上述三种说服都不对12、某建筑物基础底面尺寸为3m×4m,基础理深d=1.5m,拟建场地地下水位距地表1.0m,地基土分布:第一层为填土,层厚为1米,γ=18.0kN/m3;第二层为粉质粘土,层厚为5米,γ=19.0kN/m3,φk =22º,C k=16kPa;第三层为淤泥质粘土,层厚为6米,γ=17.0kN/m3,φk=11º,C k=10kPa;。
03-浅基础 习题课

b
fa Gd
235 20 1.15
1.98m
取b=2m。因b<3m,不必进行承载力宽度修正。
5、偏心荷载下基础底面面积确定步骤(试算法)
1. 假定基础底宽b≤3m进行承载力修正,初步确定承载
力特征值;
fa fak b (b 3) d m (d 0.5)
2. 按中心受压估算基底面积A0,考虑偏心影响将A0扩
lb p k cd z l 2 z tan b 2 z tan
5.4 2.7 174.6 18.0 1.8 57.2kPa 5.4 2 2.5 0.4242.7 2 2.5 0.424
σcz = 18.0×1.8+(18.7-10)×2.5=54.2 kPa
①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174.6kPa (2分) ②求Gk=374.4kN (1分)
③持力层承载力验算(6分)
pkmin=128.6kPa>0 pkmax=186.4kPa<1.2fa pk=157.5kPa<fa ④基础底面尺寸满足要求(1分)
例题4:拟设计独立基础埋深为2.0m。若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为f=226kPa。上部结构荷重N=1600kN,M=400kN-m,基底 处Q=50kN。则经济合理的基底尺寸最接近于下列哪一个数 值? A. 3.8m×4.6m
9、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时,相应的地基抗力应采
用地基承载力( A. 基本值 ) C. 极限值 D. 临界值
B. 特征值
答案:B 荷载取值的内容: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标准组合(地基承载力)和准永久组合(地基变形)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基本组合和简化基本组合(基础内力验算)
基础工程例题及习题集

e 0.1W A 的条件,作用于基底的力矩最大值不能超过下列何值?(注:W 为基础底面的
抵抗矩,A 为基础底面积)。(06 年试题) 3、边长为 3m 的正方形基础,荷载作用点有基础形心沿 x 轴向右偏心 0.6m,则基础底面的
基底压力分布面积最接近于多少?(06 年试题)
例 5------持力层以及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确定基础底面积)
按 3m 计算; 2、土的重度取值问题(加权重度以及地下水的处理); 3、能够利用理论公式进行计算承载力的条件;
例 3 ------地基承载力的深宽修正
某混合结构基础埋深 1.5m,基础宽度 4m,场地为均质粘土,重度 17.5 kN m3 ,孔隙
比 e 0.8 ,液性指数 IL 0.78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 190kPa ,则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
某轴心受压基础,相应于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上部结构传来的轴向力 Fk 780kN .地质剖
面如下,试确定基础底面积并验算软弱下卧层。
d 1.2m
Fk
15.7kN/m3
Es 2.6MPa
z 2m 第一步:地基承载力修正
18.6kN/m3 Es 10MPa fak 196kN/m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500 ηd=1.6
1、解:持力层承载力验算:
F F1 F2 G 2000 200 486.7 2686.7kN
M 0 M V h F2 a 1000 200 1.3 200 0.62 1383kN.m
e M 0 1383 0.515m 5.2 0.87m
