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错误防范与应急处理、不良事件处置流程,2013-8
用药错误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加强用药安全教育
宣传用药常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合理用药的认识和安全意识,特别是儿童、老年人、 孕妇等特殊人群。
强调用药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如剂量、用法、不良反应等,减少因误解 或疏忽导致的用药错误。
定期进行药物检查
核对药物清单
定期核对药品清单,确保药品的种类、数量、有效期等信息 准确无误,及时更新药物清单,确保药品信息准确。
加强医生处方管理
建立严格的处方审核制度,确保医生开具的处方符合规范,并对医生的处方进行定期检查 和评估。
加强药师培训
提高药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加强药师在配药时的核对和检查工作,避免因药品名称 、外观相似等原因导致的错误。
建立护士给药规范
建立严格的给药制度和流程,确保护士在给药前核对患者信息、药物名称、用量等,并定 期对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
记录还应包括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采取的处理措施以及 与医生的沟通内容等。
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在用药错误发生后,应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如心率、 呼吸、血压、体温等。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遵医嘱采取相应的检查和治疗措施, 以降低药物对病人的损害。
03
处理程序
纠正错误的用药
立即停止错误的用药
01
一旦发现用药错误,应立即停止错误的药物,并根据需要进行
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技术水平
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强其对医疗安全和患者生命的重视 程度。
开展技术技能培训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技术技能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技术和操作水平,减少 因操作不当导致的用药错误。
THANKS
适当的处理。
急诊护士用药错误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急诊护士用药错误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急诊科患者病情发病急、病情重,在抢救患者时需争分夺秒,然而在快节奏的诊治过程中护士药物适使用错误发生率较高,导致患者病情延误或误治,造成严重后果。
为此,笔者分析急诊护士用药错误的原因并做出分析制定相应管理对策。
通过分析急诊护士用药出错原因主要存在执行医嘱缺陷、药物保管缺陷及药物使用缺陷,针对存在原因制定有效的用药指导管理、用药制度管理、岗位管理并严格实施,以减少急诊护士用药错误发生率,增强用药安全性,保障患者安全。
标签:急诊科;用药错误;原因;管理对策用药错误(medication errors,ME)是指药物使用过程中,医疗专业人员、患者或消费者不恰当地使用药物或因此造成患者损伤的可预防的事件[1]。
ME可出现于以下过程中:医师处方、医嘱;药师药学服务过程,包括药物标签与包装、药品名称、药物混合、配方、发药、给药、用药指导、监测;护师执行医嘱过程及患者用药等[2]。
护师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的ME包括用错患者、用错药物、用错剂量、给药途径错误、用错时间[3]。
在我国一个通用名可以有多个商品名,并出现了成分相同而药名不同、同名不同适应症、不同剂量以及新药无药典可查、缺乏药物配伍禁忌指南等情况[4]。
作为急诊护理管理者,如何加强用药安全管理及指导,使护士更好协助医生合理、正确用药,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及抢救成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用药错误原因分析1.1执行医嘱缺陷①执行错误医嘱:医生开具错误医嘱未及时发现或医生坚持错误医嘱而执行。
②错误执行医嘱:医嘱字迹潦草看错医嘱、药房发错药、用药途径错误、配伍禁忌、溶媒不恰当等;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而错误执行医嘱。
③重复执行医嘱:医护、护护沟通不畅,导致执行口头医嘱后,再执行情况。
1.2药物保管缺陷①普通药品及高危药品未进行分区保管。
②冰箱内存放的药品未按要求放置。
③特殊药品未进行避光、防潮等处理,导致药物分解或失效。
1.3药物使用缺陷①药物静脉滴注速度不合理。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护理人员、探陪人员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决策,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
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中,因此,应不断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护理风险处置预案,加强相关知识培训,强化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识别和处理风险的能力。
本章归纳了临床较常见的护理风险,如药物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用药错误、导管脱落、跌倒、压疮、烫伤、窒息、患者自杀、患者走失、针刺伤等的防范与应急处理。
一、药物过敏性休克防范与应急处理【防范措施】(1)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用药史、家族史,已知对某种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该药物(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AT行脱敏注射除外)(2)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
(3)过敏试验阳性者,报告医师,并在床头卡、医嘱单、三测单、治疗卡及病历夹封面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床头挂醒目的过敏试验阳性药物标志,并告知患者和家属。
(4)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反应,警惕过敏反应的延迟发生。
【处理措施】(1)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药,就地抢救,同时报告医师和护士长。
(2)将患者立即平卧,保持气道通畅、吸氧,做好气管插管或切开的准备工作,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3)遵医嘱使用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抗组胺类药等。
(4)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尿量等变化,注意保暖。
患者未脱离危险时,不宜搬动。
(5)发生呼吸、心脏骤停时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6)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安抚工作(7)6小时内完善抢救记录。
