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控制论的创始人

合集下载

控制论简介

控制论简介

作者:刘文江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发表时间:2006-03-12 浏览次数:623 字号:大中小【汉语拼音】kongzhilun【中文词条】控制论【外文词条】cybernetics【作者】刘文江研究生命体﹑机器和组织的内部或彼此之间的控制和通信的科学。

控制论的建立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现代社会的许多新概念和新技术往往与控制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控制论的奠基人美国数学家维纳﹐N.1948年为控制论所下定义是:“研究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学”。

70年代以来﹐电子数字计算机得到广泛的应用﹐控制论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到社会经济系统﹐控制论的定义也因之扩展。

苏联和东欧各国学者认为控制论是研究系统中共同的控制规律的科学﹐把控制论的定义又作了进一步的扩展。

英文cybernetics(控制论)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为“掌舵人”﹐转意是“管理人的艺术”。

1947年﹐维纳选用cybernetics这个词来命名这门新兴的边缘科学有两个用意﹕一方面想藉此纪念麦克斯韦1868年发表《论调速器》一文﹐因为governor(调速器)一词是从希腊文“掌舵人”一词讹传而来的﹔另一方面船舶上的操舵机的确是早期反馈机构的一种通用的形式。

控制论的诞生和发展20世纪30~40年代人们对信息和反馈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一些著名科学家环绕信息和反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英国统计学家R.A.费希尔从古典统计理论的角度研究信息理论﹐提出单位信息量的问题。

美国电信工程师香农﹐C.E.从通信工程的角度研究信息量的问题﹐提出信息熵的公式。

美国数学家维纳则从控制的观点研究有噪声的信号处理问题﹐建立了维纳滤波理论﹐并分析了信息的概念﹐提出测定信息量的公式和信息的实质问题。

他们几乎在同一个时候解决了信息的度量问题。

这一时期﹐人们逐渐深入了解反馈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1932年美国通信工程师奈奎斯特﹐H.发现负反馈放大器的稳定性条件﹐即著名的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王恩涌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1834年),出生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年代,他1784年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历史、英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并专攻数学。

1788年毕业,并获得神职。

1805年担任伦敦附近的东印度学院(East India College)的历史与经济学教授。

1798年出版的他的著作《人口论及其对未来社会的进步的影响》。

1799年他到瑞典、挪威、芬兰和俄国调查土地、粮食与人口的关系。

1802年,他访问了法国和瑞士。

次年,对其著作作了修改补充,出了第二版。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有三个主要的观点,就是“两个公理”“两个级数”和“两种抑制”。

“两个公理”:第一是“食物是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第二是“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在将来也是如此”。

“两个级数”:“人口在没有阻碍的条件下是以几何级数增加,而生活资料只能以算术级数增加。

稍微熟悉数量的人就会知道,前一量比后一量要大得多”;“根据自然规律,食物是生活所必需,这两个不相等的量就必须保持平衡”。

“两种抑制”: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二者出现不平衡时,自然规律就强使二者恢复平衡。

恢复平衡的手段,一种是战争、灾荒、瘟疫等,对此,马尔萨斯称其为“积极抑制”;另一种是要那些无力赡养子女的人不要结婚,马氏称其为“道德抑制”。

马尔萨斯人口论是根据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初期的人口现象提出来的,当时,对他的理论存在着不同看法,在马尔萨斯的两个公理中,把人与自然界的动物等同起来,当作超社会的自然规律,从而忽视了人口问题的社会性,至于“两个级数”,虽然他说是在“没有限制的条件下”的增长规律,但是,从整个人类历史看,没有限制的条件是不存在的,所以从总的情况来说,“几何级数”增长也是不存在的。

最后“两种抑制”的办法中,“积极抑制”的战争、灾荒和瘟疫其实质都是社会原因为主而引起的;“道德抑制”更是不切实际的。

虽然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它是第一部较为系统的人口学著作。

《人口原理》读后感_《人口原理》读书心得五篇

《人口原理》读后感_《人口原理》读书心得五篇

《人口原理》读后感_《人口原理》读书心得五篇《人口原理》:最早的人口学著作之一。

作者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英国人口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读后感,供大家参阅马尔萨斯的在其著作《人口原理》一书中对人口的发展做了详尽的陈述,提出了几个重要的理论观点:首先是建构人口理论的两个前提,一是,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须需要的。