为多少? 基础宽度大于 3m,埋深大于 0.5m,所以需要对承载力进行修正。
(完整版)基础工程习题集与参考答案

( 基础工程习题集与参照答案)一、选择题1、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时一定用内摩擦角的什么值来查表求承载力系数?A 设计值B标准值C均匀值2、砌体承重结构的地基同意变形值是由以下哪个值来控制的?A 沉降量B沉降差C局部倾斜3、在进行浅基础内力计算时,应采纳下述何种基底压力?A 基底净反力B基底总压力C基底附带压力4、当建筑物长度较大时,,或建筑物荷载有较大差异时,设置沉降缝,其原理是?A 减少地基沉降的举措B一种施工举措C减少不均匀沉降的建筑举措5、以下何种结构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最敏感?A框架结构B排架结构C筒体结构6、框架结构的地基同意变形值由以下何种性质的值控制?A 均匀沉降B沉降差C局部倾斜7 、高耸结构物的地基同意变形值除了要控制绝对沉降量外,还要由以下何种性质控制?A 均匀沉降B沉降差C倾斜8、当基底压力比较大、地基土比较脆弱而基础的埋置深度又受限制时,不可以采纳?A 筏板基础B刚性基础C扩展式基础9 、沉降计算时所采纳的基底压力与地基承载力计算时所采纳的基底压力的主要差异是?A荷载效应组合不一样及荷载性质(设计值或标准值)不一样B荷载性质不一样及基底压力性质不一样(总应力或附带应力)C荷载效应、荷载性质及基底压力性质都不一样10、防备不均匀沉降的举措中,设置圈梁是属于A 建筑举措B 结构举措C 施工举措11、刚性基础往常是指A 箱形基础B 钢筋混凝土基础C 无筋扩展基础12、砖石条形基础是属于哪一类基础?A 刚性基础B 柔性基础C 轻型基础13、沉降缝与伸缩缝的差异在于A 伸缩缝比沉降缝宽B 伸缩缝不可以填实 C 沉降缝一定从基础处断开14、赔偿基础是经过改变以下哪一个值来减小建筑物的沉降的?A 基底的总压力B 基底的附带压力C 基底的自重压力15 、对于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的箱形基础进行内力剖析时,应按下述何种状况来计算?A 局部曲折B 整体曲折C 同时考虑局部曲折和整体曲折16、全赔偿基础地基中不产生附带应力,所以,地基中.A 不会产生沉降B也会产生沉绛C会产生很大沉降17、依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需作地基承载力验算的建筑物的范围是。
《基础工程》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浅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2-4 某承重墙厚240mm,作用于地面标高处的荷载F k=180kN/m,拟采用砖基础,埋深为1.2m。
地基土为粉质粘土,g=18kN/m3,e0=0.9,f ak=170kPa。
试确定砖基础的底面宽度,并按二皮一收砌法画出基础剖面示意图。
〔解〕查表2-5,得ηd=1.0,代入式(2-14),得f a= f ak+ηdγm(d-0.5)=170+1.0×18×(1.2-0.5)=182.6kPa按式(2-20)计算基础底面宽度:为符合砖的模数,取b=1.2m,砖基础所需的台阶数为:2-5 某柱基承受的轴心荷载F k=1.05MN,基础埋深为1m,地基土为中砂,γ=18kN/m3,f ak=280kPa。
试确定该基础的底面边长。
〔解〕查表2-5,得ηd=4.4。
f a= f ak+ηdγm(d-0.5)=280+4.4×18×(1-0.5)=319.6kPa取b=1.9m。
2-6 某承重砖墙厚240mm,传至条形基础顶面处的轴心荷载F k=150kN/m。
该处土层自地表起依次分布如下:第一层为粉质粘土,厚度2.2m,γ=17kN/m3,e=0.91,f ak=130kPa,E s1=8.1MPa;第二层为淤泥质土,厚度1. 6m,f ak=65kPa, E s2=2.6MPa;第三层为中密中砂。
地下水位在淤泥质土顶面处。
建筑物对基础埋深没有特殊要求,且不必考虑土的冻胀问题。
(1)试确定基础的底面宽度(须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2)设计基础截面并配筋(可近似取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为标准组合值的1.35倍)。