【应急处理程序】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平卧、就地抢救,同时报告医师、护士长→开放呼吸道、吸氧、维持有效通气,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注射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遵医嘱给药,解除支气管痉挛、维持有效循环→心搏骤停时进行心肺复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安抚患者及家属→告知患者今后避免使用该类药物。
用药错误防范应急处理

一、用药错误防范与应急处理【防范措施】(1)妥善保管药物药物的放置符合药月物存储要求,专柜(专屉)、分类、原包装存放(在使用前不能去掉包装和标签);高危药物单独存放,有醒目标识。
留存基数的品种和数量宜少不宜多。
(2)杜绝过期药品坚持‚先进先出‛、‚需多少领多少‛的原则,定时清理,及时更换快过期药物,报废过期药物。
(3)杜绝不规范处方与口授处方(非紧急情况下),及时识别和纠正有问题的医嘱,从源头杜绝或减少用药错误的发生.(4)正确执行医嘱做到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患者、正确的剂量、正确的途径和正确的方式给药,认真观察患者用后的反映。
(5)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坚持‚三查八对‛,严格检查药品质量。
(6)用药前再次核对床号、姓名及药物,询问患者用药史和药物过敏史,倾听患者主诉,如有疑问,停止用药,再次查对无误,方可执行。
(7)加强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和更新临床药学知识,提高用药水平。
【处理措施】(1)发现药物错误或用药对象错误后,立即停止药物的使用,报告医师和护士长,迅速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尽量避免对患者身体造成损害,将损害降至最低程度。
(2)发现输液瓶内有异物、絮状物,疑为真菌或其他污染物质时,立即停止液体输入,更换输液器,遵医嘱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抽患者血样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抗真菌、抗感染治疗等。
(3)保存剩余药物备查。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完善各种记录。
采取补救措施过程中,尽量不惊动患者,避免正面冲突影响补救措施的实施。
(5)妥善处理后选择时机与患者和(或)家属进行沟通,争取取得理解和配合。
(6)如患者或家属有异议,在医患双方在场时封存剩余液体,及时送检。
(7)当事人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科室及时讨论、分析,针对事件引发原因进行整改,根据情节和对患者的影响提出处理意见。
护士长按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护理部等职能部门。
【应急处理程序】用药错误→停止用药→报告医师、护士长→积极采取补救措施→观察病情变化→完善各项记录→患者或家属有异议封存药物送检→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科室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报告。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可能对患者、护理人员、探陪人员造成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决策,将风险降至最低的管理过程。
护理风险管理贯穿在护理、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中,因此,应不断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护理风险处置预案,加强相关知识培训,强化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识别和处理风险的能力。
本章归纳了临床较常见的护理风险,如药物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用药错误、导管脱落、跌倒、压疮、烫伤、窒息、患者自杀、患者走失、针刺伤等的防范与应急处理。
一、药物过敏性休克防范与应急处理药物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
为了预防和应对药物过敏性休克,应采取以下措施:防范措施:1.在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用药史、家族史。
对已知对某种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该药物(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AT行脱敏注射除外)。
2.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
3.过敏试验阳性者,应报告医师,并在床头卡、医嘱单、三测单、治疗卡及病历夹封面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床头挂醒目的过敏试验阳性药物标志,并告知患者和家属。
4.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反应,警惕过敏反应的延迟发生。
处理措施:1.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药,就地抢救,同时报告医师和护士长。
2.将患者立即平卧,保持气道畅通、吸氧,做好气管插管或切开的准备工作,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3.遵医嘱使用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抗组胺类药等。
4.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尿量等变化,注意保暖。
患者未脱离危险时,不宜搬动。
5.发生呼吸、心脏骤停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6.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安抚工作。
7.6小时内完善抢救记录。
应急处理程序:发生过敏性休克时,应立即停药、平卧、就地抢救,同时报告医师、护士长。
开放呼吸道、吸氧、维持有效通气,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注射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给药解除支气管痉挛、维持有效循环。
心搏骤停时进行心肺复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安抚患者及家属,并告知患者今后避免使用该类药物。
用药错误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用药错误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之青柳念文创作
一、应急预案
1. 当即停止用药,静脉用药者保存静脉通路,改换其他液体和输液器.
2. 陈述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 情况严重者当场抢救,需要时行心肺复苏,口服者清除胃内容物.
4. 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 及时陈述科主任、护士长、护理部.
6. 保存输液器和药物送检.
7. 患者家属有异议时,当即按有关程序对药物、输液器具停止封存.