二是,两性间性欲是必须的且几乎保持恒状。

其次是两个级数的理论,即人是以几何级数增长,其增值力是无限的,而生活资料只能以算术级数增长。

最后,马尔萨斯提出了减少人口的两种途径,即积极性抑制和预防性抑制。

在我看来,本书的重点在于以上三点。

当然本书还提到了宗教等方面的相关问题对于人口发展的影响,但是以上三点尤为重要。

人口问题现在可以说已经是全人类的问题,人口的过快增长给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安全都带来了一些问题。

《人口原理》一书很透彻的分析了造成人口增长的确切原因,以及为此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

马尔萨斯的理论首次系统地论述了人口发展的核心问题,并将其理论化。

马尔萨斯首先认为人口增值力和土地生产力天然地不相等,而人口的增长必须获得相应的生活资料。

当一个国家的人口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的时候,会相应的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对于社会的安定是有害而无益的,以此,马尔萨斯认为当一个成年男子对于自己未来生活状况不抱有太好的期望的时候就会消减其结婚生育的想法,因为当自己都无法使得自己在下层阶级中获得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又怎么会生育来增加一个家庭的负担呢,这是对将来一段时间的预期。

在我看来这对于计划生育政策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尤其像中国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而言较为落后,但是人口总量却是很大,特别是农村地区,一个家庭的子女数相对城市而言是多的,但是比如上海等大型城市,一个家庭的子女数是很少的甚至有的家庭不想要孩子,归其原因,有一点是很重要的即他们对于未来的预期,在上海经济飞速发展,竞争压力大,未来预期较差,所以计划生育政策在上海就体现的不明显,但是农村地区随着福利政策的加强,家庭福利得到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需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学复习重点

人口学复习重点

人口学复习我国人口的特点一、人口基数大二、人口转变快三、育龄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数多、比重高四、人口素质低五、人口分布不均匀六、各地区人口状况差别大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66—1834年)于1798年发表了他的著作《人口论》(《人口原理》)。

马尔萨斯的“两个级数”和“两种抑制”的人口理论,后来被称为马尔萨斯主义。

马尔萨斯及其《人口原理》对以后的人口理论研究乃至进化论思想的发展,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表格、统一的时间对全国(或地区)人口普遍地、逐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是对人口数量、特征、结构等数据进行收集、汇总、评估、分析、发布的全过程。

人口普查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

人口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一、从实际出发探寻人口规律从客观存在着的人口事实和人口周围环境的实际出发,详细地占有材料,探寻其固有的规律性。

二、运用矛盾分析方法从人口本身各种因素、人口周围各种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内在矛盾中揭示人口的本质和运动。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研究人口科学,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联系历史上更替出现的各个社会形态以及不同的历史条件,分别研究不同社会制度的人口规律,研究人口发展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正是把人口放到各个具体的社会生产方式下去研究,才揭示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口规律,为人口变动作出科学的解释。

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1、出生率;2、死亡率;自然增长率;3、一般生育率(总生育率);4、总和生育率人口再生产的分类(1)、家庭人口再生产。

指以家庭为单位的人口世代更替和不断延续的过程。

一个家庭成员数量由于新生命的诞生而增加,由于原人口的死亡而减少,以此形成家庭人口再生产过程。

(2)、社会人口再生产。

指社会总人口不断更新,世代不断更替,人类自身不断延续和发展的过程。

社会总人口是由不同年代出生的、不同年龄性别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自然变动必然带来总人口的增加或减少,其世代不断更替,规模与结构都不断变动,这样就形成了社会人口再生产的过程。

马尔萨斯--人口学原理

马尔萨斯--人口学原理

马尔萨斯——人口学理论马尔萨斯的思想很大程度是对他的父亲及其朋友们(如卢梭)的乐观思想的反动。

他的一些文章也是对孔赛伯爵的回应。

在1798年发表的《人口学原理》中,马尔萨斯作出一个着名的预言:人口增长超越食物供应,会导致人均占有食物的减少。

The power of population is so superior to the power of the earth to produce subsistence for man, that premature death must in some shape or other visit the human race. The vices of mankind are active and able ministers of depopulation. They are the precursors in the great army of destruction; and often finish the dreadful work themselves. But should they fail in this war of extermination, sickly seasons, epidemics, pestilence, and plague, advance in terrific array, and sweep off their thousands and tens of thousands. Should success be still incomplete, gigantic inevitable famine stalks in the rear, and with one mighty blow levels the population with the food of the world.人口学原理的基本思想是:如没有限制,人口是呈指数速率(即:2,4,8,16,32,64,128等)增长,而食物供应呈线性速率(即:1,2,3,4,5,6,7等)增长。