〔解〕(1)确定地基持力层和基础埋置深度第二层淤泥质土强度低、压缩性大,不宜作持力层;第三层中密中砂强度高,但埋深过大,暂不考虑;由于荷载不大,第一层粉质粘土的承载力可以满足用做持力层的要求,但由于本层厚度不大,其下又是软弱下卧层,故宜采用“宽基浅埋”方案,即基础尽量浅埋,现按最小埋深规定取d=0.5m。
《基础工程》浅基础(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浅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2-4 某承重墙厚240mm,作用于地面标高处的荷载F k=180kN/m,拟采用砖基础,埋深为1.2 m。
地基土为粉质粘土,g=18kN/m3,e0=0.9,f ak=170kPa。
试确定砖基础的底面宽度,并按二皮一收砌法画出基础剖面示意图。
〔解〕查表2-5,得ηd=1.0,代入式(2-14),得f a= f ak+ηdγm(d-0.5)=170+1.0×18×(1.2-0.5)=182.6kPa按式(2-20)计算基础底面宽度:为符合砖的模数,取b=1.2m,砖基础所需的台阶数为:2-5 某柱基承受的轴心荷载F k=1.05MN,基础埋深为1m,地基土为中砂,γ=18 kN/m3,f ak=280kPa。
试确定该基础的底面边长。
〔解〕查表2-5,得ηd=4.4。
f a= f ak+ηdγ m(d-0.5) =280+4.4×18×(1-0.5)=319.6kPa取b=1.9m。
2-6 某承重砖墙厚240mm,传至条形基础顶面处的轴心荷载F k=150kN/m。
该处土层自地表起依次分布如下:第一层为粉质粘土,厚度2.2m,γ=17kN/m3,e =0.91,f ak=130kPa,E s1=8.1MPa;第二层为淤泥质土,厚度1.6m,f ak=65kPa, E s2=2.6MPa;第三层为中密中砂。
地下水位在淤泥质土顶面处。
建筑物对基础埋深没有特殊要求,且不必考虑土的冻胀问题。
(1)试确定基础的底面宽度(须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2)设计基础截面并配筋(可近似取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为标准组合值的1.35倍)。
解 (1)确定地基持力层和基础埋置深度第二层淤泥质土强度低、压缩性大,不宜作持力层;第三层中密中砂强度高,但埋深过大,暂不考虑;由于荷载不大,第一层粉质粘土的承载力可以满足用做持力层的要求,但由于本层厚度不大,其下又是软弱下卧层,故宜采用“宽基浅埋”方案,即基础尽量浅埋,现按最小埋深规定取d=0.5m。
基础工程习题集及答案

第二章浅基础设计基本原理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时必须用内摩擦角的什么值来查表求承载力系数B?A设计值 B 标准值 C 平均值2、砌体承重结构的地基允许变形值是由下列哪个值来控制的C?A 沉降量B 沉降差C 局部倾斜3、在进行浅基础内力计算时,应采用下述何种基底压力A?A 基底净反力B 基底总压力C 基底附加压力4、当建筑物长度较大时,,或建筑物荷载有较大差异时,设置沉降缝,其原理是C?A 减少地基沉降的措施B 一种施工措施C 减轻不均匀沉降的建筑措施5、下列何种结构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最敏感A?A 框架结构B 排架结构C 筒体结构6、框架结构的地基允许变形值由下列何种性质的值控制B?A 平均沉降B 沉降差C局部倾斜7、高耸结构物的地基允许变形值除了要控制绝对沉降量外,还要由下列何种性质控制C?A 平均沉降B沉降差C倾斜8、当基底压力比较大、地基土比较软弱而基础的埋置深度又受限制时,不能采用B?A 筏板基础B 刚性基础C扩展式基础9、沉降计算时所采用的基底压力与地基承载力计算时所采用的基底压力的主要差别是C?A 荷载效应组合不同及荷载性质(设计值或标准值)不同B 荷载性质不同及基底压力性质不同(总应力或附加应力)C 荷载效应、荷载性质及基底压力性质都不同10、防止不均匀沉降的措施中,设置圈梁是属于BA 建筑措施B 结构措施C 施工措施11、刚性基础通常是指CA 箱形基础B 钢筋混凝土基础C 无筋扩展基础12、砖石条形基础是属于哪一类基础A?A 刚性基础B 柔性基础C 轻型基础13、沉降缝与伸缩缝的区别在于CA 伸缩缝比沉降缝宽B 伸缩缝不能填实C 沉降缝必须从基础处断开14、补偿基础是通过改变下列哪一个值来减小建筑物的沉降的B?A 基底的总压力B 基底的附加压力C 基底的自重压力15、对于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的箱形基础进行内力分析时,应按下述何种情况来计算C?A 局部弯曲B 整体弯曲C 同时考虑局部弯曲和整体弯曲16、全补偿基础地基中不产生附加应力,因此,地基中B。
