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水稻是中国农业的主要作物之一,在传统水稻种植技术中,抛秧栽培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抛秧栽培通过在水稻田里抛掷秧子,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增加农作物的收获量,从而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收益。
本文将介绍水稻抛秧栽培的基本技术。
水稻抛秧栽培的基本步骤:种子准备、秧子抛播、防止秧苗死亡、维护秧苗生长。
1.种子准备:种子选择要挑选良种、新品种,以保证植株健壮,产量高。
秧子要经过消毒,减少对病虫害的损伤,以及经过水浴,以达到病虫害预防、抗病抗虫效果。
2.秧子抛播:秧子抛播需要根据田块大小、水分不均匀等情况,调节投料压力和投料量,使秧子均匀覆盖在水稻田上,结实抛秧,以免浪费秧子。
3.防止秧苗死亡:当抛秧后,应进行补水,以免秧苗由于水肥不足而死亡,还应注意深浅,以免秧子表面或内部存水,形成秧苗死亡条件。
4.维护秧苗生长:在秧苗生长期,要做好施肥管理,在补水管理中,要消除水分浪费,避免坑塘等地生长秧苗,以保证秧苗的健壮长大,安全收割。
水稻抛秧栽培是中国传统的农作物栽培技术,是水稻种植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收益,为提高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前,中国水稻抛秧栽培的技术已取得较大的进步,新品种
和新技术迅速普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优化升级。
另外,有些地方也倡导采用机械抛秧技术来替代人工抛秧。
机械抛秧克服了人工抛秧效率低、成本高等缺陷,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总之,水稻抛秧栽培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中国种植业可以继续推进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收益,实现农业生产的更高效果。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现代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随着农业技术不断的改进和提高,种植水稻的效率和产量也不断提高。
在水稻栽培期间,抛秧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这里将介绍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什么是抛秧在水稻栽培期间,抛秧是指将水稻幼苗种植到稻田中的一种操作技术。
抛秧作为整个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其效果和技术水平会关系到水稻产量和品质。
抛秧前的准备在进行水稻抛秧之前,需要进行各种准备工作:土壤处理水稻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土壤层深、排水良好、肥力丰富、PH值适宜等。
在抛秧之前,需要对土壤进行优化处理,保证水稻种植后土壤的良好状态。
翻耕和平整在进行水稻抛秧之前,需要进行翻耕和平整的工作。
通过翻耕可以使土壤松散透气,并能够翻到杂草和留下的秸秆等,使其腐烂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
平整土面也有利于幼苗生长的规律,以便稳定生长。
水田管理在抛秧之前还需要对水田进行管理。
可以加入一些微生物和矿物质等,提高水质,除草和灭虫等。
加强水田管理有利于水稻生长,防止病虫害发生,从而提高水稻产量。
抛秧的技巧在抛秧时需要注意以下技巧:抛秧的时间首先要根据气候和土地状况,把握好抛秧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水稻抛秧的时间在春季和秋季。
春季多为3月至5月,秋季多为7月至10月。
如果抛秧时间过早或者过晚都会造成幼苗的生长发育受阻,降低水稻的产量。
幼苗的选种和育苗在进行抛秧前,要根据气温、土地情况以及前期的施肥等情况,选用适宜的水稻品种。
同时要进行育苗,种出良好的幼苗,以便在抛秧的时候进行种植。
抛秧的深度和间距据经验,抛秧的深度一般为2-3厘米,间距为25-30厘米。
这样可保证幼苗生长发育正常,让每一株水稻都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抛秧的方式有三种主要的方式进行抛秧:机械抛秧、人工抛秧和水稻抽秧抛秧。