人口地理学-参考书

人口地理学-参考书

参考书1中国人口信息网/index.asp2彼得逊著,兰大译,现代国外经济论文选——第8辑,1984。

馆藏3波克希舍夫斯基,人口地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C9224蔡昉等,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5(2004),2004。

5蔡昉,张车伟,人口—将给中国带来什么(持续中国丛书),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6蔡昉,中国二元经济与劳动力转移-理论分析与政策建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7查瑞传,数理人口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馆藏8毛志锋,适度人口与控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C92/85 9董银兰,人口学概论,科学出版社,2004。

馆藏10段成荣,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研究,2001。

11段纪宪,中国人口造势新论,199912弗里曼著,刘东一等译,劳动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7。

馆藏13费景汉,拉尼斯,劳动力剩余经济的发展,华夏出版社,1989。

14何道峰,高莜苏,就业.增长.现代化-中国劳动力转移的历史与未来研究,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

15侯文若,当代外国人口:理论•学科•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馆藏16胡焕庸, 严正元,人口发展和生存环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C922/8 17黄荣清,人口分析技术,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

馆藏18李竞能,现代西方人口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19李竞能,人口经济理论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

20李竞能,现阶段中国人口经济问题研究,1999。

21李竞能,吴国存,当代西方人口学说,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

馆藏22李若建,人口社会学基础,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

馆藏23李玉江,区域人力资本研究,科学出版社,2005。

24李永胜,人口统计学,200225李仲生,中国的人口与经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馆藏26梁中堂,人口学,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

馆藏27吕昭河,制度变迁与人口发展: 兼论当代中国人口发展的制度约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托·罗·马尔萨斯经济学说

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托·罗·马尔萨斯经济学说

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托·罗·马尔萨斯经济学说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托·罗·马尔萨斯经济学说马尔萨斯是19世纪英国早期经济学家,他既是资产阶级代言人,又是资产阶级化的封建贵族的忠实卫士,是没落的土地贵族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托·罗·马尔萨斯经济学说,供参考学习,欢迎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马克思把托·罗·马尔萨斯看作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主要代表作有1803年的《人口原理》,1820年《政治经济学原理》。

一、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一)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要点:1.产生的背景: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社会矛盾激化起来,激进的社会改革运动对英国统治阶级造成威胁。

马尔萨斯为反对激进的社会改革思潮,发表了人口论。

2.两个重要前提(公理):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3.两个假定:一是人口增长在没有妨碍时,会以几何级数增长;二是生活资料在相同情况下,只以算术级数率增加。

4.推断和结论:在正常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人口增长快于生活资料的增长。

5.三个命题或基本内容:(1)人口必然为生活资料所限制。

(2)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的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而又显著的抑制的阻止。

(3)这些抑制,和那些遏止人口的优势力量并使其结果与生活资料保持同一水平的抑制,全部可以归纳为道德的节制、罪恶和贫困。

6.对人口抑制的方式:(1)积极的抑制,如饥荒、战争、疾病、贫困、瘟疫等。

(2)预防的抑制:包括道德的抑制和不道德的抑制。

道德的抑制如:晚婚、独身、保持贞操等。

不道德的抑制,如:避孕、堕胎、某些“伤风败俗”的罪恶等。

第一种方式是有效的。

7.《人口论》的引申观点:(1)劳动群众的生活状况取决于他们的人口数量。

历史上马尔萨斯是谁

历史上马尔萨斯是谁

历史上马尔萨斯是谁马尔萨斯是一位著名的人口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位政治经济学家,其发表的人口论为世界人口学作出很大的贡献。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上马尔萨斯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马尔萨斯的简介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牧师(Thomas Robert Malthus),出生于1766年2月13日,于1834年12月23日逝世。