基础工程计算题答案

基础⼯程计算题答案基础⼯程课程习题第⼆章浅基础2.1 地基承载⼒计算2.2 基础底⾯尺⼨【例7-2】某柱下矩形单独基础。
已知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传⾄基础顶⾯的内⼒值Fk=920kN,Vk=15KN,MK=235KN.m;地基为粉质粘⼟,其重度为γ=18.5KN/m3,地基承载⼒特征值fak=180kPa(ηb=0.3,ηd=1.6)基础埋深d=1.2m,试确定基础地⾯尺⼨。
【解】(1)求修正后的地基承载⼒特征值假定基础宽度b<3m, 则(2)初步按轴⼼受压基础估算基底⾯积考虑偏⼼荷载的影响,将底⾯积A0增⼤20%,则A=5.2×1.2=6.24m2。
取基底长短边之⽐==,取b=1.8m,l=3.6m。
l/b=2,得b 1.77m(3)验算地基承载⼒基础及其台阶上⼟重基底处⼒矩偏⼼矩基底边缘最⼤压⼒满⾜要求,故基底尺⼨长l=3.6m,b=1.8m合适。
【例】墙下条形基础在荷载效应标准值组合时,作⽤在基础顶⾯上的轴向⼒Fk=280kN/m,基础埋d=1.5m,室内外⾼差0.6m,地基为黏⼟(ηb=0.3,ηd=1.6),其重度γ=18kN/m3,地基承载⼒特征值fak=150kPa 求该条形基础宽度。
【解】(1)求修正后的地基承载⼒特征值假定基础宽度b<3m,因埋深d>0.5m,故进⾏性地基承载⼒深度修正。
(2)求基础宽度因为室内外⾼差0.6m,故基础⾃重计算⾼度基础宽度:取b =2m,由于与假定相符,最后取b=2m2.3 基础沉降2.4 软弱下卧层【例7-3】有⼀轴⼼受压基础,上部结构传来轴向⼒FK=850kN,地质条件如图所⽰,试根据图⽰地质资料,验算软弱下卧层承载⼒是否满⾜要求。
【解】(1)计算下卧层修正后的地基承载⼒特征值已知按持⼒层承载⼒求得基础尺⼨l=3m,b=2m,基础埋深d=1.5m ,下卧层埋深应为d+z=5m 。
下卧层埋深范围内⼟的加权平均重度为:经深度修正下卧层承载⼒设计值为(2) 下卧层顶⾯处的⾃重应⼒3)确定地基压⼒扩⾓θ按持⼒层与下卧层压缩模量之⽐:(4)计算基底平均压⼒和⼟的⾃重压⼒(5)计算下卧层顶⾯处的附加压⼒pz(6)验算下卧层承载⼒满⾜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左 1右
-125.76 941.62 941.62
1000 kN
-84.19 500 -500
600 kN
4m
4m
17
根据对称性和叠加法, 点荷载单独作用时在 点荷载单独作用时在2、 点 解 : 根据对称性和叠加法 , 3点荷载单独作用时在 、 3点 引起的内力为: 引起的内力为: M23= M21×600/1000=-125.76×0.6= -75.46kN⋅m × ⋅ V23= -V21×600/1000=84.19×0.6=50.51kN × M33= M11×600/1000=941.62×0.6=564.97kN⋅m × ⋅ V33左=V11左×600/1000=500×0.6=300kN × 左 左 V33右=V11右×600/1000= -500×0.6= -300kN × 右 右
5.两相邻独立基础中心点之间的沉降量之差称为 A 。 . A. 沉降差 B. 沉降量 C. 局部倾斜 D. 倾 斜
6.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高度通常由 A 确定。 . 确定。 A. 抗冲切验算 C. 抗剪验算 B. 刚性角 D. 刚性角及抗冲切验算
4
7.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公式 pz + pcz ≤ f az 中,pcz是由 . B 的土产生的自重应力。 的土产生的自重应力。 A. 基底以上 B. 软弱下卧层顶面以上 D. 软弱下卧层