机械抛秧是效率比较高的,但机器成本较高。
人工抛秧较为简单易操作,但是劳动强度较大。
水稻抽秧抛秧的方式该式操作性强,更适合广大农民所使用。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一种新的栽培技术,属于较新的农业技术,它旨在将水稻播种和收获改进成一体化技术,以更高效地利用资源,提高产量。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生产和种植、播秧前准备、播秧时机、播秧方式、栽秧后管理等几个方面。
生产与种植是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关键,决定着抛秧栽培成功与否。
种子选择要求高抗逆性,出苗势强,苗期短,生育期长,种植间距可以满足抛秧要求,子代苗期及穗期的时间要求可满足抛秧的要求。
播秧前准备包括综合考虑抛秧区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土壤性状、施肥、控害、拔苗等多种因素,并严格遵守墒情抛秧技术规范。
播秧时机是播秧的关键,播秧时机要求穗期初期,定植时穗期最佳,不宜太早也不宜太晚,在穗期的7~14天的时期,种植的穗数要多于茎数,以保证抛秧成功率。
播秧方式主要分为硬抛法和软抛法,硬抛法是指用力将秧苗从地里脱落,大力抛出,合理的抛砂距离是抛秧成功的关键,而软抛法是指用锄头轻轻地将秧苗从母苗上掰断,秧子从地里拔出,不破坏母苗,把母苗和秧子一起抛出。
栽秧后管理是抛秧栽培成功的关键,主要采取水浇灌、压实、通气、加液等措施,尽量保持抛秧区域平整湿润,苗期加强施肥,种子苗及时开耙,促使耙耕。
灌溉苗期要有利于苗期的生长,在抛秧后的3~10天,根据地温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施肥,增强苗期的物质吸收能力,促进植株的生长。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具有节约水资源、提高产量、质量稳定等优点,但也存在着抛秧失败及施肥损失大等弊端,使得水稻抛秧技术不容易推广应用。
因此,为了更好地实施抛秧栽培技术,应当加强种植技术积累,提高抛秧技术和管理技术,还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合理组织抛秧配合收获,实施施肥技术,开发抗逆种子,推广抗逆品种,以确保抛秧栽培技术能够取得成功,为改善农民经济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一种可行的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水稻产量,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
只有深入研究和实践,掌握抛秧栽培技术,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才能使水稻抛秧技术推广应用,为改善农民经济做出贡献。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水稻免耕技术是继抛秧新技术以后的又一项重大的改革,使农民不再使用犁耙整地,而是通过合理的轮作,秸秆还田,使用施肥,免耕剂和化学除草等综合措施,使大田能达到无草的目的,能进一步减轻了耕种水稻的劳动强度,又为农作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以达到增产,低耗为目的。
棉洋镇农业站在二0一0年早造在联西村宫背塅进行了杂交水稻免耕抛秧法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面积为50亩,亩产为508公斤,比翻耕面积减产2.5公斤,减幅为4.8%,晚造通过试验和示范带动,并带动全镇十个村,面积达800亩,均获得成功,产量均在500公斤左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免耕抛秧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继续扩大,慢延,已被大部分群众所接受。
双季稻免耕抛秧法是指在收获完上一季作物后未经任何翻耕犁耙的稻田,首先使用灭生性除草剂和免耕剂同时使用,进行灭除稻田中杂草植株,及落粒谷幼苗,摧枯禾稼或绿肥作物后,灌水层并施有机质肥或碳铵磷肥等数化肥沤田数日,然后排浅水3~5cm,进行排浅水3~5cm进排浸15天后进行抛秧,再按水稻抛秧的大田管理技术要求进行肥水管理及使用芽前除草剂第二次化学除草,最终达到大田中无杂草,水稻长势良好的方法。
一。