二、程序
当即停止用药→更换液体和输液器→陈述医生→遵医嘱给药→当场抢救→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及时上报→保存输液器和药物→送检。
药物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药物不良反应应急预案药物不良反应是指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出现的不良的身体或心理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应急预案是指在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医疗机构应及时采取的应急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以下是一份药物不良反应应急预案的示例,共计超过1200字:一、应急预案目的本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保障患者在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和处理,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的伤害,同时保障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
二、应急预案适用范围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和行政人员等。
三、应急预案流程1.监测与报告医院应建立完善的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广泛动员医院内所有人员积极监测和报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所有医务人员发现或怀疑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并做好相关记录。
2.评价与分析主管部门收到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评价和分析,确认该药物的不良反应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并根据需要组织专家会诊,深入研究原因和措施。
3.处理与救治对于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主管部门应立即组织紧急处理和救治工作。
具体措施包括:(1)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并清楚记录停药原因和时间。
(2)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3)按照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合理选择救治方法和药物治疗。
(4)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应迅速转入重症监护室或其他相应的部门。
(5)对可能涉及医疗事故的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启动事故调查程序,并做好相关记录。
4.处理结果反馈与总结医院应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主管部门和相关人员,并根据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预防和应急措施。
四、应急预案宣传和培训医院应定期开展药物不良反应应急预案的宣传和培训工作,确保所有相关人员熟悉预案内容和操作流程。
五、应急预案的改进与完善医院应定期评估和检查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
六、应急预案的评估与考核医院应定期对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并对执行不到位或存在问题的人员进行指导和整改。
用药错误及其防范

给药时间错误
患者,女,44 岁,医嘱头孢地尼及琥珀酸亚铁, 口服,1 日 3 次, 1 次 0.1 g,医嘱执行时间均为 8: 00,12: 00,17: 00。
琥珀酸亚铁为铁制剂,头孢地尼可与铁离子在 肠道中结合形成一种人体难以吸收的复合物,导致 头孢地尼的吸收降低约 10% ,临床应避免同时服 用这两种药物,如需合用,应在服用头孢地尼 3 h 后再使用铁制剂。
按照用药错误发生的具体类型,美国卫生系统 药师学会(ASHP)分为12个类型,包括: 1.处方错误、2.遗漏错误、3.给药时间错误、 4.无授权药品错误、5.剂量错误、6.剂型错误、 7.配药错误、8.给药技术错误、9.变质药品错误、 10.监测错误、11.依从错误、12.其他用药错误。
用药错误可出现于各个环节!
2
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药 (如普萘洛尔)
8 硝普钠注射液 9 磷酸钾注射液
3 高渗葡萄糖注射液(20% 或以上) 1脉用
11
静脉用强心药 (如地高辛、米力 农)
5 硫酸镁注射液
12 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 (如胺碘酮)
6 浓氯化钾注射液
13 浓氯化钠注射液
主要内容
一、背景介绍和概念
二、用药错误典型事件 三、用药错误原因分析 四、用药错误防范措施
一、背景介绍和概念
在美国
每年大约有 98000 人因用药错误而死亡 ,这甚至 超过了美国每年交通事故导致的总死亡人数。美国 FDA 估计,在美国由于用药错误每天至少造成 1 例患 者死亡事件,每年至少造成 130 万患者受到伤害。
药物治疗错误导致医疗事故实例(9)
新斯的明过量致小儿死亡。
男婴细菌性痢疾合并中毒性肠麻痹。在抗菌、补液 治疗中,因腹胀加剧拟用新斯的明注射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药错误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妥善报告药物药物的放置符合药物存储要求,专柜(专屉)、分类、原包装存放(在使用前不能去掉包装和标签);高位药物单独存放,有醒目标识。
留存基数的品种数量宜少不宜多。
(2)杜绝过期药物坚持“先进先出”、“需多少领多少”的原则,定时清理,及时更换过去药物,报废过期药物。
(3)杜绝不规范处方与口授处方(非紧急情况下),及时识别和纠正有问题的医嘱,从源头杜绝或减少用药错误的发生。
(4)正确执行医嘱做到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患者、正确的剂量、正确的途径和正确的方式给药,认真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5)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坚持“三查八对”,严格检查药品质量。
(6)用药前再次核对床号、姓名及药物,询问患者用药史和药物过敏史,倾听患者主诉,如有疑问,停止用药,再次查对无误,方可执行。
(7)加强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和更新临床药学知识,提高用药水平。
【处理措施】
(1)发现药物错误或用药对象错误后,立即停止药物的使用,报告医师和护士长,迅速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尽量避免对患者身体造成损害,将损害降至最低程度。
(2)发现输液瓶内有异物、絮状物,疑问真菌或其他污染物质时,立即停止液体输入,更换输液器,遵医嘱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抽患者血样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抗真菌、抗感染治疗等。
(3)保存剩余药物备查。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完善各种记录。
采取补救措施过程中,尽量不惊动患者,避免正面冲突影响补救措施的实施。
(5)妥善处理后选择时机与患者和/或家属进行沟通,争取取得理解和配合。
(6)如患者和家属有异议,在医患双方在场时封存剩余液体,及时送检。
(7)当事人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科室及时讨论、分析,针对事件引发原因进行整改,根据情节和患者的影响提出处理意见。
护士长按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护理部等职能部门。
【应急处理程序】
用药错误→停止用药→报告医师、护士长→积极采取补救措施→观察病情变化→完善各项记录→患者或家属有异议封存药物送检→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科室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报告。
护理不良事件处置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