6
B. 弹性半空间 D. Winkler或弹性半空间 或弹性半空间
10. 无限长 . 无限长Winkler地基梁在一 集中力矩 的作用下 , 该处 地基梁在一集中力矩 的作用下, 地基梁在一 集中力矩的作用下
12.在倒梁法计算中,通过迭代,使得支座反力 C 。 .在倒梁法计算中,通过迭代, A. 逐渐加大并趋于稳定 C. 与柱荷载逐渐接近并趋于稳定 B. 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 D. 逐渐减小并趋于零
解:at=0.5m,ab=0.5+2×0.565=1.63m<2.8m,所以 , × ,
am = 0.5(at + ab ) = 0.5 × (0.5 + 1.63) = 1.065m
0.7 β hp f t am h0 = 0.7 × 1 × 1100 × 1.065 × 0.565 = 463.33kN
( pk − pc )bl pz = (b + 2 z tan θ )( l + 2 z tan θ ) (200 − 34) × 2.5 × 3.5 = (2.5 + 2 × 2 × tan 25° )(3.5 + 2 × 2 × tan 25° ) = 62.02kPa
由公式(3-16),算得: 由公式( ) 算得:
所以选 C 。
8
2.独立基础埋深 .独立基础埋深1.5m,持力层 a=300kPa,所受竖向中心荷 ,持力层f , 地面处) 载(地面处)为900kN,若基础的长度定为 ,则为满足地基 ,若基础的长度定为2m, 承载力要求, 承载力要求,其最小宽度为 A. 1.50 解: B. 1.67 m。 。 C. 2.00 D. 3.33
2.下列材料中, D 通常不(单独)作为刚性基础材料。 .下列材料中, 通常不(单独)作为刚性基础材料。 3.无筋扩展基础控制刚性角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基础 C 破 . 坏。 A)压缩 ) B)剪切 ) C)弯曲 D)冲切 ) )
3
4.埋深 、 基础底面尺寸等条件相同时 , 与筏形基础相比 , . 埋深、 基础底面尺寸等条件相同时, 与筏形基础相比, 箱形基础的突出优点是 B 。 A. 地基承载力显著提高 C. 地基的沉降量显著减小 B. 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增强 D. 施工较为方便
所以选 D 。
13
7.接上题,Fl为 .接上题, A. 162.2 解:
kN。 。 C. 170.3 D. 172.4
B. 165.3
pj=1000/2.82=127.55kPa
b bt l at Al = ( − − h0 )l − ( − − h0 )2 2 2 2 2 2.8 0.5 2.8 0.5 =( − − 0.565) × 2.8 − ( − − 0.565)2 2 2 2 2 = 1.296m 2 Fl = p j Al = 127.55 × 1.296 = 165.28kN
Fk+Gk=900+2b×20×1.5=900+60b × ×
由公式(3-7),有: 由公式( )
Fk + Gk 900 + 60b pk = = ≤ f a = 300kPa 2.0b 2.0b
解得: 解得: 所以选 B 。 b ≥1.667m
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设墙厚 设墙厚240mm,已知墙下条形基础的宽度为800mm,若台 ,已知墙下条形基础的宽度为 , 阶宽高比为1:1.25,则刚性基础的高度至少应大于 , 阶宽高比为 A. 224 B. 350 C. 448 D. 700 mm。 。
6.0m
C. 2975.4
1000 kN 12.0m
D. -2975.4
3.0m
解:
kb 60 × 1 4 λ=4 = = 0.595m -1 4 Ec I 4 × 120
15
λ a = 0.595 × 6 = 3.57 > π λ b = 0.595 × 12 = 7.14 > π
所以是无限长梁 。 x=-3m,取绝对值,则得: λx=0.595×3=1.785 ,取绝对值,则得: × 所以: 所以:
所以选 B 。
14
8. 图示 . 图示Winkler弹性地基梁,梁的底面宽度为 弹性地基梁, 弹性地基梁 梁的底面宽度为1.0m,抗弯刚 , 基床系数k=60MN/m 3, 则截面 的弯矩为 则截面A的弯矩为 度 EcI=120MN⋅m2 , 基床系数 ⋅ kN⋅m。 ⋅ 。 A. 84.0 B. -84.0