使用免耕的好法:1、保护土壤培肥地力,免耕可以减少在犁耙整地耕作而引起的土壤微生粒和肥料的流失。
2、稳定耕作层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免耕是使用禾头,杂草通过用除草剂、免耕剂在耕作层表面腐烂,形成良好的耕作层,稳定供应养分,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3、减轻劳动强度,免耕不用犁耙整地耕作,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省劳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4、免耕使原作物根系和杂草根系残留于土壤中,形成了气孔,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封通透性。
5、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消耗。
二.免耕法的缺点:1、杂草萌发快,生长迅速。
2、杂草数量较多。
三.免耕必须解决问题:1、早造免耕要解决好大田杂草枯死,不要再生。
2、早造免耕应在设有犁冬晒白的基础上进行。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一种改进水稻生产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被水稻种植者和农业科学家视为一种有效的种植技术。
要使用这项技术,需要掌握正确的技术知识和做法。
一、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把水稻的稻穗的种子抛入土壤中,使其能够在深达50厘米以下的土层中发芽,常称为抛秧栽培。
种子萌芽出来之后,横切的种子就会变长,就像秧子一样,从而形成一定的秧苗,秧苗就可以被种植到大田里,然后可以顺利生长发育成熟。
二、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优势1.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可以改善水稻的滋润程度,因为在进行抛秧栽培过程中,种子可以深入到土壤50cm以下,这样,水稻籽粒可以得到更好的上水滋润,改善水稻熟化,使水稻果实形成物质比更高,更高的产量。
2.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可以改善水稻的耐旱性,因为在进行抛秧栽培过程中,种子深入到土壤50cm以下,这样,种子根系所接受的水分更充足,更能够让水稻在干旱情况下得到保护,提高水稻耐旱性,增加水稻产量。
3.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可以改善水稻的抗病性,抛秧栽培的过程中,种子的秧苗可以根深蒂固的生长在土壤中,抗病能力强,能够有效的抵御病菌病害,降低水稻病害发生率,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三、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准备好秧籽,完成秧籽洗涤和施肥这些准备工作;2.种植:把种子抛入土壤中,让它们能够深入到50cm以下;3.修剪:秧苗迅速发展,修剪叶子,使其结实,以求更多的枝、叶成形,更加坚韧;4.灌溉:秧苗长势良好,及时补给水源,定期灌溉,以保证水稻秧苗的持续发育;5.收获:水稻成熟后即可收获。
四、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注意事项1.秧籽的质量必须良好:秧籽的质量主要决定了水稻的发芽率和抗病性,所以,在使用秧籽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选择优质的秧籽;2.土壤配制要正确:在进行抛秧栽培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土壤配制,以便使秧苗发芽;3.种植深度要正确:在进行抛秧栽培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抛秧技术,使秧籽种植深度正确,以达到最佳的发芽效果;4.及时补充水分:在抛秧栽培过程中,要及时补充土壤中的水分,以促进秧苗的生长发育,保证秧苗的健康发育。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收获与储存
收获
在水稻黄熟期,根据天气情况选择收获时间。一般采用机械收割或人工收获 。
储存
收获后的稻谷需要储存于干燥、通风、无污染的仓库中。在储存过程中,要 注意防潮、防虫、防鼠等问题。
05
抛秧技术的应用优势和局限