马尔萨斯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他的父亲丹尼尔是哲学家、怀疑论者大卫·休谟和让·雅各·卢梭的朋友。

1784年被剑桥大学耶稣学院录取。

他的主修科目是数学。

1791年他获得硕士学位,并且在两年后当选为耶稣学院院士。

1797年他被按立为圣公会的乡村牧师。

他是英国人口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

他的学术思想悲观但影响深远。

马尔萨斯的生平简介66年2月13日,马尔萨斯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他的父亲丹尼尔是哲学家,马尔萨斯的父亲想要进行教育实验,于是决定让马尔萨斯在家里接受教育,马尔萨斯的第一位家庭教师是理查德·格雷夫斯,1782年马尔萨斯被转交给吉尔伯特·威克菲尔德,对这个人马尔萨斯充满了依赖。

1784年,马尔萨斯进入剑桥大学耶稣学院学习。

1788年马尔萨斯取得牧师职位,1793年6月马尔萨斯成为学院的一名教师,1796年后他就在剑桥和艾尔伯里担任副牧师职务。

1798年,马尔萨斯32岁之际,匿名发表了一本小册子,就是《人口原理;人口对未来社会进步的影响;兼对戈德文先生、康多塞特先生和其他作者的理论进行评价》。

1803年11月21日,由他的亲戚亨利·多尔顿推荐而被任命为威尔斯比和林克斯的教区长,在他的余生里,他就以此作为一个不定居的牧师。

马尔萨斯1804年结婚。

1805年他39岁之际,担当了前些年就已做出的任命,即担任新成立的东印度学院的现代历史与政治经济学教授一职,这是在英格兰建立的最早的政治经济学教席。

1814年和1815年他出版了关于《谷物法》的小册子,1815年出版了他关于地租的著名论文,1820年出版了他的第二部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由实际应用的观点考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控制论的创始人——宋健宋健(1937-?)著名科学家,控制论科学家和航天工程专家,
人口控制论的创始人,山东荣成人。

宋健曾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前苏联莫斯科包曼工学院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他曾任国家科委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7年在苏联留学的宋健拜见控制论科学家费德包姆教授,在
他的指导下,耸肩出色的完成了当时在控制论科学实验中具有重要
意义的研究工作,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费德包姆教授赞叹的说:“宋健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奋斗精神,中国的前途无量。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宋健的支持下,我国完成了第一代防空导弹的
设计,制造,试验和生产。

八十年代初他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通
信卫星的发射飞行控制实验。

以其渊博的天文知识和控制方面的造诣,直接领导了飞行控制专家组,成功完成了卫星的轨道转移,同
步定点和天线锁定等过程,开创了中国发射同步卫星的新篇章。

面对经济的快速增长宋健深切的感到,中国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问题的挑战,必须有自然科学界的参与,才能得到解决。

他开始研究中国的人口控制问题,不久便把控制论的基本概念和方
法成功的应用到了人口学这门本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学科之中,创
建了人口控制论这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引起世界人口学界的强烈反响。

无论是搞科研还是搞行政宋健的成功重要取决于勤奋。

他数十年如一日坚忍不拔的工作和学习。

他克己奉公一丝不苟,每天工作到
凌晨两三点。

在完成当日公务后,开始他的控制论和系统论方面的
研究一直带清晨在休息,上午却照常上班。

虽然他工作繁忙而紧张,但生活很有节奏。

他对生活充满信心和活力。

作为我国杰出的科学家,宋健曾领导和主持了中国反弹道导弹武器的研究,为发展中国导弹技术和航天工程技术做出重要贡献;他是人口控制论的创始人;在理论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早最优控制理论和分布参数系统控制理
论方面,解决了双控制非线性系统最优控制和三角空间中最优控制
的设计问题,为我国系统控制和人口控制做出了杰出贡献。

宋健自
20世纪50年代担任行政工作以来,先后发表科学论文160余篇,
科技著作10余种。

著有《工程控制论》、《人口控制论》、《中国
人口控制:理论应用》(英文)等,主编有《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

宋健平易近人,从不以官自居。

他尊敬老一代科学家,钟爱科技人才,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他特别重视从工人农民中提拔和造就科技人才,急切的为培养青年一代科学人才筹划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