基 础 工 程
(浅基础习题课) 浅基础习题课)
主要内容
1 课堂测验题解 2 例题 3 浅基础习题讲解
1 课堂测验题解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单项选择题(每题 分 分 1.浅基础设计时, B 检算不属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检算。 .浅基础设计时, 检算不属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检算。 A. 持力层承载力 C.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 A. 混凝土 B. 砖 B. 地基变形 D. 地基稳定性 C. 灰土 D. 石灰
C x = e − λ x (cos λ x − sin λ x ) = e −1.785 (cos1.785 − sin1.785) = −0.1996
得到: 得到: M A′ = F0 C x = 1000 × ( −0.1996) = −83.88kN ⋅ m
4λ 4 × 0.595
由对称性, 也等于-83.88kN。 由对称性,MA也等于 。 所以选 B 。
计算选择题(单选) 选择正确答案并写出计算过程, 二、 计算选择题 (单选) (选择正确答案并写出计算过程, 答 案不正确、无过程、过程不正确均不得分。每题 分 案不正确、无过程、过程不正确均不得分。每题8分,共64分) 分 1.底面尺寸为 . 底面尺寸为3.5m×2.5m的独立基础埋深 , 基底以上为 的独立基础埋深2m, × 的独立基础埋深 粘性土,相应的指标为: 粘性土,相应的指标为:e=0.6,IL=0.4,γ=17kN/m3,基底以下 , , 为中砂,相应的指标为: 为中砂 , 相应的指标为 : γ=18kN/m3,fak=250kPa,则地基的 a ,则地基的f 为 kPa。 。 A. 290.8 B. 335.2 C. 362.2 D. 389.2
C. 基底与软弱下卧层之间
8. 为计算框架结构的内力 , 将其底部简化为固定支座 , . 为计算框架结构的内力, 将其底部简化为固定支座, 条件无法满足。 由此可以断定 A 条件无法满足。 A. 上部结构和基础间的变形协调 C. 基础的平衡 B. 上部结构的平衡
D. 基础和地基间的变形协调
5
9. 采用地基模型计算条形基础 ( 地基梁 ) 的变形及内力 . 采用地基模型计算条形基础( 地基梁) 时,若地基反力的分布形状与其挠度的分布形状相似,则可 若地基反力的分布形状与其挠度的分布形状相似, 地基模型。 判断出所采用的是 C 地基模型。 A. 有限压缩层 C. Winkler 梁截面的 A 为0。 。 A. 地基反力 B. 转角 C. 弯矩 D. 剪力 11.对Winkler弹性地基梁,λ 越大,表明 B 。 . 弹性地基梁, 越大, 弹性地基梁 A. 梁的相对刚度越大 C. 梁的强度越大 B. 梁的相对刚度越小 D. 土的相对刚度越小
pjmax F F ⋅e 1200 1200 × 0.15 = + = + = 172.41kPa 2.5 × 3.5 1 A W × 2.5 × 3.52 6
B. 172.4
C. 186.5
D. 212.4
所以选 B 。
11
5.题 1中的地基及基础 , 若基底压力 k=200kPa, 软弱下卧 . 中的地基及基础, 中的地基及基础 若基底压力p , 层顶面距基底2.0m,扩散角 θ =25°, 则进行下卧层承载力检 , ° 层顶面距基底 算时, 算时,pz为 A. 62.0 解: kPa。 。 B. 74.7 C. 95.5 D. 115.1 pc=γmd=17×2=34 kPa ×
7
持力层为中砂,故由表3-4查得 查得: 解 : 持力层为中砂 , 故由表 查得 : η b=3.0,η d=4.4,将 , , 相关参数带入公式( 相关参数带入公式(3-17),算得: ) 算得:
f a = fak + ηbγ (b − 3) + ηdγ m (d − 0.5) = 250 + 3 × 18 × (2.5 − 3) + 4.4 × 17 × (2 − 0.5) = 250 + 0 + 112.2 = 362.2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