抛秧技术的应用优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提高劳动效率
01
抛秧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种植的劳动效率,因为其操作简
田地选择
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地作为水稻抛秧的 田地。
耕整土地
对田地进行耕翻、整平,使土壤松软,有利于抛 秧作业。
做梗
在田地周围做出一定高度的梗,有利于排水和防 止秧苗被水冲走。
施底肥
确定底肥种类和用量
根据水稻生长需要和土壤肥力情况,选择适当的底肥种类和用量。
将底肥施在田地中
将底肥均匀地撒在田地中,或放在梗旁边,等待抛秧。
田地消毒
消毒剂选择
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如硫酸铜等,以杀灭田地中的病菌和虫卵。
消毒剂使用
将消毒剂兑水稀释后喷洒在田地中,特别是梗周围,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03
抛秧技术的关键步骤
抛秧时间
适时机抛秧
在水稻秧苗长到30-40天,苗高约15-20厘米时,选择无风或 微风,在泥浆沉淀后进行抛秧。
避开恶劣天气
特点
操作简便,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劳动效率;秧苗素质好,分 蘖早、分蘖多,生长整齐;提高产量和品质,抗逆性强,减 少病虫害发生;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抛秧技术的重要性
解决传统手工插秧 劳动强度大、效率 低的问题。
促进农业现代化和 可持续发展。
提高水稻的产量和 品质,增加农民的 收益。
抛秧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将秧苗均匀地抛撒在田间,避免出现簇拥和空白。
肥料使用与水分管理
肥料使用
根据水稻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
水分管理
在抛秧后及时灌水护苗,保持浅水层,随着秧苗的生长逐步加深水层,并适时排 水晒田。
03
抛秧技术优势
提高产量与品质
产量增加
通过合理抛秧密度和科学管理,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据实 验数据,抛秧栽培的产量比传统移栽方式提高10%~20%。
延长水稻生育期
适应气候变化
由于抛秧栽培可以延长水稻的生育期,因此可以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在气候变 暖的情况下,抛秧栽培可以使水稻生育期延长,从而增加产量。
提高复种指数
通过延长生育期,可以增加水稻的复种指数,从而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
抛秧栽培是一种生态农业技术,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从而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抛秧技术实际应用案例
案例一:某地区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应用情况
面积:100亩
技术应用时间:2021年春季
地点:湖南省某地区
种植品种:杂交水稻
产量增加情况:相比传统移栽方 式,产量增加了20%左右
案例二:某农场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示范效果
地点:江苏省某现代化 农场
面积:500亩
种植品种:优质粳稻
技术应用时间:2022年 春季
抛秧技术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应用情况
抛秧栽培技术在我国水稻产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 同时,该技术在国外水稻产区也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应用。
技术改进与创新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抛秧栽培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如新型 育秧盘、轻型小苗带土抛秧等。这些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抛秧栽培的效率和 产量。
水稻科学栽培管理的抛秧技术

水稻科学栽培管理的抛秧技术1、大田要求。
大田要提早犁耙,耙烂耙平,施足有机肥、土杂肥和面层肥,切实做到“田等秧”。
耙田后除沙质田外,一般要经过半天至一天的沉实才能抛秧。
抛秧时,田面要保持泥皮水。
2、抛植期。
适宜的抛植叶龄为3~5片。
我省抛秧的适宜抛植期,中南部地区早稻3月底4月初,晚稻在7月下旬至8月初;北部地区早稻4月15~20日,晚造7月25日前后。
由于塑盘育秧苗期短,秧苗弹性小,要切实掌握“迟播早抛”的原则,当秧苗生长到适宜的叶龄时要尽快移抛到大田中。
但要避免在北风天或雨天中抛秧。
3、抛植密度。
抛植密度因造别和地力而异,晚稻可比早稻密些,瘦田比肥田密些。
高肥力稻田,早稻亩抛1.5万科左右,晚稻1.6~1.7万科;中等肥力稻田,早稻亩抛1.6万科,晚稻1.8万科;低肥力稻田,早稻亩抛1.8万科,晚稻2万科。
4、起秧、选秧。
塑盘秧在抛植前半天淋足水,不要在起秧时临时淋水,以保持干爽容易分秧,防止秧块表土变粘而无法抛秧。
起秧时,要先松土,再把秧盘抓起,以免损坏秧盘。
运秧方法有两种:一是把秧盘扣在箩筐上,轻轻地拍打秧盘,使大部分的秧苗落入箩筐,剩余的可用手拔出;二是把秧盘卷起,直接搬运到田头然后抛秧。
5、抛秧方法。
抛秧时,用手抓起一把秧,用力向空中抛出3~4米的高度,使秧苗均匀地分散落到田内,秧根泥块入土深l厘米左右,以利于抛后立苗、早扎根和分蘖。
为保证抛秧分布均匀,每块田可以分2次抛,即先把本块田应抛秧苗的60%~70%全面抛1次,然后再将余下的抛到稀疏的地方,补均匀。
抛秧后,田中间留工作行,把工作行里的秧苗补到稀疏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进行工厂化育苗.可为我县主要坝区及绿色、
有机稻生产区提供育苗服务,实现统一管 理保证品质。 • 成本低。育苗人工成本为每亩0.1个工时 (10元)。 • 机械育苗大棚生长,抵抗天气影响。
农业部门将进一步探索和发展适宜我县的农业生产新技术,为我广大农民服务
钵盘机械化自动育秧
• 钵盘育苗机插秧技术,三穗县惠民农机专
业合作社于2015年引进,并当年应用成功。 受省、州农委专家好评。 • 多用途。钵盘育苗可机插、可抛秧,秧苗 素质好,稳产增收是我县目前主要推广的 新技术之一。 • 高效率。每台育苗机一天可育苗5000-7500 盘(200-300亩),可为优质水稻规模化生 产提供保障服务。
(二)抛秧大田抛栽技术要点
1、整地。整地要做到地平、泥烂,表层有泥浆,无杂草、杂物。 土质粘的田块在抛栽前1-2天整好地。沙质田随整随抛。 2、适龄抛栽。抛栽叶龄3.5叶为宜。抛秧先抛70%,再补30%, 按2-3米留出一条工作行,方便后期打药。抛栽时人应退着走抛, 并垂直向上高抛,抛高2.5-3米,使秧苗直入泥浆。 每亩需秧苗15盘(561孔型)左右。 3、施肥。可参照测土配方施肥方法进行。 4、水分管理。抛栽时宜为薄皮水,抛后2-3天不进水。在有效分 蘖终止期前3-5天,茎蘖数苗到达20万左右晒田。中后期干干湿 湿。 5、病虫草防治。配套使用化学除草剂除草(抛秧专用),并根 据病虫预报及时防治病虫害。
水稻塑盘抛秧栽培技术要点
三抛秧栽培技术试验、 示范,当年并获得成功。 实用抛秧技术妇女老人 都能操作,易学易懂。 省时、省力,每人每天 可抛秧3-5亩。
秧盘主要有561孔和434孔两种规格,长60cm,宽30cm。 每亩水田约需要15~20片秧盘的秧苗。
覆盖地膜。采用搭拱盖膜为好,秧苗三叶时揭膜。 气温低时可在苗床上盖一层地膜,出苗后及时揭去。
苗期管理
(1)育秧全过程以半旱式为主。出苗前不必 灌水,二叶期保留沟水,三叶期保持床面湿润, 起秧前3-5天放干水,让其自然落干。(2)追 肥。1叶1心期施断氮肥,起秧前5-7天施送嫁 肥(长势不差最好不施肥)。(3)防治病害。 1叶1心期和2叶心期用2.5克/米敌克松粉剂兑 水配成800-1000倍液各喷施1次,可预防立枯 病和青枯病。
种子处理:种子需经过消毒、催芽等处理。 每亩大田用种量杂交稻1公斤,每盘需营养土1.5公斤。 不准备营养土的可使用秧田内的泥土,但不宜过稀。
营养土
已“露白”种子
塑料秧盘
1、在秧盘上装疏松、较肥沃的营养土,装满钵孔的 2/3; 2、每钵孔内播种已“露白”种子2~3粒(杂交水 稻); 3、播后用竹扫帚蘸薄泥浆轻轻塌谷,并扫净盘面泥 土。
561孔
中团巷“苗岭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
434孔
育秧准备。秧地宜选用避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秧床宽 1.2m左右,以竖放2盘或横放4盘为宜,沟宽40-50厘米。每盘准备营养 土1.5公斤左右,营养土选择粘度适中,可加入腐熟猪牛粪,充分翻拌 均匀。铺排秧盘,把秧盘整齐地排在做好的秧畦上,秧盘铺好后用木板 轻压,使秧盘的秧孔突起部分约1/4陷入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